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中葯酒劑常用方法有稀釋法嗎

中葯酒劑常用方法有稀釋法嗎

發布時間:2022-04-18 04:07:51

① 葯酒的泡法。

泡酒可以用白酒、黃酒和米酒,原漿酒當然也是可以的。

葯酒每天喝一小杯,最後是飯後1-2小時喝,因為飯前喝對腸胃不好。

不用埋到土裡泡,只要用玻璃容器密封了泡就可以了,一般泡1個月左右就可以飲用,當然了,泡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② 怎樣製作葯酒

(—)葯酒製作前的准備工作
葯酒,除專業廠家製作外,在民間家庭中也可以自配自製葯
酒,許多人喜歡自己動手配製葯酒,並且保持著每年配製,飲用葯
酒的習慣。無論專業廠家或家庭配製葯酒,在製作前,都必須做好
以下幾項准備工作:
1.保持作坊清潔,嚴格衛生要求。配製葯酒作坊要做到「三
無」,即無灰塵、無沉積、無污染。同時配製人員,亦要保持清潔,閑
雜人等一律不準進入場地。
2.要根據自身生產條件製作適宜葯酒。凡是葯酒,每一種葯
酒,都有不同的配方和製作工藝要求,所以不是每個專業廠家,更
不是每個家庭都能配製的,要根據自身生產條件,配製技術而定。
如家庭自製葯酒,首先需要選擇適合家庭製作的葯酒配方,並不是
所有葯酒配方都適宜家庭製作,例如有毒副作用的中葯材需經炮
制後才能使用;如果對葯性,劑量不甚清楚,又不懂葯酒配製常識
則需要請教中醫師,切忌盲目配製飲用葯酒。
3.配製葯酒中的酒和中葯材,要選取正宗純晶,切忌用假酒
偽葯,以免造成不良後果,妨礙健康或影響治療效果的目的。配製
葯酒,一般宜用優質高度白酒(或中低度白酒或其他酒類,按需要
而定),但是,現在市售的白酒中不時會有假冒偽劣產品出現,應當
引起注意。假酒中的甲醇含量高,甲醇絕對不是甲等好酒,它的分
子是由一個甲基與羥基化合而成,具有毒性,甲醇蒸汽可經呼吸道
吸入人體,即使外用,反映接觸也可少量吸收,如果經口誤服可經
消化道吸收,並產生中毒症狀。甲醇對人體的毒性,主要是對神經
系統的刺激和麻痹作用、甲醇在人體內先後被氧化成甲醛和甲酸醇
含量很高的酒後,就會引起急性中毒,一般8—36小時左右即出
現中毒症狀。輕度中毒的症狀有頭暈、頭痛、嘔吐;較嚴重的可出
現眼珠疼痛、視力模糊、復視、眼前閃光等視力障礙症狀,進而視力
急劇減可使視網膜細胞發生變性,造成視神經萎縮,以致兩目失
明。又甲醇具有蓄積性,多次少量飲用工業酒精兌制的酒,往往也
會使進人體內的甲醇積累而造成對人體的危害。甲醇中毒尚無特
效療法,對於誤服甲醇中毒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因此選用白酒
配製葯酒,一定要辨清真偽,切忌用假酒配製。按配方選用中葯,
一定要選用上等正宗中葯材,切忌用假冒偽劣葯材;對於集市貿易
出售的中葯材,要先認准後再購,不可輕信商販之言。即使自行采
集的鮮葯、生葯往往還需要先行按規定要求加工炮製。對於來源
於民間驗方中的中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規格、要防止同名異物
而造成用葯錯誤。
4.准備好基質用酒。目前用於配製葯酒的酒類,除白酒外,還
有醫用酒精(忌用工業酒精)、黃酒、葡萄酒、米酒和果露酒等多種,
具體選用何種酒,要按配方需要和疾病而定。
5.制備葯酒的中葯材,製作前都要切成薄片,或搗碎成粗顆粒
狀。凡堅硬的皮、根、莖等植物葯材可切成3毫米厚的薄片,草質
莖、根可切成3厘米長碎段,種子類葯材可以用棒擊碎。同時在配
制前,要將加工後的葯材洗凈(防止污染雜質)、凍干後、方能使用。
6.要准備好配製葯酒用的容器和加工器材及封容器口等一切
必備材料。容器大小要按配製量而定。
7.要熟悉和掌握配製葯酒常識及製作工藝技術。
(二)葯酒製作工具
按照中醫傳統的習慣,煎煮中葯一般選用砂鍋,這是有一定科
學道理的。一些金屬如鐵、銅、錫之類的器皿,煎煮葯物時容易發
生沉澱,降低溶解度,甚至器皿本身和葯物及酒發生化學反應,影
響葯性的正常發揮。所以配製葯酒要用一些非金屬的容器,諸如
砂鍋、瓦壇、瓷瓮、玻璃器皿等。當然,一些葯酒的製作有其特殊要
求,那就另當別論了。

