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食用油的種類和使用方法
你好!
油溫問題:
油脂的油溫大體相近,除了動物性油脂有較大差異以外,比如,牛油就需要很高的溫度才可以開始炒菜(150度左右),但是一旦溫度降低下來,炒菜就凝在一起啦,這也是很少人用牛油炒菜的原因。
至於植物性油脂,品種之間沒有較大差異,一般在100度到130度之間炒菜就可以啦,如果是油炸肉類則需要在120度到150度之間。
下面是不同油溫的程度,供你參考:
1. 油溫90-130度是三四成熱,油較平靜,無煙無響.
2. 油溫140-170度是五六成熱,有點清煙,油向中間滾動.
3. 油溫180-230度是七八成熱,有清煙,有響聲.
,,,,,,,,,,,,,,,,,,,,,,,
食用油有很多種類,下面是主要的幾種:
一:棉籽油:
用法: 炒菜,燉菜。
棉籽油是以棉籽制浸的油,可用於烹調食用,亦可用於工業生產作原料。
棉籽油中含有大量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亞油酸的含量最高,可達44.0-55.0%, 亞油酸能抑制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有利於保護人體健康。此外,棉籽油中還含有21.6%-24.8%的棕櫚酸、1.9-2.4%的硬脂酸,18%-30.7%的油酸,0-0.1%的花生酸,人體對棉油的消化吸收率為98%。
二: 大豆油:
用法: 炒菜,炸食
大豆油取自大豆種子,大豆油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油脂。
大豆毛油的顏色因大豆種皮及大豆的品種不同而異。一般為淡黃、略綠、深褐色等。精煉過的大豆油為淡黃色。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亞油酸。亞油酸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兒缺乏亞油酸,皮膚變得乾燥,鱗屑增厚,發育生長遲緩;老年人缺乏亞油酸,會引起白內障及 心腦血管病變。
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煉後可去除,但儲藏過程中有回味傾向。豆腥味由於含亞麻酸、異亞油酸所引起,用選擇氫化的方法將亞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時避免異亞油酸的生成,則可基 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現象。
三:菜籽油:
用法: 炒菜,炸食
菜籽油是以油菜籽經過制浸而成的油,又稱「菜油」, 是我國食用油品種之一。
菜籽油呈深黃略帶綠色,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氣味和辣味.一般需經鹼、脫色、脫臭等處理方可食用。菜籽油的粘度大,皂化值在半乾性油中為最小、芥酸含量高,以此可以來鑒別菜籽油。
菜籽油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作為食用油,它的消化利用率可達99%。除此之外,工業上還可以作為潤滑油、卒火用油、金屬防腐劑以及輕化工業的重要原料。
四: 椰子油:
椰子油得自椰子肉(干),為白色或淡黃色脂肪。椰子肉(干)含油65%-74%、水分4%-7%。椰子樹生長在熱帶地區的島上或大陸沿岸。我國的主要產區是海南省、雷州半島、雲南省和台灣省的南部。
由於椰子油中含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同時可揮發性的脂肪酸含量力15%-20%(其中水溶性脂肪酸佔2%),因此椰子油具有如下特點:
1.在乙醇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一份椰子油可溶解於兩份乙醇(95%)中。
2.室溫下呈凝固狀態。
3.比較容易酸敗,因為椰子油中含有相當數量的低級脂肪酸。
4.椰子油的平均分子量較小。
5.椰子油的碘值小,皂化值較大。椰子油在其它油品中的百分含量-般可用混合油的皂化值計算出來。
6.椰子油中不皂化物的含量約0.3%,其中三分之二是固醇,還有生育酚及角鯊烯。
椰子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也是人造奶油的上等原料。椰子油中類脂物的含量很少。椰子油是香皂皂基的主要配方之-,它的中等長度碳鏈的脂肪酸含量是製造航海用皂的主要原料。
五:調和油:
調和油又稱高合油。
它是根據使用需要,將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調配製成的食用油。調和油澄清、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涼拌用油。
調和油一般選用精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為主要原料,還可配有精煉過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紅花籽油、小麥胚油等特種油酯。其加工過程是:根據需要選擇上述兩種以上精煉過的油酯,再經脫酸、脫色、脫臭、調合成為調和油。調和油的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目前調和油只有企業標准,沒有國家標准。今後,調和油的發展前景是好的,它將成為消費者喜愛的油品之一。
有以下幾種類型:
1)營養調和油(或稱亞油酸調和油),一般以向日葵油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調至亞油酸含量60%左右、油酸含量約30%、軟脂含量約10%。
