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糾正胎位的方法有哪些
膝胸卧位糾正胎位
妊娠30周前,對於胎位是否屬於臀位可以不必管它,但30周以後,如仍屬臀位,可利用膝胸卧位方法來糾正。此法藉胎兒重心的改變及孕婦橫隔阻力,增加胎兒轉為頭位的機會,7天為一療程,如沒有成功可再做7天,有效率60%~70%,少數孕婦在做膝胸卧位時出現頭暈、惡心、心慌,不能堅持,則需改用其他方法糾正胎位。
分娩後子宮韌帶鬆弛,仰卧過久,子宮因重力關系容易向後倒,如不糾正,日後可引起腰痛、痛經、月經流向腹腔。從產後10天開始做膝胸卧位,每日2次,對於預防子宮後傾位有一定意義。
臀位自行矯正胎位
「臀位自行矯正法」是一種簡便有效的糾正胎位的方法,其有效率可達92%,它的做法是這樣的:
孕婦平卧床上,腰部墊高20厘米(1~2個枕頭),雙小腿自然下垂在床沿。每日早晚各做1次,每次10~15分鍾,3天為一療程。
在做臀位自行矯正法時要注意:矯正方法安排在妊娠30~34周內效果最好;矯正宜在飯前進行,矯正時要平靜呼吸,肌肉放鬆;墊子應柔軟、舒適,高度適中;如出現陰道流水、流血或胎兒心音突然改變(有條件者可監聽),應停止此法。
胎兒在子宮內的正常姿勢應該是頭位,即頭部朝下臀部朝上,分娩時頭應先娩出;相反為臀位,分娩時臀部先露出。由於胎兒的頭部比臀部大,如果分娩時臀部先娩出,頭部再要出來就很困難了,造成難產。因此,胎位正常與否十分重要,它關繫到分娩能否順利進行。在28孕周前胎兒尚小,羊水相對較多,即使胎位不正大多也能自行轉正,但若在30孕周後仍胎位不正,就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自我矯正:
胸膝卧位法適用於30孕周後胎位仍為臀位或橫位。具體操作為孕媽咪於飯前、進食後2小時或早晨起床及晚上睡前,先去排空尿液,然後放開腰帶,雙膝稍分開(與肩同寬),在床上,胸肩貼在床上,頭歪向一側,大腿與小腿成90度直角,雙手下垂於床兩旁或者放在頭兩側,形成臀高頭低位,以使胎頭頂到母體的橫膈處,借重心的改變來使胎寶貝由臀位或橫位轉變為頭位。每天做2~3次,每次10~15分鍾,一周後進行胎位復查。
艾灸穴位法也可幫助矯正胎位,可配合胸膝卧位法一同做。具體做法為孕媽咪採取坐位,腳踩在小凳上,松開腰帶,用點燃的艾卷熏至陰穴(雙側腳小趾外緣)。這樣,可興奮大腦的內分泌系統,使雌激素和前列腺素分泌增多,促進子宮活動,從而使胎寶貝轉位。每天1次,每次15~20分鍾,一周後進行胎位復查。
側卧位適宜於橫位和枕後位,具體做法為側卧時可同時向側卧方向輕輕撫摩腹壁,每天做2次,每次10~15分鍾。
經過以上方法矯正仍不能轉為頭位,需由醫生採取外倒轉術。若至臨產前還不能正常就難以自然分娩,要提前住院,由醫生選擇恰當分娩方式。
Ⅱ 糾正胎位不正的方法有哪些
