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家兔手術台固定方法圖片

家兔手術台固定方法圖片

發布時間:2022-05-03 02:37:03

① 在家兔實驗性dic實驗中,影響實驗成敗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實驗報告實驗討論

家兔急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家兔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摘要:
目的:復制急性實驗性DIC動物模型,通過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纖維蛋白原定量、血小板計數所測的幾項血液學實驗結果,討論急性DIC的發病機制,並初步了解檢查急性DIC的幾項血液學的常規方法。
方法:通過給家兔耳緣靜脈緩慢注射兔腦粉製作急性實驗性DIC動物模型,測定家兔注入兔腦粉前5分鍾、注入兔腦粉開始後10分鍾及40分鍾後3P實驗、纖維蛋白原定量和BPC的血液學實驗結果並比較。
結果:DIC前後血壓、呼吸頻率、血小板計數、3P試驗、纖維蛋白原定量。
結論:DIC為促凝物質大量入血引發凝血系統被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繼發纖溶系統激活,進而發生出血綜合征。
關鍵詞: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家兔DIC模型;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纖維蛋白原定量;血小板計數
前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質入血,彌漫性微血管內血栓形成,繼之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及纖維蛋白溶解亢進而發生的出血綜合征。臨床上,DIC患者主要表現為出血、休克、臟器功能障礙和貧血。
實驗室檢查是DIC診斷的一項重要依據,有確診意義的化驗能直接反映凝血酶或纖溶酶活性。 基於此,為了了解DIC的血液學變化和發病機制,初步了解檢查急性DIC的幾項血液學的常規方法,我組進行了本次實驗。
1. 實驗材料:
1.1 動物:健康、清潔家兔一隻(母,1.95kg,南方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 器材:電熱恆溫水浴箱,秒錶,小試管架,5ml試管×8,血細胞計數版,離心機,分光光度計,顯微鏡,注射器(1ml一支,5ml一支,10ml一支,50ml一支),加樣槍,2ml離心管×6,家兔手術台,哺乳動物手術器械,手術線,紗布,粗剪,止血鉗,組織剪,眼科剪,眼科鑷,動脈夾。
1.3 葯品和試劑:4%兔腦粉生理鹽水浸液,1%硫酸魚精蛋白液,血小板稀釋液,20%烏拉坦,0.1%肝素生理鹽水,生理鹽水,飽和氯化鈉溶液。
1.4 儀器設備:PcLab計算機生物信號採集處理系統,壓力換能器,動靜脈插管,三通管
2. 測量指標:
2.1 凝血系統指標:血小板計數、纖維蛋白原定量
2.2 纖溶系統指標: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試驗)
3. 實驗動物的制備方法及步驟:
3.1 動物麻醉固定備皮:挑選家兔,捉拿,稱量體重(Kg),按家兔體重計算麻醉量(20%烏拉坦5ml/kg),耳緣靜脈緩慢注射,待家兔四肢肌肉鬆弛,疼痛反射、角膜反射消失,呼吸平穩後,將其固定於手術台上。用粗剪去除家兔頸部兔毛。
3.2 靜脈插管:沿家兔頸正中線切開皮膚,鈍性分離右側頸靜脈,穿雙線,閉夾近心端,結扎遠心端,剪開靜脈插入預先充滿生理鹽水的壓力換能器的導管。
3.3 動脈插管:鈍性分離出左頸總動脈,穿雙線,結扎遠心端,夾閉近心端,剪開動脈插入預先充滿生理鹽水並與PcLab數據採集系統通過壓力換能器相連的導管。 待各項指標穩定後,觀察並記錄正常血壓、呼吸。
3.4 取血樣本:用充有0.4ml 0.1%肝素生理鹽水的5ml注射器經頸總動脈取血3ml,分兩管,測定正常指標:3P試驗,纖維蛋白原定量,血小板計數。
3.5 復制DIC模型:經頸靜脈緩慢注射4%兔腦粉溶液(3ml/kg),注射速度為1~2ml/min。
3.6 15min後測定並記錄血壓、呼吸,采血測定3P試驗、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計數並記
錄。
3.7 45min後重復上述測量一次並記錄。
4. 試驗項目:
4.1 血小板計數(BPC):吸血小板稀釋液0.38ml於一小試管內,用血紅蛋白吸管取血20
μl,立即加入血小板稀釋液內,充分搖勻後,用滴管將上述混懸液一小滴滴入計數板內,靜置5min後,用高倍鏡計數5個中方格內血小板數,乘以1000,得每立方毫米血小板數。
4.2 血漿魚精蛋白副實驗(3P試驗):取血漿0.4ml置於小試管內,加入1%硫酸魚精蛋白
液0。1ml,混勻,室溫下靜置30min,於觀察終點前,將試管輕輕搖動,有白色纖維或凝塊為陽性,均勻渾濁、無白色纖維為陰性。
4.3 纖維蛋白原定量(飽和鹽水法):
4.3.1取血漿3ml置於試管中,加入飽和氯化鈉溶液2.7ml,充分混勻,置37℃水浴中
孵育3min
4.3.2以生理鹽水代替飽和氯化鈉溶液,進行同樣操作,作為對照管。
4.3.3以對照管調零,測出光密度(波長520mm)後,計算纖維蛋白原含量。
5. 實驗結果:
表1 DIC前後家兔各項指標的觀察與記錄
血壓
(mmHg)
150/130 正常狀態
DIC後15min 95/82
DIC後45min 65/46 呼吸頻率 (次/分) 57 66 80 血小板數量 (109/L) 160 86 60 纖維蛋白原定量 (g/L) 0.2 1.62