2)經濟調和油,以菜籽油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價格比較低廉。
3)風味調和油,就是將菜籽油油、棉籽油、米糠油與香味濃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調配成「輕味花生油」,或將前三種油與芝麻油以適當比例調和成「輕味芝麻油」
4)煎炸調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櫚油按一定比例調配,製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煙點高的煎炸調和油。上述調和油所用的各種油脂,除芝麻油、花生油、棕櫚油外,均為全煉色拉油。
六:玉米油:
玉米油又稱玉蜀黍油,是從玉米胚中提取的油。
玉米胚中脂肪一 般在17%~45%之間,大約占玉米脂肪總含量80%以上,所以,玉米胚是一種很好的資源豐富的制油原料。玉米油是一種高品質的食用植物油,它含有86%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56% 是亞油酸,人體吸收率可達97%以上;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而維 生素E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在很多含油食品中為了防止氧化需專門 加入維生素E。維生素E對人體細胞分裂、延緩衰老有一定作用。玉米油的毛油中維生素E含量僅次於麥胚油,脫臭後仍含有油重的0.8%~ 1.2%玉米油中還有少量的輔□,其也有抗氧化性能;含有的谷固醇及磷脂,有防止衰老的功效,可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增強人 體肌肉和心臟、血管系統的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
玉米油的脂肪酸由於在甘三酯中呈規則性排列,因此結構性穩定; 同時,一般油脂在光的作用下,葉綠素能使其加速氧化,而玉米油中 沒有葉綠素,所以玉米油又比較穩定。鑒於以上原因,玉米油即使在 深度煎炸時也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也比其他油有較長的保質期。
玉米油色澤金黃透明,清香撲鼻,很適合快速烹炒和煎炸用油, 它既可以保持蔬菜和食品的色澤、香味,又不損失營養價值。
玉米油亞油酸含量豐富,是醫葯工業上製造脈通、益壽寧等葯品 的原料。用玉米胚芽榨油始於美國,1890年試生產,20年後批量投入 市場。由於它的原料是加工玉米的副產品,資源豐富,有利條件多, 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末,年產已達20萬噸。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如朝 鮮、墨西哥和南斯拉夫等也都有一定的生產規模。
七:茶仔油:
茶油取自油茶籽(含油58%-60%),是我國特產油脂之一。
油茶屬山茶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我國南方各省都有生長,以湖南為最多。 茶油呈淺黃色,澄清透明,氣味清香。
精煉後的茶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它的化學組成和物理、化學常數與橄欖油相近,油酸的含量在80%以上,亞油酸,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少。
除食用外,茶油可作製造發油及皂類的原料。
八:芝麻油(麻油,香油)
芝麻油取自芝麻的種子(含油約50%,並含有約25%的蛋白質)。用常規方法製取的芝麻油(稱「大槽油」)呈淡黃色,香味較淡。經直接火焙炒後用水代法或壓榨法製取的芝麻油(又名「香油」、「小麻油」或「小磨香油」)呈紅棕色,有令人喜愛的特殊香味,是我國人民膳食中上等的涼拌油脂。它的營養價值高,在東方被稱為「油脂國王」;在西方則為「油科作物皇後」,足見人們對芝麻及其油脂的厚愛。
芝麻油中脂肪酸組成的特點是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小,但芝麻油仍然很穩定,這是因為油中含有較多的不皂化物,主要是固醇、芝麻酚,芝麻酚林和芝麻素之故。芝麻酚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這是其它植物油所沒有的,它使芝麻和芝麻油成為「長壽食品」。
芝麻油用途很廣,除食用外,在健康食品、醫葯品及金屬、印染工業也多有應用。和橄欖油、濃香花生油一樣芝麻油也是不經任何精煉即可直接使用的全天然油脂。
芝麻油還是生產很多葯品及化妝品的必需原料。
九:米糠油:
米糠的化學成分以糖、脂肪和蛋白質為主,此外還含有較多的灰分和維生素。其中油脂含量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通常在12%-20%。秈稻米糠的含油率比粳稻米糠高。一般用直接浸出法製取米糠油。糠粕可作飼料。米糠粕含有約5%的植酸鈣,可提出來生產植酸及肌醇。
米糠油有非常好的抗氧化穩定性,這主要是由於它含有成分復雜的天然抗氧化劑。油中除含有天然生育酚外(平均總生育酚含量為400mg/kg油),還含有角鯊烯和多種阿魏酸酯,它們都有助於抗氧化。
精煉米糠油色澤淡黃,油中含8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很高,因此人體對米糠油的消化吸收率較高。米糠油具有降低人體血脂的功能;是一種良好的食用油脂。由於米糠油精煉成本比較高,得油率低,因此對米糠油目前只能大量用於製造肥皂、潤滑油、脂肪酸。
