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一个人的方法论从哪里来的

一个人的方法论从哪里来的

发布时间:2022-01-09 00:32:20

1. 谁能回答: 一生中,作为一个人,做事的方法论有哪些,比如:结构化思维(包括结构化思维的工具)

进退之道,识人之术,予取之法。

2. 方法论是不是有很多种


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一个人这样想他就这样做 另一个人那样想他就那样做
所以世界观有很多种 方法论也有很多种

3. 对“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三种回答分别代表了哪种方法论对比如何评价

摘要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回答第一个

4. 急急急~~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结合唯物主义和方法论来说```...

http://ke..com/view/8215.htm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 “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87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上,中国称自己在195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 哲学是靠方法论去认识世界的,逻辑是方法论吗,方法论还包含什么

事物都是有先后顺序的,事物也都是一个一个状态构成的。而构成一个个状态的东西,不过是人为的一条一条的界线或界限。这些界线或界限因为都构成了一些空间的边界,也就让一些空间成就为一种空间。在思维里,一般都是把成形、成器的状态谓之为物、事或体。因而成形、成器就是得用。即可以表明出一种状态,显现出一些作用和影响,因而产生了形势这种状态。因为这样的一些形势,我们即获得了理解和明白这种状态。因为这样,构成事物的这些线条或界限,在思维里即被称之为事物的原理。也就是说,这些是构成事物本来的、没得说的合宜状态。在哲孛里,我们就把这样的一种事物的原理,称之为逻辑。因为这样,还辑也就同时被说成是事物的法则。构成事物那个空间的一条一条的界线或界线,在文字的记号里,是称之为法。这样一种性质的逻辑,它原本就是构成事物的一种状态表现,当然它就是让事物明明白白的东西。是之,逻辑同时也一样被称之为方法。方者,在中文的义理里把它说成是法、道、事情、东西、简、正或文。这些训诂全部讲的都是事物的各种义理状态。自然也就是讲事物了。方法的法,已然瞭解为一条一条的界线或界限。那么方法自然是逻辑,逻辑本来就是方法。只不过是因为质的替换状态,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文字表现,逻辑和方法被用不同的说法表现出来。可它们不是不同;它们反而是相同,是同一状态。所以它们本就是同一种东西,仅仅是说法不同而已。但方法并不是方法论,方法仅仅是事物的法则或状态,而所谓的方法论,因为是论,所以是讨论或研究事物法则或状态的说法或学说。两者的状态根本不同;指事的东西也不同。
哲学不是靠方法去认识世界的,哲学当然更不会靠方法论去认识世界。世界是已然放在那里的东西,当然它是先于哲学而存在的。这点不必再说。而哲学是把自然世界的那些自然天地义理放进精神中的一种科学,而只有在哲学把自然天地义理放进精神里之后,精神里才会有事物层层关系或联系的一些道理或逻辑。因而方法是因为哲学才产生出来的产品。产品不可能先于生产过程,更不可能先于生产的工具或原料。这样一来,哲学当然不是靠方法才认识世界的。哲学当然更不可能是靠方法论来认识世界的。恩格斯老早把这个道理在《自然辩证法》里说过了。他说︰“但是历史却有它自己的步伐,不管它的进程归根到底是多么辩证的,辩证法往往还是要等待历史很久。”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这是说,一个人走路不管是怎么具体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要瞭解到如何可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也要等到把路走完了,才能说出是怎么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然后接着也才能说出又如何能够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没有走完这趟过程,就说可以怎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种说法就是虚妄。
那么方法论包括什么呢?其实这门“学问”是西方不知科学是什么的一批人发明出来讹人的胡说。哲学都已然把事物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那哪来什么另外一套说明可以怎么瞭解事物的“学问”。方法都不能先于哲学成立了,谈论怎么认识事物的这种“学问”还有什么可能成立的空间呢?这不是压根儿搞不清楚问题所在吗?原来这门所谓的科学会被提出来,是因应1930年代所谓社会科学独立运动的需求。而这些完全不能成立却硬上架子的“科学”,就需要一种充当“科学”门面的说法。因为这样,所谓的“方法论”才成为一门“学问”。但这哪里是一门“学问”。连事物的来龙去脉都弄不清楚,连指事事物的概念是如何产生出来的这点都说不清楚,还能是什么“学问”?这里的“学问”所谈的有关事物的“概念”,都是用界定的。但“事物”是什么,能够让你界定吗?能够让你自个儿用说的吗?没先调查研究,你就能先说它是什么吗?如果能这麼方便,何不干脆就认定没事了,不就不用这麼费事还去成立一门科学来研究什么了。何况,事物是自然界的东西,所以从来都是处在一种生生不息、变动不居的状态当中。它能够让你说成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吗?连地球都不能是这个样子,自然界里任何的事物还能让你这样吗?恩格斯同样在同一本着作里说过有关“定义”的这个问题。他说︰“实物、物质无非是物质的东西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运动本身无非是一切从感觉上感知的运动形态的总和;像‘物质’和‘运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因此,只有研究个别的实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我们也才认识物质和运动本身。”这里并不是说,只要恩格斯或马克思说的话都对。而是说,人家确实说出了事物具体的状态。那么,方法论还是能够成立的“学问”吗?方法论老早就成立前就破产了,可就不知为什么有人还是喜欢在那上面一头撞死。

