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買來的干豆豉怎麼吃
方法/步驟
1
豆豉辣醬。干豆豉往往會拌上麻油與生薑、蒜子、紅辣椒、陳皮、八角、等製作成豆豉辣醬。這種辣醬又麻又辣又香,確實是佐餐的好調料。我們可以單獨吃,也可夾其它菜蘸著它吃,有時就直接把它添加在菜上。
❷ 干貝豆豉辣醬的做法,干貝豆豉辣醬怎麼做好吃
步驟
1.准備干貝。
2.准備老乾媽風味豆豉一瓶。
3.花式泡浸清水之後瀝干水分。
4.干貝用清水洗干凈之後泡浸至軟。
5.用手將干貝搓碎。
6.炒鍋放入少許油燒熱將干貝絲爆香。
7.花式放入微波爐叮熟冷卻之後灑些鹽油拌均勻等它香脆。
8.最後將風味豆豉和香脆的花式放入爆香的干貝里拌均勻。
9.拌均勻的「干貝豆豉辣醬」。
10.將拌均勻的「干貝豆豉辣醬」冷卻後放入瓶子里擺放到冰箱里,吃多少取多少。
小貼士
干貝無需買大粒的,買些小粒的即可。搓碎的時候也沒有必要搓太碎,保持顆粒狀,吃起來口感很鮮美。
❸ 什麼叫豆豉醬
豆豉(音chǐ )是一種用黃豆或黑豆泡透蒸(煮)熟,發酵製成的食品,主要產於湖南瀏陽。
豆豉,是我國傳統發酵豆製品。古代稱豆豉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記載見於漢代劉熙《釋名·釋飲食》一書中,譽豆豉為「五味調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紀的《食經》一書中還有「作豉法」的記載。古人不但把豆豉用於調味,而且用於入葯,對它極為看重。《漢書》、《史記》、《齊民要術》、《本草綱目》等,都有此記載。據記載,豆豉的生產,最早是由江西泰和縣流傳開來的,後經不斷發展和提高,使豆豉成為獨具特色,成為人們所喜愛的調味佳品,而且傳到海外。我國台灣人稱豆豉為「蔭豉」,日本人稱豆豉為「納豉」,東南亞各國也普遍食用豆豉。
豆豉按原料分有「黑豆豆豉」和「黃豆豆豉」兩種。以黑褐色或黃褐色、鮮美可口、鹹淡適中、回甜化渣、具豆豉特有豉香氣者為佳。
豆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20%)、脂肪(7%)和碳水化合物 (25%),且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豆豉還以其特有的香氣使人增加食慾,促進吸收。我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大量生產豆豉供應志願軍食用。
豆豉不僅能調味,而且可以入葯。中醫學認為豆豉性平,味甘微苦,有發汗解表、清熱透疹、寬中除煩、宣郁解毒之效,可治感冒頭痛、胸悶煩嘔、傷寒寒熱及食物中毒等病症。
豆豉一直廣泛使用於中國烹調之中。可用豆豉拌上麻油及其他作料作助餐小菜;用豆豉與豆腐、茄子、芋頭、蘿卜等烹制菜餚別有風味;著名的「麻婆豆腐」、「炒回鍋肉」等均少不了用豆豉作調料。廣東人更喜歡用豆豉作調料烹調粵菜,如「豉汁排骨」、「豆豉鯪魚」和燜雞、鴨、豬肉、牛肉等,尤其是炒田螺時用豆豉作調料,風味更佳。
豆豉用陶瓷器皿密封盛載為宜。這樣可保存較長時間,香氣也不會散發掉。但忌生水入侵,以防豆豉發霉變質。
我國較為有名的豆豉有:廣東陽江豆豉、開封西瓜豆豉、廣西黃姚豆豉、山東八寶豆豉、四川潼川豆豉和湖南瀏陽豆豉等。
豆豉加工工藝及質量標准
