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测量轴承和轴孔尺寸
(1)轴承孔的测量 轴承孔的测量可以使用内径量表在外径千分尺上核对基准尺寸后测量,同时还需测量承孔的圆度和圆柱度。烧坏轴承常使承孔在开口处直径缩小而圆度超差,对轴承的正常工作极为不利。如果连杆螺栓的定位面的配合松旷,连杆轴承盖会移位使承孔圆度超差。轴承承孔的圆度误差应控制在尺寸公差之内,而圆柱度则应严格控制 (2)轴承主要尺寸的测量①轴承厚度:将外径千分尺固定测头由平面改制成球面,可用来测量轴承厚度。轴承厚度一般应控制在0.005~0.010毫米范围内,否则会使轴承内径超差。轴承在近开口处有微量减薄,测量时应予注意。 ②轴承与承孔的配合紧度 :配合紧度是由轴承的自由弹开量和余面高度来保证的。测量余面高度的方法下:按规定装合轴承,交轴承盖螺栓紧固到规定扭矩后松开其中一个螺栓,用塞尺测量轴承盖接口处的间隙,其值应在0.05~0.15毫米范围之内。③轴承内径:测量前需将轴承按规定装合并按规定扭矩拧紧轴承盖螺栓,用内径量表,在外径千分尺上校对基准尺寸后测量,测量时要避开减薄区。轴承内径和对应轴颈外径尺寸之差值是配合间隙。 ④主轴承内孔的同轴度 :主轴承内孔的同轴度误差主要是其承孔同轴度误差造成的,而承孔同轴度误差产生的原因则是缸体的变形。当主轴颈径向圆跳动在规定公差内时,检查主轴颈和轴承的吃合印痕,如果各道主轴承吃合印痕位置明显不一致,说明同轴度误差大,可采用刮削、镗削轴承或更换缸体等办法解决,否则难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轴承的材料一般测量以下几点:外径尺寸,内径尺寸,高度,这是基本三大尺寸得检测。一般用卡尺和千分尺,或夹量块对百分表,能准确点。用仪器可以轴承的内径跳动和外径跳动。用仪器主要是检测轴承的精度等级够不够。
轴承与轴颈之间的间隙,称为径向间隙。检查的方法有几种:
1、将轴承盖螺栓按规定顺序及扭力拧紧后,用适当的扭力(四道轴承的用30 -40N·m,七道轴承的用60 -70N m)转动曲轴,以试其松紧度。或用双手扭动曲轴臂使曲轴旋转,试其松紧,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但须有一定的技术经验。
2、用内径千分尺和外径千分尺分别测量轴颈的外径和轴承的内径,测得的这两个尺寸的差,就是它们之间的间隙。一般径向间隙为0. 02 - 0. 05 mm o
3、清洁轴颈和轴瓦,在它们之间,放一比轴承标准间隙约大两倍的软铅片(或软纸片),按规定扭力旋紧轴承盖,然后卸下盖取出铅片(或纸片),用千分尺测其厚度,这个厚度就是这个轴承与轴颈的径向间隙。
4、用塑胶量规测量检查。
①剪取与轴瓦宽度相同的塑胶量规,与轴颈平行放置,盖上轴承盖按规定扭力拧紧螺栓。
注意:不要转动曲轴。
②拆下螺栓,取下轴承盖,使用塑胶量规袋上的量尺,对比测量被压扁的塑胶最宽点的宽度,换算成径向间隙值。如果其值不在规定的范围内,就要更换轴瓦。
注意:测量后,应彻底清洁塑胶量规。
㈢ 怎么测量车床主轴径向跳动量 合轴向窜动量要详细点的
(一)数控车床主轴径向跳动产生的原因
1、影响主轴机构径向跳动的因素
1)主轴本身的精度:如主轴轴颈的不同心度、锥度以及不圆度等。主轴轴颈的不同心度将直接引起主轴径向跳动;而主轴轴颈的锥度和不圆度在装配时将引起滚动轴承内滚道变形,破坏其精度。
2)轴承本身的精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轴承内滚道表面的不圆度、光洁度以及滚动体的尺寸差。
3)主轴箱壳体前后轴承孔的不同心度,锥度和不圆度等。轴承孔的锥度和不圆度将引起轴承外座圈变形,影响轴承可以调整的最小间隙。
2、影响主轴机构轴向窜动的因素
1)主轴轴颈肩台面的不垂直度与振摆差。
2)紧固轴承的螺母、衬套、垫圈等的端面振摆差和不平行度差。
3)轴承本身的端面振摆差和轴向窜动。
4)主轴箱壳体轴承孔的端面振摆差。
上述这些零、部件肩台面的振摆差在收紧轴承时,将使轴承滚道面产生不规则的变形,不只是引起轴向窜动,而且会使主轴产生径向跳动,同时会引起主轴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产生轻重不匀的现象,甚而导致主轴机构发热。
