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能量流動 計算效率
同化量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攝入量—糞便中有能量。
❷ 生物能量流動能量傳遞效率計算
食物鏈中,能量的傳遞效率是:20%--10%,也就是平常說的十分之一定律。計算的方法就是以後一個營養級的生物增重一定重量消耗前一個營養級生物的重量來計算,比如:草---兔---狼。兔子增重一克需要草10克,能領傳遞效率就是10%。能量傳遞效率=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下一營養級的同化量乘以100%
❸ 如何計算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效率
一定要在兩個營養級之間,用下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除以上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
❹ 高中生物。。關於能量流動效率的計算一直沒搞清。。麻煩給個圖解。。解釋一下 能量流動效率的概念。
能量傳遞效率=下一營養級的同化量/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
同化量=攝入量-糞便量
第一營養級(生產者)同化量就是其固定的太陽能
❺ 關於能量流動效率的計算一直沒搞清.麻煩給個圖解.能量流動效率的概念.
能量傳遞效率=下一營養級的同化量/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
同化量=攝入量-糞便量
第一營養級(生產者)同化量就是其固定的太陽能
❻ 能量流動的計算技巧
一般看題目
能量流動由下一營養級到上一個營養級效率是5%-10%
如果題目說最大
則用10%的級差次方算
如果是最低傳遞效率
就用5%算。。
❼ 能量傳遞效率怎麼算
能量傳遞效率的計算公式是:下一營養級同化量/這一營養級同化量 ×100%。同化量=攝入量-糞尿量。
生物群落能量來源與去向:能量流動的起點是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陽能。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就是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能量流動的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生態系統內,能量流動與碳循環是緊密聯系在一起。
能量傳遞效率相關延伸:能量轉化效率中
生態系統與自然系統中的能量轉換:在生態系統中,能量存在於食物鏈的各個營養級之間。在不斷地流動和轉化的過程中,某一營養級的生物攝取的能量或同化量,占前一營養級生物換算或能量的生物量百分率。
1942年由林德曼提出,他認為從一個營養級到另一個營養級的能量轉換率為10%,則生產效率順營養級逐級遞減,即每通過一個營養級,能量減少90%。如果這個數值比例失調,就意味著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數量平衡遭到破壞。也就是說能量轉換的效率對於生態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在自然系統中,能量存在的形式主要為:熱能、電能、內能、光能、聲能、化學能、機械能、電磁能、原子能、生物能等集中形式,它們主要是通過一些機器設備來進行從 「此種能」 到 「彼種能」 的轉變。
❽ 能量流動的效率
生態系統的能量傳遞發生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下一個營養級同化的能量占上一個營養級同化能量的10%-20%,這里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我們說的能量傳遞發生在相鄰的兩個營養級之間,不是某兩個生物;二是我們這里能量流動(10%-20%)指的是同化的能量;三是實際應用時,我們不能人為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❾ 我高四了!急求!!!怎樣提高學習效率
我個人認為:
語文:重點在於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與作文,只要你把許多關於文言文要學習的內容都學好並學會運用,不如說通假字。而寫作的重點是在於課外的閱讀積累。
數學: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英語:有以下幾種方法僅供參考
【單詞時間標記記憶法】
當學習一個新單詞時,先按照音標把這個單詞准確地讀出來,並對照著寫出這個單詞,記住它的意思,然後在這個單詞邊寫下當天的日期,以後根據日期每隔兩天復習一遍,直到自己能熟練地讀出、寫出為止。
【五官並用法】
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會——聽說讀寫,因此相應的,要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很多同學在學英語的時候往往只是用了眼睛、或者用了手、用了嘴、用了耳,用了某一個器官,而沒有想到在一個單位時間裡面,其實可以五官並用,這樣的話可以提高自己學習英語的效率。
那麼具體是怎麼做的呢?拿到一個有聲文本,我一般會進行五遍聽音。第一遍進行聽音不看文本,第二遍,把自己聽到的東西寫下來,進行聽寫。第三遍一邊放錄音,一邊對照文本,看自己所聽寫的內容和原文本有什麼差距,尤其是要注意自己寫錯的和沒有聽出來的地方。第四遍一邊聽文本,一邊進行跟讀,即看文本、聽錄音,跟讀。第五遍不看文本,聽錄音,進行跟讀。
【大聲朗讀法】我覺得朗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讀的過程中既訓練了聽力,又提高了閱讀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對英語的語感。語感是在面對英語試題時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時它是說不清楚的,但往往就是這種能力使我們在考試中能夠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再者,英語的學習應該在平常的生活中見縫插針。僅僅利用在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在課後投入大量的時間以鞏固和完善。另外就是我們的朗讀材料,不僅僅局限於課文,可以讀很多的東西,比如說一些英文雜志、英文報紙。而且這些雜志報紙上文章的內容和課文不同,經常會遇到一些生詞,是平常的課堂上可能遇不到的,但是在高考中可能會遇到,所以我們在面對生詞的時候,就可以搜索以前的一些積累。
【英語翻查詞典法】
我在課余時間就經常閱讀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文章,鍛練自己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手邊常備詞典,不懂的單詞勤查勤記,而且不局限於平日讀書看報時遇到的生詞,廣告牌、包裝袋上的生詞,我也會加以留心。很多詞其實都是我們日常碰到的,只是看你在平時有沒有注意,手要勤一些,把這些生詞記在本上,有空時翻一翻,自然就記住了。日積月累,詞彙量逐漸豐富,閱讀能力也就水漲船高。值得一提的是,英語考試分為聽力、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改錯和作文6個相對穩定的部分,復習中一定要有針對性,只是一套套地做卷子既花時間又難以突出重點。我建議同學們最好分專題,找弱項,進行強化練習,完形填空不好就專門訓練完形填空,閱讀不好就專門訓練閱讀。在復習階段,我就是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的。當然對於強項的練習也要有所保證,以防手生。這樣的方法往往能夠立竿見影,收到奇效。
