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見的化學實驗方法有哪些
(1)勤思考、敢提問、善交流、常總結.
(2)講規范、勤動手、細觀察、務求真.
化學實驗常用用儀器
反應容器 可直接受熱的: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坩堝等
能間接受熱的:燒杯、燒瓶(加熱時,需加石棉網)
常 存放葯品的儀器:廣口瓶(固體)、細口瓶(液體)、滴瓶(少量液體)、
集氣瓶(氣體)
用 加熱儀器:酒精燈
計量儀器:托盤天平(稱量)、量筒(量體積)
儀 分離儀器:漏斗
取用儀器:葯匙(粉末或小晶粒狀)、鑷子(塊狀或較大顆粒)、膠頭
器 滴管(少量液體)
夾持儀器:試管夾、鐵架台(帶鐵夾、鐵圈)、坩堝鉗
其他儀器:長頸漏斗、石棉網、玻璃棒、試管刷、水槽
1. 試管
(1) 用途:a、在常溫或加熱時,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b、溶解少量固體 c、收集少量氣體
(2) 注意事項:a、加熱時外壁必須乾燥,不能驟熱驟冷,一般要先均勻受熱, 然後才能集中受熱,防止試管受熱不均而破裂.
b、加熱時,試管要先用鐵夾夾持固定在鐵架台上(短時間加熱也可用試管夾夾持).
c、加熱固體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且未冷前試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d、加熱液體時,盛液量一般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防止液體受熱溢出),使試管與桌面約成45°的角度(增大受熱面積,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別人(防止液體噴出傷人).
2. 試管夾
(1) 用途:夾持試管
(2) 注意事項:①從底部往上套,夾在距管口1/3處(防止雜質落入試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試管夾短柄上.
3. 玻璃棒
(1)用途:攪拌、引流(過濾或轉移液體).
(2)注意事項:①攪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後及時擦洗干凈
4. 酒精燈
(1)用途:化學實驗室常用的加熱儀器
(2)注意事項:
①使用時先將燈放穩,燈帽取下直立在燈的右側,以防止滾動和便於取用.
②使用前檢查並調整燈芯(保證更地燃燒,火焰保持較高的的溫度).
③燈體內的酒精不可超過燈容積的3/4,也不應少於1/4(酒精過多,在加熱或移動時易溢出;太少,加熱酒精蒸氣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
⑤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酒精燈,應用火柴從側面點燃酒精燈(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
⑥應用外焰加熱(外焰溫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燈後,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將火焰沿著燈頸吹入燈內)
⑧用完後,立即蓋上燈帽(防止酒精揮發和燈芯吸水而不易點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燈,若有酒精灑到桌面並燃燒起來,應立即用濕布撲蓋或撒沙土撲滅火焰,不能用水沖,以免火勢蔓延.
5. 膠頭滴管、滴瓶
(1) 用途:①膠頭滴管用於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
②滴瓶用於盛放少量液體葯品.
(2) 注意事項: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懸空垂直放在試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體後,應保持膠頭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體倒流,沾污試劑或腐蝕膠頭;
④除吸同一試劑外,用過後應立即洗凈,再去吸取其他葯品(防止試劑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與瓶配套使用,滴液後應立即插入原瓶內,不得弄臟,也不必用水沖冼.
6. 鐵架台(包括鐵夾和鐵圈)
(1) 用途:用於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一般常用於過濾、加熱等實驗操作.
(2) 注意事項:a、鐵夾和十字夾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於操作和保證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鐵架台底座大面一側,使重心落在底座內.
7. 燒杯
(1) 用途:用於溶解或配製溶液和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2) 注意事項:受熱時外壁要乾燥,並放在石棉網上使其受熱均勻(防止受熱不均使燒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過容積的1/3(防止加熱沸騰使液體外溢).
8. 量筒
(1) 用途:量取液體的體積
(2) 注意事項:不能加熱,不能作為反應容器,也不能用作配製或稀釋溶液的容器.
9.集氣瓶(瓶口上邊緣磨砂,無塞)
(1)用途:①用於收集或短時間貯存少量氣體.
②用作物質在氣體中燃燒的反應器.