豆豉富含蛋白質、各種氨基酸、乳酸、磷、鎂、鈣及多種維生素,色香味美,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我國南北部都有加工食用。但若不注意加工藝,會致使品質下降,甚至霉變,造成經濟損失。
一、工藝流程
黑豆→篩選→洗滌→浸泡→瀝干(TY-Ⅱ)→蒸煮→冷卻→接種→制曲→洗豉→浸FeSO4→拌鹽→發酵→晾乾→成品(干豆豉)
二、操作要點
(一)原料處理1.原料篩選:擇成熟充分、顆粒飽滿均勻、皮薄肉多、無蟲蝕、無霉爛變質、並且有一定新鮮度的黑大豆為宜。2.洗滌: 用少量水多次洗去大豆中混有的砂粒雜質等。3.浸泡: 浸泡的目的是使黑豆吸收一定水分,以便在蒸料時迅速達到適度變性;使澱粉質易於糊化,溶出黴菌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供給黴菌生長所必需的水分。浸泡時間不宜過短。當大豆吸收率<67%時,制曲過程明顯延長,且經發酵後製成的豆豉不松軟。若浸泡時間延長,吸收率>95%時,大豆吸水過多而脹破失去完整性,制曲時會發生「燒曲」現象。經發酵後製成的豆豉味苦,且易霉爛變質。因此,我們在生產加工中應選擇浸泡條件為40℃、150分鍾,使大豆粒吸收率在82%,此時大豆體積膨脹率為130%。4.蒸煮:蒸煮目的是破壞大豆內部分子結構,使蛋白質適度變性,易於水解,澱粉達到糊化程度,同時可起到滅菌的作用。確定蒸煮條件為1kgf/cm2,15分鍾或常壓150分鍾。
(二)制曲制曲的目的是使煮熟的豆粒在黴菌的作用下產生相應的酶系。在釀造過程中產生豐富的代謝產物,使豆豉具有鮮美的滋味和獨特風味。
把蒸煮後大豆出鍋,冷卻至35℃左右,接種滬釀3·042或TY-Ⅱ,接種量為0.5%,拌勻入室,保持室溫28℃,16小時後每隔6小時觀察。制曲22小時左右進行第一次翻曲,翻曲主要是疏鬆曲料,增加空隙,減少阻力,調節品溫,防止溫度升高而引起燒曲或雜菌污染。28小時進行第二次翻曲。翻曲適時能提高制曲質量,翻曲過早會使發芽的孢子受抑,翻曲過遲,會因曲料升溫引起細菌污染或燒曲。當曲料布滿菌絲和黃色孢子時,即可出曲。一般制曲時間為34小時。
(三)發酵豆豉的發酵,就是利用制曲過程中產生的蛋白酶分解豆中的蛋白質,形成一定量的氨基酸、糖類等物質,賦予豆豉固有的風味。
1.洗豉:豆豉成曲表面附著許多孢子和菌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酶類,如果孢子和菌絲不經洗除,繼續殘留在成曲的表面,經發酵水解後,部分可溶和水解,但很大部分仍以孢子和菌絲的形態附著在豆曲表面,特別是孢子有苦澀味,會給豆豉帶來苦澀味,並造成色澤暗淡。
2.加青礬,使豆變成黑色,同時增加光亮。
3.浸燜:向成曲中加入18%的食鹽、0.02%的青礬和適量水,以剛好齊曲面為宜,浸燜12小時。
4.發酵:將處理好的豆曲裝入罐中至八、九成滿,裝時層層壓實,置於28℃~32℃恆溫室中保溫發酵。發酵時間控制在15天左右。
(四)晾乾豆豉發酵完畢,從罐中取出置於一定溫度的空中晾乾,即為成品。
三、質量標准
(一)感官指標
1.色澤:黑褐色、油潤光亮。
2.香氣:醬香、酯香濃郁無不良氣味。
3.滋味:鮮美、鹹淡可口,無苦澀味。
4.體態:顆粒完整、鬆散、質地較硬。
(二)理化指標
1.水分:不低於18.54%;2.蛋白質:2761g/100g;3.氨基酸:1.6g/100g;4.總酸(以乳酸計)3.11g/100g;5.鹽分(以氯化鈉計)14g/100g;6.非鹽固形物:29g/100g;7.還原糖(以葡萄糖計):2.09g/100g。
