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病蟲害調查常用順序抽樣方法

病蟲害調查常用順序抽樣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2 21:25:04

㈠ 在野外如何識別松材線蟲病,該病害在普查和調運檢疫中的取樣和鑒定方法

野外識別是看是否出現松樹枯死、針葉褪色、黃化、枯萎以及呈紅褐色等松針變色症狀等異常情況。取樣鑒定是否發生松材線蟲病。

取樣方法和鑒定方法具體參照最新《松材線蟲病防治技術方案》指導:

(三)取樣。

1.取樣對象。抽取尚未完全枯死或者剛枯死的松樹,不應當抽取針葉已全部脫落、材質已腐朽的枯死樹。可參照以下特徵選擇取樣松樹:

——針葉呈現紅褐色、黃褐色的松樹;

——整株萎蔫、枯死或者部分枝條萎蔫、枯死,但針葉下垂、不脫落的松樹;

——樹幹部有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蟲的產卵刻槽、侵入孔的松樹;

——樹幹部松脂滲出少或者無松脂滲出的松樹。

2.取樣部位。一般在樹干下部(胸高處)、上部(主幹與主側枝交界處)、中部(上、下部之間)3個部位取樣。其中,對於僅部分枝條表現症狀的,在樹幹上部和死亡枝條上取樣。對於樹干內發現媒介昆蟲蟲蛹的,優先在蛹室周圍取樣。

3.取樣方法。在取樣部位剝凈樹皮,用砍刀或者斧頭直接砍取100-200克木片;或者剝凈樹皮,從木質部表面至髓心鑽取100-200克木屑;或者將枯死松樹伐倒,在取樣部位分別截取2厘米厚的圓盤。所取樣品應當及時貼上標簽,標明樣品號、取樣地點(需標明地理坐標)、樹種、樹齡、取樣部位、取樣時間和取樣人等信息。

4.取樣數量。對需調查疫情發生情況的小班進行取樣時,總數10株以下的要全部取樣;總數10株以上的先抽取10株進行取樣檢測,如沒有檢測到松材線蟲,應當繼續取樣檢測,直至全部取樣檢測為止。

5.樣品的保存與處理。採集的樣品應當及時分離鑒定,樣品分離鑒定後須及時銷毀。樣品若需短期保存,可將樣品裝入塑料袋內,扎緊袋口,在袋上扎若干小孔(若為木段或者圓盤無需裝入塑料袋),放入4℃冰箱。若需較長時間保存,要定期在樣品上噴水保濕,保存時間不宜超過1個月。

(四)分離鑒定。

1.分離。採用貝爾曼漏鬥法或者淺盤法分離松材線蟲,分離時間一般需12小時以上。將分離液體收集到試管或者燒杯中,通過自然沉澱或者使用離心機處理後進行鑒定。

2.鑒定。

(1)常規顯微鏡形態鑒定。僅適用於雌雄成蟲,以雌成蟲為主。將製作好的玻片置於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判別是否為松材線蟲。若分離的線蟲為幼蟲,需培養至成蟲後進行鑒定。

(2)分子檢測(適用於各蟲態)。採用PCR檢測技術判別是否為松材線蟲。

松材線蟲分離、培養、檢測鑒定的具體方法可參照國家標准《松材線蟲病檢疫技術規程(GB/T 23476)》進行。


其中,PCR檢測技術通常是通過松材線蟲自動化分子檢測系統來完成的,這是能准確無誤測出松材線蟲的一種方法。

㈡ 病害標本有哪些分類

specimens of plant disease

許志剛

供教學示範、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或陳列展覽的病植物或病原物。植物病害標本通常包括具典型症狀的病植物、病原物的純培養、病原物玻片標本或照片。完整的標本應注有正規的標簽,標簽是一個索引,能提供最重要的信息。病植物上的標簽應記載:寄主名稱(附拉丁學名)、病害名稱、病原物名稱(附拉丁學名)、採集地點、採集者、鑒定者、採集日期,備注欄內有病害症狀的簡要描述,發病場所的地理特點,以及其他必要的說明等,以便長期保存和使用。標本的種類很多,因植物和病原物種類的不同、保存的目的和用途、製作方法的差異而有很大的不同,常見的有蠟葉標本、浸漬標本、玻片標本、瓊脂薄膜標本、菌種標本、活體標本、照片、幼燈片和錄像等。

