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產品進入蔬菜批發市場有那些交易規則
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試行)
2009-5-12 17:05: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條(目的依據)
為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規范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操作行為,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標准,制訂本規范。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規范適用於申請設立和運營中的現貨交易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及其農產品交易過程。
第三條(基本要求)
(一)市場應設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門,配備專業管理人員。
(二)市場應建立健全包括入場要求、索證索票、檢驗檢測、商品存儲、交易管理、加工配送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工作手冊,並有效運行。
(三)市場衛生管理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
第二章 入場要求
第四條(工作要點)
市場應與入場經銷商簽署食品安全保證協議,記錄其經營行為,存案備查。
第五條(工作手冊)
本部分操作應配備以下工作手冊:經銷商及農產品准入條件手冊、准入工作流程、經銷商食品安全保證協議文本。
第六條(經銷商入場要求)
經銷商進入市場經營應具備合法的經營資質。
市場應查驗入市經銷商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衛生許可證、銷售授權書等必要的資質證明文件,全部資質證明文件應合法有效並有正本或加蓋公章的正本復印件,並留存其正本復印件備檔。
市場應與入市經銷商簽訂食品安全保證協議,協議內容中應明確規定對經銷商經營農產品的索證索票、抽樣檢測、質量巡查等管理方式,明確經銷商對產品安全的責任,對不合格產品應立即實施下架、退市、召回、銷毀、公示等處理辦法,並明確處理程序及相關事項。
第七條(農產品入場銷售要求)
市場應明確農產品入場銷售要求,並予以公示,准許入市交易的農產品應符合相關國家、行業或地方衛生質量安全標准要求。
市場應查驗其經營產品的質量安全,留存其產品名錄和相關產品質量安全證明文件備案。
第八條(退市要求)
經銷商出現食品質量事故或違反市場食品安全保證協議約定退市的,市場應根據協議取消其交易資格,並予以公示。
第三章 索證索票
第九條(工作要點)
市場應建立索證索票制度,對進貨商品索取相關質量證明票證,留備其正本復印件建檔管理。
第十條(工作手冊)
本部分操作應配備以下工作手冊:索證索票操作手冊。
第十一條(索取的票證)
市場應對不同商品的進貨,向經銷商索取相應的質量證明票證。
(一)需要獲得QS標志的食用農產品應當出具地方質檢主管部門提供的QS生產許可證、該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或由具有法定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報告單。
(二)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應出具相應的認證證書和具有法定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報告單。
(三)主要農產品
生鮮畜禽肉應當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和車輛消毒證,豬肉還應出具生產廠家定點屠宰許可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
水產品應向市場提供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和產地證明。
熟肉和豆、奶製品應向市場提交生產廠家出庫單(即進貨單),標明日期、攤位號、品名、數量,並要加蓋單位公章。應定期到市場檢測中心送交當地產品質量監督所提供的商品檢驗報告。
果蔬產品應向市場提供產地證明、該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或由具有法定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報告單。
糧油產品應當出具該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或由具有法定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報告單、生產廠家銷售授權書或產地證明。
茶葉應當出具產地證明、該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或由具有法定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報告單。
調味品應當出具質量檢驗合格證明或由具有法定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報告單、食品衛生許可證或產地證明。
(四)進口商品應出具進口許可證、報關單及商檢證明等;在國內未進行商標注冊的,經銷商要出示進口商的商標使用授權書。
第十二條(工作要求)
經銷商進貨時,市場應索取其每批每類產品相應的質量證明文件,並就有關證明文件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核實。
索票索證工作應設專人管理,留存相關票證文件的復印件,並及時歸檔,證件變更應及時更新。
第四章 檢驗檢測
第十三條(工作要點)
市場應檢測無有效質量證明文件的產品,檢測結果及時公示。
第十四條(工作手冊)本部分操作應配備以下工作手冊:抽檢規則、檢驗檢測方法及檢測結果處理手冊。
第十五條(檢測對象)
對無有效質量證明文件的產品,市場應自行或委託具有法定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第十六條(檢測要求)
農產品批發市場應對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檢測,檢測項目要求參照附件2。
市場對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應根據國家或行業相應強制性或推薦性標准提出的抽樣方案、檢驗方法和判定規則進行,每次檢驗應備案記錄檢測產品品名、數量、進貨時間、產地(來源)、檢測時間、檢測結果和檢驗人員等信息。