十:橄欖油:
橄欖油是一種優良的不幹性油脂。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古老的油脂之一。地中海沿岸國家的人們廣泛食用這種油脂。
橄欖油取自常綠橄欖樹的果實。整粒果實含油35%-70%(干基),其果肉含油75%以上。橄欖油的形狀與制油工藝密切相關,優質的橄欖油只能用冷榨法製取,並且需要從低壓到高壓分道進行,低壓頭道所得的橄欖油勿需精煉,即可食用。油脂呈淡黃綠色,具有特殊溫和令人喜愛的香味和滋味。而且酸值低(通常為0.2-2.0),在低溫(接近於10℃)時仍然透明。因此低壓頭道橄欖油是理想的涼拌用油和烹任用油。
橄欖油的色澤隨榨油機壓力的增加而加深:淺黃、黃綠、藍綠、藍至藍黑色。色澤深的橄欖油酸值高,酸值大於3時,油味變濃並帶有刺激性,不宜食用。深色橄欖油比重增大。如果淺色油的相對密度(15℃/15℃)大於0.918時,說明摻雜有其它油脂。植物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橄欖油,則可憑橄欖油中含角鯊烯較高來確定它的存在。
橄欖油不同於其它植物油的地方,還有它具有較低的碘值和當溫度降低到0℃時還能保持液體狀態。
橄欖油中含有700mg/100g油以上的天然抗氧化劑--三十碳六烯(角鯊烯)。加之橄欖油中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少,所以其儲藏穩定性較高。
橄欖油具有廣泛的用途。絕大部分用於烹飪及涼拌等食用,也用於制葯、化妝品、潤滑油、土耳其紅油、紡織用油和磺化油等,同時還可以用於制皂。用橄欖油製成的肥皂質地白凈、起泡力強,是制皂工業的優良原料。
十一:亞麻油:
亞麻油取自亞麻的種子。亞麻屬亞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亞細亞,現生長在溫帶、熱帶的一些國家裡。主要是美國、阿根廷、印度及前蘇聯。我國的西北各地和內蒙古出產最多,東北、華北各地也有種植。
整粒亞麻籽含油量在29%-44%之間,含殼率為20%-45%,殼中也含有約17%-20%的油脂,所以亞麻籽制油時一般不脫殼。
亞麻油呈金黃色,亞麻籽毛油呈深琥珀色並且有特殊氣味,這種氣味不但由油中揮發性雜質而引起,更重要的原因是油中含有較多的高度不飽脂肪酸。脫臭後的亞麻油有回味現象。新鮮的亞麻油可以食用。
十二:紅花子油:
紅花籽又名草紅花、菊紅花、紅蘭花、杜紅花等,是一年生雙子葉菊科草本植物。紅花的多刺特性及對環境條件的苛刻要求限制了它在世界范圍內的分布,因此是一種典型的小宗油料作物。我國引進紅花的歷史才十多年時間,現今,我國黑龍汀、遼寧、新疆、甘肅、內蒙古、陝西、河南、河北、江浙等地有一定栽培面積
紅花籽制油工藝以剝殼預榨一浸出法為主。紅花油清亮橙黃,味美可口,油中亞油酸量高於其它油脂(達56%-80%)。食用紅花油可降低膽固醇,還可加工成人造奶油,蛋黃醬及色拉油等,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油脂。紅花的花冠除可製作中葯外、還可從各色花冠中提取紅色、黃色、桔紅色等天然染料與食用色素,紅花的桔桿及榨油後的餅粕,是家畜的優質飼料。
十三:核桃油:
核桃油除主要作營養保健油直接食用外,還可在製作糕點和營養食品中作添加劑用。在工業方面,它是一種乾性油,乾燥成膜後,顏色不會發黃,可製造上等油漆及繪畫顏料。
核桃油味美清香,是一種珍貴的營養保健油。目前,國際市場上核桃油身價倍增,深受歡迎。在國際食用油市場上,價格高達8000至10000美元/噸,是普通大豆、菜籽油的十幾倍,且供不應求。
我國核桃資源豐富,但尚未綜合開發利用。目前,核桃油的開發也還處於起步階段。開發生產核桃營養保健油,對改善人們生活、促進人民身體健康、拓展對外貿易、出口創匯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核桃油作為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新型營養保健食品,市場廣闊,在國內及國際市場上有很的競爭力。
十四: 棕櫚油:
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豬油和牛油等 。由於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系,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著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遊走而浮動,同時,棕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和食品製造業。它被當作食油、鬆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樣,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進健康。棕櫚油是脂肪里的一種重要成分,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從棕櫚油的組合成分看來,它的高固體性質甘油含量讓食品避免氫化而保持平穩,並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適合炎熱的氣候成為糕點和麵包廠產品的良好佐料。由於棕櫚油具有的幾種特性,它深受食品製造業所喜愛。
十五:花生油:
花生油淡黃透明,色澤清亮,氣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種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飽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亞油酸37.6%)。另外還含有軟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飽和脂肪酸19.9%。
