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牙齒麻醉在哪
矯正牙齒是不需要麻醉的,除非你的正畸醫生建議你拔牙後再做矯正治療,那麼拔牙是肯定要打麻醉的,不同的牙齒麻醉的部位是不同的,分局部浸潤麻醉和傳導阻滯麻醉,局部浸麻醉簡單講就是在要拔除牙齒的根部的唇側和舌側粘膜處注射麻醉劑。傳導阻滯麻醉就要復雜一點了,在口內注射麻醉劑到神經總干。
至於要注意些什麼,一般拔牙前要休息好,女同志要避過月經期,要吃早餐,血壓要控制在正常范圍,放鬆,剩下的交給醫生就好了,拔牙沒有那麼可怕,打麻醉也沒啥可怕,我就拔了四顆智慧牙啊,一點都不疼。
『貳』 治療牙疼的幾種快速方法
用右手按住左手背上的合谷穴:左手的五指並攏,合谷穴就是在拇指與食指之間隆起的肉的那塊區域,用右手按的時候(有冰塊效果更好),會有酸痛的感覺,按大概3—5分鍾,直到不疼了,然後再繼續按1分鍾。這種方法用於緊急止疼,之後請及時到醫用醫治!
『叄』 拔下牙怎樣打麻醉
最常用的局部粘膜下浸潤麻醉。
齶側最常見的如下:
上頜3到3區域,切牙孔麻醉。
上頜磨牙區頰側:上頜結節組織麻醉。
單側3以後齶側區域,翼齶管阻滯麻醉。
下頜4以後單側區域,下牙槽神經組織麻醉。
下牙4到4,局部浸潤麻醉。
最多使用的是2%利多卡因麻醉劑,成人一次最大用量為20ml。
『肆』 口腔臨床常用的口內麻醉有幾種
拔下牙時常用的阻滯麻醉方法有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舌神經阻滯麻醉及頰神經阻滯麻醉。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常用口內注射法。病人張大口時,可見磨牙後方、咽齶弓之前,有一縱行索條樣粘膜皺襞,即翼下頜韌帶。它與上下頜牙槽嵴相距的中點線外側3~4mm的交點即為注射標志。注射時,讓病人張大口,將注射針放在對側口角,即第一、二雙尖牙之間,與中線成45°,注射針應高於下頜牙牙合面1cm,並與之並行,從注射標志處進針直達骨面,約深2.5cm,回抽無血即可注入適量麻葯,而麻醉下牙槽神經。由於舌神經位於下牙槽神經前內方約1cm處,此時將注射針退出1cm,注射0.5~1ml麻葯,即可麻醉舌神經。若將針退至肌層、粘膜下時注射麻葯0.5~1ml,即能麻醉頰神經。拔下頜牙時需同時麻醉同側的下牙槽神經及舌、頰神經,才能達到拔牙時無痛的目的。上述操作結束5分鍾後,感到同側口角、下唇及舌尖麻木、腫脹,即表示麻醉生效,可進行拔牙手術。
拔上頜牙時常用上牙槽後神經阻滯麻醉、齶前神經阻滯麻醉及鼻齶神經阻滯麻醉。上牙槽後神經支配除第一磨牙頰側近中根外的同側磨牙、牙槽突及其相應頰側粘骨膜、牙周膜。齶前神經支配同側雙尖牙和磨牙的齶側牙槽骨和牙齦等。鼻齶神經支配兩側尖牙齶側連線前方的牙齦、齶側粘骨膜和牙槽骨。拔雙尖牙及前牙、第一磨牙時,還須在相應齦頰溝處行浸潤麻醉。
行上牙槽後神經阻滯麻醉時,一般從上頜第二磨牙遠中頰側根部的前庭溝進針,使注射針與上頜牙的長軸成40°,使針尖一直緊貼上頜骨表面向後上內方刺入2cm,回抽無血,即可注入麻葯。
齶前神經阻滯麻醉的注射標志為齶大孔表面粘膜的小凹陷處,從頜平面觀,齶大孔位於上頜第三磨牙齶側齦緣至齶中線連線的中外1/3處。注射時,先讓病人頭後仰,大張口,使上頜牙頜面與地面成60°,注射針在注射標志稍前方刺入齶粘膜,向上後方推進至骨面,回抽無血,即可注入0.5ml麻葯,由於齶粘骨膜瓣與齶骨附著緊密,注射時較為用力,可見粘膜發白。注射麻葯不可過量,注射點不可偏後,以免麻醉齶中、後神經,使軟齶、懸雍垂麻木不適而出現惡心、嘔吐。
鼻齶神經阻滯麻醉的注射標志是左右尖牙連線與齶中線交點處的梭形齶乳突。讓病人張大口,頭向後仰,把注射針從齶乳突側緣刺入粘膜,然後把針擺向中線,平行於中切牙長軸方向,向後上方推進約0.5cm,注入0.5ml麻葯。由於該處組織緻密,注射麻葯時需用較大壓力。
