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刷桐油
首先得保證你的木材是干凈(不能上漆,是原木),乾燥(干透)。
桐油分生桐油和熟桐油,生桐油干慢,熟桐油幹得快.
一般要用熟桐油,不然還得煮桐油.
生桐油要稀點,熟桐油像機油那樣稠,要用松節油稀釋 松節油大概占整個比例的30%左右,(松節油是松樹提煉出來的)
熟桐油是由生桐油加工的:應該要在室外加工,先備一大鐵鍋和一爐;先炒石子(卵石),除去石子中的水分;炒熱後,倒入生桐油。當溫度升到180℃,油中的水分已基本蒸發了。還能看到鍋中的桐油會起油花。到260℃後,再加入土參或者黃丹粉,使之與桐油發生化學反應,桐油麵上會泛起一層白色的泡沫,並冒出很濃黃煙。此刻一定要用木棒不停地攪拌,使泡沫迅速地與桐油和勻。當煙色由黃轉黑時,鍋中桐油的溫度已降到240—250℃。若無溫度表測得,可取出一點熟桐油,放在鐵皮上冷卻,用食指蘸一點桐油與拇指接觸再張開,這時桐油就被拉成絲狀,能拉至2厘米長,說明已經好了。應馬上把鍋從爐上移開,自然冷卻後就是熟桐油了。
另外,上桐油一般用干凈的棉布擦上去的,不是用毛刷刷的,毛刷刷出來的效果不行,非得用棉布不可。
⑵ 桐油怎樣使用
熟桐油又稱光油,是由生桐油加工而成。是一種典型的乾性油,結膜後有較好的硬度和光澤。加工方法:在室外砌一隻爐缸,爐上置一隻大鐵鍋,用柴燒火;先將石子放在鍋中炒,以驅除石子中的水分;石子炒熱後,倒入生桐油。隨著溫度的升高,桐油中的水分逐漸蒸發,當溫度升到180℃,油中的水分已基本蒸發。此時,能看到鍋中的桐油起油花。當加熱到260℃後,即加入土參(或用黃丹粉),使之與桐油發生強烈的化學反應,在桐油麵上泛起一層白色的泡沫,並冒出很濃的黃煙。此刻一定要用木棒不停地攪拌,使土參的泡沫迅速地與桐油密合。當煙色由黃轉黑時,鍋中桐油的溫度已降到240—250℃。若無溫度表測得,可取出一點熟桐油,放在鐵皮上冷卻,用食指蘸一點桐油與拇指接觸再張開,這時桐油就被拉成絲狀,能拉至2厘米長,則說明生桐油已經燒好。應迅速將鍋從爐上移開,經自然冷卻後使得熟桐油。
還有一種熬制方法
>
<DIV>此類漆主要用於木器傢具、工藝美術漆器、房屋及車船內部塗裝等。</DIV>
<P>3.精製工藝
<DIV>(1)配生精製<BR>已經過凈化處理用於配製廣漆的生漆半製品簡稱「配生」。配生的精製主要是進行嚴格仔細的過濾凈化處理。傳統的過濾方法同上面介紹的T09-84精製大漆底漆絞濾方法。現在一般常採用的方法有兩種:其一是將配好的廣漆原料先以100目銅絲布在特別專用離心機過濾後,再以多層(6<B>-</B>8層)加工疏鬆的絲棉袋在絞漆機上絞濾兩次;其二是用100目銅絲布離心機過濾一次後,再用160-180目銅絲布離心過濾兩次(過濾過程中應停機數次以刮板將漆渣輕輕小心從濾布上鏟刮下來,便於將漆液洗凈)後即成為「配生」,保管好待用。其中後一種方法得到的配生一般沒有前一種方法的凈化效果好。</DIV>
<DIV>(2)坯油的熬煉</DIV>
<DIV>配製廣漆的坯油主要以桐油為原料。桐油的主要組成是桐油酸,有三個共軛雙鍵,易起氧化聚合作用。因此桐油具有結膜較快的特性,屬於乾燥速度最快的乾性油,以其生產的聚合油與生漆配成廣漆乾燥快,尤其是乾燥成膜時與漆酚側鏈是以聚合反應為主,一般是按二烯系之1,4加成作用進行,生成的結構體組織緻密性質安定。</DIV>
