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反射光觀察手印的常用方法有

反射光觀察手印的常用方法有

發布時間:2022-05-03 20:16:40

㈠ 指紋學的指紋

十指指紋檔案按十指自然排列順序編碼,適用於前科罪犯、化名假名罪犯及無名屍體的身份鑒定。單指指紋檔案按左右手拇、食、中、環、小指分別編碼歸檔,適用於犯罪現場指印的鑒定。掌紋檔案按手掌三大區域的紋型分類編碼,適用於現場掌印的鑒定。
由於手指末端感覺靈敏,同物體接觸的機會最多,且指球表面花紋圖形整齊規律易於識別,指紋學重點研究指紋的紋理結構。
指紋中間部位有一稱作三角的區域,由中心花紋、外圍線和根基 線組成 。 指紋按中心花紋和三角的形狀分弓 、箕、斗三大類型;按中心花紋形態可分數十類。指紋分類的依據是:①紋型及中心線的形式。②中心點與三角點之間的乳突線數。③三角追跡線終止點。
指紋經過分類得到的符號排列成分析式,供個人識別之用。指紋分至多少類由指紋卡片的存有數量決定。在類型相同的條件下,依據細節特徵進行個人識別。
運用電腦對指紋圖形進行數值化處理這一新的檢索識別技術已在某些國家研製並試用。有的原理是掃描器對指紋圖像進行掃描,反射的光點由電子記錄儀記錄下來,光點的差異可以指示紋線的流向與分支;有的原理為抽取指紋圖像中的特徵點自動分類編碼並輸入存儲器,同原存的指紋編碼數據進行對比,據以進行個人識別。
在指紋被用於個人識別前,人們曾經使用過許多方式,如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用斷手、割耳、刺面作犯罪標記。照相術的發明為辨認相貌創造了條件,但化裝術又成了對付照相識別的有效手段。1879年法國人類學家A.貝蒂永發明人體測量法,其方法為人體測量、特徵描述和照相的結合,曾興盛一時,但仍不能准確無誤地識別個人,終於被指紋術取代。 中國是公認的指紋運用發源地。睡虎地秦簡中有勘查盜竊案件現場「手跡六處」的記載。據現有史料,手印運用始於唐朝。1959年新疆米蘭古城出土的唐代藏文契約落款處印有 4個紅色指印 。最早介紹中國應用手印的阿拉伯商人蘇萊曼,在《旅行關系》雜志中介紹大唐風情時,就有關於在借據上蓋指紋的記載。自17世紀以來,西方國家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對指紋學的研究有了長足的發展。近代指紋學在20世紀初傳入中國。由於殖民主義在華劃分勢力范圍,中華民國時期各地警察機構採用了不同的指紋分類系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於 1956 年統一使用《 中國指紋分類系統》。
研究掌面膚紋生理特徵、紋理結構及其收集、顯現、儲存、分類與識別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學。指紋在犯罪偵查中是進行人身同一認定的重要依據﹔指紋學是刑事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見痕跡檢驗)。 由於手指末端感覺靈敏,同物體接觸的機會最多,且指球表面花紋圖形整齊規律易於於識別,指紋學重點研究指紋的紋理結構。
指紋中間部位有一稱作三角的區域,由中心花紋、外圍線和根基線組成。指紋按中心花紋和三角的形狀分弓、箕、斗三大類型﹔按中心花紋形態可分數十類。指紋分類的依據是﹕紋型及中心線的形式。中心點與三角點之間的乳突線數。三角追跡線終止點。
指紋經過分類得到的符號排列成分析式,供個人識別之用。指紋分至多少類由指紋卡片的存有數量決定。過細的指紋分類在檢索上存在困難。現已有用計算機代替人工檢索。在類型相同的條件下,依據細節特徵進行個人識別。 指紋的印記分為基本的三類:汗潛指紋。可見指紋和立體指紋。到目前為止,最常見的是汗潛指紋,眼睛一般看不出來。它們是由汗液形成,或者來自於手指,或者是因為手指與臉、手指和身體有皮脂腺的地方無意識地接觸而形成。即使犯罪分子將手徹底地擦乾凈和弄乾,如果他將手放到臉上或頭發上,他還是很可能在他所接觸的地方留下汗潛指紋,特別是容易在玻璃表團或光滑的木頭上留下指紋。
處理或提取汗潛指紋進行檢驗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最普通的方法是用灰粉或黑粉。(過去是一種水銀和白玉的混合物,但是現在,更有意識地減少使用者所冒的身體方面的危險。)在滲透性的檢材上,如紙張、厚硬紙板,較難提取,最好用碘熏法,碘可以和汗液中的油脂反應,或使用韓三明反應,本三酮可以和汗液中的氨基酸反應。
第二種類型的指紋是最易辨認的那一種。因為手指沾有血跡、墨跡或其他相似方法留下的指紋。但是它們在犯罪現場很難找到。第三種指紋是立體指紋,它們是在柔軟的表面比如乳酪、肥皂或油灰面形成的指紋。
汗潛指紋的保留時間是變化的,主要由多種因素控制。如果是留在一個硬的受到保護的表面上,留下後沒有再去碰它,它就幾乎永遠留在那裡。汗潛指紋在古代墳墓的物品上曾被發現並提取。 顯現指印的方法:發現指印需要耐心和經驗。由於指紋細小,通常無色,不細心觀察便很難發現;干凈的手留在光潔平滑物體上的指紋更難發現。案件不同,容易留下的指印位置也不同。在溜門撬鎖的盜竊現場,最易留下指印的地方是門窗、案幾、抽屜、保險櫃上。在殺人案現場,應首先檢查作案者的行凶工具,如果現場有餐飲器皿,還應著重檢查案幾、餐具、口杯。在自然光線下藉助於放大鏡可以發現指印;對光潔平面上的無色指印,可藉助於燈光,光照角度以30度為宜,克服反射光干擾,反復觀察也不難發現;對透明物體如玻璃板上的指紋,可用透光法進行檢查。
提取無色指印,首先應使其顯現,爾後才能提取和鑒定分析。顯現指印的方法很多,常用而簡便易行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粉末顯現法:選擇與物體表面顏色反差較大的金屬或非金屬粉末,利用指印具有低粘合度的特點,將無色指印變成加層的有色指印。操作方法是用軟毛刷蘸少許粉末,輕輕彈刷柄,使粉末均勻地散落在指印上,然後抖掉或用刷尖輕輕拂去多餘粉末,無色指印便可變成有色手印。常用的粉末有鋁粉、鐵粉、銅粉、石墨粉等,顆粒應以500目左右為宜。也可使用磁性指紋刷,用永久磁鐵製成,使用鐵粉或含有鐵礦粉的粉末。操作時先將粉末均勻地撒在指印上再用磁性指紋刷吸去多餘的粉末。好處是可以避免毛刷對指紋細節特徵產生不利影響。永久磁鐵的磁性不能太大,吸附磁性粉末時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熏染法: 對無色汗垢指印染色以達到顯現目的。使用的物質是碘蒸氣。碘屬非金屬元素,呈黑紫色結晶體,在常溫下可以升華。操作方法是將疑有指印的紙張、塑料等與碘一起放入廣口瓶中,封閉一定時間後,即可顯現出清晰的紫紅色指印。也可以通過加溫,促使碘片迅速升華。辦法是用酒精燈在瓶下微微加熱。缺點是顯現後的指印在常溫下保存時間不長,碘便又會升華掉。彌補的辦法是及時用拍照法、澱粉膠片法或氯化鈀溶液法將其固定。
硝酸銀法:汗液中98%以上的物質是水分,1.5%是各種有機物或無機物,其中包括氯化鈉。硝酸銀與氯化鈉發生化學反應,經光照後分解出銀離子,從而顯現出灰黑色指印。操作方法是1%-5%濃度的硝酸銀溶液,用毛刷或棉球輕輕塗於指印上,置於陽光或燈光下曝光,待指印顯現後進行拍照固定。顯現後的指印用黑紙封存,以免因過度曝光變黑。硝酸銀法對淺色紙張和本色竹木製品上的陳舊無色汗垢指印,特別有效。用無水乙醇代替蒸餾水配製硝酸銀溶液效果更好。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氨基比林,無需曝光即可快速顯現指印。
8-羥基喹啉法:該物質呈白色或淡黃色結晶粉末,沸點低。加溫升華後可與汗液中的鈉、鉀、鈣等30多種金屬陽離子結合,生成各種熒光物質,用波長2537埃的短波紫外線照射,即可發生淺藍色熒光而顯現指印。此法適用於本身無熒光聚苯乙烯塑料,白灰牆和紙張上的汗垢指印。
激光照射法:利用激光照射物質表面,可使無色指印中的微量物質發出熒光,對於紙張、玻璃、木材、塑料、紡織品和金屬受體上的無色指印都有很好的顯現效果。
對於現場發現的有色指印,可根據具體情況予以固定和提取。
提取帶有指印的實物,好處是便於對原有物證、痕跡的妥善保存;在實驗室條件下便於更好的研究和提取。對於大型、笨重的物體上的有色指印,若有可能採取分離、剝離的方法加以提取。
照相提取:這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一是不會損傷指印及其受體;二是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出指印受體與周圍環境和其他物品之間的關系。拍照單個指印以原指印大小為宜。
對那些不可能提取原物的指印,還可以採取膠帶紙粘取的方法加以固定和提取。操作方法是:利用粉末法使無色指印加層顯現後,用一塊平展的透明膠紙貼在指印上,注意壓實,防止起皺起泡,然後將膠紙從一端小心揭起,再貼在一張與指印顏色有反差的紙上,便告完成。對於白灰、煙黑等有色加層指印也可以用粘貼法提取和固定。
還可以用石膏粉、硅橡膠等方法對立體指印製模提取和固定
電腦指紋識別:運用電腦對指紋圖形進行數值化處理這一新的檢索識別技術已在某些國家研製並試用。如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發現者系統」,其原理是掃描器對指紋圖像進行掃描,反射的光點由電子記錄儀記錄下來,光點的差異可以指示紋線的流向與分支﹔美國「羅克威爾指紋鑒定系統」,其原理為抽取指紋圖象中的特徵點自動分類編碼並輸入存儲器,同原存的指紋編碼數據進行對比﹔日本於1982年試用的自動編碼鑒定系統則著重於人工鑒定方式的模擬,盡可能將人的視覺認別模型化。指紋圖像經過處理之後,抽取指紋的中心線,確立中心坐標,然後對特徵點自動編碼識別。 在指紋被用於個人識別前,人們曾經使用過許多方式,如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用斷手、割耳、刺面作犯罪標記。照相術的發明為辨認相貌創造了條件,但化裝術又成了對付照相識別的有效手段。1879年法國人類學家A.貝蒂永發明人體測量法,其方法為人體測量、特徵描述和照相的結合,曾興盛一時,但仍不能准確無誤地識別個人,終於被指紋術取代。
指紋的應用
案例一: 弗朗西斯卡·羅傑斯
時間:1892年
地點:阿根廷,尼科奇亞
意義:每個因為指紋證據被判有罪的人,從這個命運多鍾的悲慘女孩為愛而謀殺的案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與她同樣的結局。