多數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都是正常的,但也有少數屬胎位不正,約佔5%,常見的不正胎位有枕橫位、枕後位、臀位;也有因胎頭俯屈程度不同的異常頭先露,如額先露、面先露,以及橫位、復合位先露等不正胎位,但比較罕見。
有些胎位不正是可以糾正的,如枕橫位、枕後位、臀位、橫位等。一般橫位應隨時發現及時糾正;臀位在妊娠7個月後糾正;枕橫位則需在臨產後宮口開大到一定程度或接近開全而產程受阻時再糾正。
妊娠30周前,大部分胎兒為臀位,30周後多數可自動轉為頭位。故即使是臀位,也沒必要在30周前糾正;30周後仍為臀位或橫位者,是需要糾正的。
糾正胎位可採用胸膝卧位,艾卷灸至陰穴和三陰交穴、激光穴位治療、手法倒轉、側卧位等方法。以上方法均為產前應用。若臨產後胎位仍無變化,可在消毒情況下採取陰道內手轉胎頭或內倒轉術。
產前糾正胎位要持之以恆,手法倒轉胎位等要做到動作輕柔,以免用力過大傷及胎兒和孕婦。
膝胸卧位糾正胎位
妊娠30周前,對於胎位是否屬於臀位可以不必管它,但30周以後,如仍屬臀位,可利用膝胸卧位方法來糾正。此法藉胎兒重心的改變及孕婦橫隔阻力,增加胎兒轉為頭位的機會,7天為一療程,如沒有成功可再做7天,有效率60%~70%,少數孕婦在做膝胸卧位時出現頭暈、惡心、心慌,不能堅持,則需改用其他方法糾正胎位。
分娩後子宮韌帶鬆弛,仰卧過久,子宮因重力關系容易向後倒,如不糾正,日後可引起腰痛、痛經、月經流向腹腔。從產後10天開始做膝胸卧位,每日2次,對於預防子宮後傾位有一定意義。
臀位自行矯正胎位
"臀位自行矯正法"是一種簡便有效的糾正胎位的方法,其有效率可達92%,它的做法是這樣的:
孕婦平卧床上,腰部墊高20厘米(1~2個枕頭),雙小腿自然下垂在床沿。每日早晚各做1次,每次10~15分鍾,3天為一療程。
在做臀位自行矯正法時要注意:矯正方法安排在妊娠30~34周內效果最好;矯正宜在飯前進行,矯正時要平靜呼吸,肌肉放鬆;墊子應柔軟、舒適,高度適中;如出現陰道流水、流血或胎兒心音突然改變(有條件者可監聽),應停止此法。
Ⅲ 寶寶胎位不正,懷孕七個月了,寶寶胎位是橫的,怎麼辦
您好,我是「京媽說」,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很多孕媽產檢的時候只要一聽到醫生說自己胎位不正,就會開始擔心,怕最後胎位轉不過來不能順產。畢竟十有八九的孕媽都希望自己可以順產,一來順產對母嬰大有好處,二來不用在肚子上開口子留下難看的疤痕。
另外,孕媽平時也要多運動,利用重力的慣性迫使胎兒改變體位,也是有幫助的。
不過就算糾正不過來,孕媽們也不必心理壓力太大,順其自然的面對就好。即使最後還是沒辦法順產,那就坦然接受剖腹產,只要母嬰平安,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上就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可以幫到您,祝一切順利!
