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魚的繁衍方法和圖片

魚的繁衍方法和圖片

發布時間:2022-04-25 06:29:25

『壹』 魚是怎麼繁殖的

一、卵生

大多數魚類的繁殖方式。卵生,是動物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發育成為新個體的一種生殖方式。動物的受精卵在母體外獨立發育的過程叫卵生。卵生的特點是在胚胎發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黃作為營養。胚胎發育在體外發生,胚胎的發育完全取決於卵子中的營養成分。

二、胎生

動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動物體內的子宮里發育成熟並生產的過程叫胎生。胚胎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可以從母體獲得,直至出生時為止。

胚胎在發育時通過胎盤和臍帶吸取母體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和氧,同時把代謝廢物送入母體。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發育完成後由產道直接產出。

胎生魚受精過程是由雄魚臂鰭附近的交接器,把精液送進雌魚的生殖器中,進行體內射精,這種過程稱為交尾。

像我們常見的鱂魚科,比如孔雀魚,紅箭,黑瑪麗等熱帶魚。

三、卵胎生

卵胎生是指動物的卵在母體內發育成新的個體後才產出母體的生殖方式。這是動物長期適應的結果,是動物對不良環境的長期適應形成的繁殖方式,使得母體對胚胎起到保護和孵化作用。

星鯊、鋸鯊、角鯊、護士鯊等魚類均為卵胎生動物。

(1)魚的繁衍方法和圖片擴展閱讀:

魚類中絕大多數都是雌雄異體的,例外如:極少數硬骨魚是雌雄同體的,且自體受精。我國產的黃鱔也屬於這種特殊類型,有性逆轉的反常現象。

每尾黃鱔由幼魚到成年都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從胚胎期起至性成熟期是雌性,生殖腺發育成能產卵的卵巢;第二自產卵以後,其卵巢就朝向雄性轉變,逐漸變成精巢,至繁殖季節,原來是產卵的黃鱔,現只能產生精子。

這種變化對黃鱔來說是很普遍的現象,但在脊椎動物中卻是不多見的。

絕大多數魚類的生殖腺是成對的,由生殖腺系膜將其懸系在體腔背壁上。生殖腺系膜是由體腔膜延伸至生殖腺的一種雙層薄膜組織。

精巢是雄性生殖腺,因為一般呈白色,因此又稱魚白。魚類的精細胞形態因種別而異,按精細胞的形狀,仍可分成三個基本類型:螺旋形、柱形與圓形。成熟的精細胞(精子)經生殖導管輸出體外。

卵巢為雌魚的生殖腺。卵巢的顏色因種類而不同,有青色、黃色、橙黃色和紅色的區別。

『貳』 魚類繁殖方法

魚類一般為雌雄異體,生殖腺通常成對。軟骨魚類一般為體內受精,行卵胎生、胎生或卵生,多數硬骨魚為體外受精。所產之卵淡水魚為沉性或浮性,海水魚均為浮性。

魚類的性成熟與種類、營養、水溫、光照等有很大關系,並由促性腺激素調節。受精卵經一定時間後孵化,仔魚脫膜而出。魚的一生分為胚胎期、仔魚期、未成熟期與成魚期。其中仔魚期死亡率最高。

魚類受精和發育的方式有以下四種:

1、體外受精,體外發育。

2、體外受精,體內發育。

3、體內受精,體外發育。卵未產出前,雄魚通過特殊的交接器官。如鰭腳、短管等,使精液流入雌魚生殖孔內,卵在體內受精後不久,卵成熟後,排出體外發育。

4、體內受精,體內發育。


(2)魚的繁衍方法和圖片擴展閱讀:

魚類的特徵

1、感覺

器官魚類的感覺器官有嗅覺、視覺、聽覺、味覺以及水生脊椎動物特有的側線器官。某些魚類還能感覺到磁場,從而判定方向。

2、腦垂體

位於間腦腹面,由漏斗柄連於第三腦室(間腦室)的底部。硬骨魚類的腦垂體由前葉、間葉、過渡葉及神經部組成,前三部分稱為腺垂體或主葉,神經部稱神經垂體或後葉。前葉的後方為間葉,間葉的後方為過渡葉。