從上述含量來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構成是比較好的,易於人體消化吸收。據國外資料介紹,使用花生油,可使人體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並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還含有甾醇、麥胚酚、磷脂、維生素E、膽鹼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經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膚皺裂老化,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膽鹼,還可改善人腦的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
十六: 葵花子油:
精煉後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黃色或青黃色,其氣味芬芳,滋味純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構成因氣候條件的影響,寒冷地區生產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亞油酸70%左右;溫暖地區生產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亞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體消化率96.5%,它含有豐富的亞油酸,有顯著降低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預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強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亞油酸含量與維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較均衡,便於人體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營養價值很高,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優良食用油。
十七:葡萄籽油:
葡萄籽油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種子提取物。
化學成分:亞油酸、其他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F、礦物質、蛋白質、亞麻仁油酸、葉綠素等。
葡萄籽油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防止血栓形成,擴張血管作用,同時具有營養腦細胞、調節植物神經的作用,有效防止心血管硬化引起的各種疾病。
謝謝!!
B. 如何使用食用油
生活中,許多人吃慣了一種口味的油,往往會長期食用。其實,不同種類的食用油各具特點,從營養平衡角度出發,選用時不妨經常輪換著吃。
豆油 含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D,有降低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對體弱消瘦者有增加體重的作用。豆油含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多,所以在各種油脂中最容易酸敗變質,因此購買時一定要選出廠不久的,並盡可能趁「新鮮」吃掉。
玉米油 玉米油極易消化,人體吸收率高達97%。玉米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80%以上,其中的亞油酸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從口味和烹調角度來說,玉米油色澤金黃透明,清香撲鼻,除可用於煎、煮、炸外,還可直用於涼拌。
橄欖油 所含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是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一類,它有良好的降低低密度膽固醇,提高高密度膽固醇的作用,所以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減少膽囊炎、膽結石發生的作用。橄欖油還含維生素A、D、E、K、胡蘿卜素,對改善消化功能、增強鈣在骨骼中沉著、延緩腦萎縮有一定的作用。
花生油 含豐富的油酸、卵磷脂和維生素A、D、E、K及生物活性很強的天然多酚類物質,可降低血小板凝聚,降低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水平,預防動脈硬化及心腦血管疾病。
葵花子油 含豐富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亞油酸、α-亞麻酸在體內可合成與腦營養有關的DHA,孕婦吃葵花子油有利於胎兒腦發育。含有維生素E、A等,有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延緩衰老、防止乾眼症、夜盲症、皮膚乾燥的作用。葵花子油也含有較高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所以有與豆油一樣的注意事項。
