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魔方和樂高哪個更適合孩子學
樂高。
在拼湊樂高的過程中,我們還會運用到一些幾何空間的思維能力,如果在拼湊一件樂高作品之前,腦海中沒有對作品有一個大概的框架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導致我們不知道從何下手。而其中的道理往往都是比較抽象的,需要我們在拼湊樂高作品的時候,不斷進行探索和總結。
在拼湊樂高的時候,除了會運用到數學上的知識外,我們需要有物理結構上的知識作為支撐。拼湊一件樂高作品,就相當於搭建一座建築物,如何才能讓搭建出來的樂高作品堅實牢固,除了要學會如何挑選合適的零件之外,在零件之間的受力點、支撐點的選擇上,也是至關重要的。
玩樂高並不是一件孤軍奮戰的事情,而是需要隊友們之間的互相配合,一起思考,一起解決問題。其實玩樂高的門檻並不高,就算是三歲的學齡前小孩也可以玩,一些簡單級別的樂高玩具,還是十分友好的。
2. 泰拉瑞亞鑰匙怎麼刷 刷鑰匙方法介紹
事前准備:
1綠藻套裝一套
獲得途徑:肉山後蘑菇人入住,入手蘑菇長槍,聖錘敲祭壇挖呀挖呀挖挖挖挖精金套或者鈦套之後篝火心雕像戳死機械蠕蟲君,神聖鎬到叢林挖起。
2隕石礦一堆
3電路黑科技套裝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創造環境了」
我們知道在肉山後,對應環境可以刷出相同類型的鑰匙。
但是這個效果是可以疊加的,也就是說只要你在同一個界面能夠製造出足夠多的生態群系。
你可以站著不動刷出所有的鑰匙。
比如這張圖:
肉山後的神聖剛好刷到了血地里,於是,咱們神奇的旅途就開始在這里。
簡單實用的場景構築,這個高度剛好能讓綠藻套的飛葉只在小空間內觸發。
場地足夠深的話,還能順便刷光暗兩魂,而且只要一種出了,另一種也是必然掉落的。
半小時不到的戰績:由於lz的新開荒號只敲死了蠕蟲君所以召喚物還是掉了好多。
另外說一下其實兩魂的數量是一樣的只是有一個飄出去了沒撿到。
通過以上的教學大家應該也了解了,那麼5種鑰匙一起刷,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你只需要:
腐敗磚塊若干
雪地磚塊若干
珍珠磚塊若干
泥土若干,叢林種子若干
雪塊冰塊若干
搭建起人工的生態環境,直到每一個地方都出現了自己的BGM。
那麼大功告成,在最中間搭起隕石坑掛機喝茶吧。
親,對我的回答滿意的話,就給採納吧。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繼續交流哦。
3. 建築施工,丁砌法和一順一丁法是什麼樣的最好有圖!
一順一丁是一種常用的砌築方法,具體方法是在砌磚時按照一層砌順磚、一層砌丁磚方法,二者相間排列、重復砌築。這種砌築方法的優點是可以使得磚塊之間實現無縫連接,這樣搭建好的磚塊搭接好、無明顯縫隙,是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砌磚方法。本篇將圍繞一順一丁砌法、一順一丁優缺點、一順一丁特點、一順一丁圖片等為大家詳細介紹一順一丁。
1
一順一丁砌法
下面為大家詳述一順一丁砌法:
一順一丁是一種對建築要求比較低的牆體砌法,這種砌法可以大大節約工時,並且對砌築工人的技術要求也不是很高。
一般的磚牆都是多層的,只有一層的磚牆是比較少見的。一順一丁是指在工人砌磚過程中一層砌築順磚、一層砌築丁磚,使得磚與磚之間實現相間排列,重復組合。但有一點需要的是在砌磚轉角部位要添加一道工序,即加設適配轉(也稱其為七分磚),來進行必要的錯縫處理。
在具體的砌築過程中,除了要進行一順一丁的砌築處理,還需要在磚塊上下的豎縫相互錯開1/4塊磚長。由於牆磚的厚度和牆段尺寸不一,在砌築時要盡可能滿足牆體結構和功能設計要求,磚牆的尺度一定要符合磚的具體規格。