<DIV>桐油酸具有導構體,新鮮桐油中只含有α-桐油酸,當它在日光、碘、硫、硒等的催化作用下可轉化為β-桐油酸。β-桐油酸不存在於天然植物油中。桐油在貯存過程若暴露於日光下,常可看到白色結晶粒子,長久貯存會逐漸變成白色固體,這就是由β-桐油酸轉變為桐油酸的結果。不過目前由β-桐油酸轉化為薩桐油酸尚未實現。β-酸不溶於一般有機溶劑,且聚合速度快於薩酸,貯存過久β-酸含量高的桐油在高溫下更易膠凝,成膠試驗測定其膠化時間有的將縮至4分鍾以下,這將使熬煉時工藝控制更加困難,而乾燥性能反而有所減退,因此,為避免變型,桐油應於密閉條件下貯存,並防止混進雜質,若發現油中有少量β-酸後,應盡快用掉不宜久存。</DIV>
<DIV>桐油油膜結構緊密、氧化分解時產生的羥基酸類較少,油膜耐水不易膨脹,耐鹼、且能耐弱有機溶劑等具有許多優良性能。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油膜失去應有的彈性,不能適應受溫度變化而發生的伸縮作用,在大氣中易早期形成細微的裂紋等。為了彌補這些缺陷而常將桐油和其他乾性油或半乾性油適量配合應用。另外桐油還存在一個抗氣問題,生桐油的塗層乾燥後往往形成嚴重的皺紋膜面。那些熬煉不好的熟桐油其油膜仍然會出現霜花、網紋、絲紋等現象。若是在乾燥過程中受到含有微量二氧化氮等氣體的影響,油膜表面還會出現晶紋。桐油油膜這種容易產生花紋的性能,對於配製廣漆來說是潛在的隱患必須設法予以避免。目前解決桐油抗氣問題的簡便方法是在熬煉桐油時,應以烈火迅速將桐油升溫到260℃以上,之後又快速加以冷卻,熟桐油熬煉的質量如何,溫度的變化是個極關鍵的因素。如果熬煉時最高溫度不能達到260℃以上,油膜仍有可能出現抗氣性不好的弊病。另外升溫和降溫的速度對抗氣性也有影響,升溫慢,低溫保持時間長,或降溫過慢等都有可能導致抗氣性不好。</DIV>
<DIV>桐油的聚合速度受溫度的影響極為明顯,如在150℃時約需保溫60小時之久才能膠凝,於277℃時約需12分鍾膠凝,而在280℃時僅10分鍾內即可膠凝。溫度每升高13.9℃膠凝速度可加快2倍。尤其是桐油的聚合反應是一種放熱反應,熱能又不易導出。當溫度達到260℃以上既使將其離開熱源後溫度還將繼續升高。因此在煉制過程中若操作不當溫度未受到很好控制的話,聚合體就可能發生膠凝,甚至引起自燃或炭化,,導致危險和損失。為此煉制純桐油時可加入少量松香及松香鈣皂等物質。用以延緩桐油聚合體的膠凝作用。在條件允許情況·下一般不用純桐油進行熬煉,而是於桐油內加入部分亞麻仁油或豆油,這樣還能夠起到改善塗膜的耐久性和柔韌性能等。</DIV>
<DIV>①坯油或混合坯油的煉制將經過凈化處理的桐油或桐油與亞麻仁油(或豆油)按8:2<B>-</B>7:3的質量比例配好,注入煉油鍋內以烈火進行煎熬,煉至油麵潮花(白色水汽泡)息後再翻油花(金黃色花泡),繼之起裂紋泡冒濃煙時逐步降低火力。當油溫升到260℃後立即將煉油鍋撤離火源(或立即轉入冷鍋內)保溫10<B>-</B>15分鍾,用拉絲法試樣後再強行快速冷卻即轉入冷卻鍋(桶)中,轉入過程同時予以過濾(用120<B>-</B>160目銅絲布篩網),開冷卻水快速冷卻待用。</DIV>