❹ 原味豆豉怎麼吃
1.可用豆豉拌上麻油及其他作料作助餐小菜;用豆豉與豆腐、茄子、芋頭、蘿卜等烹制菜餚別有風味;著名的「麻婆豆腐」、「炒回鍋肉」等均少不了用豆豉作調料。廣東人更喜歡用豆豉作調料烹調粵菜,如「豉汁排骨」、「豆豉鯪魚」和燜雞、鴨、豬肉、牛肉等,尤其是炒田螺時用豆豉作調料,風味更佳。
2.食用前要充分加熱,不要食用變質或發霉的豆豉。
❺ 統一貴州豆豉辣醬風味拌面怎麼吃
用料
胡蘿卜 1/3根
土豆 半個
豆乾 一塊
豆豉炸醬 2勺
醬油 少許
豆豉炸醬拌面的做法
胡蘿卜、土豆、豆乾切丁
熱油鍋,加入胡蘿卜、土豆、豆乾丁、豆豉炸醬和些許醬油炒熟。
燒水,加入少許食鹽撈面(如面條配方內有食鹽,可不放)
把步驟2放入撈好的面中拌食即可。
❻ 豆豉可以如何做
主料:黃豆6斤;輔料:辣椒面500g、花椒面250g、蒜2斤、姜250g、芝麻300g、五香粉50g、白酒適量、豆豉草適量
自製豆豉的做法:
1、先把黃豆用水泡製7到8小時左右,就是浸泡一個晚上就可以了。
❼ 怎樣做老乾媽風味豆豉醬
材料
菜油2大半碗,豆豉1碗,干辣椒1碗,燈籠干辣椒半碗,豆辨醬2大匙,花椒1匙半,八角3顆,料酒2大匙,糖4大匙,黑醬油2匙,味精1匙。
做法
1、豆豉用溫水泡十五分鍾(去鹽份)瀝干水分,再分出一半攪碎成豆豉面一半留原粒備用。
2、干辣椒與燈籠干辣椒用攪碎機攪至九成碎備用。
3、花椒、八角攪碎成粉狀備用。
4、熱鍋將菜油用中火燒至中熱(油開始流動時),轉為小火,即下花椒與八角粉炒出紅油(大約八至十分鍾),再依次將豆辨、豆豉與干辣椒碎,下鍋炒勺後再熬大約十分鍾。
5、這時候下料酒,再多熬一個小時,下糖、醬油與味精調好味後,再熬半個小時熄火,待冷卻後即可裝瓶。
❽ 用豆豉如何做菜!
家常料理中經常會看到一顆顆黑黑小小的顆粒或碎丁,你知道那是什麼嗎?看似不起眼、賣相也不是頂好的它,可是許多媽媽們非常重要的調味秘密武器啊!我們常吃到、也知道它的滋味,卻不一定知道它是什麼(也通常不會念),它就是豆豉。豆豉吃起來遠比看上去好豆豉或名蔭豉,是中式料理中相當經典的食材之一,跟日本納豆、味噌一樣都是發酵過的大豆製品,不過名氣似乎小了一點,許多年輕一代的人可能與它不太熟悉。豆豉一般多是濃密的黑褐色,與其他發酵食品一樣氣味頗強烈,嘗起來也有獨特的鮮鹹味,只需要添加一些就能讓菜餚風味更獨特,回甘韻味更是讓人著迷;不但能替肉類、海鮮去腥,搭配青蔬亦有解澀、殺青的效果。豆豉怎麼做的從它朴實的外觀難以想像,製作豆豉的過程其實很復雜,主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要先製作豆麴。將黑豆或黃豆浸泡三天後蒸熟,鋪在草席上使其自然發酵生長出菌絲;接著再次浸泡、晾乾,去除黴菌水解大豆的蛋白質後產生的苦味。第二階段會把豆麴與豆汁、鹽巴一起放入陶瓮中發酵,約27天後取出,經過曝曬、蒸煮、再曝曬、再蒸煮的過程三次,成品就是一顆顆黑的發亮、帶有濃稠汁液的豆豉了。豆豉還有分種類根據使用原料會分成黑豆豉、黃豆豉,口味則有干豆豉和濕豆豉2 種,台灣市面上以濕潤口感的黑豆豉為主。帶有湯汁的濕豆豉保留了完整的黑豆精華,有著類似壺底醬油的濃烈醍醐味,入口香醇帶有甘甜,掩蓋了食物的生腥味,也提出菜餚醬色,讓風味更有餘韻,也因此價格較高。一般來說,干豆豉的味道比較咸,使用前可以先泡水降低鹹度,同時釋放出香氣;而若想讓濕豆豉更香,料理前則建議浸泡米酒。若覺得太咸,可以先用清水洗過。