3、影响主轴机构旋转均匀性和平稳性的因素
影响主轴旋转均匀性和平稳性的因素,除了主轴传动链的零件如齿轮、皮带轮、链轮等的精度和装配质量之外,还有引起主轴振动的外界振源如电动机、冲压机、锻锤等。
(二)减少径向跳动的方法
刀具在加工时主要产生径向跳动主要是因为径向切削里加剧了径向跳动。所以,减少径向切削力是减小径向跳动重要原则。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减小径向跳动:
1、使用锋利的刀具
选用较大的刀具前角,使刀具更锋利,以减小切削力和振动。选用较大的刀具后角,减小刀具主后刀面与工作过渡表面的弹性恢复层之间的摩擦,从而可以减轻振动。
㈣ 轴类、盘类零件的径向、圆度及端面精度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1、轴类
-有两块足够精度V型块
块平台带磁座百分表轴架V型块上手动旋转看表测
径向跳动、圆度
㈤ 在自动化加工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工件尺寸精度检测的
1)修改刀补值保证尺寸精度
由于第一次对刀误差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工件误差超出工件公差,不能满足加工要求时,可通过修改刀补使工件达到要求尺寸,保证径向尺寸方法如下:
a. 绝对坐标输入法
根据“大减小,小加大”的原则,在刀补001~004处修改。如用2号切断刀切槽时工件尺寸大了0.1mm,而002处刀补显示是X3.8,则可输入X3.7,减少2号刀补。
b. 相对坐标法
如上例,002刀补处输入U-0.1,亦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同理,对于轴向尺寸的控制亦如此类推。如用1号外圆刀加工某处轴段,尺寸长了0.1mm,可在001刀补处输入W0.1。
2)半精加工消除丝杆间隙影响保证尺寸精度
对于大部分数控车床来说,使用较长时间后,由于丝杆间隙的影响,加工出的工件尺寸经常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这时,我们可在粗加工之后,进行一次半精加工消除丝杆间隙的影响。如用1号刀G71粗加工外圆之后,可在001刀补处输入U0.3,调用G70精车一次,停车测量后,再在001刀补处输入U-0.3,再次调用G70精车一次。经过此番半精车,消除了丝杆间隙的影响,保证了尺寸精度的稳定 数控,机床,模具设计,数控车床,数控技术
㈥ 联轴器的径向、轴向测量方法
联轴器有分圆周面和端面。
水平方向找正不需要计算可动端的前、后脚量,在1点位将轴向和径向千分表清零,读取3点位轴向和径向千分表读数,用铜棒敲打可动端进行轴线调整。
先观察轴向千分表读数,用铜棒敲打可动端的前、后脚,将3点位的轴向读数调到原来的一半。
再观察径向千分表读数,用铜棒敲打可动端的中部,将3点位的径向读数也调到原来的一半。这需要反复进行调整。调整结果应使和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6)轴的径向尺寸精度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根据轴径计算间隙一般说明书上都有不精密的用塞尺或用手估有经验的估出来和测的一样,精密件很麻烦要专业的钳工。
用保险丝放到轴上拧紧之后打开用卡尺量保险丝。
联轴器找正原理
将电机可动端端面圆在固定端端面上的投影近似看成正圆,由于可动端中心到固定端端面的距离不变。
若想同时满足,可动端轴线与固定端轴线绝对是在一条线上,只是理想的找正状态。实际找正时,先设定允许误差,当找正时产生的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找正结束。
在很多场合中,泵的下检测点无法进行检测,找正工作将无法进行。
㈦ 测量径向轴承间隙的方法有哪些
测量径向轴承间隙的方法有:压铅法,抬轴法和假轴法。
(1)假轴法