物理:物理這門自然科學課程比較比較難學,靠死記硬背是學不會的,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作。所以我建議:
(一)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關於基本概念、基本規律要熟悉它們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引入?它有什麼用?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和那些其他物理量相似或類同?與誰有聯系?怎樣記憶它?等等。再談一個問題,屬於三個基本之外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
(二)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 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四)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思或盡量少走思。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五)筆記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保存。
(六)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後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七)時間。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說,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復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里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八)向別人學習。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
(九)知識結構。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十)數學。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步難行的。大學里物理系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並重的。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
(十一)體育活動。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好的保證,旺盛的精力是學習高效率的保證。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要會一種、二種鍛煉身體的方法,要終生參加體育活動,不能間斷,僅由興趣出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搞體育活動,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好處。要自覺地有意識地去鍛煉身體。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能以減少睡覺的時間去增加學習的時間,這種辦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為代價去換取一點好成績,不能動不動就講所謂「沖刺」、「拼搏」,學習也要講究規律性,也就是說總是努力,不搞突擊。
化學:
一、認真閱讀化學課本
化學課本是依據教學大綱系統地闡述教材內容的教學用書,抓住課本,也就抓住了基礎知識,應該對課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結論和規律著重去看、去記憶。同時還應注意學習化學中研究問題的方法,掌握學習的科學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因為它能提高學習的思維能力。
看化學書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 全面看一節教材,把握一節書的整體內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整體印象,要做到能提綱挈領地敘述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關鍵和本質的問題。
2.抓關鍵 在全面看的基礎上,抓住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用語重點看,認真反復琢磨。
3.理思路 看書時要積極思考,重點知識要掌握,難點知識要逐步突破。
總之,看書的程序可概括為:「整體棗部分棗整體」,即整體感知,部分探索,整體理解。
二、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
(一)實驗——學習化學的手段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
(二)觀察實驗要與思考相結合
化學實驗的觀察,一般是按照「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後」的順序,分別進行觀察。觀察的同時還要積極地思維。例如:在觀察銅、鋅分別投入稀硫酸中的現象時,要想為什麼會看到鋅放在稀硫酸中會產生氣體,而銅放在稀硫酸中卻無氣體產生呢?通過思考,把感性知識升華,就會獲得較深的認識:鋅的活動性比氫強,能將氫從酸中置換出來,而銅沒有氫活潑,故不能置換酸中的氫。
(三)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一、二、三」
1.實驗室取用固體粉末時,應「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試管傾斜,把盛有葯品的葯匙小心地送人試管底部,然後將試管直立起來,讓葯品全部落到試管底部。
2.實驗室取用塊狀固體或金屬顆粒時,應「一橫、二放、三慢豎」。即先把容器橫放,把葯品或金屬顆粒放入容器口以後,再把容器慢慢地豎立起來,使葯品或金屬顆粒緩緩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體的過濾操作中,應注意「一貼、二低、三靠」。即濾紙緊貼漏斗的內壁,濾紙的邊緣應低於漏鬥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於濾紙的邊緣,燒杯要緊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輕輕地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緊靠燒杯的內壁。
三、化學用語的學習
(一)化學用語棗學習化學的工具
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所特有的,是研究化學的工具,也是一種國際性的科技語言。不懂化學用語,學習化學就不能入門。所以,掌握它是很重要的。
(二)寫好記好化學式的方法
1.掌握單質化學式的寫法
2.掌握化合物化學式的寫法
(三)掌握寫好記好化學方程式的方法
1.抓住反應規律
2.聯系實驗現象寫好記好化學方程式