(2)注意事項:①不能加熱②收集或貯存氣體時,要配以毛玻璃片遮蓋
③在瓶內作物質燃燒反應時,若固體生成,瓶底應加少量水或鋪少量細沙.
10.蒸發皿
(1) 用途:用於蒸發液體或濃縮溶液.
(2) 注意事項:①盛液量不能超過2/3,防止加熱時液體沸騰外濺
②均勻加熱,不可驟冷(防止破裂)③熱的蒸發皿要用坩堝鉗夾取.
(二)實驗室葯品取用規則
1. 取用葯品要做到「三不原則」①不能用手接觸葯品②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葯品(特別是氣體)的氣味③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採用招氣入鼻法).
2. 注意節約葯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液體取用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3. 用剩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實驗剩餘的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②也不能隨意丟棄③更不能拿出實驗室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4. 實驗中要要注意保護眼睛.
(三)固體試劑的稱量
儀器:托盤天平、葯匙(托盤天平只能用於粗略的稱量,能稱准到0.1克)
步驟:調零、放紙片、左物右碼、讀數、復位
使用托盤天平時,要做到①左物右碼:添加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碼,並先大後小;稱量完畢,砝碼要放回砝碼盒,游碼要回零.
葯品的質量=砝碼讀數+游碼讀數
若左右放顛倒了,葯品的質量=砝碼讀數 - 游碼讀數
②任何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盤中稱量,乾燥固體可放在紙上稱量,易潮解
葯品要在(燒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稱量.
注意:稱量一定質量的葯品應先放砝碼,再移動游碼,最後放葯品;稱量
未知質量的葯品則應先放葯品,再放砝碼,最後移動游碼.
(四)連接儀器裝置
1. 玻璃導管插入塞子
2. 玻璃導管插入膠皮管
3. 塞子塞進容器口
葯品的取用
1. 固體葯品的取用(存放在廣口瓶中)
(1) 塊狀葯品或金屬顆粒的取用(一橫二放三慢豎)
儀器:鑷子
步驟:先把容器橫放,用鑷子夾取塊狀葯品或金屬顆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豎立起來,使塊狀葯品或金屬顆粒緩緩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葯品的取用(一橫二送三直立)
儀器:葯匙或紙槽
步驟:先把試管橫放,用葯匙(或紙槽)把葯品小心送至試管底部,然後使試管直立起來,讓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葯品沾在管口或試管上.
註:使用後的葯匙或鑷子應立即用干凈的紙擦乾凈.
2. 液體葯品的取用
(1)少量液體葯品可用膠頭滴管取用
(2)大量液體葯品可用傾注法.(一倒二向三緊挨)
步驟:
① 瓶蓋倒放在實驗台(防止桌面上的雜物污染瓶塞,從而污染葯品);
② 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防止殘留的液體流下腐蝕標簽),
③ 瓶口緊靠試管口,緩緩地將液體注入試管內(快速倒會造成液體灑落);
④ 傾注完畢後,立即蓋上瓶塞(防止液體的揮發或污染),標簽向外放回原處.
(2) 一定量的液體可用量筒取用
儀器:量筒、膠頭滴管
步驟:選、慢注、滴加
注意事項:使用量筒時,要做倒①接近刻度時改用膠頭滴管②讀數時,視線應與刻度線及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③若仰視則讀數偏低,液體的實際體積>讀數;
俯視則讀數偏高,液體的實際體積<讀數.
三、物質的溶解
1. 少量固體的溶解(振盪溶解)
手臂不動、手腕甩動
2. 較多量固體的溶解(攪拌溶解)
儀器:燒杯、玻璃棒
四、物質的加熱
1. 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
儀器:試管、試管夾、酒精燈
注意事頂:(1)加熱試管內的液體時,不能將試管口對著人;防止沸騰的液體沖出試管燙傷人.
(2)若試管壁有水,加熱時必須擦乾凈,防止試管受熱不均,引起試管爆裂.
(3)將液體加熱至沸騰的試管,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因為一冷一熱,試管容易爆裂.
(4)給試管中液體預熱的方法:夾住試管在外焰來回移動便可預熱.
(5)預熱後,集中加熱盛有液體的中部,並不時沿試管傾斜方向平移試管,以防止液體受熱暴沸而噴出.
