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漢字如何正確使用
一)漢字的特點
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的符號來記錄漢語的。漢字的一個字就表示一個音節,如:天(tian)、地(di)、人(ren)等。一般說來,一個漢字還代表一定的意義。因此說,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我們看了字形,一般不能讀出字音,讀出字音也不能就寫出字形。只有弄清了一個字的音、形、義三者的關系,才能認識這個漢字。
從漢字的結構上看,漢字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粹表意的,另一種是既有表音成分又能表意成分的文字,就是「形聲字」。其實,形聲字的表音部分(聲旁)本身也是一個表意字,只是被借用來表示一些字的讀音,並非純粹的表音符號,仍然沒有脫離表意系統。
(二)漢字的造字方法
漢字的造字方法,古代有「六書」之說,指的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和轉注。其中前四種造字法是最常用的,而形聲造字法用得最多,①一般說來,一個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是固定的,如果任意調換位置就會成為另一個字,或者造成錯字。例如「吟」字的形旁「口」在聲旁「今」的左邊,如果把「口」調到「今」的下邊,就成了「含」字;如果把「口」調到「今」的上面或右邊,就不成為字了。這一點我們書寫時要特別注意。②形聲字聲旁的變化,造成誤讀、誤用的情況也是較為常見的,應當避免只讀半邊的錯誤。
(三)漢字的音、形、義
認識漢字並且正確地使用漢字,要在音、形、義三個方面下功夫。每一個漢字都是音、形、義的統一體,只有會讀、會寫、能講明意義,才能達到准確使用漢字的目的。
⒈字音
漢字讀音的主要障礙是多音字和形聲字。多音字要注意分辨字的意義和用法。漢字的意義不同,用法就不同,其讀音就有所不同,再加上語體色彩的不同等等,使漢字的讀音顯得難於把握。實際上,只要辨識清楚多音字的字義和用法上的細微差別,讀音問題也就解決了。至於形聲字,要注意其聲旁的作用,形聲字的聲旁與該字的關系大致可分為四種:第一,該字的讀音與其聲旁的讀音完全相同,聲旁能夠表音,如駛、裱、褲、附;第二,聲母相同韻母不同,聲旁有表音作用,但不準確,如浪、眠、砌;第三,韻母相同聲母不同,聲旁雖有表音作用但不準確,如霜、欣、效、捎;第四,聲母韻母都不同,聲旁完全失去了表音的作用,如江、池、疫、珊。除此之外,聲旁與該字也存在著聲調的相同與不同之分。掌握形聲字的結構關系,以及聲旁與形聲字的關系,有助於准確認讀漢字。
⒉字形
漢字的形體結構是靠筆畫作為區別標志的。筆畫是組成漢字的基本材料,因此必須把握漢字的基本筆畫。了解漢字筆畫組成的偏旁,才能避免寫錯字。偏旁有其固定的位置,不能隨便改變。了解了這些特點,就會避免寫錯字。
⒊字義
掌握漢字的字義有兩種方法。
一是辨別同音字或近音字,了解詞語的確切意義。因同音字而寫錯別字的情況很多,如「磬竹難書」、「即往不糾」、「金壁輝煌」等,如不確切了解這些詞的含義,很容易把它們寫錯,其實,正確的寫法應為「罄竹難書」、「既往不咎」、「金碧輝煌」。因音近字和形近字寫別字的情況也不少,還有一些誤加偏旁或省略了偏旁的字,都是因為對字義的把握不準確而造成的。
二是注意形聲字中形旁和字義的關系,大多數形聲字的形旁跟字義的聯系是比較密切的,很容易分辨出來。例如「膺」與「鷹」都是形聲字,但「膺」的形旁是「月」,與人的身體部位有關,「膺」是「胸」的意思,可以組成「義憤填膺」:「鷹」的形旁是「鳥」,與鳥類有關,「鷹」是鳥名,可以組成「蒼鷹」。注意到漢字的這一特點,就能較好地識別並准確地掌握漢字,減少認讀或書寫錯誤。
❷ 「頓號」並列與「和」字的用法有一些不明白,請教指點,頓號如何使用,謝謝!
頓號
頓號也用於並列詞語之間,不過這種詞語比用逗號隔開的並列詞語更簡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頓.
例:他引用了傳說、民謠、古詩.使用頓號應注意下列八點.
(一)、並列詞語中如果有連詞「和」「與」「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頓號.「和」類連詞一般用在多項並列詞語的最後兩項之間.
例:我國科學、文化、文藝、衛生、教育和新聞出版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二)、有的並列詞語讀起來並不停頓或者停頓很小,又不會產生歧義,中間就不必用頓號.例:這在母親的心裡是多麼慘痛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啊!其它如「工農業」「中外記者」「甲乙丙丁「等都是這樣.
(三)、不是並列詞語之間不應用頓號.
例:我家住北京朝陽區、和平里.(此句頓號前後是領屬關系而不是並列關系,中間沒有停頓,不應該用頓號.
(四)、只有兩項並列詞語的,一般不用頓號,而用「和」「及」等連詞.
例:老劉病了.昨天小張給他送去點心和水果.
(五)並列詞語作謂語、作補語,並列詞語之間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例:一群年輕人在唱歌,跳舞.
例:這篇文章寫得生動,感人.
