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艺术欣赏的方法在哪里

艺术欣赏的方法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1-09 22:17:12

① 艺术赏析方法

1、美术鉴赏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2、感悟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3、社会学鉴赏: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

4、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

② 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1、美术鉴赏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2、感悟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3、社会学鉴赏: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

4、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

(2)艺术欣赏的方法在哪里扩展阅读:

美术鉴赏既涉及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又涉及鉴赏者的知识、能力、修养和复杂的心理过程。可以说,美术鉴赏受到主客体两方面条件的制约。

这两个条件即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美术作品)与主体条件(鉴赏者)。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是指被鉴赏的美术作品,如果客体不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便失去了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③ 欣赏艺术可用什么方法

美术鉴赏这门学问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
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感悟鉴赏: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④ 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有哪些

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
一、首先,对绘画作品(当然也包括一切艺术作品)要以理解的态度加以品评
不论哪种流派、风格,不论是你第一眼喜欢或不喜欢的,在欣赏之前要首先确立自己的理解的态度。所谓理解,即设法了解作品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作者想要说的内容,以及作品结构、形式的特征等,只有对这些真正理解了,和作者的作品在感情上交流了,欣赏者才可能作出比较实事求是的判断和批评。欣赏和批评切忌有先入为主的成见。
二、了解绘画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特征
概而言之,绘画世界是一个立体的现象。从纵向上看,是绘画的演变与发展。比如西方绘画经历了古代(古希腊和罗马)、中世纪(公元5世纪到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17、18世纪和近、现代等大的历史阶段。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理想和艺术表现风格都不相同。我们一般把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初的西方绘画称为古典绘画,即造型基本上是写实的,作品很完整,其美学倾向是典雅与和谐。但在整个古典绘画中,又有风格的演变。
三、培养艺术形式感觉
欣赏的实质不是表现的观看,而是感觉。面对画作,作品的整体面貌在瞬间便直逼眼帘。作品的艺术特征触动、撩拨、撞击、刺激着人的感官神经,形成审美的心理活动。
线条是绘画诸要素中最生动的部分,是画家从自然真实中抽取出的一种有抽象意味的语言。 形体在绘画中不仅指具体物象的形貌,还指这种形貌所暗示的情感倾向特征。 色彩是绘画中最富情感性质的要素。与色彩相关的是色调。特别在油画中,色调是构成主题思想与意境的重要因素。动感也是绘画中的重要因素,它既指通过构图和造型形成的某种感觉效果,又指涵盖其他因素形成的画面整体精神。此外,在绘画中起作用的还有笔触、质感、体量感等因素。所有这些要素在一幅幅画中组成有机整体,有时艺术家也侧重地强调某种要素。因此,培养和提高欣赏力量重要的方法是多看。
四、尊重自我感受,尊重自己的直觉与联想
欣赏绘画是一种"见仁见智"、原无定法的创造性活动。由于欣赏主体的年龄、经历、修养与趣味各异,同样看一幅画,获得的感受结果自然也相异,这是正常的。欣赏绘画的动机,在于人们希冀通过艺术理解历史文化,也理解自身的意义。

