‘壹’ 如何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看完这个列子你就知道了!
十字交叉法(注:只适用于由两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 M甲:甲物质的摩尔质量 M乙:乙物质的摩尔质量 M混:甲乙所构成的混合物的摩尔质量 n:物质的量,M乙<M混<M甲)
据:
甲:M甲 M混-M乙
M混
乙:M乙 M甲-M混
得出:
n甲:n乙=(M混-M乙):(M甲-M混)
{M甲 M混 M乙 必须是同一性质的量 (即要是摩尔质量,必都是摩尔质量,要是式量,必都是式量) X 、Y 与 M 之间关系:X 、Y 与 M 之间可在化学反应式中相互算出来 (如:在化学反应式中,物质的量 n 和 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Q 之间可相互算出,则 Q 之比【Q甲/Q乙】= (n混—n乙)/(n甲—n混)【n乙<n混<n甲】,n 之比【n甲/n乙】=(Q混—Q乙)/(Q甲—Q混)【Q乙<Q混<Q甲】) }
一、十字交叉相乘法
这是利用化合价书写物质化学式的方法,它适用于两种元素或两种基团组成的化合物。其根据的原理是化合价法则: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0或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现以下例看其操作步骤。
二、十字交叉相比法
我们常说的十字交叉法实际上是十字交叉相比法,它是一种图示方法。十字交叉图示法实际上是代替求和公式的一种简捷算法,它特别适合于两总量、两关系的混合物的计算(即2—2型混合物计算),用来计算混合物中两种组成成分的比值。
三、十字交叉消去法
十字交叉消去法简称为十字消去法,它是一类离子推断题的解法,采用“十字消去”可缩小未知物质的范围,以便于利用题给条件确定物质,找出正确答案。
其实十字交叉法就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简便形式 如果实在不习惯就可以例方程解 但我还是给你说说嘛 像A的密度为10 B的密度为8 它们的混合物密度为9 你就可以把9放在中间 把10 和 8 写在左边 标上AB 然后分别减去9 可得右边为1 1 此时之比这1:1 了这个例子比较简单 但难的也是一样 你自己好好体会一下嘛 这个方法其实很好 节约时间 特别是考理综的时候
(一)混和气体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在常温下,将1体积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气态未知烃混和,测得混和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2,求这种烃所占的体积。
【分析】根据相对密度计算可得混和气体的平均式量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么未知烃的式量肯定小于24,式量小于24的烃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体积
(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计算的十字叉法
【例题】溴有两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这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数是35,原子量是80,则溴的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等于。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
【分析】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根据十字交叉法可知,两种同位素原子量与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么它们的中子数应相差2,所以答案为D
(三)溶液配制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某同学欲配制40%的NaOH溶液100克,实验室中现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体,问此同学应各取上述物质多少克?
【分析】10%NaOH溶液溶质为10,NaOH固体溶质为100,40%NaOH溶液溶质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为
×100=66.7克,需NaOH固体为 ×100=33.3克
( 四)混和物反应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现有100克碳酸锂和碳酸钡的混和物,它们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时所消耗盐酸跟100克碳酸钙和该浓度盐酸反应时消耗盐酸量相同。计算混和物中碳酸锂和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之比。
【分析】可将碳酸钙的式量理解为碳酸锂和碳酸钡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可得碳酸锂和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之比97:26
‘贰’ 如何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好像很多相关问题都没人真正答上来...其实就是每个菌落横着测一次竖着测一次嘛...,目的就是减小误差...毕竟菌落并非都是正圆形的.还有,遇到椭圆的菌落如果横竖测量结果相差大于1,那最后就舍弃这个数据了.希望能帮到以后有需要的人...
