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3種開放氣道方法圖片

3種開放氣道方法圖片

發布時間:2022-04-30 01:35:12

㈠ 開放氣道的方法有哪三種

  1. 【仰頭舉頦法】

病人平卧,搶救者用雙手從兩側抓緊病人的雙下頜並托起,使頭後仰,下頜骨前移,網站即可打開氣道。此法適用於頸部有外傷者,以下頜上提為主,不能將病人頭部後仰及左右轉動。注意,頸部有外傷者只能採用雙手抬頜法開放氣道。不宜採用仰頭舉頦法和仰頭抬頸法,以避免進一步脊髓損傷。

㈡ 心肺復甦面罩的幾種扣法,和開放氣道有幾種方法

一般常用的扣面罩方式也就兩種,一種為單手扣面罩手法,因其手形稱「EC手法」,在操作時以左手中指、無名指、小指這三個手指(呈E字形)托住患者下頜,而大拇指和食指(呈C字形)按住面罩的兩端。另一種為雙手扣面罩手法,可以選擇使用雙手都用EC手法的方式,也可以使用抬下頜的方式,屆時用雙側大魚際壓住面罩避免漏氣。
至於開放氣道最常見的即是仰頭抬頜法,經常被用於單人心肺復甦操作,還有就是為了避免頸部損傷而用的抬下頜法。另有一種不太用的叫仰頭抬頸法。

㈢ 打開氣道的三種方法

1、手指掏出法:適用於口腔內氣道阻塞。急救者用手指伸入口腔內將碎骨片、泥沙、水草、分泌物等掏出來。有條件時可用吸引器吸凈口腔內血液,止血。如果傷員牙關緊閉,可用兩示指從口角處伸入口腔內頂住上下牙齒,兩拇指與示指交叉用力打開口腔,並延伸至上下齒之間,將傷員的口張開。若傷員有嘔吐,在沒有頸椎骨折的情況下,將傷員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入肺而造成窒息或其他並發症的發生。氣道暢通呼吸平穩後, 將舌牽出固定或使用口咽通氣管、鼻咽導管放入口腔後固定,將傷員置於端坐前傾位、側卧或俯卧位,便於咽喉部的引流。

2、托下頜角法:適用於顱腦損傷深昏迷或舌後墜者。急救時將傷員取仰卧位,急救者用雙手同時托起傷員兩下頜角,一面使其頭後仰,一面將下頜骨前移。聞有呼吸異常聲時,迅速用手指扳開上下頜,採用掏出法取出口腔內異物或分泌物,待呼吸暢通後改俯卧位。

3、膈下上腹部推壓法(海姆立克法):此法是排除氣道異物梗阻的首選方法。患者神志清醒時,採取站立或坐位,急救者站在傷病員背後,用雙手臂從傷員腋下至胸前,一手握拳,將拇指關節朝向傷病員上腹部正中劍突下,另一手緊握此手,快速用力向上向內推壓,連續4~6次。患者神志不清時,將患者平卧於地,急救者跪在傷員大腿一側,或兩腿分開跪在傷員大腿兩側,用一手掌根按於傷病員的上腹部正中劍突下,另一手直接放在這只手上,迅速向上向內用力推壓4~6次。

1、判斷意識 雙手拍打患者雙肩並呼叫病人,觀察有無反應。

2、呼救幫助 立即呼叫其他醫務人員幫助搶救,並攜帶除顫儀。

3、判斷心跳、呼吸 掀開棉被,解開外衣,觸摸頸動脈,同時觀察胸廓起伏,判斷心跳、呼吸情況。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復甦,並記錄搶救開始時間。

4、胸外按壓 ①准備:挪開床頭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墊按壓板,墊腳凳。 ②胸外按壓30次(17秒完成): A.部位: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或劍突上兩橫指 B.手法:採用雙手疊扣法,腕肘關節伸直,利用身體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壓 C.深度:胸骨下陷≥5cm D.頻率:≥100次/分。

5、開放氣道 ①清理呼吸道:將病人頭側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內異物 ②開放氣道:開放氣道方法為仰面抬頦法、托頜法。常用仰面抬頦法,方法為搶救者左手小魚際置於患者前額,手掌用力向後壓使其頭部後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開放在病人頦下並向上托起,使氣道伸直,頸部損傷者禁用,以免損傷脊髓。

