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汞及其化合物测量方法

汞及其化合物测量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13 10:23:48

❶ 废气 汞及其化合物 氨 林格曼黑度 用什么仪器检测

烟气黑度就是烟尘和废气浓度的意思。

林格曼黑度就是用视觉方法对烟气黑度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共分为六级,分别是:0、1、2、3、4、5级,5级为污染最严重。林格曼黑度的测量采用林格曼黑度计,本仪器采用双目棱镜望远系统,而在望远镜分划板上制有相应干林格曼烟气浓度图1-5级的灰度阶梯块,全透明部分则为0级、观测者通过望远镜左侧目镜将烟尘目标与该级灰度阶梯块比较,从而测定烟气黑度标准等级。

❷ 请问怎么样检测二价汞离子

冷原子吸收法、冷原子荧光法等都是测定水中汞和汞的化合物总量的方法。用还原剂将二价汞还原为汞金属
从而测定的方法。测定总汞
就是
用氧化剂把所有的汞氧化成二价汞后,再还原为单质汞后测定。所以,担心的是:因为需要测定二价汞,不对水样进行消解氧化,直接还原,也很可能将一些非二价汞还原为单质汞。所以,我建议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因为,双硫腙是与二价汞发生反应的。不需要对汞进行还原操作。具体过程可以参考
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但是不需要消解氧化了,因为单单测定二价汞。说真的,这个实验不容易啊。。。。。。。祝
好运。。。。。。。

❸ 高效液相色谱怎么测化妆品汞含量

首先,想要测定某种金属元素,首选的测定方法是原子吸收法,由于汞的特殊性,目前已经有汞含量测定仪利用的就是冷原子吸收测定法。
至于高效液相色谱,其主要测定对象是化合物,而不是某一种元素,因为液相色谱是根据化合物的官能团和极性来分离各种物质,并不能特异的识别某种元素,所以是无法测定元素含量的。

冷原子吸收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汞直接测定法测定化妆品中的汞,样品首先在250℃干燥以去除水分、二氧化碳等挥发性物质,然后在通有氧气的石英管内850℃燃烧分解,分解后经氧气推动至催化管中,在催化管中进一步氧化完全,卤素和氮硫化合物等干扰物质得以去除,而后在金汞池中汞蒸气被选择性的吸收成金汞化合物,经瞬间加热后汞原子进入双测量管路,汞在波长25317nm得到最大吸收,最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汞。
2主要仪器与工作参数
汞直接分析仪
镍或石英样品舟
,洗净晾干经800℃烘烤60min以上
载气:高纯氧气。

❹  汞气测量

15.2.1基本原理

汞气测量(Mercury Vapor Survey)是汞测量(汞的勘探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技术分支,它主要是研究浅层和近地表大气中汞的分布。由于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汞和汞的同位素与地球物质的分异作用、地球的脱气过程、地质构造活动、地层温度变化、地下水活动等密切相关,所以通过分析汞的其同位素在地表的富集和变化特征,为工程地质、构造地质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诊断性资料。

现代地球动力学运动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已把研究的重点从与地震、火山带有关的构造活动逐步引向工程技术成因的运动,即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与岩体内发生的动力过程。在矿山采空区、城市用水和工业卤水抽取区常发生岩石和土壤的塌陷。外生过程,如岩溶和滑坡,也能在岩石和土壤内引起地球动力学负荷。为了找寻和圈定地球动力学带、观测带内地应力的变化情况,通常采用高精度的水准测量。这种方法成本高,对未能反映至地表的较深部的运动无法检测。试验证明,汞气测量和水准测量同样可以圈出地球动力学带。

滑坡经常沿着河岸、海岸和露天采矿场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滑坡发生前,滑坡体内部也有明显的应力变化和肉眼难以觉察的形变。这种应力变化和形变,便可产生Rn、Hg等气体组分的异常。在现代岩溶的形成过程中,岩石和土壤的载荷也发生变化,即存在动力学带。此外,由于灰岩和灰岩中的微量汞不断被溶蚀,在溶洞区溶液中的CaHCO3重新沉淀为CaCO3,而汞被残留在溶洞中,也使汞的浓度不断增大,形成与岩溶有关的汞异常。灰岩地区,地表土壤中汞的浓集也与灰岩的溶蚀有关。

