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兒高熱使用冰帽冰枕時應該放在小兒哪個部位
你好,使用冰枕是一種常用的物理降溫,可以用一塊毛巾包住冰枕,放在小兒的後胸勺或頸部。
2. 孩子發燒有哪些物理降溫的好方法
物理降溫的方法: 1.退熱貼:建議家裡常備一些退熱貼,退熱貼使用方便,貼到寶寶額頭上就可以快速散熱降溫,方便好用。小提示:退熱貼為醫葯品,必須通過國家食品葯品監督局的嚴格審核、注冊。購買品質有保證的退熱貼時,一定要認清是否有注冊文號:如:國葯管械XXXX號。質量不合格的退熱貼,貼2/3個小時沒效果了,貼了又撕,撕了又貼,會將寶寶的額頭弄得都變紅。) 2、酒精擦浴是以前人們常用的退燒方法,但是現在不提倡給寶寶用這種方法,用酒精擦拭寶寶的身體,會造成孩子皮膚快速舒張及收縮,對寶寶刺激大,另外還有可能造成小寶寶酒精中毒。 3、 用冰枕或冰敷額頭方式退燒,是許多家長經常採用的。但六個月以內的孩子不宜使用這種方式,因為小寶寶易受外在溫度影響,使用冰枕會導致溫度下降太快,讓寶寶難以適應。另外,寶寶發燒時全身的溫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溫作用,倒不如溫水擦拭寶寶全身效果好。 4、溫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溫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後背。使皮膚的高溫(約39℃)逐漸降低,讓寶寶覺得比較舒服。這時還可以再用稍涼的毛巾(約25℃)擦拭額頭臉部。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些降溫處理時,如果孩子有手腳發涼、全身發抖、口唇發紫等所謂寒冷反應,要立即停止。為什麼呢?當病源侵入人體後,體溫都要升到一個相應的溫度,這就是設定溫度。降低設定溫度是給孩子退燒的關鍵。因為設定溫度若不改變,散熱的同時,身體仍然會發動產熱作用來達到目標體溫。這時用冷水給孩子擦澡,企圖通過散熱來退燒,不但無效,反而讓孩子發抖寒戰,非常痛苦,所以必須先用退燒葯物,降低設定溫度,這時再輔助物理散熱,體溫才會真正降下來。
3. 如何正確使用物理降溫
如何正確使用物理降溫
孩子發燒並不可怕,主要看家長的退燒方法是否正確。如果孩子體溫沒有超過38.5攝氏度,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進行物理降溫。物理降溫的方法如下:
1、多給孩子喝水
孩子發燒體溫過高,身體會極度缺水。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喝溫開水,讓水來調節體溫,幫助孩子發汗,喝水既有退燒的功效還可以補充孩子體內的水分,防止虛脫。
2、不要給孩子捂汗
過去老人們總是認為孩子發燒身體怕冷,就給孩子蓋很厚的被,想靠捂熱來幫孩子發汗,達到退燒的目的。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孩子在發燒的時候應該給他少穿衣服,蓋薄被,這樣才能很好的散熱,達到退燒的目的。
3、把孩子手腳搓熱
如果孩子發燒時頭很燙,手腳冰涼,家長要引起注意了,這種情況說明孩子的體溫還可能繼續上升,所以需要趕緊為孩子進行物理降溫。家長要不斷的為孩子搓手心和腳心,直到把手腳搓熱為止。
4、用溫水擦拭全身
如果孩子發燒時頭和手腳都很燙,就說明需要散熱。這時除了給孩子少穿衣服外,還需要用溫水擦拭全身,重點擦拭腋下、脖子、腹股溝等血管豐富的地方,幫助孩子身體散熱,一直擦拭到體溫降下來為止。(孩子的皮膚比較嫩,要輕輕擦拭)
5、給孩子洗溫水澡