<DIV>冬夏季節對坯油粘度的要求稍有不同。冬季粘度在1000s/(25±1℃)左右(塗-4號杯)即可;夏季需要粘度在1500s/(25±1℃)以上。一般坯油的粘度越高配成的廣漆質量越佳。</DIV>
<DIV>②紫坯油的煉制所謂紫坯油即是將過濾大漆原料時所得到的漆渣放入經過凈化處理的桐油中,經過長時間(兩個月以上)的浸泡後撈起放入鐵鍋中熬煉,然後與桐油一起進行熬煉成坯油,轉鍋時趁熱以銅絲布上墊絲棉或白細布進行過濾即成。此坯油呈現紫紅透明的油色,由其配製的廣漆顏色特佳,乾燥性能也較好。</DIV>
<DIV>③坯油煉制經驗介紹在60年代以前,用小鍋小批量熬煉坯油時操作者完全憑經驗進行生產。煉油時要同時以目視、耳聽、手攪三者並用掌握火候。目視是觀看油麵翻起的泡沫狀態及變化;耳聽是注意油料沸騰時的聲音和變化;手攪是手持大銅勺不斷攪動鍋中熱油以試其阻力輕重等,不可疏忽一點。待潮花(白泡)息而油花現(黃色油泡)並起裂紋樣泡開始冒濃煙,這是溫度促使桐油聚合的表現,這時要不停地用油勺在鍋內攪動和及時降低火力,將刀片部分浸入冷水中讓其快速冷卻便於試其坯力(坯力即粘度之意,用手指沾刀上油滴拉絲看其長短及有粘稠如膠感覺等進行判斷。也有將乾燥清潔的老竹片插入熱油內,注意觀察若入油竹片變焦黃否)。坯力達到後立即起鍋。也就是用大銅勺子將熱油快速轉入冷卻鍋中,或直接將油鍋撤離火源。之後,不斷邊攪拌邊以油勺盛熱油揚高lm高左右傾入鍋內。如此反復進行讓油中青煙飛揚出來,名曰「透氣」或「吐煙」。透氣越徹底(青煙跑出去越多越凈)則調配成的廣漆就越光亮清明,質量越好,同時透氣操作也加快了冷卻速度有利於提高坯油質量。</DIV>
<DIV>熬煉坯油時必須時刻注意油溫變化,掌握火候,否則溫度若過高,高溫時間稍長則極易發生油料膠凝,甚至還會發生火災的危險。或者是因溫度未到且保溫時間太短而火候不夠,則坯油的粘度偏低未到技術指標就將導致調配成的廣漆粘度及其漆膜的光亮度和豐滿度太差等弊病。嚴重影響成品的質量。</DIV>
<DIV>為了能夠大膽地將坯油熬煉到必需的粘度,而又保證不會因火候掌握失當使油料膠凝造成浪費,常常備一定量的冷坯油在旁待用。一旦發現熱油在冷卻過程中粘度上升過速油料有膠凝的趨勢時,應立即將備用的冷坯油倒入熱油內(或將熱油倒入冷坯油內)攪拌加速冷卻以進行搶救。如果混入冷坯油後油料未冷卻前粘度仍然太高(油絲或飛絲狀)時,也可以加入部分200號溶劑汽油(俗稱松香水)進行稀釋。</DIV>
<DIV>(3)配製成品</DIV>
<DIV>將上述精製過的生漆原料(配生)和冷卻後的熟油料(坯油),按配方數量投入干凈的拼料缸中,用電動機械攪拌器充分攪拌均勻後,包裝好即為成品。</DIV>
<DIV>配製成品時要掌握生漆原料性能、質量和使用時的氣候條件靈活地選用配方。否則,成品將有快乾、慢干,不幹或光澤、豐滿度差等毛病。</DIV>
<DIV>傳統配製廣漆成品的方法是:將配生和坯油同時傾入特製的一種拼料漆桶內,以人工用木耙輪流不斷攪拌均勻後,即行急劇提打(這項工作必須年富力強的工人才能勝任,勞動強度很大,熟練工每人每次最多隻能提打百餘下,需數人輪流操作),提打的程度是要能夠觀察到漆液里呈現無油皺紋,坯油絲已脆,漆油已經充分互溶均勻了,顏色已變為茶褐色才可包裝為成品。</DIV>
