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三端穩壓器使用方法

三端穩壓器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7 22:26:06

❶ 三端穩壓器如何接線 三端穩壓管工作原理

我國是一個用電大國,各個地方都是需要較大的電量特別是一些工業地區,這些地區的生產需要穩定的電源。即穩定的電壓,但是由於電路很容易受到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其他的事物比如強大磁場的干擾,會經常出現電路不穩定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穩定電路電源的東西。三端穩壓器就是有這種功能的設備。那麼,三端穩壓管工作原理是什麼呢?它又是如何接線的,小編這就給大家介紹。

三端穩壓器如何接線

1、7809三端穩壓器接線

通常以標識面為准左進右出中間接地。7809三端穩壓器有以下幾部分組成:1、調整電路;2、取樣電路;3、取樣放大;;穩壓過程:設輸出電壓已達到預設電壓。當輸出電壓變化時,取樣電路取得樣本經取樣放大與基準電路比較判斷輸出電壓是向高了變化還是向低了變化,由此控制調整電路工作,促使調整電路調整輸出電壓向低或高變化,直到輸出達到預設電壓。

2、7812三端穩壓器接線:

左邊輸入、中間地線、右邊輸出

3、1912三端穩壓器接線

左邊地線、中間輸入、右邊輸出

三端穩壓管工作原理

三端固定穩壓管工作原理:

1、三端固定穩壓IC有正輸出(78系列)和負輸出(79系列)兩種類型

2、工作原理:與一般分立件組成的串聯調整式穩壓電源十分相似,不同的是增加了啟動電路,恆流源以及保護電路,為了使穩壓器能在比較大的電壓變化范圍內正常工作,在基準電壓形成和誤差放大部分設置了恆流源電路,啟動電路的作用就是為恆流源建立工作點。Rsc是過流保護取樣電阻RA、RB組成電壓取樣電路實際路是由一個電阻網路構成,在輸出電壓不同的穩壓器中,採用不同的串、並聯接法,形成不同的分壓比。通過誤差放大之後去控制調整管的工作狀態,以形成和穩定一系列預定的輸出電壓。

79系列穩壓器也是一種串聯調整式穩壓電源,但它的調整管處於共射工作狀態,屬集電極輸出型穩壓電路,其工作原理與78系列類似。

三端可變穩壓管工作原理

1、作為輸出電壓可變的集成三端穩壓管也有正輸出和負輸出兩種類型。

2、工作原理:LM317的輸出電壓(也就是穩壓電源的輸出電壓)U0為兩個電壓之和,即A、B兩點之間的電壓和加在R2上的電壓,而IR2實際上是兩路電流之和,UR1為恆定電壓1.25V,R1是一個固定電阻,所以,IR1是一個恆定的電流。另一路是LM317調整端流出的電流ID,LM317穩定工作時,它的值基本上恆定。調節R2,則,UR2=R*IR2是隨R2變化的,可見,輸出電壓可以通過R2調節。另外,LM317內含保護功能、工作穩定可靠等。

三端可調輸出穩壓管品種繁多有正輸出系列的也有對應的負輸出系列的,工作原理類似。

以上,小編為大家介紹了三端穩壓管工作原理。不同規格的三端穩壓管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小編主要是分別三端固定穩壓管以及三端可變穩壓管兩種。小編詳細介紹了他們的不同的工作原理,相信讀者對於二者有了較為清楚的區分。小編還介紹了三端穩壓器如何接線,同樣的道理,不同型號的三端穩壓器的接線方法也是不同的,小編主要介紹了生活中常見的三種,希望消費者在使用的時候注意他們的區別。

❷ 什麼是三端穩壓器

三端穩壓器:

是一種直到臨界反向擊穿電壓前都具有很高電阻的半導體器件。穩壓管在反向擊穿時,在一定的電流范圍內(或者說在一定功率損耗范圍內),端電壓幾乎不變,表現出穩壓特性,因而廣泛應用於穩壓電源與限幅電路之中。

三端穩壓器分類:

三端穩壓管,主要有兩種,一種輸出電壓是固定的,稱為固定輸出三端穩壓管,另一種輸出電壓是可調的,稱為可調輸出三端穩壓管。

三端穩壓器原理:

因為固定三端穩壓器屬於串聯型穩壓電路,因此它的原理等同於串聯型穩壓電路。如圖:

❸ 三端集成穩壓器有哪幾種用法

固定輸出集成穩壓器如78××系列,只需外接兩只電阻,就能方便地提升輸出電壓V0(見下圖),

其輸出電壓表達式如下:
V0=VR1+VR2
=VR1+I0R2
=V××+(V××/R1+Id)R2
=V××(1+R2/R1)+IdR2
其中V××代表IC的輸出電壓。這是一個完整的公式,其結果是精確的。V0的表達式與固定輸出穩壓器接地端的靜態工作電流Id有關。當Id變化時,會引起輸出電壓和負載電流的變化,但由於Id值較小,一般僅為幾個毫安,所以對穩壓器的精度影響很小。當R1、R2阻值取得較小時,可以忽略IdR2這一項。此時V0的表達式可簡化成:
V0≈V××(1+R2/R1)
欲使實踐所得結果與計算值相符,簡化表達式的應用條件:R1、R2的值必須選得較小。
目前有的書籍文章常常忽略了上述的條件,僅僅推薦簡化表達式,使實踐結果與計算值出現矛盾,常給讀者造成困惑不解。
需說明的是,三端固定輸出的穩壓集成電路78××(包括79××)系列,外部增設電阻提高輸出電壓V0的應用條件,按應用資料規定:
只有當V××/R1>3Id時,才能忽略IdR2,而允許應用V。簡化表達式,並使實踐和計算結果相符合。
因此應選:R1<V××/3Id(R2宜根據R1而定)
假設3Id=20mA時
則7805穩壓器應選R1<0.25kΩ;
7812穩壓器應選R1<0.6kΩ;
7815穩壓器應選R1<0.75kΩ;
7824穩壓器應選R1<1.2kΩ。
由此可見,只有滿足R1的取值條件,才能應用V0的簡化表達式,否則實踐與計算結果將有可能不相符合。