3、甲狀腺

鯉魚的甲狀腺系由鰓籠底部發生,成零星小塊(小囊)分散在咽喉區腹主動脈的腹面、基鰓骨和胸骨甲狀肌處。

4、後鰓體

由最後鰓裂的上皮細胞發生,位於食道及靜脈竇之間。後鰓體能產生降血鈣素,預防血鈣含量過高,還能抑制破骨細胞對骨組織的解體。

『叄』 魚類繁殖後代有幾種方式

魚大多數是卵生的。但有些鯊魚被捕撈捕撈:打撈。後,發現雌鯊腹中懷的不是卵,而是小魚。這是怎麼回事呢?

魚類繁殖後代有三種方式,即卵生、卵胎生和胎生。

卵生是雌魚將成熟卵產入水中,在水中受精繁衍後代。卵生的魚類,雌魚對卵無法進行保護,因而能發育存活的比例極小。由於長期進化的結果,卵生魚類的產卵量相當可觀。有些卵生魚產卵不多,如羅非魚,但雌魚將卵含在口內孵化,這樣也保證了後代的延續。

卵胎生是指卵在雌魚體內受精,並在雌魚生殖道內發育,營養還是由卵本身提供,就像雞蛋中孵出小雞一樣。「蛋」在雌魚體內比體外安全,可以更好地保護後代。以這種方式繁殖的魚類主要有硏、海鯽、食蚊魚和大多數鯊魚。

胎生是指卵在母體內受精和發育的繁殖方式。在胚胎發育過程,胎兒通過一條類似臍帶臍(qí)帶:連接胚胎與胎盤的帶狀物,由兩條動脈和一條靜脈構成。的組織在循環上與母體相聯,其營養既依靠卵黃供給,又依靠母體供給。魚的胎兒與母體相聯系的結構與哺乳動物在本質上不一樣,所以稱為「假胎生」。胎生對後代有可靠的保證,因而每胎所產仔魚不多,一般只有幾條,最多也不過幾十條。胎生魚類是很少見的,主要有真鯊科魚類,如大青鯊。

『肆』 魚是怎麼繁衍後代的

魚是通過卵生來繁衍後代的。

魚類一般為雌雄異體,生殖腺通常成對。軟骨魚類一般為體內受精,行卵胎生、胎生或卵生,多數硬骨魚為體外受精。所產之卵淡水魚為沉性或浮性,海水魚均為浮性。

魚類的性成熟與種類、營養、水溫、光照等有很大關系,並由促性腺激素調節。受精卵經一定時間後孵化,仔魚脫膜而出。魚的一生分為胚胎期、仔魚期、未成熟期與成魚期。其中仔魚期死亡率最高。

(4)魚的繁衍方法和圖片擴展閱讀

魚子是雌魚未受精的卵子。因為那些卵子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還在雌魚體內。等到卵子成熟後,遇到雄魚交配時就會排出體外。

雌魚的卵塊或雄魚的精塊或精液,一般均可作食品。鱘魚的硬魚子是最佳的上品,用以製作魚子醬。一般的魚子經過鹽漬或熏制後食用。英國人愛吃熏鱈魚魚子;鹽漬鯉魚魚子是希臘的一種開胃醬的主要成分。軟魚子可氽可炒,常用於冷盤拼盤中或作兩道正菜間的小菜。

