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上下肢協調功能檢查常用方法

上下肢協調功能檢查常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3 23:55:29

1. 有什麼方法測試身體協調性

可以通過機測和自測的方式進行。

1、機測。使用體能測試儀。體能測試儀可以測定人體的平衡能力,評價位置感覺、視覺和人體感覺間的協調性。目前,部分健身房、醫院和學校均有引進;

2、自測。具體測試方法是:兩手扶在腰部,閉上雙眼,一腿站立,另一腿抬起,抬高或放低皆可。當站立的腳發生移動或者抬起的那隻落地時,測試結束。測試兩次,以堅持時間較長的那次為准。

如果50歲以上的男性保持在17秒以上,女性保持在14秒以上,說明平衡力還不錯。如果男女分別低於8秒和6秒,則應經常鍛煉自己的平衡性。

(1)上下肢協調功能檢查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身體平衡性變差一部分是老齡化進程中的正常現象,還有一部分則是由一些隱匿性疾病造成的,需要老年人特別關注。

1、內耳出了問題。內耳中有一些「感測器」管理著人體的平衡性,其中一部分負責監測旋轉功能,另一部分負責跟蹤上下運動。如果這些感測器得到了錯誤的信號或無法將信號發送給大腦,就會影響到平衡功能。

內耳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耳石症。當耳內的微小晶體脫落、漂浮或撞擊到感測器時,會導致大腦無法正常接收到運動信號,因此產生頭暈眼花的感覺。

就診信號:不時出現頭暈目眩超過一個星期就要警惕。

專家支招:一兩次耳石復位就能解決問題。醫生會讓你做一系列小幅度和緩慢的頭部運動,將鬆散的晶體移送到不會對耳朵造成損害的區域;

2、肌肉力量虛弱。老年人平衡性變差除年齡的原因外,原來的肌肉開始「流失」,被脂肪替代,「虛弱」的肌肉難以支撐體重,導致體態不良,也容易失去平衡並跌倒。

就診信號:如果身體的不穩定性讓你跌倒或影響到日常生活,那麼你就需要去看醫生了。

專家支招: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力量訓練)和做一些平衡性練習,如每天做20分鍾的單腿站立有助增強平衡性;

3、葯物副作用問題。一些會影響到身體平衡性的常用處方葯包括:抗抑鬱葯、抗焦慮葯、過敏葯、降壓葯、止痛葯和安眠葯等。同時服用多種葯物時,這一風險更大。

就診信號:服用一種新葯後如果出現了頭暈問題,就需要找醫生,檢查是哪種葯物引起的,在醫生的建議下調整用葯;

4、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改變時(坐下或躺下後再站起來時),流向大腦的血液流量驟減引起頭暈和身體不平衡。有研究發現,4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21%的人出現過這種情況。

就診信號:如果站起身或轉身時經常感到頭暈眼花,那麼說明你的大腦血液流量不夠充足。體位性低血壓還會造成視力模糊、身體虛弱、意識模糊、惡心和身體有旋轉感。

專家支招:確保飲水充足,有些體位性低血壓可能是脫水造成的。變換體位時先輕微活動一下四肢,然後緩慢地站起身來。如果經常有這種感覺,應及時就醫;

5、神經損傷。周圍神經病變常見於糖尿病患者,同時也有可能是因為感染、缺乏維生素、遺傳性疾病、酗酒和其他創傷所造成的。如果控制肌肉運動的神經受到了影響,就會導致身體缺乏協調性,甚至是經常跌倒。

就診信號:除了平衡問題,身體還有手腳麻木、刺痛或燒灼感、老愛出汗、頭暈和肌肉無力時要及時就醫。

專家支招:雖然神經損傷無法逆轉,但可以做到早期發現並控制症狀,防止問題進一步惡化。醫生會給病人開出止痛葯、抗抑鬱葯和抗癲癇葯來緩解神經疼痛,也會建議做理療來改善運動功能。