6、人工呼吸 使用簡易呼吸器通氣2次,採用「EC手法」,每6-8秒行人工呼吸1次,8-10次/分,每次呼吸約1秒,通氣約0.5升,可見胸部起伏。

7、持續心肺復甦 持續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30:2,以此法周而復始進行,直至復甦。

8、觀察心肺復甦有效指征 ①觀察心跳、呼吸:觸摸頸動脈(10秒),觀察呼吸情況。 ②觀察意識:觀察瞳孔變化、壓眶反應、對光反射。 ③觀察循環:觀察顏面、口唇、甲床紫紺變化、末梢循壞改善情況,測量血壓。 ④判斷復甦成功:繼續給予高級生命支持。



如何進行氣道開放

當各種原因導致的病人意識不清的時候,首先要保持氣道開放。不管什麼原因,或是舌後墜,或是嘔吐物堵塞,都會造成氣道的梗阻。這時必須開放氣道,盡量保持肺臟與外界相通,避免誤吸窒息。第一種方法:仰頭抬頦法。左手手掌按住病人的額頭,右手食指和中指抬起病人的下頦,使頭後仰大約40度左右。當懷疑有頸椎損傷時,應用此法。(圖示)第二種方法:仰頭托頸法。左手手掌按住病人的額頭,右手四指伸過後頸部,用右手「虎口」處托起頸部。(圖示)當有口腔異物的時候,要摳出氣道內異物,稱為清理呼吸道。(方法圖)家庭急救時,可以在後頸部和肩部墊上薄枕,頭部輕輕下壓後仰,同樣可以開放氣道。當病人牙關緊咬,存在自主呼吸時,可以用筷子撬開口腔,用牙墊撐開,防止咬破口唇和舌頭。開放氣道是心肺復甦術的第一項工作。只有開放了氣道,才能判斷是否有自主呼吸,才能做人工呼吸。聽氣道是否有氣流、胸廓是否有起伏時要開放氣道,做人工呼吸時同樣要開放氣道。開放氣道的英文簡稱「A」(assessment airway )。為什麼在病人意識不清時可能出現氣道堵塞呢?當人處於危險狀態時,難免不倒胃口、嘔吐,口鼻出血,甚至氣道被泥塊堵住,等等。如果人意識清楚時,必然會用力往外吐,或者大口咽下,或者極力掙扎。此時病人往往都是人事不醒,陷入昏迷,沒有任何反抗能力,氣道自然被堵塞。另外,呼吸心跳停止,全身肌肉鬆軟,舌肌一樣松軟。當人仰卧時,舌頭必然堵住咽喉部。

㈤ 心肺復甦術可分為哪幾個小步驟

1.判斷有無意識

搶救者在現場,必須迅速判斷傷病者有無外傷和意識是否喪失。如果發現頭頸部受傷,不應隨意搬動病人,以免因不正確的搬動而加重頸部損傷造成高位截癱。

具體方法:

搶救者應輕拍患者面部(或拍肩),並大聲問:「喂,你怎麼啦?」。這樣可以避免對並非意識喪失者進行復甦急救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2.呼救

如果患者對呼喚、輕拍沒有反應,說明已無意識,搶救者則應立即在原地高聲呼救:「快來人呀!救命啊!」。目的是叫人來協助急救或請求旁觀者打急救電話「120」。同時進行下一步措施。

注意:

在呼叫急救電話時應說明:①事情發生的地點(詳細地址,包括明顯的路標);②當時所用的電話號碼;③何種事件或病情;④需要救助的人數;⑤對病患者進行了哪種幫助(已做的和正在做的)。當對方已聽明白,放下電話後,才能掛斷電話。

3.將傷病者擺成仰卧體位

傷患者體位的要求:

為使復甦有效,必須使患者仰卧在堅實的平面上,頭不能高於胸部,要與軀干呈水平位置。

如果患者躺的是彈簧床,則應在其背下墊上與床同寬的硬板。

如果患者是俯卧或側卧,則應立即使其翻轉成仰卧體位。

翻身的方法:

搶救者首先跪在患者一側的肩、頸部,將其兩上肢向頭部方向伸直,然後將離搶救者遠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兩腿交叉,再用一隻手托住患者的後頭、頸部,另只手托住患者遠端的腋下,使頭、頸、肩和軀干呈一整體同時翻轉成仰卧位(以防將其身體扭曲)。最後將其兩臂還原放回身體兩側。

搶救者的位置:

搶救者應雙腿跪在(或立於)患者的一側(為方便用力,最好右利者位於右側,左利者位於左側)。單人搶救時,搶救者身體應與患者肩部水平,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兩個膝蓋分別在患者的頭部和胸部水平位,這樣可有利於進行吹氣與按壓,而不用來回移動膝部。雙人搶救時,兩人相對,一人跪於患者頭部水平負責人工呼吸,另一人跪於患者胸部水平負責胸外心臟按壓。

4.開放氣道

暢通呼吸道是復甦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氣道是指氣體從鼻腔、口腔、咽喉、氣管到肺臟的通道。意識喪失者由於舌肌鬆弛、舌根後墜、會厭下墜,頭部前傾,造成咽喉部氣道阻塞。如果將下頜前移可使舌頭和會厭離開咽喉壁而開放氣道。頭部後仰也可使下頜骨上舉、咽喉壁後移而加寬氣道。

暢通呼吸道的重要性:

暢通氣道是復甦能不能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少人只要暢通了氣道,就能恢復自動呼吸。如果氣道不通暢,則對口吹氣沒有效;胸外按壓無用;後期處理(如用葯除顫、腦復甦等)也都將失敗。

開放氣道有三種方法,下面只介紹仰頭舉頦法(或仰頭舉頜法)。

方法:

搶救者將一手掌小魚際(小拇指側)置於患者前額,下壓使其頭部後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靠近頦部的下頜骨下方,將頦部向前抬起,幫助頭部後仰。拇指則可輕牽下唇,使口微微張開。

仰頭舉頦法簡單、安全、容易學而且有效,是目前推薦的惟一方法,適於在廣大群眾中推廣應用。

注意:

①手指不要深壓頦下軟組織,以免阻塞氣道。②不能過度上舉下頦,以防止口腔閉合。③當發現口腔內有異物或嘔吐物,應立即將其清除,但不能佔用過多時間。④頭部後仰的程度是以下頜角與耳垂間連線與地面垂直為正確位置。

要求:

開放氣道有時間限制,要在3—5秒鍾內完成,而且在心肺復甦全過程中,自始至終要保持氣道通暢。

(二)人工呼吸

1.判斷有無自主呼吸

在保持氣道通暢的情況下,搶救者用耳貼近患者的口鼻,採取一看、二聽、三感覺的方法。必須判定患者有無自主呼吸。

看:觀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無起伏。

聽:聆聽患者口、鼻有無呼吸的氣流聲。

感覺:搶救者用面頰感覺有無氣流的吹拂感。

如果患者有自主呼吸,則應繼續保持氣道通暢。

如果沒有自主呼吸,則應檢查有無異物阻塞氣道,如有異物阻塞,應該立即迅速清除。待清除異物後,再繼續觀察。如患者在打開氣道和清理口腔異物後仍沒有呼吸,要立即採取人工呼吸的方法。

要求:判斷有沒有呼吸要在3—5秒鍾內完成。

2.人工呼吸

(1)人工呼吸的原理:

一般來說維持人的呼吸功能和保持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需要充足的氧氣(新陳代謝)和足夠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樞產生自主呼吸)。正常人吸入的空氣中,含氧20.94%,含二氧化碳0.04%;呼出氣體中,含氧16%(肺臟只吸收氧含量的20%,其餘的80%原樣呼出),含二氧化碳4%。心肺復甦做人工呼吸時,搶救者因過度換氣(加倍呼吸),呼出的氣體中,氧的含量即為18%,二氧化碳的含量則為2%。在一般情況下,搶救者只需用其通氣量的20%,就足以使傷病員保持適度的通氣。

(2)人工呼吸的方法:

①口對口吹氣

具體方法:

在保持氣道開放的同時,搶救者用壓在患者前額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以防吹氣時,氣體從鼻孔逸出。同時,在深呼吸之後再深吸一口氣後,用雙唇包嚴患者的口唇,以防漏氣,然後緩慢而持續地將氣體吹入。連續進行兩次充分吹氣。第一次吹氣完畢,應抬起嘴,手鬆鼻,並側轉頭吸入新鮮空氣,同時觀察患者胸部。如果吹氣有效,患者胸部會膨起,並隨著氣體的排出而胸部下降,然後再作下一次吹氣。