蠟葉標本

採集典型症狀植物經脫水乾燥和定型後,裝在玻璃盒中,或固定在硬紙板上,貼上標簽。蠟葉標本多限於植物的根、莖、葉、花、幼苗上的病害,較少用於果實病害壓制。有的病害在植物不同生育階段或不同部位表現不同的症狀,應在不同時期或不同部位採集後進行壓制。有些病害的病原物能侵害不同的寄主,並表現不同的症狀,如梨銹菌在梨和轉主寄主檜柏上為害的症狀不同,應分別採集在各個寄主上不同階段的標本。蠟葉標本的乾燥工藝對標本質量有很大影響,傳統的方法是將新鮮的標本夾在乾燥的吸水紙中,經多次換紙逐步脫水。乾燥的標本基本上仍保持原有色澤。也可用熱砂或熨斗燙壓的快速乾燥方法,處理過的標本再夾在吸水紙中吸水1~2天即可。優點是能很快壓平和乾燥,缺點是溫度過高常導致褪色或變色,綠色不易長久保存。保綠效果較好的是採用醋酸銅或硫酸銅浸漬法。將新鮮標本經浸漬處理後再壓干,綠色可以經久不變。經乾燥壓制後的標本也可密封在特製的塑料膜內,更方便於保存,還可從正反面進行觀察。

浸漬標本

對多汁的植物、果實或有瘤腫症狀的植物,為了盡量保持病害的特徵或原有色澤,必須浸泡在防腐液或保色液中。浸漬液以醋酸銅和亞硫酸液為多,視標本種類和保存要求而異。如單純防腐的可用福爾馬林酒精液(FAA),保持綠色用醋酸銅或硫酸銅溶液,保持黃色和桔紅色用赫斯婁(Hesler)液和瓦查氏液等。浸漬標本常保存在盛滿葯劑的方形或圓柱形標本瓶中,瓶口要用石蠟密封,以防液體蒸發後標本乾燥變質等。

玻片標本

有臨時玻片和永久玻片兩種。臨時玻片一般以水、乳酚油或希爾液為浮載劑,將病原生物或病組織作徒手切片後挑制而成。臨時玻片中的浮載劑易蒸發而乾涸,不能持久,可在蓋玻片邊緣用指甲油或樹脂密封,製成半永久玻片。永久玻片是將病材料或病原物的子實體製成石蠟切片,標本中的材料厚度均勻一致,經透明和染色後,不同的組織顯示不同的色澤,對比度強,清晰易認,可保持數十年不變,有利於病原物鑒定或病理變化的研究。

菌種標本

病原生物的種類很多,實驗室內保存的菌種都是經分離純化後的純培養物,絕大多數的病原細菌和病原真菌都可以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可以在冰箱中保存,更多的是經凍干後在真空狀態下的安瓿瓶中保存。大多數真菌在培養皿的瓊脂平板上生長形成特定形態的菌落,再將其移放到玻璃紙片上,經蒸發乾燥留下一層長有菌落的瓊脂薄膜,裝在清潔的紙袋中,與蠟葉標本一起保存。

活體標本

許多病害標本,在未充分認識或鑒定以前,應盡量保留活體標本。尤其是各種霜霉病,類菌原體等,一旦組織乾枯死亡,這些專性寄生的病原物亦同時死亡,很難進一步分離鑒定。因此,採回的材料應盡量保持存活狀態,必要時應不斷地轉移或接種到實驗室或溫室中栽培的草本寄主植物甚至試管苗上。少數病原真菌和細菌以及所有病毒,不能在培養基上生長,必須接種在寄主活體上才能保存其活力。寄生性種子植物的種子可密封在乾燥的種子瓶內在低溫下保存多年。

照片與錄像

調查或採集中見到的主要病害植物和病原物在野外的生態環境,除用文字描述外,還可用照相機或攝像機拍攝下來,可以保存比肉眼觀察更完整、細致、有真實感的形象。

病害傳播

disease spread

趙美琦

病原物傳播體從發病植株或位點向健康植株或位點的擴散蔓延過程。表現為病害隨時間在空間分布的變化,即病害流行過程中傳播距離和傳播速度的動態變化規律。病害傳播的量變規律,主要決定於病原物傳播體的種類、生物學特性、數量及其傳播方式和動力。病害傳播規律的定量研究,主要針對氣傳病害,其他病害研究較少。