一般砌築一順一丁時,使用的磚塊多為240mm×ll5mm×53mm,用磚塊的長、寬、高作為磚牆厚度的基數,在錯縫或牆厚超過磚塊時,均按灰縫10mm進行組砌。從尺寸上可以看出,它以磚厚加灰縫、磚寬加灰縫後與磚長形成1:2:4的比例為其基本特徵,組砌靈活。
2
一順一丁優缺點
下面為大家簡介一順一丁優缺點:
一順一丁的優點:
(1)一順一丁由於它採用的相間排列砌築方式,因此可以使得搭建好的磚牆有很好的搭接結構,實現磚塊之間的無縫隙連接。
(2)一順一丁砌築的牆體較厚,因此堅固度、穩定性很好,並且對工人技術要求較低。除此之外,建成的磚牆灰縫整齊、美觀度較高。
一順一丁的缺點:
(1)在磚塊的重復排列過程中,工人看不到磚塊之間的縫隙過渡,因此很容易導致磚塊之間橫豎縫隙不能實現很好的對齊。
(2)由於磚塊大小一樣,因此在砌磚到牆的轉角、丁字接頭處和門窗洞口處等地方都需要進行砍磚,多餘出來的磚塊都要處理掉,在很大程度上會增加施工時間,使得砌磚的效率受到很大限制。
3
一順一丁特點
下面為大家簡述一順一丁特點:
(1)一順一丁砌法具有很好的整體性,整體磚牆觀感上較為精緻、得體。但是在牆體交接處要進行砍磚處理,容易造成一定的磚塊浪費。
(2)一順一丁方法砌築的牆在強度上比多順一丁等砌法砌築的牆體要高很多。
(3)一順一丁砌築上需要浪費較多的時間,但是砌好的磚牆有很好的整體性,兼顧了牆體穩固性和美觀性。
4
一順一丁圖片
裝修一順一丁砌法一順一丁特點
4. 如何搭建金字塔
到現在為止科學家還無能為力!沒有人知道金字塔是如何搭建。
第2章——金字塔的建造方式之謎
在其它領域也有著大量的疑問存在:大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復雜而繁重的工程,在實際動工之前首先必須要進行高度精密的設計與實地丈量規劃,充分考慮到結構、受力、抗震、地基承載力、施工方法等等問題,這就需要作大量復雜的運算。至於上古時代的埃及人在原始條件下究竟是怎樣解決這些繁瑣的問題的呢?迄今為止,眾說紛壇,卻沒有一個真正說得通的。這些問題先不去管它。
其次,所面臨的便是石料的開采問題。怎樣開采呢?大金字塔建造時,鐵器尚未出現①②,即使是青銅器,當時仍屬貴重器具,不大可能廣泛使用於採石。日本學者試驗了一方法,即用金屬鑿子先在石面鑿出連接成點線的小孔,然後打進尖銳的木楔子,再用槌子把金屬碎片嵌入木楔子和石頭中間,使木楔子不易折斷,此後由二人同時從兩側來回敲擊木楔子。當木楔子上部只剩下10厘米時,取下木楔子,換上更粗更長的木槌敲擊,直至岩石產生裂縫。實踐證明,這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至今,在阿斯旺採石場上,仍可找到殘留有木楔子痕跡而未切割下來的石料,證明這種試驗方法可能與事實相符。
【①直到在公元前 2000 年時,居住在亞美尼亞山地的基茲溫達部落才發明了一種煉鐵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在公元前 1400 年後才開始傳播開來。②不過呢,公元1837年5月26日,考古學家用炸葯挪開大金字塔南側石壁的兩個石階時,曾在南側星道附近塔壁內側的石縫中,發現鐵片並抽出。發現鐵片的地方,未與任何接縫或開口連接,判斷此鐵片應系修建金字塔的過程中所遺留。該鐵片目前存放於大英博物館。但是,埃及學家認定該鐵片是後人放入的。】
