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砌筑37墙
如下砌筑37墙:
步骤1、如下图,先像下图所示砌一层墙:
步骤1、步骤2、步骤1、步骤2、步骤1、步骤2,这样循环步骤1和步骤2,步骤1和步骤2交替进行,37墙就砌成了。
(1)砌砖方法与步骤扩展阅读:
标准砖,指的是尺寸为240mm×115mm×53mm的实心标准砖。
37墙均为承重墙,建筑施工图中的粗实线部分和圈梁结构中非承重梁下的墙体都是承重墙。承重墙对于楼板来说,是支点,结构设计叫支座,对于一块楼板来说,拆了承重墙,楼板没有了支座,后果很可怕。
37墙比24墙厚,隔热效果也好,但是占用空间太大,成本增加了.现在盖房大部分都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空心砖作为隔热措施,效果比红砖要好。
在工程中厚度大于等于240毫米厚的墙常用做承重墙,小于240毫米厚的墙用做非承重墙。承重墙分为纵向承重墙和横向承重墙,分别承受建筑物上部荷重和承受纵横方向来的地震力。外墙作承重作用,理应受到充分的注意,非承重墙仅承担自重不承担上部荷重,可作为间隔墙使用。
在家庭室内装修中要保证其建筑结构的安全,应高度重视与杜绝装修中“拆墙凿洞”造成危及住宅结构的安全隐患。买房人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家庭装饰中严禁拆改和损坏主体和承重结构。不得在承重墙上开洞;不得任意扩大门窗洞口;外墙的窗间墙和窗下墙,均是重要的承受荷重的部分,装修工程时不得拆除挑阳台上的窗下墙,会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的。
在承重墙上任意开凿门窗洞口,不但减少了墙体截面积,也在凿墙过程中造成洞口附近的墙体酥裂,实际受损部位已超出了洞口宽度范围,有可能造成承重墙截面削弱过大,砖砌体已不能满足承载能力及稳定性要求,随时有可能倒塌的危险。
❷ 砖砌体的操作过程及砌筑规则
一般砖砌体的施工工艺标准复制给你
一般砖砌体砌筑工艺标准 (602—1996)
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砖混、外砖内模及有抗震构造柱的砖墙砌筑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砖: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试验单。清水墙的砖应色泽均匀,边角整齐。
2.1.2 水泥:品种及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条件选择,一般宜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1.3 砂:用中砂,配制M5以下砂浆所用砂的含泥量不超过10%,M5及其以上砂浆的砂含泥量不超过5%,使用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
2.1.4 掺合料:白灰熟化时间不少于7d,或采用粉煤灰等;
2.1.5 其它材料:墙体拉结筋及预埋件、木砖应刷防腐剂等。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大铲、刨锛、瓦刀、扇子、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铁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灰槽、砖夹子、扫帚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完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安装好沟盖板。
2.2.2 办完地基、基础工程隐检手续。
2.2.3 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防潮层。
2.2.4 弹好轴线墙身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手续。
2.2.5 按设计标高要求立好应数杆,皮数杆的间距以15~20m为宜。
2.2.6 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准备好砂浆试模(6块为一组)。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砂浆搅拌
↓
作业准备 → 砖浇水 → 砌砖墙 → 验评
3.2 砖浇水: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期浇水有困难,必须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3.3 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宜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3.4 砌砖墙:
3.4.1 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满丁、满条)、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3.4.2 排砖撂底(干摆砖):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廖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所以排砖时必须做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
3.4.3 选砖:砌清水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敲击时声音响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及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
