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黑萵苣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黑萵苣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1 18:29:30

❶ 萵苣子的主要品類

葉用萵苣和莖用萵苣,葉用萵苣又分為長葉萵苣、皺葉萵苣、結球萵苣。
(《綱目》)
【異名】苣蕂子(《河北葯材》),白苣子(《山西中葯志》)。
【來源】為菊科植物萵苣的種子。
【採集】秋季果實成熟後,割取地上部分,曬干,打下種子,簸凈雜質,貯藏於乾燥通風處。
【葯材】乾燥種子呈長橢圓形而扁,長約3毫米,寬約1毫米;外表麵灰白色或黃白色,有細小的順直紋理;搓去外皮,即露出棕色的種仁,富油性。氣弱,味微甘。以顆粒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產於河北,山西等地。
【性味】《河北葯材》:味苦,性寒。
【功用主治】《綱目》:下乳汁,通小便。治陰腫,痔漏下血,傷損作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粥、煎湯或研細酒調。外用:研末塗擦。
【選方】①治乳汁不行:一萵苣子三十枚。研細酒服。(《綱目》)二萵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頻食之。(《綱目》)
②治腎黃:萵苣子一合,細研。以水一盞,煎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③治陰囊頹腫:萵苣子一合。搗末,水一盞,煎五沸,溫服。(《綱目》)
④治癤瘡瘢上不生髭發:先以竹刀刮損,以萵苣子拗猢猻姜束,頻擦之。(《摘元方》)
《*辭典》:萵苣子 【出處】《綱目》
【拼音】 Wō Jù Zǐ
【別名】苣蕂子(《河北葯材》),白苣子(《山西中葯志》)。
【來源】為菊科植物萵苣的種子。秋季果實成熟後,割取地上部分,曬干,打下種子,簸凈雜質,貯藏於乾燥通風處。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萵苣條。
【生境分布】產於河北,山西等地。
【性狀】乾燥種子呈長橢圓形而扁,長約3毫米,寬約1毫米;外表麵灰白色或黃白色,有細小的順直紋理;搓去外皮,即露出棕色的種仁,富油性。氣弱,味微甘。以顆粒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河北葯材》: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綱目》:下乳汁,通小便。治陰腫,痔漏下血,傷損作痛。
【用法用量】內服:煮粥、煎湯或研細酒調。外用:研末塗擦。
【附方】 ①治乳汁不行:一萵苣子三十枚。研細酒服。(《綱目》)二萵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頻食之。(《綱目》)
②治腎黃:萵苣子一合,細研。以水一盞,煎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③治陰囊頹腫:萵苣子一合。搗末,水一盞,煎五沸,溫服。(《綱目》)
④治癤瘡瘢上不生髭發:先以竹刀刮損,以萵苣子拗猢猻姜束,頻擦之。(《摘元方》)
【摘錄】《*辭典》
《中華本草》:萵苣子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 Wō Jù Zǐ
【英語】 Seed of Garden Lettue
【別名】苣蕂子、白苣子、生菜子
【來源】葯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萵苣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ctuca sativa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果產成熟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貯藏於乾燥通風處。
【原形態】萵苣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粗,厚肉質。基生葉叢生,向上漸小,長圓狀倒卵形,長10-30cm,全緣或捲曲皺波狀;莖生葉互生,橢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基部心形,抱
莖。頭狀花序有15個小花,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圓錐花序;舌狀花黃色。瘦果狹或長橢圓狀倒卵形,灰色、肉紅色或褐色,微壓扁,每面有縱肋7-8條,上部有開展柔毛,喙細長,淡白色或褐紅色,與果身等長或稍長,冠毛白色。花果期5-7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赤有野生。
【性狀】性狀鑒別 瘦果呈長橢圓形至卵圓形而扁,一端漸尖,另一端鈍圓。長3-5mm,寬1-2mm。外表灰白色,棕褐色,黑褐色。瘦果的每一面具7-8條形成順直紋理的縱肋,用時可搓去外歧,多搓時即呈細毛狀(纖維狀)。搓去外歧後,即露出棕色的種仁,富油性。氣弱,味微甘。
【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萵苣子揮發油0.2%水溶液,劑量0.1mg/10g,0.5mg/10g腹腔注射,小白鼠代謝籠法,結果表明亥揮發油具有非常顯著的利尿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關系[1]。
2.抗心律失常作用 萵苣子總黃酮可非常明顯地對抗S-T段移位的幅度和移位的持續時間。萵苣子總黃酮能延長小鼠的耐缺氧時間。給家兔注射垂體後葉素後,6/9發生心律失常,而萵苣子總黃酮可減沙律失常發生率至1/9,心律失常的持續時間赤明顯綜短。總黃酮還可以明顯地減少由氯仿所引起的室顫。實驗表明:萵苣子總黃酮對這些實驗性心律失常有顯著拮抗作用[2]。
3.毒性 小鼠尾靜脈注射揮發油0.2%,水溶液至1ml/20g劑量,10隻小鼠無死亡,未測得半數致死量[1]。
【性味】味辛;苦;微溫
【歸經】歸胃;肝經
【功能主治】通乳汁;利小便;活血行瘀。主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陰囊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每服3g。外用:適量,研末塗擦;或煎水熏洗。
【附方】 ①治乳汁不行: 一、萵苣子三十枚。研細酒服。(《綱目》)二、萵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頻食之。(《綱目》)②治腎黃:萵苣子一合,細研。以水一盞,煎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③治陰囊TUI腫:萵苣子一合。搗末,水一盞,煎五沸,溫服。(《綱目》)④治癤瘡瘢上不生髭發:先以竹刀刮損,以萵苣子拗猢猻薑末,頻擦之。(《摘元方》)
【各家論述】《綱目》:下乳汁,通小便。治陰腫,痔漏下血,傷損作痛。
【摘錄】《中華本草》

