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離心分離技術哪位能簡單介紹一下生物論壇哪些比較不錯
離心技術(centrifugal technique)是根據顆粒在作勻速圓周運動時受到一個外向的離心力的行為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分離技術。這項技術應用很廣,諸如分離出化學反應後的沉澱物、天然的生物大分子、無機物、有機物。在生物化學以及其它的生物學領域常用來收集細胞、細胞器及生物大分子物質。 找生物技術方面的網站,可以去生物幫啊,生物幫,創始於2011年,在注重科學性、實用性和權威性的前提下,提供最新、領先、精準、高效、全面的生物產品和技術信息。 基本原理 1.1 離心力(centrifugal force,Fc) 離心作用是根據在一定角度速度下作圓周運動的任何物體都受到一個向外的離心力進行的。離心力(Fc)的大小等於離心加速度ω2X與顆粒質量m的乘積,即: Fc=mω2X 其中ω是旋轉角速度,以弧度/秒為單位;X是顆粒離開旋轉中心的距離,以cm為單位:m是質量,以克為單位。 1.2 相對離心力(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RCF) 由於各種離心機轉子的半徑或者離心管至旋轉軸中心的距離不同,離心力隨之變化,因此在文獻中常用「相對離心力」或「數字×g」表示離心力,只要RCF值不變,一個樣品可以在不同的離心機上獲得相同的結果。 RCF就是實際離心場轉化為重力加速度的倍數。 RCF = F離心力/F重力 = mω2X/mg = ω2X/g =(2πn/60)2·X/980=X·n2·1.118×10-5 式中X為離心轉子的半徑距離,以cm為單位;g為地球重力加速度(980cm/sec2);n為轉子每分鍾的轉數(rpm)。 在上式的基礎上,Dole和Cotzias製作了與轉子速度和半徑相對應的離心力的轉換列線圖,見圖32。在用圖32將離心機轉數換成相對離心力時,先在離心機半徑標尺上取已知的離心機半徑和在轉數標尺上取已知的離心機轉數,然後將這兩點間劃一條直線,在圖中間RCF標尺上的交叉點,即為相應的離心力數值。 可 參考: please click to connect www.bio1000.com/zt/proct/lixinji.html .hope that i can help you 例如,已知離心機轉數為2500rpm,離心機的半徑為7.7cm,將兩點連接起來交於RCF標尺,此交點500×g即是RCF值。 1.3 沉降系數(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s) 根據1924年Svedberg對沉降系數下的定義:顆粒在單位離心力場中粒子移動的速度。 S = (1/ω2X)·(dx/dt) =(1/ω2dt)·(dx/X) 積分得:S = 2.303·(logX2-logX1)/ω2(t2-t1) 若ω用2πn/60表示,則 S = 2.1×102log(X2/X1)/n2(t2-t1) 式中X1為離心前粒子離旋轉軸的距離;X2為離心後粒子離旋轉軸的距離。S實際上時常在10-13秒左右,故把沉降系數10-13秒稱為一個Svedberg單位,簡寫S,量綱為秒。 1.4 沉降速度(sedimentation velocity) 沉降速度是指在強大離心力作用下,單位時間內物質運動的距離。 dx/dt = [2r2(ρp-ρm)/9η]·ω2X = [d2(ρp-ρm)/18η] ·ω2X 式中r為球形粒子半徑,d為球形粒子直徑;η為流體介質的粘度;ρp為粒子的密度;ρm為介質的密度。 從上式可知,粒子的沉降速度與粒子直徑的平方、粒子的密度和介質密度之差成正比;離心力場增大,粒子的沉降速度也增加,將此式代入上項沉降系數公式中,則S的表示式也可表示為: S = (1/ω2X)·(dx/dt)= d2(ρp-ρm)/18η 從該式中可看出,(1)當ρp >ρm ,則S>O,粒子順著離心方向沉降。(2)當ρp =ρm ,則S= 0,粒子到達某一位置後達到平衡。(3)當ρp <ρm ,則S 1.5 沉降時間(sedimentation time,Ts) 在實際工作中,常常遇到要求在已有的離心機上把某一種溶質從溶液中全部沉降分離出來的問題,這就必須首先知道用多大轉速與多長時間可達到目的。如果轉速已知,則需解決沉降時間來確定分離某粒子所需的時間。 