色拉油 是植物油中加工等級最高的食用油,已基本除盡了植物油中的一切雜質和蠟質,所以顏色最淡。色拉油適用於炒、炸、煎和涼拌,這是其他食用油所不及的。
豬油 含較高的飽和脂肪酸,吃得太多容易引起高血脂、脂肪肝、動脈硬化、肥胖等。但豬油不可不吃,因為其所含膽固醇是人體製造類固醇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和自行合成維生素D的原料。豬油中的α-脂蛋白能延長壽命,這是植物油中所缺乏的。
C. 食用油標準是什麼
一、食用植物油衛生標准(GB2716-1988)規定:
1、酸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4;棉籽油≤1
2、過氧化值(meq/kg)--花生油、葵花油、米糠油≤20;菜籽油、大豆油、胡麻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茶油、麻油≤12
3、浸出油溶劑殘留量(mg/kg)≤50
二、色拉油衛生標准(GB 13103-1991)規定:
1、酸價≤0.3
2、過氧化值(meq/kg)≤10
三、精煉食用植物油衛生標准(GB 15197-1994)規定:
1、酸價≤0.5
2、過氧化值(meq/kg)≤10
根據國家相關標准,食用油按照其精煉程度,一般分為四個等級,4級到1級,級別越高,其精煉程度越高。
一級油和二級油的精煉程度較高,經過了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過程,具有無味、色淺、煙點高、炒菜油煙少、低溫下不易凝固等特點。精煉後,一、二級油有害成分的含量較低,但同時也流失了很多營養成分。
三級油和四級油的精煉程度較低,只經過了簡單脫膠、脫酸等程序。其色澤較深,煙點較低,在烹調過程中油煙大。由於精煉程度低,三、四級食用油中雜質的含量較高,但同時也保留了部分營養。
(3)食用油的使用方法與標准擴展閱讀
鑒別摻假花生油的方法:摻假後透明度下降,把油從瓶中快速倒入杯內,觀察泛起的油花,純花生油的泊花泡沫大,周圍有很多小泡沫且不易散落,當摻有棉籽油或毛棉油時,油花泡沫略帶綠黃色或棕黑色。聞其氣味可聞出棉籽油味。摻有米湯、面湯等澱粉物的油,在其藍紫色或藍黑色。或者放入透明杯中放置兩天後再觀察,必然會出現雲狀懸浮物。
怎樣辨別食用油的質量
1、要看顏色,一般來說,精煉程度越高,油的顏色越淡。當然,各種植物油都會有一種特有的顏色,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精煉至沒有顏色。
2、要看透明度,要選擇清澄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
3、要嗅無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雙手摩擦發熱後,聞不出異味(哈喇味或刺激味),如有異味就不要買。
食用油標准分為了四個級別,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學會去鑒別,根據顏色、透明度以及氣味這些基本的物理特徵來判斷,真正明白自己所用食用油的規格與各項參數,做到心中有數,清清楚楚,保證做出來的飯菜的可口程度與安全問題,有一個依據可以判斷。
D. 食用油的正確使用是什麼
食用油脂是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油脂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不飽和脂肪酸,它又可再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前者主要是指油酸,而後者主要是指亞油酸(也稱ω6脂肪酸)和亞麻酸(也稱ω3脂肪酸)。目前日益受到關注的橄欖油,其主要成分便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即油酸。植物油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油脂中的另一大類是飽和脂肪酸,動物油多為飽和脂肪酸。
(1)痛風病患者應以植物油為主。無論動物油或植物油,其嘌呤含量都較少,植物油中嘌呤含量比動物油更少,所以痛風病患者應以食用植物油為宜。植物油中含有較多的亞麻酸、亞油酸、花生四烯酸等,它們具有加速膽固醇分解和排除的作用,從而使血膽固醇降低,保護血管壁,防止動脈硬化,動物油中含有較多量的飽和脂肪酸,它可使血膽固醇升高,促發動脈硬化。由於痛風病患者高脂血症及動脈硬化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故動物油不宜多食用。同時,動物油尚可妨礙尿酸由腎臟排泄,因而以動物油為主的飲食顯然是不合適的。
(2)植物油食用不當也可導致動脈硬化。不論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都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組成的,其中有雙鏈的脂肪酸是不飽和脂肪酸,沒有雙鏈的是飽和脂肪酸。在不飽和脂肪酸中,又可分為順式不飽和脂肪酸和反式不飽和脂肪酸。除牛脂肪和黃油中含有少量反式不飽和脂肪酸外,在天然食物植物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全是順式的。但是在高溫下,順式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轉化為反式不飽和脂肪酸。反式不飽和脂肪酸現已證實可促進動脈硬化。