3.4.4 盘角: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3.4.5 挂线:砌筑一砖半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一砖厚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3.4.6 砌砖: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为保证清水墙面主缝垂直,不游丁走缝,当砌完一步架高时,宜每隔2m水平间距,在丁砖立楞位置弹两道垂直立线,可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清水墙不允许有三分头,木得在上部任意变活、乱缝。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砌清水墙应随砌、
随划缝,划缝深度为8~10mm,深浅一致,墙面清扫干净。混水墙应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
3.4.7 留槎: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分段位置应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隔墙与墙或柱不同时砌筑时,可留阳槎加预埋拉结筋。沿墙高按设计要求每50cm预埋φ6钢筋2根,其理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cm,末端应加90°弯钩。施工洞口也应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隔墙顶应用立砖斜砌挤紧。
3.4.8 木砖预留孔洞和墙体拉结筋: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洞口高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高l.2~2m,每边放3块;高2~3m,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钢门窗安装的预留孔。硬架支模、暖卫管道,均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不得事后剔凿。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3.4.9 安装过梁、梁垫: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坐灰饱满。如坐灰厚度超过2cm时,要用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安装时,两端支承点的长度应一致。
3.4.10 构造柱做法:凡没有构造柱的工程,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即五皮砖)。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时,一般沿墙高50cm设置2根φ6水平拉结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应小于1m。
3.5 冬期施工:在预计连续10d由平均气温低于+5℃或当日最低温度低于-3℃时即进入冬期施工。冬期使用的砖,要求在砌筑前清除冰霜。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灰膏要防冻,如已受冻要融化后方能使用。砂中不得含有大于1cm的冻块,材料加热时,水加热不超过80℃砂加热不超过40℃。砖正温度时适当浇水,负温即应停止。可适当增大砂浆稠度。冬期不应使用无水泥的砂浆。砂浆中掺盐时,应用波美比重计检查盐溶液浓度。但对绝缘、保温或装饰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不得掺盐,砂浆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掺盐量应符合冬施方案的规定。采用掺盐砂浆砌筑时,砌体中的钢筋应预先做防腐处理,一般涂防锈漆两道。
4、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砂浆品种及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强度值,任一组试块的强度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5%。
4.1.3 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
4.1.4 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它临时间断处留槎做法必须符合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砌体上下错缝,砖柱、垛元包心砌法:窗间墙及清水墙面无通缝;混水墙每间(处)无4皮砖的通缝(通缝指上下二皮砖搭接长度小于25mm)。
4.2.2 砖砌体接槎处灰浆应密实,缝、砖平直,每处接槎部位水平灰缝厚度小于5mm或透亮的缺陷不超过5个。
4.2.3 预埋拉筋的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
4.2.4 构造柱留置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清理干净。
4.2.5 清水墙组砌正确,坚缝通顺,刮缝深度适宜、一致,楞角整齐,墙面清洁美观。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6-2。
表6-2
顶次 顶 目 允许偏差 (mm)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2 基础和墙砌体顶面标高 ±15 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
每层 5 用2m托线板检查
3 垂直度 ≤10m 10
>10m 20
清水墙、柱 5
混水墙、柱 8
清水墙 7
混水墙 10
6 水泥、灰缝厚度 (10皮砖累计数) ±8 与皮数杆比较尺量检查
7 清水墙游丁走缝 20 吊线和尺量检查,以底层第一皮砖为准
门窗洞口 宽 度 ±5
(后塞口) 门口高度 +15 (-5)
9 预留构造柱 (宽度、深度) ±10 尺量检查
10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 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以底层窗口为准
5、成品保护