根據沉降系數(S)式可得: S = (1/ω2X)·(dx/dt) dt =(1/ω2S)·(dx/X) 積分得: t2-t1 =(1/ω2S)·ln(X2/X1) 式中X2為離心轉軸中心至離心管底內壁的距離;X1為離心轉軸至樣品溶液彎月面之間的距離,那麼樣品粒子完全沉降到底管內壁的時間(t2-t1)用Ts表示則上式可改為: TS = (1/Sω2)·ln(XMAX/XMIN) 式中Ts以小時為單位,S以Svedberg為單位。 1.6 K系數(k factor) K系數是用來描述在一個轉子中,將粒子沉降下來的效率。也就是溶液恢復成澄清程度的一個指數,所以也叫「cleaning factor」。原則上,K系數愈小的,愈容易,也愈快將粒子沉降。 K = 2.53×1011ln(Rmax/Rmin)/(rpm)2 其中Rmax為轉子最大半徑;Rmin為轉子最小半徑。由其公式可知,K系數與離心轉速及粒子沉降的路徑有關。所以K系數是一個變數。當轉速改變,或者離心管的溶液量不同,即粒子沉降的路徑改變時,K系數就改變了。通常,離心機的轉子說明書中提供的K系數,都是根據最大路徑及在最大轉速下所計算出來的數值。如果已知粒子的沉降系數,再利用當時條件下的K系數,就可以估計離心分離的時間。例如要離心一個沉降系數為80S的Polysome,採用的轉子的K系數是323,那麼預計沉降到管底所需的離心時間是T = k/S = 4h,利用此公式預估的離心時間,對水平式轉子最適合,對固定角式轉子而言,實際時間將比預估的時間來得快些。
B. 離心技術的介紹
離心技術,是蛋白質、酶、核酸及細胞亞組分分離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生化實驗室中常用的分離、純化或澄清的方法。尤其是超速冷凍離心已經成為研究生物大分子實驗室中的常用技術方法。
C. 離心技術原理
離心技術原理:是利用物體高速旋轉時產生強大的離心力,使置於旋轉體中的懸浮顆粒發生沉降或漂浮,從而使某些顆粒達到濃縮或與其他顆粒分離之目的。
懸浮顆粒往往是指製成懸浮狀態的細胞、細胞器、病毒和生物大分子等。離心機轉子高速旋轉時,當懸浮顆粒密度大於周圍介質密度時,顆粒離開軸心方向移動,發生沉降;如果顆粒密度低於周圍介質的密度時,則顆粒朝向軸心方向移動而發生漂浮。
離心分離是通過離心機的高速運轉,使離心加速度超過重力加速度的成百上千倍,而使沉降速度增加,以加速葯液中雜質沉澱並除去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混合液密度差來分離料液,比較適合於分離含難於沉降過濾的細微粒或絮狀物的懸浮液。
離心機是一種利用電機高速旋轉產生離心力場,根據不同物質之間密度、形狀、大小等方面的差異,對懸浮液中混合的不同顆粒或乳濁液中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液體進行分離和提取的儀器設備,廣泛應用於生物學、醫學、化工等領域。
D. 生物中離心法和差速離心法的實驗有什麼差別
離心一般是在一定的轉速下進行一段時間,將要分離的東西分開。
而差速離心則是用一定的轉速將物質分成兩部分後,將上清液再用更高的轉速離心,分成層後如果需要還要用更高的轉速再將上清液離心,直到將物質完全分成不同的層次為止.是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離心,用不同強度的離心力使具有不同質量的物質分級分離的方法。此法適用於混合樣品中各沉降系數差別較大組分的分離。
使用離心法時,大分子沉降速度的量度,等於每單位離心場的速度。或s=v/ω2r。s是沉降系數,ω是離心轉子的角速度(弧度/秒),r是到旋轉中心的距離,v是沉降速度。沉降系數以每單位重力的沉降時間表示,並且通常為1~200×10-13秒范圍。
10-13這個因子叫做沉降單位S,即1S=10-13秒,如血紅蛋白的沉降系數約為4×10-13秒或4S。大多數蛋白質和核酸的沉降系數在4S和40S之間,核糖體及其亞基在30S和80S之間,多核糖體在100S以上。
E. 離心方法有幾種功用ruhe
1.密度梯度離心:主要用來分離各種分子量不同的生物大分子
2.差速離心法:主要用來分離各種細胞器
F. 離心技術的差速離心法。
通過逐步增加相對離心力,使一個非均相混合液內形狀不同的大小顆粒分步沉澱。
G. 什麼是離心技術
離心機溫度製冷