❷ 萵苣籽有啥工效

萵苣子的簡介

【異名】苣蕂子(《河北葯材》),白苣子(《山西中葯志》)。

【來源】為菊科植物萵苣的種子。

【採集】秋季果實成熟後,割取地上部分,曬干,打下種子,簸凈雜質,貯藏於乾燥通風處。

【葯材】乾燥種子呈長橢圓形而扁,長約3毫米,寬約1毫米;外表麵灰白色或黃白色,有細小的順直紋理;搓去外皮,即露出棕色的種仁,富油性。氣弱,味微甘。以顆粒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產於河北,山西等地。

【性味】《河北葯材》:"味苦,性寒。"

萵苣子的功效與作用

《綱目》:"下乳汁,通小便。治陰腫,痔漏下血,傷損作痛。"

萵苣子的用法用量

內服:煮粥、煎湯或研細酒調。外用:研末塗擦。

萵苣子的選方

1、治乳汁不行:一萵苣子三十枚。研細酒服。(《綱目》)二萵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頻食之。(《綱目》)

2、治腎黃:萵苣子一合,細研。以水一盞,煎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

3、治陰囊頹腫:萵苣子一合。搗末,水一盞,煎五沸,溫服。(《綱目》)

4、治癤瘡瘢上不生髭發:先以竹刀刮損,以萵苣子拗猢猻姜束,頻擦之。(《摘元方》)

以上幾段文字內容就為我們很好地介紹了萵苣籽的各種功效,相信只要認真看了的朋友們對它的喜愛就會更加深入。突然發現在我們實際生活中很隨意食用的一些萵苣籽竟然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難以想像的好處。同時萵苣籽還有如此多的葯用價值,我們真的該慶幸生活中有它的出現。

❸ 乳汁分泌

給您介紹5種實用、美味的催乳葯膳。 1、萵苣子粥 材料

❹ 高血壓常用中葯單方包括哪些

1.清熱瀉火劑

夏枯草:味辛苦性寒,有清肝、散結、化痰、降壓作用。由於本品有良好清泄肝火作用,用於高血壓病屬肝熱、陽亢者。每次15~30克,泡服或煎服。

龍葵:苦微甘寒,清熱解毒,消腫利濕。臨床治療高血壓有一定療效。全草濃煎成膏成丸劑,每丸約0.2克,每日10~20丸,1~2次分服。

大青葉: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消瘀作用。用於高血壓病屬肝熱陽亢者。15克,水煎服。

地骨皮:味甘性寒,入肺、肝、腎、三焦四經,具有涼血瀉火、清肺熱、除骨蒸作用。地骨皮根60克,加入3碗水煎煮至1碗,加入少量白糖或加豬肉煎煮,隔日1劑,服5劑為1個療程,必要時加服第二、三療程。

筋骨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退熱消腫作用。高血壓芮,用沖劑,每日2次,每次1包(含31.25克生葯),溫開水送服。