5.1 墙体拉结筋、抗震构造柱钢筋、大模板混凝土墙体钢筋及各种预埋件,暖卫、电气管线等,均应注意保护,不得任意拆改或损坏。
5.2 砂浆稠度应适宜,砌墙时应防止砂浆溅脏墙面。
5.3 在吊放平台脚手架或安装大模板时,指挥人员和吊车司机要认真指挥和操作,防止碰撞已砌好的砖墙。
5.4 在高车架进料口周围,应用塑料薄膜或木板等遮盖,保持墙面洁净。
5.5 尚未安装楼板或屋面板的墙和柱,当可能遇到大风时,应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以保证施工中墙体的稳定性。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基础墙与上部墙错台:基础砖撂底要正确,收退大放角两边要相等,退到墙身之前要检查轴线和边线是否正确,如偏差较小可在基础部位纠正,不得在防潮层以上退台或出沿。
6.2 清水墙游丁走缝:排砖时必须把立缝排匀,砌完一步架高度,每隔2m间距在丁砖立楞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二步架往上继续吊直弹粉线,由底柱上所有七分头的长度应保持一致,上层分窗口位置时必同下窗口保持垂直。
6.3 灰缝大小不匀:立皮数杆要保证标高一致,盘角时灰缝要掌握均匀,砌砖时小线要拉紧,防止一层线松,一层线紧。
6.4 窗口上部立缝变活:清水墙排砖时,为了使窗间墙、垛排成好活,把被活排在中间或不明显位置,在砌过梁上第一行砖时,不得随意变活。
6.5 砖墙鼓胀:外砖内模墙体砌筑时,在窗间墙上、抗震柱两边分上、中、下留出6cm ×12cm通孔,在抗震柱外墙面上垫木模板,用花篮螺栓与大模板连接牢固。混凝土要分层浇筑,振捣棒不可直接触及外墙。楼层圈梁外三皮12cm砖墙也应认真加固。如在振捣时发现砖墙已鼓胀,则应及时拆掉重砌。
6.6 混水墙粗糙:舌头灰未刮尽,半头砖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厚墙背面偏差较大;砖墙错层造成螺丝墙。半头砖应分散使用在墙体较大的面上。首层或楼层的第一皮砖要查对皮数杆的标高及层高,防止到顶砌成螺丝墙。一砖厚墙应外手挂线。
6.7 构造柱处砌筑不符合要求:构造柱砖墙应砌成大马牙槎,设置好拉结筋,从柱脚开始两侧都应先退后进,当凿深12cm时,宜上口一皮进6cm,再上一皮进12cm,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上角密实构造柱内的落地灰、砖渣杂物必须清理干净,防止混凝土内夹渣。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材料(砖、水泥、砂、钢筋等)的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7.2 砂浆试决试验报告。
7.3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4 隐检、预检记录。
7.5 冬期施工记录。
7.6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7.7 其它技术文件。
❸ 在装修的工程里,难免会有砌墙这一环节,砌墙后验收有哪几个步骤
在装修的工程里装修砌墙有哪些注意事项,例如墙面,地板设计,装修难度,适宜墙板,危害较少等。
1,需要种植加强。这有两个方面:水平种植和垂直种植。钢筋应延伸至与接头相连的刚性墙或顶面,水平种植筋应注入肋骨,即一端连接至一个连接墙的一端的宽度和新建墙的另一端的宽度。平;加上钢筋,移植长度约为50-60厘米。
砌墙后验收有哪些步骤:1,在采取地质方法之前,先用墨水分数漂浮均匀的水平线。房间的整个楼层为垂直和水平角线,即墙壁的垂直线。2,砖,水泥中 沙为了尽可能准确地计算出铲斗,需要执行阈值保护以使用铲斗运输。3,为避免工人的二次运输,在施工方便,理想的工人时,要尽可能喷涂材料。严禁在一个地方堆放。水泥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4,检查尺寸,根据图纸的总体布局,小尺寸误差由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调整,以后不影响工程,误差较大时通知设计者或业主。5,卫生间和厨房应倒置为地梁,应从地梁上去除原有的防水层,使原水泥沙浆层。
以上都是砌墙以后的注意事项。
❹ 砖墙砌筑的施工过程是什么
砌砖作业准备 → 砖浇水 → 砂浆搅拌 → 砌砖墙 → 验收
❺ 简述砖墙砌体的施工工艺。
砌体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砌砖作业准备 → 砖浇水 → 砂浆搅拌 → 砌砖墙 → 验收
二)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砌体砌筑前应做好轴线引测和控制线,设置好水平标高、门窗预留洞口、窗台标高的控制点。
1、做好作业前施工准备,基底垃圾应清理干净、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2、砌块砌筑前应提前淋水湿润或使用专用砂浆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
3、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4、斜坡面与墙体交接处、楼地面上三皮砖及梁底顶砖均应用水泥砂浆砌筑,预留线管、线槽等部位砌筑时应按相关要求设置拉结钢筋。
5、 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应按图纸要求设置。
6、 凡设有构造柱的工程,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
7、非承重墙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 m。
8.、墙体顶部应预留200mm左右空隙,间隔3~5天后再将砌块用水泥砂浆斜顶砌筑,水泥砂浆必须饱满。
9、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10、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开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11、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
12、 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