⑤ 欣赏美术作品方法

美术欣赏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美术作品由结合为有机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进而整体地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 ——既体验审美感动又获得思想认识,既把握艺术价值,又理解社会价值。
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即内容)。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即美术形式是美术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欣赏作为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美术形式无疑具有先行性,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释读、体验,才能把握到作品的内在意蕴(即内容)。
注意,这里的 “内容”不是狭义上指一些主题性绘画中的故事、历史人物或情节,而是指所有美术形象所具有的审美的精神内涵。
欣赏活动的特点,决定了欣赏者在欣赏中应注意:
(1)恰当的心理准备和审美态度。欣赏美术作品首先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审美心理准备。恰当的心理准备和审美态度,不仅可以调动欣赏者已有的美术认识、文化修养和审美经验,而且是欣赏者艺术地、审美地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
(2)调动积极的审美联想和想象。一方面美术欣赏之形象思维的特点要求欣赏者必须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另一方面,美术作品是美术家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创造物,欣赏者要领悟其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的奥妙,也必须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审美能力。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将各视觉感受连结起来,以便完整地把握和领悟美术作品的美感和意蕴。
(3)融入真实情感把握审美体验。审美欣赏是饱含情感的体验活动,欣赏者只有融入真实的感情,才能获得审美感动和审美体验,欣赏者的情感一方面因作品的感染而发,另一方面也可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美术形象中,从而构成审美共鸣,达到强烈的审美体验。
(4)结合理性思维理解作品意蕴。美术欣赏不单是视觉感受的活动,同时也是理解美术形象与作品内涵的活动。对美术作品做深入完整的把握,只有结合审美感性感受的理性分析,才能达到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5)反复欣赏,深入体味。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反复感受、体验、玩味、认识的过程,直至达到全面把握作品形式和内容,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总之,欣赏美术作品既要注意从视觉感受方面把握作品的形式和形象,又要品察和理解美术家赋予美术形象的内涵和意义;既要重视自己的欣赏感受,又要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和理性分析,获得独到的审美认识。

⑥ 正确进行艺术欣赏的途径有哪些

艺术接受是一种情感活动,亦是一种认识活动,通过视,听,思等方式以达到对艺术作品的把握。它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是外向转向内向的活动,以至于让认识不断升华。
艺术接受不是消极被动地再现艺术作品的意义,而是欣赏着以艺术作品为基础,在自己艺术趣味和知识阅历基础上的再创造的过程。
感。艺术欣赏的第一个步骤。是要依靠健全的器官得到对于艺术的形式符号的感性认识。
品。艺术欣赏的第二个步骤。指接受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视观照,发挥想象,细致地品位作品,使审美意象更具接受这个性。
悟。艺术欣赏的第三个步骤。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的品鉴渐入佳境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达到“物我合一”。

⑦ 论述艺术欣赏方式、方法和内容三点

中国民间艺术大多是精神活泼向上的,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主要有:皮影戏,陶瓷,泥塑,剪纸,布艺,灯彩,吊饰,丽江木刻,木头,桦皮工艺,兽皮工艺,竹编工艺,漆器工艺,砚石工艺,麦杆画,年画,风筝,纸编画,苏绣,唐卡,鱼皮衣,银饰等

我们所谓的“民间艺术”,或者说我们研究的“民间艺术”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过去狭义的民间艺术可以理解为“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技艺”、“民间手艺”等,其内容主要指以审美意义为主的造型艺术,当然也包含了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部分,即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如服饰、家具等等。但不管怎么说,狭义的“民间艺术”,或者我们直接用“民间美术”这个概念,是从审美造型的角度来言说“民间艺术”的。我们现在使用的“民艺”这个概念,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言说“民间艺术”,让它更贴近生活本身,而不是所谓的“艺术形式”。我们力图从生活的角度、从人本体的角度去思考艺术。两种观点的根本角度不同,也决定了两种“民间艺术”概念的内涵与处延。所以,我们现在的研究范围已经涉及到不被人们视为“艺术”的领域,如民居、农具、交通工具、手工业工具等。这是我们所研究的“民间艺术”。但是从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民间艺术包含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说唱艺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观念、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内涵。“民间艺术”应该是一个广义的、大范围的,包含了各种艺术形式的“民间艺术”,而且其内涵也应该更为深远。

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包含着美学中的种种规律,我们在继承中默默地追求着他的进步与完善。

