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自己煮大麥芽茶
准備原料:10克獨角金,穀物芽,麥芽,山楂,蜜餞棗和冰糖。
1、清洗所有材料並將其放入壺中。
食材
選擇乾燥、純凈、無雜質的小麥(或大麥)
玉米(或糯米)(玉米需粉碎成小米大小)
以及無霉爛變質的紅薯作原料(紅薯需粉碎成豆渣狀,但不能粉碎成粉狀)
方法/步驟
育芽。將小麥麥粒或大麥麥粒洗凈,放入木桶或瓦缸內,加水浸泡。浸泡的水,夏天用冷卻水,冬天用溫水。將麥粒浸泡24小時後撈出,放入籮筐內,每天用溫水淋芽兩三次,水溫不要超過30℃。經過3天—4天後,待麥粒長出二葉包心時,將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
蒸煮。將玉米碎粒或糯米洗凈,在水中浸泡4小時—6小時,待吸水膨脹後,撈起瀝干,置於大飯鍋或蒸籠內,以100℃蒸至玉米碎粒或糯米無硬心時,取出鋪攤於竹席上,晾涼至40℃—50℃。
發酵。將晾涼的玉米碎粒或糯米,拌入已切碎的小麥芽或大麥芽,發酵5小時—6小時,再裝入布袋內,扎牢袋口。
4
壓榨。將布袋置於壓榨機或土製榨汁機上,榨出汁液,即為麥芽糖。
⑶ 麥芽是做什麼用的正常人吃了會不會怎麼樣啊
先介紹一下麥芽粉
消食,和中,下氣。治食積不消,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泄瀉,乳脹不消。
~ 減肥還養生=排毒還養顏~~放在飯里吃也減肥,放在豆漿酸奶里味道好減的輕松,隨時隨地都在發揮它的作用
可以改善以下症狀:
⑴貧血;
⑵便秘;
⑶粉刺、皮膚粗糙;
⑷面色灰暗無光澤;
⑸皮膚乾燥;
⑹肥胖症;
⑺食慾不佳;
麥芽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而成,表面黃色或淡黃棕色,胚乳很大,乳白色,粉質。氣無,味微甜。以色黃粒大,飽滿,芽完整者為佳。
推薦服用方法:
一、麥芽奶
早晨或晚上,可以沖泡1至2克在牛奶中,或者可以沖入"麥片"中服用。
適合貧血,以及下身肥胖的JM
二、麥芽飯
在稀飯中(粥)攪拌後實用。
適合食慾強,以及很難控制食量的JM
三、麥芽飲
加入礦泉水或溫開水或果汁中沖飲,每天2-4杯,飯後1小時飲用
四、面膜
麥芽粉+檸檬汁+奶粉
女刊讀者推薦:
「我減肥很多次,可是從來沒有成功過,後來因為身體原因我開始每天早上吃麥芽粉,沒想到居然在一個月瘦了6、7斤!而身體完全沒有任何什麼不好的反映,臉上氣色好了不好,皮膚變得又滑又嫩!現在我還在食用,我要在這個夏天變得又苗條又漂亮」
A麥芽奶
【做法】早晨或者晚上,在牛奶中沖泡1至2g麥芽粉服用。
【適合人群】貧血,一級下身肥胖的JM。
【功效】排除毒素,提高身體代謝,兩星期後,可減2斤左右。還可以改善粉刺、皮膚粗糙等情況。
B麥芽飯
【做法】將2匙麥芽放在飯中攪拌後食用。
【適合人群】食慾強,以及很難控制食量的JM。
【功效】增加飽足感,減少食量,一星期就可以減2斤。還能解決面色灰暗無光澤的問題。
C麥芽飲
【做法】將2匙麥芽,加入礦泉水或溫開水或果汁中沖飲服用,每天2-4杯,飯後1小時飲用。
【適合人群】喜歡吃零食的JM。
【功效】控制食慾,一星期可減2斤左右,對肌膚乾燥、暗沉有奇效。
D奶粉檸檬面膜
【材料】麥芽粉1大匙、檸檬粉1大匙
【做法】先將奶粉加適量的開水調勻,再倒入麥芽粉和檸檬汁,一起攪拌成稠狀,即可使用。一星期用2-3次,每次20分鍾。
【適合人群】任何膚質的JM。敏感肌膚慎重。
【功效】清潔污垢,促進皮膚新生,特別適合護理暗瘡皮膚。
麥芽粉功效原理:
減肥:麥芽粉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他命,以及礦物質,不僅可以幫助消化,消除腹脹,而且還可以有效排毒,解決便秘問題。
美容:麥芽粉里的豐富營養,可滋潤肌膚及增強肌膚彈性,令肌膚更嫩滑,麥芽富含營養亞油酸及維他命E,能有效修復細胞膜維護其完整性修復脆弱受損肌膚。
A麥芽奶
【試用心得】第一天試用時,只在牛奶中加了一小匙,味道很淡,後來就多加了一匙,效果很快就出現了,便便很順暢,一星期後,排便就很有規律了,而且下身明顯瘦了一圈,感覺真是太棒了!