豆豉的做法最早出現在漢代,到了宋代也傳進日本,成為靜岡縣現今仍會以傳統方式製作的「寺納豆」、「濱納豆」;主要差別在質地較乾燥且不帶湯汁,在地人多搭配稀飯或直接食用,較少用來調味。豆豉常見的料理方式豆豉蹤跡常出現的台式料理有豆豉蒸排骨、豆豉鮮蚵、豆豉蒸魚,以及傳統客家熱炒「蒼蠅頭」等,道道都是經典,又香又下飯!來看看通常該怎麼運用:1.調味:腌漬過的豆豉鹹度、香味都很足,用來調味非常適合!像是直接把食材通通放入碗中,再進電鍋的清蒸方式;或是鍋內下湯料,再以豆豉調味就能煮出鮮美湯品,都快速又方便。另外,搭配香菇、荸薺和蒜末等,與絞肉混和還能做出多汁的肉丸。豆豉非常適合與海鮮搭配,有助去腥。2.爆香、熱炒:豆豉可以先和蒜末、蔥白或姜絲等辛香料一起下油鍋,炒約30秒香氣飄出後,再加入其他食材熱炒。豆豉是爆香、熱炒的常客!3.涼拌:天氣熱的時候總想來些涼拌小菜,豆豉會是你的好夥伴,最常見的就是豆豉苦瓜了!苦瓜汆燙後與豆豉、醬油等攪拌均勻再冷藏腌漬數小時,非常入味。4.腌漬:爆香後的豆豉用來當腌料也很對味!把炒過的豆豉壓碎,與醬油、砂糖等混合均勻,就能當做排骨的腌料。不爆香,直接拌腌亦可。使用豆豉前,可以先切碎或拍碎,更能釋出香氣!
❾ 老乾媽豆豉醬有哪些吃法
老乾媽辣醬排骨
食材:豬排骨一斤、老乾媽香辣醬、兩大匙獨蒜、一個老薑、一小塊熟花生仁、兩大匙料酒、兩大匙鹽適量
做法:
1)排骨洗凈斬段飛水,撈出瀝干水分。
2)姜、蒜均剁末
3)鍋中放油燒至五成熱,下姜、蒜末炒出香味
4)再下老乾媽香辣醬稍炒。
5)倒入排骨、料酒翻炒約兩分鍾。
6)加一至兩斤水(視個人喜歡排骨的軟硬度而定),加蓋用大火燒沸後改小火。
7)燒到湯汁將干時放鹽,改大火收汁,湯汁收干至亮油時,起鍋裝盤即可上桌
自製老乾媽豆豉醬
食材:豆豉50g、干辣椒適量、花椒適量、辣椒面適量、花生適量、芝麻適量、黃豆面適量、蔥適量、姜適量、八角適量、糖適量、鹽適量、醬油適量、食用油適量、水澱粉適量、水適量
做法:
1)豆豉用少量食用油拌勻,上鍋蒸20分鍾。
2)蒸好的豆豉用勺子碾壓,根據喜歡的口感選擇碾壓程度。
3)油鍋小火下干辣椒和花椒,炸香。
4)晾涼後碾碎。
5)熟花生碎、熟黃豆面、熟芝麻混合,備用。這幾樣是用來提香的,可以自己選擇加或不加。
6)油鍋下蔥、薑片、八角炸香後,將材料夾出不要。(有其他香料也可以一起炸)
7)用剛才炸蔥姜的油,小火炒香豆豉。
8)下碾壓好的干辣椒和花椒,炒香。
9)下花生、黃豆面和芝麻的混合物,炒香。
10)下干辣椒面,炒香,加適量白糖、鹽、一點點醬油。
11)加適量開水,煮沸。
12)加水澱粉勾芡,起鍋。
老乾媽蒸茄子
食材:茄子300g、老乾媽30g、醋30ml、生抽15ml、蚝油10ml、白砂糖10g、蒜末適量、香菜末適量
做法:
1)茄子切成小段,擺放在盤子上面。
2)准備調料:老乾媽2湯匙,醋2湯匙,生抽1湯匙,蚝油1小湯匙,白砂糖10g。
3)大蒜切成蒜末。
4)把蒜末灑在茄子上面。
5)大火蒸8分鍾。6)開蓋加入調料,再蒸2分鍾關火。
7)香菜切末。
8)把香菜末灑在蒸好的茄子上即可。
老乾媽炒飯
食材:冷米飯1碗、雞蛋1個、老乾媽牛肉豆豉醬2小勺、橄欖油適量、十三香適量、熟玉米粒適量
做法:
1)准備材料。
2)冷米飯中加入雞蛋和十三香。
3)打散並拌勻。
4)鍋中加入橄欖油,放入老乾媽小火炒香。
5)倒入拌勻的雞蛋米飯翻炒。
6)炒至均勻,米飯粒粒分開。
7)最後倒入玉米粒翻炒幾下即可。
❿ 豆豉的烹飪方法
1.拌上香油等作料做小菜.
