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畜禽防疫方法圖片

畜禽防疫方法圖片

發布時間:2022-04-25 16:32:13

㈠ 豬圈怎麼防疫防疫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20世紀以來,以豬瘟為例,養殖業不斷發生各種疫情。該病多通過豬傳播,傳播范圍廣,危險系數高,嚴重影響養豬業的健康發展。為了有效預防豬病的發生,有必要分析豬病發生的原因,採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養豬成功率,為豬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養殖人員專業性差的弊端日益暴露。一些養殖人員沒有專業的生豬養殖管理經驗,缺乏生豬養殖專業知識,致使許多養豬場沒有嚴格的飼養管理,不具備生豬養殖條件。另外,養殖人員的消毒工作不規范,疫病防控不到位,不能及時、准確地發現和處理疫情,也可能導致疫病的發生。

3.與外部隔絕

養豬場應與外部用牆隔開。牆體多為磚牆結構,圍牆網、磚牆配羊毛鋼絲繩。磚牆高度通常在2m以上,以防止其他動物進入現場,可有效避免外來動物或控制一些常規疾病;但通風不良,地基工作量大。本實用新型具有安裝速度快、通風良好、節省初始勞動力的優點;但是,它不能阻止其他一些小動物的入境,這對疫情防控有一定的影響。

㈡ 散養牛做防疫,有什麼好方法

可以到當地的獸醫站呀勁射打相應的疫苗。防止出現問題。

㈢ 豬場的防疫措施包括哪些

豬場的防疫措施主要包括消毒設施及消毒方法,糞便污物處理以及防疫制度等。
(1)消毒設施及消毒方法
在豬場大門和生產區入口,要建立一個寬於門口,長於汽車車輛一周半、水泥結構的消毒池,生產區入口要建有更衣室、消毒室和消毒池,豬舍門口要設消毒盆或消毒池。消毒池中可使用火鹼作為消毒葯,一般1周更換一次。消毒室可採用紫外線燈消毒。更衣室要定期消毒,一般每天一次,常用甲醛熏蒸。
環境消毒包括豬場大環境和豬舍小環境。可用生石灰撒布或其他消毒劑噴灑。
(2)糞便污物處理
對豬場的污物及時處理,不僅有利於豬場的防疫,而且可以減少周圍環境的污染。尤其是距離村莊較近的豬場,夏天時氣味濃重,周圍的空氣受到嚴重的污染,有時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因此,必須重視對豬場污物和糞便的處理。糞便的處理,主要是加以利用,一種是作為肥料,最好是經過發酵後進行施肥。另一種方法是作為能源材料,如生產沼氣等。
(3)防疫制度
防疫制度是防止疫病發生的關鍵,規模化養豬飼養密度高,生豬周轉流動性大,相應豬病的傳播途徑和傳播機會也大。對此必須因地制宜,科學地制訂豬場防疫制度,保證養豬環境的安全和健康,確保豬場生產的穩定發展。豬場應制定以下防疫制度:
①場區防疫制度
豬場一般應謝絕參觀;大門要有專人負責人員、車輛的消毒工作,督促進入場區人員腳踏消毒墊,更換防疫鞋,遵守本場獸醫防疫制度;外來車輛進入場內,要經過消毒池進行徹底消毒;場內嚴禁宰殺生豬,更不得將場外畜禽及其產品帶入場內;場內定期進行清潔衛生、消毒、滅鼠和驅蟲等工作。
②生產區防疫制度
原則上謝絕參觀,必須進入時要經過場長和獸醫批准;進入生產區的車輛要駛進消毒池,進行全面消毒;工作人員進入生產區,要經過淋浴或消毒,更換消毒過的防疫衣服和鞋帽;生產區環境應保持清潔衛生,並定期消毒。
③豬舍防疫制度
出入豬舍要腳踏消毒墊;飼養人員要堅守崗位,一般不進入其他豬舍,尤其是不得隨意進入產房;豬舍每天定時打掃,並定期消毒;採取有效措施,防止貓、鼠等動物進行舍內,特別要做好滅鼠工作。

㈣ 土雞養殖需要打些什麼疫苗,分別是

1日齡:預防馬立克氏病,用馬立克氏病雙價苗。使用方法:頸部皮下注射0.2毫升。用單價苗或發病嚴重雞場,可用2次免疫方法,即在10日齡重復免疫1次,可明顯降低發病率。