京媽說:醫學專業、營養師媽媽,分享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孕產育兒知識,幫助您靠譜孕育,歡迎點贊、關注和轉發。
Ⅳ 出現胎位不正情況,該如何校正呢
糾正孕婦胎位排空膀胱,松開腰帶,在硬板床上做俯卧撐,膝部植入,臀部墊高,大腿與床面垂直,胸部應盡量靠近床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l5分鍾,如此持續1周,然後到醫院定期復查。醫生一般通過外翻、臀位、水平矯正。這種方法有一定要求,應在足月後進行。在外倒轉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胎兒畸形、宮內缺氧、胎盤早剝等情況。在足月的情況下,醫生可以隨時准備手術,以避免不良後果。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Ⅳ 什麼是胸膝卧位鍛煉(帶圖)
如圖所示:
這個是用來糾正胎位不正的鍛煉方法,如果在30孕周後仍就胎位不正,你就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胎位自我矯正。可採取胸膝卧位法,這種方法適用於30孕周後胎位仍為臀位或橫位者。
具體方法為,在飯前、進食後2小時或早晨起床、晚上睡前先去排尿;然後放開腰帶,雙膝稍分開(與肩同寬),胸肩貼在床上,頭歪向一側,大腿與小腿成90度直角,雙手下垂於床兩旁或放在頭兩側,形成臀高頭低位,以使胎頭頂到母體的橫膈處。
借重心的改變使胎寶貝由臀位或橫位轉變為頭位。每天做2-3次,每次10-15分鍾,一周後進行復查。經過矯正仍不能轉為頭位,由醫生指導選擇恰當分娩方式。
(5)胎位糾正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放開腰帶,雙膝稍分開(與肩同寬),胸肩貼在床上,頭歪向一側,大腿與小腿成90度直角,雙手下垂於床兩旁或放在頭兩側,形成臀高頭低位,以使胎頭頂到母體的橫膈處,借重心的改變使胎寶貝由臀位或橫位轉變為頭位。每天做2-3次,每次10-15分鍾。
孕婦排空膀胱,松解腰帶,在硬板床上,俯撐,膝著床,臀部高舉,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盡量接近床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鍾,連續做1周。然後去醫院復查。
Ⅵ 如何糾正胎位
羊水中的胎兒,由於頭比身體重,所以胎兒呈頭下臀上的姿勢。正常的胎位是胎頭俯曲,枕骨在前,叫枕前位;胎兒橫卧在宮腔,稱橫位;臀在下方,坐在宮腔里,叫臀位。橫位和臀位,都是胎位不正。即使胎頭向下,但胎頭由俯曲變為仰伸或枕骨在後方,也是胎位不正。
胎頭不正,要設法糾正。糾正的主要方法有:胸膝卧式。
在孕7個月前胎位不正,只要加強觀察便可。因為宮內羊水較多,胎兒有活動餘地,會自行糾正胎位。若孕7個月以後胎位仍不正,便要糾正了。
孕婦可用胸膝卧式。要領是解盡小便,放鬆褲帶,跪在鋪著棉絮的硬板床上,雙手前臂伸直,胸部盡量與床貼緊,臀部上翹,大腿與小腿成直角。如此每日兩次,開始時每次3-5分鍾,以後增至每次10-15分鍾。胸膝卧位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增加胎頭轉為頭位機會。
Ⅶ 如何糾正胎位不正 圖片
什麼是胎位不正 胎位,通俗地來說就是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胎兒出生前在於宮里的姿勢非常重要,它關繫到孕婦是順產還是難產。子宮內的胎兒是浸泡在羊水中的,由於胎兒頭部比胎體重,所以胎兒多是頭下臀上的姿勢。 通常,醫學上稱枕前位為正常胎位,胎兒背朝前胸向後,兩手交叉於胸前,兩腿盤曲,頭俯曲,枕部最低。分娩時頭部最先伸入骨盆,醫學上稱之為頭先露」,這種胎位分娩一般比較順利。 有些胎兒雖然也是頭部朝下,但胎頭由俯曲變為仰伸或枕骨在後方,就屬於胎位不正了。胎位不正一般指妊振30周後,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異常,較長見於腹壁鬆弛的孕婦和經產婦。