生物:1.觀察方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 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後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後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後再用放大鏡觀察報尖的根毛,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採取先整體後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後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折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布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 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於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對象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後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
2 .做筆記的方法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說,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注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嘆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即聽報告、聽講座和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即在生物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後比較和過程變化,並要抓住特徵。
3.思維方法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以思維方法在學習方法中佔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後綜合,也可先綜合後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准,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比較和歸類互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後,才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才好進行比較。因此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
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系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為前提的,相輔相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進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達到對知識正確、深入的掌握。
4.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用的幾種。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 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裡的食品聯系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復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另外,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系,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系這些實際。一要聯系自然實際;二要聯系生產實際;三要聯系生活實際。聯系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意聯系這些實際。一要聯系自然實際;二要聯系生產實際;三要聯系生活實際。聯系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
怎樣學好高中生物學
生物學是一門知識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同時,應該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分析能力和運用能力;既要注意學科內容的橫向比較和縱向深入,又要學會生物知識在人類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我們希望學生通過對生物學的學習,能夠端正治學態度、構建知識網路、完善理論體系、提高解題技巧,並且具有實踐能力、科技意識和創造思維。
1.端正治學態度。教師要充分發揮生物學科的德育功能,結合教學實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中華民族為世界生命科學的發展所作出的偉大貢獻,逐步形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對待世界、解釋現象,正確認識生物的發生和進化,知道事物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互相轉化的,掌握生物形態與環境的統一,構造和生理相聯系的普遍規律;能夠以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生物學家認真鑽研、勇於探索的獻身事業的精神感染自己、激勵自己。 2.構建知識網路。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抓住生命基本特徵這根主線,理清每個章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把所學內容有機地與人類的生產實踐、日常生活相結合,此外,還要密切關注生物科技的最新發展動態。 (1)把握知識的縱向銜接,使知識連成一片。生物知識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礎中,了解生命的物質基礎為掌握生命的結構基礎作了鋪墊,而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結構基礎又給理解細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筆;又如遺傳和變異這一章,不知道分離規律的實質根本無法繼續學習自由組合規律。
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生物關系比較密切的學習方法有觀察方法、做筆記的方法、思維方法和記憶方法等。
最後,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考個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