2. 給試管中固體加熱
儀器:試管、鐵架台、酒精燈
注意點:裝置的固定
鐵夾夾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熱的順序
給物質加熱的基本方法:用試管夾夾住離試管口1/3處,首先在酒精燈外焰處加熱,然後將試管底部集中在外焰處加熱.
3. 蒸發
儀器:蒸發皿、鐵架台、玻璃棒、酒精燈
注意點:儀器的裝配
停止加熱:接近蒸干或有大量晶體析出
玻璃棒的作用:加快蒸發、防止液滴濺出
4. 過濾和濾渣的洗滌
儀器:漏斗、鐵架台、燒杯、玻璃棒
注意點:「一貼」
「二低」
「三靠」
五、儀器的洗滌
①洗滌時,先洗容器的外壁,後洗內壁.
②洗滌干凈的標准:內外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無成股水流下
B. 物理常用的實驗方法有哪些
1、控制變數法:比如「實驗探究擺鍾擺動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關」
2、轉換法:比如「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等效替代法:在高中用得較多
4、科學實驗法:簡稱實驗法,比如「伏安法測電阻」或「伏安法測小燈泡的大功率」
5、理想實驗法:牛頓第一定律的得出(伽利略的理想實驗)
6、歸納法:比如「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7、類比法:比如「對電流(或電壓)的認識」(用水流類比電流、用水壓類比電壓)
C. 高中生物常用的實驗方法有哪些
1.實驗方法
實驗方法是整個實驗設計的精髓,是做好實驗設計的關鍵所在。現將與中學實驗有關的一些最常見的經典的實驗方法匯總如下:
(1)化學物質的檢測方法:
①澱粉——碘液
②還原糖——斐林試劑、班氏試劑
③CO2——Ca(OH)2溶液或酸鹼指示劑
④乳酸——pH試紙
⑤O2——余燼復燃
⑥無O2——火焰熄滅
⑦蛋白質——雙縮脲試劑
⑧染色體——龍膽紫、醋酸洋紅溶液
⑨DNA——二苯胺試劑
⑩脂肪——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
(2)實驗結果的顯示方法:
①光合速率——O2釋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澱粉產生量
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或CO2釋放量或澱粉減少量
③原子途徑——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
④細胞液濃度大小——質壁分離
⑤細胞是否死亡——質壁分離
⑥甲狀腺激素作用——動物耗氧量,發育速度等
⑦生長激素作用——生長速度(體重變化,身高變化)
⑧胰島素作用——動物活動狀態
⑨菌量——菌落數或亞甲基藍溶液褪色程度
⑩大腸桿菌——伊紅—美藍瓊脂培養基
(3)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氣——泵入空氣或吹氣或放入綠色植物
②減少水中氧氣——容器密封或油膜覆蓋或用涼開水
③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④除去葉片中原有澱粉——置於黑暗環境
⑤除去葉片中葉綠素——酒精隔水加熱
⑥除去光合作用對呼吸作用的干擾——給植株遮光
⑦如何得到單色光——棱鏡色散或彩色薄膜濾光
⑧血液抗凝——加入檸檬酸鈉
⑨線粒體提取——細胞勻漿離心
⑩骨的脫鈣——鹽酸溶液
⑾滅菌方法——微生物培養的關鍵在於滅菌,對不同材料,滅菌方法不同:培養基用高壓蒸氣滅菌;接種環用火焰灼燒滅菌;雙手用肥皂洗凈,擦乾後用75%酒精消毒;整個接種過程都在實驗室無菌區進行。
D. 常見物理實驗方法
一、控制變數法
控制變數法就是把一個多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的問題,通過控制某幾個因素不變,只讓其中一個因素改變,從而轉化為多個單一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的問題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在實驗數據的表格上的反映為:某兩次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相同,若兩次實驗結果不同,則與該條件有關,否則無關。反過來,若要研究的問題是物理量與某一因素是否有關,則應只使該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應相同。控制變數法是中考物理實驗方法中的陳獨秀同學,最常用,最常考,沒有之一。
二、理想實驗法
理想實驗法又叫實驗推理法或科學推理法,它是人們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種理想實驗,是邏輯推理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忽略次要因素,進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結論,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它既要以實驗事實作基礎,又必須結合科學推理才能得到正確結論。理想實驗法在物理學的理論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三、轉換法
物理學中有的物理現象不便於直接觀察,有的物理量不便於直接測量,通過轉換為容易觀察或測量的與之相等或與之相關聯的物理現象,從而獲得結論的研究方法叫轉換法。轉換法中被轉換的對象很多,可以是物理模型、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也可以是某個圖形、某個物理量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規律和實驗中多處應用了這種方法。
有的物理現象不便於直接觀察,如分子、電流、磁場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可分別通過墨水的擴散現象、電流產生的效應、磁場中小磁針的偏轉來認識並研究它們。
有的物理量不便於直接測量,如電阻、電功率等量不易直接測量,我們可轉化成用電壓表、電流表分別測出電壓U和電流I,然後分別由公式R=U/I、P=UI計算出電阻和電功率。
四、模型法
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摒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對實際問題進行理想化處理,構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這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思想。在建立起理想化模型的基礎上,有時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物理現象、物理問題,還需要引入一此虛擬的內容,藉此來形象、直觀地表述物理情景。理想化模型可分為對象模型、條件模型和過程模型三類。例如,勻速直線運動就是一種理想模型。在生活實際中嚴格的勻速直線運動是無法找到的,但有很多的運動情形都近似於勻速直線運動,按勻速直線運動來處理,大大簡化了難度。