⑧ 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有哪些

1.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1)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是指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所谓实用性,即是说,建筑的目
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
动的具体要求。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
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
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试想,一座通风不
良、噪声震耳、光线幽暗的车间,打扮得再花哨,也不会引起工人的美感;一座华贵高大的楼
房,如果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
得它美。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往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
感受。即使是艺术比重大的建筑,比如展览馆、歌剧院、大会堂、高级酒店、园林,如果用起来
让人别扭,也会被认为“华而不实”。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
着实用性。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还表现在它的群众性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
“强制性”的。人们可以不听音乐,不看戏剧,不欣赏画展,不读小说,但却不可能不住住宅,
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机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
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这些
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另一表现是在于它的耐久性。建筑是巨大的、造价可观的物质实体,
一旦建成,除非地震火灾和战争破坏,它都会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人遗志或丢失,事实上成
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纪念碑。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决定了建筑物具有纪念性。比如希腊
的神庙、罗马的广场、巴黎的铁塔、中国的万里长城、非洲的原始村落,还有数不清的古城市。
古村镇,当初并不是为了纪念而专门建筑的,但是到了后来,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古迹,成为
人们欣赏的历史文化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建筑与工艺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区别。”英文“建筑”一向本意
为“巨大的工艺”。前面已经说过,建筑同工艺一样是从实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仅有实
用又是不够的,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件。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
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
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
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往往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给予加强,有的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雕塑、绘画(主要是壁画)、园艺、工艺美术以至音乐都能融合到建筑艺术中去。比如
欧洲古典建筑中的雕刻、壁画就是当时建筑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去掉了这些东西,那
么这些建筑也就黯然失色了。再比如,中国的古代建筑是群体取胜,造成群体序列的性格和
序列展开的效果,也往往要依靠这些附属的艺术,如华表、石狮、灯炉、屏障、碑喝等,单独的
古建筑也常用壁画、匾联、碑刻、雕塑来加以说明。从这个意义上,也说明了建筑具有一定的
艺术综合性,具有鲜明的审美功能性。自古以来,人类花费在非实用方面的财富和这方面的
创造是相当惊人的。尤其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把建筑的美肴重,有时甚至超过实用价值。
日本在爱知县甚至建造了一座别致的音乐桥。这是一条人行便桥,全长仅31米,宽两米,桥
两侧栏杆装有109块不同规格的音响栏板。过桥的人,只要拿起水槌,轻击栏板,不管你
懂不懂音乐,会不会唱歌,就能奏出一首法国民谣《在桥上》。回来时,敲击桥的另一侧,就会
响起日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民歌《故乡》。人们称誉它是“石琴桥”、“声情并茂的建筑物”
……你大概想不到,这座小桥最初的设计提出者,竟是一个爱哼小曲的中学生呢!
当然,建筑的实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在木同的建筑对象中可以各有偏重。有的审美
功能比重大收,甚至占主要的地位,比如纪念碑、游乐园、陵墓等;有的比重大体相等,如商
店、学校、医院等;有的比重小些,如仓库、厂房、桥梁等。但即使审美比重小的建筑在建设时
也离不开一定审美观念的支配,建筑本身也要具有和谐的比例,角度、尺寸、序列、韵律,也要
考虑周围的环境,比如前面所说的仓库、厂房、桥梁等,就要考虑合适的位置,适当的高度等,
也是直线和曲线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具有了审美功能性。
(2)建筑是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是个空间环境,它要占据一定长、宽、高的位置。那么,我们在一定的视点上,本可
