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針灸穴位的操作方法
一、毫針刺法:是利用毫針刺耳穴,治療疾病的一種常用方法。
(1)定穴和消毒以選定耳穴作為針刺點,針刺前耳穴必須嚴格消毒,先用2.5%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脫碘,待酒精幹後施術。
(2)體位和進針 一般採用坐位,如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宜採用卧位,針具選用26-30號粗細的0.3-0.5寸長的不銹鋼針。進針時,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穴,中指托著針刺部的耳背,既可以掌握針刺的深度,又可以減輕針刺的疼痛。然後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針,用快速插入的刺法或慢慢捻入的慢刺法進針均可。
(3)留針和出針 留針時間一般約15-30分鍾,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針時間適當延長。留針期間,每隔10分鍾運針1次。出針是一次治療的結束動作,左手托住耳廓,右手迅速將毫針垂直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壓迫針眼,以免出血。
(4)單手進針法:多用於較短的毫針,用右手拇指、食指持針,中指端緊靠穴位,指腹抵住針體中部,當拇、食指向下用力時,中指也隨之屈曲,將針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
(5)雙手進針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俞穴位置上,右手持針,緊靠左手指甲面將針刺入俞穴。
B. 久坐腰椎疲勞,按穴位可緩解疲勞!你知道是哪幾個穴位嗎
腰痛是平時生活當中很容易出現的一個症狀,而腰痛發生與平時過度勞累有很大關系,尤其平時經常彎腰勞作或者負重勞作更容易導致腰痛,甚至還會發生腰間盤突出、骨刺等嚴重的疾病。中醫穴位按摩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中醫通過穴位按摩法防治腰痛的效果非常穩定。適當按摩可以起到活血通絡、減輕疼痛的作用,同時還能防止病情加重,目前常用的按摩治療腰痛的穴位有命門穴、委中穴、腎俞穴、昆侖穴等四個。
第一、命門穴。
命門穴的具體位置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按摩這個穴位不僅可以治療虛勞耗損導致的腰痛,還可以治療虛勞引起的赤白帶下、手足逆冷、頭暈耳鳴、五勞七傷、癲癇、驚恐等多種癥候。具體按摩時操作者可以把食指和中指並攏按在患者的穴位上,然後採取適當力度進行按揉,每次可以連續按揉5分鍾。
第四、昆侖穴。
昆侖穴的具體位置在足部外踝後方,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按摩時可以採取座位,然後把手指按在這個穴位上採取適當力度按摩就可以了。
最後,按摩能起到活血通絡等功效和作用,我們平時要注意保護腰部,遠離各種會傷害腰部的不良因素,同時應該合理安排飲食,堅持鍛煉身體,以提高身體素質。
C. 人的穴位有哪些
1、大椎穴:大椎穴是人體穴位之一,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有第1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及棘突間靜脈叢;布有第8頸神經後支。
2、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3、風池穴:風池穴是人體的穴位,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所屬經絡為足少陽膽經。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附著部之間的凹陷中,深層為頭夾肌;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小神經之支。
4、膻中穴:膻中(dàn zhōng)穴 (RN17)是人體的穴位,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本穴物質為中庭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至本穴後進一步吸暖脹散而變化暖燥之氣,如羊肉帶有辛臊氣息普通,故名。
5、湧泉穴: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主治肺系病證,大便難,小便不利,奔豚氣,操作方法為直刺0.5~1寸。
D. 最簡單的穴位按摩技巧有什麼
中醫教你簡單穴位按摩小技巧