其他有名的魚子是鯖魚、鯡魚、梭魚、鮭魚、美洲西鯡魚和鰈魚的魚子。海膽的子是濱海地區的佳餚,可生吃或稍加烹煮。

『伍』 魚是怎麼繁殖的

一般來說,魚的繁殖方式有兩種,但不同魚類的繁殖方式還有許多細微的環境適應性變化。大多數觀賞魚(卵生魚)行體外產卵受精;還有些魚(胎生魚)的魚卵在母體內受精並發育成第二代。觀賞魚中不同魚類的相互捕食和同類相食現象極為嚴重,因此魚卵受精、幼魚的保護及喂養方式就極不相同。

(5)魚的繁衍方法和圖片擴展閱讀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

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已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32100種。

魚主要分為:熱帶魚、溫帶魚和冷帶魚等

水類魚分為:淡水魚和鹹水魚。

參考資料魚_網路

『陸』 魚類的是怎麼繁殖的

對於生物界的物種們來說,能否順利繁殖,延續種族是最重要的。

經過幾億年的自然淘汰與進化,魚類能夠延續到今天,歸功於它們的繁殖能力。為了保護自己的後代,許多魚類都有自己特殊的繁殖方法。

有一些魚類把成熟的卵子排到體外,進行體外受精,在體外發育。也有一些魚是在體內受精,然後讓受精卵在體外孵化。

有一些魚為了保護後代的安全,直到把魚卵產在一個隱蔽的地方,才會放心地離去,如「盲眼魚」;有的魚為了能讓後代順利活下來,還親自守候在兒女身邊,直到兒女具有自衛能力。更有一些父母,為了孩子,還不惜辛苦,在產卵前,特地修建一個個美麗的「巢」。

有一種「蘭羅非魚」,它們生下卵子後,就把卵子放在自己的口腔內,隨身攜帶,直到把小魚孵化出來。「塘鱧」則把孩子們攜帶在身體的表面,用皮膚來孵化它們。

與眾不同的銀鯽魚

鯽魚是一種很常見的魚。不過,鯽魚也有很多種類。其中,有一種生活在冷溫帶的水域中的鯽魚,因為全身是銀色的,所以,被稱為「銀鯽魚」。

銀鯽魚繁殖後代的方式很特別,與別的魚是不一樣的。

在每一條銀鯽魚的每一個個體細胞中,都含有162個染色體。它們產出來的魚卵,染色體的數量仍然是162個。可是,在普通鯽魚的身體里,每一個個體細胞,都只含有100個染色體,而且普通鯽魚產出來的魚卵,卵子和精子中的染色體,都要減少到50個。

銀鯽魚在繁殖後代的時候,並不需要雄性銀鯽魚的精子與雌性銀鯽魚的卵子結合,進行受精。相反,雌性銀鯽魚只是把雄性銀鯽魚的精子當成催化劑,刺激自己的卵子發育。當卵子被精子激活以後,卵子再進行自我分裂,發育成與雌性銀鯽魚相同的後代。

所以,每一條銀鯽魚的後代,不論是外部形態,還是內部結構,都和它們的母親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差別。銀鯽魚,也被稱為「女性家族」。

『柒』 魚的生殖方式有哪些,魚類當中到底存不存在真胎生

魚類一般通過卵生或卵胎生的方式繁殖下一代。卵生的魚比較常見,它們通常是體外受精的,雌魚將卵產出後,由雄魚完成受精,從而獲得受精卵,受精卵會在水流中孵化出仔魚。而卵胎生的魚則不同,雄魚會進行體內受精,雌魚在體內獲得受精卵,孵化出膜後才會排出。

『捌』 魚是如何繁殖的

魚類的受精方式有兩種,極大部分卵生魚類行體外受精,親體分別把精卵排入水中;少數卵生魚類如一些鯊、鰩類行體內受精,而所有卵胎生和胎生魚類則行體內受精。魚類的生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種類型。

拓展:

1、簡介: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用鰭作為運動器官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已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32100種。

2、動物特徵

魚字拼音yu,魚類(fish)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它們幾乎棲居於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鹹水的大海和大洋。