<DIV>另外,國內有的地區是將T09-2油基大漆的漆料(精製過的,俗名綿漆),或同一定比例的配生一起與坯油(或紫坯油)按漆比油為1:0.6<B>-</B>1.2的比例配成廣漆。
⑶ 生桐油怎麼熬成熟桐油
一般使用桐油均由油漆工自己熬制,稱為土法生產。
方法為:先將桐油倒入生鐵鍋中,然後用柴火加熱。生鐵鍋使用前要擦洗干凈,不能含有酸、鹼和其他物質。熬油時間一般控制在30分鍾,基本上保證每分鍾溫度上升10度,當溫度升至150℃時,保溫3分鍾,讓水份全部逸出,然後繼續升溫。作為生漆用的坯油,溫度達230度即可,油溫超過260度會造成桐油瞬間固化成塊而無法使用。一般溫度達220℃時,就要從鍋中取出幾滴油在鐵板板上進行粘度測定,當手指粘油拉起的油絲達2厘米長時,必須馬上降溫至160度及以下,將油放在風口處倒入冷鐵鍋中迅速冷卻。整個熬油過程都要不斷攪拌,使油煙逸出,增加桐油的均勻受熱量,增加油的透明度。有條件的話可以先預備半鍋冷坯油,將油煙逸出後的熱油倒入冷油內,加快油的冷卻。保證油的質量。坯油的老嫩由在230℃後的保溫時間的長短決定。時間長,坯油粘度高,成膜快稱為老油。保溫時間短,坯油粘度低,成膜時間長,稱為嫩油。
熬制光油(即亮油),最高溫度可達250度,熬油程度可臉從油麵情況判斷,油內水汽不斷逸出後,油泡從白色轉黃色,聽響聲從鈍轉脆,假如在油內放入一根稻草,稻草立即燒焦,表示油已成熟,應立即退火,加入催干劑土子和密陀僧。
如果油在冬天使用,土子和密陀僧量要稍增多,但是,催干劑加得過多,會加快成膜速度,造成漆外干內不幹,漆膜結皮,因此,催干劑用量宜少不宜多。
工業製造光油採用環烷酸鉛和環烷酸鈷,鈷可以促使漆膜聚合作用大於氧化作用,使漆膜柔韌、耐候性增強。環烷酸錳和環烷酸鈷配合使用,會使反應機理更為完善。製作光油還可適量加入松香,改進漆膜光澤,但不能超過油童的10%,因為松香耐熱性差,造成夏天漆膜回粘。由於光油消耗桐油多,目前一般用桐油與松香樹脂反應製作酯膠清漆,其性能比單獨用桐油製作的光油更具有光澤和耐磨。
⑷ 桐油的作用和功效
桐油的作用:桐油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廣泛用於建築,油漆、印刷(油墨)、農用機械、電子工業等方面。
桐油的功效:涌吐痰涎,清熱解毒,收濕殺蟲,潤膚生肌。
桐油是將採摘的桐樹果實經機械壓榨,加工提煉製成的工業用植物油,整個過程為物理方法。桐樹是多年生木本林木,生長在遠離城市的山區。抗病蟲能力特強,整個生長過程中不須施肥和農葯。桐油是一種天然的植物油,它具有迅速乾燥、耐高溫、耐腐蝕等特點。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能源供需矛盾日益顯現,以油桐為主要的生物質能源作為替代能源將是我國的必然選擇,加之我國工農業、漁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桐油需求量將會大大增加。
(4)生桐油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桐油使用的注意事項:
上熟桐油之前可以用紗布過濾一下,這樣過濾後桐油出來的效果比較好。桐油當然也適用其它木材,特別是室外的木頭,擦上桐油就不容易腐爛,表面形成一種保護膜,不透氣,因而產生防水,防腐的效果。
另外,上桐油一般可以使用繪畫用高密度軟毛刷,不是使用棕毛刷,也不是用棉布刷的,棉布在擦的過程中會因為與木材摩擦後發生起球或者殘留碎粒,效果會大打折扣,且上油量極難控制,容易發生混合反應(如產生厚度密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桐油(工業原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桐油(中葯)
⑸ 生桐油和熟桐油的區別,生桐油和熟桐油的區別知識
桐油的基本情況:由大戟科油桐〔亦稱罌子桐或三年桐(Aleurites fordii)〕樹的子實(含油35~50%)榨出的油,呈淺黃棕色,不能食用,是一種重要的乾性油,主要用於工業生產,為中國特產。中國在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廣泛種植油桐樹,每年有較大量的桐油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地區也種植桐樹,但屬其他品種,其籽實榨出油脂的質量不如中國油桐樹所產的油脂,故世界通稱由中國油桐樹所產的油脂為中國桐油。
桐油直接用作塗層(稱生桐油),雖然也能乾燥成膜,但塗膜發粘,起霜紋,無光澤且不牢固,常經過熱煉加工後再使用。中國應用桐油有悠久的歷史,創造和掌握了桐油熱煉加工的生產技術。將桐油加熱至 260-280度(6min即膠化),冷卻加入催干劑,製得各種規格的熟桐油。熟桐油的油膜乾燥速度快,堅硬、光亮、爽利不粘,不起霜紋。主要用於與大漆配合,製造熟漆,可直接塗飾木船,製作防水器件,如油布、雨傘等,或加入顏料配成各種色漆,塗飾門窗、木器傢具等。
桐油又分生桐油和熟桐油兩種,生桐油用於醫葯和化工;熟桐油由生桐油加工而成,可代替清漆和油漆用於機器保養,室內木地板,木製天花板,桑拿板,木製陽台扶手等;室外木地板,花架,木屋,涼亭,圍欄,木橋,船隻,坐椅等。
從直觀上判斷,熟桐油較生桐油粘稠,且顏色呈深咖啡色。因為成分含有松香、清漆等化學物質。純油則不會過於粘稠。與植物油相近,沒化學刺激氣味。熟桐油分兩種一種為熟純桐油,另外一種屬混合熟桐油。純熟桐油的榨取方法是桐子炒熟榨油,不人為的去添加任何化學成分,適合環保無污染裝修,尤其適合室內。混合熟桐油屬於漆的一種,按照2:2:6的方法勾兌,20%的清漆+20%的松香+60%的桐油,加熱熬制到260度的溫度。此種方法熬制後桐油需要過濾之後方可使用與木器。混合的熟桐油味道大,有強烈的漆的氣息。此種桐油的壓榨方式是傳統古老的方法。此方式逐漸被淘汰。
⑹ 桐油的功效和作用
桐油探吐風痰,外用治疥癬,臁瘡,湯火傷,凍瘡皸裂。桐油治化膿性炎症,闌尾炎,膽囊炎,扁桃體炎。
桐油具有乾燥快、比重輕、光澤度好、附著力強、耐熱、耐酸、耐鹼、防腐、防銹、不導電等特性,用途廣泛。它是製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築、機械、兵器、車船、漁具、電器的防水、防腐、防銹塗料,並可製作油布、油紙、肥皂、農葯和醫葯用嘔吐劑、殺蟲劑等。