6、腦腫瘤。如果持續出現平衡問題,也有可能是腦部出現了腫瘤。如聽神經瘤生長在從耳部到大腦的主要神經上,並在內耳中發出失衡信號。

就診信號:除了平衡問題,聽神經瘤通常會造成一側聽力喪失、耳鳴和壓痛。大腦中其他部位的腫瘤會造成慢性頭痛、惡心、嘔吐、視力模糊和意識混亂。

專家支招:出現以上症狀要去神經內科就診,做大腦成像掃描確診。

2. 如何鍛煉身體協調性和腳步橫移

建議打打羽毛球,這樣有利於協調性和靈敏度的訓練。

在進行靈敏素質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柔韌素質和協調性的練習。因為羽毛球運動是上下肢同時運動的一個項目,完成各種擊球動作需要全身的協調配合,配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擊球動作及質量。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羽毛球運動員協調性的培養,除了自身條件外,可安排各種器械以及各種增長韌帶的伸張練習,重點放在肩關節、膝關節及腰腹部。
常用的訓練方法:肩繞環、反拉肩、側拉肩、跑姿壓肩,雙手互握振臂、體前屈、體後屈、弓步壓腿、側壓腿、腰繞環、腰部屈伸,行進間正、側、後踢腿,前踢腿胯下擊掌,縱劈腿,各種花樣跳繩、游泳活動等。
柔韌素質訓練的基本要求:
1.掌握柔韌素質發展的最佳程度,以完成羽毛球各項技術要求為限,不必達到最大程度;
2.處理好柔韌素質與力量素質的關系,強調肌肉的彈性,保持肌肉的收縮力量;
3.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協調好拉伸力量的強度、重復次數、練習時間等有關因素的關系,不可用力過猛;
4.運用主動柔韌性訓練與被動柔韌性訓練的指標差進行檢測;
5.柔韌訓練要堅持不懈,經常進行;
6.注意柔韌性與溫度、時間以及疲勞的關系。
羽毛球運動員要打出高水平,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而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必須經過系統的全面的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才能取得。

還有:
身體的協調能力,代表人體不同部位協同配合完成身體活動的能
力,是肌肉神經系統、時間感覺、空間感覺、以及環境觀察與適
應調整能力的綜合表現。因此,一個人的智力、心理特徵、基本
運動素質、以及觀察是否敏銳等,都顯著影響協調能力的整體表
現。

一般來說,漸進式的協同練習(由單一肌群或關節的活動,演進
到多肌群或多關節參與的活動)、對稱性的變換練習(交替採用
左右手、身體方向的變 換、肢體配合的變換、活動速率的變換
、力量大小的變換等)、難度改變的練習等,都是養成身體協調
能力的有效方法。

3. 簡述上肢協調訓練的方法

(1)無論症狀輕重,患者均應從卧位訓練開始,待熟練後再在坐位、站立位、步行中進行訓練。
(2)從簡單的單側動作開始,逐步過渡到比較復雜的動作;最初幾天的簡單運動為上肢、下肢和頭部單一軸心方向的運動,然後逐漸過渡到多軸心方向;復雜的動作包括雙側上肢(或下肢)同時動作、上下肢同時動作、上下肢交替動作、兩側肢體做互不相關的動作等。
(3)可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圍、快速的動作,熟練後再做小范圍、緩慢動作的訓練。
(4)上肢和手的協調訓練應從動作的正確性、反應速度快慢、動作節律性等方面進行;下肢協調訓練主要採用下肢各方向的運動和各種正確的行走步態訓練。
(5)先睜眼訓練後閉眼訓練。
(6)兩側輕重不等的殘疾者,先從輕側開始;兩側殘疾程度相同者,原則上先從右側開始。
(7)每一動作重復3~4次。

4. 怎麼鍛煉手腳協調性

一、交叉拍腳,原地站立,左腿屈膝抬向右腿前,右手拍左腳,反之左手拍右腳。然後左腿屈膝左腳抬向右腿後,右手拍左腳,反之左手拍右腳。前面兩下後面兩下。一開始練可以慢慢來,熟練後加快速度。循序漸進可以很好增強腿部靈活性。