1、快速测试片技术法
快速测试片是指以纸片、纸膜、胶片等作为培养基载体,将特定的培养基和显色物质附着在上面,通过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长、显色来测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细菌总数检测纸片的研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主要优点是简便、实用、经济、操作性强。近年来以滤纸和美国某公司的 Petrifilm 为载体的测试片已开始被广泛应用。
2、生物电化学方法
生物电化学方法是指通过电极测定微生物产生或消耗的电荷,从而提供分析信号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谢过程中,培养基的电化学性质如电流、电位、电阻和电导等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分析这些电化学参量的变化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测定。
常见的有:阻抗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流分析法等。生物电化学方法具有测量快速、直观、操作简单、测量设备成本低和信号的可控性等特点。
3、微菌落技术
微菌落是指细菌生长繁殖早期在固相载体上所形成的只能借助于显微镜观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术具有快速、经济、实用的特点,其研究始于 20 世纪50年代,定量测定技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国外已有报道将该法应用于水、食品中细菌总数的快速检测。
4、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应用到微生物的检测中,主要是依据不同微生物的化学组成或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各异,利用上述色谱检测可直接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细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
5、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可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
‘肆’ 化学中的十字交叉法、差量、 原子守恒、极值法、平均值法具体是怎么用啊
化学中常见的解题方法有: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用法】
A ~ B ~ Δx
a b a-b
c d
可得a/c=(a-b)/d
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中有一条: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各物质间的比例关系。
这是差量法的理论依据。
【证明】
设微观与宏观间的数值比为k.(假设单位已经统一)
A ~ B ~ Δx
a b a-b
a*k b*k (a-b)*k
可得a*k=a*[(a-b)]*k/(a-b)
推出a/(a*k)=(a-b)/[(a-b)*k]
用c替换a*k,d替换(a-b)*k
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
因此差量法得证
【原理】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分类】
(一)质量差法
例题: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
分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铜跟硝酸反应后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铜,所以可利用这个变化进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 Y升 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二)体积差法
例题: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 270C)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分析:原混和气体总体积为90毫升,反应后为70毫升,体积减少了20毫升。剩余气体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下面可以利用烃的燃烧通式进行有关计算。
CxHy + (x+ )O2 → xCO2 + H2O 体积减少
1 1+
10 20
计算可得y=4 ,烃的分子式为C3H4或C2H4或CH4
(三)物质的量差法
例题:白色固体PCl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5(气)= PCl3(气)+ Cl2 现将5.84克PCl5装入2.05升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0C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1.01×105Pa ,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和气体物质的量为0.05摩,求平衡时PCl5的分解百分率。
分析:原PCl5的物质的量为0.028摩,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增加了0.022摩,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PCl5(气)= PCl3(气)+ Cl2 物质的量增加
1 1
X 0.022
计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结果为78.6%
【例题】
一。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设混合物中有质量为xKClO3
二。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设有质量为x铜析出,有质量为yCuSO4参加反应
三。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块Na,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仍有棕黄色的溶液45.9g,则投入的Na的质量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与6molH2O反应,则生成6molNaCl,溶液质量减少82g,此时参加反应的Na为6mol;
现溶液质量减少4.1g,则参加反应Na应为0.3moL,质量应为6.9g。答案为(C)
四。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共重116g,充满CO2时共重122g,充满某气体共重114g,则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 由“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不同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比”可知此题中,气体质量之差与式量之差成正比。因此可不计算本瓶的质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气体))
解之得,M(气体)=28。 故答案为(A)
五。向10g氧化铜通氢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g 。判断剩余固体的成分和各自的质量。
[解析]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g 则失去氧的质量 10 - 8.4 = 1.6g
则还原生成铜的质量 1.6×64/16 = 6.4g
剩余固体的成分 氧化铜 8.4 - 6.4 = 2g 铜 6.4g
六。10g铁样品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固体质量为10.8g,求铁样品中铁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不和硫酸铜反应,也不溶于水) 。
[解析]增重0.8g 则消耗的铁物质的量为 0.8/(64-56) = 0.1mol
铁的质量 56×0.1 = 5.6g
铁的纯度 5.6/10 = 56%
七。将一定质量的铁放入100g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质量为105.4g,求加的铁的质量
