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有() A. 樣方法 B. 標志重捕法 C. 記名計演算法 D. 取樣器取樣法
AB、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有樣方法、標志重捕法,AB正確;
C、統計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方法通常有兩種:記名計演算法和目測估計法,C錯誤;
D、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方法是取樣器取樣法,D錯誤.
故選:AB.
2. 農村鼠害的調查方法有哪些
農村鼠害發生情況的調查方法主要包括:①鼠種調查方法,即在一個地區或一個縣(市),根據環境不同劃分為幾個類型地,每個類型地選擇一個點,點內分別在住宅、稻田、旱作區等耕地附近的灌木雜草坡和森林等不同環境類型進行調查,對捕獲的鼠種進行分類鑒定,將危害農作物重,損失較大,鼠種數量多的這類害鼠稱為優勢鼠種。②鼠密度調查方法,一般採用相對數量表示鼠密度。如捕獲率、取食率、陽性率等。相對數量調查是指在一定地區、一定時間鼠類數量的相對值。主要採取鼠夾法、鼠跡法、食餌法、有效洞調查法等。③鼠類繁殖調查方法,鼠類種群繁殖強度大,意味著未來種群數量多,危害程度重。調查內容包括繁殖期、懷孕率、胎仔數、胎斑數、睾丸下降率、性成熟的年齡等。
3. 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有哪些
種群密度調查方法以及具體操作如下:
1、樣方法
其原理是: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值。
2、標志重捕法
其原理是: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占總個體數的比例,來估計種群密度。
即若將該地段種群個體總數記為N,其中標志數(重捕前放回的標志個體數)為M,重新捕獲的個體數為n,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為m,則有N:M=n:m。
3、去除取樣法
在一個封閉的種群里,隨著連續的捕捉,種群數量逐漸減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獲取的個體數逐漸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積數就逐漸增大。當單位努力的捕捉數等於零時,捕獲累積數就是種群數量的估計值。
4、直接計數法
通過顯微鏡利用血球計數板進行較大單細胞微生物計數的操作方法,稱為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這是一種常用的徽生物計數方法,此種方法簡便、快速、直觀。顯微鏡直接計數法是將少量待測樣品的懸浮液置於一種特別的具有確定面積和容積的載玻片上(血球計數板),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然後推算出含菌數的方法。
血球計數板是常用的計菌器之一,有兩種規格:一種規格是 2mm x 2mm x 0.1mm方格,另一種規格是1mm x 1mm x 0.1mm方格。
(3)調查鼠類的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擴展閱讀:
標記重組法的注意事項:
1、選擇的區域必須隨機,不能有太多的主觀選擇;
2、對生物的標記不能對其正常生命活動及其行為產生任何干擾;
3、標記不會在短時間內損壞,也不會對此生物再次被捕捉產生任何影響;
4、重捕的空間與方法必須同上次一樣;
5、標記個體與自然個體的混合所需時間需要正確估計;
6、對生物的標記不能對它的捕食者有吸引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種群調查
4. 調查鼠的種群密度用什麼方法
由於鼠個體較大,活動能力強,生活范圍廣,所以調查草原中鼠的種群密度的大小可採用的調查方法是標志重捕法.
故選:C.
5. 老鼠用什麼方法調查種群密度
A、兔子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常採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A錯誤;
B、蚱蜢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常採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B錯誤;
C、樺樹屬於植物,常採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C正確;
D、老鼠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常採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D錯誤.
故選:C.
6. 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動物可以用一個標志重捕法.
捕捉100隻,標志,然後放掉,用同樣的捕捉努力(如相同數量的陷阱,同樣多的獵人)捕捉,捉到100隻中有多少只是曾經抓過的.
可以推斷出種群密度.設有10隻是捉過得,那麼總數就是100*100/10=1000 植物可以用"樣方法":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例如:選取1m2草地,計算蒲公英為20棵,則該樣方的蒲公英密度為20/1=20(棵/m2).