五、武術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鍛煉身體的方法,當然,它也可以鍛煉身體的協調性,還可以用來保護自己和強身健體。

5. 怎麼練協調性

建議打打羽毛球,這樣有利於協調性和靈敏度的訓練。
在進行靈敏素質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柔韌素質和協調性的練習。因為羽毛球運動是上下肢同時運動的一個項目,完成各種擊球動作需要全身的協調配合,配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擊球動作及質量。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羽毛球運動員協調性的培養,除了自身條件外,可安排各種器械以及各種增長韌帶的伸張練習,重點放在肩關節、膝關節及腰腹部。
常用的訓練方法:肩繞環、反拉肩、側拉肩、跑姿壓肩,雙手互握振臂、體前屈、體後屈、弓步壓腿、側壓腿、腰繞環、腰部屈伸,行進間正、側、後踢腿,前踢腿胯下擊掌,縱劈腿,各種花樣跳繩、游泳活動等。
柔韌素質訓練的基本要求:
1.掌握柔韌素質發展的最佳程度,以完成羽毛球各項技術要求為限,不必達到最大程度;
2.處理好柔韌素質與力量素質的關系,強調肌肉的彈性,保持肌肉的收縮力量;
3.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協調好拉伸力量的強度、重復次數、練習時間等有關因素的關系,不可用力過猛;
4.運用主動柔韌性訓練與被動柔韌性訓練的指標差進行檢測;
5.柔韌訓練要堅持不懈,經常進行;
6.注意柔韌性與溫度、時間以及疲勞的關系。
羽毛球運動員要打出高水平,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而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必須經過系統的全面的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才能取得。
還有:
身體的協調能力,代表人體不同部位協同配合完成身體活動的能
力,是肌肉神經系統、時間感覺、空間感覺、以及環境觀察與適
應調整能力的綜合表現。因此,一個人的智力、心理特徵、基本
運動素質、以及觀察是否敏銳等,都顯著影響協調能力的整體表
現。
一般來說,漸進式的協同練習(由單一肌群或關節的活動,演進
到多肌群或多關節參與的活動)、對稱性的變換練習(交替採用
左右手、身體方向的變
換、肢體配合的變換、活動速率的變換
、力量大小的變換等)、難度改變的練習等,都是養成身體協調
能力的有效方法。

6. 學習太極拳時怎樣做到上下肢協調

太極拳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動作徐緩舒暢,要求練拳時正腰、收顎、直背、垂間,有飄然騰雲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勢如大海,滔滔而不絕」。同時,太極拳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這是太極拳作為內家功夫的特點之一。
八種勁法中,掤勁是八勁之本,練太極拳不能須臾離開此勁。它是彈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稱量;是知覺力,一切外來之力皆藉其辨別方向、大小。其他七勁不過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稱。例如,掌心由內向外纏絲稱為掤勁,若掌心由外向內纏絲則稱為捋勁,若雙手同時將掤勁交叉向外掤出,則稱為擠勁。掤勁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對方之力達不到胸部,是保護自己的防禦手法;捋勁是向旁的橫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後,用時要 含胸 轉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對方肩擊胯打;擠勁是向前推扌鄭之力,擠在手背,另手輔之,要點在於雙手用力一致,兩腳抓地前弓;按勁是向前推擊或上掀之力,用時須頂頭懸 含胸 拔背 用腰力發出;采勁是以手抓住對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後下沉之力,用時要含胸縮胯,一般是先採後挒;挒勁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擋開之力,用時要身軀配合以腰帶動;肘勁是以肘擊人,在近身時使用,有「遠拳近肘貼身靠」之說;靠勁是用肩擊胯打,貼身時使用。