(三)葯酒製作方法
葯酒製作法,古人早有論述,如《素問》中有「上古聖人作湯液
醒」,「邪氣時至、服之萬全」的論述,這是葯酒治病的較早記載。東
漢,張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載的紅藍花酒、麻黃醇酒湯所採取的
煮服方法,則類似於現代的熱浸法。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
則較全面地論述了葯酒的製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葯,以絹袋
盛葯內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去
渣服酒,……大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綱目》記載燒
酒的製作即用蒸餾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
滴,凡酸之酒,皆可燒酒,和曲釀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
極濃烈,蓋酒露也。」此種操作方法即與現代基本相同。此外,還對
冷浸法加葯釀制及傳統熱浸法等製作葯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
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根據歷代的醫葯文獻記載,古人的葯酒與
現代葯酒具有不同的特點,一是古代葯酒多以釀制酒的葯酒為主,
亦有冷浸法、熱浸法;二是基質酒,多以黃酒為主,而黃酒性較白酒
緩和。現代葯酒,則多以白酒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
60%,少數品種仍用黃酒製作,含酒精量在30%—50%,製作方法
為浸提法,很少有用釀造的。
一般來說,現代葯酒的製作多選用50—60度(%)的白酒。其
依據是:因為酒精濃度太低不利於中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
精濃度過高,有時反而使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葯材質地
堅硬,有效成分難以溶出。對於不善於飲酒的人來說或因病情需
要,也可以採用低度白酒、黃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質酒,但浸出時間
要適當延長,或復出次數適當增加,以保證葯物中有效成分的滔
出。
製作葯酒時,通常是將中葯材浸泡在酒中,經過一段時間後.
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時即可過濾去渣後即可飲用。
根據我國古今醫學文獻資料和家傳經驗介紹,配製葯酒的方
法甚多,概括起來,目前一般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1.冷浸法:冷浸法最為簡單,尤其適合家庭配製葯酒。採用此
法時可先將炮製後的中葯材薄片或粗碎顆粒,置於密封的容器中
(或先以絹袋盛葯再納入容器中),加入適量的白酒(按配方比例加
入),浸泡14天左右,並經常搖動,待有效成分溶解到酒中以後,即
可濾出葯液;葯渣可壓榨,再將浸出渡與榨出液合並,靜置數日後
再過濾即成。或者將白酒分成兩份,將葯材浸泡兩次,操作方法同
前,合並兩次浸出液和榨出液,靜置數日過濾後,即得澄清的葯酒。
若所制的葯酒需要加糖或蜜矯味時,可將白糖用等量的白酒溫熱
溶解、過濾,再將葯液和糖液混勻,過濾後即成葯酒。
2.熱浸法:熱浸法是一種古老而有效的製作葯酒的方法。通
常是將中葯材與酒同煮一定時間,然後放冷貯存。此法既能加快
浸取速度,又能使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浸出。但煮酒時一
定要注意安全,既要防止酒精燃燒,又要防止酒精揮發。因此也可
採用隔水煮燉的間接加熱方法。此法適宜於家庭製作葯酒,其方
法是:將中葯材與酒先放在小砂鍋內,或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後放
在另一更大的盛水鍋中燉煮,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酒精揮發。此時
一般可於葯面出現泡沫時離火,趁熱密封,靜置半月後過濾去渣即
得。工業生產時,可將粗碎後的中葯材用紗布包好,懸於白酒中,
再放人密封的容器內,置水浴上用40-50℃低溫浸漬3—7天,也
可浸漬兩次,合並浸液,放置數日後過濾即得。此外,還可在實驗
室或生產車間中採用迴流法提取,即在浸葯的容器上方加上迴流
冷卻器,使浸泡的葯材和酒的混合物保持微沸,根據不同的中葯材
和不同的酒度,再確定迴流時間。迴流結束後即進行冷卻,然後過
濾即得。
3.煎煮法:此法必須將中葯材粉碎成粉末,全部放入砂鍋中,
加水至出葯面約10厘米,浸泡約6小時,然後加熱煮沸1—2小時,
過濾後,葯渣再加水適量復煎1次,合並兩次葯液,靜置8小時後,
再取上清液加熱濃縮成調膏狀,待冷卻後,再加入等量的酒,混勻,
置於容器中,密封,約7天後取上清液,即成。煎煮法,用酒量較
少,服用時酒味不重,便於飲用,尤其對不善於飲酒的人尤為適宜。
但含揮發油的芳香性中葯材不宜採用此法。
4.釀酒法;先將中葯材加水煎熬,過濾去渣後,濃縮成葯片,有
些葯物也可直接壓榨取汁,再將糯米煮成飯,然後將葯汁,糯米飯
和酒麴拌勻,置於干凈的容器中,加蓋密封,置保溫處10天左右,爿
盡量減少與空氣的接觸,且保持一定的溫度,發酵後濾渣即成。
5.滲漉法:滲漉法適用於葯廠生產。先將中葯材粉碎成粗末,
加入適量的白酒浸潤2—4小時,使葯材粗粉充分膨脹,分次均勻地
裝入底部墊有脫脂棉的滲漉器中,每次裝好後用木棒壓緊。裝完
中葯材,上面蓋上紗布,並壓上一層洗凈的小石子;以免加入白酒
後使葯粉浮起。然後打開滲濾器下口的開關,再慢慢地從滲漉器
上部加進白酒,當液體自下口流出時關閉上開關,從而使流出的沼
體倒入滲漉器內,繼續加入白酒至高出葯粉面數厘米為止,然後加
蓋,放置24-48小時後打開下口開關,使滲漉液緩緩流出。按規定
量收集漉液,加入矯味劑攪勻,溶解後密封,靜置數日後濾出葯液,
再添加白酒至規定量,即得葯酒。

③ 簡述酒劑和酊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酊劑與酒劑的相同點:

酒劑與酊劑均為含醇制劑,有效成分均能被迅速吸收而發揮療效,且都具有防腐作用,易於保存。但因醇有一定葯理作用,故二者在應用上都受到限制。

不同點:

1、濃度不同

酊劑的濃度有一定規定,有的可通過含量測定來控制,多數按「葯材比量法」表示含量,而酒劑一般多按驗方或秘方製成,沒有一定的濃度規定,故其標准因品種、因地而異。

2、製作方法不同

酒劑一般多用浸漬法制備,少數採用滲漉法;而酊劑除採用浸漬法、滲漉法制備外,還可採用稀釋法或溶解法制備。

3、概念不同

酒劑又名葯酒,系用白酒浸提葯材而製得的澄明液體制劑。(白酒含乙醇量約為50~60%)。酒劑,為了矯味,常酌加適量的冰糖或蜂蜜。

酊劑系指原料葯物用規定濃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製成的澄清液體制劑,亦可用流浸膏稀釋製成。可供內服或外用。酊劑的濃度除另有規定外,含有毒劇葯品(葯材)的酊劑,每100ml相當於原葯物10g;其他酊劑每100ml相當於原葯物20g[1]。

④ 請懂中醫的朋友提供一個葯酒配方

壯腰補腎酒 巴戟60克,肉蓯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參25克,鹿茸片18克,蛤蚧1對,川續斷30克,骨碎補15克,冰糖75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壯陽健腰補腎,適用於男子腰膝酸軟乏力,;亦可用於女子性慾淡漠,低血壓,腰酸無力等。每次服10~20毫升。
禁忌症:高血壓患者勿飲。

