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花卉的繁殖方式
繁殖是花卉繁衍後代,保持種質資源的手段。只有將種質資源保持下來,繁殖一定數量,才能為園林綠化所應用,滿足園林綠化的需要。花卉的繁殖方式很多,大致可以分為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孢子繁殖、組織培養四大類。
1.有性繁殖(sexual propagation)
有性繁殖也稱種子繁殖(seed propagation),就是用種子培育成新植株的方法。近年來也有將種子中的胚取出,進行培養以形成新的植株,稱為「胚培養」的方法。大部分一、二年生草花和多年生草花採用種子繁殖。如果使用的是F1代種子,需要每年制種。如翠菊、雞冠花、一串紅、金魚草、金盞菊、百日草、三色堇、矮牽牛等。
2.無性繁殖(asexual propagation)
無性繁殖也稱營養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是利用花卉的營養器官(根、莖、葉、芽)的一部分,使之發育成新植株的方法,是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進行繁殖新植株的方法。通常包括分生、扦插、嫁接和壓條等繁殖方法。木本花卉、多年生花卉、多年生作一、二年生栽培的花卉,如月季、一品紅、瓜葉菊等,仙人掌及多漿類植物也常用嫁接、扦插等方法。
無性繁殖的繁殖系數較小,植株根系分布淺、無主根或主根不發達,但可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提早開花。
3.孢子繁殖(spore propagation)
孢子是在孢子囊中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的特殊細胞,它不經過兩性結合,與種子的形成有本質的不同。蕨類植物中有不少種類為重要的觀葉植物,除採用分株繁殖外,也可採用孢子繁殖。如腎蕨屬、鐵線蕨屬、蝙蝠蕨屬均可採用孢子繁殖。
4.組織培養(tissue culture)
將植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的一部分,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到一定的培養基上,在培養容器內進行培養,從而形成新植株的方法,稱為組織培養。從繁殖體的來源來說,組織培養依然是一種無性繁殖方法。組織培養主要用於大量生產無病毒商品花卉,尤其是觀葉植物和鮮切花。採用組織培養的方法可在短期內繁殖出大量無病毒苗,是現代工廠化育苗的必由之路。同時,組織培養手段也常見於蘭花的播種繁殖。組培苗又叫試管苗。
Ⅱ 花卉的繁殖方法有哪幾種
山茶花
四、播種繁殖
適用於單瓣或半重瓣品種。種子10月中旬成熟,即可播種。以淺播為好,用蛭石作基質,覆蓋6毫米,室溫21℃,每晚照光10小時,能促進種子萌發,播後15天開始萌發,30天內苗高達到8厘米,幼苗具2~3片葉時移栽。
五、組培繁殖
外植體常用實生苗,經常規消毒後切成1厘米長接種在添加激動素1毫克/升、6-苄氨基腺嘌呤1毫克/升和吲哚乙酸0.1毫克/升的MS培養基上,經4周培養只形成愈傷組織,而不形成芽。再轉移到新的培養基後,開始形成4厘米的單個枝條,然後在吲哚丁酸0.5毫克/升溶液中浸泡20分鍾,再轉移到1/2MS培養基上,4周後長根。在長根培養基上生長8周後將苗移栽到裝有珍珠岩和泥炭的盆中。
以上是山茶花的五種繁殖方法,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繁殖的,只要操作方法對、管理好培養基以及控制好環境溫度,那麼山茶花一定可以繁殖成功的。
Ⅲ 花卉的繁殖方法
在花卉的繁殖方法中,播種繁殖和營養繁殖都很重要。播種繁殖又稱為有性繁殖,多數花卉均能采國,因此在花卉的繁殖方法中佔主要位置。
但這種繁殖方法的缺點是不容易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故多年生花卉優良品種多採用營養繁殖法。
營養繁殖法又稱為無性繁殖,用這種繁殖法產生的植株,其生活力一般不及播種苗。
營養繁殖法又分為分株、壓條、扦插及嫁接等方法。
具體就不再分別詳敘,否則得寫一本書。
菊花
別名:黃花、節花、秋菊。
菊科、菊屬。
屬根亞灌木。
繁殖:主要扦插、其次為嫁接。
Ⅳ 花卉繁殖方法有哪些分類
花卉植物種類繁多,繁殖方法各異,人們通常將它們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大類。
有性繁殖:又叫種子繁殖或實生繁殖,主要是指用種子繁殖花卉植物的方法。優點是植株根系強大,生命力旺盛,適應性較強,壽命也較長,並能在短期內得到大量植株。缺點是很多花卉易失去母體的優良特性,出現不同程度的變異或退化,且開花結實較遲。
無性繁殖:又叫營養繁殖。利用花卉中的根、莖、葉、芽營養體的一部分來進行繁殖,從而獲得新的個體的方法。它包括分株、扦插、壓條、嫁接和組織培養等方法。優點是能保持母體的優良特性,可以提前開花和結果。缺點是壽命常不如種子繁殖的長,繁殖方法也不如種子繁殖簡便。
Ⅳ 花卉怎樣進行扦插繁殖的方法