阿根廷大西洋沿岸的尼科奇亞小鎮,坐落在布宜諾斯250公里以南,隨眼一瞥,它並不像會在犯罪學歷史佔有重要位置的地方。1892年,正是在這里,在這個城市的市郊的一間小屋子裡,發生了一起兩個人同時被害的謀殺案,直到今天這個案子仍有回響。受害者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卡·羅傑斯的26歲女人的兩個私生子。
6月19日的晚上,弗朗西斯卡哭著跑進了鄰居家的小屋,痛苦欲絕地說韋納斯奎茲殺害了她的孩子。鄰居們都知道韋納斯奎茲在附近的農場里工作,曾經是弗朗西斯卡的熱情的求婚者,但沒有成功。鄰居打發她的兒子去警察署,自己跑進弗朗西斯卡的小屋找到了那兩個孩子。一個六歲的男孩和一個四歲的女孩。頭部多處受傷致死,現場沒有發現武器。
警長只花了極少的時間檢查犯罪現場,他想更多地了解韋納斯奎茲。弗朗西斯卡啜泣著說,韋納斯奎茲是個中年人,一個十足的笨蛋,他瘋狂地愛著她,但是她曾經態度輕蔑地拒絕了和他進一步的交往。那天下午,這個弱智的農場工人提出比以前更甚的要求。最後她搪塞他說自己答應和另外一個年青人發展關系。聲納斯奎茲發怒了。侮辱謾罵,並恐嚇要報復。後來他沖出去了。那晚下班回來,弗朗西斯卡發現前門大開。她走近一看,韋納斯奎茲上從外屋逃走,他慌慌張張幾乎將她撞倒在地。在卧室里,她發現兩個孩子死.。
卡納斯奎茲當晚被拘留了,韋納斯查茲承認自己曾威脅過弗朗西斯卡,但是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甚至一頓若打也沒有改變韋納斯奎茲堅持自己的無辜。屢屢受挫,警民採取了更極端的措施。他將韋納斯全茲綁起來,整晚放在照得通亮的兩個孩子屍體旁,希望悔恨和對報應的恐懼使他鬆口。
第二天早晨納斯士茲仍沒有任何動搖,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對他的良心折磨,也沒有使地吐露真情。警長猶豫不定,是不是抓錯了人?這種感覺時漲時消,不管怎樣,警長開始尋找另外的嫌疑犯。這時已有丁關於弗朗西斯卡和她的年輕情人的傳聞,人們曾無意中聽到這位情人原本打算問她結婚。與此同時,警長的懷疑點開始轉移,他的偵查技術堪稱一流,幾乎沒有失了的時僅。他決定動搖弗朗西斯卡,使她神經崩潰,他整晚都呆在她的小屋外,搖動窗戶和門,發出一些尖銳的怪一,然後模仿復仇者的盧奇在外面哭魂喊冤。但是弗朗西斯卡比他技高一等,對此置之不理。清晨去工作時,她的意識絲毫未損,更惡劣的足,她根本就不把警長夜間的鬧鬼行動放在眼裡,仍堅持卡納斯奎茲就是兇手。
尋求援手
在這個節骨眼上,警長開始尋求拉普拉塔警察總局的援助。這個機會得之不易,鑒定總局的頭兒是一位名叫朱恩·瓦西蒂奇的大爾馬琴移民,他比大多數人更早地了解指紋鑒定的好處。1891年9月,他利用加頓的基本材料,明確地提出了十指分類系統。不過到目前為止,他只局限於當地監獄的一些囚犯。但是瓦西蒂奇一直期望能擴大它的應用范圍。當他派遣高級警官亞爾瓦雷茲調查尼科奇亞兇手時,他壓根兒沒有想到他將創造新的歷史。
亞爾瓦雷茲對當地警署水平極其有限感到震驚。他馬上了解到韋納斯奎茲不具備謀殺時間,他不在現場的證據是絕對可靠的。但是這個可憐的人,受他的智力的局限,忽略了這一關鍵問題。弗朗西斯卡的年輕情人,也免除了共同作案的罪責,那麼亞爾瓦雷茲猜測,嫌疑人只剩下弗朗西斯卡……。
沒有任何大的把握,他來到案發的小屋尋找線索。經過幾小時徒勞的搜查後,他發現卧室門上有一個褐色的印跡,被月亮突然照得很明顯。仔細偵查發現這是一個沾了血的人的拇指留下的痕跡。亞爾瓦雷茲拿到了一把鋸子,鋸下門,然後返回警署,命令將弗朗西斯卡帶進警署,他將她的右拇指按在印色盒裡,將指紋印在一張紙上。相對來說亞爾瓦雷茲這雙眼睛還不夠老到,但當這個指紋印放在放大鏡下研究時,他發現門上帶血的指紋印與弗朗西斯卡的指紋印相匹配。
掌握了指紋方面的證據,弗朗西斯卡原先鐵一般的意志崩潰了。她承認自己殺了兩個孩子,因為她們使她失去了同那個年輕人結婚的機會。她用石頭砸死他們,將石頭扔進了井裡。然後將手仔細地洗干凈,但是她一時疏忽萬萬沒有想到她碰到了卧室的門。
弗朗西斯卡·羅傑斯被判有罪,終身監禁,由此,也確認她在犯罪歷史上的地位。
結論
對於朱恩·瓦西蒂奇來說,在尼科奇亞的破案成功是一個閃光的勝利。他寫信給朋友時說到:「我幾乎不敢相信,我的理論被證明為是有價值的。現在我手裡有了一張王牌,但是我希望我馬上會擁有更多。」他太過自信了,令人失望的是官方對指紋充滿敵意不信任的態度。瓦西蒂奇並不灰心,繼續為之奮斗,到了1916年他真正成功地建立了全國指紋登記處,預計登錄所有人的指紋。可是這一計劃證明是毫無希望並且不受歡迎的。暴動和國內反對的呼聲最後導致政府放棄了這個計劃,並且毀壞了已有的登錄。1925年,朱恩·瓦西蒂奇死f,有人說他因為幻想破火抑鬱而死。
案例二:斯特羅申兄弟
時間:1905年
地點:英國,倫敦
意義:雖然1902年英國在審判中就承認指紋證據,但是直到這個駭人聽聞的謀殺案才使這一新技術上了報紙頭版頭條。
二十多年以來,托馬斯·法羅和他的妻子安在倫敦南部戴曾福特打點一個油漆商店。這對老年夫婦在鄰居中人緣很好,作息非常有規律。令人不解的是,1905年3月27日早晨,商店沒有像往常一樣開門,其他的雇員也沒法進去。出現這種反常的原因很快就清楚了。在起居室,法羅先生被大頭短棒打擊致死。樓上的妻子四腳朝天地躺在床上血泊里,赤身裸體,但還活著。她也被殘酷地毒打過。四天之後,安失去知覺死了。
眾所周知,每個星期一早晨法羅都要將一星期的盈利交給店主喬治·查普曼,因此毫無疑議搶劫就是動機。一個空的保險箱,裡面的收文盤散落在地上。卧室地板上還有一個用黑絲襪改裝的面具。在樓下也有兩個類似的面具,這說明入侵者不止一個。保險箱和裡面的收文盤由蘇格蘭指紋研究所檢查過。他們發現收文盤上的指紋既不是受害者中的任何一個,也不是在場的警員留下的(他們中有一個承認曾接觸過收文盤)。這些指紋與蘇格蘭地區已登錄的八千多個指紋也不相同。
送奶工亨利信林和他的年輕助手在發生謀殺案那天早晨715發現了兩個人離開油漆店。他們描述其中一個高個穿藍色毛嘩嘰上衣帶圓頂禮帽,步履慌張。他的同夥穿褐色上衣。帽子和棕色靴子。根據這些描述鄰居們閑聊舉出了兩個人的名字——阿爾伯特·斯特羅申和阿爾弗雷德·斯特羅申。兩兄弟都有盜竊前科,而且在犯案現場見過他們倆人。阿爾伯特的房東,在警員召見時回憶起阿爾伯特曾問過她,她是否有老式的絲襪給他,她回答說沒有。過後,在她租給房客的床上,她發現在床墊之間藏著一個絲襪做成的面具。
阿爾弗雷德的情婦漢娜·克倫梅蒂提出了更詳盡的證據。她絲毫沒有意思要幫她這位性情暴躁的情人,她眨著那雙憂郁的眼睛透露在發生謀殺案的那天晚上他出去過,第二天他把他的外套扔掉了並且將他曾穿過的棕色鞋子襟上了黑色鞋油。
兩兄弟被抓獲
一周之後的一個星期天,警員們徹底搜查了兩兄弟常去的地方,在公共場所將阿爾弗雷德抓獲。他聲稱他的哥哥去了海邊,第二天他的哥哥阿爾伯特在附近留宿。他們倆被帶到陶爾伯里奇警署。警長查爾斯桐林斯是1901年成立的蘇格蘭指紋研究所的奠基人之一。他用印色盒提取了兄弟倆的指紋。他將提取的每個手指的指紋與收文盤上的指紋相比較。發現收文盤上的指紋與阿爾弗雷德右拇指有驚人的相似。因此,兩兄弟被指控為謀殺。
在審判中,由理奇爾德·穆伊爾領頭的起訴方,遭到了嚴重的挫折,兩個送奶工都不指認被告是他們看見的離開油漆店的人。這個案子的全部重擔都完全落到了指紋證據上。藉助於放大照片,柯林斯證明阿爾弗雷德拇指與留在收文盤上的印記有十二處驚人的相似。最有意義的是,根本不存在那些絕對抵觸的特徵。陪審團印象非常深刻,對柯林斯的理論表示極大的興趣。他們都想弄清提取指紋的技術,他們其中的一個自願印下自己的指紋。
很顯然,被告方並不認為指紋鑒定是一個萬無一失的技術方法。在爭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推舉約翰·加爾森博士出面。在對柯林斯進行了激烈的個人攻擊之後,這位博士醫生繼續陳述指紋分類,認為保險箱上的拇指紋不屬於阿爾弗雷德·斯特羅申。就在此時,穆伊爾找出了兩封信,由加爾森在同一天寫成,曾同時遞交給控方和辯方,表示願意作證。這個機會主義者從陪審團那裡得到的反應自然是嘲諷。他們認為加爾森這樣作欺騙的意圖相當明顯。法官也強調拇指指紋證據,應當謹慎,但承認它們確實有驚人的相似。加爾森的勸告在陪審團的。動中有多大份量不得而知,確切可知的是陪審團仍判斯特羅申犯有謀殺罪。
結論
加爾森的事業幻滅了。從此之後,醫學教授很少再關心指紋。指紋學逐漸成為只有訓練有素的專家的領域。對於破。羅申兩兄弟來說,他們對現代法庭科學的藐視是不明智的。現代偵查科學遠比他們倆的壽命長久。兄弟倆於1905年5月23日處以絞刑。
案例三:托馬斯·吉寧士
時間:1910年
地點:伊利諾斯,芝加哥
意義:這個案子導致美國兇殺案的審判第一次承認指紋證據,從此外創了法庭科學新的歷史。
克拉倫斯·希爾勒和他的妻子及四個小孩住在芝加哥西部第104號大街的二層樓房裡。1910年9月19日清晨,希爾勒夫人發現他們的女兒弗羅倫斯卧室附近的氣燈熄掉了,這個時候氣燈本應該亮著的。她喊醒丈夫,急急忙忙想看個究竟。
在查看的時候他碰到了一個陌生人。隨著發生了一場搏鬥,兩個人都跌倒在樓梯上。過了一會,希爾勒夫人聽到了兩聲槍響,接著聽到她丈夫微弱的求助聲。隨即前門被「呷」地關上。在樓梯口希爾勒夫人發現了丈夫的屍體。
鄰居傑恩·皮克恩斯聽到槍聲和女人的哭聲,馬上趕過來。湊巧不遠處他的兒子奧利佛一直在同警察弗羅伊德·比爾德斯利談話。他們倆聽到槍聲也馬上趕了過來。比爾德斯利被告知這個歹徒點著火柴,跑進希爾勒的女兒卧室,大女兒克萊里西十四歲,小女兒弗羅倫斯小她一歲。兩個女孩都沒受到攻擊,但她們太害怕了,無法求助。過了一會兒,致命的搏鬥開始了。
在弗羅倫斯的床下有些細沙和碎石。在弗羅倫斯身體旁邊總共有三個未用過的彈頭。這好像是惟一的線索。比爾德斯利不知道,兇手已經被拘留只不過是由於別的原因。
在希爾勒所居住的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四個下班的警官發現有一個人在黑夜裡猛跑狂奔,而且鬼鬼祟祟地總往身後看,好像害怕被人追蹤。倒空他的口袋,發現了一隻口徑0.38的手槍,他自稱自己的名字叫托馬斯·吉寧士。他的衣服上有血跡,左胳膊受傷。盤問他是什麼原因,他說那晚早些時候從公共汽車上摔了下來。
警察並沒有為他的故事打動,而是將他送到警署。在那裡剛得到希爾勒被謀殺的消息。很快這個受傷的人成了頭號嫌疑犯。特別是得知一個月前這個人因盜竊剛服完刑被釋放。疑點慢慢集中到他的身上,在釋放後僅兩周他違反假釋誓言用化名買了口徑0.38的手槍。搜查時發現的子彈與克拉倫·希爾勒身邊的子彈相同。