15.2.2汞气测量的方法

汞气测量既可根据游离子进行,也可根据吸附气进行。研究不同分散介质中汞气分散量的方法分别称之为壤中气汞量测量、土壤吸附汞测量、航空与地面或水面大气汞量测量、水中气和岩石气汞量测量等。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壤中气汞量测量和土壤吸附汞测量。

15.2.2.1土壤中气汞量测量

壤中气汞量测量是研究赋存于土壤各种孔隙中的游离子汞气晕。从专门打的浅孔中用动态(抽气)或静态(吸附)方式,将土壤孔隙中的游离汞聚集至捕汞管(或汞杯)上,然后在现场或野外实验室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脱汞测定。

15.2.2.2土壤吸附汞测量

土壤吸附汞测量是研究被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的汞蒸气,或由衍生出的化合物形成的分散晕特征。采用低温热释法或其他分离提取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适用于厚层残坡积覆盖区和运积物覆盖区。

土壤吸附汞测量与土壤汞测量相比,在工作方法、分析装备与分析步骤上大致相同,只是前者只测样品中特定相态的汞,而后者则测样品中的总汞。通常土壤吸附汞的分析,热释测试一般不超过250℃,而在土壤汞的分析时,热释温度可高达800℃,因此,条件的改变即可改变测量的性质。

土壤汞测量一般在厚度不大的残坡积物覆盖区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厚层运积物覆盖区中,其效果不如土壤吸附汞测量。为确切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获得最好的测量效果,建议用若干典型的测区样品(应包括异常和少数背景样品)进行汞的热释谱研究。

15.2.3技术要求

15.2.3.1工作布置

(1)疏松覆盖层的厚度应在0.6m以上,这是汞气贮存和样品采集所必需的条件。

(2)干旱或半干旱区有利于壤中汞气晕的形成,而沼泽和潜水面浅的地区不利于壤中汞气晕的发育。

(3)活动砂丘、沿海沙滩、近期人工堆积物分布区不利于开展此项工作,需经实验证明可行后方可进行。

(4)测线布置的原则除了要垂直地层构造走向外,还应尽可能与其他方法的测线方向一致。基线必须有两个以上半永久性标志,测点应有临时性标志。基线与测点的定位误差应符合同比例尺常规化探的规定要求。特殊情况下,可酌情修改并在设计书中说明原因。

15.2.3.2采样

(1)在预定点位上用铲清除5~10cm厚的表层土壤后,用铁锤将钢钎(采用钢钎形采样器时,可直接打入疏松覆盖层内0.4~0.6m处抽取气样)打入疏松覆盖层内0.4~0.6m,拔出钢钎后立即将螺纹采样器旋入孔内0.2~0.35m深处,用硅胶管依次将螺纹采样器、除尘过滤器、捕汞管和大气采样器(或抽气筒)连接好,并抽取最佳体积的气体样品(一般为2~3L)。

(2)采样时应注意下列事项:①采样位置应选择在土层较厚和颗粒较细的地方,应避开碎石堆、废矿堆和新的人工堆积物。②拧螺纹采样器时不能左右摇晃,必须拧紧,要保证采样孔的密封性;采样器(包括硅胶接管)应经过检查,证明无污染及不吸附汞后方可应用,抽气时应采用最佳流量(一般为1L/min),并注意保持抽气过程中流量稳定。③半干旱区每天必须更换除尘过滤器的滤膜一次,在沙漠和潮湿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更换滤膜的次数。④采完样的捕汞管要妥善存放,禁止存放在汞源附近或烟尘多的地方,并应在24小时内分析完毕。⑤应有2~3支同型的捕汞管作为空白检查用,以监测在过程中可能发生而未被注意到的污染,采样完毕后,监测管与采过样的捕汞管一起进行分析,如果发现监测管有异常汞含量,则相应的采样工作量应予报废。⑥在采用金膜电阻型测汞仪进行现场测定的情况下,每天在出工前及收工后应对仪器进行标定。为提高标定精度,每次应重复3遍,并记录下标定数据待查。如必须同时启用两台以上仪器并行工作时,必须对仪器响应的一致性作出校准,使之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3)对每条测线都必须记录工区名称、剖面编号、方位角;对每个测点必须记录测点编号、捕汞管号、采样深度、疏松沉积物特征、植被状况、特征地物的标志、仪器读数和汞气浓度、采样者和分析者。每天还需记录开始工作时间,早、中、晚的天气状况,气温,0.5m处的地温等,这项工作可以在驻地观察站进行。