7日齡:預防新城疫和傳支,用Ⅳ系苗加H120。使用方法:滴鼻點眼或者飲水(飲水疫苗用量加倍)。

14日齡:預防法氏囊炎,用中毒株疫苗(B87株)。使用方法:飲水(無需加量)。

21日齡:雞痘刺種,用雞痘I系苗,使用方法:皮下和翼膜刺種。

28日齡:預防法氏囊炎,用中毒株法氏囊炎疫苗(B87株)。使用方法:飲水。

30日齡:預防新城疫和傳支,用Ⅳ系苗加H52。使用方法:滴鼻點眼或者飲水(飲水疫苗用量加倍)。

60日齡:預防新城疫,用雞新城I系苗,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120日齡:預防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減蛋綜合症,用新城疫、傳支、減蛋綜合症油乳劑滅活苗(大三聯)0.5毫升。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4)畜禽防疫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製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當動物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後。

免疫系統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等;當動物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動物體的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製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

㈤ 散養土雞要怎樣防疫,防疫的步驟

中亞達龍專注養雞,養雞程序預防用葯五六毛錢;低成本、高成活率

1日齡:禽初乳飲水用3天+利生源拌料用3天,全天拌料

2日齡:炎清用3天,腺肌胃康用3天,鴨肝寧用3天

3日齡:H120(含腎傳支)1.5倍滴眼

4日齡:華草新克用2天

5日齡:速肥美按照5%添加,一直用到30天,集中拌料

8日齡:法氏囊1.5羽份飲水(國產2次(第二次27天),高檔苗1次) 斷喙

9日齡:華草新克用3天,炎清用3天

13日齡:1.支原體活苗1羽份滴眼2.新流油苗 肌注0.2 ml/羽3.刺雞痘、

14日齡:華草新克用3天,炎清用3天

18日齡:達龍磺胺葯用3天(不用球蟲疫苗用)

21日齡:1.新城疫4系2倍量飲水2.禽流感乳油 肌注0.25ml/羽3.刺雞痘

23日齡:華草新克用3天,桿克用3天

此全程用葯可以預防安卡拉病毒、腺胃炎、支原體、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低致病流感引起的支氣管堵塞。速肥美不在預防葯物內,速美健和油黃肽主要作用是降低成本,促進蛋白能量的轉化,縮短生長周期。