B麥芽飯
【試用心得】這個方法真是超級簡單,又有效,以前我要在食堂打二兩飯,有時還不夠,可自從伴入了麥芽粉後,我就再也沒有將2兩飯吃完過了,食量減少了,體重自然下降,而且皮膚也沒有因為營養的問題讓我煩惱,不贊不行啊~
C麥芽飲
【試用心得】沒想到麥芽粉再檸檬汁里的味道還真不錯,有點苦,但是又很清爽,所以我幾乎每天都要喝2杯,飲用後,似乎還能幫助消化,胃痛的老毛病,竟然也減輕了不少,當然減肥的功效自然不用說了,2星期就減了3斤!
D奶粉檸檬面膜
【試用心得】臉上的暗瘡、痘痘一直是我的心頭大患,但是在用了這款面膜後,情況奇跡般地好轉了,不僅因為清潔徹底,肌膚均勻了好多,而且暗瘡、痘痘也少了,痘印更是淡化了不少,太驚喜了!
以上就是麥芽粉的簡介,自銷售以來一直好評很多,所以才跟大家推薦這個哦
特別是熱性體質的妹妹們(口臭,便秘,口乾,嘴破,體熱,尿黃,喜好吃冰塊或者喝冰水.此類症狀的人群為熱性體質),,好便秘,腸胃不好的姐妹們,吃這個真是一舉兩得。
⑷ 大麥芽怎麼麥芽能吃嗎
麥芽的吃法(做法)大全
一、粗糧全麥胚芽饅頭
食材明細:中筋麵粉1/4杯、全麥麵粉1/2杯、酵母1茶匙、麵包機、酵母適量、高效活性酵母適量、水1/2杯、麥芽1/4杯
做法步驟:
1、將水叮成溫暖,放酵母,攪拌均勻,再放中筋面和全麥面用手和面,和成較光滑而具有延展性面團,再用手一點點地搓入麥芽;
2、在溫暖的環境下發酵30-40分鍾左右;
3、發酵好將面團擀成方形,再慢慢捲成長條;
4、切成擠子,搓成如圖形狀,醒20分鍾;
5、再放入蒸籠,冷水開蒸約20分鍾左右即可
⑸ 麥芽的做法大全,麥芽食譜怎麼做好吃
麥芽
麥芽粥的做法
主料:粳米(標一)150克、麥芽100克。
調料:紅糖適量。
做法:
1.將麥芽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煎煮,去渣。
2.鍋置火上,放入葯汁、粳米煮粥,等粥熟時,加入紅糖攪拌溶化即可。
⑹ 大麥芽和小麥芽都是什麼東西,它們有什麼區別,都是做什麼用的
大麥芽,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果實發芽加工品。小麥芽,為禾本科植物小麥的果實發芽加工品。
兩者的區別是:
1、原料不同
大麥芽,是大麥的果實。
小麥芽,是小麥的果實。
2、用途不同
大麥芽是釀造啤酒和威士忌的關鍵原料。含酶較多的大麥芽是眾多麥芽當中應用最多、最廣泛的。
小麥芽的作用類似於酵母,可做為啤酒添加劑使用,啤酒原料中添加10%到20%的小麥芽,能顯著提高啤酒的麥芽香氣,使啤酒泡沫如牛奶般潔白細膩。
3、功效不同
大麥芽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郁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肝鬱脅痛,肝胃氣痛。
中葯小麥:治心神不寧,失眠,婦女臟躁,煩躁不安,精神抑鬱,悲傷欲哭。浮小麥:治自汗,盜汗,骨蒸勞熱。蒙葯治體虛,骨折損傷。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小麥芽、網路--麥芽
⑺ 大麥牙怎麼吃
大麥芽的食用方法:
1、麥芽山楂飲
原料:麥芽10克,山楂3克
做法:
① 先將山楂切片與麥芽分別炒焦。
② 取炒麥芽,炒山楂加水1碗,共煎15分鍾,取汁,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2、炒麥芽汁
原料:麥芽、神曲、山楂各10克