病害傳播是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學過程和物理學過程,雖然以病原物傳播體(見傳播體)的傳播為基礎,又不等同。首先由孢子的形成和釋放決定傳播體的數量和質量。其擴散和著落決定孢子的物理傳播,侵染和發病最終實現病害傳播。因此,在病害傳播距離的研究中提出了傳播體的物理傳播距離和病害傳播距離的概念。由於孢子的氣流傳播規律幾乎和非生物的空中微粒的氣流傳播規律一樣,因此很早就有人引用氣體動力學的理論和方法描述病原物傳播體的物理傳播距離。艾羅爾(D.E.Aylor,1978)研究了孢子釋放率和孢子所受外力的關系。施羅特(H.Schr?dter,1960)提出了孢子飛散距離與上升氣流、水平風速、沉降速度的關系及孢子隨上升氣流達到的最大高度。帕斯奎爾(F.Pasquill,1962)把描述空中微粒傳播擴散規律的高斯煙縷模型(The Gaussian plume model)移植到病原物傳播體的物理傳播規律中來研究。但是,當一個病原物傳播體被氣流傳到很遠距離後,它能否萌發、侵染、以至造成病害流行後果,受一系列復雜因素制約。所以病原物的物理傳播只是病害傳播的前提,病害的傳播距離實為病原物傳播體的有效傳播距離。

病害傳播距離既受傳播體的物理性狀、氣流運動規律的影響,也受傳播體、寄主植物及其環境等有關生物因素影響。當一定量的孢子由菌源中心經傳播發病後,新生病害的空間分布,一般是在菌源中心處病害密度最大,距離愈遠,密度愈小,呈現一定梯度。這就是侵染梯度或病害梯度,可用清澤茂久和麥肯齊(D.R.Mac Kenzie,1979)建立的梯度模型,推求出反映病害傳播到某一距離的概率(見病害梯度)。不同病害的傳播梯度不同,其傳播距離也不同。梯度愈緩,傳播距離愈遠;反之,則傳播距離近。從梯度模型看,理論上只有當距離無限大時,病害密度才接近0。但實際上,病害傳播距離是有限的,所以,在推求傳播距離時,首先要根據病害種類和工作要求的精度確定病害「實查可得最低病情」,才能由梯度模型推出傳播距離。在病害實際流行過程中,可通過人為控制孢子釋放的時間,為此測量出病害的一次傳播距離或一代傳播距離(見傳播距離)。

在病害的一次傳播距離或一代傳播距離中,菌源中心產生的病原物傳播體受很短一段時間內單一方向風的作用,造成子代病害的扇形分布,有時可簡化而看成單向的直線傳播,自然界中這種傳播結果較少見。更多的是在一段時間內,風向風速發生多次變化,造成傳播後新生病害常呈圓形、橢圓形,甚至不規則形的分布。根據病害傳播的實測數據研製各種空間動態模型,如小麥條銹病春季流行的直線傳播、圓形傳播、橢圓形傳播的空間動態模型。還可將病害流行過程中的時空動態結合起來,建立時空一體的綜合模型,可以預測病害傳播距離,及推求病害傳播速度、分析寄主相對抗病性和植株密度的影響及其田間發病圖式。從而為病害流行預測和管理決策服務。

病害調查

plant disease survey

商鴻生

在病害發生現場收集有關病害的種類、分布、嚴重程度、為害狀況及造成的損失以及相關環境要素的基本數據,用以闡明病害發生規律和為加強病害防治提供可靠依據。病害調查是重要的基礎工作,它既是開展試驗研究的前提,也是生產上制訂防治策略前必須進行的基礎工作。

調查類型病害調查分為基本調查(普查)和專題調查兩大類型。基本調查以了解一定地理區域內各種植物或特定植物的病害種類、分布與損失程度為目的,所獲得的資料用於編寫病害志、繪制病害分布圖和擬定防治規劃。植物檢疫性病害普查資料是劃分疫區和保護區,確定或撤消檢疫對象的重要依據。專題調查的對象和目的各不相同,多以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病害為調查對象、深入了解病害發生和防治中的關鍵問題。①病害發生規律調查。主要了解病害發生與環境條件、品種和栽培措施的關系,或病害流行關鍵階段(越冬期、越夏期)的發病特點。有時通過多年多點調查了解病情發展的時間動態和空間動態,積累系統數據,用於建立數字模型。②測報調查。側重收集菌量、病情和氣象資料,用於建立預測式或依據已有的辦法進行病害預測。③病害防治專題調查。是評價農葯、品種、天敵以及綜合措施的防治效果、效益和存在問題。④作物品種抗病性調查。主要了解田間品種的抗病性表現和變異情況。