克氏排草:葯用全草。功能降血壓、清熱、解蛇毒。取新鮮全草洗凈,水煎濃縮後,加5%砂糖及適量防腐劑尼泊金和矯味品,製成每50毫升含鮮草50克的糖漿備用。每日1次,每次50毫升,臨睡前用溫開水沖服。

野菊花:苦辛微寒,清熱解毒。有降低血壓作用,治療高血壓病,15~20克,沸水泡茶,頻頻飲服;也可單味煎服,或與夏枯草、草決明同用。

黃芩:味苦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其並可通過擴張周圍血管而降壓。對於肝經實熱的高血壓病,有消除眩暈、頭痛、口苦、心煩等症狀的作用。10克,水煎,常與鉤藤、草決明同用。

青藕子:味苦性微寒,清泄肝火、明目退翳。可用於高血壓病屬肝陽上亢型,近期療效良好。取青葙子30克,水煎2次,取汁混勻分3次服,1周為1個療程。

2.平肝熄風劑

羅布麻:味淡澀性涼,有平肝降壓、清熱利尿作用。用於肝陽上亢或肝熱型高血壓病,見有頭暈頭痛、煩躁失眠者,可單用本品每次6~10克,以開水泡汁作飲料;也可配合夏枯草、野菊花、鉤藤同煎服。

鉤藤:味甘性微寒,具清熱平肝、熄風止痙作用。對高血壓引起的頭脹頭痛、目赤等症療效較好。每次20~30克水煎,或與石決明、白芍同用。

決明子:性味甘寒,清肝明目,潤腸通便,有降低血脂及血壓功效,對防治血管硬化與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尤適於兼有便秘的中老年患者。

石決明:味咸性寒,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頭暈頭痛者,每次30~45克,多與生地、白芍、鉤藤、菊花等配伍。

地龍:即蚯蚓。性鹹味寒,清熱熄風。有良好的降壓作用,用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研粉,每次2克,每日2次,開水吞服,也可配合他葯使用。

3.活血化瘀劑

茺蔚子:本品為益母草的果實。味甘性微寒,能活血調經、涼肝明目。其降血壓,常與決明子、生地、鉤藤等配用。

牡丹皮:味辛苦性涼,清熱涼血、和血消瘀。其水煎劑有降壓作用,用於高血壓病,取本品50~75克,水煎,日分3次服;或研末,每服6克,白水沖服。孕婦忌服。

紫背天葵:味辛性子,有活血祛瘀作用。降壓可用5%濃縮汁,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狗尾巴草:又名珍珠菜。味辛澀性平,具有活血調經、利水消腫作用。降壓可用全草60克,水煎成400毫升,早晚各服200毫升。血壓降至基本正常或自覺症狀消失後即可停葯。

4.補虛扶正劑

杜仲:性味甘溫,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功效,並能降壓,常與石決明、夏枯草、白芍等配伍,且對體虛之人降壓而無寒涼之弊。

櫻桃葉:味甘苦性溫,具有溫胃、健脾、止血、解毒的功效。用於高血壓病,以本品100克水煎取300毫升,早晚各服150毫升。

皮果衣:別名靈芝、岩茸、岩苔(日本)。味甘性平無毒,可久食益色,至老不改,令人不飢,大小便少。臨床發現有一定的降壓作用。皮果衣片,每次5片,每日3次,療程為1個月。

干貝:味甘咸性微溫,具有滋陰補腎、調中作用。用於高血壓,以本品適量,隨意食,宜久用。

5.利水滲濕劑

鮮車前草:味甘性寒,具有利水通淋、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於高血壓,以本品90克,搗汁,開水沖服。

黃瓜藤:味苦性平,具有利水通淋、解毒等作用。有人通過臨床實踐證明其有良好的降壓作用。

(1)流浸膏:每毫升含乾燥黃瓜藤與豬毛菜各1.5克,每次5毫升,日服3次。

(2)片劑:每片含乾燥黃:瓜藤3克,每次4片,日服3次,30~60天為1個療程。從第二療程起對療效不佳者增劑量至每次2~3片。

萵苣子:味苦性寒,具有通經下乳、通利小便的作用。用於高血壓,將萵苣子25克粉碎,以破開為宜,煎煮製成糖漿30毫升,1日2次,每次15毫升。

6.祛風勝濕劑

舜薟草:味苦性寒,有祛風通絡、清熱降壓作用。可同臭梧桐等配伍,用於高血壓及風濕病。

臭梧桐:味辛苦性涼,有祛風濕、降血壓作用,與稀薟作用相似。本品降壓,用開花前的葉作用較佳,每次10~20克水煎服,不宜久煎。

桑寄生:味苦性平,具有祛風濕、補肝腎、養血安胎作用。主要用於痹症血不養筋,肝腎不足的筋骨痿弱,腰膝酸軟等症,亦常用於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治療,通過抑制血管舒縮中樞的興奮性而降壓。每次120克,加糖適量水煎服。