由於吉薩當地不產巨石,所以最緊迫而又最現實的問題就是石塊的運輸問題。即使有足夠的人力,也無法把260萬塊最重達50多噸①的巨石運送到工地。用車載?用馬拉?不行!那時的埃及沒有馬,也沒有車。車和馬是公元前16世紀新王朝時期,也就是建築胡夫大金字塔至少1000年以後,才開始廣泛使用的(當時甚至沒有套具)。有人認為是用撬板圓木棍運法。但是這種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可是尼羅河流域生長最多的只有棕櫚樹,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熱沙漠中唯一的遮陽材料,古埃及人決不可能大片砍伐。並且棕櫚樹無論是數量,生長速度,還是木質硬度,都遠遠不能滿足運輸的需要。此外,那時埃及還有些柳木、金合歡樹、無花果樹、灌木叢,然而這些木材不僅不耐壓,數量也大大不夠。而耐壓類的木頭,如雪松或者烏木——它們都能承受重壓或者能用作運輸40噸重的巨石的滾木——必須進口。這種木材從黎巴嫩、敘利亞和中非進口,其數量那是非常微小的,遠遠不夠用啊!如果巨石確實是從外地運來的,那麼尼羅河西岸的金字塔又非得尼羅河東岸的石料不可!也就是說巨石的搬運還不得不用水運法。1980年,埃及吉薩古跡督察長哈瓦斯進行岩心取樣,挖到l00多英尺深時,發現了一個至少50公尺深的岩璧,這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時開鑿的港口。後來,又有人還發現了連通港口的水道。但是,沒有滑輪,沒有絞車,沒有足夠先進的起重設備,讓這樣笨重的巨型石塊,下坡、上船、起岸,比陸地撬運還難。何況,水面和岩岸至少有50英尺以上的落差!更奇怪的是考古學家至今尚未找到運輸木材的船隻遺骸。這真是一個謎。有學者認為:吉薩當地產一種很特別的黏土,在黏土鋪就的路面上灑水,沉重的石塊就可以在上面滑行,但水量的控制很重要,如果水量不夠反而更加費力。但是,這種方式也存在著種種局限性,比如遇到不適宜灑水的地方就很麻煩了。
【①在大金字塔開始建造的十幾年後,從250公里外亞斯文採石場運來了9塊巨型花崗岩。每一塊的重量都超過50噸,需要200人才能挪動。在法老的墓室完工之際,這9塊花崗岩中的5塊將用以建造墓室上方的屋頂。】
另一方面,在大金字塔的具體建造方面更是個謎。埃及學者們前前後後大概推出有30種以上的說法,其中大部分學者認為,金字塔在建造前,一定先在工地鋪設好了某種形式的傾斜路面。前大英博物館古埃及研究室主任愛德華茲(I.E.S.Edwards)教授,便鐵口直斷道:「古埃及人只有一種將非常重的東西舉起的方法,那便是從平地或想要舉起重量的起點,用泥土和磚塊建造一條斜坡。」牛津大學古埃及學教授約翰?白恩斯(JohnBains)同意愛德華茲的說法,並進一步演繹道:「金字塔越建越高後,斜坡不論長度或寬度都必須逐漸擴大,以維持一定的斜率(大約為1:10),否則便會崩垮。當時建造者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必定蓋了好幾個斜坡才是。」然而,鋪設一條斜率為1:10的道路,直通大金字塔的頂點的話,道路長度至少要4800英尺,而且所需要的磚塊和泥土更為大金字塔本身的3倍。(斜坡的容積為800萬立方米,而金字塔錐體的容積則只有260萬立方米。)傾斜度高於1:10的話,路面會陡到無法搬運重物上坡,但如果傾斜度低於1:10的話,建造坡道的建材量與金字塔之比將更荒謬無稽。而且,一條長達1英里,從地面直通480英尺高度的斜坡路,根本不可能如愛德華茲等古埃及學家所建議的,用磚塊和泥土隨便搭建起來。相反地,現代建築家和營建者已經證實,斜坡道必須用比石灰岩等更堅固、高貴的質材建造,否則必垮無疑。斜坡學說顯然不成立。(還有一個問題:建造斜坡用的800萬立方米石灰岩,在金字塔建造完成以後,都到哪裡去了?)後又有學者推出了螺旋斜坡道之說,主張當時的人在金字塔的四側,用泥磚做成螺旋狀斜坡,附著於金字塔。螺旋斜坡所需要的材料雖然比較少,但是卻無法伸展至金字塔的頂端。而且螺旋斜坡道越到頂端,旋轉的角度便越急,使得石工在搬運如此大體積的石塊上坡時,將遭遇到越來越狹窄至最後連轉彎都難以迴旋的地步。