很多人炒菜時總是等著油冒煙時再把菜餚放進鍋里翻炒,而植物油冒煙的溫度,豆油是208℃、香油是128℃、花生油是201℃、菜籽油是225℃、棉籽油是222℃、玉米油是216℃,在這樣高的溫度下,食用油都會變成反式不飽和脂肪酸。
人們必須關注這一點,即在烹飪的時候,最好不採用油炸的方法,煎炒時不要等油冒煙再下菜。正確的做法是,油稍熱後即可放菜翻炒。此外,炸油條、油酸餅、油煎餅、生煎饅頭等油煎、油炸食品,都會增加反式不飽和脂肪酸,故而不宜多吃。
(3)偏食植物油也有害處。植物油中多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很容易自動氧化而產生有毒的過氧化物,它可使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氧化分解,導致人體維生素不足;它尚可與蛋白質結合生成老化色素脂褐素,導致皮膚衰老與老人斑形成。過氧化物對血管內皮細胞、腦細胞等也有損傷作用。因此,正常人不應該偏食植物油,痛風病患者也同樣不應該全部食用植物油,可以適當搭配少量的動物油。
(4)魚油對痛風病患者有益。魚油具有降低血脂及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痛風病患者可適當食用。魚油含有豐富的長鏈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研究證實二十碳五烯酸有緩解關節疼痛作用,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均可阻止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炎性介質的生成,顯然,這有利於緩解痛風病的急性發作。
痛風病患者在食用油脂方面,應以植物油為主,少量搭配動物油,提倡吃一些魚油。
E. 如何正確科學的食用油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對飲食也就越發講究了。民以食為天,人們的日常生活往往都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油的那些事兒。
超市裡的食用油種類繁多,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這些傳統的分類讓人目不暇接,「特級初榨」、「5S壓榨一級」、「精煉」等一連串的概念標識更是讓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分辨選擇。
這些標識分別是什麼意思?是不是等級越高,食用油就越有營養?不同人吃的油是不是應該有所不同?
細細品味,食用油里包含的學問可真不少。
食用油是如何分類的?
按照生產油脂的原料劃分,食用油主要分為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欖油、芝麻油等。
按照脂肪酸的種類和構成比例不同,食用油又可分為高油酸型、高亞油酸型、飽和型和均衡型等。
高級別等於高營養?NO!
根據國家相關標准,大多數食用油一般按照品質從高到低,可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級越高的食用油,精煉程度越高,但這並不等於油的營養價值就越高。精煉的過程是一個去除毛油中有害雜質的過程,但在精煉過程中,同時會流失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比如流失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換言之,級別越低的食用油,營養成分往往保留得更好。
如何選擇一款更適合自己的食用油呢?來看看各種食用油的特點。
1.橄欖油、茶籽油
橄欖油和茶籽油的油酸含量高,食用富含油酸的油有利於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此外,橄欖油還含抗氧化物橄欖多酚、角鯊烯和β-谷固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
2.花生油
花生油含所含的各類脂肪酸佔比較為均衡,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佔比大約為3∶4∶3,屬於均衡型植物油,壓榨生產的花生油香氣濃郁,維生素E和胡蘿卜素等營養成分保存較多。
3.豬油、黃油、牛油、椰子油、棕櫚油
這類飽和型食用油油脂的耐熱性較好,長時間受熱後氧化聚合較少,這類油脂常用來加工面點,煎炸食品,能打造酥脆的口感。
4.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維生素E,此外,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這類油脂不耐熱,經煎炸或反復受熱後易氧化聚合,對人體健康有害,因此,適合燉煮菜餚。
同時,建議,不要長期只吃一種食用油,食用油品種的多樣化能給我們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不同年齡段的人所需食用油的食用比例偏重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嬰幼兒對脂肪的需求量相對較高,可以選擇a-亞麻酸和亞油酸這兩種脂肪酸豐富的食用油,例如亞麻籽油、核桃油、雙低菜籽油等。根據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的推薦,成人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應按照1:1:1左右的比例平衡攝入。
兩「看」一「聞」,選油更放心!