(4)野外记录本(或记录卡)和观测点平面位置图是汞气测量的主要原始文件,不得随意涂改和丢失。

(5)在地温高于气温情况下不宜工作,雨天和风沙特大的天气应停止工作。大雨或暴雨后不能立即工作,应等待1~3天,待土壤中汞气恢复平衡后再进行工作。汞气是否恢复平衡可由实验确定。

15.2.3.3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1)技术负责人应经常对采样和编录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还应随机地抽查若干测线,其重复检查工作量一般不少于观测点总数的10%。随机抽查不应在基本观测进行的同一天进行,但两次测量之间的地温差不应大于3℃。

(2)基本观测和检查观测不能在同一浅孔中进行,应在原观测孔位1~2m的范围内重新打孔采样。粘土和亚粘土可取1~1.5m;砂土和亚砂土可取1.5~2m。

(3)壤中气的汞浓度及其分布受到各种气象因素变化的影响而在时间上呈动态变化,致使不同时间进行的两次观测结果往往不可能完全一致。一般,异常地段的变化大而背景地段的变化小。因此,重复测量的目的主要是检查异常地段是否重现。根据基本观测和检查观测剖面的对比,如果异常出现的形态或趋势基本一致,且有50%异常点重复出现则认为合格,否则要进行第二次检查。如再次证明基本测量有问题,则此次检查期内所作的全部测量工作予以报废。

15.2.4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是汞气测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真实无误而又完整的原始资料是汞气测量工作的关键,是可靠推断解释的基础。为此,在进行资料整理之前,必须先对所有原始资料的数据进行检查核实。从野外定点、采样和记录开始,直到测试数据的提交等各个环节中,只要有一处发生疏漏或差错,均有导致全部综合图件返工的可能,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15.2.4.1资料整理过程中常用的含量单位

(1)壤中气、大气汞量测量的汞浓度单位采用纳克/米3(ng/m3)或皮克/升(pg/L),其换算关系为1ng/m3=1pg/L。

(2)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中的吸附汞或总汞浓度应采用十亿分率(10-9)和百万分率(10-6)表示。

(3)水及液体中汞的浓度单位采用ng/L。

15.2.4.2背景平均值和异常下限的确定

在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和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异常和评价异常。异常的确定,必须研究测区背景值的变化规律,查明这些变化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15.2.5成果表达形式

(1)剖面图;

(2)平剖图;

(3)等浓度线图。

15.2.6资料解释原则

(1)应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根据已掌握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汞异常与某些地质体、土壤类型、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以及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从而逐步排除各种干扰,进行准确的推断解释。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综合评价异常,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推断解释工作。

(3)根据综合推断的结果,以各种成果图、推断图等形式提出各种异常的理想地质模型,以便指导工程布置。

15.2.7仪器设备

汞气测量的仪器设备见表15-3。

表15-3汞气测量仪器一览表

如何检验护肤品含汞

检验方法:

1、看成分。

大多品牌都会在产品说明书中标明产品所含成分,对那些可以信赖的品牌,看其产品说明书中的成分列表是认识其安全性最简便的方法。

(5)汞及其化合物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乳液和面霜使用时的一大关键就是选择好合适的类型,乳液和面霜有不同的类型,要明确自己想要的功效,不能抱有“反正都是滋润的”这样的想法来界定乳液和面霜。其实,乳液和面霜所标明的不同功效,说明它们的成分都是以此来选择,因而也会有各种针对性的效用。