7. 高中生物種群密度調查方法都有些什麼
調查種群密度用:標志重捕法,樣方法,去除取樣法,直接計數法
1、標志重捕法(調查取樣法、估演算法):
①、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比例,估算種群密度。
②、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並標志數×第二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中有標志數
2、樣方法:
①、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算每個樣方內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
3、去除取樣法
在一個封閉的種群里,隨著連續的捕捉,種群數量逐漸減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獲取的個體數逐漸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積數就逐漸增大。當單位努力的捕捉數等於零時,捕獲累積數就是種群數量的估計值。
4、直接計數法
通過顯微鏡利用血球計數板進行較大單細胞微生物計數的操作方法,這是一種常用的徽生物計數方法,此種方法簡便、快速、直觀。
(7)調查鼠類的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擴展閱讀:
種群密度調查則是構建種群數量變化模型的基礎,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逐個計數法,適用分布范圍小、個體較大的種群,統計的結果完全符合實際值,是一種精準的方法。
但在一般情況下,由於種群個體數繁多,其大小不一,再加之因動物的穴居、隱藏和飛翔等原因,逐一計數是很困難的,這時常常只計數種群的一小部分,用來估計整個種群的種群密度,這種方法稱為取樣調查法(估演算法),這就是經常用到的另一種方法。
影響因素:
1 種群增長率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入率、遷出率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年齡增長型的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性別比例失調,繁殖率低,種群密度將降低;若出生率大於死亡率,種群密度將增大
2 密度制約
一旦種群大小超過了環境的容納量,其個體數必將逐漸減少,要麼出生率有所回落,要麼死亡率有所升高,其中主要受食物資源與天敵種群因素制約。
3 隨機性
在自然狀態下,動植物及微生物種群總是受到隨機過程的干擾。包括環境隨機性與災難性隨機性,以相同的方式作用於所有個體,與種群大小及其他參數無關,任何環境因素都會對種群參數產生不可預測的影響,其中主要是氣候因素和領地面積。
8. 農田鼠密度的調查主要用什麼方法應如何進行調查
農田鼠密度的調查方法主要採用鼠夾法和有效洞調查法。鼠夾法的調查工具為規格12厘米×6.5厘米中號鐵板夾。調查餌料為花生仁或生葵花籽。調查生境選擇農舍、稻田、旱地三種生境類型。要求農田、旱地耕作面積大於40公頃,農舍不少於100間。調查時間:農田每月上旬(5~10日)調查一次,一年調查12次。稻田、旱地耕作區以1公頃(100米×100米)面積為一個調查樣方,每個樣方內放夾50個,夾距一般為10米×20米,特殊地形可適當調整夾距,但必須保證每公頃樣方內50個夾數不變。放夾的重點位置是田埂、地埂、渠道、溝邊、地角、路旁、農田空荒地以及田地邊的電線桿附近等鼠類活動頻率較高的地方,選擇晴朗天氣,晚放晨收。
布夾總數及方法:在作物布局比較簡單或環境差異較小的地區,每月調查3個樣方,布夾總數為150夾日(夜),在作物布局較復雜或環境差異較大的地區,每月調查樣方數應適當增加到4~6個,布夾總數為200~300個,不在同一樣方內重復布夾。每月放夾數可一次完成或分2~3次完成,每個樣方進行一日(夜)觀察,不作重復日(夜)數計算,即總放夾夾數=總夾日數。每次布夾時要檢驗鼠夾靈敏性,因地制宜通過測定盜食率選好誘餌,對已捕打老鼠的鼠夾,再使用時可用清水洗凈後在日光下長時間暴曬或用新潔爾滅或來蘇爾消毒或塗搽適量的酒精、白酒、食醋、香油等驅避異味。樣方模式圖:
註:1公頃=15畝=100米×100米
夾距=10米×20米
有效洞調查法:見第34問。
9. 草原上老鼠的種群密度大小可採取的調查方法是()A.標志重捕法B.樣方法C.總數量調查法D.無法確
草原上老鼠活動能力大、活動范圍廣,常採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