[解析]增重 105.4 - 100 = 5.4g
则铁物质的量 5.4/(56-2) = 0.1mol
铁的质量 0.1×56 = 5.6g
极值法
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化学上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即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转换法
定义
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应用
测量仪器:秒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弹簧测力计、气压计、微小压强计、温度计、托盘天平、电能表、测电笔……
物理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影响导体产生电热多少的因素……
实例
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一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雾的出现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影子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等。
十字交叉法 (注:只适用于由两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 M甲:甲物质的摩尔质量 M乙:乙物质的摩尔质量 M混:甲乙所构成的混合物的摩尔质量 n:物质的量,M乙<M混<M甲)
据:
甲:M甲 M混-M乙
M混
乙:M乙 M甲-M混
得出:
n甲:n乙=(M混-M乙):(M甲-M混)
{M甲 M混 M乙 必须是同一性质的量 (即要是摩尔质量,必都是摩尔质量,要是式量,必都是式量) X 、Y 与 M 之间关系:X 、Y 与 M 之间可在化学反应式中相互算出来 (如:在化学反应式中,物质的量 n 和 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Q 之间可相互算出,则 Q 之比【Q甲/Q乙】= (n混—n乙)/(n甲—n混)【n乙<n混<n甲】,n 之比【n甲/n乙】=(Q混—Q乙)/(Q甲—Q混)【Q乙<Q混<Q甲】) }
一、十字交叉相乘法
这是利用化合价书写物质化学式的方法,它适用于两种元素或两种基团组成的化合物。其根据的原理是化合价法则: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0或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现以下例看其操作步骤。
二、十字交叉相比法
我们常说的十字交叉法实际上是十字交叉相比法,它是一种图示方法。十字交叉图示法实际上是代替求和公式的一种简捷算法,它特别适合于两总量、两关系的混合物的计算(即2—2型混合物计算),用来计算混合物中两种组成成分的比值。
三、十字交叉消去法
十字交叉消去法简称为十字消去法,它是一类离子推断题的解法,采用“十字消去”可缩小未知物质的范围,以便于利用题给条件确定物质,找出正确答案。
其实十字交叉法就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简便形式 如果实在不习惯就可以例方程解 但我还是给你说说嘛 像A的密度为10 B的密度为8 它们的混合物密度为9 你就可以把9放在中间 把10 和 8 写在左边 标上AB 然后分别减去9 可得右边为1 1 此时之比这1:1 了这个例子比较简单 但难的也是一样 你自己好好体会一下嘛 这个方法其实很好 节约时间 特别是考理综的时候
(一)混和气体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在常温下,将1体积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气态未知烃混和,测得混和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2,求这种烃所占的体积。
【分析】根据相对密度计算可得混和气体的平均式量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么未知烃的式量肯定小于24,式量小于24的烃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体积
(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计算的十字叉法
【例题】溴有两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这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数是35,原子量是80,则溴的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等于。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
【分析】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根据十字交叉法可知,两种同位素原子量与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么它们的中子数应相差2,所以答案为D
(三)溶液配制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某同学欲配制40%的NaOH溶液100克,实验室中现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体,问此同学应各取上述物质多少克?
【分析】10%NaOH溶液溶质为10,NaOH固体溶质为100,40%NaOH溶液溶质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为
×100=66.7克,需NaOH固体为 ×100=33.3克
( 四)混和物反应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题】现有100克碳酸锂和碳酸钡的混和物,它们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时所消耗盐酸跟100克碳酸钙和该浓度盐酸反应时消耗盐酸量相同。计算混和物中碳酸锂和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之比。
【分析】可将碳酸钙的式量理解为碳酸锂和碳酸钡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可得碳酸锂和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之比97:26
守恒法
守恒法的原理就是利用质量守恒原理。在化学反应中,所有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之和是一变的,这在任何条件下都适用。
‘伍’ 请问关于科研中的测菌落的十字交叉法还有血球计数器怎么用 我去借哪本书来学习啊
微生物实验书上有的
‘陆’ 关于用cfu计数
cfu法
(colony
forming
units)即平板计数法,是食品和药品检验中常用的方法。cfu法为将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系列稀释,取合适的稀释度(一般3个稀释度),以涂布法接种于平板,或以混碟法进行操作,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之后,直接统计平板上的菌落。该方法测定的是样品中所含的现时可培养的活的微生物数量,所以称之为活菌计数法。对于那些不可培养的微生物,将不可能统计在内。该方法可以用于样品中诸如细菌总量、真菌总量、放线菌总量等的定量测定。
活菌计数法中,每个菌落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为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一般来说在每个平板上形成30~300个菌落属于有效范围,该法所测量数值有可能偏低,因为有可能两个或以上的单细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
——《现代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柒’ 微生物计数方法有哪些我想知道详细的操作步骤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计数原理和计数方法,掌握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技能。
二、实验原理
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