口對口吹氣後,要了解通氣是否充分,仍要用判斷有無呼吸的方法,看胸部有無起伏,聽和感覺有無氣流呼出。如果發現吹氣無效,可調整患者的頭部位置,使其氣道通暢。若仍不通氣,說明氣道被異物阻塞,就必須立即清除氣道異物。

要求:

每次吹氣時間為1~1.5秒鍾。每次吹氣量應為800毫升,充分吹氣一般不超過1200毫升。吹氣量少通氣不足,但吹氣過多過快,可使空氣進入胃部引起胃擴張,導致嘔吐、誤吸。

②口對鼻吹氣

口對鼻吹氣一般用於不適宜口對口吹氣的情況下,如,牙關緊閉、口不能張開、口對口密封困難、口腔周圍嚴重外傷或者其它原因不適合做口對口吹氣等情況。但如果在鼻出血或鼻阻塞時禁止用口對鼻吹氣。

方法:

搶救者一隻手小魚際側壓住患者前額,使頭後仰,另只手托其下頜,使口完全閉合,搶救者先做深呼吸,然後再深吸氣後,用雙唇包繞患者鼻部,呈密封狀態,再向鼻孔內吹氣。

③口對口、鼻吹氣

這種方法用於對嬰兒進行人工吹氣,即搶救者用嘴將患兒的口和鼻同時包住,蓋嚴後吹氣。

(三)人工循環

1.判斷有無脈搏

如果想判斷患者心跳是否停止,常用觸摸頸動脈的方法來確定。因為頸動脈較粗,且離心臟最近,又容易暴露,便於迅速觸摸的到。

部位:

勁動脈位於頸部氣管與頸部肌肉(胸鎖乳突肌)之間的凹陷處。

方法:

搶救者用一隻手在前額繼續保持頭部後仰的同時,用另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尖並攏,放於患者的喉部,平喉結向靠近搶救者一側的頸部滑動到胸鎖乳突肌前緣的凹陷處。

要求:

①因脈搏可能緩慢、不規則或微弱而快速,可觸摸頸動脈5—10秒鍾來確定。②輕柔觸摸,不可用力壓迫,以免刺激頸動脈竇引起迷走神經興奮而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③為判斷准確,可先後觸摸雙側頸動脈,但千萬不能兩側同時觸摸。④正確判斷有無脈搏很重要,因為對有脈搏的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常常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

如果有脈搏而沒有呼吸,則只需要進行人工呼吸,開始兩次吹氣,每次1~1.5秒鍾,以後每分鍾12次,即每5秒鍾吹氣一次。

如果摸不到脈搏,則可確定心跳已經停止。此時應迅速通知醫療急救系統,並同時在開始兩次吹氣後,進行下一步胸外心臟按壓。

2.胸外心臟按壓

(1)按壓原理:人體胸廓有一定的彈性,肋軟骨和胸骨交接處可因受壓而下陷。因此,按壓胸骨下段即可間接壓迫心臟,使心臟內的血液排空。這種壓力可以使血液射向肺動脈、主動脈,流到兩肺和全身各臟器,部分經頸動脈流入腦。放鬆壓力時,胸骨由於兩側肋骨及肋軟骨的支持又回復原位。由於胸腔的擴張,胸內負壓增加,靜脈血迴流到心臟,心室又得到血液的充盈,這樣有規律地按壓和鬆弛,從而建立起人工的血液循環。這就是傳統的「心泵學說」理論,以後有的學者又提出「胸泵學說」。但兩種學說的血流機制,可能在胸外心臟按壓中都起到一定作用。

(2)按壓部位:首先把胸骨分為上、中、下各1/3段,准確的按壓部位應在胸骨的中1/3段與下1/3段的交界處。

(3)確定按壓部位的方法:要讓患者仍處於水平仰卧體位。搶救者用剛觸摸勁動脈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沿患者的靠近搶救者一側的肋弓下緣,向上滑行到兩側肋弓的匯合點(即胸骨下切跡)。將中指定位於下切跡處,食指與中指並攏。另一手的掌根從前額移至平放並緊靠在食指旁,即胸骨的中1/3與下1/3段的交界處。使手掌根的長軸與胸骨的長軸重合,以保證按壓的力量在胸骨上,避免造成肋骨骨折。然後,再將定位手的掌根放在另一隻手的手背上,使兩手掌根重疊,十指相扣,手心翹起離開胸壁,保持下壓力量集中於胸骨上。

(4)正確有效的按壓技術與要求如下:

①搶救者的上半身前傾,兩肩要位於雙手的正上方,兩臂伸直,兩肘關節不可彎曲。利用上半身的體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不可偏向一側或前後搖擺。

②用力要均勻,不能過猛,按壓深度4~5厘米。

③每次按壓後,要全部放鬆,使胸部恢復其正常位置。然後再做下一次按壓。按壓與放鬆時間要相等。

④放鬆時,手掌根不可離開胸壁,以免因改變位置而無效或造成骨折損傷。

⑤按壓速度,每分鍾60~80次。

(5)胸外按壓常見的錯誤有:

①雙手手指和手掌都緊貼胸壁,使力的作用點不在胸骨上,而引起肋骨骨折。

②定位不準確或雖定位準確,但抬起時,手掌根部離開胸骨,使按壓點移位而引起劍突受壓導致肝破裂等損傷,還可能頂壓充盈的胃而引起嘔吐和嘔吐物誤吸入肺等。

③按壓時呈沖擊式(驟然猛壓),揉面式、搖擺式、搓搓板式等,以致效果差,造成損傷。

④按壓時施加的壓力不垂直,導致壓力分散。

⑤按壓節律忽快忽慢,頻率太快或太慢。以上經常容易出現的錯誤,都應在按壓時引起注意。

㈥ 氣道打開的操作手法

先開放氣道, 再採取去枕仰卧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窒息. 首先,將病人置於合適的體位。正確的搶救體位是仰卧位,病人頭、頸、軀干平卧無扭曲,雙手放於軀干兩側。如病人摔倒時面部朝下,應小心轉動病人,並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個整體。轉動時尤其要注意保護頸部,可以一手托住頸部,另一手扶著肩部,使病人平穩地轉動至仰卧位,以防止可能出現的頸椎損傷。 體位擺好後立即清除口咽腔分泌物。即可按照下列三種方法施行徒手開放氣道術,使頭極度後仰,對疑有頸椎骨折者,保持頭頸脊柱一直線,並使頭適度後仰張口。 (1)仰頭舉頦法:搶救者左手掌根放在傷病員前額處,用力下壓使頭部後仰,右手的食指與中指並攏放在傷病員下頦骨處,向上抬起下頦。操作時要注意手指不要壓迫病人頸前部頦下軟組織,以免壓迫氣管,不要使頸部過度伸展。 (2)仰頭抬頸法:傷病員仰卧,撤除枕頭,搶救者一手放在傷病員前額,向後向下按壓,使頭後仰,另一手托住傷病員頸部向上抬頸。 (3)仰頭拉頜法:搶救者在傷病員頭側,雙肘位於傷病員背部同一水平上,用雙手抓住傷病員兩側下頜角,向上牽拉,使下頜向前。同時,使頭部後仰,兩手拇指可將下唇下推,使口腔打開。頭部後仰的程度要求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和地面垂直。

㈦ 心肺復甦打開氣道成人常用的方法

當前在心肺復甦中最常用的開放氣道的方法為按額抬頜法,這是一種可用於幾乎所有無頸椎損傷的無意識患者的開放氣道技術,且簡便而無需工具。
其操作方法如下:施救者位於患者側面,一手以掌側向下按壓患者額頭,另一手以食指中指尖抬起患者下頜,此時患者頭部即發生後仰,氣道因而開放,這時就可以檢查是否有呼吸或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了。
另有一種用於懷疑有頸椎損傷患者的氣道開放方法為抬下頜法,這種方法不要求非專業人員掌握,因為沒有辦法在不藉助器械的情況下同時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所以我也不在此具體介紹了…
回答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補充…

㈧ 開放氣道有哪三種方法

  1. 【仰頭舉頦法】

病人平卧,搶救者用雙手從兩側抓緊病人的雙下頜並托起,使頭後仰,下頜骨前移,網站即可打開氣道。此法適用於頸部有外傷者,以下頜上提為主,不能將病人頭部後仰及左右轉動。注意,頸部有外傷者只能採用雙手抬頜法開放氣道。不宜採用仰頭舉頦法和仰頭抬頸法,以避免進一步脊髓損傷。

㈨ 搬運昏迷或有窒息危險的傷員時,應採用什麼方式

先開放氣道, 再採取去枕仰卧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窒息,氣道通暢是呼吸道通暢的前提!
因氣道通暢可解除因舌根後墜、嘔吐物及血塊導致的氣道阻塞。
可以採用手法開放氣道的方法。常用的手法開放氣道有三種:仰頭舉頦法,仰頭抬頸法和仰頭拉頜法。