2)另一个关键在于时间段的挑选,尤其是晚霜。肌肤的有个吸收营养的黄金时段,就是晚上10点后到凌晨2点左右。在这个时间段,皮肤可有效的吸收营养,得到事半功倍的护理成效。

3)一般乳霜,如果没有明确标明可以日夜兼用,就一定要坚持区分日霜和晚霜,这样才能保证皮肤在各个时段的不同需求。

4)在拍完爽肤水之后,应该先停留几分钟,然后才涂抹乳霜,这样才能避免肌肤出现油腻的感觉。

5)上乳液和面霜的时候,也要注意使用正确手法,应该将适量的面霜置于掌心,左右手合十将面霜均匀地分开于两掌心中。先按压在两颊颧骨处,再按下巴和额头。

轻轻地从两颊开始,把面霜慢慢地轻按压入肌肤,这样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成功渗入。千万不要用揉或是打螺旋的按摩方式,因为那样会兴奋表皮的血液循环,很可能令毛孔堵塞,还会令皮肤感觉闷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护肤品

❻ 空气中汞蒸气的具体测量方法是什么

为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联合起草小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安全所,北就大学环境学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科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环保所。
本标准于2002年11月1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卫生总负责解释。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801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GB/T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气相色谱法
GB/T 12372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 改进的Saltzman 法
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14668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 1466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4677 空气质量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 所相色谱法
GB/T1467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1526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543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GB/T15437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15438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GB/T15439 环境空气 苯并[a]芘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15516 空气质量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16128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分光光度法
GB/T 16147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GB/T 1709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GB/T 18204. 13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 14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 15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 18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18204. 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 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 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GB/T 18204. 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 18204. 27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GB /T 18883-2002
3 术语和定义
3.1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
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3.2
可吸入颗粒物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10 μm or less, PM10
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
3.3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
利用Tenax GC 或Tenax TA采样,非极性色谱柱(极性指数小于10)进行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4
标准状态 normal state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 kPa 时的干物质状态。
4 市内空气质量
4.1 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4.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见表1。
表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序号参数类别参 数单位标准值备 注
1物理性温度相对湿度℃22~28夏季空调
16~24冬季采暖
2相对湿度%40~80夏季空调
30~60冬季采暖
3空气流速m/s0.3夏季空调
0.2冬季采暖
4新风量m3/h·人30a
5化学性二氧化硫SO2mg/m3 0.501h均值
6二氧化氮NO2mg/m30.241h均值
7一氧化碳COmg/m3101h均值
8二氧化碳CO2%0.10日平均值
9氨NH3mg/m30.201h均值
10臭氧O3mg/m30.161h均值
11甲醛HCHOmg/m30.101h均值
12苯C6H6mg/m30.111h均值
13甲苯C7H8mg/m30.201h均值
14二甲苯C8H10mg/m30.201h均值
15苯并[a]芘B(a)Pmg/m31.01h均值
16可吸入颗粒PM10mg/m30.15日平均值
17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mg/m30.60日平均值
18生物性菌落总数cfu/m3 2500依据仪器定b
19放射性氡222RnBq/m3400年平均值
(行动水平c)
a新风量要求不小于标准值,除温度、相对湿度外的其它参数要求不大于标准值。
b见附录D。
c行动水平即达到此水平建议采取干预行动以降低室内氡浓度。

5 室内空气质量检验

5.1 室内空气中各种参数的监测技术见附录A。
5.2 室内空气中苯的检验方法见附录B。
5.3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检验方法见附录C。
5.4 室内空气中菌落总数检验方法见附录D。