A.假轴的直径与轴承的实际工作轴颈相差在0.05mm以内,假轴的中心线与工作水平面的垂直度误差在0.02mm以内。
B.将轴承组合在假轴上,拧紧中分面螺栓,用0.02mm 的塞尺检查中分面无间隙。
C.架千分表并沿工作时的垂直方向上下抬动径向轴承,千分表读数假定为S(mm),考虑瓦块的倾绕效应,实际的三泰SUNTHAI [/url]轴承间隙为C(mm),则对五块瓦结构有:C=0.894S
此外,还需计入假轴与实际轴颈的差值。
(2)抬轴法
抬瓦法所测间隙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与假轴法相同,但应将转子吊出,支承于支架上抬动三泰SUNTHAI [/url]轴承即可。
(3)压铅法
A.所采用的铅丝直径应比所测间隙大30-50%。
B.对轴承壳体中分面和轴承座中分面,用0.02mm塞尺检查,中分面应无间隙且不错口。
C.测量两上瓦瓦块中部处的铅丝厚度S,则实际的轴承间隙C 为:C=1.1S
㈧ 轴径测量有哪些方法
生产车间一般常用通用量具量仪和量规来测量轴径。对于高精度的轴径,常用机械式比较仪、光学比较仪、电动比较仪和气动比较仪等与量块进行比较测量。测量时,先用量块调好仪器的“零位”,然后将被测零件放在仪器上进行比较,仪器指示的差值加上量块尺寸即为被测轴径。对于精度较高而尺寸较大的轴径,可用立式测长仪、万能测长仪、或测长机等进行绝对测量。在工具显微镜上用干涉法测量尺寸不大的轴径,测量方便、精度较高。精度要求一般时可在工具显微镜上以影像法和轴切法进行绝对测量。归纳起来,轴径测量方法有:
1、量规法:用量规检验轴径,不能得到具体数值、只能检验轴径尺寸合格与否。优点是精度高、检验效率高,在成批生产中广泛地使用。
2、钢尺法:直接用钢直尺进行测量,或者使用卡钳将工件尺寸与钢直尺作比较。
3、卡尺法: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杠杆千分尺等对轴径进行直接测量。
4、测微仪法:用各种测微仪、测微表与量块作比较测量,常用的测微仪(表)有百分表、千分表、扭簧比较仪、电感比较仪等。
5、仪器测量法:可用光学计、测长仪、工具显微镜等对轴径进行精密测量。在工具显微镜上又分为影像法、轴切法、干涉法、灵敏杠杆法等。在光学计、测长仪等仪器上测量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答案出自:好 域 安 机 械 论 坛
㈨ 在万能工具显微镜上测量轴径,哪种测量方法精度高为什么
答案是:在万能工具显微镜上测量轴径一般有影像法、轴切法、接触法和干涉法。
影像法
影像法是利用中央显微镜米字线标记,对被测件影像进行瞄准定位的测量方法。这种测量方法精度不高。测量误差为(L为被测件测量长度单位为mm),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轮廓影像不清晰和畸变,瞄准误差大。
轴切法
轴切法就是测量刀法,它是利用中央显微镜米字线标记对被测件在水平轴截面内接触的测量刀上的刻线进行瞄准定位的测量方法。这种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刀的精度,而测量刀在使用过程中又容易磨损,操作不当还会加快磨损。当测量刀无磨损,安装操作均合理时,其测量精度可比影像法提高约一倍,达。
接触法
接触法就是光学灵敏杠杆法。它是利用中央显微镜米字线标记对和紧靠测量件的光学灵敏杠杆测头连在一起的双刻线进行瞄准定位的测量方法。由于采用双线套合可提高瞄准精度,但需找出视野内双刻线出现的转折点(即测量拐点)为被测中心测量面的位置,所以轴径的测量,找拐点的位置尤为重要。另外测力影像不容忽视。
干涉法
在工具显微镜上利用斜向照明装置,使被测轴径边缘产生平行的各级干涉条纹。干涉测量法就是利用干涉条纹代替轴切法的测量刀刻线对被测件进行瞄准读数。
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罗埃镜干涉原理,当被测轴径一定时,第一条干涉条纹和轮廓的距离b是不变的。答案来自:好 域 安 机 械 论 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