調查原則

植物病害調查應遵循下述基本原則。①要有明確的調查目的和任務;②要有周密的調查方案,確定適宜的調查方法;③如實反映情況,防止主觀片面;④控制調查的規模,盡量節約時間、人力和財力;⑤調查資料完整,配套,調查數據准確可靠並有代表性和可比性;⑥與田間試驗和室內研究緊密結合,互相銜接。

調查方法

根據病害性質和調查目的,選擇適宜的調查方法。常見調查方式有巡迴調查和定點調查兩類。前者適用於較大地理范圍,多按既定的路線進行調查,有些病害測報調查,各年均按一定的路線巡迴調查,以積累可比性的病情資料。定點調查是選擇代表性田塊,固定調查點或固定調查植株,按一定的時間間隔多次調查,以了解病情消長規律。此外,在測報調查和品種抗病性調查時,還在適於發病的地塊,特設調查圃(觀察圃),前者種植感病品種,以避免品種抗病性的干擾,獲得真實的菌源和病情數據,後者則種植一套抗病品種,觀察抗病性變異情況。

病害調查以發病現場的實查為主,輔以訪問、座談,查閱歷史資料。除定點系統調查外,因時間和勞力的限制,多採用田間踏查和目測估計的方法,必要時取樣細查計數。調查時間間隔和次數依調查目的而異,普查每5~10年一次,專題調查可不定期或定期進行。調查前要研究確定調查時期、次數、取樣方法,選定發病率、病害嚴重度和侵染型的記載標准,印製調查表格,備好計數器、放大鏡、望遠鏡、海拔儀、錄音機、照相機等常用器具。對少數作物現已研製出半自動式或自動式田間病情數據收集器,可在調查人員監控下自行記錄病情數據並輸入電腦。遙感技術也已用於病情調查和損失估計。

病害流行動態

epidemic dynamic

肖悅岩

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病害數量隨時間和空間的消長。廣義的病害流行動態包括病害種類(群落結構)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主要研究病害流行中病害空間分布格局、數量消長速率及其變化規律,這些是植物病害流行學的核心問題,也是進行病害預測和防治決策的重要基礎。

病害流行動態分為時間動態(見病害流行時間動態)和空間動態(見病害流行空間動態),兩者是同一過程的兩個側面觀。時間動態以時間為主要量綱,研究病害數量(X)隨時間(t)而變的流行速率(△X/Δt)問題,涉及相應的曲線形式和各種描述公式。空間動態則以空間距離(d)為主要量綱,研究病害密度或數量隨空間位置而變的病害梯度(△X/△d)、傳播距離和傳播速度及其變化規率。病害梯度和傳播距離可以說是某一瞬間的空間格局,而傳播速度又增加了時間維,成為傳播距離在時間維上的變化率。上述這些概念的區分只是為了便於分析病害傳播和流行才進行的簡化。在客觀的病害流行過程中,時空動態是平行並進,密不可分的。沒有病害數量的增殖,就不可能實現病害的傳播;沒有有效的傳播所導致的病區擴大,也就難以實現種群的繼續增殖。然而,已有的研究和應用成果大多屬於時間動態的范疇。雖然也有一些空間動態研究結果,但能實用的不多,時空動態綜合研究則更少(M.J.Jeger,1983,P.Kampmeijer and J.C.Zadoks,1977,趙美琦等,1985)。

由於流行學是群體中病害的科學(J.E.Van der Plank,1963),病害流行動態也立足於群體水平的研究,深入分析時要以個體水平的侵染過程和侵染循環為基礎,發展一些新的定量概念和參數,如侵染概率、顯症率、越冬、越夏期病菌存活率、病斑擴展速率、產孢量、孢子著落率等等。流行動態的重要參數——流行速率正是這些參數在群體水平上的綜合。病害流行動態與侵染過程的關系如圖所示。流行動態研究的規模向宏觀方向發展達到群落水平,涉及病害種類的演替或演化、地理分布等,時空跨度更大。

上式中,M的定義同(1)式,k為負二項式的聚集度參數。

上列三式中的M、k、b參量取值均因病害種類而異,需通過多年多點的實地調查而測定。也可以在大量實測值的統計基礎上求出經驗式的預測式。但不論用理論式還是經驗式,當普遍率接近飽和時,不能再從普遍率推算嚴重度。