第十七條(檢測結果處理)
市場應及時公示檢測產品的經銷商、產地、產品數量、檢測結果等信息,檢測記錄應至少保留兩年。
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時,應及時通知有關經銷商,做好標示、記錄,並按相關規定及食品安全保證協議處理。
第五章 商品存儲
第十八條(工作要點)
各類食用農產品應分區管理,產品存儲要有適宜的條件。
第十九條(工作手冊)
本部分操作應配備以下工作手冊:農產品存儲條件、庫房存儲過程管理辦法、出入庫管理手冊。
第二十條(分區管理)
(一)經營分區
市場應按食用農產品與非食用農產品劃分經營區。食用農產品經營區內應按農產品大類、保鮮和衛生要求進行再分區,如蔬果、肉類、水產品、蛋、糧油、茶葉、調味品等,冷凍農產品和非冷凍農產品、生鮮農產品和熟食品、有包裝食品和無包裝食品應分區。
(二)存儲分區
不同類別的產品應分庫或分區存放,植物性產品、動物性產品和菌類產品等分類擺放。產品之間保鮮、貯藏條件差異較大的或容易交叉污染的不得在同一庫內存放;同一倉庫或存儲區域內存放的不同產品間應有適當物理分隔。
庫內產品存儲應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
第二十一條(商品存儲要求)
需冷藏(凍)農產品應在適宜條件下貯藏、陳列,根據產品特性設定相應的溫濕度參數。新鮮的蔬菜、水果應根據產品自身的生理特性選擇適宜的溫濕度和存儲方法,生鮮畜禽肉應貯藏於溫度0~4℃,相對濕度75%~85%的冷藏櫃(庫)內,冷凍畜禽肉、水產品應貯藏於溫度-18℃ 以下,相對濕度大於95%的冷凍櫃(庫)內。為確保農產品中心溫度達到冷藏或冷凍的溫度要求,不得將食品堆積、擠壓存放。
糧油等常溫存放的產品應根據不同產品的具體存儲要求儲存在溫濕度適宜的庫區,避免陽光照射。
使用保鮮劑等添加劑應符合GB 2760的有關要求。
市場對產品的存放應有系統的管理,詳細記錄產品的品名、產地、產品質量、存儲條件、出入庫數量、出入庫時間等信息,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核查,在產品出入庫時,質檢人員應對產品進行檢驗或檢測,確認合格後方可交易。
第六章 交易管理
第二十二條(工作要點)
市場應建立購銷台賬和誠信經營制度,並有效運行。
第二十三條(工作手冊)
本部分操作應配備以下工作手冊:購銷台賬管理手冊、投訴及處理程序、經銷商信用管理辦法。
第二十四條(購銷台賬制度)
市場應要求經銷商建立購銷台賬,並妥善保管以備檢查,台賬要如實記錄,不得隨意塗改或損毀。
經銷商在進貨時,要建立進貨台賬,記錄供貨商的有關情況、進貨時間、產品來源、名稱、規格、數量、產品等級和索證種類等內容。在銷貨時要建立銷貨台賬,記錄商品采購對象、銷售時間及所售產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等內容。
市場應定期檢查經銷商台賬記錄是否准確、完整,索取相關交易單據及憑證對比核查,並公示相關情況。市場應要求經銷商就一段時間的台賬分類匯總成冊,做好統計工作。
第二十五條(誠信經營)
市場應對商品的質量承擔管理責任,公開承諾按照國家有關法規、標准及本規范的要求管理商品交易行為,及時處理客戶對質量問題的投訴。
市場應建有經銷商信用記錄,如實記錄其經營行為。
市場應建立經銷商的獎懲制度,對誠信經營行為要積極鼓勵,對台賬作假、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不良行為要及時處理。
B. 上海棣昆食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棣昆食品有限公司是2002-10-28在上海市松江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新橋鎮新潤路385號5幢1層-2。
上海棣昆食品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17744215610A,企業法人陳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棣昆食品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批發:預包裝食品(含冷凍冷藏、不含熟食鹵味);食用農產品銷售(除生豬產品)。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上海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2412012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5083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棣昆食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C. 上海得眾食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得眾食品有限公司原名為「上海永得眾蔬果有限公司」,永得眾蔬果有限公司創立於1992年,1999年更名為「上海得眾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位於閔行區曹河徑開發區,佔地面積約5000m2. 公司主要產品分為五大系列:調味品、南北干貨、休閑食品、炒貨、方便粥 公司一貫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經過十幾年的開拓,公司生產的「永得眾」牌系列食品已暢銷全國各省市,同時與國內外著名的大型連鎖超市(如:易初蓮花、華聯、樂購、世紀聯華、迪亞天天、聯華、家得利等)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公司以人為本,以科技為先導,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引進先進技術和生產設備,確保產品質量高標准高品質。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銷量年年呈直線上升趨勢。 上海得眾食品有限公司將秉承誠信為本、理念創新、走雙贏多贏的路子,與業內同行攜手並肩,為人民大眾的飲食健康做出不懈的努力。 公司理念:開拓、創新、務實。 經營理念:得之於眾、榮之於眾。
法定代表人:許永俊
成立日期:2001-01-17
注冊資本:1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上海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14703106370J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批發和零售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英文名:Shanghai Dezhong Foodstuff Co., Ltd.