GB/T 18883-200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室内空气监测技术导则

A.1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室内空气监测时的选点要求、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方法和仪器、室内空气中各种参数的检验方法、质量保证措施、测试结果和评价
A.2选点要求
A.2.1采样点的数量:采样点的数量根据监测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以期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水平。原则上小于50㎡的文章应设1~3个点;50~100㎡设3~5个点;100㎡以上至少设5个点。在对角线上或梅花式均匀分布。
A.2.2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
A.2.3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相对高度0.5m~1.5m。
A.3采样时间和频率
年平均浓度至少采样3个月,日平均浓度至少采样18h,8h平均浓度至少采挂6h,1h平均浓度至少采样45 min,采样时间应涵盖通风最差的时间段α
A.4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
根据污染物在室内空气中存在状态,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仪器,用于室内的采样器的噪声应小于纯50dB(A)。具体采样方法应按各个污染物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
A.4.1筛选法采样:采样前关闭门窗12h,采样时关闭门窗,至少采样45 min。
A.4.2累积法采样:当采用筛选法采样达不到本标谁要求时,必须采用累积法(按年平均、日平均、8h平均值)的要求采样。
A.5质量保证措施
A.5.1气密性检查: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A.5.2流量校准:采样系统流量要能保持恒定,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一级皂膜计较准采样系统进气流量,误差不超过5%。
采样器流量校准:在采样器正常使用状态下,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器流量计的刻度,校淮5个点,绘制流置标准曲线。记录校准时的大气压力和温度。
A.5.3空白检验:在一批现场采样中,应留有两个采样管不采样,并按其他样品音一样对待,作为采样过程中空白检验,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A.5.4仪器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标定。
A.5.5在计算浓度时应用下式将采样体积换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式中V0—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V——采样体积,L;
T0——标准状态的绝对温度,273K;
T——采用时采样点现场的温度(t)与标准状态的绝对温度之和,(t+273)K;
P0——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101.3kPa;
P——采样时采样点的大气压力,kPa;
A.5.6每次平行采样,测定之差与值比较的相对偏差不超过20%。
A.检验方法
室内空气中各种参数的检验方法见表A.1
序号 参数 检验方法 来源
1 二氧化硫SO2 (1)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GB/T 16128
GB/T 15262
2 二氧化氮NO2 (1)改进的Saltzaman法 (1)GB 12372
GB/T 15435
3 一氧化碳CO (1)非分散红外法
(2)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汞置换法 (1)GB 9801
(2)GB/T18204.23
4 二氧化碳CO2 (1)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2)气相色谱法
(3)容量滴定法 GB/T 18204.24
5 氨
NH3 (1)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2)离子选择电极法
(3)次氯酸钠分光光度法 (1)GB/T 18204.25
(2)GB/T 14669
(3)GB/T 14679
6 臭氧
O3 (1)紫外光度法
(2)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1)GB/T 15438
(2)GB/T 18204.27 GB/T15437
7 甲醛
HCHO (1)AHMT分光光度法
(2)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3)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1)GB/T 16129
(2)GB/T 18204.26
(3)GB/T 15516
8 苯
C6H6 气相色谱法 (1)附录B
(2)GB 11737
9 甲苯C7H8
二甲苯C8H10 气相色谱法 (1)GB 11737
(2)GB14677
10 苯并[a]芘B(a)P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439
11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撞击式――称重法 GB/T 17095
12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 气相色谱法 附录C
13 菌落总数 撞击法 附录D
l4 温度 (l)玻璃液体温度计法
(2)数显式温度计法 GB/T 18204.13
15 相对湿度 (1)通风干湿表法
(2)氯化锂湿度计法
(3)电容式数字湿度计法 GB/T 18204.14
16 空气流速 (1)热球式电风速计法
(2)数字式风速表法 GB/T 18204.15
17 新风量 示踪气体法 GB/T 18204.18
18 氡222 (1)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2)径迹蚀刻法
(3)双滤膜法
(4)活性炭盒法 (1)GB/T 16147
(2)GB/T 14582

A.7记录
采样时要对现场情况、各种污染源、采样日期、时间、地点、数量、布点方法、大气压力、气温、相对温度、空气流速以及采样者签字等做出详细记录,随样品一同报到实验室。

检验时应对检验日期、实验室、仪器和编号、分析方法、检验依据、实验条件、原始数据、测试人、校核人等做出详细记录。
A.8测试结果和评价
测试结果以平均值表示,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指标值符合标准值要求时,为符合本标准。如有一项检验结果未达到本标准要求时,为不符合本标准。
要求年平均、日平均、8h平均植的参数,可以先做筛选采样检验。若检验结果符合标准会晤要求,为符合本标准。若筛选采样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仁要求,必须按年平均、日平均、8h平均值的要求,用累积采样检验结果评价。