(6)生桐油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在日常生活中,油是不可缺少的一種,炒菜要用油,像現在美容也需要精華油、潤膚油,而在農村生產著一種用途較廣泛的植物油,稱為桐油。
桐油是由桐樹上結的果實壓榨出來的,過程也是比較復雜,首先是要收集桐樹果,桐樹果一開始青嫩的時候不能採摘,待到成熟之時它會自然脫落在地上,所以一般要選擇平坦的地方種植桐樹,一部分沒有掉落的也可以輕易取下,採收之後要把果實放在潮濕的地方。
放個十天半月桐樹果的外殼會自然腐爛,然後就要用小鐵勾將它的外殼去掉取出桐子,再把桐子曬干、碾碎,一般在農村都是送到指定的榨油廠去壓榨。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做起來確實是非常繁瑣的,就取殼這道程序都非常不易,手都要變成黑色很難洗掉,在農村沒有機器就只能靠手工。
桐油的用途十分廣泛,它分生桐油和熟桐油,用途也是不一樣的,生的桐油用於醫葯和化工,可以治療凍傷和火燒傷,還聽有農民提到小胖嬰兒身上起的摺痕用生桐油擦拭也是有很好的效果的;熟的桐油可當做塗料,在很早以前農村買不起油漆這類產品就是用桐油代替了油漆。
包括農村的木製椅子大多都是刷過桐油的,打磨過的木材很新但容易弄臟,而且冬天還會摩擦起靜電,刷上桐油之後就有潤滑、防腐、不導電的作用。桐油有一股不太好聞的味道,但對人體是沒有危害的。現在在城裡的超市一般是比較難買到這種桐油。
或許一部分人都沒有聽說過桐油,但在農村一定能找到這種純天然的植物油,價格不一定特別高,但用途卻是十分的廣泛,農村雖然趕不上城市的繁華,但這些天然的東西卻是真心的優質、金貴,而且來之不易。
參考資料:網路-桐油
⑺ 桐油怎麼熬制
一、熬制熟桐油(灰油)的工藝
灰油為處理木結構基層的主要材料,由油工自行熬煉。先將土子粉和樟丹(即紅丹)放入鍋內炒,使水分完全排出。然後將原生桐油倒入鍋內,與土子粉和樟丹攪勻加火熬煉。使生桐油通過土子粉和樟丹在加熱條件下的氧化聚合反應成為熟桐油。由於土子粉和樟丹比重較桐油大,容易沉澱,要用木棒和油勺經常攪拌。油開鍋時要用油勺揚煙降溫,避免起火。當油沫呈現黑褐色時,就可以看油的火候了。試看的方法是:將油滴在涼水內,如油珠不散,及時下沉即為熬成。要多試多看,一待熬成,要及時將油取出敢入鐵桶內,並繼續揚煙。
熬油前要做如下准備工作:一是准備大涼水桶,灰油溫度偏高時將油桶放入水桶內降溫。二是准備涼桐油,如來不及撤火或將油取出,可將涼油倒入鍋內降溫。三是准備好鍋蓋,萬一起火時用鍋蓋將火蓋滅。
熬煉桐油時材料的重量配比如下:
生桐油 土子粉 樟丹
春秋季 100 7 4
夏 季 100 6 5
冬 季 100 8 3
二、在熬煉桐油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l)生桐油的加入量不能超過油鍋容量的3/5,以免油沫漲開鍋而溢出鍋外,引起火災。
(2)在熬煉時應掌握熬坯油和光油的最高溫度(一般掌握在坯油230~240°C,光油230℃左右),要不斷取「油樣」。在達到所要求的粘度後,應立即起鍋,停止加溫。數煉時間一一般不能過長,大約3o-4o分鍾。時間過長,油色會變深變黑。