不過,這並非螺旋斜坡道說最不通之處。它最難自圓其說的地方還是:由於螺旋道必須加覆於金字塔之上,使得建築家無法檢查金字塔建築本身的精密與准確性。然而,金字塔的建造者必須隨時檢查建築的准確性,讓塔的頂點坐落在離開四個基座角落等距的位置,所有的角度和角落都分毫不差,每層石塊都放置於事前設計的位置,才能形成這個方位正確、形體也近乎完美的對稱建築物。後來,還有學者提出將以上兩種理論折衷的推測等等,但是這套理論同樣也不能通過嚴密推理驗證。這些學說均認為運送石材的斜坡是建築在金字塔的外側,可是在實際的考古活動當中,學者們從來沒有找到過在金字塔外側斜坡的遺跡。2007年3月31日,法國建築師讓?皮耶?烏丹提出「由內往外建」的理論,他認為是在大金字塔外牆砌一道外置斜坡,接著再建構一條內部螺旋隧道。然而,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主席哈瓦斯表示,來自埃及、美國和德國的專家認為讓?皮埃爾?烏丹提出的金字塔系由內而外修建的假說缺乏科學依據和實踐基礎。
金字塔的石塊是如何被一塊接一塊的運送上去的呢?由於沒有跡象表明他們使用過絞盤(類似於船舷上用的起錨機)或滑輪之類的工具。可能他們沒有任何起重設備。還有人提出「杠桿說」,但是,青銅是當時古埃及人所能煉的最硬的金屬;而古埃及所產的木材主要只能是棕櫚樹。以上兩者都太軟無法作為杠桿。此外,只要念過一年的機械工程,便會知道由於摩擦力及機動性等問題,用木撬移動重物其實是非常沒有效率的。木撬理論還存在一個問題:大家都認為石塊是沿坡道移上金字塔的,問題是坡道不能太大,每前進10個單位,石塊才會往上一個單位。這種斜度1比10的坡道長度將會非常長,在其之上拖動木撬顯得非常不切實際。因此,「木撬運石法」的可能性自然也被排除了。要知道,在現代的科技條件下,移動7噸重的巨石需要350匹的馬力,古埃及人在科技不發達的條件下是怎麼運送如此眾多巨大的石頭呢?直到人類歷史進入20世紀末以後,真正的答案才開始初見端倪。
21世紀初,科學家們發現了當時古埃及人所採用過的第一種可能的石塊運送方法:他們在考古遺址中發掘出一件非常神秘的類似搖籃形狀的木造模型製品,從而為建造金字塔的方法提供線索。埃及人的技術的確充滿著革命性:將4個搖籃狀木製品綁在已被切割成立方體的石塊上,形成1個圓形滾輪,這樣有2個滾輪就能讓石塊滾動。這種滾輪運石法不僅僅能適用於斜度1比10的坡道,即使在斜度1比4的陡坡上也能滾動。科學家派瑞在日本和一些工程師合作進行實驗,用滾動方式在1比4的陡坡上僅需木撬搬運法的1/4人力即可。並且實驗還顯示在這樣的陡坡上讓2.5噸的石塊在1分鍾內居然能夠移動15米。
而第二種可能的運送方法則是:1983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地球聚合物研究所工作的法國工業化學家約瑟?大衛杜維斯在他的專著《石頭之書》中提出了驚人的見解,他認為建造金字塔的石料不是天然的,而是由人工將破碎的石灰石摻和一種礦物質粘結劑澆鑄而成的①。此理論的依據之一是他在一石料中發現了一英寸長的人發。之二是他從化學和顯微的角度發現石料中夾有礦物質和氣泡。就採石場的岩石取樣化驗對比得知:天然石塊是不會含有這兩種物質的。他說,他的化驗結果證明,大金字塔的石頭是由石灰石、貝殼混凝、人工澆築出來的。約瑟?大衛杜維斯由此推測,當時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採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即將攪拌好的混凝土裝進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這樣,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就能澆築出一塊又一塊的巨石,將塔一層一層加高,這種做法既「省力」又省工。大衛杜維斯還強調說,他研究的五塊胡夫金字塔的石頭是研究埃及古代文物的學者贈送給他的,這些石頭的來源及其真實性是無可懷疑的。當然,天然石仍舊佔有一定比例,最有可能的真實情況是吉薩金字塔群的石塊既有天然石①也有人造石。