❼ 测试化妆品中是否有汞砷和镉铬用什么分析方法

金属元素的常规分析检测除了六价铬和汞有更独特便捷的方法外 其它基本上都一致 所以我就将金属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分为三类分别向你介绍
1 汞(包括类金属砷、硒 这两个指标常用检测方法原理与汞相近)
2 铬(包括六价铬、三价铬、总铬)
3 其它金属元素
1 汞
冷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
冷原子吸收法原理:
用强氧化剂对样品进行消解 消解分两种 一种冷消解 一种热消解 根据样品状态和实验室条件进行选择 这个我不细说 如果有兴趣了解的话我再详细向你介绍 消解的目的之一是将样品中的汞统一氧化为最高价+2价(另一个目的是去除有机物等杂质的干扰) 然后将消解好的样品放置在冷原子吸收测定仪配套使用的吸收瓶内 加入强还原剂 一般选用氯化亚锡 在一瞬间将样品中的汞原子化、蒸气化(还原为0价)并将汞蒸气以空气为载气导入仪器测定单元内 汞原子蒸气对波长253.7nm的紫外光具有强烈的吸收 汞蒸气浓度与吸收值成正比 根据这一特性来测定导入的汞蒸气的含量 进而对样品中的汞定量
原子荧光(AFS)法:
测定前处理(消解)基本相同 主要目的都是将样品中的汞氧化为最高价 然后用硼氢化钾将+2价汞还原为原子态的汞蒸气 以惰性气体为载气将其导入仪器测定单元内 以特制汞高强度空芯阴极灯作为激发光源对其进行照射 将基态汞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 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基态 在这个过程中汞原子会放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 其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汞原子浓度成正比 测定这个汞特征波长的荧光强度并通过数据处理就能对样品中的汞定量
砷、硒甚至其它的金属元素也都能用原子荧光法检测 方法原理与汞一样 只是前处理有些差异 但是常规环境监测中一般只用这种方法检测汞、砷、硒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每测定一种元素都需要相对应的空芯阴极灯 很麻烦
2 铬(六价铬、三价铬、总铬)
六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在酸性环境下 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具体反应原理以及化学反应式据说仍不为大众所知 只有极少数的机构或个人掌握着) 此紫外化合物在540nm可见光处有强烈吸收 紫色化合物浓度与吸收值成正比 由此可以推算成六价铬的含量 对样品中的六价铬进行定量
总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检测原理与六价铬一样 只不过前面加了一个预处理的步骤 用强氧化剂对样品进行消解 将样品中各种价态的铬氧化成最高价+6价 再执行六价铬的测定步骤就OK了
三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原理依旧一样 用总铬的测定结果减去六价铬的测定结果 得到的就是三价铬的测定结果 不过这种算法只是环境监测中的一个经验算法 在某些情况下不一定对 例如样品中存在铬单质(0价)
其实 不论是六价铬、三价铬、还是总铬 都是铬元素 铬也算得上是一种常规金属 因此适用于其它金属的广泛测定方法 例如上面提到的原子荧光(AFS)以及下面将提到的原子吸收(AAS)、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ICP)都适用于总铬的测定 但是缺点是很难分辨铬元素在样品中的价态分布 这不能满足环境监测中对铬元素测定的要求(主要监测六价铬)
3 其它金属元素
原子吸收(AAS) 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ICP) 很多元素的检测也有分光光度法 由于方法局限性较大 使用并不广泛 所以这里不细说
原子吸收:
除非是状况特别好的样品 否则的话第一个步骤都是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氧化剂消解 消解的目的主要是:一将待测元素氧化为最高价 二去除有机物等杂质干扰 消解好后用载气(多使用惰性气体)将样品导入原子化发生器 金属元素在热解石墨炉或火焰炉中被加热原子化 成为基态原子蒸汽 对被测金属元素所对应的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辐射进行选择性吸收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其吸收强度与试液中被的含量成正比 根据这一原理 对样品中的被测元素进行定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金属元素 但是缺点和原子荧光法一样 每测定一种元素都需要相对应的空芯阴极灯 很麻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由于仪器的进样、检测单元易受到有机物或者其它固化、易固化杂质的干扰 所以仪器检测前的消解是必不可少的 消解好后 以惰性气体为载体通过进样系统的作用将待测样品雾化后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到仪器创造的等离子体火焰中 在极高温的等离子体火焰作用下 待测样品无条件地被原子化甚至离子化 并被激发发光 利用光谱发生器将激发光分解为光谱 对光谱进行分析 在光谱中 不同的元素对应不同的波长 根据这个特性对元素进行定性 每一个波长的光强与样品含量成正比 根据这个特性对样品进行定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无论你需不需要 都可同时检测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一般为30-50种 高端的为70余种 从理论上来说 惰性元素外的元素都可检测 据说国外已经实现)
缺点是 仪器非常昂贵 很娇嫩 抗干扰能力差 无法对元素进行价态分析 在不加装其它检测器的情况下检出限较低 有些元素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比如汞 这也许是汞的检测更多使用别的方法的原因吧
总的来说 除了汞更多使用别的方法外之外 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原理都是很接近的

