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唯物观和方法论出自哪里

唯物观和方法论出自哪里

发布时间:2022-01-09 10:01:20

1. 唯物论的三个原理及其方法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承认世界本源是物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1)唯物观和方法论出自哪里扩展阅读:

唯物论的现实意义: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

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中国而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对中国而言,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是什么

1,唯物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2,辩证唯物论有两个基本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方法论:(1)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并为人类造福。

3.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①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全面地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相互转化原理

原理: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普遍性原理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④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⑤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学会正确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

⑥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原理: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抓中心、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3)唯物观和方法论出自哪里扩展阅读: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指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两极世界理论认为,构成存在的联系具有三个不可或缺的要件,即存在的外部联系、外内联系、内部联系。

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所谓矛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恩格斯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毛泽东更强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换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从一定意义上说,事物就是矛盾,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来自黑格尔的“正-反-合”三阶段论:“正”态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会过渡到反面,成为“反”阶段,这是第一个否定;由反阶段再过渡到它的反面,是为否定之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后,事物显然回到“正”态。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的,过程的更替要通过否定来实现。在事物发展的长链条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因此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否定之否定后的状态并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状态,而是一种更上层楼后的“扬弃”。用俄国哲学家列宁的话说:仿佛是旧东西在高级基础上的回复,是“内容的前进、形式的复归”。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之所以说总趋势是前进的,正是因为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说发展是曲折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

4. 唯物论 和 辨证唯物论 的世界观、方法论各是什么

辩证唯物论是指:用运动、发展、变化、全面的观点看待客观世界,论述它的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有的人承认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不用发展的观点、不用变化的观点不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客观世界,仍然无法做到彻底的唯物主义。而用发展、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就能做到彻底的唯物主义。因此,辩证的唯物主义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是指:如何用发展、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去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它的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有的人理论上懂得辩证法。却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辩论”的方法,一种“思维”上的规律。而不承认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事物都互相联系,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过程。因此辩证法就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辩证认识问题的方法。

5. 唯物主义方法论的介绍

唯物辨证观点——这个首先要明白辩证法。他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前提,用辨证的方法来看待和研究问题的观点

6.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什么

物质第一,精神第二,世界是可知的事情是变化的,并且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矛盾是推动发展的因素。实践是方法论

7. 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史观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件。

方法论: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方法论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7)唯物观和方法论出自哪里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的学习,重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得出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规律性认识。

中国共产党人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国各个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8. 唯物主义的观点及方法论有哪些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4、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
6、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7、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10、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观点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1、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2、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13、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四、人生观、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要求我们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5、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6、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中,不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
7、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促进作用。
①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②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③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8、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应做到①相信群众②依靠群众③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9.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9. 唯物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

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 意识能动作用

[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10. 急急急~~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结合唯物主义和方法论来说```...

http://ke..com/view/8215.htm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 “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87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上,中国称自己在195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阅读全文

与唯物观和方法论出自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诸葛亮怎么捡冰剑方法 浏览:174
原子吸收仪的使用方法 浏览:146
肌耐力的训练方法 浏览:176
空调传感器的好坏测量方法 浏览:661
用什么方法可以消掉签字笔 浏览:774
粗略性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浏览:227
吊风扇挂钩安装方法 浏览:212
9十9十9二几用简便方法 浏览:406
光行差成因的解决方法 浏览:479
纸板桥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413
织围巾最简单的方法初学者 浏览:890
oled电视花屏故障解决方法 浏览:79
植物保护自己生存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22
男人肚子怎么减肥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81
彩钢瓦安装条数计算方法 浏览:22
大棚种菜花方法视频 浏览:419
尿有余滴有什么方法 浏览:962
魅蓝魅族恢复出厂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22
电脑玩小恐龙破解方法 浏览:809
食用纯碱使用方法 浏览: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