【①吉薩金字塔群是用各種不同的石材建築而成的,其中大量使用了石灰岩,那些粗糙的等級較低的石灰石一般是用來建造塔的核心部分,而那些好的白色的石灰石則用來作外牆和內牆,而一些粉色的花崗岩也經常被用來做內牆裝飾。在白堊時期埃及這片土地還被海水覆蓋著,生活在當時溫暖廣闊的淺海環境中的珊瑚蟲的石灰質分泌物後來形成了石灰岩層。另外,岩漿活動形成的岩漿岩包括花崗岩和玄武岩也在地層中佔有一定的比例,而這兩種岩石也成為金字塔的建築材料。】
辨別天然石灰石和人造石灰石對地質學家們來說一直是個難題。法國國家宇航研究局的吉列斯?胡格教授和美國費城卓克索大學的邁克?巴索姆教授稱,埃及吉薩金字塔的塔體由兩種類型的石頭組成,一種來自採石場,另一種卻是人工製造。兩位教授用X光、等離子體焰炬和電子顯微鏡對采自金字塔的碎片和附近採石場的石頭進行了對比。他們發現了「不會產生自然結晶的快速化學反應的痕跡……這種化學反應不能證明金字塔所有的石頭是否是來自採石場,但是說它們是象混凝土一樣澆鑄而成卻很有說服力」。兩位教授認為,只有在金字塔的高層,工匠們才使用了混凝土法。大金字塔共使用了260萬塊石塊,其中重達10噸或10噸以上的巨石是天然的。他們認為約瑟?大衛杜維斯的理論是正確的,建造金字塔所用的軟石灰石采自吉薩高原南側的潮濕地帶,然後在巨大的池子中引入尼羅河水對它們進行溶解,最終成為稀薄的泥漿。工匠們在泥漿中混入了爐灰和鹽,進行脫水處理後,留下的是一種潮濕的粘土狀混合物。這種「混凝土」被運往工地,裝入木製的模具中,幾天後完全變硬。持「混凝土說」的人還指出,金字塔所用石塊的密度也存在差別,一般是底部充實而頂部多孔,這和老式的水泥石塊非常相似。如果埃及政府允許他們獲取更多的樣品,他們可以最終證明「混凝土說」是否正確無誤。
5. 我的世界怎麼做會殺人的游泳池
每每看到圖中的場景,心裡都會暗想「要是有一天可以住進這樣的房子該多好!但這個願望卻始終遙遙無期」,而「我的世界」給了我們一個實現這個願望的工具,只要肯動手,圖中的美景便不是夢。下面開始搭建最奢侈的部分,別墅旁的泳池;
4
過程較為繁瑣,大家製作時,需要有耐心
6. 怎麼搭圖片中的檯子用磚塊水泥填實,還是有其他省工省料的方法
用木質材料製作較為方便,方法如下(按圖片上的位置):
先在地面上前後方向固定好木龍骨,間隔在40公分左右;用木工板鋸成片狀,側著與地面上的木龍骨固定,木工板的上口要保持水平,其間要用相同的木工板按照十字交叉(左右方向)形式卡在這些木工板上,以不使前後方向的木工板左右移動,用兩道就行。然後,在它的上面鋪上質量好的木工板(或者多層板),最後在上面鋪上復合地板即可。
做這個完全由木工來操作即可。
7. 如何拓展幼兒園建構游戲的內容
一、拓展材料
材料是幼兒進行建築游戲的物質基礎,教師可先在開學的家長會上做好動員工作,准備一個「百寶箱」並且告訴幼兒怎樣變廢為寶。經過教育以後,建議學生們可把一些用過的紙盒、鞋盒、糖果盒、牛奶盒、餅干盒、薯片的包裝盒、飲料瓶、衛生紙的卷心筒、舊的塑料花等各種他們認為建構區里可以用的廢舊材料帶到幼兒園,教師經過統一的晾曬消毒後,放到建構游戲中,讓幼兒給它們分好類。這樣,建構游戲就有源源不斷的材料進行補充,孩子們玩起來也可以更加盡興。