世界上現存已發現的魚類約二萬六千種,魚生活在水裡,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著佔三分之二,其餘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國計有二千五百種,其中可供葯用的有百種以上,常見的葯用動物有海馬、海龍、黃鱔、鯉魚、鯽魚、鱘魚(鰾為魚鰾膠)、大黃魚(耳石為魚腦石)肝油(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主要原料。從各種魚肉里可提取水解蛋白、細胞色素C、卵磷脂、腦磷脂等,河豚的肝臟和卵巢里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來治療神經病、痙攣、腫瘤等病症。大型魚類的膽汁可以提制"膽色素鈣鹽",為人工製造牛黃的原料。

魚類各綱之間的差異之大就如陸生脊椎動物各綱之間。一般認為,魚類是體滑而形如紡錘、呈流線型、具鰭、用鰓呼吸的水棲動物,但更多的種類不符合此定義。有的魚體極長,有的極短;有的側扁,有的扁平;有的鰭大或形狀復雜,有的退化乃至消化;口、眼、鼻孔、鰓開口形狀位置變化極大;有的魚呼吸空氣,浸入水中反會淹死。魚類是人類的重要食物。過度捕撈、污染和環境變化都會破壞魚類資源,魚類捕食,有助於控制瘧疾等蚊傳疾病。魚是行為學、生理學、生態學及醫學的重要實驗動物。

『玖』 魚類的繁殖方式是怎樣的

對於生物界的物種們來說,能否順利繁殖,延續種族是最重要的。

經過幾億年的自然淘汰與進化,魚類能夠延續到今天,歸功於它們的繁殖能力。為了保護自己的後代,許多魚類都有自己特殊的繁殖方法。

有一些魚類把成熟的卵子排到體外,進行體外受精,在體外發育。也有一些魚是在體內受精,然後讓受精卵在體外孵化。

有一些魚為了保護後代的安全,直到把魚卵產在一個隱蔽的地方,才會放心地離去,如「盲眼魚」;有的魚為了能讓後代順利活下來,還親自守候在兒女身邊,直到兒女具有自衛能力。更有一些父母,為了孩子,還不惜辛苦,在產卵前,特地修建一個個美麗的「巢」。

有一種「蘭羅非魚」,它們生下卵子後,就把卵子放在自己的口腔內,隨身攜帶,直到把小魚孵化出來。「塘鱧」則把孩子們攜帶在身體的表面,用皮膚來孵化它們。

『拾』 燕魚的繁殖方法

燕魚是卵生魚類,繁殖卻比較簡單。仔細觀察配對成功的雙魚,如果肛門附近開始突起,即輸精管、產卵管開始下垂,這是產卵前的徵兆,它們會在產卵前選擇一片認為安全的區域,共同保衛領土,驅趕無意間闖入的其他魚類。

這片領土可能是一片寬大的水草葉面,也可能是水族箱玻璃的一角,在確定了環境安全後,雌、雄魚會將產卵區域啄食干凈,而後雌魚開始產卵,而雄魚在雌魚產卵的同時進行受精。

一般情況整個產卵過程將持續數小時,產卵數量視成魚的大小,一般為400~1000不等。

(10)魚的繁衍方法和圖片擴展閱讀:

主要分布於非洲東岸、紅海、錫蘭、印度、馬來西亞、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台灣島以及中國南海等海域。

在中國,燕魚主要產於渤海、黃海和東海,其中以山東沿海產量最多。渤燕魚的盛漁期在5至6月份,每年的這個時候,以「燕魚」為主的各種美食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的喜愛。民間有「山有鷓鴣獐,海里馬鮫鯧」的贊譽。

在國內比較常見的有:白燕魚、黑燕魚、灰燕魚、雲石燕魚、半黑燕魚、鴛鴦燕魚、三色燕魚、金頭燕魚、玻璃燕魚、鑽石燕魚、熊貓燕魚、紅眼燕魚等等。

閱讀全文

與魚的繁衍方法和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7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8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9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6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5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100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4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6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7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4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1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5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5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3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