7.其他

青木香:味辛苦性微寒,可行氣止痛,近代發現其有降壓作用,可單用或配伍其他降壓中葯內服。通過交感神經節阻滯作用而降壓。

海帶根:具有平喘、降壓作用。本品20克,浸入開水,每日早晨空腹飲用。

馬兜鈴根:味苦微辛性寒。有緩慢而持久的降壓作用,高血壓病而有肝陽上亢,頭暈面赤者較為適宜。15克,水煎服。

吳茱萸: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氣、止痛作用。用於高血壓頭痛等症,以本品5千克加水煎煮1小時,過濾,棄渣,濃縮成膏,製成乾燥顆粒。每包含生葯16克,每日2包,早晚飯後各服1包。

萊菔子:味辛甘性平,具有消食化積、降氣化痰的作用。用於降壓,取萊菔子水煎過濾,濃縮濾液成浸膏,乾燥、粉碎、過篩,加50%乙醇製成軟材,再用18目篩搓成顆粒,乾燥,加入0.5%硬脂酸鎂混勻過篩,壓片。每片重0.4克,含生葯5克,備用。每次5片,每日2次,個別患者每日3次。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具有消食化積、活血散瘀作用。山楂的花、葉、果都含有降壓成分,可降低血管運動中樞興奮性,從而使血壓降低。近年來常用於高血壓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的治療。用其煎水代茶飲,有明顯降壓效果。還可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鮮小薊:味甘苦性涼,近年常以本品治療高血壓,有降壓作用。將本品搗爛擰汁,加白糖,每次服3匙,1天3次。

棕樹嫩葉:味苦性平,可用於降壓及預防中風。取本品20克,水煎常服,每日1次。或棕樹皮(鮮的更好)9~18克,水煎服。

側柏葉:味苦澀性寒,具有涼血、止血、祛風濕作用。現代葯理研究結果,其可明顯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用於高血壓,本品曬干,每服6克,開水泡飲。

葛根:味甘辛性涼,用於高血壓腦病,並對改善頭暈頭痛、肢麻、耳鳴等症狀有良效;用於高血壓,並對伴有頸項強痛者療效顯著。每次15~30克。

蘿芙木根:又名假辣椒。味苦性寒,具有清風熱、降肝火、消腫毒作用。具現代研究,其所含生物鹼主要為利血平,降壓作用緩慢、溫和而持久,適用於高血壓屬肝火頭痛眩暈者。本品切片,每日30~45克,煎湯1碗,分2次服。

菊花:味辛苦微寒,具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平肝熄風作用。用於降壓,本品30克,水煎5分鍾,代茶飲。

苦丁茶:味辛甘性大寒,具有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作用。用於降壓,本品10克,開水泡代茶飲。

蓮心:味苦性寒,具有清心、止血、澀精作用。本品除了能夠降低血壓外,還有清熱、安神、強心之效。將蓮子中間綠色的胚芽取出,2克,開水沖泡當茶飲。

山景杜鵑:水煎,每百毫升含生葯13克,日2~3次,飯後服。

蠶砂:12克(研末),分成4包,1日4次,每服3克,開水送服。

❺ 吃什麼奶多

豬蹄湯

配料:豬蹄1隻,通草10克,水1500毫升,蔥、鹽、黃酒等調味料 。

做法: 將所有食材放在一起,先用大火煮、水開後用小火煮,煮1~2小時,直至豬蹄酥爛為止。食用方法:待湯稍涼後,喝湯吃肉,每天一次,連服3-5天即可見效。

功效:豬蹄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有較強的活血、補血作用,通草有利水、通乳汁功能。

舒肝鯽魚湯

配料:柴胡9克、王不留行12克、香附6克、鯽魚一條(約重250克)、生薑15克。

做法:將鯽魚去鱗、鰓及內雜,洗凈;生薑拍碎;柴胡、王不留行、香附用紗布包好扎緊,作為葯包備用。先將鍋燒熱後加少許油,將鯽魚入鍋稍煎一下,加入料酒、少許鹽、適量水及葯包,然後用文火煮20分鍾,撈去葯包,加少許味精調和即可食用。