祛風活絡酒 白花蛇90克,川芎32克,川木瓜20克,姜活、獨活各25克,千年健40克,制川烏18克,秦艽28克,川牛膝45克,半楓荷50克,冰糖100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祛風活絡,活血止痛,適用於慢性風濕筋骨疼痛,且疼痛多發生於寒冷潮濕天氣者。每日服2~3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
禁忌症:同上。此葯酒含川烏,不能多飲。

泡葯酒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1.酒的選用 一般選用50度或以上的飲用酒為佳,因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過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殺滅中草葯材中沾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飲用。
2,泡葯酒不宜用塑料製品,因為塑料製品中的有害物質容易溶解於酒里,對人體造成危害。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同時,泡葯酒還應盡量避免陽光照射或灼熱逼烤。

3.服用葯酒時,不宜加糖或冰糖,以免影響葯效,最好加一點蜜糖,因為蜜糖性溫和,加入葯酒後不僅可以減少葯酒對腸胃的刺激,還有利於保持和提高葯效。

4.浸酒葯材的選用和處理方法 動物葯宜除去內臟及污物,清水洗凈(毒蛇應去頭),用火爐或烤箱烘烤,使之散發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僅可除去水分,還可以達到滅菌的效果,並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濃度。還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於酒中,飲用起來也有香醇的感受。
凡已腐敗變質或霉變的動物葯均應棄之不用。
植物葯應最大程度地除去葯材中的雜質、污泥。浸酒的葯材應較為乾燥,才能保證葯酒的效能。
另外,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礦物葯,如含汞、砷、鉻、鉛等的礦物葯均不應用來浸酒。我國唐代的多位皇帝,如唐太宗等都是為了長壽而服用含鉛、汞的丹葯、葯酒而喪命!
5.葯酒浸泡的時間 一些古方或民間傳言,認為葯酒要浸泡數月至1年以上。筆者認為無此必要。一般浸泡1個月即可。有時為了使有效成分更快地逸出,如不考慮美觀,可將葯材切碎浸泡。
另外氣溫對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響,氣溫高則浸泡的時間短些,氣溫低則浸泡的時間長些。
泡酒的容器宜用玻璃瓶、瓦罐,不要用金屬容器,以免金屬中逸出有毒物質或產生毒性化學反應。

家庭常用葯酒的配方及用法
1.補氣補血酒 人參33克,黃芪25克,當歸身20克,龍眼肉60克,川芎15克,熟地45克。用50度米酒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適用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無光澤,乏力,或月經稀少色淡,月經來遲等。每次服10~20毫升。不善於飲酒者可將此酒沖入湯水中飲用。或以此酒燉雞效果亦佳。
禁忌:感冒發熱、潰瘍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忌服。
2.壯腰補腎酒 巴戟60克,肉蓯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參25克,鹿茸片18克,蛤蚧1對,川續斷30克,骨碎補15克,冰糖75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壯陽健腰補腎,適用於男子腰膝酸軟乏力,陽痿;亦可用於女子性慾淡漠,低血壓,腰酸無力等。每次服10~20毫升。
禁忌症:同上。高血壓患者勿飲。
3.活血化瘀酒 田七(即三七)85克(打碎或切片),當歸25克,川續斷33克,蘇木28克,川芎30克,紅花18克,延胡索35克,香附15克,冰糖70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舊患,肌肉筋骨疼痛。每次服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禁忌症:同上。
4.祛風活絡酒 白花蛇90克,川芎32克,川木瓜20克,姜活、獨活各25克,千年健40克,制川烏18克,秦艽28克,川牛膝45克,半楓荷50克,冰糖100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祛風活絡,活血止痛,適用於慢性風濕筋骨疼痛,且疼痛多發生於寒冷潮濕天氣者。每日服2~3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
禁忌症:同上。此葯酒含川烏,不能多飲。
5.養身酒 杞子90克,黃精65克,黃芪32克,當歸身28克,冬蟲夏草38克,龍眼肉60克,人參25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補氣血,養身益壽,是溫和的健身酒,可使人面色紅潤光澤。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量不宜超過30毫升,老年人以10~15毫升為佳。
禁忌症:同上。
6.外用跌打酒 生川烏10克,生草烏10克,兩面針15克,樟腦20克,大黃18克,冰片17克,細辛12克,蘇木32克,60%酒精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活血散瘀,舒筋止痛。外搽疼痛部位,每日3~5次。皮膚破損處忌搽。禁止內服。
7、狗腎蜈蚣酒(主冶腎陽虛損)(陽痿)
(配方)狗腎1個,枸杞子30克,蛇床子20克,蜈蚣3條,白酒1000毫升。(製法)上葯浸入酒中,1周後飲用。(用法)每次溫飲約25克,每日1次,連服10天為1療程。