E. 生物科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三種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
(1)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
(2)實驗法是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一般步驟:①發現並提出問題;②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③作出假設;④設計實驗方案;⑤實施實驗並記錄;⑥分析實驗現象;⑦得出結論.
(3)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
(4)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去圖書管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收索.其中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答案和探究線索.
F. 物理實驗的方法有哪些
1 控制變數法:這個應該是最常見的實驗方法。
例如,在「探究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研究弦樂器的音調與弦的松緊、長短和粗細的關系」等實驗中都用到了該實驗方法。
2 類比法:例如,在學習電流時,為了更好地理解,與生活中熟悉的水流作類比。
實驗+推理法:有些理論只有在理想空間里才能通過實驗得出,此時,我們可以在現實條件實驗的基礎上推導出來這些理論。
例如,在初二我們學過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知道,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必定會受到阻力作用,但是我們通過多次實驗,可以推出這一結論。
3 描述法:例如,在生活中是不存在光線的,我們為了更好地學習光,才引進了「光線」這一詞。
4 轉換法:例如,我們在學習「聲音是振動產生的」這一知識時,我們把音叉的微小振動轉換為乒乓球的擺動。使實驗現象更為明顯。
5 模型法:我們在學習原子結構時,為了更好地認識原子的內部結構,用太陽系模型代表原子結構。
(6)常用的實驗的三種方法擴展閱讀:
物理實驗是初高中階段物理課程中包含的相關實驗,包括電學實驗、力學實驗、熱學實驗、光學實驗等等,常用於驗證物理學科的定理定律。
實驗物理是相對於理論物理而言,理論物理是從理論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質結構、相互作用和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的學科。
理論物理的研究領域涉及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宇宙學等,幾乎包括物理學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論問題。而實驗物理主要是從實驗上來探索物質世界和自然規律。
實驗室使用守則
1、為保護實驗儀器和保持環境衛生,學生必須脫鞋進入實驗室。
2、實驗室是全校師生進行實驗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場所,學生進入實驗室後要保持肅靜,遵守紀律。
3、做實驗前,認真聽教師講解實驗目的、步驟、儀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認真檢查所需儀器設備是否完好齊全,如有缺損要及時向教師報告。
4、實驗時要遵守操作規程,按照實驗步驟認真操作。
5、實驗時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發生。
6、愛護實驗室儀器設備。
7、實驗完畢要認真清理儀器設備,關閉水源電源。
性質
1.真理性:物理學的理論和實驗揭示了自然界的奧秘,反映出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
2.和諧統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體的運動,在開普勒三定律的描繪下,顯出多麼的和諧有序。物理學上的幾次大統一,也顯示出美的感覺。牛頓用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觀物體統一了。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又使電和磁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又把質量和能量建立了統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論把粒子性、波動性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把時間、空間統一了。
3.簡潔性:物理規律的數學語言,體現了物理的簡潔明快性。如:牛頓第二定律,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4.對稱性:對稱一般指物體形狀的對稱性,深層次的對稱表現為事物發展變化或客觀規律的對稱性。如:物理學中各種晶體的空間點陣結構具有高度的對稱性。豎直上拋運動、簡諧運動、波動鏡像對稱、磁電對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對稱、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質和反物質、正電和負電等。
5.預測性:正確的物理理論,不僅能解釋當時已發現的物理現象,更能預測當時無法探測到的物理現象。例如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預測電磁波存在,盧瑟福預言中子的存在,菲涅爾的衍射理論預言圓盤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預言電子的存在。
6.精巧性:物理實驗具有精巧性,設計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現象更加明顯。