功效:鯽魚有很好的發奶作用,見效快。

山葯奶肉羹

配料:鮮山葯50克、羊肉250克、生薑10克、牛奶120克、食鹽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塊,放入砂鍋中,加入生薑、水適量,用小火燉煮2小時,取羊肉湯1碗備用。將鮮山葯洗凈、去皮、切丁,放入鍋中,加入羊肉湯,用小火煮至山葯熟爛,加入牛奶、鹽調味後,再放入煮熟的羊肉調勻,煮開後5分鍾即可食用。

功效:牛奶與羊肉都是發奶良品,配合食用,效果更好。

人參黃精豬蹄湯

配料:人參6克、黃精20克、通草5克、豬蹄250克、花生米30克、紅棗20克。

做法:將豬蹄洗凈切塊,人參、黃精、通草、花生米等一並洗凈,紅棗去核,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鹽、料酒、薑片、蔥段、水適量,用文火煮2~3小時,加味精調和後即可食用。

酒釀蛋花湯

配料:酒釀1塊,雞蛋1個

做法:將酒釀加水煮開,再打入雞蛋,煮成蛋花狀即可,可趁熱服用。

功效:益氣生津,活血止血,促進泌乳。

蝦米粥

配料:蝦米30克,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如常法加水煮粥,粥煮至半熟時,加入洗凈的蝦米,米湯稠時即可食用。

功效:粥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多種營養素,中醫認為,本粥補腎壯陽,益精通乳,產後乳母乳汁分泌不足者宜經常食用。

山甲燉母雞

配料:老母雞1隻、穿山甲60克,蔥、姜、蒜、五香粉、精鹽等適量。

做法:母雞去毛及內臟,穿山甲砸成小塊,填入雞腹內。入鍋,加水及調味料,燉至肉爛脫骨即可食用。

功效:穿山甲性味咸涼,通經下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亦言其迅速也」。雞肉營養豐富,性味甘溫平,既補氣,又補血。

苣子粥

配料:萵苣子15克、甘草6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萵苣子搗碎,加甘草,再加水200毫升同煮,煮至水剩餘100毫升時,濾汁去渣。將濾汁、粳米一同入鍋,加水同煮,米爛即成。

功效:萵苣子是菊科植物萵苣的種子,以顆粒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它性味苦寒,能下乳汁,通小便。甘草性味甘平,能和中緩急,調和諸葯。粳米粥被譽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三物合用,是很好的催乳葯膳。

炒黃花豬腰

配料:豬腎(腰子)500克、黃花菜50克、澱粉、姜、蔥、蒜、味精、白糖、植物油、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豬腎一剖為二,剔去筋膜腺體備用。鍋燒熱後,放植成熱時,放蔥、姜、蒜入鍋煸香,再放入腰花爆炒片刻,至豬腰變色熟透時,加黃花菜、鹽、糖再炒片刻,加澱粉勾芡推勻,最後加味精即成。

功效:中醫理論,豬腎性味咸平,主治腎虛腰痛,身面水腫。黃花菜性味甘平,能補虛下奶,利尿消腫。另外,黃花菜根亦有催乳作用。本葯膳適合於腎虛導致的奶水不多。

花生粥

配料:花生米30克、通草8克、王不留行12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通草、王不留行煎煮,去渣留汁。再將葯汁、花生米、粳米一同入鍋,加水熬煮。待花生米、粳米煮爛後,加入紅糖即可食用。

功效:通草性味甘淡涼,入肺胃經,能瀉肺、利小便、下乳汁。王不留行是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種子,性味苦平,二葯合用治療奶水不足,療效更佳。