佛 手 葯 酒 方 大 全

佛手是祖國中醫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在中醫方劑中應用十分廣泛,其單獨成方也可與其他中葯配伍可治療很多疑難雜症,下面介紹幾種與佛手相關的葯酒方:
1、佛手酒(一)
[配方] 佛手30克,白酒1000毫升。
[製法] 將上葯洗凈,用清水泡軟後切成3分正方形小方塊,晾乾置容器中,加白酒,密封,隔5天搖動1次,10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 疏肝理氣消食化痰。
[主治] 肝氣郁結、脾胃氣滯所致胃脘漲痛、痛如攻撐、連及兩脅、暖氣、惡心嘔吐、咳嗽痰多、食慾不振、大便不暢、常憂不樂。常因情志不舒而作痛,暖氣或失氣膈疼痛稍減,答多薄白,脈弦。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2次。不善飲酒的人可酌服3~5毫升。
[附記] 引自《中國葯膳學》本方用佛手300克余同上。製成葯酒,功力尤大。佛手有降低酒的刺激作用。
2、 佛手酒(二)
[配方] 佛手片、干荸薺、蓮子肉、紅棗、柿餅、橄欖、桂圓、薏苡仁30克,大麥燒酒2500毫升。
[製法] 將前8味搗碎切片,置容器中,加入燒酒,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備用。
[功用] 健脾養、通隔開胃。
[主治] 翻胃噎隔。
[用法] 口服。每次溫服10~20毫升,日服3次。
[附記] 引自《驗方新編》驗之臨床,多效。
3、佛手酒(三)
[配方] 人參、黃芪(蜜炙)、茯苓、白術(炒)、靈芝、黃精(制)、制首烏、佛手、五味子、白酒。
[製法] 製成酒劑。每瓶450毫升分裝,待用。
[功用] 大補氣血、健脾益腎、養心安神、搞老延壽。
[主治] 貧血、眩暈、健忘諸症。
[用法] 口服。每次溫服10~15毫升,日服2次。凡年老體弱,氣血不足而目眩暈不寐,健忘驚悸、貧血者,服之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常服此酒,能使精血充實,脾立健旺、須發不白、耳聰目明,容顏不衰、健康長壽。
[附記] 引自《中國基本中成葯》。驗之臨床,本葯酒有較好的治療和養生保健作用。凡外感發熱及溫熱病患者忌服。
4、佛手酒(四)
[配方] 人參60克,鹿茸、桂圓肉各30克,川附片60克,陳皮90克,狗脊(沙燙去毛),枸杞子、補骨脂(鹽水制),金櫻內、韭菜子、淫羊藿(羊油制),懷牛膝、靈芝各120克,黃精(酒炙)、冬蟲草、當歸、佛手、驢腎各60克,麻雀頭50個(約30克),紅糖3000克,紅曲240克,白蜜5000克,45度白酒50千克。
[製法] 將前19味稱取加工潔凈,炮製合格的葯材。放置潔凈容器內,裝上迴流罐,另取白酒,分別放入白酒25、15、10千克。加入紅曲兌色,每次均加熱至酒沸半小時後,放去葯液,將殘渣壓榨,榨出液與3次浸出液合並,混勻,置罐內,混勻,儲存1個月,靜置,濾過,分裝即得。
[功用] 滋補氣血、助陽益腎。
[主治] 腎陽虛損,精血耗傷、氣血虛弱、體質虛弱、神情倦怠,腰酸腿軟,四肢無力,手足不溫,精神不振,陽痿不舉,腎衰寒氣,造精早泄,陰囊濕冷,婦婦女白帶清稀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9~15毫升,日服2~3次。
[附記] 引自《中葯制劑匯編》,驗之臨床,用治上述各症,堅持服用,每收良效。陰虛陽亢者忌服。
5、佛手酒(五)
[配方] 牛膝、草烏(甘草、銀花水制)、桂枝、松節、羌活各90克,防風、雞血藤、人參、甘草各120克,木瓜、威靈仙各60克,革解、川芎、當歸、蒼術。白芍、烏梢蛇(酒制)、佛手各150克,穿山龍、志鶴草、紅曲、五加皮、獨活各240克,紅糖3000克,白蜜5000克,白酒適量(約50千克)。
[製法] 將前23味粗碎,(除組曲外)置容器中,裝迴流罐,另取45度白酒,分次加入25、15、10千克,加入紅曲兌色,每次均加熱至酒沸30分鍾,取出葯液,將殘渣壓榨,榨出液與3次浸出液合並,置罐內,混勻,儲存1個月,靜置濾過,即得。
[功用] 驅寒散風刮濕、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 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肩背沉酸、四肢麻木)。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次。
[附記] 引自《北京市中成葯規范》(第二丹)。驗之臨床,堅持服用,每收良效。孕婦忌服。
6、佛手酒(六)
[配方] 五加皮、紅花各7.5克,當歸、玫瑰、桅子、白蔻仁各6克,佛手、黃柏、甘草、白芷、菊花、知母、木瓜、官桂、陳皮、丁香各3克,玉竹150克,木香2.4克,酒釀2000毫升,蜂蜜300克,白糖500克,燒酒1壇(約10千克)。
[製法] 將前18味搗碎,置酒壇中,加入燒酒,酒釀、蜂蜜和白糖,密封,浸泡10天後去渣即得。
[功用] 養陰清熱、活血通絡,散寒止痛、調和肝腎。
[主治] 慢性風濕,筋骨無力,肝胃不和,食少脘痞、兩脅脹痛及小便不利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或隨量飲用,日服3次。
[附記] 引自《清大醫院方》。驗之臨床,多效。
7、佛手酒(七)
[配方] 佛手120克、五加皮30克、木瓜12克、小山桅、廣陳皮各15克,高良姜、砂仁、肉桂各9克,當歸18克,青皮12克,木香、公丁香各6克,白酒10千克、冰糖1500克。
[製法] 將前12味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用文火加熱,30分鍾,過濾去渣,加入冰糖,待溶化後,貯瓶備用。
[功用] 疏肝理氣、和牌溫胃。
[主治] 肝鬱氣滯、脾胃不和,胸脅滿門心煩、氣逆欲嘔、食慾不振,胃脘脹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早、中各服1次。
[附記] 引自《全國中葯成葯處方集》。驗之臨床,堅持服用,確有良效。孕婦忌服。
8、佛手酒(八)
[配方] 大砂仁、大佛手、大山楂各30克,黃酒(或米酒)500毫升。
[製法] 將前3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黃酒,密封,浸泡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理氣、活血、調經。
[主治] 經期延後,量少色暗有塊、小腹及胸脅、乳房脹悶不舒、時有嘆息,精神憂慮、舌谷正常、脈弦澀。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百病飲食自療》。不善飲酒者,可以醋代酒浸泡,服時加冰糖適量減酸
註: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華奇方葯酒大全》

西遊記里扮演豬八戒的演員馬德華,也有一條保持健康的秘訣:就是他的特色泡酒。

藏紅花以活血養血聞名天下;手掌參具有補腎益氣的功效;雪蓮被譽為百草之王,具有散風除濕,通經活絡的作用;葯酒理想配比每5公斤白酒里:加入藏紅花10克,手掌參20克,雪蓮30克,蟲草10~20克,枸杞50克。這個酒的主要功效就是補氣、安神、消除疲勞。

馬德華的葯酒不但配方獨特,而且在喝葯酒之前,還要加一樣東西,那就是蜂蜜。它的作用一是沖淡了酒精的含量,再一個它本身也是撤火的。每天兩小杯,全家人都可以用它來養生保健。