能一下子看到全体,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比如,看一座坡屋顶的房子,在室外我们只看到
三个面。如在室内,我们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的五个面。我们要想看到全部的面,就要移动自
己,才能陆续地把所有的面看完。即是说,人们在任何一点上欣赏建筑,感觉都是不完整的,
只有在各个位置,从远而近,从外而内,从上到下,从前而后,围绕建筑走遍,才能获得完整的
感觉。如果是一个建筑群体,那就更复杂,更需我们未断地变换观赏位置。人们就是在这种
位置的不断变换中,也就是空间的不断延续中获得了审美感受。
正因为建筑具有空间延续性,因此,它的艺术形象永远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有的甚
至还主要靠环境才能构成完美的形象。道理很简单,建筑物一旦建成,就不能移动,除非特
殊情况,不会出现房子搬家、桥梁搬家的事,而一旦搬了家,其审美效果也随之改变,原来的
效果不复存在,后来的又出现新的审美效果。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必须是置于埃及这广阔无
垠的沙漠中,才有永恒的性格,如果搬到了东北大森林,很难设想,那是一种什么效果。又
如,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必须是在中世纪狭窄、曲折的街巷中,才能充分显示飞腾向上的气
势,如果放到宽阔的大街上或者林立的摩天大楼中间,就很难设想是什么景象了。再如,济
南火车站的尖顶钟楼和穹形的建筑物,当年也许是十分气派和别具特色的,而今天,在旁边
那些大楼和烟向的对比下,就很难行出当年的气派和特色,由此可见,正是这种空间的延续
性和环境的特定性构成了建筑艺术的又一个审美特征。
(3)建筑艺术是正面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在空间里塑造的永远是正面的抽象的形象。说它是正面的,是因为建筑所反
映的社会生活只能为一般的,而不可能出现什么悲剧式的、颓废式的、讽刺式的、伤感式的、
漫画式的形象。就建筑形象本身而言,也分不出什么进步的或落后的,革命的或反动的。天
安门过去是封建王朝的正门,今天却是国徽上的图案,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万里长城本来是
民族交往的障碍,是刀光剑影的战争产物,现在却成了全体中华民族的骄傲,是闻名世界的
游览圣地。
同时,它塑造的这个正面形象又是抽象的。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的一种物质实
体,是通过空间组合、色彩、质感、体形、尺度、比例等建筑艺术语言造成的一种意境。气氛,
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人们很难具体描
述一个建筑形象的具体情节内容。所表现的时代的、民族的精神也是不明确、不具体的,是
空泛的、朦胧的。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像绘画、雕塑那样细腻地描摹,再现现实;更不能像小
说、戏剧、电影那样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反映广阔的生活图景。正因如此,建筑艺术常用象
征、隐喻、模拟等艺术手法塑造形象。比如,古希腊曾有人认为人体各部分都体现着理想的
美,故而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精华——多立安柱式建筑就以粗壮狂放的
线条,形象地模拟了男子挺拔雄健的体形特征;而安奥尼柱式建筑则以柔和精细的线条,形
象地模拟了女子拥雅柔美的体形特征。近代纽约航空港的TWA公司,则用典型的象征主义
手法,建成了一座外形像展翅欲飞的大鸟的候机大楼。巴黎明星广场上的凯旋门,建造的初
衷,则是象征了拿破仑一世军威、强权、做世的特点。北京的天坛公园的双环亭、南京天王府
的双亭,则象征了亲密无间的挚友关系。由此可见,建筑艺术的正面抽象性和象征表现性构
成了它的又一审美特征。
在建筑艺术中,象征的意义也是很广泛的,可以容纳很多内容,昨天可能是象征着是权
神威,今日可以是象征着统一团结,比如前面提到的天安门就是明显的例子。
2.建筑艺术欣赏
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通过感受建筑艺术的形式
美,既把握建筑艺术的形象,又感悟出它的内在意蕴,从中获得审美愉悦。
(l)欣赏建筑艺术要把局部的审美观照与整体的审美知觉结合起来。建筑艺术的形象
一般是由建筑物的体积布局,比例关系,结构形式,空间安排等构成。建筑的外在装饰常有
圆柱,柱头、飞檐、贴脸,雕塑,图案和壁画等,这些装饰因素是建筑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
们应该与建筑形象保持内在一致,从造型和色彩上丰富和发展建筑的艺术构思,使建筑形象
锦上添花,增加艺术感染力。因此,欣赏建筑艺术不仅可以对建筑艺术的局部构成进行审美
观照,而且还应该把局部的艺术构成纳入整个建筑艺术及从环境中加以观照。使欣赏者从
整体的审美知觉中感悟建筑艺术的美。美国在三十年代建立的“瀑布别墅”就非常注重局部
与整体的和谐美,莱特的设计新颖奇特,将别墅直接建造于瀑布之上。凌空而出、巨大阳台
与瀑布两侧的巨石相映生辉,而瀑布则在阳台底下自由洒脱地倾泻,使建筑与山石。树木、瀑
布有机融合,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和谐美,使建筑的人工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
在欣赏建筑艺术时,既要欣赏建筑色调、尺度、比例、景观及空间变化,看其是否符合美
的规律,又要注意具体的建筑构成要素是否实现优化组合、建筑的整体是否和谐统,进而
可以把该建筑纳入建筑群的总体风貌中加以欣赏。
(2)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意义。建筑艺术通常借助象征意义来蕴含其审美意蕴,这也
是建筑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象征意义首先是最初的象征性,即建筑艺术在物化成特定的
建筑物时就已经具有的象征意义。如北京故宫的对称和谐、层次分明、主要建筑位居中央,
显现出封建时代帝王对国家的主宰以及封建制度的“宝塔”结构。我国秦朝建立的万里长
城,当时象征着秦帝国的“大~统”。但是,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变化,建筑艺术又会产
生出一些新的象征意义。现在,北京故宫已成为中外游客所欣赏的审美对象,它既显现了我
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当我们现在登上万里长城,极目远
眺,万里长城象一条巨龙在群山环抱中婉蜒游动,显得气势非常恢宏辽阔。在我们的审美视