手法開放氣道

1、適應症

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舌後墜而堵塞呼吸道的病人。

2、禁忌症

有可疑頸椎骨折的患者禁用仰頭舉頦法和仰頭抬頸法。

3、方法

首先,將病人置於合適的體位。正確的搶救體位是仰卧位,病人頭、頸、軀干平卧無扭曲,雙手放於軀干兩側。如病人摔倒時面部朝下,應小心轉動病人,並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個整體。

轉動時尤其要注意保護頸部,可以一手托住頸部,另一手扶著肩部,使病人平穩地轉動至仰卧位,以防止可能出現的頸椎損傷。

體位擺好後立即清除口咽腔分泌物。即可按照下列三種方法施行徒手開放氣道術,使頭極度後仰,對疑有頸椎骨折者,保持頭頸脊柱一直線,並使頭適度後仰張口。

(1)仰頭舉頦法:搶救者左手掌根放在傷病員前額處,用力下壓使頭部後仰,右手的食指與中指並攏放在傷病員下頦骨處,向上抬起下頦。操作時要注意手指不要壓迫病人頸前部頦下軟組織,以免壓迫氣管,不要使頸部過度伸展。

(2)仰頭抬頸法:傷病員仰卧,撤除枕頭,搶救者一手放在傷病員前額,向後向下按壓,使頭後仰,另一手托住傷病員頸部向上抬頸。

(3)仰頭拉頜法:搶救者在傷病員頭側,雙肘位於傷病員背部同一水平上,用雙手抓住傷病員兩側下頜角,向上牽拉,使下頜向前。同時,使頭部後仰,兩手拇指可將下唇下推,使口腔打開。頭部後仰的程度要求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和地面垂直。

(9)3種開放氣道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⑴隱匿傷:墜落傷、車禍傷等鈍挫傷容易出現隱匿傷,病人表面「正常」,但很快出現問題,甚至危及生命,如肝、脾、腎破裂出血,心肌損傷、創傷性濕肺、血氣胸等。如有可疑,到醫院檢查、觀察。

⑵顱腦損傷:患者存在頜面損傷、顱底骨折、深昏迷、呼吸困難、口鼻出血或分泌物時,應及時控制氣道、插管。顱腔異物的外露部分不要撥除,要加以保護,用敷料包紮固定。

耳鼻流血不能填塞(因可能為腦脊液),而應及時擦去。抽搐者用安定肌注,昏迷者納洛酮靜滴,顱內高壓者用20%甘露醇250ml靜滴。


⑶燒傷:正燃燒時,勿呼喊、奔跑或赤手撲火,可卧地滾動。盡快將傷面浸入涼水中,但使用冰水不要超過10分鍾。剪掉燒毀或化學物浸濕衣服,立即用冷水沖洗30分鍾;

化學性腐蝕劑燒傷(包括咽、食道燒傷)可用弱酸或弱鹼中和,一時無合適葯液,可用清水稀釋,然後用牛奶或蛋清、植物油來保護粘膜創面;如有呼吸道燒傷,可表現為咳痰、呼吸困難,應早期大劑量用皮質激素,喉梗阻時,及時氣管切開。

生石灰燒傷應去掉顆粒後再沖冼。磷燒傷應將創面浸入水中或用濕紗布覆蓋。沖洗眼時,必須拉開眼臉,暴露上下穹隆。

⑷斷肢:不要急躁在將肢體從機器上撕下,也不能倒轉機器來移出肢體,應停電、拆開機器移出,使用冰袋等低溫保存(肢體和冰隔開以防凍傷)轉運。

⑸脊柱損傷:診斷:局部疼痛、畸形,相應肢體活動障礙或麻木,大小便失禁或陰莖搏起。

⑹體表損傷的處理:急救時應考慮對傷肢實施降溫處理。外行救助者對皮表創傷者推薦使用自來水沖洗傷口。皮膚或眼睛接觸腐蝕性毒物時,用大量清水沖洗是最基本和最適當的急救措施。

外行救援者對皮膚破損或損傷者使用抗生素葯膏,並使用三種以上抗生素葯膏要優於使用兩種或單一種抗生素軟膏。

⑺其它:

①開放性喉損傷時,為防止縱隔氣腫,應迅速閉合傷口,紗布填塞壓迫止血,喉或氣管應置入氣管套管或塑料管。

②口腔、頜面部損傷時,應清除口腔異物,解除舌後墜,頜骨移位致窒息者立即復位,昏迷或休克者可取俯卧位。

③大靜脈出血的主要危險是空氣栓塞,應暫用手或綳帶壓迫。

④開放性創傷應用敷料覆蓋。如腸管脫出,可用濕紗布或干凈的碗等覆蓋。

⑤蛇咬傷不要用嘴吸吮,可以用綳帶捆綁患肢(不要太緊)。

⑥銳器刺入不要撥出,應用敷料包紮固定,使銳器不移動(相對於身體)。

3.止血:

①指壓動脈止血法,壓迫顳淺動脈、面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股動脈等出血的近心端。頸總動脈損傷可在鎖骨上方直接將它壓向頸椎橫突。

②加壓包紮止血法,最常用且可靠,即用紗布等覆蓋用力加壓包紮。

③止血帶法,使用橡皮條或布條緊纏肢體止血。注意事項:上臂扎在上1/3或下1/3處,下肢於股骨中下1/3交界處;包紮處應有襯墊;松緊以遠端摸不到脈搏為合適;每小時應放鬆1到2分鍾。

4.固定:

固定術是為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內臟而實施的。主要用於固定四肢、骨盆和脊柱。院前頭部或頸部受傷時,急救者不能確定頸椎是否受損時都推薦使用頸椎固定托;受到嚴重創傷或雖創傷較輕但有症狀的傷員行急救時也推薦固定頸椎。

固定材料多用夾板和三角巾,於緊急時可就地取材,用竹棒、木棍、樹枝等。固定的目的不是讓骨折復位,而是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刺出傷口的骨折端不應該送回。固定要牢靠,松緊適度,皮膚和夾板之間要墊適量的軟物。

5.搬動和轉運 脊柱損傷搬運時,順應傷員脊柱軸線,使脊柱固定或減少彎曲,滾身移到硬擔架上,取仰卧位。或者2~3人協調一致,平起平放,慎勿彎曲,禁用摟抱或一人抬頭,一人抬足的方法。

頸椎患者:上頸托以防止頸椎繼發損傷,如果沒有頸托,要有專人托扶頭部,沿縱軸向上略加牽引,使頭、頸軀干一同滾動,嚴禁隨便強行搬動頭部,在背部墊上軟枕,使頸部略向後伸展,頭兩側各墊軟枕或折好的衣物。

胸椎腰椎患者:胸腰部應墊軟枕或折好的衣物以防止移位,避免繼發損傷。轉運途中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包括感覺、反射以及大小便情況等,尤其要注意呼吸頻率的改變。監護持續的心電監護和氧療,持續的擴容治療和升壓。昏迷、顱腦損傷的傷員應足朝前、頭朝後放置。

㈩ 開放氣道的方法有什麼

具體做法是:1.傷者仰卧,松開衣扣、皮帶、褲扣,一手扶住傷者頸部,另一隻手抬起下顎,使頸部盡量後仰;2.然後清除鼻孔異物,掰開口腔,清除異物,如有假牙,取下假牙,如果舌頭後縮,拉出舌頭;如牙關緊閉,可用金屬皮從牙縫隙處慢慢插入慢慢撬開;3.最後一隻手托起頸部,另一隻手掌跟壓住額部,使其頭部盡量後仰

閱讀全文

與3種開放氣道方法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崗位分析方法的選擇依據是 瀏覽:983
食用鑄鐵消除內應力最好的方法 瀏覽:516
測量透鏡焦距的方法哪個好 瀏覽:194
3x97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6
益節美國氨糖食用方法 瀏覽:559
飛利浦溫奶器使用方法 瀏覽:923
FDMS顆粒物測量方法 瀏覽:775
2015新君威後備箱進水解決方法 瀏覽:929
北京標桿企業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113
鉛筆生活技巧和方法 瀏覽:537
煙氣控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693
中葯分析驗證方法 瀏覽:917
解決代溝的有效方法 瀏覽:693
王伯彤比特訓練方法 瀏覽:87
腦袋上毛囊炎最好治療方法 瀏覽:231
炒股的股利計算方法 瀏覽:751
傳統生態學研究方法 瀏覽:443
認土鴨子的方法視頻 瀏覽:201
栽種豆角更簡便的方法 瀏覽:64
六字訣快速練習方法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