⑤ 酒劑與酊劑有哪些異同點

摘要 相同點:

⑥ 泡葯酒,請支招……

如何配製葯酒

許多家庭在購選成品葯酒的同時,還喜歡自己動手配製葯酒,保持著每年配製的飲用的習慣。自行配製的特點,除較為經濟實惠外,還可根據個人體質情況、特點先用葯物,這樣更有針對性、收效更加顯著。但是,如果對葯性、劑量不清楚,又不懂葯酒配製常訓,最好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配葯,不可自己盲目濫造。現簡單介紹葯酒配製方法如下:
(1)葯材處理:制備酒劑的葯材一般都要切成薄片或搗碎成粗顆粒。根據醫生處方購於葯店的中葯,多已加工炮製,無須特別處理。來自民間驗方的中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規格、要防止因同名異物或異名同物而搞錯葯材,更要警惕假冒偽劣中葯材。鮮葯、生葯往往還需要先行加工炮製。
(2)酒的選擇:所選之酒,應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選擇。一般認為浸泡葯酒以50-60度的米酒及優質燒酒較為合適。因為酒的濃度過低,有效成分不易浸出,會影響治療效果,而且葯酒的易變質。但酒的濃度過高,葯材所含的少量水分反被吸收,使葯料質變堅硬,有效萬分亦難析出。對於不善飲酒者,亦可用低度白酒、黃酒和米酒、但浸出時間及次數宜適當延長和增加。
(3)冷浸法:引法比較常用,系將葯村碎成片或粗粉,置於帶蓋的陶、瓷罐或帶塞玻璃瓶等非金屬的容器中。處方若未規定酒的用量,可按葯物的白酒以1:5~10比例,即100~200克葯材加1000毫升白酒浸入,密閉放置,每天搖盪1~2次,浸漬7天後,可改為每周1次振盪攪拌,1個月左右,葯性析出,酒色濃郁,即可壓去渣取酒,貯入瓶中,慢慢飲用。其渣可加酒再浸泡1次。可採用飲1杯,加入1杯,直至葯味清淡為止。若所制葯酒需加糖或蜜矯味著色,可將砂糖用等量白酒溫熱溶解、過濾、將葯液與糖液混合攪勻,再過濾即可得飲用葯酒。
(4)熱浸法(煮酒法)先以葯料和酒同煮一定時間,然後再放冷貯存,這是一種古老的製作葯酒的方法,此法既能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一些成分容易浸出,但煮酒時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可採用隔水煮燉的間接加熱方法,即把葯料和酒先放在小鋁鍋或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後再放在另一盛水的大鍋里煮燉。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酒會揮發,見葯面出現泡沫時,立即端離灶火,然後趁熱時密封,靜置15天左右,吸取上面清液,壓出殘渣中的余酒,合並靜置澄清,過濾即可。
(5)煎煮法:將原料碾成末後,全部放入沙鍋內,加水高出葯面10厘米,浸泡6小時,加熱煮沸1~2小時,過濾,再復煎一次,合並兩次濾液,靜置8小時,取上清液加熱濃縮成稠狀清膏(一般生葯5公斤,煎成2公斤左右)。待冷後加入與清膏等量的酒,各勻,放入壇內,密封7天左右,取上清液過濾即煎煮。
(6)釀酒法:將原料加水煎熬,過濾去渣,濃縮成葯汁。有些葯特,如桑椹、梨、楊梅等,可以直接壓榨,取得葯汁,再將糯米蒸煮成飯,把糯米飯、葯汁和酒麴拌勻,置於干凈的容器內,加蓋密封,置保溫處,盡量少與空氣接觸,保持一定的溫度,約4-6天即成。
以上幾種製作方法中,以冷浸法操作最為簡單,不需要特殊設備,適宜於家庭自己配製,所以較為常用。

⑦ 葯酒的釀造法的具體過程

自製葯酒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是釀造法、浸泡法、煮法、淋法、熱投法。現介紹如下。

釀造法:

釀造法是以糯米(或其他糧食)、葯物與曲按一定的程序釀造葯酒的方法。一般以糯米2500
克,加曲100-150克為准,因地區、氣候、溫度不同,曲的用量可達到390克。
釀造過程有以下3法。

1、將需要葯物搗細碎成粗末;曲搗細碎成粗末,備用。將糯米(或其他糧食)置鍋中煮成粥狀,但不要太稀,待冷後,同曲並約相和拌勻,再置於缸中,勿犯水,密封口,放到保溫的地方,如廚房,經5-7日,開口可見表面有泡狀,則葯酒熟,濾去渣,貯入凈瓶中。

2、將曲搗細碎成粗末。將糯米(或其他糧食)煮成粥狀,待冷後,同曲末拌勻,置於缸中,勿犯水,密封口,放到近火口(如廚房),經7日後,視表面有泡狀,然後將所需葯物煮成汁(有些葯物不煮,宜生用,如木香,參見羊羔酒),候冷,連汁同葯倒入粥缸中相合,再經3日後,則葯酒成,濾去渣,貯入瓶中。

3、將葯物、曲碎為粗末。將糯米(或其他糧食)蒸熟,候冷,同曲並葯、水相和拌勻,置於缸中,密封口,經7-10日,葯酒則成,去渣貯瓶。水的用量參見各釀酒方的組成。

浸泡法:

浸泡法是先把葯物搗碎,置入紗布袋中,縫口,浸入酒中,數日後,過濾,支去渣裝瓶即成。也可先把葯物搗碎,水、酒各半煎煮40分鍾,連汁帶葯一起浸入酒中,數日後,過濾,去渣裝瓶備用。酒與葯物的比例,一般為葯物100克,用酒500毫升。具體情況請參見各葯酒製法。

其他葯酒製造法:

1、淋法:用酒將葯物淋浸,泡軟,然後用紗布包裹,去渣,貯瓶備用。葯物與酒的比例,一般以250克葯物用500毫升酒為佳。

2、煮法:把葯與酒裝入瓶中,瓶口封嚴,放入火上,重湯煮40分鍾左右,然後啟封,過濾,去渣備用。亦可把葯物與酒上火同煎,過濾,去渣,裝瓶備用。

3、熱投法:將葯物燒熱或炒熱,急投於酒中,候冷,過濾,支渣貯瓶備用。

什麼葯材泡酒最補腎大神們幫幫忙

人參 鹿茸 枸杞 海馬 蛇 以上這些都是以補氣補腎的如果你的身體不是太虛建議兩天一小杯以防虛火上升 葯酒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有蒸餾法、熱提取法、稀釋法、冷浸法等,家中自製葯酒因受條件限制,適合採取冷浸法。市售的葯酒價格一般都較為昂貴。如果自己在家中泡製,不僅成本低廉,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變通配方,所以更加適用。 冷浸法就是直接用白酒浸漬葯材。先取一隻能夠密閉、潔凈的大口玻璃瓶或瓷缸、瓷壇,將葯材切片洗凈、瀝干,或打成粗粉裝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加酒量約為葯材重量的10倍上下。如果是用食物性葯材泡酒,加酒量只需5倍重量即可。白酒加入葯材後搖勻,密封瓶口或壇口,保存於陰涼避光處。浸泡期間應經常搖動容器或攪動葯材,讓白酒充分浸潤葯材,浸泡時間最少要14天以上,有些葯材可浸泡數月或1年。如果處方葯味較多,一次浸取不完全,可以分兩次或多次浸取,但每次加酒量應計算好,不能太多,白酒的總用量應該不變。如果採取多次浸泡的辦法,用酒應少量多次,直至浸泡後的葯酒顏色變得淺淡,這說明葯物成分的萃取比較完全。 浸泡葯酒,最好選用55-60度的優質白酒,不能用乙醇(酒精)浸泡,禁用非葯用乙醇,因其中有對健康有害的物質。劣質白酒也不能用,甲醇殘存量高,釀造原料成分復雜,很難確保葯酒的質量。 家中自行浸泡的葯酒品種很多,常見的如人參酒、參茸酒、參芪酒、鹿茸酒、洋參酒、紅花酒、杜仲酒、枸杞酒、山楂酒、桑椹酒、桔波酒、木瓜酒、烏梢蛇酒等,都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稱量泡製,服用劑量應遵醫囑要求。 家中自製葯酒方法簡便易行,可以根據需要量配製,但並不是所有的中葯都能泡酒,例如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的中葯就不宜用酒來浸取。還有一點,就是作用劇烈或毒性的中葯,如川烏、草烏、附子、毒蟲等,不能隨便配製葯酒。這些葯物都有嚴格、規范的泡製要求,必須由專業中葯師操作。 葯酒的選用,除了要了解前面所講的「葯酒的適用范圍和禁忌」外,還要熟悉葯酒的作用,並選用適宜葯酒。 (一)葯酒的作用 葯酒的作用,包含有「酒的作用和葯物功效」的雙重作用。由於每種葯酒都配入了不同的中葯材,因此葯酒的作用也隨之而異。 就其總體而言,葯酒的作用非常廣泛,既有補益人體之陰、陽、氣、血偏虛的補性葯酒,也有祛邪治病的葯性葯酒,其作用也有區別。如以補虛強壯為主的養生保健美容葯酒,主要作用有滋補氣血、溫腎壯陽、養胃生精、強心安神、抗老防衰、延年益壽。以治病為主的葯性葯酒,主要作用有祛風散寒。止咳平喘、清熱解毒、養血活血、舒經通絡等。疾病不同,作用亦異。 葯酒,是由酒與葯物配製而成。然而葯物的配入,是有針對性的和選擇性的,都是按特定要求加入的,因此配入酒中的葯物不同,其葯酒的作用也不同。如葯性葯酒,是以防治疾病為主的葯酒,在配方上都有嚴格細致的要求,是專為疾病而設的;補性葯酒,雖然對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主要是對人體起滋補增益作用,促進人體健康,精力充沛,預防病邪襲人。但也有一定要求,是專門為補虛糾偏,調整陰陽而設的。因此每一種葯酒都有不同的作用重點,都有其適應范圍,難以盡述。每一葯酒的具體作用,可參閱應用篇。 由此可見,葯酒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其另一主要作用,酒入葯中,可以反佐或緩和苦寒葯物的葯性,免除了平時服葯的苦澀,也為人們所樂於接受。如有很多善於飲酒的人,常用人們日常食品配製葯酒。既有醫療作用,又有滋補保健作用,乃一舉兩得之功,真可謂善飲也。 (二)葯酒的選用 選用葯酒很重要,一要熟悉葯酒的種類和性質;二要針對病情,適合疾病的需要;三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四要了解葯酒的使用方法。 1.氣血雙虧者可選用龍鳳酒、山雞大補酒、益壽補酒、八珍酒、十全大補酒等。 2.脾氣虛弱者可選用人參酒、當歸北芪灑、長壽補酒、參桂養營酒等。 3.肝腎陰虛者可選用當歸酒、枸杞子酒、蛤蟻酒。構圓酒等。 4.腎陽虧損者可選用羊羔補酒、龜齡集酒、參茸酒、三鞭酒等。 5,風寒濕痹、中風後遺症等病症可選用馳名中外的國公酒、馮了性葯酒和其它對症葯酒。 6.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或風濕所致的肌肉酸痛者可選用風濕葯酒、追風葯酒、風濕性骨病酒、五加皮酒等。如果風濕症狀較陘者可選用葯性溫和的木瓜酒。養血愈風酒等;如風濕多年,肢體杯木,半身不遂者則可選用葯性較猛的蟒蛇葯酒、三蛇酒、五蛇酒等。 7.骨肌損傷者可選用跌打損傷酒、跌打葯酒等。 8.陽痿者可選用多鞭壯陽酒、助陽酒、淫羊藿酒。青松齡葯酉、海狗腎酒等。 9.神經衰弱者可選用五味子酒、寧心酒、合歡皮酒等。 10.月經病者可選用婦女調經酒、當歸酒等。 凡此種種,這里不一一例舉。總之葯酒所治疾病甚多,一般可參考本書所列病症之葯酒方,隨症選用。 在預防疾病上,古人和民間也早有實踐,如重陽節飲用菊花酒,可抗老防衰;夏季飲用楊梅酒,可預防中暑;常飲山植酒,可防止高血脂的形成,減少動脈硬化的產生;長期服用五加皮酒、人參酒則可健骨強筋、補益氣血、扶正防病等等。 總之,選用葯酒要因人因病而異。如選用滋補葯酒時要考慮到人的體質,如形體消瘦的人,多偏於陰虛血虧,容易生火,傷津,宜選用滋陰補血的葯酒;形體肥胖的人,多偏於陽衰氣虛,容易生痰、怕冷,宜選用補心安神的葯酒。選用以治病為主的葯酒,更要隨證選用,最好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選用為宜。總之要選用有針對性適宜葯酒。葯酒既可治病,又可強身,這並不是說每一種葯酒都能包治百病,患者隨意拿一種葯酒飲用,就可見效。飲用者必須仔細挑選,認清自己的病症和身體狀況,要有明確的目的選用,切不可人用亦用,見酒就飲。 淫羊藿20g肉蓯蓉18g 鹿銜草 15g 枸杞子15g 女貞子15g 熟地10g 玉竹10g 木香3g 50度白酒5斤 浸泡15天即可 每天1次 每次25ml 溫陽滋陰 不要超量 復方海馬葯酒 [葯物組成] 海馬 海龍 海蛇 蛇鞭 鹿鞭等組成 [功能主治] 補腎壯陽,舒筋活絡,補益神氣,並可增強運動強度和耐力。 [用法用量] 適量飲服。 [制備方法] 上葯製成酒劑。 [資料來源] 《中國海洋葯物》 巴戟熟地酒 [葯物組成] 巴戟天(去心)60g 熟地黃45g 枸杞子30g 制附子20g 甘菊花60g 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30g [功能主治] 補腎壯陽,長肌肉,悅容顏、治腎陽久虛,陽痿早泄、腰膝酸軟。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空心溫飲一二小盅。 [制備方法] 上六味,共搗碎,盛於凈瓶中,用醇酒1.5L浸之,封口五日後開取,去滓。 [資料來源] 《葯酒驗方選》 補腎壯陽酒 [配方] 老條黨參、熟地黃、枸杞子各20克。沙苑子、淫羊藿、公了香各15克,遠志向10克,廣沉香6克,荔枝肉10個,白酒1000毫升。 [製法] 將前9味加工搗細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置陰涼乾燥處、經3晝夜後。打開口,蓋一半,再置文火上煮數百沸,取下稍冷後加蓋,再放入冷水中拔出火毒,密封後放干澡處,21日後開封,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 補腎壯陽、養肝填精、健脾和胃、延年益壽。 [主治] 腎虛陽痿、腰膝無力、血虛心悸、頭暈眼花、遺精早泄、氣虛乏力、面容萎黃、食慾不振及中虛呃逆、泄瀉等症。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2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以控為度。 [附記] 引自《葯酒匯編》。老年陽氣不足而無器質性病變時,經常適量飲用,可延年益壽。陰虛火旺者慎用。服用期禁服鬱金