可以水插、土插,其他無土基質也可以插。最簡單的是水插,操作簡單成活率高。方法是將修剪後的枝條的三分之二浸入干凈的水中,水變渾濁時及時換水,這樣只要溫度適宜就可以生根。月季、梔子、夾竹桃等木本植物,均可以水插。四季海棠、玻璃翠、非洲鳳仙等草本植物也可以水插。無論是木本植物還是草本植物,溫度適宜好多品種均可以成活,但草本植物生根快。
Ⅵ 花卉的主要繁殖方法是什麼
種和繁殖適用於大多數花卉。露地播種和盆栽播種。播種前,選擇正確的品種,是粒徑飽滿、無病蟲害的優良種子。室外播種應選擇地勢乾燥平坦、背風向陽、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應在晴天和土壤乾燥時鋪築墊層。土地應深耕細作,土壤應消毒並施用基肥。盆栽播種時,應使用碎瓦覆蓋播種盆內的排水孔。然後將先制備好的干培養土過篩,將粗粒放在盆底,再將細培養土放在盆底。
切花繁殖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花卉繁殖方法。切割時,你需要選擇合適的樹枝、葉子或根莖,從植物上切割下來,然後准備適合它們生長的花盆和土壤。將需要切割的部分插入土壤中,然後根據切割條件適當澆水。當根長得更好時,插條、葉子或根莖可以移植到合適的盆栽土壤中進行維護。
Ⅶ 盆栽花卉常規繁殖方法有哪些
盆栽花卉常規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營養繁殖、孢子繁殖等。種子繁殖就是用種子繁殖新個體,大部分一、二年生草花和部分多年生草花常用種子繁殖,如一串紅、瓜葉菊、矮牽牛和報春等。營養繁殖是用花卉營養體的一部分如根、莖、葉、芽等為材料來獲得植株的繁殖方法,通常包括分生、扦插、嫁接和壓條等。多年生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常用分生和扦插繁殖,如秋海棠類、水仙、鳳梨類、山茶、杜鵑等。仙人掌及多漿類植物常用扦插和嫁接繁殖。蕨類植物除採用分生繁殖外,還可用孢子繁殖,如腎蕨、鐵線蕨等。
Ⅷ 五種常見植物的繁殖方式
1、播種
播種繁殖適用於絕大部分花卉,多數草本植物可用此法。一般有露地播種和盆栽播種兩種。露地播種應選擇地勢高燥、平坦、背風向陽、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
Ⅸ 花卉繁殖的方法
花卉繁殖是繁衍花卉後代、保存種質資源的手段,只有將種質資源保存下來,繁殖一定的數量,才能用於生產和園林綠化,並為花卉選種、育種提供條件。不同種或品種的花卉,各有其不同的繁殖方法和時期。對不同種花卉適時地應用正確的繁殖方法,不僅可以提高繁殖系數,而且可使幼苗生長健壯。花卉繁殖方法很多,可分為如下幾類。
(1)有性繁殖也稱種子繁殖,是花卉植物在營養生長後期轉為生殖期,進行花芽分化和花芽發育而開花,最後形成種子。用種子進行繁殖的過程就稱為有性繁殖。
(2)無性繁殖也稱營養繁殖,是利用花卉植物營養體(根、莖、葉、芽)的一部分進行繁殖而獲得新植株的繁殖方法。通常又包括分生、扦插、嫁接、壓條等方法。
(3)孢子繁殖孢子是由蕨類植物孢子體直接產生的,它不經過兩性結合,因此與種子的形成有本質的區別。蕨類植物除採用分株繁殖外,可採用孢子繁殖法。
(4)組織培養是把植物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的一部分,在無菌的條件下接種到一定培養基上,從而得到新植株的繁殖方法,組織培養又稱為微體繁殖。
Ⅹ 一年生花卉最常用的繁殖方法有
常見一年生花卉的繁殖方法:播種法。扦插法。
1、播種法
播種育苗的基質
用於播種育苗的基質必須輕質、疏鬆、保水、肥沃、衛生。可採用砂土、腐葉土與糞土混合,土肥比例以7:3為宜。用馬掌、羊蹄甲等作基肥。也可採用珍珠岩:泥炭:草木灰:蛭石為1:2:1:1。
播種及播種後的管理
播種前要細致整好育苗床,將其整平,洇透水,一般情況下床內不施肥。一年生花卉播種時通常不需要進行種子處理。播種方法常用撒播,覆土厚度,不見種子就行,露地播種覆土可稍厚一些。播種必須均勻,播種密度適當。細小的種子一般不宜覆土。播種覆土後可以用壓力噴壺將基質噴透水或用盆底洇水法,使種子與播種基質充分密和。如土壤未經消毒,此時可在水中加入適量殺菌劑。
操作完畢後需加蓋玻璃片或塑料薄膜,一般情況下播種後不再澆水;幼苗出土後,逐漸去掉覆蓋物,幼苗擁擠時要及時間苗,使空氣流通,日照充足,則生長健壯。待幼苗長至3-4片真葉時,即可將其移栽到8cm×8cm營養缽中,由於第一次移栽是裸根移栽,要邊掘苗、邊移栽、邊澆水,以免幼苗萎蔫。待植株蓋滿營養缽時可再將其定植到15×13營養缽或140-160cm的塑料盆中。
2、扦插法
插穗的選擇
選取無病、健壯的新枝,剪取3-8cm,留芽2-4個,將大的葉片減去1/3,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扦插的基質
扦插基質一般採用保溫、保水性好,穩定性強的基質,如河沙、蛭石或河沙與蛭石1:1混合
扦插的方法
在15℃以上的溫床,任何時期都可以扦插,可將插條在生根粉的溶液中浸泡後插於提前洇好的基質中,3-5cm間距,扦插後可支架小拱棚,適當遮陰。插條約10―20天生根,30天就可分栽,促進生根,們可以選擇沃葉根樂夫生根劑。扦插苗至開花期較實生苗快,植株高矮也易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