『伍』 牙疼了,有什麼快速止痛的方法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沒有牙疼的人是不能體會這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那麼,牙疼怎麼快速止疼呢?下面就由武漢極鶴小兒推拿為你介紹幾個治療牙痛的小偏方。
1、新仙人掌
取一片新鮮肥大的仙人掌,用水洗凈,剪去表面的針刺,再對剖成同樣厚的兩片,把帶漿的那一面貼在臉上牙痛的部位,一段時間後,症狀即可緩解。
2、中葯煎劑
蒲公英30克,白芍、甘草各15克,細辛3克,水煎服,日一劑,一般服3劑。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牙痛。(服用須咨詢當地中醫師)
3、西瓜翠衣
平時收集若干西瓜皮,只削取一層翠衣,洗干凈後,日曬夜露,待其完全乾燥後再研成細末,放入瓶中,到葯店買5角錢的冰片,與10克左右的西瓜翠衣粉末一起拌勻。牙痛時,用衛生棉球棒蘸適量的西瓜翠衣粉末搽拭患處,每天搽五六次。
4、綠豆荔枝
綠豆涼性,荔枝性溫,可治風火牙痛。抓一把綠豆,放七粒去殼的干荔枝,加水煮,將綠豆煮熟,連荔枝、綠豆一並吃了(將荔枝核吐掉)。
5、白酒花椒
取5~10克乾花椒,加水沒過乾花椒煮3分鍾,放溫後,加入50克白酒,待涼後將花椒水過濾,倒入小瓶內,用棉花蘸此水塞入牙痛的部位咬住即可。
6、花椒油滴齒
花椒10克,麻油100毫升。麻油放鍋中燒熱,投入花椒,炸焦,去花椒,待溫,滴入齲齒中,可速止齲齒牙痛。(慎用)
7、鮮毛莨方
鮮毛莨葉2_4克,洗凈,搗成泥狀。充填齲齒中或外敷印堂穴,用膠布固定,至痛止即去葯。另方:鮮毛莨全草1000克,洗凈,搗爛,紗布絞汁,加入95%酒精15毫升備用。牙痛時用棉簽蘸葯液擦抹痛牙,可治各種牙痛。
8、掐合谷穴
合谷穴在哪裡?合谷穴就是拇指骨和食指骨的交界處。如果牙痛的時候猛掐這個學位可以很好的減輕疼痛。一般說來可解50%的痛苦。
9、姜灸法
取新鮮薑片一片,放置在前文說的合谷穴位處,然後再將艾灸放在薑片上。如果是牙、牙周本身的問題,想徹底好,需要去找牙醫了。
『陸』 口腔局部麻醉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具體操作
(一)牙槽部浸潤麻醉 適用於骨質疏鬆的上頜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術。注射麻醉葯於牙 圖5~1牙槽部浸潤麻醉 槽的唇(頰)側和舌(齶)側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齶)側注射時,注射針在前庭溝刺入粘膜,針與粘膜約成30~35度角(圖5~1),注意麻葯1~2ml。舌(齶)側注射時,在硬齶上距牙齦緣0.5~1cm處進針,注射麻葯0.5ml。 (二)阻滯麻醉 在神經干附近注射麻葯以阻斷神經傳導,使該神經分布區獲得麻醉效果,稱為阻滯麻醉,適用於骨質較緻密的下頜骨區或局部有炎症及腫脹不宜作浸潤麻醉者。阻滯麻醉在口腔科應用較多,由於注射位置一般較深,故須注意嚴格無菌操作,以免贊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後果,注射麻醉葯前應先回抽檢查,以免誤入血管,然後緩慢注入。 有關阻滯麻醉的具體操作方法見表5~1。 表5~1阻滯(傳導)麻醉方法麻葯:2%普魯卡因 麻醉方法 穿刺點 方向 深度 劑量 麻醉范圍 上牙槽後神經阻滯麻醉(上頜結節注射) 的前庭溝底 半張口,注射針與上頜牙的咬合面成15度角,向上、向後、向內方向刺入 1.5~ 2.5厘米 1.5~2毫米 同側上頜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頰側牙齦(不包括的 近頰根) 齶前神經阻滯麻醉(齶大孔注射) 齶側齦緣至齶中線聯線1/3處 大口張,從對側下頜尖與第一前靡牙間,向上、後、外方向刺入 約0.5~1厘米 0.5毫升 同側上頜前磨牙的齶側粘膜及牙齦 鼻齶神經阻滯麻醉(切牙孔注射) 齶齦乳頭基部(齶乳突處) 大張口,與牙長軸平行或從側方刺入 約0.5厘米 0.2毫升 齶側粘膜及牙齦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下頜肌注射) 翼下頜韌帶外側頰墊尖端交界處 大張口,從對側下頜兩前牙間,與下頜牙咬合面症行,向後、向外刺入。 