(3)如油沫過多或接近漲鍋時,應立即加入少許硅油或磷酸三丁酯等消泡劑,以避免漲鍋。
(4)土子和密陀僧必須事先炒干,切勿用潮濕土子和密陀僧。土子如系大願粒,應敲碎。密陀僧應碾成粉末狀後再使用。
(5)高溫急火熬煉的熟桐油質量較好,但由於油溫高,一時冷卻困難,容易引起膠化報廢。故在熬煉前要准備好冷油,如發生變調的預兆時則立即加入驟冷油,同時用電扇加快冷卻出姻。也可在桐油中加入少量的松香或菜籽油來延緩桐油的膠化時間。
(6)熬桐油時,應兩人操作,要戴帆布手套、帆布腳罩(或穿皮靴),防止燙傷。熬油時不能讓火苗竄至鍋面。攪動要緩慢穩妥,不要將油液攪出鍋外。
(7)熬桐油的工場最好在露天或選擇空曠安全可靠處,並備有泡沫滅火機和黃砂等,以防發生事故。
(8)熬煉後的桐油冷卻後,要用牛皮紙蓋住油麵(牛皮紙剪成油麵形狀,並將一面議水濕潤,另一面緊貼抽面上),以免桐油接觸空氣而結皮,造成浪費。
⑻ 如何在木材上塗刷桐油
首先得保證你的木材是干凈(不能上漆,是原木),乾燥(干透)。桐油分生桐油和熟桐油,生桐油干慢,熟桐油幹得快.一般要用熟桐油,不然還得煮桐油.生桐油要稀點,熟桐油像機油那樣稠,要用松節油稀釋 松節油大概占整個比例的30%左右,(松節油是松樹提煉出來的)熟桐油是由生桐油加工的:應該要在室外加工,先備一大鐵鍋和一爐;先炒石子(卵石),除去石子中的水分;炒熱後,倒入生桐油。當溫度升到180℃,油中的水分已基本蒸發了。還能看到鍋中的桐油會起油花。到260℃後,再加入土參或者黃丹粉,使之與桐油發生化學反應,桐油麵上會泛起一層白色的泡沫,並冒出很濃黃煙。此刻一定要用木棒不停地攪拌,使泡沫迅速地與桐油和勻。當煙色由黃轉黑時,鍋中桐油的溫度已降到240—250℃。若無溫度表測得,可取出一點熟桐油,放在鐵皮上冷卻,用食指蘸一點桐油與拇指接觸再張開,這時桐油就被拉成絲狀,能拉至2厘米長,說明已經好了。應馬上把鍋從爐上移開,自然冷卻後就是熟桐油了。另外,上桐油一般用干凈的棉布擦上去的,不是用毛刷刷的,毛刷刷出來的效果不行,非得用棉布不可。
⑼ 桐油怎麼干快
通風開窗。
將木頭的表面清理干凈,要保持木頭表面的平整,如果有坑窪的地方需要填補,蟲蛀的地方也要清理干凈進行填補。將木材進行打磨,打磨時用不同型號的砂紙,直到將木材表面打磨光滑為止。
刷桐油時,一定要刷的仔細均勻,讓桐油將木材表面全部覆蓋上,但是不要刷太厚了,刷完桐油後,需要放上幾天才能夠讓木頭完全乾透,如果是在室內味道比較大,可以通過通風開窗,放置活性炭、綠色植物等去味。
(9)生桐油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因為桐油是一種十分優良的植物類油脂,並且它的特點就是乾燥快、還很輕、並且光澤度還十分不錯,附著力也很不錯,所以生桐油被廣泛的應用在建築、油漆、新印刷農用機械、電子產業等方面。
2、生桐油除了利用在製造業方面之外,其實它還是一種治療外傷的葯物。用生桐油可以用來治療所生的疥癬,還有膿瘡,被火燙傷的話也可以用生桐油來塗抹,生桐油也可以用來治療凍瘡。
3、同樣生桐油,還可以治療一些化濃性的炎症,就像所熟知的闌尾炎、膽囊炎等等。但是生桐油只能塗抹,而不能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