42式太極拳動作名稱
01: 起勢 02:右攬雀尾 03:左單邊 04:提手 05:白鶴亮翅 06:摟膝拗步 07:撇身捶 08:捋擠式 09:進步搬攔捶 10:如封似閉 11:開合手 12:右單鞭 13:肘底捶 14:轉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腳 17:掩手肱捶 18:野馬分鬃 19:雲手 20:獨立打虎 21:右分腳 22:雙峰貫耳 23:左分腳 24:轉身拍腳 25:進步栽捶 26:斜飛式 27:單鞭下勢 28:金雞獨立 29:退步穿掌 30:虛步壓掌 31:獨立托掌 32:馬步靠 33:轉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勢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轉身擺蓮 39:彎弓射虎 40:左攬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勢

【技擊原理】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准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訓練方法】
①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如下: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松軟;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腰——向下松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胯——松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穩健扎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打太極拳要求松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節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後在身」,專心於引導動作。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消除由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於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循環。通過輕鬆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太極拳近百年來所以在國內外逐漸得到推廣,就是因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對神經衰弱、 心臟病、 高血壓、肺結核、氣管炎、潰瘍病等多種慢性病都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
武派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的《太極拳論》開頭三句即是:"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這充分說明太極拳身法輕靈的重要意義。
先師郝少如在教學中對身法要求特別重視。他指出:"習太極拳必須處處按照太極拳的原理要求完整豐富,無論是教與練必須從身法著眼,身法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必須嚴格要求。"練身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練外形,就是學習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閭正中為基準(在前進、後退、左轉、右旋時,必須保持軀乾的中正),強調步法上嚴格分清虛實,以正中為前提,變換時完全用內勁而不允許依靠身體的前俯後仰、左右偏倚,或者身體的起伏來借力;上下肢與身法必須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會直接影響身法。既要支持身體的穩定,又要顧及分清虛實,對初學者來講是比較困難的,但必須練好八條之後,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靈。
活協調,動作一致,隨心所欲。只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也稱內勁。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形。身法是組織內形,產生內勁的關鍵環節。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舉一動必須由內及外,達到內外相合統一。此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協調配合,達到以內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極拳是用"起、承、開、合"四個要領貫串始終,因此在習練中不可因起、承、開、合節序的關系而產生繼續的現象。應以求尾閭正中,將含胸、拔背、裹襠、護臀、提頂、吊襠、松肩、沉肘和虛實分清等法則,一個一個地逐漸掌握好。然後再求腰脊斂氣,使氣注腰間。脊骨之氣能注於腰間,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聯成一體。能聯合一體,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達到靈活協調,進一步掌握行氣運動的功夫。能做好以上這些要領,就能以意送氣達於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氣沉丹田。
(二)練太極拳必須明確呼吸自然之理,千萬不能閉氣。練拳從開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貫注,周身要空松,勁才能顯得正,決不能用呼吸系統的運動來支配太極拳的開合運動。手法要氣勢騰挪,有預運之勢,無散漫之意;神聚於眼,我意欲向何處,則眼神直射何處,周身也直射何處,一轉眼則周身全轉。視靜猶動,視動猶靜,總須從神聚而來,手法達於氣勢騰挪,即可氣貫手指。
(三)平時行功走架,既要沉著穩妥,又須輕靈自如。每一拳勢必須分"起、承、開、合"四個字,但四字之間不可截然斷續,必須做到連貫自如,不能呆板,要開中寓合,合中寓開。走架時要學會知己的本領,一動勢/必先問問自己有何處不夠,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斷糾正,才能不斷進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滯,所謂身法輕靈,必須貫徹於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於運用,平日行功走架時,就要當做正在與人打手,在打手時又要當做走架,如是相輔相成,拳藝才能不斷提高。走架成熟之時,全身似氣球,身體猶如懸空,兩手高低屈伸皆能靈活自如,兩腿不論前進後退、左右旋轉、虛實變換,無不隨意所欲。太極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極,日久功深,太極拳的精妙藝術得矣。
常見多年純功不能運化、雙重之病未除者有之,發勁不能如放箭、有的放矢者有之,甚至有拳法變形走樣者,凡此皆由於十三勢身法末參悟,缺明師指點,學者不可不辨耳。 武禹襄的《太極拳論》全文如下: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便有缺陷處,無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而在內也。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斷,乃攘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7. 什麼是身體協調性怎樣練身體協調性