1.看透明度。優質植物油透明度高,水分雜質少,無沉澱、無懸浮物。
2.看時間。盡量買生產時間近的食用油,久了易生酸敗。
3.聞氣味。無刺激性氣味,如有,可能是加入了化學油或油提煉不幹凈。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F. 吃油的標準是什麼如何選擇食用油怎麼吃油更健康你做對了嗎
我們每天都要吃食用油,但是最近電視上有很多央視的新聞曝光,使用調和油的底線是非常可怕的,原來我們每天所吃的油根本就沒有達到相應的標准。有很多廠家都會用次品油來充當好友,來進行銷售,欺騙消費者。對於這樣的油,讓我們身體無情的吸收將會帶來不敢想像的後果。
通過對各種油類的選擇是10分重要的,一般都是圍繞著我們的身體健康作為出發點再加上所謂的用途和身體的營養補充來進行選擇的。要想正確的選擇食用油應該根據身體的微量元素身體的健康情況來進行選擇,有一些油看起來好,但不一定適合你,希望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別錯過花冤枉錢。
G. 食用油應該如何正確選擇和使用
看標識,外包裝上必須有商品的名稱、配料表等,同時要有食品安全認證標志。看包裝,食用油條碼印製是否規范,是否有改動的痕跡,看顏色,一級油比二級、三級、四級油的顏色要淡。看透明度和是否有沉澱物,純凈的食用油應該看起來是透明的,若有渾濁的建議不要購買。高品質的食用油無沉澱和懸浮物,黏度較小。看有無分層,若有分層現象,則說明該食用油可能摻入了其他品質的油。
H. 關於食用油的使用國家有哪些相關的標准規定 使用食用油加工食品,最多用幾次
生產過程中的煎、炒、炸食品的食用油使用期限最長不得超過3天;連續煎炸食品的,累計使用期限不得超過12小時。
4、不得以添加新油的方式延長食用油脂使用期限。
5、不得回收瀝油過濾的油脂作為油炸用油重復使用。
6、不得使用「老油」作為油炸用油。
I. 食用油執行標準是什麼
食用植物油衛生標准(GB2716-1988)規定:
1、酸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4;棉籽油≤1
2、過氧化值(meq/kg)--花生油、葵花油、米糠油≤20;菜籽油、大豆油、胡麻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茶油、麻油≤12
3、浸出油溶劑殘留量(mg/kg)≤50
辨別食用油的質量
1、要看顏色,一般來說,精煉程度越高,油的顏色越淡。當然,各種植物油都會有一種特有的顏色,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精煉至沒有顏色。
2、要看透明度,要選擇清澄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
3、要嗅無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雙手摩擦發熱後,聞不出異味(哈喇味或刺激味),如有異味就不要買。
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學會去鑒別,根據顏色、透明度以及氣味這些基本的物理特徵來判斷,真正明白自己所用食用油的規格與各項參數,做到心中有數,清清楚楚,保證做出來的飯菜的可口程度與安全問題,有一個依據可以判斷。
J. 如何健康食用油
為了拿取方便,許多家庭常將食用油放在爐灶旁。殊不知,這是相當不健康的行為。
高溫易變質
灶台的高溫讓油脂的氧化反應加快,更容易酸敗變質。大桶的油購買時雖然便宜,但是打開後,如果一時吃不完,桶里的油和空氣接觸後很容易氧化酸敗,產生醛、酮和有機酸,還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