現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健康養生。但是在社會壓力和生活壓力的雙重壓迫下,人們早出晚歸,忙於工作、應酬,休息時間都少之又少,更別提去健身房了鍛煉和養生了,真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千方百計,四處搜羅了一些簡單的中醫養生穴位按摩小技巧分享給大家,無時間要求,無場地限制,適合各類人群。
按曲池穴
動作要領:以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兩手交換按摩1~2分鍾。
取穴方法:仰掌屈肘,肘橫紋頭呈現凹陷處即是穴。
功效:祛風解表,調理腸胃,疏利關節,能調理臟腑功能,瀉火去熱,是治療上肢偏癱的主要穴位。
掐內關穴
動作要領:屈臂手心向上,用另一手大拇指按壓穴位。稍用力,以感酸、脹為度,左右各按1~2分鍾。
取穴方法:仰掌微屈腕關節,掌後第一橫紋上2寸,在兩條大筋之間。
功效:寧心安神,疏肝降逆,調和脾胃,活血通絡。
掐睛明穴
動作要領:用拇指、中指掐在睛明穴上,同時食指點按兩眉間的印堂穴,可謂「一手點三穴」。點掐時閉氣不息,點至自覺氣滿時為止。點時一松一緊,點壓1~2分鍾。
取穴方法:正坐閉目,目內眥角上方1分處。
功效:疏風清熱,通絡明目,可治療眼疾,神經性頭痛,也可治打嗝。
拍擊足三里穴
動作要領:雙手握拳,以曲骨處敲打穴位。或者以拇指肚按揉穴位,須用力,以感麻脹為度。按揉、敲打5分鍾以上為好。
取穴方法:屈膝成90°,由外膝眼往下量四橫指距脛骨外一橫指處。
功效:調理脾胃,調補氣血,疏通經絡,扶正培元,調節心率,助消化,是治療胃腸疾病的重要穴位。
叩勞宮穴
動作要領:一手握拳以曲骨處叩擊另一手的勞宮16次,再換手叩16次。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四指輕壓掌心,中指與無名指兩指間即是穴位。
功效:清熱瀉火,開竅醒神,寧神靜氣,治心火過盛引起的口腔潰瘍。
揉太沖穴
動作要領:用手大拇指按揉兩太沖穴3~5分鍾。
取穴方法:由第一二趾間縫向足背上推,至二骨聯合前緣凹陷中即是穴。
功效:清肝瀉火,舒肝解郁,調經和血,疏肝理氣,是治療肝病的特效穴。
簡單的穴位按摩,關鍵在於找准穴位,一回生兩回熟,只要掌握了穴位的具體位置,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無論你是上班族,學生黨,還是中老年一族,只要你想做穴位按摩,無論何時何地,你都可以。掌握了這些簡單的穴位按摩技巧,隨時隨地都可以養生。希望大家都能養成養生的好習慣,擁有一個倍兒棒的好身體。
E. 你知道頭部穴位按摩的穴位和按摩方法嗎
氣悶時,捋捋膻中穴。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人難過了,就使勁地揉胸口。其實兩乳之間的膻中穴確實有寧心神、開胸除悶等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生氣時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就可以達到順氣的作用。
F. 在生活中常按哪幾個穴位等於吃鈣片,養骨養顏、耳聰目明
我們可以採取這兩種按摩方式按摩,第一種用圓滑的筷子頭點按住穴位,順時針揉5分鍾,有酸脹感但不疼為宜。第二種用指切法掐穴位,一抬一按,感覺舒服為宜,做100次。
G. 人身上有什麼穴位是不能隨便按的
通常來說,沒有不能按的穴位,但自己不要輕易地隨便按穴位,穴位必須要有專業人士的情況下進行,注意用力適中,避免用力過大,注意充分休息。以下幾個穴位尤其要注意以下:
1、太陽穴
可以說,它成為致命部位一點也沒有問題,該穴位是人們暴露在外面的一個特別重要的點。經常有新聞報道說有人的太陽穴被擊中死亡,這不是危言聳聽,不小心襲擊太陽穴可能會導致死亡。一般來說,在和別人開玩笑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故意敲打別人的這個穴位,以防發生意外。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注意不要將太陽穴撞到別人身上,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穴位是人體經絡的重要協調點,正確的穴位按摩可以疏通經絡。那麼正確的按摩手法:
中醫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推、按、捏、揉等。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來選擇,還可以結合使用兩種或多種方法來按摩穴位。它還具有柔軟和保養的作用,但手力不宜太強。
在按摩時,一定要准確找准穴位,用合適的力度按壓,以獲得協同效應。
身體上的穴位,蘊含著很多知識,但在我們太清楚的情況下,一味地去按摩穴位以獲得治病的效果是不好的,處理不當可能會產生副作用,所以建議去正規醫院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治療,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H. 穴位按摩養生都有哪些具體的按摩手法分為幾種