當轉子高速旋轉時,空氣摩擦生熱,轉子溫度會上升,試管中的樣品溫度也會升高。由於生物學樣品對溫度敏感。一般要求離心實驗中溫度保持4℃。沒有電腦控制的智能化技術,是不可能做到±1℃的精度。因此,用製冷機對離心腔冷卻,而達到冷卻轉子、冷卻樣品溫度的目的。但測量旋轉中的轉子的實際溫度極為困難,國內外都採用在離心腔底部離轉子較近處理設溫度感測器,間接測量轉子溫度。這里T樣品=T腔+T補償。T補償又與轉子的類別、轉速及運行時間有關。
離心機無刷電機直接驅動
離心機是由電機帶轉子高速旋轉的。過去的電機是帶碳刷的直流電機,離心機運轉時碳刷磨損,帶來火花與雜訊甚至振動,且有壽命,屆時要更換碳刷萬能再行運轉。更嚴重的是碳刷的磨損帶來碳粉塵的污染,不僅污染離心機,還會污染周圍環境,這種污染對衛生行業是不合適的。
離心機顯示數字技術
模擬技術典型的表現形式為擰旋鈕選擇操作參數(如轉速、溫度與時間等),以表盤的指針來顯示數據。其缺點為:選擇參數與數據的讀數值受操作人與讀數人的人為干擾多,控制精度差。而且每次操作都要這樣,重復性差。有的離心機雖數字顯示(如旋鈕選值而數字顯示),雖在讀數上有改進,但取值原理未變仍屬模擬技術;數字顯示典型的表現形式為界面友好、鍵盤操作、數字化顯示、可編程操作的全電腦控制,其核心為智能化控制,是由電腦來實現的。離心機操作所需要一切參數(如轉速、溫度、時間、加減速率檔等),鍵盤操作輸入,並以數字顯示出來,因此選擇操作參數與讀取數誤差極小。又由於是可編程操作,可把一組操作參數編成號碼,可存取使用。
H. 簡述離心技術的概念,原理和優缺點
摘要 離心技術,是蛋白質、酶、核酸及細胞亞組分分離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生化實驗室中常用的分離、純化或澄清的方法。
I. 高中生物實驗哪些用到差速離心法,哪些用到梯度離心法。
高中生物實驗哪些用到差速離心法,哪些用到梯度離心法。?觀察線粒體、葉綠體、蛋白質的結構時用到了差速離心法。
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觀察DNA時用到了梯度離心法。
密度梯度離心中單一樣品組份的分離是藉助於混合樣品穿過密度梯度層的沉降或上浮來達到的;差速離心法是用不同強度的離心力使具有不同質量的物質分級分離。
密度梯度離心只用一個離心轉速,而差速離心用兩個甚至更多的轉速。密度梯度離心的物質是密度有一定差異的,而差速離心是適用於混合樣品中各沉降系數差別較大組分。
(9)離心技術目前常用的離心方法擴展閱讀:
使用密度梯度離心法時,注意離心前將樣品小心鋪放在密度梯度溶液表面,離心形成區帶。離心後不同大小、不同形狀、有一定沉降系數差異的顆粒在密度梯度液中形成若干條界面清楚的不連續區帶。再通過虹吸、穿刺或切割離心管的方法將不同區帶中的顆粒分開收集,得到所需的物質。
注意事項:
1、梯度介質應具備足夠大的溶解度,以形成所需的密度梯度范圍。
2、梯度介質不會與樣品中的組分發生反應。
3、梯度介質也不會引起樣品中組分的凝集、變性或失活。
4、若離心時間過長由於顆粒的擴散作用,會使區帶越來越寬。為此,應適當增大離心力、縮短離心時間,可以減少由於擴散而導致的區帶擴寬現象。
J. 差速離心法和密度梯度離心法的區別
區別一:定義不同
差速離心法:差速離心主要是採取逐漸提高離心速度的方法分離不同大小的細胞器。起始的離心速度較低,讓較大的顆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顆粒仍然懸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澱,改用較高的離心速度離心懸浮液,將較小的顆粒沉降,以此類推,達到分離不同大小顆粒的目的。
密度梯度離心法:用一定的介質在離心管內形成一連續或不連續的密度梯度,將細胞混懸液或勻漿置於介質的頂部,通過重力或離心力場的作用使細胞分層、分離。
區別二:原理不同
差速離心法:物體圍繞中心軸旋轉時會受到離心力F的作用。當物體的質量為 M、體積為V、密度為D、旋轉半徑為r、角速度為(弧度數/秒)時,可得: F=Mω2r 或者 F=V.D.ω2r 。
密度梯度離心法:不同顆粒之間存在沉降系數差時,在一定離心力作用下,顆粒各自以一定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區域上形成區帶的方法。
區別三:轉速不同
差速離心法:用多個離心轉速。
密度梯度離心法:只用一個離心轉速。
區別四:密度不同
差速離心法:是適用於混合樣品中各沉降系數差別較大組分。
密度梯度離心:用此方法的物質密度有一定差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