野中,长城已不再是秦帝国“大一统”的象征,而是中华民族创造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
凝聚力的象征。
要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性,还必须了解建筑艺术创造的时代背景及其民族特点。北京
故宫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其结构上,从正阳门到景山,通过一系列错落有致,高低不同的空
间处理,象征着皇权形象。北京天坛的设计具有明显的汉民族特点,象征着天帝的崇高神
圣,表达出汉民族“天人感应”的思想意识。
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象征性时,还可以结合心理美学的“移情说”,充分展开自己的审美想
象,在感知建筑形象的同时,把建筑形象拟人化,赋予建筑艺术以新的生命,使本无生命的建
筑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人的生气。比如找们欣赏一座幽静别致的别墅,就会感受到它
非常幽雅婉静;欣赏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会使我们产生向上飞腾的感觉;欣赏那些新颖奇
特,色彩疏淡而简洁的建筑,则会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勃勃,游洒飘逸;看到那些富有稳定感
的建筑,就会使人产生端庄稳重的感觉。当然,欣赏建筑艺术时的移情,只能根据建筑艺术
质的规定性加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而不能胡思乱想,违背艺术欣赏规律。
(3)要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通常以错落有致的空间造型显现出类似
音乐的节奏感。歌德和谢林都把建筑看成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在于他们感受到建筑艺术
的音乐美。建筑艺术的外在造型都是按照形式大的规律创造的,它无论向空间什么方向延
伸,都是有比例、有规划、有变化地排列的,从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而“优秀的建筑物,它各方
面的节奏,总能归于统一。这便形成一种统一的调子,统一的旋律。当你在观赏这座建筑
时,你便能在一定时间过程中感受到节奏上反复多样的流动,产生音乐般的旋律感,正是这
种旋律感,把你引向特定的情绪氛围”,从而获得类似感受音乐美的情感愉悦。
感受建筑艺术的音乐美,要善于调动自己的通感,以动态的视觉对建筑造型显现的空间
序列进行审美观照。欣赏建筑艺术同欣赏绘画不同,欣赏绘画主要靠静态的直观把握,而欣
赏建筑却不能只靠静态观照,还应运用动态观照,从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俯仰、视野的远近大
小、空间的开合、视觉的分隔联系中去观照建筑的空间序列,才能感受到空间序列的节奏感
和音乐感。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4)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通常包括欣赏角度、欣赏距离和欣赏
方法这三个组成部分。
欣赏角度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上的正视与侧视,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视、仰视与俯视。欣赏
角度也就是审美角度或审美视角。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体审美价值的
实现,不仅需要客体自身的审美同伴,而且还需要审美主体的密切配合,需要审美主体选择
合适的审美角度,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审美客体。建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欣
赏者更应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整体美。
建筑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欣赏者与建筑物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制约着审美效果。一般
来讲,近距离可欣赏建筑的细节或局部;中距离可直观全貌;远距离能概观大致轮廓。欣赏
者时间充足,可近、中、远三者兼而有之;时间仓促,则只能或中或远的览其概貌。一般来讲,
欣赏古典建筑可多作近、中距离的观照;欣赏现代的宏伟建筑可多作中、远距离的概览。当
然,欣赏距离的远近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因建筑艺术不同而不同。
欣赏方法对于欣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一般分为静态欣赏和动态欣赏。静态欣
赏是指欣赏者在特定的欣赏点上对建筑物的静态观赏,动态欣赏是指欣赏者按照欣赏需要,
在一定的观赏路线上对建筑物的观赏。在欣赏中,应该把静态欣赏与动态欣赏有机结合起
来,作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着欣赏路线的流动,欣赏者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幅具体可
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筑形象画面,即不同的建筑形象,从而感受到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同
时,由于欣赏者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仰俯。视野的大小、视觉的转换等是不断流动变化的,这
样当欣赏者去感受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时,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这也正是人们把建筑比喻
成是凝固的音乐的内在依据。
总之,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欣赏者应了解建筑艺术的一般特点和具有较高的审美
修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情感等因素,积极能动地进行审美观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
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⑨ 艺术鉴赏的欣赏方法