㈥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防治技術規范

from:http://www.sdxms.com/type.asp?news_id=330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俗稱藍耳病)病毒變異株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疫病。各種品種、不同年齡和用途的豬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豬和1月齡以內的仔豬最易感,育肥豬也可發病死亡。
為及時有效地預防、控制和撲滅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農業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范。
1 適用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診斷、疫情報告、疫情處置、預防控制、檢疫監督的操作程序與技術標准。
本規范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切與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治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
2 診斷
2.1 診斷指標
2.1.1 臨床指標
體溫明顯升高,可達41℃以上;眼結膜炎、眼瞼水腫;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部分豬後軀無力、不能站立或共濟失調等神經症狀;仔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可達50%以上,母豬流產率可達30%以上,成年豬也可發病死亡。
2.1.2 病理指標
可見脾臟邊緣或表面出現梗死灶,顯微鏡下見出血性梗死;腎臟呈土黃色,表面可見針尖至小米粒大出血點斑,皮下、扁桃體、心臟、膀胱、肝臟和腸道均可見出血點和出血斑。顯微鏡下見腎間質性炎,心臟、肝臟和膀胱出血性、滲出性炎等病變;部分病例可見胃腸道出血、潰瘍、壞死。
2.1.3 病原學指標
2.1.3.1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毒分離鑒定陽性。
2.1.3.2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毒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檢測陽性。
2.2 結果判定
2.2.1 疑似結果
符合2.1.1和2.1.2,判定為疑似高致病性豬藍耳病。
2.2.2 確診
符合2.2.1,且符合2.1.3.1和2.1.3.2之一的,判定為高致病性豬藍耳病。
3 痊情報告
3.1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豬出現急性發病死亡情況,應及時向當地動物疫控機構報告。
3.2 當地動物疫控機構在接到報告或了解臨床懷疑疫情後,應立即派員到現場進行初步調查核實,符合2.2.1規定的,判定為疑似疫情。
3.3 判定為疑似疫情時,應採集樣品進行實驗室診斷,必要時送省級動物疫控機構或國家指定實驗室。
3.4 確認為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時,應在2個小時內將情況逐級報至省級動物疫控機構和同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省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和動物疫控機構按有關規定向農業部報告疫情。
3.5 國務院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確診結果,按規定公布疫情。
4 疫情處置
4.1 疑似疫情的處置
對發病場/戶實施隔離、監控,禁止生豬及其產品和有關物品移動,並對其內外環境實施嚴格的消毒措施。對病死豬、污染物或可疑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對發病豬和同群豬進行撲殺並作無害化處理。
4.2 確認疫情的處置
4.2.1 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
由所在地縣級以上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
疫點:為發病豬所在的地點。規模化養殖場/戶,以病豬所在的相對獨立的養殖圈舍為疫點;散養豬以病豬所在的自然村為疫點;在運輸過程中,以運載工具為疫點;在市場發現疫情,以市場為疫點;在屠宰加工過程中發現疫情,以屠宰加工廠/場為疫點。
疫區:指疫點邊緣向外延3公里范圍內的區域。根據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免疫狀況、疫點周邊的飼養環境、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脈等)等因素綜合評估後劃定。
受威脅區:由疫區邊緣向外延伸5公里的區域劃為受威脅區。
4.2.2 封鎖疫區
由當地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向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申請發布封鎖令,對疫區實施封鎖:在疫區周圍設置警示標志;在出入疫區的交通路口設置動物檢疫消毒站,對出入的車輛和有關物品進行消毒;關閉生豬交易市場,禁止生豬及其產品運出疫區。必要時,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可設立臨時監督檢查站,執行監督檢查任務。
4.23 疫點應採取的措施
撲殺所有病豬和同群豬;對病死豬、排泄物、被污染飼料、墊料、污水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對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豬舍、場地等進行徹底消毒。
4.2.4 疫區應採取的措施
對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豬舍、場地等進行徹底消毒;對所有生豬用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滅活疫苗進行緊急強化免疫,並加強疫情監測。
4.2.5 受威脅區應採取的措施
對受威脅區所有生豬用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滅活疫苗進行緊急強化免疫,並加強疫情監測。
4.2.6 疫源分析與追蹤調查
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對病原進行分子流行病學分析,對疫情進行溯源和擴散風險評估。
4.2.7 解除封鎖
疫區內最後一頭病豬撲殺或死亡後14天以上,未出現新的疫情;在當地動物疫控機構的監督指導下,對相關場所和物品實施終末消毒。經當地動物疫控機構審驗合格,由當地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由原發布封鎖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鎖。
4.3 疫情記錄
對處理疫情的全過程必須做好完整詳實的記錄(包括文字、圖片和影像等),並歸檔。
5 預防控制
5.1 監測
5.1.1 監測主體
縣級以上動物疫控機構。
5.1.2 監測方法
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觀察、病原學檢測。
5.1.3 監測范圍
5.1.3.1 養殖場/戶,交易市場、屠宰廠/場、跨縣調運的生豬。
5.1.3.2 對種豬場、隔離場、邊境、近期發生疫情及疫情頻發等高風險區域的生豬進行重點監測。
5.1.4 監測預警
各級動物疫控機構對監測結果及相關信息進行風險分析,做好預警預報。
農業部指定的實驗室對分離到的毒株進行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特性分析與評價,及時向國務院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5.1.5 監測結果處理
按照《國家動物疫情報告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將監測結果逐級匯總上報至國家動物疫控機構。
5.2 免疫
5.2.1 對所有生豬用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滅活疫苗進行免疫,免疫方案見《豬病免疫推薦方案(試行)》。發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時,用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滅活疫苗進行緊急強化免疫。
5.2.2 養殖場/戶必須按規定建立完整免疫檔案,包括免疫登記表、免疫證、畜禽標識等。
5.2.3 各級動物疫控機構定期對免疫豬群進行免疫抗體水平監測,根據群體抗體水平消長情況及時加強免疫。
5.3 加強飼養管理,實行封閉飼養,建立健全各項防疫制度,做好消毒、殺蟲滅鼠等工作。
6 檢疫監督
6.1 產地檢疫
生豬在離開飼養地之前,養殖場/戶必須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檢。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接到報檢後必須及時派員到場/戶實施檢疫。檢疫合格後,出具合格證明;對運載工具進行消毒,出具消毒證明,對檢疫不合格的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6.2 屠宰檢疫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檢疫人員對生豬進行驗證查物,合格後方可入廠/場屠宰。檢疫合格並加蓋(封)檢疫標志後方可出廠/場,不合格的按有關規定處理。
6.3 種豬異地調運檢疫
跨省調運種豬時,應先到調入地省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調出地按照規范進行檢疫,檢疫合格方可調運。到達後須隔離飼養14天以上,由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6.4 監督管理
6.4.1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加強流通環節的監督檢查,嚴防疫情擴散。生豬及產品憑檢疫合格證(章)和畜禽標識運輸、銷售。
6.4.2 生產、經營動物及動物產品的場所,必須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取得動物防疫合格證。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加強日常監督檢查。
6.4.3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處置及轉運、屠宰、加工、經營、食用病(死)豬及其產品。

㈦ 畜禽的防疫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1)選好場址。畜禽場要選擇建在地勢高燥、排水方便、水源足、水質好,離公路、河道、村鎮、工廠500米以外處,並在四周築好圍牆,場內的生產區、行政管理區、生活區要分開。