❽ 冷原子吸收测汞仪 汞反应瓶的体积多大

冷原子吸收测汞仪 汞反应瓶的体积多大
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特别是有机汞化合物。天然水中含汞极少,一般不超过0.1ug/L。我国饮用水标准限值为0.001mg/L。大多院校以及科研单位都选用测汞仪来测量,以下就有几种测汞仪的测量方法:
(1)冷原子吸收法,该方法适用于各种水体中的汞的测定,其最低检测浓度为0.1-0.5ug/L汞(因仪器灵敏度和采气体积不同而异)。 原理为:汞原子蒸气对253.7nm的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光与汞浓度成正比。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汞转变成二价汞,再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元素汞,用载气将产生的汞蒸气带入测汞仪的吸收池测定吸光度,与汞标准溶液吸光度进行比较定量。 测定要点:a、水样预处理 b、绘制标准曲线 c、水样的测定
(2)冷原子荧光法,该方法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基态汞原子蒸气,吸收253.7nm的紫外光后,被激发而产生特征共振荧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和较低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浓度成正比。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5ug/L,测定上限可达1ug/L,因干扰因素少,适用于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测定。

❾ 废气 汞及其化合物 氨 林格曼黑度 检测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2007-1-19HJ/T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2007-8-1HJ/T76—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2007-8-1HJ/T373-200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2008-1-1HJ/T397-200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2008-3-1HJ/T398-2007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2008-3-1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2008-3-1HJ/T174-2005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5-8HJ/T175-2005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5-8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2006-1-1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2006-1-1HJ/T165-2004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HJ/T167-2004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HJ/T93-2003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3-7-1HJ/T62-2001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2001-8-1HJ/T63.1-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HJ/T63.2-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HJ/T63.3-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2001-11-1HJ/T64.1-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HJ/T64.2-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HJ/T64.3-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2001-11-1HJ/T65-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HJ/T66-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1-11-1HJ/T67-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2001-11-1HJ/T68-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1-11-1HJ/T69-2001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料衡算法(试行)2001-11-1HJ/T77-2001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2002-1-1HJ/T54-2000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2000-9-1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2001-3-1HJ/T56-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2001-3-1HJ/T57-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2001-3-1GB/T12301-1999船舱内非危险货物产生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2000-8-1HJ/T27-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2000-1-1HJ/T28-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2000-1-1HJ/T29-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2000-1-1HJ/T30-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2000-1-1HJ/T3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2000-1-1HJ/T32-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2000-1-1HJ/T3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0-1-1HJ/T34-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0-1-1HJ/T35-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0-1-1HJ/T36-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0-1-1HJ/T37-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0-1-1HJ/T38-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0-1-1HJ/T39-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0-1-1HJ/T40-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00-1-1HJ/T4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镜检法2000-1-1HJ/T42-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2000-1-1HJ/T4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2000-1-1HJ/T44-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000-1-1HJ/T45-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2000-1-1HJ/T46-1999定电位电解法二氧化硫测定仪技术条件2000-1