病原物監測

對病原物發育進度和數量發展的定期連續調查。預測預報中需要監測病原物的發育進度,如子囊殼成熟進度可以作為小麥赤霉病、梨黑星病等病害中短期預測的依據。更重要的是病原物的種群數量。病原物種群數量的估測技術難度頗大。除線蟲、高等寄生植物外,病毒、細菌體形微小無法目測,真菌群體的「個體」計數單元也無從劃定,雖然菌核和孢子可以計數而菌絲體的生物量和繁殖潛能卻難以測定。在多數情況下,一定空間范圍內病原物群體的絕對量,包括生物量和個體數量,是無法測定和難以估計的,即便理論上可以想出方法,在實際上不能實行。實際上是對傳播體的相對數量的變化進行監測,用於對病害流行系統作不同時空條件下的比較,或用作特定條件下病原物群體絕對數量的一個代表值。空中孢子捕捉和土壤帶菌量測定等都屬於這種性質。

空中孢子密度和土壤病原物的定量定測氣傳病害流行始期或其以前空中孢子密度是預測預報的重要依據。孢子捕捉方法有多種:最簡單的如凡士林玻片法或培養基平面法以承接空中沉降的孢子;還有旋轉膠棒孢子捕捉器(rotor-rod sampler)等。土壤病原物傳播體能目測或鏡檢計數的,如菌核、線蟲、真菌孢子等,可取土樣直接計數;不能直接計數的,需選用選擇性培養基進行定量分離(

㈢ 調查研究中常見的概率抽樣方法有哪些

概率抽樣包括有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多段抽樣、PPS抽樣和戶內抽樣。具體如下:

1、簡單隨機抽樣

簡單隨機抽樣是一種廣為使用的概率抽樣方法。是最完全的概率抽樣。如前面提到的,隨機抽樣就是總體中每個單位在抽選時有相等的被抽中的機會。

在簡單隨機抽樣條件下,抽樣概率公式為:抽樣概率=樣本單位數∕總體單位數。

2、等距抽樣

在定量抽樣調查中,等距抽樣常常代替簡單隨機抽樣。由於該抽樣方法簡單實用,所以應用普遍。等距抽樣得到的樣本幾乎與簡單隨機抽樣得到的樣本是相同的。

等距抽樣的基本做法是,將總體中的各單元先按一定的順序排列、編號,然後決定一個間隔,並在此間隔基礎上選擇被調查的單位個體。

樣本距離可通過下面公式確定:樣本距離 =總體單位數∕樣本單位數。

3、分層抽樣

定量調查中的分層抽樣是一種卓越的概率抽樣方式,在友邦公司以往的調查中經常被使用。又稱分類抽樣或類型抽樣。

分層抽樣是先將總體的單位按某種特徵分為若干次級總體(層),然後再從每一層內進行簡單隨機抽樣,組成一個樣本。分組減小了各抽樣層變異性的影響,抽樣保證了所抽取的樣本具有足夠的代表性。可以提高總體指標估計值的精確度。

4、整群抽樣

以上各種抽樣類型全部是按單位抽取的,即按樣本單位數,分別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抽取。在整群抽樣中,樣本是一組單位一組單位地抽取。

整群抽樣有兩個關鍵步驟:

同質總體被分為相互獨立的完全的較小子集。

隨機抽選子集構成樣本。

5、系統抽樣

使用系統抽樣時,調研人員首先選取一個隨機的起點,然後連續地在抽樣框架中每隔i個個體就選出一個樣本。其選取樣本的間隔i被稱作抽樣間距。它是由總體大小N除以樣本量聹的結果四舍五人後得出的。

例如,假設總體中共有100 000個個體,樣本量大小為l 000。在這一情況下,抽樣間距為100,即從1至100之間隨機選擇一個數字。如果選取的是數字23,那麼樣本就包括個體23、123、223、323、423、523等。