㈡ 多波段光源在手印常用檢驗過程中有什麼檢驗方法

在運用多波段光源進行指紋檢驗過程中,可以採用與激光指紋檢驗技術類似的方法,包括直接檢驗法、染料覆膜粉末法、茚三酮/氯化鋅法、染料漂染法、染料溶液漂染法等,適用於潛在指紋、血染指紋、血跡、足跡等物證的觀察、提取和檢驗。近年來,新研製的激光粉末在多波段光源照射下能夠形成很強的熒光,而且粉末的附著力強、價格合理,可以取代過去的激光染料覆膜磁粉等粉末。塑料製品上的潛在指紋經過氰丙烯酸脂處理後,再以羅丹明6G染料漂染,分別在室內光線和多波段光源下觀察,後者熒光強烈,指紋顯現清晰。至於近二年研製出的茚三酮衍生物,配合氯化鋅溶液處理後的指紋,在多波段光源照射下也會產生很多的熒光效果,熒光發光效率高,優於傳統的茚三酮法。同樣,在激光指紋檢驗技術中使用的化學葯品DFO在多波段光源下也會有強烈的熒光。總之,運用熒光粉和熒光染色劑,配以多波段光源照射,可以有效地消除痕跡背景干擾,增強影像反差。

文件檢驗在書寫墨水檢驗方面上,部分品牌的墨水在多波段光源照射下顯現出熒光,而且也有多種顏色變化。例如,不同顏色的鋼筆、圓珠筆及簽字筆的墨水分別在室內光線和多波段光源照射下,有些墨水的熒光呈現橙色,有些則偏黃。另外,書寫文件上的墨水經薄層分析法分層後的層析圖,在多波段光源下,某些成份會產生強烈熒光,而且熒光帶的部位也存在差別,故而可方便地區別不同品牌的墨水。證件、紙幣真偽鑒別方面上,多波希光源則是一項利器。例如,真偽居民身份證的背底圖案和相應的防偽標識在材質上和印刷技術上的差異較大,而熒光影像的差異可以立即判別。真偽紙幣的紙質、水印、熒游標識和金屬標識線在多波段光源照射下,差異明顯,可作為判斷的依據。對於掩蓋塗污文件的檢驗,用修改液銷塗的字跡,在多波段光源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書寫的內容,其他方面的檢驗,如印泥、墨水轉印、色帶或筆序的鑒別與激光檢驗相同。