人員規模:100-500人
企業地址:上海市松江區車墩鎮新車公路418弄5號1層
經營范圍:食品流通;食用農產品(不含生豬產品)、紙塑包裝材料及製品銷售;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以下限分支經營:食品生產。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D. 食用農產品的應如何界定,經營范圍如何規范
答:食用農產品是指通過種植、養殖、採集、捕撈形成的,未經加工或者經初級加工,可供人類食用的產品,包括糧食、蔬菜、豆製品、瓜果、茶葉、食用菌、牛奶、畜禽、水產等動植物、微生物及其產品。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所以,食用農產品的銷售不需要取得工商部門的食品流通許可,由登記機構直接發放營業執照,經營范圍可核定為「生、鮮食用農產品銷售」 或根據企業的申請,結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類別進行登記。 目前,關於食用農產品范圍還沒有權威的界定,各地在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過程中,各地工商部門是結合已經下發的《流通領域食品經營類別》明確的20大類並參照1995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的通知》注釋的范圍執行(其中由於乳製品質量安全國務院有專門的監管條例,所以乳製品的范圍界定按食品經營類別明確的20大類執行)。
E. 上海松江石湖盪副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松江石湖盪副業有限公司是1984-11-10在上海市松江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松江區石湖盪鎮雙金路298號。
上海松江石湖盪副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17134132324P,企業法人張成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松江石湖盪副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食用農產品(除生豬產品)銷售,信息科技專業領域內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計算機軟硬體(除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機電設備、電子產品銷售,自有機械設備租賃,投資咨詢,商務信息咨詢,企業管理咨詢,會務服務,倉儲服務(除食品、危險品),食堂(不含熟食鹵味)(企事業機關食堂)(需取得營業執照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在取得營業執照後方可從事餐飲服務經營活動),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上海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2866869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5353家。
上海松江石湖盪副業有限公司對外投資2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松江石湖盪副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F. 農產品如何銷售更好
你以上所說的都是渠道問題,現在的農產品不僅僅是只滿足日常三餐就可以的時代了。農業也需要科學化,所以,要先調查市場,要結合實際,比如當地的氣候適宜種植何種作物,經濟利益有多大,是否有加工廠,另外信息是否暢通。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要得到最確切的情報,然後再考慮展示哪種農產品,農產品的特色如何體現。最後是信息的傳播,走哪條途徑可以讓更多的客商看到。來展示廳的交通是否便利的問題也得考慮。以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才能考慮渠道問題,一般展示廳是貨源與客商的媒介,所以,在收到樣品後重心就在客戶這邊了,因此,要多考慮如何將消息傳播更廣這個問題。
G. 銷售食用農產品要辦許可證嗎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同國務院法制辦、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和農業部研究認為:目前食用農產品的銷售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不需要取得許可。
1、從我國實際情況看,農產品經營主體多為農民或小、散個體經營者,經營的對象是蔬菜、瓜果等鮮活農產品,很難通過實行許可進行管理。這次修改食品安全法,將農產品銷售納入本法調整范圍後,宜繼續維持現行做法,明確銷售食用農產品不需要取得許可。
2、同時,通過增加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檢驗、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等規定,進行源頭控制。執法部門應當加強對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的日常監督管理,確保食品安全。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銷售食用農產品依法不需取得食品經營許可,不得為單一從事食用農產品銷售的經營者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但是,食用農產品與依法需要取得食品經營許可的其他食品同時經營的食品經營者,必須依法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
2、屬於食用農產品的產品包括:如通過農業活動直接獲得的保持原自然形態的生鮮食用農產品。如谷科產品、瓜果、蔬菜、食用菇等菌類、豬牛羊雞鴨鵝等畜禽類、水產品類;農業活動中直接獲得的可食用副產品,如自然蜂蜜、奶類產品、蛋類產品、附生菌等食用微生物產品等。不屬於食用農產品的產品包括:兩種及以上食用農產品經過混合加工,已改變其基本自然性狀與成分的產品,如肉丸、魚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