協調性(coordination)指身體作用肌群之時機(timing)正確、動作方向及速度恰當,平衡穩定且有韻律性謂。在各項體能中,協調性訓練可說最困難,因影響協調性除了遺傳、運動員心理個性外,尚有肌力與肌耐力、技術動作純熟度、速度與速耐力關系、身體重心平衡(關系肌力與肌耐力)、動作韻律性(技術動作要純熟方可)、肌肉放鬆與收縮,甚至還有柔軟度等。
協調性訓練法大概有以下九種手段:
1、不習慣動作之各種身體練習;
2、反向完成動作;
3、改變已習慣動作速度與節奏;
4、以游戲方式完成復雜動作;
5、要求創造性改變完成動作方式;
6、采不習慣組合動作,使已掌握動作更加復雜化練習;
7、改變動作空間范圍;
8、利用各器械或自然環境做各種較復雜練習;
9、適時用信號或有條件刺激以使運動員做改變動作之各種練習。

8. 如何提高身體協調性

協調性訓練方法五例

靈敏協調素質是指人體在各種突然變換的條件下,迅速、正確、協調改變身體運動的能力,是人體的一種綜合素質,是體育鍛煉中不可缺少的身體素質之一。靈敏協調性的提高,對其他素質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中我通過多種練習方式,每次課練習5分鍾的「課課練」手段,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學生體能以及自我鍛煉的能力,效果較好。介紹如下。

一、單個動作系列重復練習法
1. 肩繞環:由直立雙臂上舉開始。一臂直臂向前、向下、向後、向上劃圓擺動,同時另一臂向後、向下、向前、向上劃圓擺動,均以肩關節為軸。依次進行。
2.縱跳:雙腳並攏手彎向上跳。
3.前後跳:雙腳並攏手彎向上跳,但向前與後跳。
4.轉向跳:雙腳並攏手彎向上跳,但跳起後轉向180度著地身體與雙手要去維持平衡,可向左與向右跳。

二、動作組合式練習法

1.立卧撐跳起轉體360°
由俯卧撐姿勢開始,雙腿屈膝抬大腿,成全蹲。起立後即刻雙腳蹬地全力、快速縱跳,雙臂積極上擺,在空中轉體360°。銜接下一個動作時要迅速屈膝下蹲,在雙手即將撐地的同時,雙腳向後伸蹬,成俯卧撐。連續進行。
2.全身波浪起
由雙腿左右稍開立開始。先做直腿體前屈,然後依次進行向前跪膝(收腹、含胸、低頭)、向前挺髖(收腹、含胸、低頭)、向前挺腹(含胸、低頭)、挺胸、抬頭,成反的「S」形波動,兩臂在體側劃圓,連續做。
3、身體不協調動作組合練習
上右步的同時右手上舉,上左步的同時左手上舉,右步後退右手叉腰,左步後退左手叉腰,變換節奏。