(2)堅持入場消毒。畜禽不要與外界的畜禽接觸。工作人員進入生產區前,要換上工作服和膠鞋,並經紫外線照射。經消毒池進入。消毒池的葯液要經常更換,注意保護有效濃度。冬季為防消毒池結冰,應放些鹽。不讓無關人員進入畜禽場,原則上要謝絕參觀。必要的參觀,要換衣、鞋,經噴霧、紫外線消毒方可進入。場外車輛、用具不準進場,出售種畜禽或商品畜禽時,應在非生產區進行。場區內的職工家屬,一律不準養畜禽及其他動物。也不準從場外購買畜禽及其產品。飼養人員不準串崗,用具和設備應固定在各欄舍。不準在生產區宰殺或解剖畜禽。

(3)搞好衛生。每天清掃糞便,將糞便送入發酵池發酵,不準飼養員在豬圈內大便,以防豬吃了人糞患囊蟲病。食槽每天清洗一次,飼養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4)殺蟲滅鼠,防止貓狗進入畜禽場。蚊、蠅、鼠和貓狗這些動物能傳播多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應隨時消滅或防止進入。同時要保管好飼料,防止飼料被污染。

(5)泔水煮沸消毒再利用。

(6)注意疫情監測。獸醫人員應每天觀察畜禽的精神狀態,運動、採食和飲水,發現疫情及時處理。

㈧ 雛雞的防疫程序

雛雞1日齡時注射馬立克氏病火雞皰疹病毒凍干苗0、2毫升,進行首次免疫。飲抄水中加入百分之5%的葡萄糖,百分之0.1的維生素、青黴素、鏈黴素各1500單位。

2至7日齡在飲水中加百分之0.02的痢特靈,飼料中拌入百分之0.1的氯黴素,14日齡時皮下注射馬立克氏病疫苗,進行第二次免疫。

18日齡時用法氏囊炎疫苗按規定劑量進行免疫,30日齡時用新城疫Ⅱ系疫苗或Ⅳ系疫苗按規定劑量滴眼滴鼻進行第二次免疫。

(8)畜禽防疫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雛雞苗注意保溫度,1—3日齡為40—35℃,4—5日齡為34—33℃,6—8日齡33—32℃,9—12日齡32—30℃,13—20日齡為30—28℃,以後可為常溫。

在實際操作中,保溫以在箱內自由活動、非常活潑為准。保持舍內空氣新鮮,特別是冬季,一定要處理好保溫和通風關系。

開食時先用0.01%~0.03%高錳酸鉀水滴喂數滴,1天後用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混合液與少量飼料拌勻飼喂。

㈨ 土雞的防疫和怎樣打疫苗

中亞達龍專注養雞,養雞程序預防用葯五六毛錢;低成本、高成活率
1日齡:禽初乳飲水用3天+利生源拌料用3天,全天拌料
2日齡:炎清用3天,腺肌胃康用3天,鴨肝寧用3天
3日齡:H120(含腎傳支) 1.5倍滴眼
4日齡:華草新克用2天
5日齡:速肥美按照5%添加,一直用到30天,集中拌料
8日齡:法氏囊1.5羽份飲水(國產2次(第二次27天),高檔苗1次) 斷喙
9日齡:華草新克用3天,炎清用3天
13日齡:1.支原體活苗 1羽份滴眼 2.新流油苗 肌注 0.2 ml/羽3.刺雞痘、
14日齡:華草新克用3天,炎清用3天
18日齡:達龍磺胺葯用3天(不用球蟲疫苗用)
21日齡:1.新城疫4系 2倍量飲水 2.禽流感乳油 肌注 0.25ml/羽 3.刺雞痘
23日齡:華草新克用3天,桿克用3天
此全程用葯可以預防安卡拉病毒、腺胃炎、支原體、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低致病流感引起的支氣管堵塞。 速肥美不在預防葯物內,速美健和油黃肽主要作用是降低成本,促進蛋白能量的轉化,縮短生長周期。

㈩ 養雞如何預防雞生病

1. 加強飼養的管理
在夏天,一定要保證雞舍的通風,及時換水、換墊料。各個生長期的雞要分圈飼養,不可混養,養殖密度要合理。飼料要新鮮、無腐敗、無霉味。
2.注意疫苗的接種
對於雛雞,一定要注意疫苗的接種,接種疫苗一定要按免疫程序防疫,做到免疫程序化、疫情檢測制度化,最大程度的避免疾病發生。養雞遇到問題不知道處理,可以上雲種養咨詢專家,它是全球最大的農技問答平台。裡面集合了數萬名種植和養殖方面的專家,提出的每一個問題2分鍾內就會得到回復。
3.注意衛生的清理
搞好衛生,對於任何養殖項目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雞舍內外一定要勤清掃,飲槽和飲水器要勤洗刷,同時要定期進行消毒,同時要注意蚊蠅和鼠患的防治。雞糞一定要及時清理,清除的雞糞要進行發酵處理,否則味道會很大。

閱讀全文

與畜禽防疫方法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5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60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8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9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9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7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6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100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4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7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7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4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2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7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91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5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6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4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4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