② 夾一側頸總動脈,減壓神經對血壓的影響

動脈血壓的神經體液調節及葯物的影響

【目的】 通過觀察神經、體液因素及葯物等對動脈血壓的作用及影響,加深理解動脈血壓作為心血管功能活動的綜合指標、及其相對恆定的調節原理和重要意義。學習大動物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術。

【實驗原理】 動脈血壓是心血管功能活動的綜合指標。正常心、血管的活動在神經、體液因素的調節控制下,保持相對穩定,動脈血壓相對恆定。因而通過改變神經、體液因素或施加葯物,觀察動脈血壓的變化,以間接反映諸因素對心、血管功能活動的調節及影響。動脈血壓的相對恆定對於保持各組織、器官正常的血液供應和物質代謝是極其重要的,動脈血壓的劇烈變化會顯著影響各組織、器官的正常活動。當動脈血壓大大降低時,會造成組織、器官的血供嚴重不足,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此時需要及時救治。

心臟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的雙重支配。交感神經興奮通過其末梢釋放的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erine,NE)與心肌細胞膜上的b1受體結合,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血壓升高。迷走神經興奮通過其末梢釋放的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Ach)與心肌細胞膜上的M受體結合,引起心率減慢、心房肌收縮力減弱,心輸出量減少,血壓降低。

絕大多數血管受交感神經支配。交感縮血管神經興奮通過其末梢釋放的NE與血管平滑肌上的a受體結合,引起血管收縮,循環外周阻力增大,血壓升高。反之,交感縮血管神經的緊張性降低,血管舒張,循環外周阻力減小,血壓下降。

本實驗通過切斷、刺激支配心、血管的神經以及給葯或體液因素等方法,除可直接觀察心率、心臟收縮力及縮血管效應外,還可通過觀察動脈血壓的變化間接了解心、血管活動的變化情況。

【實驗器材和葯品】

1.動物 家兔。

2.器材 兔手術台、捕綁固定用繩、哺乳類動物手術器械、紗布、搪瓷碗、盛毛筒、量筒、手術燈、動脈插管、股動脈插管、動脈夾、血壓換能器、石蠟油、多道生理記錄儀或計算機記錄分析系統、心電圖記錄導線、雙凹夾、鐵支架、保護電極、電子刺激器、2ml注射器、5ml注射器、20ml注射器、有色絲線、棉線、20%氨基甲酸乙酯、肝素(1000單位/毫升)、5%檸檬酸鈉、1:1萬腎上腺素、1:1萬去甲腎上腺素、生理鹽水、1%肝素生理鹽水、0.1%多巴胺、1:10萬異丙腎上腺素、2.5%妥拉唑林、0.1%普萘洛爾。

【實驗步驟和方法】

1.實驗裝置 計算機Biolap98軟體系統的使用:打開計算機,顯示windows桌面。點擊圖標「biolap98」,進入BL-310智能型生物信號顯示與處理系統。點擊「可進行生理、葯理、毒理、病理等實驗」,進入主畫面。點擊菜單「輸入信號」欄,選擇通道1及標Ⅱ導聯顯示動物心電,通道2顯示壓力曲線;點擊菜單「顯示方式」欄,選擇雙通道顯示方式。調節增益至100左右,時間常數為「DC」,濾波用「1kHz」。