13、所有的砌筑工程施工场地(含工作面)应每天都要做到工完场清,每个验收批申报验收时所有楼地面都要打扫干净,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4、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项 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2 垂直度 每 层 5 用2m托线板检查
全高 ≤10m 10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10m 20
(5)砌砖方法与步骤扩展阅读:
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包括砌砖、石、砌块及轻质墙板等内容。砌砖、砌石、砌块砖砌体对砌筑材料的要求,组砌工艺,质量要求以及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材料要求
砌筑砂浆使用的水泥品种及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和所处环境来选择。水砌筑工程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
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满足下列要求:对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对强度等级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能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
砌体用材:
烧结普通砖
烧结普通砖按主要原料分为黏土砖、页岩砖、煤矸石砖和粉煤灰砖。
烧结普通砖根据抗压强度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强度等级。
烧结普通砖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泛霜和石灰爆裂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等级。优等品适用清水墙,一等品、合格品可用于混水墙。
❻ 砖墙的砌筑形式及砖砌体的施工工艺流程
原发布者:臭娃娃520
2A砖体的施工工艺砖砌体的施工过程有:抄平、放线、摆砖,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筑,勾缝、清理等工序。A抄平放线:砌筑前,在基础防潮层或楼面上先用水泥砂求找平,然后以龙门门板上定位为标志弹出墙身的轴线、边线,定出门窗洞口的位置。B摆砖:摆砖是指在放线的基面上按选定的组砌方式用干砖试摆,一般在房屋外纵墙方向摆顺砖,在山墙方向摆丁砖,摆砖由一个大角摆到另一个大角,砖与砖留1omm缝隙。摆砖的目的是为了校对所放出的线在门窗洞口,附墙垛等处是否符合砖的模数,当偏差小时可调整砖间竖缝,使砖的排列及灰缝均匀,以尽可能减少饮砖,,提高生产率c立皮数杆:皮数杆是指在其上划有每皮砖和砖缝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梁底,预埋件等标高位置的一种木制标杆。它是砌筑时控制砌体竖向尺寸的标志,同时还可以保证砌体的垂直度,皮数杆一般立于房屋的四大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以及洞口多的地方,大约每隔10-15m立一根,d盘角、挂线:砌筑时,应根据皮数杆先在墙角砌4-5皮砖,称为盘角,然后根据皮数杆和已砌的墙角挂线,作为砌筑中间墙体的依据,以保证墙面平整。一砖厚的墙单面挂线,外墙挂外边,内墙挂任何一边;一砖半及以上厚的墙都要双面挂线。E砌筑:砌砖的操作方法较多,但通常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的砌筑方法,此法的特点是:灰缝容易饱满、粘结力好、墙面整洁。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的方法,使其砂浆饱满,勾缝完毕,应清扫墙面。勾缝:勾缝是砌清水墙
❼ 砌砖的基本操作步骤有哪些
砌筑实心砖砌体适宜采用“三一”砌筑法。可根据其操作顺序把操作要领分述如下:(1)砌砖前先做好调灰、选砖、检查墙面等工作。操作时可右手拿铲、左手拿砖,当用大铲从灰浆桶中S起一铲灰时,左手可顺手取一块砖,右手把灰铺在墙上后,左手将砖稍稍蹭着灰面,把灰挤一点到砖顶头的立缝里,再把砖揉一揉,顺手用大铲把挤到墙面上的灰刮下,甩到前面立缝中,或是灰桶中。这些动作要连续、快速。(2)砌的砖必须要跟着挂的线走。俗语为“上跟线,下跟楞,左右相跟要对平。”砌砖时砖的上楞边需要与线约离lmm,下楞也要与下层已砌好的砖愣平,左右前后的砖位置需要准确。此外,上下层要错缝,相隔一层要对直,俗语叫“不要游丁走缝,更不能上下层对缝”。(3)砌顺砖和砌丁砖在铺灰方向的手使劲的方向是不同的。砌丁砖同时还有推砌和拉砌两种,所以砌时手腕必须要根据方向不同而交换。(4)砌的砖必须要放平,且不能灰浆半边厚、半边薄,造成砖面倾斜。如果养成了这种不好的习惯,则砌出的墙面不垂直,俗称“张”(向外倾斜)或是“背”(向内倾斜);也有出现墙虽垂直,但是每层砖出一点马蹄愣,使墙面不美观。同时砌完一块砖后要看看它砌得是否平直,灰缝是否保持均匀一致,砖面是否冒出小线,拱出小线,是否低于小线及凹进小线太多,如果有了偏差就要及时纠正。墙砌起一步架,就要用靠尺板全面检查一下垂直、平整。在砌筑中一般都是三层用线坠吊一吊、直不直,五层用靠尺板靠一靠墙面垂直平整,俗话都叫“三层一吊,五层一靠”。(5)砌筑中还要学会选砖。尤其是在清水墙面,砖面的选择很重要。当一块砖拿在手中,可用掌根支起转一下,看哪一面整齐,美观即砌在外侧。有经验的老工人会在取一块砖时,就把下一步砌的两块砖已看好,选在眼里,哪块砖应该用在什么地方,取砖时都作了安排,所以取砖时也相对得心应手,能砌出整齐美观的墙向。(6)砌好的墙不能砸。如果墙面有鼓肚,用砸砖的办法把墙面砸平整,这对墙的质量并没有好处,而且这也不是应有的操作习惯。当发现墙面有大的偏差应该拆了重砌,才能保证其质量。(7)在操作中还要掌握一块砖用多少灰浆就圉多少,不得铺得超过砖长太多,多了还要铲掉,反而减慢了速度。此外,铺了灰就不要再用铲来回扒,或用铲角抠一点灰去打碰头缝,这种手法很容易造成灰浆不饱满;砌完的砖不要用大铲去敲打。这些要求称为“严禁扒、拉、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