❹ 三端穩壓管怎樣使用

一個輸入腳, 一個輸出腳, 有一個公共級接地。 保證輸入端電壓在穩壓管的參數范圍內,輸出加一個穩壓電容。 性情可以查看LDO 中 1117的規格書中的參考電路。 當然參考7805的也行。

❺ 三端穩壓器是什麼 固定三端穩壓器的應用及使用注意

1.輸入電壓比輸出電壓不要高太多,否則會嚴重發熱,一般高於3~5V比較理想。
2.在輸入和輸出端反接一個二極體,可以有效保護三端穩壓管。

❻ 三端穩壓器詳細介紹

說到三端穩壓器,相信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固定穩壓器,實際上,我們口中所說的固定穩壓器和三段穩壓器是同一種穩壓器,這是一種能對輸出電壓進行控制的裝置。那麼三端穩壓器到底是什麼,它又被應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不要著急,小編這就來為大家揭開謎團。


什麼是三端穩壓器

市面上常見的三端穩壓器主要有兩種,首先是採用固定電壓輸出的穩壓器,它被人叫做固定輸出三端穩壓器,另外一種穩壓器的用途則更加廣泛,它的輸出電壓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靈活去進行調整,這被叫做可調輸出三端穩壓器,這兩者的基本原理相同,也就是採用了串聯的穩壓電路。尤其是在線性集成的穩壓器里,三端穩壓器具有三個引出的端子,因此外接的元件相比起其他的穩壓器少了很多,使用起來十分方便,性能也不輸其他的穩壓器。

三端穩壓器的工作原理

當實際環境中的電網電壓或者電壓負載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時,輸出電壓就會增大,此時三端穩壓器通過取樣以及細致的比較放大和調整等過程,把調整管的管壓降低或者增大,由此來抑制輸出端電壓的大小,此時,輸出的電壓即能保持不變。當我們對電位器進行調節時,輸出電壓也會有細微的改變。


三端穩壓器注意事項

在使用三端穩壓器時,一定要注意VI和VO之間的關系,即三端穩壓器的固定輸出電壓和輸入電壓之間的壓差,我們要保持調整管能在放大區內正常地工作,但是要知道,如果壓差值過大,集成塊的功耗也會相應變大,因此我們要在使用的過程中兼顧兩者,要讓最大負載電流流過時不飽和,但功耗也不會過大。具體的方法可以是在三端穩壓器的輸出端或者輸入端接入一個二極體,這樣就能防止其輸出端存儲的電荷直接流過穩壓器,從而對其中的器件進行損壞。


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對三端穩壓器這種電子配置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小編最後提醒大家,有關電力的改動和調節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了難以解決的電力問題,可以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不要自己盲目進行改造。

❼ 固定三端穩壓器的使用注意

在使用時必須注意:(VI)和(Vo)之間的關系,以7805為例,該三端穩壓器的固定輸出電壓是5V,而輸入電壓至少大於7V,這樣輸入/輸出之間有2-3V及以上的壓差。使調整管保證工作在放大區。但壓差取得大時,又會增加集成塊的功耗,所以,兩者應兼顧,即既保證在最大負載電流時調整管不進入飽和,又不至於功耗偏大。
另外一般在三端穩壓器的輸入輸出端接一個二極體,用來防止輸入端短路時,輸出端存儲的電荷通過穩壓器,而損壞器件。
用途:
一般穩壓管和穩壓三級管的用途是一樣的,都用於控制板電路的穩壓.以防止電壓過高燒毀電路.

❽ 簡答題: 三端電壓固定式集成穩壓器如何使用

1. 根據電路要求選擇三端穩壓器的輸出電流。以78XX系列為例,78LXX系列最大輸出電流為 100mA,78MXX系列最大輸出電流為500mA,78XX系列最大輸出電流為1.5A

閱讀全文

與三端穩壓器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測量房屋角尺的使用方法 瀏覽:801
禽腺病毒檢測方法 瀏覽:472
皮製手機殼清洗方法 瀏覽:156
學習英語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77
橘子的使用方法 瀏覽:977
四年級檢測電路有兩種方法分別是 瀏覽:935
安阻法的測量方法 瀏覽:143
兒童低燒怎麼辦簡單的退燒方法 瀏覽:396
淘寶上的存錢方法怎麼存 瀏覽:107
貓術後化膿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12
夾核桃的工具安裝方法 瀏覽:17
二年級畫小汽車簡便方法 瀏覽:39
螺旋式led燈泡安裝方法 瀏覽:220
酸奶的食用方法 瀏覽:139
神經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258
人工整枝的主要技術方法有哪些 瀏覽:184
大田玉米收割方法視頻 瀏覽:701
山東省教學方法 瀏覽:825
支付密碼一般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94
乳腺癌治療方法及中葯 瀏覽: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