㈣ 蟲害的調查方案

保護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成果,做好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工作,特製訂此方案。 一、建立測報網點 1、分類設立測報點 全省有楊樹種植的縣均需設立測報點,測報點分兩類,一類進行系統測報,根據地理位置和楊樹種植情況,在全省選擇永修、上饒、余江、袁州區、吉水、信豐等6個縣作為系統測報點,主要任務是參照國家頒布的《楊樹星天牛監測、預報辦法》和《楊樹舟蛾監測預報辦法》,對楊樹主要病蟲害進行系統觀察,以掌握楊樹病蟲害在我省的發生發展規律。另一類進行一般測報,除做系統測報的縣之外其它有楊樹的縣均需開展,主要任務是調查掌握面上的蟲情。 2、監測調查的重點 一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通道綠化種植的楊樹,二是種植在老楊樹林、桑樹、柳樹等蟲源地的楊樹,三是造林大戶種植的楊樹,四是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楊樹。 二、開展監測調查 系統測報按國家頒布的監測預報辦法進行,一般測報按如下方法進行。 1、監測區域的確定 各縣以鄉為單位,把種植楊樹的區域確定為監測區,按每110株楊樹摺合1畝的比例折算成楊樹種植面積,以此作為監測調查的基數。 2、調查方法 1)燈誘 燈誘是指利用蟲情測報燈、殺蟲燈誘捕楊樹趨光性害蟲,通過對誘捕到的楊樹害蟲種類和數量的觀察,分析害蟲的發生量和發生趨勢。每縣選擇十塊楊樹種植地各掛一台殺蟲燈,從5月11日起至10月底進行燈誘,每周開燈不得少於4天,統計當天燈下誘集的害蟲數量,填入表1。 2)抽樣調查 每個鄉選擇一塊臨時標准地(全縣不得少於十塊臨時標准地)每周進行抽樣調查,每塊標准地抽取的樣株不得少於30株。抽樣方法:栽植多排的通道、溝渠隔10行取一行、栽植單排的通道和農田林網或四旁散生木隔10株取1株、片林按對角線或平行線法進行抽樣。對抽取的樣株參考附件1中的危害狀、調查要點和分級標准進行逐株調查,填寫表2。 3)踏查 各鄉(鎮、場)根據楊樹種植情況設計踏查路線,要求在楊樹病蟲害的發生期內每月進行一次踏查,范圍涉及栽植楊樹的每個路段和地塊,通過踏查確定楊樹病蟲害的發生范圍和發生程度。當踏查的監測區內楊樹被害程度與抽樣地塊一致時,以抽樣地塊的危害程度為標准統計監測區內楊樹病蟲害的發生面積。如果踏查時發現監測區內楊樹被害程度不一致時,需抽樣調查不同的發生類型,並分別統計楊樹病蟲害的發生面積,填寫表3。 4)針對性的調查 各縣森防部門與造林大戶間要建立緊密聯系,即互留電話,一是便於大戶發現病蟲危害後及時向縣站報告;二是利於通報大戶蟲情,指導防治。當大戶報告病蟲發生後,縣站需與鄉鎮測報員一起到現場進行針對性的調查,以掌握情況。 三、數據上報 1、各縣在每周調查結束後,於每周二、周四通過電子郵件將表1,周四將表2同時上報至省、市二級森防站(局),省森防局專用郵箱為[email protected]。每周實行零報告,且在文字中予以說明。 2、各縣每月統計匯總各鄉鎮楊樹病蟲害發生情況,填寫表3,附上文字說明於4至10月的每月30日前以電子郵件形式同時報省、市二級森防站(局)。 3、由縣森防站測報員進行蟲情核查,將造成危害的楊樹病蟲害區分到種(楊樹病蟲害種類鑒別特徵詳見附件2),每年二次通過「防治軟體」逐級上報發生防治情況。 四、發布預報 1、病蟲災害預報 全省各級森防機構根據燈誘和調查的結果,結合病蟲發生規律,分析病蟲害的發生期及發生趨勢,定期或不定期向當地黨政領導、林業部門領導、經營者發布楊樹病蟲防治預報,不斷提高預報准確率,減少病蟲災害損失。 2、預報種類 主要分三種,一是「楊樹病蟲災害動態」,報告對象主要是領導,內容是楊樹病蟲害發生現狀、發生種類和組織管理,要求文字簡練,表述准確。二是「楊樹病蟲情預報」,報告對象主要是業務部門分管領導、上下級森防部門及有關專家、部分造林大戶,內容主要是依據調查的數據,作具體的技術分析,對未來可能的發生地點、危害程度和發生趨勢進行預報,要求內容專業、詳細具體;三是「楊樹病蟲害防治預報」,報告對象主要為林農和造林大戶,內容是即將發生的病蟲信息、防治最佳時間和防治方法等( 三種預報樣式見附件3)。 3、發布途徑 1)在防治關鍵時期,以簡報的形式及時向經營者和分管領導發出楊樹病蟲情預報。 2)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路等多種視聽媒體向社會公布病蟲情。 3)利用手機簡訊群發蟲情簡報。省局負責向省廳督導組片長和5萬株以上的種植大戶發送;市站(局)負責向市級分管領導和1~5萬株以上的種植大戶發送;縣站負責向縣、鄉(鎮)分管領導、村幹部和1萬株以下的種植戶發送。 4)利用各村的「科技專欄」張貼楊樹病蟲情簡報,指導林農開展防治。 五、組織管理與職責 1、省森防局負責全省業務指導,制定相關管理制度,監督、檢查楊樹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全年省級要在電視台天氣預報欄目播出病蟲情預警信息10次以上,發布病蟲情簡報15期以上,廣播電台播出蟲情信息10次以上。 2、設區市森防站(局)指導、檢查轄區內各縣(市、區)楊樹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督促各地及時發布楊樹病蟲信息。全年市級要在電視台播出病蟲情預警信息8次以上,廣播電台8次以上,根據各縣上報數字及病蟲情調查情況分析,發布病蟲情簡報5期以上。 3、縣級森防站負責全縣楊樹病蟲害的監測調查,按要求每周上報病蟲情。全年縣級在電視台發布病蟲情預警信息10次以上,廣播電台10次以上,災害動態要及時發出,病蟲情預報10次以上,防治預報10次以上。 六、技術支撐 1、專家解答 市、縣森防部門負責常見楊樹病蟲害的種類鑒定;省局負責楊樹新發生病蟲種類的鑒定,方法是基層對鑒定不出的種類,用數碼相機(500萬像素以上)將保存完整、鱗片未脫落、顏色斑紋清晰的昆蟲標本或卵、幼蟲、蛹、病害等以特寫鏡頭的方式拍攝成數碼相片,寫上採集時間、地點等基本情況,將照片一是直接上傳到江西省林業廳網「政務互動」欄目下的「專家在線」( http://www.jxly.gov.cn/zwhd/zxzj/sfzj/) ;二是通過QQ加入「江西森防」群(群號:8618310),上傳圖片以尋求幫助。 2、資料提供 省局已在江西森防信息網 http://www.jxsfw.gov.cn/ 上開設了「楊樹病蟲害防治專欄」,所有的資料和文件將在欄目下掛出,請各地自行登陸查詢。 3、蟲情會商 省局定期組織林業有害生物專家咨詢組的專家和部分市、縣森防專家對楊樹病蟲害的發生趨勢進行會商,為楊樹病蟲害防治決策提供指導。 七、獎懲措施 1、每月通報制 省森防局根據每月各縣楊樹病蟲害周報上報的情況,在全省進行通報,並將通報呈送廳領導。每月通報情況作為年終考核獎勵的主要依據。 2、年終考核與獎勵 設楊樹病蟲害監測預報先進單位獎,年終按照測報工作的開展和信息發布的准確程度進行評獎,評出楊樹測報優秀市3個、先進縣30個,給予一定的獎勵。缺報或預報不準,造成大的災害損失的由省「一大四小」工程建設辦公室在全省范圍進行通報批評。楊樹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工作納入年終目標管理考核。