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21-1),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大方格(大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 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已知:1mm3体积=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体积应含有小方格数为1000mm3/1/4000mm3=4×106个小方格,即系数K=4×106 。
因此:每ml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 每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系数(K)×菌液稀释倍数(d)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或培养液。
2.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22mm×22mm)、吸水纸、计数器、滴管、擦镜纸。
四、实验方法
1.视待测菌悬液浓度,加无菌水适当稀释(斜面一般稀释到10-2),以每小格的菌数可数为度。
2.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3.将酵母菌悬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摘入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悬液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充满计数区,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悬液。也可以将菌悬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区上,不要使计数区两边平台沾上菌悬液,以免加盖盖玻片后,造成计数区深度的升高。然后加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4.静置片刻,将血球计数板置载物台上夹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由于生活细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观察时应减弱光照的强度。
5.计数时若计数区是由16个大方格组成,按对角线方位,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大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数。如果是25个大方格组成的计数区,除数上述四个大方格外,还需数中央l个大方格的菌数(即80个小格)。如菌体位于大方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
6.对于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每个样品重复计数2—3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求出每一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按公式计算出每ml(g)菌悬液所含酵母菌细胞数量。
7.测数完毕,取下盖玻片,用水将血球计数板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洗净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放入盒内保存。
五、实验作业:
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中:
计数次数 每个大方格菌数 稀 释
倍 数 试管斜面中的总菌数 平均值
1 2 3 4 5
第一次
第二次
‘捌’ 进行菌种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直接观察。对引进菌种观察包装是否合乎要求,棉塞有无松动,试管、玻璃瓶和塑料袋有无破损,棉塞和管、瓶或袋中有无病虫侵染,菌丝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发生变化。然后在瓶塞边作深吸气,闻其是否具备特有的香味。原种和栽培种可取出小块菌丝体观察其颜色和均匀度,并用手指捏料块检验含水量是否符合标准。
2、显微镜检验。若菌丝透明,呈分枝状、有横隔、锁状联合明显,再加上具有不同品种固有的特征,则可认为是合格菌种。
3、观察菌丝长速。将供测的菌种接入新配制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于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是优良菌种,否则即是劣质菌种。
优质菌种的标准
食用菌的种类虽然繁多,但从总体上看,每一个优良菌种均有"纯、正、壮、润、香"的共性。其标准是:
1、菌种的纯度要高,不能有杂菌感染,也不能有其他类似的菌种。
2、菌丝色泽要纯正,多数种类的菌丝应纯白、有光泽,原种、栽培种菌丝应连结成块,无老化变色现象。
3、菌丝要粗壮,分枝多而密,接种到培养基吃料块,生长旺盛。
4、培养体要湿润,与试管(瓶)壁紧贴而不干缩,含水适宜。
5、具有每品种特有的清香味,不可有霉、腐气味。
‘玖’ 菌落计数有哪些的方法
测定微生物细胞数目方法有多介绍几种
1.血细胞计数法
稀释菌液样品滴血细胞计数板上显微镜下计算4~5格细菌数并求出每小格所含细菌平均数再此依据估算总菌数
①此法缺点能区分死菌和活菌
②对压小方格界线上细菌应当取平均值计数
③此法用于测定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原理:每活细菌适宜培养基和良好生长条件下通过生长形成菌落培养基表面生长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活菌
①方法常用来统计样品活菌数目
②统计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原因当两活多细胞连起时平板上观察只菌落因此统计结般用菌落数而用活菌数来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材料所含细菌、酵母、芽孢与孢子等数量均用此法测定适于测定样品丝状体微生物例放线菌或丝状真菌或丝状蓝细菌等营养体等
④此法若培养成菌落通过定量菌液均匀地涂布玻片上定面积上经固定染色显微镜下计数样又称涂片计数法染色用台盼蓝台盼蓝能使死细胞染成蓝色分别计数死细胞和活细胞
3.滤膜法
滤膜法当样品菌数低时定体积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灯样品通过膜过滤器滤膜干燥、染色并经处理使膜透明再显微镜下计算膜上(或定面积上)细菌数
此法也通过培养观察形成菌落数来推算样品菌数例测定饮用水大肠杆菌数目:已知体积水过滤滤膜放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现黑色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数目计算出水样大肠杆菌数目
此法也统计样品活菌数目
4.比浊法
原理定范围内菌悬液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即与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借助与分光光度计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光密度光密度表示菌量实验测量时定要控制菌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线性范围内否则准确
5.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课本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P22除了上述活菌计数法外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测定微生物数量常用方法里说显微镜直接计数我认应该稀释涂布基础上培养成菌落而通过染色方法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再滤膜法也样有两种情况
另外微生物计数法发展迅速多种多样快速、简易、自动化仪器和装置等方法用来统计微生物数目。
来源:http://..com/link?url=ZF7Dq5chhYTeO1xK
‘拾’ 如何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十字交叉法,即在对角线的方向放上平皿做5分钟空气沉降法,然后培养48小时候,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