若孩子在發燒期間精神狀態還比較好的話,可以給孩子洗溫水澡,幫助散熱。注意:洗澡的時間不要太長,防止孩子身體不佳虛脫,洗完澡要趕緊給孩子穿衣,不要著涼。
6、毛巾冷敷頭部
發燒時用毛巾冷敷是家長們比較常用的方法,將毛巾在水裡浸濕後,擰乾折疊放在孩子的前額上,每五分鍾更換一次。注意:毛巾不可擰得太干,只要不滴水就行;水溫不可太涼,一般在20—30度為宜。
7、頭下枕冰枕
若孩子高燒不退,手腳也都很燙的話,就可以給孩子枕冰枕。具體做法是在冰枕上鋪一個枕巾(防止太冷刺激孩子或者凍傷孩子),然後枕在孩子頭底下,這樣可以起到降低體溫、保護大腦的作用。注意:如果孩子手腳冰涼、全身發抖,要馬上停止使用。
8、額頭貼退熱貼
如果孩子體溫不是太高,精神狀態也不錯,還可以下地活動,家長可以用退熱貼直接粘在孩子額頭上,起到降溫的作用。
4. 幼兒物理降溫的方法是怎麼樣子的
一、冷敷法
冷敷能減輕局部充血或出血,也可減輕疼痛,制止炎症擴散,降低體溫。
冰枕冷敷:適用於發燒頭痛。
注意:冰枕不要觸及肩膀以下部位,寶寶用冰枕時如感到過冷,用墊毛巾等方法來調節。
如果沒有冰袋,用厚一些的塑料袋也行,裝完冰後如果過冷,可以用毛巾包裹,但時間一長毛巾會變熱,失去治療作用,所以要勤換。
二、酒精擦浴
酒精可以擴張血管,蒸發時可以帶走大量熱量,寶寶發燒時可以以此來幫助降溫。准備75%的酒精100毫升,加等量溫水並保持溫度在27~37攝氏度之間。水溫不能過冷因為可能會導致肌肉收縮,導致體溫再度回升。擦浴時,用寶寶的毛巾式活手帕蘸取配好的酒精液,可先從一側頸部開始,從上往下沿臂部外側擦到手背,再從腋下上臂內側往下擦到手掌,擦完一側用相同的方法擦另一側。擦下半身時要從大腿的外側擦至足背,再從腹股溝沿著大腿內側擦至足心。酒精擦浴時最好用點力氣,擦到寶寶皮膚發紅為止。注意寶寶的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的反應。並且新生兒不適用於這種方法。
小兒發燒五種常見物理降溫法
三、洗溫水澡
用溫水洗澡可以幫助寶寶快速散熱。如果寶寶發燒時精神狀態很好,就可以多洗洗澡,水溫要控制在27~37攝氏度之間。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否則會導致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容易引起缺血缺氧,使病情加重。
小兒發燒五種常見物理降溫法
四、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緩解寶寶不適。寶寶發燒時泡腳的妙處在於能夠幫助寶寶降溫。泡腳要用足盆或者小桶,倒入2/3盆水,水溫要維持在40攝氏度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准。泡腳時媽媽輕輕搓搓寶寶的腳丫,這樣既能讓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小兒發燒五種常見物理降溫法
五、降溫貼的使用方法
寶寶突然發燒,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可以使用降溫貼。
寶寶出牙時常出現低燒或發熱的情況,此時貼於臉部牙床位置能舒緩不適感。
寶寶運動後皮膚發熱或小腿過於勞累,肌肉酸疼,用它來冷敷,可以減輕疲勞,緩解酸痛症狀。
有扭傷、夾傷、碰撞等不出血的外傷時,用它來冷敷,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消除瘀血、紅腫等症狀。
5. 冰枕的使用方法
冰枕又名水枕,採用柔滑面料做枕套,裡面裝有液體式、海綿式等特殊材質的枕芯。裡面的晶體可以吸收溶解熱,保持溫度不變,就和冰融化時,冰水混合物溫度為0度一個道理。不用時,它又開始慢慢凝固,形成晶體,放出熱量,這個過程是感覺不到的。