約 1.5~ 2.5厘米觸及骨面 1.5~2毫升 同側牙、牙周膜、牙槽骨及 牙的唇側粘膜及牙齦 舌神經阻滯麻醉 同上 同上 麻醉下牙槽神經後將針退出0.5~1厘米 0.5~1毫升 同側下頜舌側牙齦、口底及舌前2/3粘膜 頰神經阻滯麻醉 一法:同上 同上 麻醉舌神經後將針稍稍退出再轉至下頜升枝前緣0.5厘米 0.5~1毫升 同側頰側牙齦及粘膜 二法:腮腺導管口後方1厘米處 與粘膜成15~30度角 上牙槽後神經阻滯麻醉(上頜結節注射):見圖5~2 圖5~2上頜結節注射 齶前神經阻滯麻醉(齶大孔注射):見圖5~3。 鼻齶神經阻滯麻醉(節牙孔注射):見圖5~4。 圖5~3齶大孔注射 圖5~4節牙孔注射 拔牙麻醉選擇:見表5~2 表5~2拔牙麻醉選擇 牙位 唇、頰、側 舌、齶、側 麻醉的神經 麻醉方法 麻醉的神經 麻醉方法 上牙槽前神經 浸潤麻醉 鼻齶神經 切牙孔注射 上牙槽前神經 浸潤麻醉 鼻齶神經齶前神經 齶側浸潤麻醉或切牙孔注射及齶大孔注射 上牙槽中神經 浸潤麻醉 齶前神經 齶大孔注射 上牙槽中神經 上牙槽後神經 浸潤麻醉 上頜結節注射 齶前神經 齶大孔注射 上牙槽後神經 上頜結節注射 齶前神經 齶大孔注射 下牙槽神經 加對側下牙槽神經交通枝) 下頜孔注射 加對側局部浸潤麻醉) 舌神經 下頜孔注射 下牙槽神經頰神經 下頜孔注射頰神經阻滯麻醉 舌神經 下頜孔注射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下頜孔注射)和舌神經、頰神經阻滯麻醉:(圖5~5、5~6、5~7)。 圖5~5下牙槽神經、頰神經、舌神經位置示意圖 圖5~6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穿刺點及方向 圖5~7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部位的解剖關系
『柒』 口腔局部麻醉的操作過程
1、唇頰面麻醉這是最常用的方法,通過麻醉根尖部神經叢,而起作用。
麻醉位置標記:齦粘膜、牙冠、牙根在牙齦上的等高線
唇頰面麻醉操作過程
· 將唇盡量翻開,使唇面部暴露。
· 注射器的規格為25 或27 (5 號或4 1/2 號),針的方向與牙齒長軸線平行。
· 進針點在牙齒以上,從口腔前庭溝或唇頰齦溝處,進針長度1-2mm,針與粘膜成斜角進針。
· 將大約1ml 的麻葯在20- 30 秒鍾內慢慢推注。不要讓組織膨脹。
· 推注完麻葯後,針頭慢慢撤回。
體征和症狀
· 需要處理的牙和鄰近的一或二顆牙失去感覺。
· 在處理過程中沒有疼痛。
2、齶/舌面麻醉 齶面麻醉操作過程
· 讓病人盡量張大嘴巴,告訴病人有一點痛。
· 為了齶側齦剝離時無痛,應在齶側距齦緣大約5-10mm 處的齦粘膜下注射麻葯。注射針與齦粘膜成90 度角刺入,抵達骨面,深約1-2 mm。
· 大約0.2 –0.3ml 的麻葯緩慢推注。注射點周圍會變白。
· 推注完麻葯後,針頭慢慢撤回。
體征和症狀
· 麻木,齶側齦粘膜變白。
· 在處理過程中沒有疼痛。
3、舌面麻醉操作過程
· 讓病人盡量張大嘴巴
· 針頭與舌粘膜平行方向處進針,應在舌側距齦緣大約5mm處的舌粘膜下注射麻葯。抵達骨面,深約1 mm。
· 大約1ml 的麻葯緩慢推注。
· 推注完麻葯後,針頭慢慢撤回。
4、阻滯麻醉
是將局麻葯液注射神經干或其主要分支周圍,以阻斷神經末梢傳入的刺激,使被阻滯的神經分布區域產生麻醉效果。
特點:麻醉范圍廣,可減少麻葯用量及注射次數。減少疼痛,避免感染擴散。
適應症:適用於一次要拔除一個區的多顆牙。如下頜牙的拔除或當浸潤麻醉失敗後。
操作過程:
(1)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麻醉區域:同側下頜牙,舌前2/3,舌粘膜,口腔底。
麻醉位置標記:冠狀凹口、翼下頜皺襞、下頜後面磨牙的咬合面、用拇指和食指測量,下頜骨最窄的中間部分。
操作過程:
· 注射器的規格為25(5 號),長的針頭。
· 注射器置於注射部位的對側口角處,放在兩個小磨牙上方,以水平方向進針。
· 在翼下頜皺襞外側頰脂墊尖,咬合面水平上方1cm處刺入。(圖17.6)
· 慢慢進針,深度為2-2.5cm或是針長的2/3,即可觸及下頜骨升支內側面的骨面。
· 如果觸到骨面時進針過淺,矯正方法是針頭往回撤,注射器向中線方向移動,到尖牙上面,再進針抵達骨面。
· 如果觸到骨面時進針過深,矯正方法是針頭往回撤,注射器向遠中線方向移動,到磨牙上面,再進針抵達骨面。
· 如果一次就抵達骨面,針頭往回撤約1mm,回抽無血。
· 如果回抽無血, 大約1.5 ml 的麻葯緩慢注射。然後將針頭往回撤,深度是針長的1/2 ,再回抽,如果無血,再注射麻葯0 .5 ml 或邊退針邊注射麻葯以麻醉舌神經。
· 推注完麻葯後,針頭慢慢撤回。
症狀和體征
· 下唇,下巴及舌尖出現麻木和變肥厚的感覺。
· 在處理過程中沒有疼痛。
(2)頰神經阻滯麻醉
操作過程
· 注射器的規格為25(5 號),長的針頭。在頰側,磨牙的遠中面後外方向為穿刺點。
· 緩慢進針,深度為2-3 mm ,抵達骨粘膜。
· 大約0.5ml 的麻葯緩慢推注。
· 推注完麻葯後,針頭慢慢撤回。
『捌』 口腔外科拔牙時是要進行局部麻醉的,請問浸潤麻醉和阻滯麻醉有什麼區別啊分別在什麼情況下用的
浸潤麻醉僅僅用於局部麻醉,葯物注射到手術區域附近通過滲透到達神經產生作用,作用點通常為神經末梢;而阻滯麻醉除局麻以外還可用於全身麻醉,它直接作用於神經,對人體的副作用相對大一些.
拔牙目前用的葯主要有利多卡因(加腎或不加腎),碧蘭(阿替卡因),斯康杜尼(甲哌卡因),後二者都是預加了腎上腺素的。麻醉方法都是在需要麻醉牙的前庭溝口腔粘膜轉折處進針,直抵骨面推葯。浸潤麻醉主要用於上頜牙頜下頜前牙,下頜後牙因頰側骨壁厚而浸潤效果不佳,一般用阻滯麻醉。應用實例的話最好去Medline或ovid搜,多得很,有成千上萬的文獻,包君滿意。如果因為不是校園網而無法使用上述兩個資料庫的話,就用highwire吧,文獻也很多的。如果要中文文獻,就查CBMDisc和vip吧。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玖』 牙齒痛最有效的方法(一定要最有效的方法)
你可以用下列方法止痛。漱口含一口水(溫度近似體溫),用力漱口。假使牙痛是由於菜屑陷入牙縫,則利用漱口清除菜屑,便能解決牙痛。若漱口無效,可使用牙線剔除。但小心勿傷及牙齦。麻醉止痛含一口稍烈性的酒,可麻醉牙齒及牙齦,達到止痛功效。含蘆薈割一小片蘆薈,剝除外皮,把內含粘性性液體的果肉含在疼痛處,2--4小時自行緩解。
漱鹽水三餐飯後及睡前,將1茶匙鹽加入約230ml溫水(接近體溫),以此溶液漱口。勿吞咽。按摩手這方法可緩解50%的疼痛。取一冰塊搓摩拇指與食指骨頭相連的V字地帶。輕輕地將冰塊壓在此部位5--7分鍾。一位加拿大研究員發現,60--90%使用這方法的人,因此而減輕牙痛。他的研究顯示,這種摩擦法能幹擾牙痛神經沖動的傳導。冰敷就像治療瘀傷一樣,冰敷最靠近牙痛部位的臉頰,可緩解疼痛。每次敷15分鍾,一天至少3--4次。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每隔6--8小時服用一粒。
『拾』 口腔拔牙打麻葯的方法
病情分析:
根據你所說的情況,拔牙的時候,有侵潤麻醉的方法,有阻滯麻醉的方法,具體要看是拔除那顆牙齒,再選擇注射麻葯的方法。
指導意見:
一般來說的都是採用局部麻醉的方法。
比如下頜牙齒在拔牙的時候,一般選擇阻滯麻醉下牙槽神經,這樣拔除牙齒的半邊嘴唇都是麻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