而胎位不正包括臀位、橫位、枕後位、顏面位、額位等。以臀位多見,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由於胎位異常將給分娩帶來程度不同的困難和危險,故早期糾正胎位,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胎位不正糾正圖 常用的胎位矯正方法 胸膝卧位: 1、孕媽媽跪在床上,採取跪伏姿勢,兩手貼住床面,雙腿分開與肩同寬。 2、胸與肩盡量貼近床面,臉偏向一側。 3、雙膝彎曲,大腿與地面垂直。維持此姿勢約兩分鍾,慢慢適應後可逐漸增加至5—10分鍾,每日做兩至三次。 Tip:這個動作只適用於孕30—34周的准媽媽調整胎位。 在孕7個月前發現的胎位不正,只要加強觀察即可。因為胎兒相對子宮來說還小,且母親宮內羊水較多,胎兒有活動的餘地,會自行糾正胎位。做這個動作之前最好徵求醫生的意見,每次要先解小便、松解褲帶。 艾灸至陰穴: 1、取平卧或取坐位,解松褲帶,用艾卷炙雙側至陰穴(小足趾外側),也可用激光照射至陰穴。 2、每日艾炙1—2次,每次15分鍾。 3、當出現胎動時,立即取胸膝卧位,有利轉胎。 Tip:同樣,這個動作也只適用於孕30—34周周之前的准媽媽調整胎位。每次持續時間不可過長,做這個動作的頻率也不要過高。連續做l周,如果胎動增多不明顯,表示該法無效。注意艾卷離皮膚不要太近,以免燒傷皮膚。 外倒轉術: 1、用手在腹壁上摸到胎兒的頭、臀。 2、把臀部推上去,再把胎兒的頭慢慢轉到骨盆腔里。 3、然後用布將腹部包裹起來,維持頭位。 Tip:這種治療必須由醫生來做,如果自己亂來,弄不好,會導致臍帶纏在胎兒脖子上或發生胎兒早剝。假如胎兒的臀、足已經伸入小骨盆,倒轉困難,或者在倒轉時胎心有變化,就不能勉強,那隻好讓這固執」的孩子立著生了。 胎位不正怎麼辦 1、膝胸卧位操糾正。孕婦排空膀胱,松解腰帶,在硬板床上,俯撐,膝著床,臀部高舉,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盡量接近床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鍾,連續做1周,然後去醫院復查。 2、醫生為孕婦施行轉向。如果在孕32周-34周時,胎兒仍未轉向,醫生就要考慮為孕婦實行外轉胎位術,讓胎兒翻轉,使孕婦能順利分娩,執行人工外轉胎位時,通常會給予子宮放鬆的葯物,以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時約有六成的成功率,但是若曾經有前次剖腹產之孕婦則不建議執行外轉胎位術,此外,羊水量必須適中、最好胎兒的背部在兩側、產婦體重適中,而且胎兒之臀部並未進入骨盆深部等條件下才適宜執行外轉術。外轉胎位術有一定的風險性。操作時,會導致臍帶纏繞或胎盤早剝。 3、針對胎位不正,我國有針灸治療的成功先例。用針刺至陰穴,治療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l5~20分鍾,5次為一療程,適用於婦科檢查診斷為臀位、橫位、斜位的孕婦。 4、作好產前檢查,預先診斷出胎位不正,及時治療,如未轉為頭位,則需要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由醫生根據孕媽媽的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 胎位不正的原因 胎位不正的產生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胎兒妊娠周數大小、骨盆腔大小與形狀、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多胎次經產婦鬆弛的腹肌、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等。 1、羊水過多、經產婦腹壁鬆弛等,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過大。 2、子宮畸形、胎兒畸形、多胎、羊水過少等,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過小。 