G. 初中物理實驗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一、控制變數法\x0d控制變數法是指討論多個物理量的關系時通過控制其幾個物理不變,只改變其中一個物理量從而轉化為多個單一物理量影響某一個物理量的問題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在實驗數據的表格上的反映為某兩次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同,若兩次試驗結果不同則與該條件有關.否則無關.反之,若要研究的問題是物理量與某一因素是否有關則應只使該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應相同.\x0d實例:在研究導體的電阻跟哪些因素有關時,為了研究方便採用控制變數法.即每次須挑選兩根合適的導線,測出它們的電阻,然後比較,最後得出結論.為了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長度的關系,應選用材料橫截面相同的導線,為了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材料的關系,應選用長度和橫截面相同的導線,為了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橫截面的關系,應選用材料和長度相同的導線.`研究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研究動能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琴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粗細、松緊、長短的關系;研究物體吸收的熱量與物質的種類質量溫度的變化的關系;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研究電功或電熱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影響感應電流的方向的因素採用此法.二、觀察法觀察法是人們為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有目的有計劃的對自然發生條件下所顯現的有關事物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是人們收集獲取記載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簡單的講觀察法就是看仔細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觀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腦的指導下進行有意識的組織的感知活動.因此,亦稱科學觀察.\x0d實例:水的沸騰:在使用溫度計前,應該先觀察它的量程,認清它的刻度值.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的兩種情況,溫度計在沸騰前和沸騰時的示數變化;在學習聲音的產生時可讓學生觀察小紙片在揚聲器中的運動狀態,觀察正在發聲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觀察蟋蟀知了鳴叫是的情況,就會發現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在振動;除此之外還有光的反射規律;光的折射規律;凸透鏡成像;滑動摩察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等.\x0d三、比較法比較法是確定研究對象之間的差異點和共同點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各種物理現象和過程都可以通過比較確定它們的差異點和共同點.比較是抽象與概括的前提,通過比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總結物理規律.利用比較又可以進行鑒別和測量.因此,比較法是物理現象研究中經常運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比較法有三種類型:1異中求同的比較.即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而找出其相同點.2同中求異的比較.即指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而找出其相異點.3同異綜合比較.即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的相同點相異點.\x0d實例:象汽車輪船火車飛機它們的發動機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燒時釋放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裝置.而汽油機和柴油機雖然都是內燃機但是從它們的構造、吸入的氣體、點火方式、使用范圍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發與沸騰的比較兩者的相同點都是汽化過程.不同點從發生時液體的溫度、發生所在的部位及現象都不同.還可以用比較法來研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重力與質量的關系;重力與壓力;電功與電功率等.\x0d四、等效替代法\x0d所謂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陌生復雜的問題變換成熟悉簡單的模型進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維方法,它在物理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x0d實例:研究串聯並聯電路關系時引入總電阻(等效電阻)的概念,在串聯電路中把幾個電阻串聯起來,相當於增加了導體的長度,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一個串聯電阻都大,把總電阻稱為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在並聯電路中把幾個電阻並聯起來,相當於增加了導體的橫截面積,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一個並聯電阻都小,把總電阻稱為並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在電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復雜電路簡化成為較為簡單的等效電路;在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的關系時引入合力的概念也是運用了等效替代法.\x0d五、轉換法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規律和實驗中多處應用了這種方法.