三、條件刺激練習法

1.變方向跑練習

(1)做向前5米沖刺,接後退3米,左沖5米後右沖3米的練習。

(2)在地上劃一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做順逆方向跑的連續練習。

2.移動中的躲閃練習

用小體操墊設置障礙,練習者利用前滑步及左右滑步躲閃過小體操墊向前快速繞行前進。

3.快速轉體練習

聽教師口令,做向前疾沖中突停,然後向後疾沖的練習。

四、游戲練習法

1.追逐練習

把練習者分為兩人一組,一方任意先跑,另一方追逐,開始前保持3-5米間距,追上拍肩後交換練習。

2.推拉練習

把練習者分為兩人一組,站在直徑為2.5米圓圈內,雙方允許使用推拉辦法,一腳出圈者為負方。5-15次為一組,練習2-3組

3.觸摸練習

把練習者分為兩人一組,規定在一定的范圍內用手觸摸對方肩部,可以利用步法移動躲閃。

五、持器械式練習法

1.練習者自然站立,由兩名以上同學手持排、籃球練習者投擲,練習者勁力躲閃,避免被投擲中。練習15-20秒為一組,重復3-5組。

2.練習者持網球或彈性球,距牆壁2米站立,向牆壁投擲網球或彈性球,待彈回時用手迅速接住,練習時雙腳要不停地前後左右移動,練習15-20秒為一組,重復3-5組。

總之,提高靈敏協調素質的訓練方法很多,盡可能豐富訓練手段,消除學生練習倦怠,以保證練習取得良好的效果。

這是我幫你查到的。希望對你有用。

9. 怎樣鍛煉下肢協調性

鍛煉身體的協調性的方法很多如:踢毽、跳繩、做廣播操、健美操、打拳等都有利於身體的協調發展,不妨選一樣練一練。
調性訓練處方

協調性訓練處方之安排,由於它是一種強化訓練,所以在准備期與鍛鍊期中必須打好基礎,在調

整期與比賽期中就沒有專項的協調性訓練。訓練強

度70%頻率以每星期三次如下:

1.縱跳 2.前後跳 3.側跳 4.方形跳 5.轉向

跳 6.跳躍轉向 7.側向交叉步 8.手腳反向動作

9.站蹲撐地

協調性訓練在於要求速度與時間和動作之配合下完成。

協調性和韌性訓練
在進行靈敏素質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柔韌素質和協調性的練習。因為網球運動是上下肢同時運動的一個項目,完成各種擊球動作需要全身的協調配合,配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擊球動作及質量。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網球運動員協調性的培養,除了自身條件外,可安排各種器械、體*以及各種增長韌帶的伸張練習,重點放在肩關節、膝關節及腰腹部。

常用的訓練方法:肩繞環、反拉肩、側拉肩、跑姿壓肩,雙手互握振臂、體前屈、體後屈、弓步壓腿、側壓腿、腰繞環、腰部屈伸,行進間正、側、後踢腿,前踢腿胯下擊掌,縱劈腿,各種花樣跳繩、游泳活動等。

柔韌素質訓練的基本要求:

1.掌握柔韌素質發展的最佳程度,以完成網球各項技術要求為限,不必達到最大程度;
2.處理好柔韌素質與力量素質的關系,強調肌肉的彈性,保持肌肉的收縮力量;
3.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協調好拉伸力量的強度、重復次數、練習時間等有關因素的關系,不可用力過猛;
4.運用主動柔韌性訓練與被動柔韌性訓練的指標差進行檢測;
5.柔韌訓練要堅持不懈,經常進行;
6.注意柔韌性與溫度、時間以及疲勞的關系。

網球運動員要打出高水平,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而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必須經過系統的全面的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才能取得。
關於柔韌性的修練

一、關於正壓腿

在壓腿的幾種方法里,正壓腿是基礎,也是習練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練者常存在以下問題:低頭、彎腰,急於用頭碰腳,胸部和腿之間出現一個大空兒,還有的站不穩,像要後倒似的,甚至出現腿部韌帶受傷。要解決以上問題,壓腿時可注意以下幾點:

1、規范動作,分步進行

(1)初練時,不宜做強度很大的練習。把腿放在與腰同高的物體上,髖部後坐,臀部要平,支撐腿與地面
垂直,膝部挺直,被壓腿腳尖向上並有意識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動,使被壓腿成一直線。腳
尖回勾有利於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長軀干,特別是脊椎。一條腿壓幾分鍾後,
再換另一腿。幾天之後,腿部肌肉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時,可進行下一步。
(2)被壓腿及支撐腿均挺直,雙手按壓被壓腿膝部,收髖使身體盡量向前俯壓,以增強膝關節後之窩肌的
伸展性。
(3)雙手按被壓腿膝部,髖部後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
練習;
(4)雙手由下抱握被壓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以胸部貼膝蓋。此步成後,可
進行下一步練習。
(5)被壓腿與支撐腿挺直,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以額頭碰腳尖。此步成後,可
進行下一步練習。
(6)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用嘴觸腳尖。此步完成後,進行下一步。
(7)雙手搬住腳掌,依上法,用下齶碰腳尖。此步成後,說明正壓腿已成。