㈤ 如何正確選擇病蟲害的田間調查取樣方法

調查田間病蟲害取點位按每平米計算

㈥ 常用田間取樣方法

常用的取樣方法有:五點取樣、對角線取樣、棋盤取樣、平行線取樣、「Z」字形取樣等。
1 五點取樣法
從田塊四角的兩條對角線的交駐點,即田塊正中央,以及交駐點到四個角的中間點等5點取樣。或者,在離田塊四邊4~10步遠的各處,隨機選擇5個點取樣,是應用最普遍的方法。
2 對角線取樣法
調查取樣點全部落在田塊的對角線上,可分為單對角線取樣法和雙對角線取樣法兩種。單對角線取樣方法是在田塊的某條對角線上,按一定的距離選定所需的全部樣點。雙對角線取樣法是在田塊四角的兩條對角線上均勻分配調查樣點取樣。兩種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棋盤式取樣法,但誤差較大些。
3 棋盤式取樣法
將所調查的田塊均勻地劃成許多小區,形如棋盤方格,然後將調查取樣點均勻分配在田塊的一定區塊上。這種取樣方法,多用於分布均勻的病蟲害調查,能獲得較為可靠的調查。
4 平行線取樣法
在桑園中每隔數行取一行進行調查。本法適用於分布不均勻的病蟲害調查,調查結果的准確性較高。
5 「Z」字形取樣法 (蛇形取樣)
取樣的樣點分布於田邊多,中間少,對於田邊發生多、遷移性害蟲,在田邊呈點片不均勻分布時用此法為宜,如蟎等害蟲的調查。