\x0d實例: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可證明一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馬德堡半球實驗可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霧的出現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影子的形成可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月食現象可證明月亮不是光源;奧斯特實驗可證明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指南針指南北可證明地磁場的存在;擴散現象可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鉛塊實驗可證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運動的物體能對外做功可證明它具有能等.\x0d六、類比法所謂類比就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實際上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從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思維.從而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較復雜的實驗和較難的物理知識.類比是一種推理方法,不同事物在屬性、數學形式及其他量描述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就可以來用類比推理.類比法是提出科學假說做出科學預言的重要途徑,物理學發展史上的許多假說是運用類比方法創立的,開普勒也曾經說過:我們珍惜類比推理勝於任何別的東西.\x0d實例:電壓與水壓;電流與水流;內能與機械能;原子結構與太陽系;水波與電磁波;通信與鴿子傳遞信件;功率概念與速度概念的形成.在物理學中運用類比方法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獲取知識,有助於提出假說進行推測,有助於提出問題並設想解決問題的方向.類比可激發學生探索的意向,引導學生進行探索使學生成為自覺積極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x0d類比是科學家最常運用的一種思維方法,由這種方法得出的結論雖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在邏輯中卻富有創造性.\x0d類比的事例很多這就需要平時多留心不斷地總結找到比較恰當的事例做類比.\x0d七、建立模型法\x0d建立模型法是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和形態用物理模型,用物理模型可以使抽象的假說理論加以形象化,便於想像和思考研究問題.物理學的發展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不斷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舊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過程.\x0d實例:研究肉眼觀察不到的原子結構時,建立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研究光現象時用到光線模型;研究磁現象是用到磁感線模型;力的示意圖或力的圖示是實際物體和作用力的模型;電路圖是實物電路的模型;研究發電機的原理和工作過程用掛圖及手搖發電機模型;研究內燃機結構和工作原理用掛圖及汽油機柴油模型.
H. 物理中探究實驗的方法有那些
1、控制變數法:就是把一個多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的問題,通過控制某幾個因素不變,只讓其中一個因素改變,從而轉化為單一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問題的研究方法。
2、轉換法(放大法):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容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的方法。
3、等效替代法(等效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
4、理想模型法(抽象法、描述法):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抽象的物理現象用簡單易懂的具體模型表示。
5、實驗推理法(科學推理法、理想實驗法):有一些物理現象,由於受實驗條件所限,無法直接驗證,需要我們先進行實驗,再進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確結論,這也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
(8)常用的實驗的三種方法擴展閱讀
物理學中對於多因素(多變數)的問題,常常採用控制因素(變數)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餘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後再綜合解決。
它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
1、獨立變數,即一個量改變不會引起除因變數以外的其他量的改變。只有將某物理量由獨立變數來表達,由它給出的函數關系才是正確的。
2、非獨立變數,一個量改變會引起除因變數以外的其他量改變。把非獨立變數看做是獨立變數,是確定物理量間關系的一大忌。
正確確定物理表達式中的物理量是常量還是變數,是獨立變數還是非獨立變數,不但是正確解答有關問題的前提和保障,而且還可以簡化解答過程。
I. 物理實驗方法有哪幾種
1、控制變數法
例: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2、等效替換法
例:研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時,物與像分別用兩根等長的蠟燭。
3、模型法
例:光線、磁感線。
4、類比法
例:電流與水流類比。
5、實驗驗證法:這是一種推理,判斷在前,實驗驗證在後的研究方法(即演繹法)物理學家們常常在己知
的物理推論或者哲學思想的基礎上,經過推理,作出假設和預言,通過實驗檢驗它的真理性,最後肯定或否定論斷,得出可靠的結論。
6、歸納法
例:吹笛子,是管子里的空氣柱振動發聲;人說話是聲帶振動發聲......所以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7、轉換法
例: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跟電流、電阻、通電時間的關系的實驗。
電阻絲產生電熱的多少無法直接測量和比較,利用電流產生的熱量加熱煤油,觀察煤油在插入密封燒瓶里的玻璃管中上升的高度,這樣就將電阻絲放熱的多少的比較轉化成了煤油上升高度的比較。
將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或不易直接觀測的問題(如本題中產生熱的多少),可以通過它對其他物體的作用而轉化成可以直接觀測的現象(如煤油在玻璃管內上升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