據中醫研究,目前人體固定下來的可知穴位有361個,可以通過按摩刺激不同的穴位來幫助人體養生和治療疾病,那麼人體常用的養生按摩是哪些穴位,如何按摩呢,我們來討論一下。
穴位按摩養生方法有很多,我們從基本的開始循序漸進進行練習,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I. 全身經絡推拿手法是怎麼樣的
全身經絡推拿主要是指推十二條經脈再加任督二脈,總共是十四條經脈。推拿手法包括點法、按揉法、滾法、一指禪推法還有擦法、捏法等方法。
全身經絡推拿是將全身的經絡循環打通,對人體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包括治療亞健康、緩解疲勞等功能。具體的操作是從頭到腳,從上肢到下肢,從外側到內側的順序,即從陽脈到陰脈、從動脈到任脈的順序,沿著經絡的走向來做該手法。
(9)穴位有幾種操作方法及圖片擴展閱讀:
中醫用手在人體上按經絡、穴位 ,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進行治療。推拿,為一種非葯物的自然療法、物理療法。
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於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不適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體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和力道,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延長壽命的療效。
J. 按摩腿的穴點陣圖
1、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在從內踝尖一直向上三寸處,脛骨的後緣,是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之處,在應用上非常廣泛。
民間有「女人常揉三陰交,終身不變老」的說法,可見三陰交穴對於女性的重要性。按摩三陰交穴可以改善月經不調、月經腹痛症狀,保養女性子宮及卵巢,緊致肌膚,防治更年期障礙及多種婦科疾病;另外,按摩三陰交穴對於食慾不佳、胃酸、胃脹也有療效。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向下三寸處(約四橫指),脛骨的邊緣位置,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常按摩有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功效,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
足三里穴指胃經的合穴,常按摩可以補脾健胃、調節胃經的氣血不和,對於腹瀉、腹脹、胃痛、嘔吐、便秘、腸鳴等一些胃腸道疾病有很好的療效,老年人常按摩足三里穴還可以防治一些常見的老年病。
3、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指足少陽之脈所入為合的合上穴,位於小腿的外側,腓骨小骨頭向前下方的凹陷處,是針灸療法的一個主要穴位。
陽陵泉穴指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常按摩對於腰腿疲勞、腳麻痹、膝蓋疼痛、腰痛、關節筋痙攣腫痛等關節疾病以及坐骨神經痛、胃炎、胃痛、胃潰瘍都有很好的療效。
4、陰陵泉穴
陰陵泉足太陰脾經之合穴,位於小腿的內側,在膝蓋下脛骨內側的凹陷處,與陽陵泉相對應,常按摩有益腎調經、健脾理氣的功效。
按摩陰陵泉穴對於尿瀦留、遺尿、尿路感染、遺精、尿失禁、陽痿、腎炎等泌尿系統疾病,痢疾、消化不良、腹膜炎、腸炎、腹水等消化系統疾病以及月經不調、失眠、膝關節炎等有很好的療效。
(10)穴位有幾種操作方法及圖片擴展閱讀:
穴位按摩是中醫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中醫醫學理論為指導,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以按摩為主要施治,用來防病治病的一種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通經活絡,調整人體機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穴位,學名腧穴,主要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或者推拿、點按、艾灸刺激相應的經絡點治療疾病。部分穴位並不在經絡上,但對其的刺激亦可產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