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地練習,使軀干與腿部形成一一對應,如腹部與大腿、胸與膝、頭與腳尖依次對應接觸,才可避免軀干與腿之間出現的空兒。

2、由輕到重,由低到高

壓腿時,身體對腿部韌帶、肌腱、肌肉施加壓力。初練時,用力要輕,當練習一段時間後可逐漸加重壓力;如果一開始就施以重力,也許能堅持一二天,恐怕第三四天連走路也難了。腿放的高度應由低到高。將腿放至與腰同高,壓到下頜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胸同高的物體上;再練至下頜下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肩同高的物體上,直至把腳放在與頭高的物體上。

3、先拉後壓,由近及遠

初練壓腿,因其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長,不僅徒勞無功,還會使韌帶受傷。因此初練時,應先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及脊椎,然後施以振壓;振壓也要一下一下地進行,不可急於求成。壓腿時還要注意軀干與腿部的接觸是由近及遠的,軀干與腿相應部位的接觸順序是:軀干:腹部—胸部—頭部腿部:大腿—膝蓋—腳尖,不要一開始就毫無顧忌地用頭硬碰腳尖。

4、要意志堅強,持之以恆

進行腿部柔韌性練習,的確枯燥乏味,尤其是練到一定程度,還會有腿、髖部酸痛的感覺,這是練習者出現的類似長跑運動員一樣的「疲勞期」,此時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堅強的意志,有苦恆之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韌素質與腿功其它素質比較起來,容易發展,也容易消退。此時應善於自我調整,適當減輕下壓力度、幅度,減少壓腿時間,或是進行踢腿練習,與壓踢結合等。只要堅持下去,酸痛的感覺會逐漸消失的,那時你會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興奮的。

5、壓前要做好准備活動

練習前,可做一些腰、胯、膝、踝關節、腿部肌肉的准備活動。因為肌肉、韌帶的伸展性與肌肉的溫度有關,通過准備活動,可提高肌肉的溫暖,降低肌肉內部的粘滯性,有利於腿之柔韌性練習。

二、關於正踢腿

踢腿是腿功柔韌性訓練最為重要的一步,它可以鞏固壓腿、劈腿、吊腿的效果,也為實戰腿法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踢腿時常出現的問題有:1、重心不穩,甚至摔倒;2、支撐腿腳跟抬起或支撐腿膝部彎曲;3、彎腰凸背。解決上述問題,踢腿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起腿要輕

腿將要踢起時,要迅速地將身體重心移到另一腿上,使將要踢起的腿部肌肉放鬆,這樣才會起腿輕,踢腿快如風。為防止摔倒,也可背靠牆或肋木練習。

2、踢時要快

腿由下至上快速向面部擺動,這里有一個加速的過程。踢時髖部要後坐,腿上擺有寸勁。剛剛練習踢腿時,必須保持動作的規范性,寧可踢得剛過胸也不把支撐腿的腿跟抬起或膝部彎曲,或是彎腰凸背用頭去迎碰腳尖,這些均說明腿的柔韌性訓練不到位,韌帶還沒有拉開。只要堅持壓踢結合,常練不輟,定會達到腳碰前額的。

3、落腿應穩

初練者往往踢起腿剛落地,就踢另一腿,從而出現出腿笨重、身體歪斜的現象。這是因為踢出的腿剛落地時,身體的重心還在原支撐腿上,腿下落時轉移重心,勢必出現上述現象。正確的做法是等腿落實後,身體重心轉換已畢再踢出另一腿。其實這樣練習也有利於實戰中連環腿法的應用。