❻ 奶水不足

母乳不足的表現為: 1、母親感覺乳房空; 2、寶寶吃奶時間長,用力吸吮卻聽不到連續吞咽聲,有時突然放開奶頭啼哭不止; 3、寶寶睡不香甜,常吃完奶不久就哭鬧,來回轉頭尋找奶頭; 4、寶寶大小便次數少,量少; 5、體重不增或增長緩慢。 造成奶水不足的原因 1、過早添加配方奶或其他食品 這是造成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寶寶已經吃了其他食物,並不感覺 飢餓,便自動減少吸奶的時間,如此一來,乳汁便會自動調節減少產量。 2、餵食時間過短 有些媽媽限制哺喂的次數,或者每次餵食時間過短等,都會造成母奶產量的 減少。事實上,哺喂母奶不必有固定的時間表,寶寶餓了就可以吃;每次哺喂的時間也應由寶寶自己來決定。有時候寶寶的嘴離開媽媽的乳頭,可能只是想休息一下、喘一口氣(吸奶是很累的,有沒有聽過「使出吃奶的力氣」 這句話),或是因為好奇心想要觀察周圍的環境等。 3、嬰兒快速生長期 大約二至三周、六周、以及三個月左右,是嬰兒較為快速的生長階段,此時 寶寶會頻頻要求吸奶,這可說是寶寶本能的在增加媽媽的奶水產量,若在此時添加其他食物,反而會妨礙奶水的增加。 4、授乳婦營養不良 媽媽平日應該多注意營養,不宜過度減輕體重,以免影響乳汁的分泌;最好 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進食適量的液體,並注意營養是否均衡。 5、人工擠乳器損壞或不會使用 有時媽媽已經恢復上班,便用擠乳器擠出母乳餵食寶寶,沒想到卻越擠越 少;此時請先檢查人工擠乳器是否損壞,不過由於大多數人工擠乳器,並不像寶寶的嘴那般具有增加母乳產量的能力,因此在擠的時候千萬保持耐心慢慢來。 6、葯物影響 媽媽若吃含雌性激素的避孕葯,或因疾病正接受某些葯物治療,有時會影響 泌乳量,此時應避免使用這些葯物,在就診時,應讓醫師知道你正在喂母乳。 7、母親睡眠不足、壓力過大 為人母的工作是十分耗費精神以及體力的,建議媽媽們應放鬆心情,多找時 間休息,就可以解決暫時奶水不足的現象。 具有通乳作用的葯物 西醫對於奶水不足,除了乳房按摩及催產激素注射外,並沒有很好的處理方法,而中醫則建議食補重於葯補。例如:懷孕時若有妊娠貧血,要服用鐵劑補充,以預防產後大出血,造成體營養不足;產後則要增加營養,尤其要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新鮮蔬菜;若是為了鈣的補給,最好多吃些連骨一起的小魚(如:仔魚),及吃些芝麻豆腐、芝麻拌菜,用油以植物油較理想。中葯中具有通乳作用的葯物有下面幾種: 1、冬葵子:下乳滑胎,可治產後乳汁稀少或排乳困難、乳房脹痛。 2、王不留行、穿山甲:婦人服之,乳長流。治乳汁稀少或排乳不暢,可用王不留行煮豬蹄膀,配穿山甲、通草、黃耆等。 3、通草:用於產婦乳汁少,為下乳常用葯,常配合王不留行、穿山甲使用,如下乳方。 4、王瓜、土瓜根:通乳葯多用之。 5、滑石:通乳滑胎。 6、赤小豆:下胞衣、通乳汁,出自《本草綱目》;煮赤小豆汁飲,可下乳汁,出自《產書方》 中醫常用方劑: 1、通乳丹:內含當歸、麥冬,可以養血滋陰,豬蹄可以補益通乳,通草也有宣絡通乳的作用。 2、湧泉散:王不留行、天花粉、豬蹄、有行氣通乳的作用。 3、豬蹄湯:有用豬蹄加花生或豬蹄加通草。 參考方劑:豬蹄、花生、王不留行五錢、穿山甲三錢、當歸、川芎、通草各四錢,對於許多產後缺乳的婦女都有很效果。 母乳對於寶寶來說,是任何食物都不能比擬的最佳食品。很多太太都面臨母乳不足的情況,新爸爸們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最好的辦法是給母乳添加催化劑。但添加什麼,如何添加又讓新爸爸們無從下手。其實解決方案並不是惟一的,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加強寶寶的吮吸。實驗證明,寶寶吃奶後,媽媽血液中的催乳素會成倍增長。這是因為寶寶吮吸乳頭,可促進媽媽腦下垂體分泌催乳激素,從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2)避免服葯。哺乳期內,你一定要提醒太太不能亂服葯。有些葯物和食物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如抗甲狀腺葯物、山楂等。遇到太太生病,最好在醫生的囑咐下服葯。 (3)補充營養。乳汁中的各種營養素都來源於媽媽的體內,如果媽媽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自然會影響正常的乳汁分泌。你一定要把大廚的職位擔當好,為太太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等。同時,多准備一點湯水,對太太乳汁的分泌能起催化作用。 (4)保持乳母良好的情緒。分娩後的媽媽,在生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情緒波動較大,常常會出現情緒低迷的狀態,這會制約母乳分泌。醫學實驗表明,乳母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乳汁分泌會急劇減少。因此,你有義務為太太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並隨時關注其心理健康。 (5)食療。在採取上述措施的基礎上,再結合催乳食物,效果會更明顯。如豬蹄、花生米等食物,對乳汁的分泌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均衡飲食,是哺乳媽媽的重要法則。 哺乳媽媽對水分的補充也應相當重視。由於媽媽常會感到口渴,可在餵奶時補充水分,或是多喝鮮魚湯、雞湯、鮮奶及開水等湯汁飲品。水分補充適度即可,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為了恢復身材而急於減肥的媽媽很難保證奶水的供應。在此建議哺乳媽媽最好能等哺乳期結束以後,再控制飲食減肥。其實餵奶已經消耗了很多熱量,只要媽媽們飲食不過量,再配合著做一些產後運動,就能避免脂肪的囤積。 催乳葯膳5則 如果以上方法仍不見效的話,您還可以試試中醫葯膳催乳。葯膳是葯物與食物的結合,既營養又催乳,可謂一舉兩得。下面就給您介紹5種實用、美味的催乳葯膳。 1、萵苣子粥 材料 萵苣子15克、甘草6克、粳米100克。 做法 將萵苣子搗碎,加甘草,再加水200毫升同煮,煮至水剩餘100毫升時,濾汁去渣。將濾汁、粳米一同入鍋,加水同煮,米爛即成。 功效 萵苣子是菊科植物萵苣的種子,以顆粒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它性味苦寒,能下乳汁,通小便。甘草性味甘平,能和中緩急,調和諸葯。粳米粥被譽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三物合用,是很好的催乳葯膳。 2、山甲燉母雞 材料 老母雞1隻、穿山甲(炮製)60克,蔥、姜、蒜、五香粉、精鹽等適量。 做法 母雞去毛及內臟,穿山甲砸成小塊,填入雞腹內。入鍋,加水及調味料,燉至肉爛脫骨即可食用。 穿山甲性味咸涼,通經下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亦言其迅速也」。雞肉營養豐富,性味甘溫平,既補氣,又補血。 3、花生粥 材料 花生米30克、通草8克、王不留行12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 先將通草、王不留行煎煮,去渣留汁。再將葯汁、花生米、粳米一同入鍋,加水熬煮。待花生米、粳米煮爛後,加入紅糖即可食用。 功效 通草性味甘淡涼,入肺胃經,能瀉肺、利小便、下乳汁。王不留行是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種子,性味苦平,二葯合用治療乳汁不足,療效更佳。 4、炒黃花豬腰 材料 豬腎(腰子)500克、黃花菜50克、澱粉、姜、蔥、蒜、味精、白糖、植物油、精鹽各適量。 做法 將豬腎一剖為二,剔去筋膜腺體備用。鍋燒熱後,放植成熱時,放蔥、姜、蒜入鍋煸香,再放入腰花爆炒片刻,至豬腰變色熟透時,加黃花菜、鹽、糖再炒片刻,加澱粉勾芡推勻,最後加味精即成。 功效 中醫理論,豬腎性味咸平,主治腎虛腰痛,身面水腫。黃花菜性味甘平,能補虛下奶,利尿消腫。另外,黃花菜根亦有催乳作用。本葯膳適合於腎虛導致的缺乳。 5、王不留行燉豬蹄 材料 豬蹄3~4個、王不留行12克、調味料若干。 做法 將王不留行用紗布包裹,和洗凈的豬蹄一起放進鍋內,加水及調味料煮爛即可食用。 功效 豬蹄性味甘咸平,常用以治療乳汁不足。��

❼ 我該怎麼辦吖

母乳對於寶寶來說,是任何食物都不能比擬的最佳食品。很多太太都面臨母乳不足的情況,新爸爸們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最好的辦法是給母乳添加催化劑。但添加什麼,如何添加又讓新爸爸們無從下手。其實解決方案並不是惟一的,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加強寶寶的吮吸。實驗證明,寶寶吃奶後,媽媽血液中的催乳素會成倍增長。這是因為寶寶吮吸乳頭,可促進媽媽腦下垂體分泌催乳激素,從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2)避免服葯。哺乳期內,你一定要提醒太太不能亂服葯。有些葯物和食物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如抗甲狀腺葯物、山楂等。遇到太太生病,最好在醫生的囑咐下服葯。 (3)補充營養。乳汁中的各種營養素都來源於媽媽的體內,如果媽媽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自然會影響正常的乳汁分泌。你一定要把大廚的職位擔當好,為太太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等。同時,多准備一點湯水,對太太乳汁的分泌能起催化作用。 (4)保持乳母良好的情緒。分娩後的媽媽,在生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情緒波動較大,常常會出現情緒低迷的狀態,這會制約母乳分泌。醫學實驗表明,乳母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乳汁分泌會急劇減少。因此,你有義務為太太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並隨時關注其心理健康。 (5)食療。在採取上述措施的基礎上,再結合催乳食物,效果會更明顯。如豬蹄、花生米等食物,對乳汁的分泌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均衡飲食,是哺乳媽媽的重要法則。 哺乳媽媽對水分的補充也應相當重視。由於媽媽常會感到口渴,可在餵奶時補充水分,或是多喝鮮魚湯、雞湯、鮮奶及開水等湯汁飲品。水分補充適度即可,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為了恢復身材而急於減肥的媽媽很難保證奶水的供應。在此建議哺乳媽媽最好能等哺乳期結束以後,再控制飲食減肥。其實餵奶已經消耗了很多熱量,只要媽媽們飲食不過量,再配合著做一些產後運動,就能避免脂肪的囤積。 催乳葯膳5則 如果以上方法仍不見效的話,您還可以試試中醫葯膳催乳。葯膳是葯物與食物的結合,既營養又催乳,可謂一舉兩得。下面就給您介紹5種實用、美味的催乳葯膳。 1、萵苣子粥 材料

❽ 通奶吃什麼好

有很多的孕婦們在哺乳期就會感覺到自己的乳房當中出現了堵塞,這個時候就會非常難受,奶水一直都沒有辦法出來,那麼就需要採用通奶的方式來改善自己所發生的這種情況,可以通過飲食的療法來改善這種問題,比如說燉豆腐豬蹄,這道才要經常攝入就可以達到非常好的通奶效果。
燉豆腐豬蹄香菇
此菜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等,能益氣生血、養筋健骨,通絡下乳,行氣散結,清熱解毒。特別適合婦女產後食用,對於乳汁分泌不足者,具有良好的生乳作用,對於乳絡不通,脹乳汁少或乳脹生結,疼痛乳少,乳房微熱者,有通絡行乳,散結止痛,清熱除瘀的作用,能促進乳汁通利,防止乳腺炎的發生。
原料:
豆腐、絲瓜各200克,香菇50克,豬前蹄1個(約1000克左右),鹽10克,姜絲5克,味精3克。
製作:
1、凈豬蹄去凈毛,清水洗凈,用刀斬成小塊,待用。
2、把豆腐放入鹽水中浸泡10-15分鍾,用清水洗凈,切成小塊。
3、將絲瓜削去外皮,清水沖洗凈,切成薄片。
4、把香菇先切去老蒂頭,清水浸軟後,洗凈。
6、將豬蹄置於洗凈的鍋中,加水約2500克,於爐火上煎煮,煮至肉爛時,放入香菇、豆腐及絲瓜,並加入鹽、姜絲、味精,再煮幾分鍾後即可離火,分數次食之。
階段一:讓寶寶吸吮母乳是最佳的通乳方法。
階段二:乳房仍然脹痛,輕的先敷熱毛巾,再用正確的擠奶手法將乳汁擠出。
階段三:若乳房摸上去發燙還充血,就要先冷敷,再用正確的擠奶手法將乳汁擠出。
●嬰兒正確含接,乳汁通得快
一、嬰兒嘴張得很大,下唇向外翻,舌成勺狀,環繞乳房,兩頰鼓起成圓形;
二、嬰兒正確含接不僅含乳頭,還要含乳暈,且見上方乳暈比下方多,有慢而深的吸吮,有時會暫停,應看到嬰兒有吞咽動作和聽到吞咽聲。
●正確的擠奶手法
一、大拇指放在乳暈上方,距乳頭根部2厘米;
二、其餘4指放在對側,向胸壁擠壓;
三、手指不要在皮膚上滑動,反復擠壓、鬆弛,堅持數分鍾,沿乳頭依次擠壓所有乳竇

❾ 哺乳期吃什麼能摧奶水

鯽魚湯 豬蹄湯之類的 還有一定要有好心情哦 情緒很影響奶水的

閱讀全文

與黑萵苣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57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2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0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1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2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799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98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2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07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9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1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78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5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1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4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799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0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48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1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