如用多道生理記錄儀,則打開電源後,校正兩個通道的掃描電壓,並調節增益至適當位置。打開記錄儀,調節描筆的位置,校正描筆的擺動幅度。

電子刺激器的准備 打開電源,選擇「連續」刺激方式,波寬為0.5ms,電壓為2~3V,頻率為16Hz。將刺激電極連接於刺激器。

檢查血壓換能器,用石蠟油將其充滿,將換能器三通管與動脈插管的導管相連,將換能器導線與計算機或多道生理記錄儀相連。

2.准備動物 秤重後,用20%氨基甲酸乙酯按每公斤體重1克的劑量從耳緣靜脈緩慢注入,動物麻醉的標志為四肢松軟,角膜反射消失。麻醉後用繩子將動物背位固定於手術台上,打開手術台底部的電燈保溫。剪去頸部手術野的毛以便施行手術。

3.手術 沿頸部正中線切開皮膚6~7厘米,用止血鉗沿正中線分離皮下組織及肌肉(胸舌骨肌),暴露出氣管。用兩把組織鉗分別夾住氣管兩側的皮膚和肌肉的邊緣,並將其拉向兩側,即可見到氣管兩側與氣管平行的左、右頸總動脈及與其相伴而行的一束神經,這束神經中包括迷走神經、交感神經和減壓神經。由於神經被包繞於動脈鞘中,所以應小心分離頸動脈鞘,仔細辨認三條神經。迷走神經最粗,交感神經較細,減壓神經最細且常與交感神經緊貼再一起。一般先分離頸總動脈與迷走神經,然後分離減壓神經與交感神經。每條神經各分離出2~3厘米,並在各神經下穿一條不同顏色的絲線以便區別和使用。右側頸總動脈下穿一條線備用,左側頸總動脈用於血壓測量,在其遠心端(頭端)和近心端各穿一條線備用。

圖14-1 兔頸部血管、神經的解剖位置

4.插動脈插管 插管前先用肝素生理鹽水注滿插管,檢查插管有無破裂,插管尖端是否光滑,不光滑時要用砂紙磨搽。再次鈍性分離左頸總動脈,盡可能長的向頭端分離,然後結扎動脈頭端。用動脈夾(與動脈垂直並處於水平位置)夾住動脈的近心端,在盡可能長的靠遠心端處用眼科剪將動脈剪開一斜口,約剪開管徑的一半,然後將動脈插管向心臟方向插入動脈,用已穿好的線結扎緊插入動脈的插管,並將同一結扎線固定於插管壁。在插管的適當位置固定插管並使其與動脈的走向一致,以防止插管刺破動脈。

向耳緣靜脈內注射肝素以抗凝,每公斤體重1000單位。注射後一分鍾左右即可打開、移去動脈夾,此時即可見血液沖入動脈插管,同時在顯示器上可見有壓力波動圖象,打開記錄儀可記出壓力搏動曲線。

5.心室搏動觀察裝置 將帶有小旗的針灸針於胸骨柄下緣左側垂直刺入,直至小旗隨心室搏動而搖動為止,表明針尖已刺入心室肌。

6.心電引導 將心電引導線與針灸針相連接,然後將針灸針刺入動物各肢體末端並固定,在顯示器上可觀察到心電圖象,作為心率、心律的觀察指標。

【觀察項目】

1.觀察描記正常血壓曲線 從正常血壓曲線上可見到三級波:一級波即心跳波,是由於心臟舒縮而引起的血壓波動,與心率及其節律一致。二級波即呼吸波,是由於呼吸時肺的張縮而引起的血壓波動,與呼吸周期及其節律一致。一般一個呼吸波中有3~5個心跳波。三級波,不很明顯,有時可清楚看到,其原因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由於血管運動中樞緊張性活動的周期性變化所致。三級波歷時最長,有數個呼吸波組成。

圖14-2 兔動脈血壓曲線

2.觀察心率及心室收縮強度 從心電圖上可准確觀察和記數心率。心室收縮強度可通過觀察針灸針上小旗的擺動幅度進行估計(可設一個數值為正常強度,實驗時與其比較,給出大概的變化值)。

3.用動脈夾夾閉右頸總動脈15秒鍾,同時觀察、記錄血壓及心率的變化。

4.用保護電極、以適當強度和頻率刺激右側減壓神經,同時觀察、記錄血壓、心率及心室收縮強度的變化。然後用兩條線在減壓神經中部結扎,再於兩結扎間剪斷。用上述同樣電刺激分別刺激減壓神經的中樞端和末梢端,同時觀察、記錄上述各指標的變化。