運動要能夠提升能力並避免傷害,熱身與拉筋就好像武俠小說裡面的基礎內
功一樣,必須是持之以恆而扎實的;但是,許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
掌握不到要領;未蒙其利,反受其害;因此,為了拉筋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
並確保安全,以下的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1.在拉筋之前必須先熱身;比如說,利用小跑步使體溫增加,使肌肉與肌腱
處在備戰的狀態,如此拉筋的成效會提高,也可以減少不當拉筋反而受傷
的機會。

2.在拉筋之時不要暫停呼吸;應該很緩慢及深深地呼吸;暫停呼吸,屏氣凝
神,會使負氧債增加,動作不協調,拉筋受傷的機會提高。

3.在運動之前及之後都要拉筋;一般人只記得運動之前要拉筋;而運動後一
身疲倦,便連動都不想動;其實運動之後,雖然肌肉酸痛,可是仍然須再
緩和地作一次拉筋,如此可使肌肉纖維重新調理,恢復疲勞的速度加快,
下一次運動時肌肉的條件也會更好。

4.拉筋的動作要緩慢而溫和,千萬不可猛壓或急壓。拉筋的目地,是在利用
肌肉肌腱的彈性及延伸,刺激肌肉梭神經及肌腱感受小體的神經訊息,而
逐漸地增加伸展的潛力及忍受力。無論是律動式或固定式(連續30秒以上),
只要是緩和的,都有成效;最忌諱平常拉壓不到的筋,為求速成而猛烈地
急壓,或別人施加外力幫忙;只要用力不當,都會反而造成傷害。

5.替換拉筋的肌肉群;對同一個動作,可能有許多肌肉共同組成相同功能的
群體,協同地完成動作;但是這些肌肉,因為解剖位置的不同,可能需要
靠不同地拉筋動作,才能一一地伸展到;除了協同肌,方向作用相反的擷
抗肌也必須對等的拉筋;如果協同肌有拉筋的漏網之魚,在某一些極限動
作便可能登頂不能而受傷;如果擷抗肌沒有一些伸展,則在強烈收縮時失
去平衡,也會使之受傷。

6.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覺有點"張力"或"酸",但絕對不能到"痛"的程度。有"
張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覺神經元正確地反應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
"痛"的感覺,濱臨受傷的程度便十分接近了。成功的熱身拉筋,是暢快運
動的推進器,也是避免受傷的防護罩;每一個人,必須把握以上的原則,
並建立個人最適合的例行步驟,便之成為習慣;這好像是開車綁安全帶一
樣,不是為了上高速公路才想起,也不是怕警察開罰單才要做;而是為了
自己的安全,一上車便綁安全帶,想運動便熱身拉筋;關鍵都在一念之間
的不存僥幸,並享受其中的樂趣;如此,快樂與安全,皆在其中矣。

良好的柔韌性不會妨礙生長,而且有利於生長。保護骨骼肌肉,有效預防傷病。

閱讀全文

與上下肢協調功能檢查常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神助眠的簡單方法 瀏覽:737
針灸研究方法免費下載 瀏覽:318
三星a8無響應解決方法 瀏覽:873
春天釣蝦的正確方法 瀏覽:395
手機來電錄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90
隔膜泵使用方法 瀏覽:229
顛病大發作治療方法 瀏覽:820
祛痘膏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83
回收舊手機的方法 瀏覽:279
版稅的計算方法 瀏覽:73
燒傷時正確的急救方法 瀏覽:11
DNA大片段突變的檢測方法 瀏覽:258
autocad2009的安裝及激活方法 瀏覽:955
用化學方法鑒別正丁基氯 瀏覽:326
樂視手機話筒設置方法 瀏覽:550
怎麼才能治療黑眼圈的方法 瀏覽:892
三種常用的交接棒方法 瀏覽:642
股票入門實戰的解套方法與技巧 瀏覽:836
躺平有哪些方法呢 瀏覽:853
hyperlink使用方法 瀏覽: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