㈢ 隱藏在地面上的血滴,用什麼方法顯現

1光學顯現法
隨後他利用254nm的短波紫外反射照相的方法拍照塑料、玻璃和明信片上的潛在手印,這些工作是短波紫外反射照相顯現和加強手印應用的最初嘗試,但是其技術方法和應用效果還遠沒有達到實用水平。到了20世紀90年代,倫敦警察廳已經開始實際應用長波、短波紫外圖像技術,他們發現長波紫外線對於檢驗光滑雜志上手印是很有效的,手印紋線會吸收紫外線而背景則會發出熒光,在相紙的表面也是十分有效的,因為相紙上的感光乳膠會吸收長波紫外線而手印紋線會將其反射;另外他們還發現短波紫外線能夠顯現有背景圖案的客體上的手印紋線。與此同時,Rofin公司和以色列的專家聯合開發基於CCD相機的短波紫外觀察系統,這個系統能利用熒光模式和吸收模式對手印進行拍照,通過實驗,他們還證實能夠使手印紋線發出熒光的物質使手印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但是倫敦警察廳和以色列的國家警察所開發的紫外觀察系統都是基於實驗室而無法攜帶至現場的,為方便紫外觀察系統在案件中的應用,美國軍隊犯罪實驗室研發了一種現場攜帶型的紫外觀察系統———scene-(RUVIS),並使之投入市場。期間,英國內政部的科學技術應用中心也對紫外觀察系統進行了斷斷續續的研究,90年代中期,他們開發出了一種基於DEP-Photonics增強管連接一個尼康105mm鏡頭與一個包括一系列不同紫外線濾光器可旋轉的濾光輪的紫外觀察系統,但是並沒有投入市場使用。近些年來的研究重點重新回歸到基於紫外相機和應用軟體開發的實驗室紫外線一體式快速成像系統的設計和生產上。在國內,1986年,周雲彪等首次在國內報道了用短波紫外反射照相方法拍照玻璃上的各種疑難手印。1993年,王桂強對短波紫外反射照相技術能有效顯示客體與指紋紋線反差的原理進行了全面闡述。通過全國照相技術人員的不斷實驗和研究,發現短波紫外反射照相技術可以拍攝許多承痕客體上的潛在印痕,如油漆、陶瓷、塑料、照片、纖維板等,中介物質也包括灰塵、汗液、油脂和血液等。紫外反射照相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它主要顯示被檢驗物體的表層細節,忽略內部深層細節。但是這一特性對於手印、足跡等的檢驗卻是十分有利的,因為形成手印或足跡的中介物質一般分布在客體表面的最上層,而客體內部深層存在的物質分布差異往往是背景圖案等干擾細節。這也使得短波紫外反射照相技術記錄顯現潛血印跡成為可能。
紫外線照相除了紫外反射照相以外,還包括一個重要內容,那就是紫外熒光照相,屬於發光模式的范疇。反射光照相方法是通過被檢驗物體上各種物質反射光線的空間分布形式差異和光譜吸收性質差異來調整物體反射光亮度分布再現結果,達到表現有用細節的目的,而發光照相則是利用被檢驗物體上物質的發光性質差異來調整物體發光亮度分布表現有用細節,因此可以用來加強潛血印跡和深色客體背景形成的熒光亮度反差,從而顯現出潛血印跡。1800年,WilliamHerschel發現了紅外線的存在,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一台紅外檢測器的發展才開始實際應用。幾十年中,軍用照相仍是紅外檢測器和照相技術的主要驅動力,在20世紀40年代,第一台紅外成像系統問世。在可以連接到顯示屏,實時顯示紅外光成像時紅外技術在法庭科學技術領域才被廣泛應用,主要是在文件檢驗領域。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運用紅外攝像機觀察紅外反射光譜和紅外熒光來檢驗仿製品、消除的字跡和墨水的比較。另外,紅外成像也是一種發現深色客體表面血跡的有效方法,同樣的也被用來拍攝皮膚表面的創傷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開始考慮利用紅外成像觀察手印紋線。Wilkinson利用紅外顯微鏡顯現深綠色杯子上的粉末標記,然而這並沒有大幅度提升紅外圖像技術在指紋檢驗領域的應用。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倫敦警察廳利用紅外反射照相拍攝物理顯影液顯現出的手印,隨後他們使用紅外長波濾光器檢測潛在指紋在514.5nm氬離子激光器下的紅外熒光。英國內政部科技發展機構(HOSDB)論證了紅外反射照相能夠在利用金屬或者無機試劑(真空金屬鍍膜、物理顯影液、粉末、微粒懸浮液)顯現手印後,有效的避免客體背景的干擾。紅外反射照相與紫外反射照相不同,因為紅外線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導致其更多的顯示深層細節而使許多深色客體在紅外線的照射下顯示成為淺色調的特點。
在國內,王桂強指出紅外反射照相可以用於深色客體表面潛血手印的顯現;另外,由於血液在200~900nm光譜區內有較強的吸收,也就是說血跡在紅外反射照相中仍呈現深色調,如果深色客體表面在紅外反射照相中能夠變成淺色調,則紅外反射照相可以使血跡與客體背景之間形成較大的亮度反差,因此也可以用來顯現深色客體上的潛血印跡。2010年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的工作人員通過近紅外反射照相對市售及紡織公司提供的10種纖維組分,共21塊深色衣料以及紡織公司提供的84種顏色的衣料纖維上血滴進行拍照實驗,得出運用近紅外反射照相,可以很好的顯現深色衣料上的血跡,血跡的形態還有助於判斷是否為稀釋血液形成。1976年,在密西根-安大略鑒定學會年會上首次報道了激光技術用於潛在手印檢測。會上加拿大施樂研究中心的Menzel,E.R和Duff,J.M以及Dalrymple,B.E提交了他們的一篇論文———《》,隨後在1977年1月出版的《法庭科學雜志》刊登了他們的這項研究成果,由此也拉開了激光技術應用於刑事科學技術痕跡檢驗領域的序幕。在手印檢驗領域,使用激光固有手印熒光檢測法,既不會破壞手印本身也不會影響某些特殊中介物質(如血液),這也為後續的一些檢驗打下了基礎。雖然有些情況下可以利用激光通過痕跡本身的固有熒光檢測各種潛在痕跡,但是承痕客體往往會發生強烈的背景熒光,影響痕跡的固有熒光。因此在之後的一段時間里,刑事技術專家又通過各種物理或者化學的處理方法,使痕跡的固有熒光超過背景熒光從而使其顯現出來。如Menzel,E.R利用茚三酮-氯化鋅對血手印進行處理,然後利用激光檢驗,發現其可以在沉積有大量血液的區域看見潛在指紋的熒光細節特徵。隨後的研究也發現這種方法對於衣物上、深色客體上的潛血印跡檢測來說,是十分有效的。激光技術雖然有效,但是卻存在這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點———體積大、造價高、譜線有限等,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出現了一種激光器的替代光源———多波段光源,其具有光線強、光束純、可分色、功能多以及操作方便等特點,在刑事科學技術領域所發揮的作用已經大大超越了激光設備,在歐美國家迅速普及。20世紀90年代,我國引進第一台多波段光源,經過不斷的實驗研究和實踐應用,其在現場勘查和物證檢驗中至今仍發揮著關鍵作用。針對於有些深色客體,由於其在橙紅色光譜波段能夠顯示出較強的固有熒光,而血液本身不顯示可見熒光並且強烈吸收415nm的紫色光,就可以使血液與深色客體背景之間呈現較大的熒光亮度反差,從而顯現出潛血印跡。
2化學顯現法
如果說利用光學顯現法沒有很好的顯現潛血印跡,技術人員可以利用化學方法進行進一步的顯現。國內外對於潛血印跡的化學顯現方法研究由來已久,主要是針對血液中的氨基酸、蛋白質的顯色反應。到1863年,德國科學家Sch觟nbeinCF第一次利用H2O2(過氧化氫)進行血跡測試。過氧化氫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以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亞鐵離子氧化然後生成白色物質,自身生成水與氧氣,因此可以檢驗一些深色客體上是否有血跡。但是由於其自身的強氧化性,與血液反應十分激烈,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不易控制,並且會嚴重破壞血跡的形態,與血液劇烈反應產生的蒸汽會強烈刺激呼吸道,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不使用雙氧水進行血跡的顯現。1904年,德國科學家AdlerO和AdlerR發現聯苯胺可以用來顯現潛血手印。其與氧化性的物質反應,生成深色的醌衍生物,與血液反應時,血液中的過氧化氫酶會與聯苯胺生成藍色物質,俗稱聯苯胺藍。所以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聯苯胺都作為檢測血跡的一種常用方法。但隨後人們發現聯苯胺及其鹽都是有毒且會致癌的物質,固體及蒸汽都很容易通過皮膚進入體內,引起接觸性皮炎,刺激黏膜,損害肝和腎臟,且會造成膀胱癌和胰腺癌。所以現在在中國、美國等很多國家都已經被禁止使用。隨後,人們開始對聯苯胺的衍生物進行研究,力求尋找一種無致癌性且靈敏、高效的血跡顯現替代物。1939年,GershenfeldL提出鄰甲苯胺可以用於血跡的發現和檢驗;1976年,GarnerDD,CanoKM,PeimerRS,YeshionTE提出Tetramethylbenzidine(即四甲基聯苯胺、TMB)作為一種聯苯胺的衍生物可以安全、高效的顯現血跡。1987年,杜西京對四甲基聯苯胺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也為四甲基聯苯胺在國內應用於血跡的顯現奠定了基礎。它不僅可以顯現新鮮血,也能顯現陳舊血跡,也廣泛適用於淺色的滲透性客體和非滲透性客體,已經成為國內刑事科學技術領域一種顯現血跡的重要方法。但是其對於一些植物汁液、果汁、乳汁、銅鹽、鐵鹽、碘鹽也有顏色反應,也造成了其使用上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種比較常用的用來檢測血跡的化學試劑是3-氨基苯二甲醯肼(即魯米諾或發光氨),常溫下是一種黃色晶體或者米黃色粉末,是一種比較穩定的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1928年,化學家首次發現其被氧化後能發出藍光的特性,所以在1937年,科學家就想到利用這種特性去檢測血跡。魯米諾與血液反應,在暗室條件下觀察會發出藍綠色的熒光,其對血液的檢測靈敏度很高而且不會破壞血液中的遺傳物質DNA。但是魯米諾在銅、含銅合金、辣根或某些漂白劑的存在下發出熒光。因此如果犯罪現場被漂白劑徹底處理過,則魯米諾發出的熒光會強烈掩蓋任何血跡的存在。另外,魯米諾與血液的反應很快、發光時間短、影響血跡的細節特徵都限制了其在檢驗血跡形態時的使用。2001年8月,David.CWade首次提出利用二氧化鈦為基礎的微粒懸浮液對黑色電工膠帶上的手印進行顯現。2003年,JoshuaBergeron利用二氧化鈦的甲醇溶液顯現深色客體上的血跡,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隨後,國內刑事科學技術領域也開始對二氧化鈦微粒懸浮液應用於檢驗潛血印跡進行研究。2004年,國內學者使用二氧化鈦的乙醇溶液對幾種深色塑料板上的血手印進行顯現研究,顯出的手印紋線為白色,與深色客體反差明顯並且紋線牢固,可以長期保存,相比於DFO、曙紅溶液染色法有很大優勢。因此也可以將二氧化鈦微粒懸浮液應用於潛血印跡的顯現。
此外,人們也開始利用一些生物染色劑對血液中的蛋白質進行染色從而達到顯現潛血印跡的目的,生物染色劑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性質穩定的特點。因此在實踐工作中,利用生物染色劑顯現潛血印跡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常用於顯現潛血印跡的生物染色劑有氨基黑10B、考馬斯亮藍、隱色結晶紫等。20世紀50年代,氨基黑10B(AmidoBlack10B,AcidBlack1)作為一種生物染料,首次被用來檢驗蛋白質。之後國內外刑事科學技術領域利用其能與蛋白質發生反應的特性來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發生反應從而檢測血跡。其與血紅蛋白反應後生成深藍色物質,所一般被用來對淺色客體上的血跡進行顯現。國內外對其進行了大量研究,對其顯現效果、適用客體范圍都作出了評價。得出的結論是氨基黑10B顯現血跡非滲透性客體好於滲透性客體,淺色非滲透性客體好於深色非滲透性客體,粗糙客體好於光滑客體。在蛋白質染色方法中,目前以考馬斯亮藍染色最為常用。因為它既克服了氨基黑染色靈敏度不高的限制,又比其他染色方法簡便易操作。在醫葯衛生行業和刑事科學技術方面也有著相當廣泛的用途。在刑事科學技術領域,考馬斯亮藍可以在酸性條件下被蛋白質吸附,因此可以用來對含有蛋白質的體液、血液等進行檢驗。1993年底,FBI實驗室在向JohnF.Fischer了解到隱色龍膽紫試劑的配方構成之後,第一次使用隱色龍膽紫(LeucoCrystalViolet,簡稱LCV)用於顯現潛在印跡與潛在足跡。其後,他又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進了配方,較之以前更加靈敏。基於其無毒、廉價且靈敏的特點,近些年國內的刑事科學技術領域也越來越重視隱色龍膽紫在潛血印跡檢驗方面的應用。2005年,英國內政部在《》中首次將AcidYellow7引進刑事科學領域,應用於潛血手印的顯現。同年,VaughnG.Sears等對AcidYellow7顯現非滲透性客體上的潛血手印進行了顯現,並分析了它的顯現原理,發現其與蛋白質反應後的熒光亮度十分利於觀察並且是一種十分經濟的顯現潛血手印的試劑。2011年,LydiaC.A.M.Bossers等對AcidYellow7、AcidViolet17、氨基黑10B、匈牙利紅、二氧化鈦等幾種方法進行了實驗。國內也有學者對AcidYellow7進行了研究,並對其顯現過的潛血痕跡進行了DNA分析,得出的結果是AcidYellow7並不會對血液中的DNA造成破壞,這就使它的應用免除了後顧之憂。