5.先在手術燈下觀察兩耳血管網的密度及血管擴張程度,再結扎右側交感神經,並於結扎線的末梢端(近心端)剪斷,稍待片刻後再觀察兩耳血管網的密度及血管擴張程度的變化。然後用上述電流刺激交感神經頭側端,同時觀察右耳血管網的密度及血管擴張程度的變化。

圖14-3 兔耳血管對刺激和切斷交感神經的反應

6.用兩條線在右側迷走神經中部結扎,並於兩結扎間剪斷,用上述電流分別刺激近心端和頭側端,觀察、記錄血壓、心率及心室收縮強度的變化。

7.從耳緣靜脈注入1:1萬的腎上腺素0.3毫升,觀察、記錄血壓、心率及心室收縮強度的變化。待完全恢復後,靜脈注射1:1萬的去甲腎上腺素0.3毫升,並進行同樣觀察。

8.從耳緣靜脈注入0.1%多巴胺0.5ml/kg,觀察血壓變化。待血壓恢復正常後,再注入同樣劑量的多巴胺,隨即注入2.5%妥拉唑林0.3ml/kg,觀察血壓、心率及心室收縮強度的變化。

9.從耳緣靜脈注入1:10萬異丙腎上腺素0.5ml/kg,觀察血壓、心率及心室收縮強度的變化。待血壓等指標恢復正常後,再注入同樣劑量的異丙腎上腺素,隨即注入0.1%普萘洛爾0.5ml/kg,並進行同樣觀察。

10.股動脈插管和放血 在後肢腹股溝部切開皮膚3~5厘米,用血管鉗分離皮下組織及筋膜,可看到股神經、股靜脈和股動脈,股動脈的位置在中間偏後,恰被股神經和股靜脈所遮蓋。小心分離出股動脈約2~3厘米,穿線備用。用兩個動脈夾分別夾閉末梢端和近心端,在兩個動脈夾之間剪一斜口,向近心端方向插入股動脈插管,並結扎固定;插管所連導管的末端置於量杯中,為防止血液凝固,可在量杯中加入少許5%檸檬酸鈉或肝素。待准備就緒,松開近心端動脈夾(不要移去)開始放血,同時密切觀察血壓變化,當血壓降至原水平的50%上下或出現休克現象時,即停止放血,同時觀察、記錄血壓、心率和心室收縮強度的變化。隨即以較快速度從耳緣靜脈輸入所收集的血液,並進行同樣的觀察。

【注意事項】

1. 麻醉葯注射速度要緩慢,不能過量。

2. 避免損傷動、靜脈,嚴防出血。如發現出血現象,應立即止血。

3. 每項實驗必須在各觀察指標處於正常水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後也必須等待各指標完全恢復後,才能開始下一項實驗。

③ 醫學實驗家兔的捉拿及稱重方法,速求

兔的抓取固定方法
抓取:實驗家兔多數飼養在籠內,所以抓取較為方便,一般以右手抓住兔頸部的毛皮提起,然後左手托其臀部或腹部,讓其體重重量的大部分集中在左手上,這樣就避免了抓取過程中的動物損傷。不能採用抓雙耳或抓提腹部。
固定:一般將家兔的固定分為盒式、台式和馬蹄形三種。盒式固定,適用於兔耳采血、耳血管注射等情況;若做血壓測量、呼吸等實驗和手術時,則需將兔固定在兔台上,四肢用粗棉繩活結綁住,拉直四肢,將繩綁在兔台四周的固定木塊上,頭以固定夾固定或用一根粗棉繩挑過兔門齒綁在兔台鐵柱上;馬蹄形固定多用於腰背部,尤其是顱腦部位的實驗,固定時先剪去兩側眼眶下部的毛皮,暴露顴骨突起,調節固定器兩端釘形金屬棒。使其正好嵌在突起下方的凹處,然後在適當的高度固定金屬榛。用馬蹄形固定器可使兔取用背卧位和腹卧位,所以是研究中常採用的固定方法。

④ 動物生理學7

手術後動物立即出現全身肌緊張加強、四肢強直、脊柱反張後挺現象,稱為去大腦僵直。

如果在動物的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腦干,則由於切斷了大腦皮層運動區和紋狀體等部位和網狀結構的功能聯系,造成抑制區的活動減弱而易化區的活動相對地加強,動物出現四肢伸直,頭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緊張亢進的特殊姿勢,稱為去大腦僵直

產生原因:

引起過強的牽張反射,主要是由於中腦水平切斷腦干以後,來自紅核以上部位的下行抑制性影響被阻斷,網狀抑制系統的活動降低,易化系統的作用因失去對抗而占優勢,導致伸肌反射的亢進。腦干前庭神經核對伸肌反射具有易化影響,損毀這一對神經核則僵直現象立即減弱。如同時破壞中腦網狀結構,取消了易化影響,則僵直完全消失。

⑤ 家兔去大腦僵直實驗具體步驟哪裡

(1)將兔稱重後,自耳緣靜脈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ml/kg體重。
(2)將兔背位固定於手術台上,剪去頸前部的毛,在頸部正中線切開皮膚,暴露氣管,插入氣管插管,找出兩側頸總動脈,分別穿線結扎,以避免腦部手術時出血過多。
(3)將兔俯位固定,剪去頭頂部毛,由兩眼眶前緣連線中點至枕部將頭皮縱行切開,暴露頭骨及顳肌。將顳肌上緣附著在頭骨的部分切開,用手術刀柄將顳肌自上而下地剝離擴大頭骨暴露面,並颳去顱頂骨膜。
生物幫有關於這方面的詳細介紹,
mRNA 轉染 http://www.bio1000.com/experiment/cell/238047.html

⑥ 血液凝固及影響因素實驗中最後一步總要加入氯化鈣這是因為什麼

加快血液凝固速度。

Ca2+濃度增高,血液凝固速度增快。

實驗原理

血液流出血管後會很快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動的液體變為不能流動的凝膠狀台地過程,其實質是血液中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溶性的纖維蛋白的過程;纖維蛋白交織成網,把血細胞及血液的其他成分網羅在內,從而形成血凝塊。

血液凝固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第二階段是凝血酶的形成;

第三階段是纖維蛋白的生成。

三個階段的實質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的順序相繼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終使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

(6)家兔手術台固定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凝血系統包括內源性和外源性兩套凝血系統。內源性凝血途徑是指參與凝血的因子全部來自血液,通常因血液與帶負電荷的衣物表面接觸而被啟動。

外源性凝血途徑是由來自血液之外的組織因子與血液接觸而啟動的凝血過程。內源性與外源性凝血系統的區別是:外源性凝血系統所需的凝血因子的種類及凝血步驟較少,因此血液凝固的時間短,而內源性凝血系統的血液凝固時間長。

血液凝固的關鍵過程是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溶的纖維蛋白。多聚體纖維蛋白交織成網,將很多血細胞網羅其中形成血凝塊。在血液凝固過程後1~2小時,血凝塊在血小板的作用下發生收縮並析出的淡黃色液體,這種液體被稱為血清。

與血漿相比,血清缺乏纖維蛋白原和少量參與血凝的其他血漿蛋白質,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時由血小板釋放出來的物質。

⑦ 家兔實驗性氣胸實驗報告怎麼寫求解答

氣胸對呼吸的影響
【實驗目的】 觀察氣胸時呼吸運動、胸內壓、肺臟體積和呼吸運動的影響。
【實驗原理】 胸內負壓形成的主要條件有胸膜腔的密閉性和肺的回縮力。當氣胸時,胸膜腔的密閉性受到破壞,胸膜腔內的負壓消失,由於肺臟本身的回縮力肺臟縮至其自然體積大小,呼吸運動增強而顯得呼吸困難,但通氣量減小。
【實驗對象】家兔。
【實驗器材和葯品】 哺乳動物手術器械一套、兔手術台、氣管插管、20ml注射器、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鹽水、紗布和線、胸腔內插管、水檢壓器。
【實驗步驟及觀察項目】
一、實驗裝置與連接:
參見實驗「呼吸運動的調節」和「胸內壓的測定」。
二、動物手術
(一)麻醉與固定:用20%氨基甲酸乙酯進行麻醉,劑量為1g/kg體重。待兔麻醉後,仰卧位固定於兔手術台上。
(二)頸部手術:作頸正中切口,氣管插管。
(三)胸部手術:在兔右側胸部測量胸內壓。
(四)上腹部手術:作上腹正中切口。
1.從劍突起沿腹正中線取出皮毛,切口長約5~7cm。
2.沿腹白線剪開腹白線及腹膜,打開腹腔。
3.用止血鉗將劍突往上提可看到膈肌,觀察膈肌及其運動情況,並透過膈肌觀察肺的情況,
三、實驗觀察
(一)觀察正常實驗條件下動物的通氣量,胸內壓,呼吸運動,並透過各級觀察胸腔內肺臟的狀況。
(二)氣胸時:用止血鉗在右側膈肌上穿一個孔,觀察右側胸內壓的變化、右肺的回縮狀態、呼吸運動和肺通氣量的變化。
實驗討論:根據臟層胸膜破口的情況及其發生後對胸腔內壓力的影響,將自發性氣胸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閉合性氣胸(單純性)
在呼氣肺回縮時,或因有漿液滲出物使臟層胸膜破口自行封閉,不再有空氣漏入胸膜腔。
胸膜腔內測壓顯示壓力有所增高,抽氣後,壓力下降而不復升,說明破口不再漏氣。胸膜腔內殘余氣體將自行吸收,胸膜腔內壓力即可維持負壓,肺亦隨之逐漸復張。
二、張力性氣胸(高壓性)
胸膜破口形成活瓣性阻塞,吸氣時開啟,空氣漏入胸膜腔;呼氣時關閉,胸膜腔內氣體不能再經破口返回呼吸道而排出體外。其結果是胸膜腔內氣體愈積愈多,形成高壓,使肺臟受壓,呼吸困難,縱隔推向健側,循環也受到障礙,需要緊急排氣以緩解症狀。
若患側胸膜腔內壓力升高,抽氣至負壓後,不久又恢復正壓,應安裝持續胸膜腔排氣裝置。
三、開放性氣胸(交通性)
因兩層胸膜間有粘連和牽拉,使破口持續開啟,吸氣和呼氣時,空氣自由進出胸膜腔。患側胸膜腔內壓力為0上下,抽氣後觀察數分鍾,壓力並不降低。