6. 对“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三种回答分别代表了哪种方法论对比如何评价

一、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一项实践中来。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三,修辞方式:设问。

7. 如何提炼自己的经验形成方法论

每个人在生长环境不一样,但是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值得分享的经验,可以把它提炼出来,形成方法论,复制给别人,让需要的人学习。对于有些人来说,你的经验可以让他少走弯路,尽快获得成功。那么,你如何吧自己的经验提炼成可以分享的理论呢?以下有三点建议:

3.逻辑整理。当关键点提炼出来后,你就要把这些文字做逻辑整了,按照一定的顺利,梳理成系统化的结构。你可以想象,如果要把这个经验分享给另外一个人,对方希望你怎么讲,按照读者思维,整理文字。

综上所述,学会回忆整理自己的经验,总结提炼关键因素,把收集到的内容素材梳理成有逻辑的文字,形成理论体系,就可以让更多人学习到你的经验,获得成长。

8. 什么叫常人方法论

常人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是一种研究常人用何种方法建构对于现实世界的感受的学问。它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对70年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学派在早期认为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现实,向功能主义和符号互动主义提出了挑战。这种“新现实”的主张,灵感来自胡塞尔和舒茨——社会群体中的人们是怎样在彼此之间制造和维持社会世界有着真正本质这一假设的。他们认为,一个“更真实”的问题是:人们有意无意地建构、维持、转变他们对于外部社会现实“感受”的复杂方式。将社会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不是价值、规范、共同定义和互通有无,更多的是建构社会秩序预设的明显和不明显的方法。

然而,常人方法论学派的理论并没有对主流社会学理论构成巨大冲击,他们的理论更多地是支持了互动论者的表达,他们关于“新现实”的观点,很快就被淡忘了。常人方法论的一些观点被许多互动理论所采纳,而它自身的研究取向却有些离群索居,它的实践者日渐着重对话分析——一种由萨克开创的探讨模式。

与互动论研究之不同

虽然常人方法论运用了参与和观察的方法以研究互动的个人,但他们与符号互动论者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对互动论而言,关注的主要是不同类型的显在和隐在的定义、规范和价值萌发所在的情境,因而解决的问题是:社会组织如何可能。

常人方法论家感兴趣的是,人们是如何得出这样一种印象——即存在机制、规范、定义之类的东西。而其类型如何,则不是常人方法论家感兴趣的焦点。这里存在着一个更基本的问题:人们通过何种途径来看待、界定和确认现存的规则与定义?人们如何利用他们对于现存的定义和规范的信念来彼此描述进而建构社会秩序?

核心概念

常人方法论分析中最重要的,是那些有助于解释人的现实感的被建构、维护和改变的概念和原理的发展。虽然常人方法论从未发展出一个概念和命题的统一体,但是在70年代,常人方法论还是形成了一个概念核心。

反身行为和互动。人类的很多互动都是反身性的,人类用一种特定的现实观来解释彼此之间的暗示、姿态、言辞和其他信息,即使事实看起来跟信念相反,也仍然支持相反的信念,以维护信仰和知识体系。

例如,针对神的仪式支持着这样的现实观:神影响着万事万物。当热切的祈祷和仪式行为并未从神那里带来所愿的干涉时,他们仍然会虔诚,而不是反对这一信念。并宣称,可能是因为自己祈祷的还不够,或者是神另有宏图大略。这就是反身性,它支持和促进某一信念,即使是面对相反的证据时也是如此。