㈣ 目前常用哪些方法光學測距法

給你介紹幾種常用的:

1、激光三角法測距。

利用激光良好的方向性,以及幾何光學成像的比例特性,將一束激光照射到物體上,在與激光光束成一定角度的位置用光學成像系統檢測照射到物體的光斑,這樣鏡頭-光斑、鏡頭平面到激光光束的連線、光斑到鏡頭平面與激光光束交點構成一三角形,而鏡頭-光斑的像、鏡頭平面以及過光斑的像的激光光束平行線與鏡頭平面的交點成一個與前面所描述的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用光電感測器陣列檢測到光斑的像的位置,則可以根據三角形性質計算出光斑位置。這種測量方法適合距離較短的情況。

目前的激光三坐標測量機(抄數機)一般都採用激光三角法測距。

2、光速法測距。

利用光速不變原理,檢測激光發射與反射光反射回來的時間差,從而計算出距離。為了提高精度,可以將激光調制上一個低頻信號,利用測量反射光的相位差來測得反射時間差。這種方法一般用於遠距離測量。

目前各種激光測距儀一般用這種方法測量。

3、激光干涉法測距。

這是一種相對測量, 它無法測得一個物體離儀器的絕對距離,但可以測得兩被測物體的相對距離。它的原理是一台邁克爾遜干涉儀,利用反射鏡距離變化時干涉條紋的變化來測量,反射鏡從物體A運動到物體B,干涉條紋變化的數量反映了其距離。這種測量要求條件較高,但是可以精確測量,它也是目前所有測量手段中最精確的一種。

4、光學圖象識別技術測量位移。

其所用原理與三角法相似,但是可以不用激光,而是直接對移動物體拍照,利用前後兩幅圖片中物體在圖片中的位移來計算物體真實的位移。、

這種技術在光電滑鼠中大量使用。

5、光柵測量位移。

利用光柵形成的莫爾條紋,計算莫爾條紋變化量即可計算出位移量。

這是目前應用最多的技術,光柵尺大量應用於工業上的行程測量。

6、激光衍射法測量細絲、小孔直徑和狹縫寬度。

測量衍射斑的大小就可以計算出孔或縫的尺寸。

7、激光掃描法測量物體外尺寸。

其本質就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和激光的良好方向性,通過測量物體影子的尺寸來間接得到物體尺寸。

8、激光多普勒測量位移。

利用多普勒頻移原理測量物體的速度,對速度進行積分就得到位移。

9、激光全息法、散斑法測量位移。

原理十分復雜,我就不講了,你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查資料。

㈤ 總體觀察

人眼是最有用和最方便的檢測「儀器」。肉眼觀察(總體觀察,GeneralObservation)是寶石鑒定的基礎,通過肉眼觀察,確定寶石的某些特徵,為後續鑒定打下初步的基礎。肉眼觀察的內容主要包括顏色、光澤、透明度、形狀、色散、特殊光學效應、解理、斷口、裂開以及某些內、外部特徵等。

一、顏色

寶石的顏色是寶石吸收、透過及反射不同波長的光波產生的色彩、色調和濃度的綜合。有些寶石的顏色是穩定的,而另一些寶石的顏色則是變化的。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寶石的顏色對寶石進行初步的種屬的限定,縮小寶石可能的范圍,從而鑒定寶石;同時,我們也可以根據寶石顏色的好壞來對寶石進行評價,確定寶石的價值。

1.觀察與描述

有色寶石的顏色需在白色背景上使用頂光照明(反射光)對寶石的表面進行觀察,光源要使用日光或與之等效的光(各種波長混合的最均勻的光)進行觀察。

有色寶石顏色的描述可從色調、深淺、明暗、顏色的變化(色帶和色斑的具體情況)、多色性以及色散等方面進行觀察和描述。

顏色可直接用組成白光的光譜色或其混合色及白色、黑色、無色等來描述。對光譜色單一的寶石,可直接用顏色加上深淺進行描述,如紅色、淺藍色等;若寶石顏色為復合的顏色,常以主色在後、輔色在前的雙色法來描述,如黃綠色、紫紅色。必要時在顏色前面加上深淺及明暗程度,如淺綠黃色、暗綠色等。

描述顏色的色帶時可具體描述顏色的形狀、大小、寬窄、深淺及變化。如色帶是平直的還是角狀的或是彎曲的,可將顏色色帶記錄為包體。此外,對肉眼可見的明顯的多色性,也應描述在顏色項目下。如果不同光源下有顏色變化,也可加以說明。

2.影響有色寶石顏色觀察的因素

(1)光源

寶石在不同光源下觀察,顏色會有一些差異。日光盡管包括各個波長的光波,但早、中、晚有差別。如紅寶石在日光下觀察,上午顏色最佳;由於日常大家使用的白熾燈含紅光多,在此光源下觀察,紅寶石的顏色偏深;在日光燈下(色溫低、藍色光強、紅光少),紅寶石看上去顏色偏淺。為了進行顏色的統一對比,一般以北極下午4時的日光為標准,其色溫是6700K。

(2)人眼的色覺效應

觀察顏色時,人眼的色覺效應必須正常。正常的人眼可分辨150個色調,就人眼的敏感度而言,在相同能量的前提下,藍色、紫色的明度最低,綠色和黃色的明度最高。也就是說,人眼對綠光和黃光最敏感。一般地,人眼在白天最敏感的波長是555nm黃光,而在黃昏是507nm的綠光。

(3)背景

觀察顏色時背景很重要,背景的顏色要求為白色、黑色或灰色。標准實驗室的地板、牆壁、天花板甚至桌面都要求為白、黑或灰色,因為寶石在與之相近的顏色襯托下將黯然失色,人工的顏色總比天然的顏色好看。

二、光澤

寶石的光澤是指寶石的表面(平滑的晶面、解理面或磨光面)對可見光的反射能力。光澤可反應硬度或折射率的高低。通常硬度較低的寶石,會受到磨損而使光澤暗淡;而光澤越強的寶石,折射率會越高。此外,寶石的光澤還與寶石表面的光潔度有關。

觀察光澤的方法是:用反射光來檢查、判斷拋光的、粗糙的、斷口的表面。對單晶而言,光澤在其晶面、解理面、斷口上觀察很明顯。光澤可根據折射率RI和反射率R進行劃分:

1)金屬光澤(Metallicluster):具金屬光澤的礦物,其RI>3,R>25%,表面呈現金屬般的光亮,一般不透明。寶石礦物很少達到金屬光澤。僅有少數寶石品種具金屬光澤,如赤鐵礦、黃鐵礦。

2)半金屬光澤(Sub-metallicluster):具有半金屬光澤的礦物,其RI=2.6~3.0,R=19%~25%,表面呈現弱金屬光澤,一般不透明,如金紅石、黑鎢礦、鉻鐵礦。

3)金剛光澤(Adamantineluster):具金剛光澤的礦物,其RI=1.9~2.6,R=10%~19%,表面如鑽石般光亮,如金剛石、鋯石等。

4)玻璃光澤(Vitreousluster):具玻璃光澤的礦物,其RI=1.3~1.9,R=4%~10%,表面如玻璃般的光亮,如電氣石、水晶等。

絕大多數寶石的折射率在1.3~2.6之間,可以劃分到玻璃光澤和金剛光澤范圍內。

如果寶石礦物表面不光滑,或由集合體或表面特徵所引起,可形成一些特殊的光澤:

1)珍珠光澤(Pearlyluster):寶石呈現如珍珠表面或貝殼內壁樣的柔和光澤,如珍珠、貝殼最特徵,寶石解理面上也呈珍珠光澤。

2)絲絹光澤(Silkyluster):由於具有纖維狀結構或構造,各纖維的反射光相互影響而呈現出絲絹般的反光現象,如木變石、查羅石(紫硅鹼鈣石)和孔雀石等具有絲絹光澤。

3)油脂光澤(Greasyluster):由於極微細的粗糙表面使光線漫反射而顯示油脂般的反光現象,如軟玉、石英斷口等。

4)蠟狀光澤(Waxy luster):由隱晶質或微細顆粒表面對光漫反射而呈現蠟狀反光現象,較油脂光澤弱,如綠松石、蛇紋石玉等。

5)樹脂光澤(Resinous luster):某些黃、棕或褐色的寶石表面呈現的如松香般的光澤。琥珀具有典型的樹脂光澤。

6)土狀光澤(Earthy luster):呈粉末狀或細粒多孔的集合體礦物對光的漫反射或散射而呈現的暗淡光澤,如高嶺石、綠松石等。

對多晶來講,光澤取決於集合體的顆粒大小、形狀、排列方式、疏密程度和琢磨的效果。因此,玉石由於其組成礦物成分變化較大,同一品種結構構造變化也較大,因而其光澤類型並不唯一,可以變化。如綠松石質地細膩時,為玻璃光澤,質地較鬆散時可呈油脂光澤甚至土狀光澤。

不同寶石折射率不同,硬度有差異,可以通過光澤的強弱進行區分,如鑽石為金剛光澤,水晶為玻璃光澤,有經驗的人通過肉眼就能將兩者區別開來。光澤的強弱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寶石折射率的高低。

光澤可用來區別某些經過優化處理的寶石,如天然翡翠常見亮玻璃光澤,而經過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外觀呈蠟狀光澤。拼合寶石上下拼合層材料若不相同,可以憑借光澤的差異來識別。如以石榴石為頂、玻璃為底的拼合石,由於兩者折射率不同,表現出拼合層光澤的強弱不同,為鑒定提供了依據。

三、透明度

透明度是寶石對可見光透光的程度。寶石透明度的觀察要用透射光來判斷,可使用強光源,如手電筒、光纖冷光源燈等。透明度可描述為5個等級,從好到差依次為透明、亞透明、半透明、微透明和不透明等。透明度的等級沒有嚴格的界限,是一個相對的劃分。有時候還需觀察在一顆寶石或一件物品中透明度的變化情況。寶石的透明度從好到差依次劃分以下5個等級:

1)透明(Transparent):可充分透過光線,通過寶石可極明顯地看到對面的物體,如優質的鑽石、水晶。

2)亞透明(Semitransparent):寶石能透光,通過寶石可透視物體,但不太清楚,如玻璃地翡翠、電氣石。

3)半透明(Translucent):雖可部分透光,但僅能見到物體輪廓的陰影,如軟玉、岫玉。

4)微透明(Semitranslucent):透光很少,僅在寶石邊緣可透光,如瑪瑙。

5)不透明(Opaque):寶石磨成極薄的片也不透光,如青金石、孔雀石等。

影響透明度的因素主要有:

1)寶石對光的吸收因數:寶石的吸收因數越大,透明度越低。寶石的吸收因數是與寶石晶格內部的晶格類型有關的。金屬晶格內部大量的自由電子的躍遷對光有明顯的吸收。原子晶格和離子晶格內缺失自由電子,對光的吸收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具有較高的透明度。鑽石透明度高,就是因為其具有典型的原子晶格。

2)取決於寶石的厚度:厚度越大,寶石的透明度越低。

3)寶石顏色的影響:對於同一品種、同一顏色系列的寶石來說,顏色越深,透明度越差。

4)雜質對透明度的影響:由於雜質使入射光在傳播中發生折射、散射等,使通過寶石的光強度降低,從而影響寶石的透明度。

5)集合體方式對透明度的影響:對於同種寶石而言,單晶的透明度要高於多晶。多晶寶石的透明度受到組成礦物的顆粒大小、顆粒邊緣形態、顆粒邊緣的結合方式等影響。顆粒的粒度越不均勻,排列越紊亂,邊緣接觸越不平直,則對光的折射和散射作用越強,透明度越低。

四、形態

寶石形態的觀察可分兩種情況:具晶形的原石可觀察和描述其結晶習性、晶形的組成、單形或聚形,並根據形態判斷所屬的晶系;而已加工的寶石則可根據加工形狀直接描述。

1.原石的形態

寶石原石的形態分為兩種,一種為單晶寶石的形態,另一種為集合體的形態。

單晶寶石原石觀察內容如下:

1)寶石的晶形(表1-4-1),了解其結晶習性(如柱狀晶形),判斷寶石是單形還是聚形,若為聚形,是由哪些單形聚合而成的。

2)橫斷面的形狀如何(如斜方晶系的橫斷面為菱形,四方晶系的橫斷面為四邊形)。

3)晶面特徵,如表面蝕像、晶面條紋等。

4)判斷所屬晶系。

表1-4-1 單晶寶石的結晶形態

多晶寶石(玉石)的形態主要有緻密塊狀、樹枝狀、葡萄狀、皮殼狀、晶簇狀、粒狀、球狀、鍾乳狀、腎狀、層狀、鮞狀、放射狀等。觀察時要注意玉石的結構和構造的特點以及變化情況。

2.琢型

根據寶石的外部特徵,將寶石的琢型劃分為4種:凸面型、刻面型、珠型和異型。

(1)凸面型(Cabochon Cut)

也稱弧面型或素麵型,其特點是寶石的頂部琢磨面為弧面。凸面型切工常用於琢磨半透明到不透明的有色寶石,如玉髓、綠松石、軟玉、翡翠等以及具有特殊光學效應的寶石。

1)據截面形狀分:單凸面型、雙凸面型、扁豆凸面型(上下弧面不一樣高)、空心凸面型凹面型(圖1-4-1)。

圖1-4-1 凸面型琢型(截面形狀)

2)據腰形分:圓型、橢圓型、橄欖型、心型、矩型、方型、墊型、垂體型(圖1-4-2)。

圖1-4-2 凸面型琢型(腰圍形狀)

(2)刻面型(FacetedCut)

又稱棱面型、翻光面型和小面型。其特點是寶石由許多小刻面按一定規律排列組合構成,呈規則的幾何多面體。刻面型寶石的款式種類很多,根據其形狀特點和小面組合方式的不同,可劃分為4種類型:

1)圓多面型:又稱明亮型或圓鑽型,是目前運用最多的琢型。該款式是為了盡量展現有色寶石的體色、亮度、火彩和閃耀程度。大多數圓多面型琢型都是由冠部、腰部和亭部等3部分組成,圖1-4-3為現代標准圓多面型琢型,圖1-4-4為圓鑽型琢型的變型,如橄欖型、梨型、橢圓型、心型等。

圖1-4-3 圓多面型

圖1-4-4 圓多面型的變型

2)玫瑰型(RoseCut):玫瑰型冠部由連續的三角形組成,底面平而寬,因形似盛開的玫瑰花而得名。該琢型對展現寶石的「火彩」和亮度都不利,但其具有優美的幾何形狀和適用性(圖1-4-5)。

圖1-4-5 玫瑰型琢型

3)階梯型:階梯型又稱祖母綠型,因常用於祖母綠的琢磨而得名。其基本形狀是一個去掉四個角的矩形,具有階梯狀排列的翻光面,底部終止於一個斧形的尖底(圖1-4-6)。該琢型翻光面數目和階梯數並不太重要,面角比例要求不像圓多面型嚴格,所以在有色透明寶石中應用很廣,可適應各種形狀、大小的寶石原石的切磨,目前已成為市場上最常見的琢型之一。此琢型不僅能展現有色寶石的顏色,且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石的重量,但不利於對寶石的火彩和亮度的表現。剪刀型又稱交叉型(圖1-4-6),是階梯型的改進,用三角形代替階梯形小面,與階梯型相比,不僅增加了寶石的亮度,而且增加了顏色,但也因此在寶石亭尖處造成光的損失,並在寶石中央產生一個死點。這種款式適用於切磨折射率低、色彩艷麗的寶石。圖1-4-7是有色寶石常用的階梯型琢型。

圖1-4-6 階梯型琢型

圖1-4-7 階梯型琢型

4)混合型:混合型是指將同一粒寶石的不同部位切磨成不同琢型的混合款式。該琢型造型上變化多樣、適用性強,可使有色寶石的顏色、火彩、亮度和重量達到最佳的效果。加工復雜,琢磨難度大,不適於大批量生產,只適合於一些高檔有色寶石的設計和琢磨,其中最常見的款式是冠部為圓多面型,亭部為階梯型(圖1-4-8)。

圖1-4-8 混合型琢型

(3)珠型(Beaded Cut)

珠型是有色寶石中最常用造型之一,通常用於製作不同的首飾,如項鏈珠、手鏈珠、耳墜珠、胸墜珠和其他佩飾珠等。珠型既可展示寶石的色彩美,又能體現幾何形態的規整美,其魅力不僅表現在單粒珠子上,而且表現在整串珠子所串聯形成的造型上。珠型琢型適用於半透明—不透明的有色寶石的琢磨,因其形狀簡單規整,所用原石量多價廉,可大批量生產。根據幾何形態的不同,珠型可分為圓珠型、橢圓珠型、扁圓珠型、腰鼓珠型、圓柱珠型和稜柱珠型等(圖1-4-9)。

