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張仲景甘麥大棗湯配方是什麼
甘麥大棗湯正宗配方中只有甘草、小麥、大棗三種食材,具體用量是9克甘草、15克小麥以及10顆大棗。將甘草、小麥、大棗洗干凈後,放入6升水,大火熬開後轉小火,煮到水剩一半之後,分成兩份,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即可。
這就是正宗的張仲景甘麥大棗湯配方,可以看到配方非常簡單,取材容易、製作手續不復雜,如果想要體會張仲景甘麥大棗湯帶來的功效,想要用它養心安神,解決情緒上的一些問題,可以去葯房配葯後自己試著製作飲用。
適用人群
用於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質淡紅、苔少,脈象細微數等症。
現代臨床常用於治療抑鬱症、神經衰弱、癲癇、臟躁證、老年性皮膚瘙癢症、癔症性癱瘓、神經症、肢端動脈痙攣性疾病、不寐等疾病,辨證屬心陰不足,肝氣失和型者。
B. 仲景的六味地黃丸都有哪些功效啊應該怎樣正確服用啊
仲景六味地黃丸的功效還是蠻多的,用於腎精不足所引起的諸多症狀,像失眠多夢,精力不濟等,還能美容養顏,延緩衰老。在服用時,最好用淡鹽水送服,可以達到引葯歸精的作用。淡鹽水的比例大概就是2克食用鹽,加45度左右溫開水攪拌融化就可以了。除此之外,空腹服用有助於葯效吸收,要是腸胃不太好的話,建議飯後30-60分鍾之後再服用就可以啦~
C. 張仲景的四逆湯配方
張仲景四逆湯標准配方是由附子、乾薑、甘草組成。方劑中,生附子大辛大熱,能夠溫壯命火,破陰逐寒,回陽救逆的功效,作為君葯來使用。乾薑辛熱,能夠溫中助陽、散寒通脈,作為臣葯使用。附子、乾薑一同使用,一個葯物能夠壯命火,一個葯物能夠溫脾陽,兩者配伍可以使回陽的力量更加強大。方中甘草有三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能夠補中益氣,使整個葯方溫中有滋補的功效,來治療虛寒疾病。第二個作用是能夠緩和乾薑、附子的燥烈葯性。第三個作用是此葯能夠調和葯性,使附子、乾薑回陽救逆的作用更加持久,作為佐使葯使用。
D. 張仲景的烏梅湯配方是什麼
張仲景的烏梅湯配方是烏梅、細辛、蜀椒、黃柏、黃連、附子、乾薑、桂枝、人參、當歸。主要治療蛔厥證,功效是安蛔止痛,幾年後張老又發現弟兄湯有理中安蛔湯、連梅安蛔湯。
張仲景,公元150年—219年,東漢南陽人,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世界醫史的偉人。相傳漢靈帝時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張仲景從小嗜好醫學,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和臨床實踐,醫名大振,成為中國醫學史上一位傑出的醫學家。
張仲景著作
1、《傷寒雜病論》(已經失傳,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是我國最早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
2、《傷寒論》,晉代太醫王叔和根據自己搜尋到《傷寒雜病論》的傷寒部分的軼文整理而成。
3、《金匱要略》,宋代王洙、林億、孫奇等人在偶然的機會發現《傷寒雜病論》殘簡,將關於雜病的部分整理成冊,更名為《金匱要略》刊行於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張仲景
E. 張仲景的芝柏地黃丸有什麼功效
1、知柏地黃丸適合夏季吃,有清熱的作用。六味地黃丸只適合腎陰虛的人吃,而不適合腎陽虛的人吃。 2、知柏地黃丸主要成分為: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葯、茯苓、澤瀉。輔料為澱粉。 功效是滋陰清熱。用於潮熱盜汗,耳鳴遺精...