意义的索引性。互动的各方所收发的暗示、姿态、言辞和其他信息,在特定情境下,尤其特定的意义。只有具备了关于索引的知识——互动各方的过往、他们声明的目标、他们的互动经验时,才可能准确地解释互动各方的符号交往。当我们说一种表达有索引性时,就是说这一表达的意义与特定的背景相联系。

索引性的设想把注意力投入到这样的问题上来:在具体情境中,互动者是如何制造现实的。这样,索引性就引导研究者进入特定的互动场景,以观察互动者如何建构索引性表达(言辞、面部和身体姿态以及其他暗示)以建构和维持特定的支配他们行为的现实的假设。

人际互动的一般技巧

寻求正常模式。如果互动双方感到何者为真是模糊的,他们的互动就会十分紧张。这是双方趋于发出提示,告诉彼此回到他们情境的“正常”模式中去。行动者认为具有关于情境正常模式的观念,或具有创造这种观念的动机,所以他们的行为就朝着这一方向发展。

进行视域融合。除非人们受到特殊信息的特别强调,行动者一般会忽略他们独特经历所引起的视角不同,假定个人与他人具有关于社会现实的共同感受。

运用等等原则。在实际互动中,有很多东西是隐而不谈的。行动者总要“等待”和“替代”必要的信息,以使其他的言辞和行为有意义。言辞者同意不因为寻求必要的信息而干扰互动,他们希求的是等待和替换。如在发言之前的套话:“你知道的”,通常表明行动者正在向另一行动者调用等等原则。这样,一个人被告知,不要用相反的词语,如“我不知道”来干扰互动的进行。

这三种世俗的方法是常人方法论发展的方法的几个例子,但是对于常人方法论家来说,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判定这类技巧能够被用以建构、维护和变革现实感的情境条件,但是在常人方法论中这样的命题很少。

研究种种

加芬克尔的开创性研究。他的《常人方法论研究》(study of Ethnomethodology)为常人方法论作为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奠定了基础。他将常人方法论看作一个研究领域,寻求探明人们赋予世界以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强调语言时使现实建构得以完成的媒介。他认为,互动中用言语表达的能力是现实得以建构的首要方法。他高度重视索引性,他认为,一个表达其索引性远远多余实际所说的,它还包含着只有在情境的上下文中才能明白的意义。加芬克尔还和助手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试验,通过“裂变试验”,他企图发现“不怀疑”(对互动得以进行的一些背景特征不予怀疑)这种方法在互动中的运用。他还通过考察陪审团的裁决过程,说明了互动中人们对规则的建构性。加芬克尔的研究策略,体现了早期常人方法论研究的意向:渗入到自然社会情境或创造社会情境,从中发现人们是如何试图确认、建构、维护和变革规则的。

萨克的语言分析。认为之前的社会学家虽然认识到了语言是生成社会世界的理论和方法,但是他们混淆了方法和主题的差别。因此,他着重进行语言形式特征的研究。探索语言以怎样的形式建构现实。这样,就将常人方法论纳入了形式语言学的轨道。

西库雷尔的认知路线。提出互动过程不等于言语过程,一些互动是通过言辞之外的多重形式进行的,因此,他把他的常人方法论的分支更名为认知社会学。

9. 设计方法论包括哪几种

设计方法论,一般来说,包括两种一种就是以客观事实为主的方法论,另一种就是一个人需求为主的方法论。

阅读全文

与一个人的方法论从哪里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熊油耗高解决方法 浏览:503
皂角刺的食用方法 浏览:937
烤箱做土司面包简单方法视频 浏览:89
曼妥思加可乐解决方法 浏览:508
简单的扣子画制作方法 浏览:589
请查收挑选食用油的方法大盘点 浏览:974
管理时间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666
补胎工具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408
桃花运鉴定方法视频 浏览:802
三七花泡茶的正确方法 浏览:591
空调线管隐藏安装方法 浏览:410
索赔的利率计算方法 浏览:728
房间砌体方正度测量方法 浏览:646
弹簧鱼钩的使用方法 浏览:447
pc肌的锻炼方法女 浏览:281
约克夏犬训练方法 浏览:193
玛卡能泡酒的功效与食用方法 浏览:706
苹果电脑设置一键还原方法 浏览:289
天正钢筋安装方法 浏览:228
101乘87简便运算方法 浏览: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