圖1-4-9 珠型切工

圖1-4-10 異型

(4)異型

包括自由型和隨型。自由型:據原石的形態、顏色、色形等刻意琢磨出的造型(圖1-4-10)。隨型:按照大自然所賦予原石的形狀,進行簡單的磨棱去角,並拋光所得的形狀。

五、色散(Dispersion)與火彩(Fire)

色散是白光被分解為光譜色的現象,當白光照射到透明刻面寶石時,因色散而使寶石呈現光譜色閃爍的現象稱為火彩。色散值是反映寶石色散強度(即火彩強弱)的物理量。理論上色散值DIS用該寶石相對於紅光(λB=686.7nm)的折射率與紫光(λG=430.8nm)折射率的差值來表示,差值越大,色散越強。

觀察寶石色散現象時要使用強點光源(如筆式手電筒)照射寶石,並將色散分為極強(DIS>0.200)、強(DIS=0.050~0.190)、中(DIS=0.038~0.049)、弱(DIS<0.038)等。表1-4-2為常見寶石的色散值。

色散除了與寶石本身性質(成分、結構等)有關外,寶石的顏色深淺對觀察也有影響,顏色深的寶石常會掩蓋其色散。只有無色的寶石能看到明顯的色散。

色散是鑒定寶石的特徵之一,特別是對於無色和淺色寶石,如鑽石的色散常為橙色和藍色閃光,而立方氧化鋯的刻面上常見橙色、淡紅色、綠色等閃光,十分柔和。此外,寶石的色散高能增添魅力。

表1-4-2 常見寶石的色散值

六、解理、裂理和斷口

1.解理(Cleavage)

指寶石晶體(單晶)在外力作用下(如敲打、擠壓)沿特定的結晶方向破裂成平滑面的性質,所破裂的平面稱為解理面。

根據寶石發生解理的難易程度和解理面的平滑程度可將解理分為3級:

1)完全解理:解理易發生,解理面平滑,如方解石、螢石等。

2)中等解理:受力大時才能發生,解理面平整,如方柱石、磷灰石等。

3)不完全解理:可發生解理,但較難,解理面延伸不遠且不平坦,如綠柱石、橄欖石等。

解理對寶石的耐用性有一定的影響,解理發育的寶石受力後易破碎。解理在寶石鑒定中具有重要意義,同種寶石晶體的解理特徵(如解理組數、方向、完善程度、解理夾角)總是相同的,某些寶石特殊的解理特徵可作為鑒定依據。表1-4-3為常見寶石的解理特徵。

表1-4-3 常見寶石礦物的解理特徵

解理對寶石的加工十分重要,了解寶石的解理方向可使寶石工匠容易將大塊寶石原料切開,如劈鑽就是利用鑽石的解理特徵來進行的。此外,具完全解理的寶石難加工,容易碎裂,當寶石的檯面平行於解理面時,沿解理面方向不易磨平和拋光,有時還會形成微台階狀。如加工托帕石要使檯面與底面(解理面方向,垂直c軸)有一定夾角。

2.裂理(Parting)

裂理是寶石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的結晶方向(如雙晶結合面、包裹體面或結構缺陷面)產生破裂的性質。它看起來像解理,但形成的原因不同。裂理只是在某種寶石的某些晶體中發生,並非普遍存在,同種寶石可見不同方向的裂理。裂理在長石、輝石及剛玉中比較常見。

3.斷口(Fracture)

斷口是寶石(晶體、非晶體、集合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的隨機、無一定方向的不規則破裂面。斷口是強烈撞擊、持續施壓、快速加熱和冷卻等應力作用的結果。

解理只能在晶質材料中出現,斷口卻能在任何寶石材料中出現,不論是晶質體還是非晶質體,也不論是單晶還是集合體。

斷口可根據斷裂面的形狀分為以下幾類:

1)貝殼狀斷口:斷口面猶如貝殼,大致成弧面,並有一圈一圈的弧形線,石英最典型,非晶質的玻璃大多也具有貝殼狀斷口。一些解理發育不完全的寶石,如綠柱石、橄欖石、石榴石等有這種斷口。

2)鋸齒狀斷口(參差狀):寶石出現參差不齊、有較尖銳的突起和凹陷的表面。纖維狀集合體的寶石,如軟玉等常見這種斷口。

3)平坦斷口:斷口面較平坦,無粗糙感,一些土狀緻密的礦物集合體,如綠松石等顯此種斷口。

斷口的形態特徵可作為鑒定寶石的輔助依據。如斷口顯示階梯狀,則指示寶石可能有解理。對斷口的觀察,也可了解玉石質地的細膩程度。例如質地細膩的綠松石斷口平坦或近似貝殼狀,質地粗糙的綠松石斷口呈參差粒狀。

4.觀察方法

觀察寶石的解理、裂理和斷口的方法是:

1)用頂燈即反射光觀察,最好與破裂面成45°角的方向觀察。

2)觀察寶石的表面,尤其是損傷部位,並注意寶石表面亮度的細微變化,尤其是破裂面、斷口的光澤。

3)注意任何內部裂隙。

根據觀察判斷斷口的類型和斷口的光澤。確定解理的方向、組數、發育的完善程度,並將解理劃分為完全解理、中等解理和不完全解理等。解理常表現為一系列非常淺的階梯,解理面常呈珍珠光澤,可通過反射顯示暈彩;有時可見盤狀扁平包裹體或靠近表面的一條微細的線。

七、特殊光學效應

特殊光學效應對寶石鑒定有重要的意義。某些特殊光學效應存在特殊性,僅出現在少數寶石品種中,如果能正確識別,鑒定時可縮小寶石可能的范圍,為後續鑒定打下基礎。表1-4-4列出了常見特殊光學效應的寶石品種。

表1-4-4 常見特殊光學效應及寶石品種

1.貓眼效應

在平行光線照射下,以弧面型切磨的某些寶石表面呈現一條明亮的光帶,隨著樣品或光線的轉動而移動。貓眼效應是由於寶石內部含有密集平行排列的針狀、纖維狀或管狀包裹體對光的反射作用形成的。寶石切割琢磨時,要切磨成素麵形,且將素麵寶石的長軸方向與包裹體長軸垂直,拋光後才可產生貓眼效應(圖1-4-11)。好的貓眼效應會隨著寶石的轉動而出現開張和閉合的現象。

圖1-4-11 貓眼效應產生的示意

觀察時應使用強點光源在寶石頂部照射,注意觀察貓眼的眼線(亮帶)是否平直、明亮、尖銳清晰,眼線是否居中,轉動寶石貓眼是否可以靈活移動等。

2.星光效應

在平行光線照射下,以弧面型切磨的某些寶石表面呈現出兩條或兩條以上交叉亮線的現象。產生星光效應的必備條件是:①兩組或兩組以上密集、定向排列的針狀、纖維狀或空管狀包裹體或結構;②切磨時使弧面型寶石的底面平行於包裹體的平面;③弧面型寶石的高度與反射點焦點平面高度相一致。

圖1-4-12 紅寶石晶體內部包裹體特徵及星光效應示意

圖1-4-12是紅寶石產生星光效應的示意圖。在紅寶石中有3組定向排列的針狀金紅石包體,它們相交成60°夾角,包裹體平面與c軸垂直,當加工成弧面寶石時,分別顯示與包裹體垂直方向的光帶,形成六射星光效應。

觀察時應使用強點光源在寶石頂部照射,注意觀察星光效應是幾射星光;每條光帶是否清晰、尖銳明亮、平直;星線交匯處匯聚點的大小,星線是否居中;星線的長度是否直達寶石腰部等。特殊情況下可以用透射光觀察星光效應。如星光芙蓉石可顯示透星光。

3.砂金效應

寶石內部含有細小片狀礦物包裹體對光的反射所產生的閃爍現象。觀察時採用頂光照射寶石,要注意寶石內部包裹體閃光的強度以及對寶石光彩的影響。

4.變彩效應

光從貴歐泊特有的特殊結構反射出來,由於干涉或衍射作用而產生顏色隨觀察方向不同而變化的現象。貴歐泊的結構是由有規律的近於等大的二氧化硅球體(直徑在150~400nm之間)在三維空間定向排列而成,這些球體和其間的空隙成了天然的衍射「光柵」,使入射光發生衍射作用,因而隨著入射光入射角的不同或轉動寶石就會發生變彩現象。

觀察時採用反射光照射寶石,要注意變彩顏色的種類、彩片的形狀(如點狀或片狀、火焰狀等)以及彩片的面積大小,並注意與寶石基底顏色的反差是否強烈等。

5.變色效應

寶石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現明顯顏色變化的現象。觀察時常用日光(日光燈)和白熾燈(燭光)兩種光源,採用反射光照射寶石,注意觀察不同光源下顏色的色調,並注意其變色的強度。

變色效應與寶石中的化學成分(Cr3+、V3+)有關,是寶石對光波進行選擇性吸收引起的。如變石中含微量Cr3+,使它對綠光透射最強,對紅光透射次之,對其他光波強烈吸收。因此,在日光(光源中綠光成分相對較多)照射下,變石透過綠光多而呈綠色;在白熾燈、燭光(紅光成分多)照射下,變石透過紅光多而呈紅色。

6.月光效應(冰長石效應)

當入射光照射到弧面長石表面時,形成蔚藍色、乳白的暈色效應。觀察時用反射光照明,注意描述月光效應的顏色,最常見的月光效應顏色為蔚藍色,還可出現灰色、白色、粉紅、綠色或棕色。注意與暈彩效應的區別。一般暈彩效應可以出現兩種以上的顏色,且顯示寬頻狀的彩色閃光。