做法:
① 把這三味葯加100毫升水,煎15分鍾後;
② 倒出葯汁,加點白糖,分成兩次趁熱服。
3、山葯麥芽水
原料:山葯、蓮子各15克,麥芽、茯苓各5克,白砂糖15克
做法:
將上述各料一同研粉,然後用開水沖服即可。
⑻ 麥芽怎麼煮
煮麥芽需要10分鍾即可,煮之前先泡一會兒,煮的時候用中火即可,用筷子一直攪動,煮完的麥芽再煮一回也可以。麥芽,中葯名。多生長在北方區域,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的炮製加工品。將麥粒用水浸泡後,保持適宜溫、濕度,待幼芽長至約5毫米時,曬干或低溫乾燥。
⑼ 麥芽含有蛋白質和維他命,麥芽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麼
麥芽的功效與作用比較多,但是也上有著一些不錯的製作方法,尤其是它製作成美食,而且麥芽糖和胡蘿卜也都是可以製作成不錯的湯品哦,對促進消化也是很不錯的。
麥芽的功效與作用層面也是較為廣的,因而我們在平常的情況下,也全是可以使用它對人體內的協助,改進大家一些身體情況,那那樣的行為也是很非常好,麥芽糖利用人體消化吸收,並且在推動胃腸上,也全是擁有很好的功效哦!
⑽ 麥芽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大麥芽、大麥櫱、大麥毛、麥櫱。
【形態特徵】為發芽的大麥穎果。取成熟飽滿的大麥,冷水浸泡一日,撈出置筐內,上蓋蒲包,每日灑溫水2~3次,待芽長至1~1.5厘米時,取出,低溫乾燥。生用或微妙黃用(微炒對澱粉酶活動無影響,炒至深黃、炒焦則降低酶的活性)。發芽後麥粒仍呈梭形,下端有須根數條,芽干後已萎縮。
【生長環境】全國各地有栽培。
【性味功效】味咸,性平。生用消食,疏肝回乳;炒黃增強開胃消食的作用。
【驗方精選】第一方:生麥芽100~200克。
用法:取上葯,水煎。分3~4次服,每日1劑。
主治:乳溢症。第二方:麥芽、谷芽各15克,山楂20克,雞內金6克,陳皮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消化不良,腹脹,噯腐吞酸。第三方:生麥芽125克。
用法:取上葯,微火炒黃,置鍋內,加水800毫升,煎至400毫升,過濾取汁;再加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將兩次葯液混合為1日量,分3次溫服。
主治:哺乳期婦女欲斷奶。第四方:麥芽15克,山楂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半月。
主治:膽固醇增高症。第五方:麥芽根(長約0.5厘米)3000克。
用法:乾燥磨粉製成糖漿。每次飯後服10毫升,每日3次。30日為一療程。連服愈後再用,療程鞏固。
主治:病毒性肝炎。第六方:生麥芽40克。
用法:加上75%的酒精100毫升中,浸泡一星期,過濾後,塗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通常4周即愈。
主治:皮膚真菌感染。第七方:麥芽30克。
用法:烘乾或微炒,研細末,每次用3克,開水送服,每日2~3次,連服2~3日。
主治:嬰幼兒乳食不化。第八方:麥芽50克。
用法:取上葯,粉碎,過篩,即得。每次0.5~1克,每日2~3次,口服。
主治:由於澱粉酶缺乏所引起的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