⑨ 葯酒的種類分哪些

葯酒的品種繁多,功效各異,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補益類:如人參酒、十全大補酒。

(2)壯筋骨、治不遂類:如鹿茸酒、五加皮酒。

(3)治風濕痹病類:如虎骨酒、風濕葯酒。

(4)治肺結核久咳類:如蛤蚧酒、天門冬酒。

(5)治惡瘡類:如蝮蛇酒等。

(6)外用類:如跌打損傷葯酒、十一方葯酒等。

葯酒由於所含有葯物成分不同,功用和適應證也不同,因此必須合理選用,才能產生較好的療效。服用葯酒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葯酒是用酒浸泡中葯材,它除具有滋補性質外,還有規定的劑量和療程,在病癒後應即刻停服。

(2)葯酒一般應在飯前服用,以使葯物能迅速為人體吸收,較快地發揮葯效。佐膳服用時,葯物的有效成分會因一部分被食物吸收而影響葯效。

(3)葯酒以溫飲為佳,因溫飲能更好地發揮葯酒溫通、補益的作用。

(4)葯酒要針對病情選用,不同治療作用的葯酒不可交叉服用,以免影響療效。有些葯酒有少量沉積於瓶底的沉澱物為無效成分,不宜飲用。

(5)補益類葯酒忌與蘿卜、蔥、蒜等同服。

葯酒的製作方法

葯酒服用簡便,療效顯著,家庭中亦可自製,但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選好配方

自製葯酒應當選用適合家庭自製的安全可靠的葯酒配方。有些配方並不適宜自製,如某些有毒性的中葯,是必須炮製後才能用的,一般家庭無此條件。民間流傳的一些單方、驗方,如要配製葯酒,應當先去請教醫生,弄清楚葯物性質和適用范圍,以免不對症甚至引起中毒。

配料

按處方配料。處方的選擇可根據醫生的處方或參考有關書籍。將原料配齊後,去除雜質,有些葯物還需先行炮製。具體方法均按當地炮製經驗進行操作。

葯材處理

一般制備酒劑的葯材都切成薄片或搗碎成粗顆粒。要按醫生處方配齊所用葯物的種類、劑量,將其洗凈曬干。凡堅硬的皮、根、莖等葯物,切成3毫米厚的葯片子;草質莖根,切成3厘米長的段;種子類用棒搗碎。有些葯物,還需經過一定的加工炮製處理。民間驗方的中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規格,要防因同名異物或異名同物而搞錯葯材。

酒的選擇

以酒精度不低於60度的白酒較適合。若用70%的葯用酒精來代替,則更有利於葯材成分釋出。對於不善飲酒者,亦可用低度白酒或黃酒,但浸出時間及次數宜適當增加。

生產酒劑用的白酒,應符合衛生部關於白酒衛生質量標準的規定。烊糖烊膠,可取適量白酒以熱溶法或冷溶法充分溶解,加入浸出液或滲漉液中。如有膠料者,應用4倍量的水加熱溶化,先加入糖酒,攪勻,然後加入浸出液或滲漉液中。浸出液或滲漉液加入糖酒(或糖膠酒)後,應密閉靜置,充分澄清,方可濾過,分裝。

