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見的9種修辭手法有哪些
常見的9種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復、反問、反語。
1、比喻
定義:即表示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間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結構: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
2、誇張
定義: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叫誇張。
作用:鮮明地表達作者對事物的情感和態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語言生動性。
3、排比
定義: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4、反復
定義: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反復是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或突出某種情感而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所要表達的側重點在於重復的詞語或句子上。
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5、對偶
定義: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㈡ 常用的修辭方法法有哪些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 白描,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翻新,反復。
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等。
(2)我們常用的修辭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比喻的分類:
1、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若、彷彿、猶如、宛如、像……一樣、彷彿……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變成、構成了」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變成乙。」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系。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指形式表現比喻關系。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系。
㈢ 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幾種
借代:不直說事物的名稱,而是用與本事物有密切關系的事物來代替本事物。
設問:為了揭示下文,強調某種觀點而有意提問
反問
:以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
比喻:是找出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有相似點才能構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體喻體和喻詞;
對偶:主要針對句子的結構而言,構成對偶的上下句之間必須字數相同,意思相對或相反,兩句才能構成對偶。
反語:就是用褒詞表達貶意。如"多麼美麗的名稱-進取性",這里的"多麼美麗的名稱"是褒詞但表貶意。
頂針:是指把前一句結尾的詞語作為後一句起頭的詞語的修辭方法。例如: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竹根。
摹狀:是指對事物的形狀、聲音、色彩如實的摹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如:他們輕輕的劃著船,般兩邊的水嘩、嘩、嘩。
迭字:是指:就是一個字重復使用,例如:綠油油的水草。
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義和語音的條件,有意使語意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方法就是雙關。雙關有四種:1.諧音雙關。2.語意雙關。3.音、形雙關。4.音、形、義雙關。
諱飾:遇到忌諱的事物不便直說,而用旁的話來代替它、裝飾它的一種修辭方法。
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
誇張:運用豐富的想像,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的擴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法。
反復: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的一種修辭方法。
擬人:藉助豐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擬成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
比喻可以使被描寫的事物形象鮮明生動,加深人們的印象,用它來說明道理時,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於人們理解。
反問在於突出地強調所要表達的意思,所說的話具有一種不可辯駁的氣勢。
反復
能夠強調某種思想,突出某種感情。
反語
能增加說話或寫文章的幽默感與諷刺性,具有特殊的表達效果。
對偶
能夠使句子結構整齊勻稱,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和諧悅耳,便於記憶和傳誦。
誇張
能夠增強表達效果,突出事物的形象特徵。
設問
能夠揭示下文,強調某種觀點。
借代:比較含蓄,能使描寫對象更形象。
排比
能夠使句子結構整齊,語調協調,說理周密,表現充沛,論證雄辯,氣勢磅礴。擬人
能夠把甲事物藉助豐富的想像摹擬成乙事物。
㈣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哪些
修辭手法一般都有:比喻、擬人、排比、對偶、誇張、引用、反問、設問、互文、通感、反語、反復、頂真、對比、借代等。
1語文修辭手法名稱如下
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比擬(又名比體),襯托(分正襯、反襯),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反復,反問,反語,仿詞;呼告,互體,互文,回環,借代,設問,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誇張,雙關,用典,諧音,象徵,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
2常用的修辭手法舉例
1.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2.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特點本體比喻詞喻體例句
明喻甲向乙出現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出現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甲是乙出現是、成為出現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甲代乙不出現無出現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4.擬人:
把物當作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5.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特點例句
擴大誇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誇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隻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誇張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音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如: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連續反復)
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間隔反復)
7.設問:
為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
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落後",我們應該記住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先生,給現錢,袁世凱,不行么?