7.暈彩效應

光波因薄膜反射或衍射而發生干涉作用,致使某些光波減弱或消失,某些光波加強時而產生的顏色現象稱為暈彩效應。在拉長石表面出現的暈彩效應稱為拉長石暈彩(labradorescence)。

8.乳光(蛋白光)效應

在普通歐泊或劣質歐泊中可以出現一種乳白色、渾濁狀的外觀特徵,可描述為乳光效應,這種歐泊無變彩效應。

乳光效應是入射光進入寶石後因遇到大量微細顆粒,發生內部漫反射或散射,形成一種雲狀或朦朧狀外觀,就像光線穿過室內飄浮的塵埃時產生的效應一樣。這種效應是某些歐泊或玻璃顯示乳狀外觀的原因,月光石的光學效應部分與此有關。當寶石切割成弧面寶石時,這種乳光效應最明顯。乳光效應是一種光學效應,可以增加寶石的價值。

八、掂重

將寶石放在手心,輕輕向上拋,感覺寶石打在手上的分量,相對於寶石的大小掂其重量,估計其相對密度(SG)。根據掂重區分重、中等和輕等情況,從而判斷寶石的相對密度。這種方法對相對密度很大和很小的寶石具有一定的鑒定意義。如合成立方氧化鋯SG=5.80~6.10,水晶SG=2.65,兩者之間的相對密度差別很大,因此掂重可感覺到其明顯的差異。對於相對密度較低的琥珀和塑料在鑒定中也很有幫助。

九、拼合石的觀察

觀察拼合石時注意所有可能確定拼合石的肉眼可見特徵。如:①接合面;②上下光澤差異,如石榴石與玻璃拼合的二層石;③上下顏色的差異;④若有肉眼可見的包裹體,觀察上下包裹體的差異等。

十、包裹體

當肉眼觀察寶石時,如果能很容易地看見寶石內部的特徵包裹體,對鑒定寶石十分有利。如琥珀中常可見到很大的動物包裹體。對於較小的包裹體需要進一步地放大觀察(見本章第二節)。

十一、玉石結構構造的觀察

對集合體顆粒的形狀、大小、自形程度、排列方式等結構構造的觀察和描述,對鑒別玉石有很重要的意義。觀察時用透射光進行,有些寶石結構較粗,可以肉眼觀察到,如粒狀結構、纖維狀結構等,但有些結構需要放大檢查,甚至放大檢查都無法觀察到(如隱晶質結構),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玉石的細膩程度了解玉石的結構,從而對玉石進行區別。如翡翠常見交織結構,石英岩常見粒狀結構,而瑪瑙和玉髓常具有隱晶質結構等。

十二、觀察寶石的重影現象

某些寶石具有很強的雙折射現象,用肉眼或10倍放大鏡就能看到雙折射現象。若是原石,可置於有字的紙上,可透過寶石觀察到字跡有重影現象。如為刻面寶石,可透過檯面觀察其後刻面棱的重影現象,如冰洲石、合成金紅石、橄欖石、合成碳硅石、碧璽等。但雙影的觀察要找角度,避開光軸方向,有時候肉眼觀察不清,需要藉助10倍放大鏡觀察。

㈥ 道教常用手印訣式及道教手印有哪些

道教常用手印訣式及道教手印如下所示:

1、道指:左手中指及無名指向內彎; 大姆指壓住中指及無名指指尖; 左右手均同; 法師作法時常用。

㈦ 手機面板太光滑 如果防止觸摸後過多的手印

如果要防止手機觸摸後過多的手印可以貼膜。
①:高清防刮手機貼膜——除了本身具有防止屏幕刮花以外的功能,讓手機屏幕更清晰更透亮,貼膜後能提高手機屏幕的亮度和清晰度。
②:高清磨砂手機貼膜——防指紋,防油漬,觸摸流暢順滑,有點點會影響透光度,除了本身能夠讓手機屏幕更清晰以外,能夠抗反射光線,保護眼睛,在太陽光下依然不調整屏幕亮度的前提下可以清晰看到手機屏幕內容。高清磨砂手機貼膜具有細小的磨砂顆粒,可以對光線進行散射,降低光線對眼睛的直射,起到保護眼睛的左右。
③:鏡子膜——顧名思義就是採用鏡子成像的原理,在手機貼膜內部附件一層材料,讓光線產生反射,手機貼膜具有鏡子的功能,比較合適追求美麗漂亮的女性朋友使用。
④:高透手機貼膜——手機貼膜超薄,依附在手機屏幕上,讓手機屏幕清晰
⑤:防窺手機貼膜——防窺手機貼膜在正面看可以看到屏幕的內容,側面斜看無法完全看到手機屏幕的內容,而且只能看到一團黑色,防窺原理主要是採用折射光線,正面的光線直射眼睛可以不折射,側面光線折射出一團黑色,起到保護隱私的左右,防窺膜主要使用在商務,地鐵,公車。
⑥:高清防指紋——最新高清防指紋材料,表面通過特殊精細磨砂處理,融合了高清貼的通透與磨砂貼的耐磨防污!有很強的防反光,防劃痕、防指紋、防油污能力;且具備高的通透率!靜電真空吸附技術,粘貼更容易,不腐蝕屏幕!可最大限度阻絕因背光源反射而產生的強光或屏幕本身強光衍生出的炫光,有效保護眼睛,抗紫外線,防輻射。
⑦:鑽石膜——當你手機關掉電源或者是待機狀態的時候,膜是閃閃發光滴,手機使用過程中,閃閃發光自動隱藏起來,並且部分防指紋滴(具備磨砂膜的一切優點哦)
⑧:水晶膜——貼上屏幕,讓你的屏幕更閃亮滴,高透高清地,但是不防指紋哦。
⑨:手機防爆膜——一種貼在電容屏玻璃上(或者下)加貼的一種PC塑膠.可以有效防止手機不慎撞擊造成玻璃面板的破碎飛散,減少玻璃面板的隱性傷害,保障用戶安全;還可維持強化玻璃特有的光澤,質感和提高表面硬度。在保證高透明度的同時備有多款表面耐磨損硬度和厚度可選。材料特性:透光率達91%以上,表面硬度:2H以上.目前隨著電容屏市場的大力發展,電容觸摸玻璃的安全性能越來越被歐盟 ,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所重視.韓國生產的手機防爆膜成為一種新型技術,用在電容屏上可以防止玻璃因外部撞擊而產生碎片飛散.能達到歐盟和日本對ROHS的嚴格要求。
⑩:鋼化玻璃膜——超強防刮、耐磨、防爆、防水、防油污,自動排氣泡、防氣泡、防細菌、防眩光,高靈敏度觸感,畫面清晰、凸顯立體感、提高視覺效果,長時間使用眼睛不易疲勞,更好的保護視力,使用方便簡單,不起氣泡。畫面透光度高達98%。不影響手機套和其他手機配件的使用。
每個材料的貼膜具有不同的特點。需要了解更多的手機貼膜型號,熱銷機型,手機貼膜弧度

㈧ 手印檢測主要是運用什麼儀器

英國法司特公司最新推出,功能更加強大,並推出諸多新技術和方法。世界上唯一集計算機技術、光學硬體技術和針對手印檢驗的數字化圖像處理技術於一體的手印檢驗平台,可將現場手印的可使用率提高60%以上。圖像採集解析度高達3630萬像素,並可實現圖像的動態預覽和採集。提供更加豐富的配光系統,涵蓋同軸反射照相、環形亮場照相、環形暗場照相、面光源照相、窄波段光源激發、側光源照相、透射光照相等豐富的技術手段,滿足不同顯現方法和承載客體手印提取和處理的要求。手印1:1採集,對採集後的手印圖像,通過自動加入「數字水印」進行加密,確保原始圖像不被更改。並自動生成「工作拷貝件」,確保原始數據的安全和檢驗規范性。

完善的手印顯現和拍照資料庫:可切實有效地幫助和指導用戶對不同類型潛在指印進行化學處理和拍照獲取。數字化手印增強處理工具盒:歐洲警方20年現場勘查經驗和實驗室檢驗研究的結晶,根據手印的不同顯現方法、不同承載客體提供最佳的快速優選增強處理方法,可自動生成多幅處理後的圖像,供用戶篩選出效果最佳的一幅;用戶還可對篩選出的圖像再進行手動增強處理,大幅提高了手印的處理效率和處理效提供手印檢驗同屏比對和標注功能,滿足手印檢驗需要。提供AFIS介面,檢驗結果可快速進入指紋自動資料庫進行比對查詢。

閱讀全文

與反射光觀察手印的常用方法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足外翻治療方法如何治療 瀏覽:382
做小扇子的簡單方法 瀏覽:226
醫美洗臉的正確方法 瀏覽:37
腦膜炎引起癱瘓哪裡可以治療方法 瀏覽:632
橋梁搭建方法視頻 瀏覽:344
哮喘的長期治療方法 瀏覽:30
如何處理活的大龍蝦的方法 瀏覽:264
新手機密碼鎖定方法 瀏覽:579
水晶玉器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29
如何只用一種方法就能減肥 瀏覽:105
什麼是大學計算方法 瀏覽:703
敏感肌怎樣才能好有哪些方法 瀏覽:745
面對問題要能夠找到解決方法作文 瀏覽:379
毛豆的種植方法和技術視頻 瀏覽:435
全自動免疫熒光分析儀操作方法 瀏覽:974
如何挑選牛仔褲的裁剪方法 瀏覽:361
甲亢的常用診斷方法 瀏覽:360
天固智能門鎖安裝方法 瀏覽:460
pc肌鍛煉方法教學 瀏覽:183
t梁數量計算方法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