⑩ 葯酒的具體製作方法

(1)浸製法:

①冷浸法。系將葯材碎成片或粗粉,置於帶蓋的陶、瓷罐或帶塞玻璃瓶等容器中,加處方量白酒(如未規定酒的用量,則一般酒量為葯材量的8~12倍,可根據葯材性質,適當增減)密閉放置。每天振盪或攪拌1~2次,浸漬7天後,改為每周1次振盪攪拌,攪拌次數多一些,浸出效果更好。避光在常溫下靜置20天左右(冬季則放置時間更長一些)。然後傾出上清液,並壓榨殘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並,靜置澄清,紗布過濾即得。如連續浸制,殘渣則不必壓榨,可再添加新酒浸漬。調補之品如人參、黃芪、當歸及陳皮等多系如此。若所制葯酒需加糖、蜜矯味著色,可將糖用等量白酒溫熱溶解,過濾,將葯液與糖液混合,攪勻,再過濾即成葯酒。如自製五味子酒:取五味子500克,沖洗干凈,裝入細口瓶中,加入60度白酒500毫升,再封嚴瓶口,然後每日振搖1次,15天後可開始飲用。其飲用數量為每日3次,每次3毫升。此葯酒主治神經官能症,以及失眠、心悸、健忘、乏力、煩躁等。

②熱浸法。葯料和酒同煎一定時間,然後再放冷,貯存。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既能加速浸取速度,又能使葯的成分容易浸出。製作方法基本上與冷浸法相同。先將原料粗粉置壇中,加一定量的酒,可採用隔水燉煮的間接加熱方法,即把葯材加酒先放在小鋁鍋、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後再放在另一盛水的大鍋里燉煮,以有利葯材成分的浸出,隔日1次。熱浸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酒易揮發散發。見到葯酒表面出現泡沫時,立即端起離火,並馬上趁熱密封。靜置15天左右,吸取上清液,壓出殘渣中的余酒,和上清液合並,靜置澄清,濾過即得。

如自製青梅煮酒;青梅30克,黃酒100毫升,按熱浸法隔水蒸燉20分鍾。飲用劑量為每次溫飲10~30毫升。此葯酒主治食慾不振、蛔蟲引起的腹痛,以及慢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泄瀉等病症。

(2)釀製法:先將原料加水煎煮,過濾去渣,濃縮成葯汁(有些原料如桑葚、梨、楊梅等,可以直接壓榨,取得葯汁)。再將糯米蒸煮成飯,然後把糯米飯、葯汁和酒麴拌勻,置於干凈的容器內,加蓋密封。盡量減少與空氣的接觸,保持一定的溫度,放置4~6天即成。

(3)煎煮法:將原料碾成粗末後,全部放入沙鍋。加水量高出葯面10厘米,浸泡6小時,加熱煮沸1~2小時,過濾取汁。加水再煎煮1遍。2遍煎出液合並後過濾,靜置8小時,取上清液,加熱濃縮成稠狀清膏(比例為生葯5000克煎成清膏2000克)。待冷卻後,加入與清膏等量的酒,和勻,放入壇內,密封7天,取上清液過濾即得。本法用酒量少,服用時酒味不重。古代醫家認為,酒能使葯力盡快抵達病所,迅速發揮治療作用,因而對一些急性病變,多半採用此法。煎煮法可視為酒劑的一種速成法。易揮發的芳香物質受熱後會加速揮發,因此芳香類葯物不宜採用煎煮法。

(4)滲漉法:將切制後的中葯材用白酒等潤濕膨脹後,裝入滲漉柱中,然後不斷添加白酒,酒自上口流入,緩緩滲過葯材,從下口滲流而出。集滲出液,並榨取葯渣中汁液,與滲漉液合並靜置沉澱,過濾即得。此法操作相應比較復雜,從自製葯酒角度,不如浸漬法簡便易行。

(5)加葯釀製法:這是古時常用的方法,近代應用不多。這種方法是以米、曲加葯直接發酵成酒。依據處方備好適量的糯米或黃黏米、曲和葯物,將葯材、曲粉碎。米以水浸泡,令吸水膨脹,然後進行蒸煮,使內無白心或成粥狀,使其糊化。將蒸煮好的米冷卻至30℃或略高的溫度,然後再加入事先已經加工好的葯材、曲末,拌均,置於缸內糖化發酵。已糊化的米,在酒麴中真菌分泌的澱粉酶作用下,轉化成可發酵糖類,又在曲中酵母的作用下,進行酒精發酵,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發酵過程中,必須維持適當溫度。如溫度升高,應開耙攪拌,使溫度降下來,並可排出二氧化碳,供給酵母氧氣,促進繁殖。7~14天發酵即可完成,然後經壓榨,過濾,取澄清酒液。酒液盛入存貯容器後,應隔水加熱至75~80℃,以殺滅酵母菌及雜菌,保證質量和適於貯存。古人採用該法時,有的先以水煎葯取液,後冷漬曲,待發後再加入蒸好的飯發酵成酒。加葯釀製法可制備低度葯酒,在其製法、使用效果等方面有研究的價值。除了上述幾種方法外,近年還有迴流加熱法等。

閱讀全文

與中葯酒劑常用方法有稀釋法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齒痕舌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瀏覽:757
高里程數計算方法 瀏覽:869
15x120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
成武白酥雞的食用方法 瀏覽:864
農村打灶方法視頻 瀏覽:114
讓皮膚快速變白的方法 瀏覽:177
卡羅拉車鑰匙鎖車里的解決方法妙招 瀏覽:402
工藝氣體檢測方法 瀏覽:734
心臟室上速治療方法 瀏覽:584
無腿鍛煉方法 瀏覽:529
睡眠枕使用方法 瀏覽:635
數字顯示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1008
用紙做迴旋鏢的簡單方法 瀏覽:550
風挾熱邪有什麼調理方法 瀏覽:178
美腹肌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09
isdg爽快酵素膠囊的食用方法 瀏覽:109
如何學好閱讀理解方法 瀏覽:127
奧迪水壺的安裝方法 瀏覽:974
紅米四設置自動開關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63
手指扭傷如何消腫快速方法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