除此之外,還可給幼兒園購置一些木製的大小不一、形狀不一的木塊和長短不一的小木板,這些木塊和木板都比較輕便,並且經過打磨,很適合用於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再加上原有的一些拼插類的積塑,孩子們的建構游戲材料就非常豐富了。這些材料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六類:1.包裝盒類(紙盒、鞋盒、糖果盒、牛奶盒、餅干盒、薯片的包裝盒);2.瓶罐類(礦泉水瓶、飲料瓶、化妝品瓶、易拉罐);3.泡沫塑料類;4.木塊木板類;5.拼插類的積塑;6.輔助材料:主要是由教師或師生共同利用廢舊材料加工的半成品,如:用各種泡沫墊做成的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房頂,用紙盒做成的創意磚塊,磚塊上畫滿了塗鴉作品,還有一些從家裡帶來的舊塑料花和用過的聖誕樹等。
二、拓展指導方法
1.拓寬感知渠道。建構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創造性反應,可以喚起幼兒的大膽想像調動其無意識心理活動,挖掘其內在創造潛力。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為媒介,經常讓幼兒欣賞國外和國內有特色的建築物、風景圖片,並將這些圖片貼在建構區的牆面上,作為環境布置,讓孩子隨時可以欣賞這些美麗的建築物,可以拓寬幼兒的思維,給幼兒一定的啟發,讓孩子既增長了見識,又學習了本領。
2.注意指導的循序性。在每次投放材料之前,教師都可給予詳細的指導:介紹材料的名稱,和幼兒討論材料的特點和用途,建立材料使用、歸放的規則等。活動中筆者發現幼兒初期的構造多無目的性,通常是先拼插、壘高、搭建等各種方式都嘗試一遍以後再慢慢熟悉,在幼兒對新材料有一定構建經驗的同時,教師可提取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思考。
3.有效評價。游戲結束後的評價活動,可以反映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們解決的方式,真實反映他們在游戲中的表現。可以用提問的方式進行評價,教師還可以組織孩子評選出最小聲音獎、最樂於助人獎、最有創意獎、收拾材料最快獎等來激勵幼兒,使他們獲得快樂感、成功感和滿足感。
三、拓展內容形式
在拓展建構游戲內容形式時,筆者將「教、學、玩」三位一體應用於游戲活動,游戲活動不再是簡單的游戲,而是和主題活動緊密結合,做到了游戲是教學的延伸。如:大班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家鄉美名揚中有一個社會活動「一起來看白鹿洞書院,目的是讓幼兒認識白鹿洞書院」。當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可讓學生討論如何利用幼兒園現有的材料搭建一個白鹿洞書院模型。學生們議論紛紛,討論辦法,他們有的負責搭建書院的大門,有的負責書院里刻著字的石碑,有的負責上課用的桌椅板凳,還有的負責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等。類似這種拓展還可以有很多,教師們可舉一反三,細心發掘。
在指導幼兒進行建構游戲活動中,幼兒潛在的創造力是巨大的,因為他們在當代大眾傳播工具普及和家長對孩子教育重視的條件下,使他們逐步積累了豐富的創造素材,這是他們自己做的和自己想的基礎。另外,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准備物質材料和組織、引導幼兒進行游戲上,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激發幼兒的創造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