(六)如果要把簡短的並列詞語加以強調,這些並列詞語之間就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例:這次采訪,你必須帶三樣世西:鋼筆,錄音機,照相機.
(七)鄰近的兩個數字(一、二、三……九)連用,表示概數時不用頓號.如果是數字省略語,就要用頓號.
例:三、四米 十之七、八
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體部分.
(八)如果並列詞語中還有並列詞語,大的並列詞語之間用逗號,小的並列詞語之間用頓號.
❸ 並字是什麼結構
並字結構是筆順:丶ノ一一ノ丨 。
並漢字筆畫:
並,讀音[ bìng ] ,聲母b,韻母ing,聲調4。
1)合在一起:歸~。合~。把三個組~成兩個。
2)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平排著:~蒂蓮。我們手挽著手,肩~著肩。
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時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時進行:兩說~存。相提~論。
4)用在否定詞前面加強否定的語氣,略帶反駁的意味:你以為他糊塗,其實他~不糊塗。所謂團結~非一團和氣。
5)並且:我完全同意~擁護領導的決定。
6)用法跟「連」相同(常跟「而」、「亦」呼應):~此而不知。~此淺近原理亦不能明。
並相關組詞:
並且[ bìng qiě ]
1)用於連接並列的動詞或形容詞等,表示幾個動作同時進行或幾種性質同時存在:聰明、機智~勇敢。會上熱烈討論~一致通過了這個生產計劃。
2)用在復句後一個分句里,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她被評為先進生產者,~出席了先進生產者經驗交流會。
合並[ hé bìng ]
1)結合到一起:~機構。這三個提議~討論。
2)指正在患某種病的同時又發生(另一種疾病):麻疹~肺炎。
❹ 並能組什麼四字成語
倍日並行:【基本解釋】:日夜趕路。
【拼音讀法】:bèi rì bìng xíng
【近義片語】:倍道兼行
【使用方法】:緊縮式;作謂語;指日夜趕路
【成語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恩威並行:【基本解釋】:安撫和強制同時施行。
【拼音讀法】:ēn wēi bìng xíng
【近義片語】:軟硬兼施、恩威並用
【使用方法】:主謂式;作謂語;指安撫和強制同時施行
【成語出處】:《三國志·吳書·周魴傳》:「魴在郡十三年卒,賞善罰惡,恩威並行。」
口耳並重:【基本解釋】:對說和聽的訓練同等重視。
【拼音讀法】:kǒu ěr bìng zhòng
【使用舉例】:好容易給他進了中西折中的學堂,英文又專是「~」的。(魯迅《彷徨·肥皂》)
❺ 並和並用法有何區別
並和並用法有何區別?
並和並為同一個字,用法沒有區別。
❻ 並可以怎麼組詞
一、並的組詞如下:
並bìng:並殺、並伙、並聚、並鄰、並時
並bīng:並州、並刀
二、釋義:
[ bìng ]
1、合在一起:歸~。合~。把三個組~成兩個。
2、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平排著:~蒂蓮。我們手挽著手,肩~著肩。
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時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時進行:兩說~存。相提~論。
4、用在否定詞前面加強否定的語氣,略帶反駁的意味:你以為他糊塗,其實他~不糊塗。所謂團結~非一團和氣。
5、並且:我完全同意~擁護領導的決定。
6、用法跟「連」相同(常跟「而」、「亦」呼應):~此而不知。~此淺近原理亦不能明。
[ bīng ]
山西太原的別稱。
(6)並字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一、字形演變:
造字本義:動詞,兩人齊步平行。
文言版《說文解字》:並,相從也。從從,開聲。一曰從持二為並。
白話版《說文解字》:並,相跟隨。字形採用「從」作邊旁,採用「開」作聲旁。另一種說法認為,「並」是由「從」字帶著兩個「干」字而構成的。
二、片語釋義:
1、並殺[bìng shā]
拼殺。
2、並伙[bìng huǒ]
合夥。
3、並聚[bìng jù]
集聚。
4、並鄰[bìng lín]
亦作「並隣」。近鄰。
5、並時[bìng shí]
並時。
6、並州[bīng zhōu]
古州名。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並州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帶地區。
7、並刀[bīng dāo]
亦稱「並州刀」。即並州剪。
❼ 漢字使用的造字方法
1、象形:是一種用線條描畫出事物形狀的造字方法,凡是表示實物的,有形可畫的,都用這種方法來造字。如日、月、山、雲、人、手、牛、爪、衣、卉、行、泉等。但是世界上的許多事物和現象是畫不出來的,因此用象形的方法造出的字並不多。
2、指事:在象形的基礎上加上指事符號,或完全用符號組成字的造字方法,用這種方法造出的字叫指事字。如:上、下、寸、刃、本、未、甘、亦等。
3、會意:把和字義有關的幾個字或幾種象形符號組合起來,可以表示一個新的意義,這樣造出的字叫會意字。如:兵、北、從、步、采、牧、莫、暮、休、苗、開、伐、明、林、炎、磊等。
4、形聲:是形符和聲符並用的造漢字的方法。形聲字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表示這個字的意義或屬性,叫形符;一部分表示這個字的讀音叫聲符。如:想、楓、湖等。形聲法的造字能力特別強,估計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漢字都是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如:恭、慕、灸、忽、超、鋼、霧、梨、湖、忠、泳、鵝、珠、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