-1HJ/T47-1999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2000-1-1HJ/T48-1999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2000-1-1GB9804-1996烟度卡标准1997-1-1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1996-3-6HJ14-19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1996-7-22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1995-8-1GB/T15433-1995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1995-8-1GB/T15434-1995环境空气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1995-8-1GB/T15435-199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1995-8-1GB/T15436-1995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1995-8-1GB/T15437-1995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1995-8-1GB/T15438-1995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1995-8-1GB/T15439-1995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995-8-1GB/T15501-1995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1995-8-1GB/T15502-1995空气质量苯胺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1995-8-1GB/T15516-1995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1995-8-1GB/T15262-94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1995-6-1GB/T15263-94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5-6-1GB/T15264-94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5-6-1GB/T15265-94环境空气降尘的测定重量法1995-6-1GB/T14584-93空气中碘-131的取样与测定1994-4-1GB/T14668-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1994-5-1GB/T1466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1994-5-1GB/T14670-93空气质量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4-5-1GB/T14675-93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1994-3-15GB/T14676-93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4-3-15GB/T14677-93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4-3-15GB/T14678-93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4-3-15GB/T1467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1994-3-15GB/T14680-93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1994-3-15HJ/T3-93汽油机动车怠速排气监测仪技术条件1993-12-1HJ/T4-93柴油车滤纸式烟度计技术条件1993-1-1GB13580.1-92大气降水采样分析方法总则1993-3-1GB13580.2-92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1993-3-1GB13580.3-92大气降水电导率的测定方法1993-3-1GB13580.4-92大气降水pH值的测定电极法1993-3-1GB13580.5-92大气降水中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1993-3-1GB13580.6-92大气降水中硫酸盐的测定1993-3-1GB13580.7-92大气降水中亚硝酸盐测定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1993-3-1GB13580.8-92大气降水中硝酸盐的测定1993-3-1GB13580.9-92大气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硫氰酸汞高铁光度法1993-3-1GB13580.10-92大气降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新氟试剂光度法1993-3-1GB13580.11-92大气降水中氨盐的测定1993-3-1GB13580.12-92大气降水中钠、钾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3-3-1GB13580.13-92大气降水中钙、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3-3-1GB/T13906-92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1993-9-1HJ/T1-92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1993-1-1GB5468-91锅炉烟尘测定方法1992-8-1GB/T13268-91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黄土尘1992-8-1GB/T13269-91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煤飞灰1992-8-1GB/T13270-91大气试验粉尘标准样品模拟大气尘1992-8-1GB8969-88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1988-8-1GB8970-88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巩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1988-8-1GB8971-88空气质量飘尘中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1988-8-1GB9801-88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1988-12-1GB/T6921-86大气飘尘浓度测量方法1987-3-1GB4920-85硫酸浓缩尾气硫酸雾的测定铬酸钡比色法1985-8-1GB4921-85工业废气耗氧值和氧化氮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萘乙二胺比色法1985-8-1

阅读全文

与汞及其化合物测量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原中归纳的方法有什么局限性 浏览:513
灯具遥控安装方法 浏览:989
在家地震预警有哪些方法论 浏览:403
气缸圆柱度的检测方法 浏览:218
东风制动灯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314
简谐运动研究方法 浏览:128
幼儿异物吸入的抢救方法有哪些 浏览:213
开衫毛衣尺寸的经典计算方法 浏览:358
广电有线连接方法 浏览:830
局解血管的检查常用方法 浏览:992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835
写出五种植物的传播方法 浏览:102
治疗脾气差的最佳方法 浏览:817
花卉满天星的种植方法 浏览:969
风控未通检测方法 浏览:769
根管治疗术的步骤和方法 浏览:184
去脚臭的简单的方法 浏览:937
二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浏览:74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题 浏览:873
瑜伽胳膊锻炼方法 浏览: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