F. 張仲景治上熱下寒五個方子是什麼
張仲景治上熱下寒五個方子是梔子乾薑湯、黃連湯、烏梅丸、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麻黃升麻湯。
一、梔子乾薑湯
1、作用:清上溫下;清熱除煩,溫中暖脾。
2、主治:傷寒,醫以丸葯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治木火犯中,嘔吐等症;上熱下寒證。身熱,微煩,便溏。
《傷寒論》的內容:
全書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應用葯物82種。
第一卷為「辨脈法」和「平脈法」兩篇,主要論述傷寒及雜病的脈、證與預後。
第二卷為「傷寒例」、「辨痓濕暍脈證」、「太陽病脈證並治上」,主要總論六經發生、發展、治療、預後的一般規律、痓濕暍的證治。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論述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經病的脈、證、治療與預後。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論述霍亂、陰陽易、勞復的證治及傷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六經形證是《傷寒論》全書的綱領,它是把證候分類而定出來的,後世認為這是不廢的法則,張仲景觀察到熱性病雖然錯綜復雜,但歸納起來,可分為六個類型,同時又運用《素問》的精神分析了陽熱、表實和陰寒、里虛。即「三陽證」與「三陰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梔子乾薑湯,網路-黃連湯,網路-烏梅丸,網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網路-麻黃升麻湯,網路-傷寒論
G. 張仲景二陳湯的配方是什麼
二陳湯的組成是半夏15g、橘紅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生薑7片、烏梅1枚。
二陳湯是出自中醫經典古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濕痰證基礎方,重在治脾以消痰,燥化之中有行運之法,臨床應用廣泛。
方葯:制半夏、橘紅各9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用法:加生薑3克,烏梅1枚,水煎服。
功效:燥濕健脾、化痰止咳、理氣和中。
加減化裁
治濕痰,可加蒼術、厚朴以增燥濕化痰之力;治熱痰,可加膽星、瓜蔞以清熱化痰;治寒痰,可加乾薑、細辛以溫化寒痰;治風痰眩暈,可加天麻、僵蠶以化痰熄風;治食痰,可加萊菔子、麥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鬱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經絡之瘰癧、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蠣以軟堅化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二陳湯
H. 張仲景的四逆湯配方是什麼
張仲景的四逆湯配方: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2克);乾薑一兩半(9克);甘草二兩,炙(6克)。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回陽救逆。
主治:心腎陽衰寒厥證。四肢厥冷,惡寒蜷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嘔吐腹痛,舌苔白滑,脈沉細;或太陽病誤汗亡陽。
方解
本方證乃因心腎陽衰,陰寒內盛所致,又稱陽虛寒厥證。陽衰不能溫煦周身四末,故惡寒蜷卧、四肢厥冷,而冷過肘膝;陽虛不能鼓動血行,故脈微細。《素問·;生氣通天論》日:「陽氣者,精則養神。」今心陽衰微,神失所養,則神衰欲寐;腎陽衰微,火不暖土,則腹痛吐利。
此陽衰寒盛之證,非純陽大辛大熱之品,不足以破陰寒,回陽氣,救厥逆。方中附子生用,大辛大熱,走而不守,回陽救逆,尤善溫腎陽,為回陽祛寒要葯,為君葯。乾薑辛熱,守而不走,溫中祛寒,為臣葯。二者一守一走,氣味雄厚,使溫陽之力更為宏大,故前人有「附子無姜不熱」之說。
附、姜配伍,重在溫補腎陽以補先天。炙甘草甘緩和中,既能緩和姜附燥烈峻猛之性,使其無傷陰之弊,且與乾薑配伍,重在溫補脾陽以補後天,為佐使。綜觀本方,葯簡力專,大辛大熱,使陽復厥回,四逆自溫,故名「四逆湯」。
I. 張仲景的當歸羊肉湯配方是什麼
張仲景的當歸羊肉湯配方是羊肉500克。生薑250克、當歸150克、胡椒面二克、蔥50克、料酒20克、鹽3克。需要注意的是張仲景的當歸羊肉湯主要廚具是砂鍋,主要工藝為燉。若寒多則加生薑倍之,痛多而嘔者加、橘皮、白術,加生薑者,亦如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素問》就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等記載。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中醫更是講究葯食同源。羊肉性溫、味甘是一種滋補強壯葯。
羊肉禁忌
1、羊肉不宜和南瓜搭配。羊肉不能與南瓜一起吃,羊肉與南瓜都是溫熱食物,一起食用,容易導致「上火」。
2、吃羊肉後吃西瓜得不償失。吃羊肉後進食西瓜容易「傷元氣」,這是因為羊肉性味甘熱,而西瓜性寒,屬生冷之品,進食後不僅大大降低羊肉的溫補作用。
3、喝羊肉湯時一定不要搭配冰鎮飲料如冰啤酒等,因為熱湯本來就不能搭配涼的東西這樣會引起胃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