艺术鉴赏应该欣赏的是艺术品本身,因为萨特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艺术家应该完全引退到其作品之后,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而不是他.”艺术是一种很私人化的东西,私密性是艺术的根本属性,当一个人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时,他所得到的东西很大程度和作者没有关系,而仅仅是在他自己的认知领域里获得认识,每个个人都获得和其他人所不同的认识,甚至是和作者的意志所无关的认识。可以说,欣赏者欣赏的是他自己,而艺术品如同一面镜子,他只是借助这一外物在认识自己,因而,艺术的私密性这一特点可以说在作者和观者处都得以实现。所以,人在了解一件艺术品时,可以说就是在欣赏,了解其自身。艺术品,只是在引导欣赏者的这种认识的方向,不同的艺术给人不同的引导。
关于作者,对于真正“有水平”的欣赏者来说,作者是一个完全不必要的概念,可以说对于整个自然来说,"造物主"就是作者,可是有谁诘问过造物主的身世?这样看来,天地万物都是艺术品,只不过当艺术品有了人的属性的时候,使得我们更加关注“作者”这一概念.作者的信息使得我们对于艺术品更加有了某种“偏颇”的认识,使得艺术品的引导性更强,譬如,若不了解梵高的身世和履历,可能很多人都不能为其作品所打动并感觉其伟大。
艺术的公共性的问题和艺术的私密性之间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但依马克思的说法,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

阅读全文

与艺术欣赏的方法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智能家居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浏览:309
优她美使用方法 浏览:246
电视机180度挂架安装方法 浏览:383
快速成型的好方法 浏览:391
社会过程中的研究方法 浏览:109
万用表测量硅好坏的方法 浏览:560
零件快速连接方法 浏览:498
大班额因材施教研究方法 浏览:261
新冠自测方法图片 浏览:927
电脑院徽的制作方法 浏览:307
12种茶气的鉴别方法 浏览:633
市级地方法规报哪里批准 浏览:878
万寿菊怎么种植方法 浏览:576
实验室可采用检测校准的方法为 浏览:280
癫痫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浏览:931
冰淇淋增稠剂使用方法 浏览:50
简单美白祛痘的方法 浏览:572
核桃树嫁接方法视频 浏览:802
男性问题的治疗方法 浏览:5
快速脱单方法和技巧 浏览: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