3、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大胎兒等,使胎頭銜接受阻。 胎位不正能順產嗎 胎位不正可提前在醫生的輔助下調整,如果不能調整的要盡量選擇剖腹產,臀位經產婦可酌情考慮順產。 不過當胎位為臀位時,自然生產危險性會提高,比起胎兒身體的其它部位,胎兒頭部是身體最大且最硬的部位,當頭產式時,胎頭首先會產出,胎兒的其它部位就容易隨著產道產出,當為臀產位時,身體會先產出,因為胎兒身體無法讓子宮頸撐開到讓胎頭出來,所以胎頭要產出就會困難許多。 發現胎兒胎位不正時,醫生會跟孕婦商量如何選擇最佳的生產方式,如果經過調整,胎兒轉為頭位,自然生產方式是首選,如果調整不回來,可能選擇剖腹產較為安全,醫生會分析利弊,讓母親、家屬及醫生共同做出選擇。
Ⅷ 糾正胎位的方法
懷孕7個月前若發現胎位不正,一般不必做特別處理,因這時胎兒小,羊水相對較多,胎兒在宮內移動度大,還在變化之中。如妊娠7個月後胎頭仍未向下,也就是說臀位、橫位、足位時,應予以矯正,方法如下:
1.膝胸卧位,排空小便,解松腰帶,小腿與頭和上肢緊貼床面,臀部抬高,使大腿與床面垂直,這種體位保持15分鍾,然後再側卧30分鍾。每天早、晚各做一次,連續做7天。
2.橋式卧位 用棉被或棉墊將臀部墊高30~35厘米,孕婦仰卧,將腰置於墊上。據說這種方法比膝胸卧位效果好。每天只做1次,每次10~15分鍾,持續1周。
3.大多數胎位不正的胎兒用以上方法都能矯正為正常胎位。也可請醫生在腹部按摩幫助胎兒轉位,即使轉不到正常胎位也別緊張,必要時可做剖宮產。
Ⅸ 如何矯正胎位
胎位不正如何糾正膝胸卧位法:孕婦先排空小便,松解腰帶,然後嘲大腿與床面垂直,雙上肢及胸部緊貼床墊,臉轉向一側,臀部抬高,保持姿勢,每次15分鍾,每天早,晚各1次,連續做7天.此方法如做得正確能使絕大多數臀位,橫位糾正為正常胎位.
Ⅹ 胎位不正怎麼糾正圖
帶圖地址http://www.mmbang.com/bang/491/22064 胎位不正糾正6大方法 1 飲水療法 每小時飲1碗水(500〜800毫升),每天10碗,連飲3天後休息3天,檢查胎位是否糾正。 2 胸膝卧式轉胎 孕媽咪解盡小便,放鬆褲帶,跪在鋪有軟物的硬板床上,頭貼床上...,側向一方,雙手前臂伸直置於頭的兩側,胸部盡量與床貼緊,臀部抬高,大腿與小腿成直角。如此每日兩次,開始時每次3~5分鍾,以後增至每次10~15分鍾,胸膝卧位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增加胎頭轉為頭位的機會。而膝胸卧位對於肥胖或有並發症、合並症的孕媽咪仍是個不小的負擔,有人主張採用臀高頭低位的睡姿促進胎位轉變,但孕媽咪會有很大的不適。 3 激光轉胎 用激光照射孕媽咪的至陰穴,每日一次,每次10分鍾。 4 中葯自療法 方一:車前子烘乾研成粉9克,溫水吞服。1周後復查,未轉胎,再服1次。最多服3次。 方二:蘇葉、黃苓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1周後復查。 方三:當歸、黃芪、黨參、白術、白芍、川斷、枳殼、熟地、甘草各10克、川芎6克,每日1副,分2次煎服,1周後復查。 方四:艾灸轉胎。孕媽咪取半卧或取坐位,或做胸膝卧位時,解松褲帶,排空小便,同時灸雙側至陰穴(小足趾外側)。每日艾灸1~2次,每次15分鍾。 5 醫生做外倒轉術 將腹部子宮底部摸到的胎頭,朝胎兒俯屈的方向回轉腹側,把胎頭推下去,同時將臀部推上來,用手工方法逐漸一點一點地加以糾正。以後於胎兒頸部兩側墊軟墊子,腹部纏浴巾或棉布,將胎兒固定為頭位,待胎頭銜接後解除。但這一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條件和要求,而且要由有經驗的醫師酌情進行,不可強行倒轉,以免發生意外,該法目前很少應用。 6 醫生做內倒轉術 此法只用於一些緊急情況下的胎位不正,如雙胎的第二胎、無條件剖宮產和拒絕剖宮產的胎位不正。這一方法同樣需要有條件的,不是任何情況都能做,對母嬰損害大,寶貝死亡率也高,對醫師的技術要求也很高。 以上就是39健康網小編為你羅列的胎位不正怎麼糾正,如果還有什麼疑問請在39健康問答(ask.39.net)進行提問,資深專家會馬上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