⑧ 在兔子的頸動脈鞘內怎樣尋找減壓神經

[手術操作]
一、麻醉和固定: 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自耳緣靜脈注射(4ml/kg),待動物麻醉後,仰卧、背位交叉固定在手術台上。
二、手術:頸部剪毛,頸部正中切開皮膚約8~10cm,分離皮下組織及肌肉,暴露氣管。氣管兩側的頸總動脈鞘內走行有頸總動脈、迷走神經、交感神經和減壓神經。其中迷走神經最粗,交感神經次之,減壓神經最細且常與交感神經緊貼在一起。沿氣管一側用玻璃分針小心分離減壓神經,並在神經下穿一條線備用。記錄時將減壓神經鉤在懸空的引導電極上,避免觸及周圍組織,以減少干擾。
分離一側頸部的軟組織,在頸外靜脈和胸鎖乳突肌之間用止血鉗向縱深分離,可見在脊柱腹外側頸椎發出的第3、4、5頸神經(臂叢)向後外方走行。在頸椎旁的肌肉上(臂叢內側)可見一較細的膈神經。膈神經由4、5頸神經的腹支匯合而成,在較粗的臂叢神經的內側橫過並與之交叉,向後內側行走,從斜方肌的腹緣進入胸腔。用玻璃分針將膈神經分離2cm,穿線備用。將頸部一側皮膚接地,以減少干擾。做好皮兜,注入38℃的液體石蠟,起保溫、絕緣和防止神經乾燥用。記錄時將膈神經鉤在懸空的引導電極上,避免觸及周圍組織,以減少干擾。
充分暴露、分離氣管 。在氣管下方穿一絲線,於甲狀軟骨下方2~3cm處做「⊥」形切口,插入氣管插管,以絲線結扎固定。

閱讀全文

與家兔手術台固定方法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賽珍珠的價格鑒別方法 瀏覽:108
絲竹之聲訓練方法 瀏覽:882
去除圖像瑕疵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01
什麼可以調用void的方法 瀏覽:36
led燈珠檢測方法 瀏覽:162
晚上11點鍛煉方法 瀏覽:553
熱水器如何排氣的方法 瀏覽:318
鑒別稀濃硫酸的20種方法 瀏覽:529
304不銹鋼檢測方法去哪裡檢測 瀏覽:435
電焊焊接的技巧及方法 瀏覽:653
沒有器材鍛煉腹肌的最後方法 瀏覽:608
如何去除蜘蛛痣的方法 瀏覽:650
偏癱的穩定訓練方法 瀏覽:817
架點分析與使用方法 瀏覽:609
菜鳥寫作技巧和方法 瀏覽:762
閑置快速賣出去的方法 瀏覽:549
電腦用電壓力鍋做蛋糕的方法 瀏覽:6
建行隨芯用使用方法 瀏覽:282
眼角的皺紋用什麼方法可以弄掉 瀏覽:930
汽車螺紋測量方法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