冰枕降溫是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之一。它利用局部的冰敷達到降低頭部溫度的作用。其具體方法為:將冰袋或冰枕置於額頭上或置於腦後。冰枕比傳統的枕頭涼快得多,而且價格便宜,方便實用.是很好的消暑用品。
據專家稱,市場上的冰枕可以用來進行短暫的降溫,但不適宜長時間睡在上面;另外,發燒病人可以使用冰枕來降溫,但要注意冰枕不要接觸肩膀以下部位,使用時最好在肩頭墊上厚毛巾等保暖;同時,由於老人和嬰兒的調節能力比較差,最好不要使用冰枕。冰枕使用方便,數秒鍾就能感受到清涼舒適的效果。經有關專家實驗證明,流體能使人體處於最自然狀態,從而使人體機能得到最好的調節。適用於醫院和家庭冷敷護理,迅速降溫、退熱消腫、止痛、消除疲勞。
對長期卧床高癱瘓患者的物理降溫、防止痤瘡有特殊療效; 同時可避免兒童夏天睡眠汗多、生痱子、長癤子等症狀。
冰枕降溫的注意事項:
(1)6個月以內的孩子不宜冰枕降溫。因為小寶寶的體溫易受外在溫度影響,對於許多小嬰兒來說,發熱時只要減少衣被就能使體溫降低。如果應用冰袋就可能出現過度降溫,導致體溫不升等問題。如減少衣被體溫仍未退,可用溫水擦浴。
(2)孩子體溫處於上升階段不宜使用冰枕降溫。體溫處於上升階段時,皮膚血管處於收縮狀態,皮膚表面的溫度是降低的,表現為皮膚蒼白、四肢未梢厥冷,可有寒顫出現,此時要注意肢體的保暖,喂些開水。此時,如果使用冰枕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措施,可以使外周血管進一步收縮,可能發生周圍循環不良,不利於機體散熱,甚至使體溫進一步升高。
(3)冰枕降溫時不能用冰枕直接接觸皮膚。冰枕降溫時,在皮膚和冰袋或冰枕之間要用毛巾或手絹隔開,以免患兒不舒服或局部組織凍傷。此外,冰枕或冰袋也不可放在胸部和腹部,以防止心率減慢或腹瀉。
(4)在冰枕降溫的過程中,如果孩子有手腳發涼、全身發抖、口唇發紫等所謂寒冷反應,要立即停止。
(5)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尤其慎用。過低的溫度會造成腦血管收縮,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6)空調房間也不要長期使用,否則易造成頸肩部肌肉緊張,產生疼痛等不適感。
6. 水晶冰枕怎樣注水進去
水晶冰枕注水方法:
1、打開冰枕旋轉蓋,取出內塞,直接對著水籠頭注水即可。
2、如50*28的規格,一般注水8-10斤水即可。
3、冰枕袋身中的冰晶粉末,遇水即溶,形成果凍狀的冰晶。
4、注好水之後,塞好內塞,旋緊旋轉蓋即可正常使用。
7. 網上買的冰枕如何使用
你好,冰枕又名水枕,使用時將冰枕置於額頭上或置於腦後。冰枕使用方便,數秒鍾就能感受到清涼舒適的效果。經有關專家實驗證明,流體能使人體處於最自然狀態,從而使人體機能得到最好的調節。
不適宜人群:
(1) 六個月以下的兒童。
(2)心腦血管病患者。
(3)體弱多病者。
8. 冰枕怎麼用
當然不好啊!
不要貪圖一時的涼快而造就自己一生的痛苦,這種說法並不誇張.用冰枕一次兩次可以,一旦時間長了,就會落下頭痛的毛病,治都治不好,而且老了以後,頭疼會更加嚴重.勸你如果熱了的話,就去沖個澡或是拿扇子扇一扇,這樣,總好得過一生頭疼吧?
9. 冰枕怎麼用
據專家稱,市場上的冰枕
[2]
可以用來進行短暫的降溫,但不適宜長時間睡在上面;
另外,發燒病人可以使用冰枕來降溫,但要注意冰枕不要接觸肩膀以下部位,使用時最好在肩頭墊上厚毛巾等保暖;同時,由於老人和嬰兒的調節能力比較差,最好不要使用冰枕。
冰枕使用方便,數秒鍾就能感受到清涼舒適的效果。經有關專家實驗證明,流體能使人體處於最自然狀態,從而使人體機能得到最好的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