2.豆豉炒菜,香味十足,最著名的就是「豆豉鯪魚」。做法如下:
(1)鯪魚洗凈切塊,放入鹽和料酒,腌10分鍾;
(2) 而後炸至金黃色;
(3) 最後,將豆豉鋪在魚上,加入醬油、糖,小火燒制。
3.蒸豆豉,特別鮮。比如「豆豉蒸扇貝」:扇貝洗凈、腌好後,將豆豉和蒜蓉塗抹在扇貝上,蒸5—7分鍾即可。
4.調製成豉汁。將豆豉、醬油等調料下鍋烹制,最後放入水和澱粉勾芡,就成了風味獨特的豉汁醬了。
5、取少量豆鼓與豬瘦肉加油加鹽蒸約15分鍾出鍋即可。 蒸臘魚
材料:鮁魚,海鹽。
做法:
1.鮁魚半解凍時,平剖開取出內臟,徹底清洗干凈,然後晾乾水分,均勻的撒上一層鹽。
2.腌制一夜,中途可以翻面一下使得鹹味均勻。然後取出夾在夾子上在晴好的狀態下曬2-3天即可。陰天可適當延長時間,看到肉收緊變的稍硬即可。
材料:臘魚一條,豆豉辣醬2大匙,蒜幾瓣,蔥姜幾片,豬油2湯匙,料酒少許。
(可以加臘肉一起蒸,味道更好)
做法:
1.臘魚切塊,提前浸泡一會,洗凈瀝干。蒜切碎。鍋里熱豬油,蔥姜爆香加入豆豉辣醬,小火翻炒一下。(可根據臘魚的風干程度和鹹度調節浸泡的時間。)
2.加入臘魚,調入少許料酒翻炒均勻即可關火,加入蒜碎拌勻,倒入盤中。上鍋蒸40分鍾即可。
豆豉草魚
原料:草魚750克,豆豉35克豬裡脊肉75克,姜10克,大蔥10克,蒜10克.醬油15毫升,料酒15毫升.鹽2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辣椒25克,食用油35毫升。
製作過程
第一步:將鮮魚洗凈.拭千水分,用鹽、料酒、胡椒粉、味精拌勻腌半小時,放入盤中備用;蔥、姜、蒜切碎末備用。
第二步:將裡脊肉切成丁,與豆豉 (淘洗千凈)、花紅辣椒、蔥蓉、薑末、蒜蓉、醬油拌勻,澆在魚身上,用大火蒸至剛熟 時取出。
第三步:將食用油放入鍋中,燒至七 成熱.澆在魚身上即可。
炒藕片
食材:蓮藕1結,辣椒2個(選比較辣的品種),大蒜2瓣,豆豉適量。
調料:鹽、生抽、食用油、香蔥。
做法:
1、蓮藕洗凈刮干凈表皮,切薄片備用。
2、蒜頭拍碎去皮,豆豉切碎,辣椒洗凈切成辣椒圈備用。
3、鍋內放入適量的油,加入蒜頭、豆豉和辣椒圈爆出香味,再加入蓮藕片,加入一點點的水,大火爆炒到蓮藕片變色成熟,再調入適量的鹽和生抽,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4、用干凈的刀和菜板切出一點點的蔥花,撒在炒好的蓮藕上就可以開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