1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12.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㈤ 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 白描,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翻新,反復。
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等。
比喻的分類:
1、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若、彷彿、猶如、宛如、像……一樣、彷彿……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變成、構成了」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變成乙。」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系。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指形式表現比喻關系。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系。
㈥ 修辭手法都有什麼
常見得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倒裝、反問、排比、對偶、借代、設問、誇張、雙關、重疊、引用、對比、象徵等,以下介紹最常用的五種:
1、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例句:我的生活無依無靠,連乞丐都不如!此句將乞丐的境況作為喻體,與作者的遭遇比較,相比之下,本體「我的生活」還不如乞丐的境遇,帶有貶義色彩。
2、擬人: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人格化。海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星空。將海浪的浪花擬人化,可以唱歌,可以迎接星空。
3、倒裝:將語句中的主語、謂語、賓語、狀語等顛倒順序的一種語法現象,常常具有強調語氣。
4、排比:排比的修辭功能可以概括為「增文勢」。排比項誹迭而出,語氣一貫,節律強勁,各排比項意義范疇相同,帶有列舉和強化性質,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5、誇張:誇張是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例如蜀道之難,難於上
㈦ 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八種
八種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排比、誇張、設問、反問、對偶、借代。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用一個事物來比方另一個事物。多用一些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比喻必須具備的三個要素(1)本體: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體:即用來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詞:用來表示比喻關系的詞。常見的比喻詞主要有「像、似、彷彿、猶如、是、成了、變成」等。例句: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山水》二、擬人擬人就是把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事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應該跟比擬區分開,比擬就是根據想像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例句: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的舞蹈。三、排比排比就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意義相近、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構成。排比的作用:增強語氣,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說明道理。例句: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四、誇張誇張是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誇大或縮小。誇張的種類有:擴大誇張、縮小誇張、超前誇張。誇張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給人啟示,加強渲染力,引發聯想。例句:這巴掌大的地方,怎麼能踢球呢?五、設問說話、寫文章時,為了強調自己的看法或結論,有時先提一個問題,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後由自己來回答所提出的問題。設問的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例句:她敢從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六、反問反問就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問句中。反問的作用:反問表達的意思更堅定,使讀者確信無疑,毫無辯駁、懷疑的餘地,進而達到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例句: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七、對偶對偶又叫對仗,是一種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相近或相反的意思。判斷要點: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對偶的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表意凝練,易於記憶。例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八、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說出本體事物的名稱,而借用與本體事物相聯系的其他事物來代替本體。判斷要點: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例句: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㈧ 修辭手法有哪幾種
其中大類修辭手法包括:
比喻, 白描,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
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共計63種。
(8)我們常用的修辭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
比喻
1、定義
比喻,即表示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間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2、結構
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
3、分類
根據比喻結構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特徵,可分為四種。
⑴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若、彷彿、猶如、宛如、像……一樣、彷彿……
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變成、構成了」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變成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系。例如:
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指形式表現比喻關系。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湯。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系,常用破折號連接例如:五點鍾,
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
⑶借喻。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⑷博喻。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例如:一隻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2](5)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種先用喻體作本體,再用本體作喻體,互相設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夠加強藝術感染力。
例1: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天上的街市》)
例2:那時候,礦洞里發出可怕的響聲,象打雷一樣,不,比打雷還可怕。(《煤的對話》)(這是一種迂迴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體"打雷"之後,再否定喻體,最後又提出喻體。經過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強了比喻的鮮明性。)
例3:老師用溫柔的大手拉著我的小手,久久地沒有松開。我知道老師是在期待我的回答,我的誓言,我的進步。這,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不,是一場春雨灑得我昂起了頭。(這樣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又否定,又突起一場肯定,回環跌宕,使抒情淋漓盡致。)
4、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像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5、構成條件
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就不是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
下面幾例不是比喻句:
⑴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
⑵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
⑶不要帶著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意
㈨ 有哪些常用的修辭手法
常用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排比、誇張、設問、反問、對偶、借代。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用一個事物來比方另一個事物。多用一些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必須具備的三個要素
(1)本體: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體:即用來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詞:用來表示比喻關系的詞。常見的比喻詞主要有「像、似、彷彿、猶如、是、成了、變成」等。
例句: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二、擬人
擬人就是把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事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應該跟比擬區分開,比擬就是根據想像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
例句: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的舞蹈。
三、排比
排比就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意義相近、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構成。
排比的作用:增強語氣,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說明道理。
例句: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四、誇張
誇張是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誇大或縮小。誇張的種類有:擴大誇張、縮小誇張、超前誇張。
誇張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給人啟示,加強渲染力,引發聯想。
例句:這巴掌大的地方,怎麼能踢球呢?
五、設問
說話、寫文章時,為了強調自己的看法或結論,有時先提一個問題,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後由自己來回答所提出的問題。
設問的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例句:她敢從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六、反問
反問就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問句中。
反問的作用:反問表達的意思更堅定,使讀者確信無疑,毫無辯駁、懷疑的餘地,進而達到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
例句: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七、對偶
對偶又叫對仗,是一種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判斷要點: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對偶的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表意凝練,易於記憶。
例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八、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說出本體事物的名稱,而借用與本體事物相聯系的其他事物來代替本體。
判斷要點: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
例句: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㈩ 最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最常用的修辭手法有8種。
1、比喻
2、擬人
3、誇張
4、對偶
5、排比
6、反復
7、設問
8、反問
這8種常用的修辭手法,也是中學階段要求學生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