㈦ 田間試驗抽樣方法有哪幾種

常用的取樣方法有:五點取樣、對角線取樣、棋盤取樣、平行線取樣、「Z」字形取樣等.
1 五點取樣法
從田塊四角的兩條對角線的交駐點,即田塊正中央,以及交駐點到四個角的中間點等5點取樣.或者,在離田塊四邊4~10步遠的各處,隨機選擇5個點取樣,是應用最普遍的方法.
2 對角線取樣法
調查取樣點全部落在田塊的對角線上,可分為單對角線取樣法和雙對角線取樣法兩種.單對角線取樣方法是在田塊的某條對角線上,按一定的距離選定所需的全部樣點.雙對角線取樣法是在田塊四角的兩條對角線上均勻分配調查樣點取樣.兩種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棋盤式取樣法,但誤差較大些.
3 棋盤式取樣法
將所調查的田塊均勻地劃成許多小區,形如棋盤方格,然後將調查取樣點均勻分配在田塊的一定區塊上.這種取樣方法,多用於分布均勻的病蟲害調查,能獲得較為可靠的調查.
4 平行線取樣法
在桑園中每隔數行取一行進行調查.本法適用於分布不均勻的病蟲害調查,調查結果的准確性較高.
5 「Z」字形取樣法 (蛇形取樣)
取樣的樣點分布於田邊多,中間少,對於田邊發生多、遷移性害蟲,在田邊呈點片不均勻分布時用此法為宜,如蟎等害蟲的調查.

㈧ 在抽樣調查中常用的組織方式有哪些

1、簡單隨機抽樣:按隨機原理直接從總體N個單位中抽取n個單位作為樣本,也稱為純隨機抽樣。
2、分層抽樣:又叫類型抽樣。它是先對總體各單位按主要標志加以分組,其後再從各組中按隨機原則抽取一定單位構成樣本的抽樣方式。
3、等距抽樣:又稱機械或系統抽樣。它是事先把總體的全部單位按某一標志排列,然後按固定順序和間隔來抽取調查單位的一種抽樣方式。按等距抽樣方式來抽取調查單位,能夠使抽出的調查單位更均勻地分布在總體中。
4、整群抽樣:整群抽樣是先將總體各單位劃分成若干組群,然後以群為單位從中隨機抽取一些群,對中選群的所有單位進行全面調查的抽樣方式。
5、階段抽樣:當總體很大時,抽樣調查直接抽選總體單位,在技術上有很大的困難,一般可以分階段進行抽樣。

㈨ 常用的抽樣方法有哪四種

常見的四種抽樣方法是2020年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的考點之一,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更好的掌握這一內容,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如下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在筆試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目前最常用的應該以下幾種吧:

(1)簡單隨即抽樣:包括直接抽選法、抽簽法、法。

(2)分類抽樣:也叫或,先將總體中所有的單位按照某個標志分成若干類(組)然後在各個類中分別隨機抽取樣本。

(3)機械抽樣:先將抽樣按照一定順序排隊,根據總體單位數和樣本單位數計算出抽選間隔(抽選距離),然後按照一定的間隔抽選樣本單位。由於抽選間隔相等,所以也叫。

(4):先將總體分為若干群或組,然後一群一群地抽選,每一群中包含若干個樣本單位。

閱讀全文

與病蟲害調查常用順序抽樣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賽珍珠的價格鑒別方法 瀏覽:108
絲竹之聲訓練方法 瀏覽:882
去除圖像瑕疵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01
什麼可以調用void的方法 瀏覽:36
led燈珠檢測方法 瀏覽:162
晚上11點鍛煉方法 瀏覽:552
熱水器如何排氣的方法 瀏覽:318
鑒別稀濃硫酸的20種方法 瀏覽:528
304不銹鋼檢測方法去哪裡檢測 瀏覽:435
電焊焊接的技巧及方法 瀏覽:653
沒有器材鍛煉腹肌的最後方法 瀏覽:608
如何去除蜘蛛痣的方法 瀏覽:650
偏癱的穩定訓練方法 瀏覽:817
架點分析與使用方法 瀏覽:609
菜鳥寫作技巧和方法 瀏覽:762
閑置快速賣出去的方法 瀏覽:549
電腦用電壓力鍋做蛋糕的方法 瀏覽:6
建行隨芯用使用方法 瀏覽:282
眼角的皺紋用什麼方法可以弄掉 瀏覽:930
汽車螺紋測量方法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