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汽油桶做食用菌的方法

汽油桶做食用菌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7 04:27:01

㈠ 用什麼方法才能進行後發酵

‍‍

工廠化食用菌企業一般採用集中式後發酵,也稱為隧道式後發酵。集中式後發酵在專用的房間(又稱隧道)內進行,具有復雜的構造。房間底部由兩層組成,下層是水泥地板,底部最低處開一個冷凝水和洗滌水的排水口,排水口在裝置運行時用塞子塞住,為了使空氣壓力和流速均勻分散,從空氣入口處向上以2%的傾斜度鋪設。距地面50厘米左右設置上層。上層可以是木製的、金屬制的或水泥制的格子板,上層的1/4面積為與下層相同的空隙,便於下層空氣均勻地進入培養料,牆壁和天花板用發泡水泥或者泡沫塑料板.內層為防潮的樹脂板或鋁板,要保證發酵房不漏氣。由鼓風機從上下層問的夾層通人新鮮空氣,然後從頂部排出。每個發酵房的最大容量一般不超過90噸。

裝料前在上層底部鋪設尼龍網,防止培養料漏下。趁熱將經過前發酵的培養料通過搖頭式投料機裝進發酵室,厚度和虛實度要均勻,料堆頂部要留l米左右的空間。裝料結束後將溫度感測器安裝在所定位置,開始通人熱蒸汽,溫度上升至60~62℃維持6~8小時,溫度超過65℃要及時通入新鮮空氣使之冷卻,嚴格控制發酵溫度在60~62℃。然後減少通人蒸汽量,溫度控制在48~52℃維持5~7天,達到發酵標准後通入新鮮空氣,使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及殘留氨氣逸出,最後使溫度降到30℃以下,即可取出裝床、接種。

集中式發酵具有許多優點,是大規模周年化生產雙孢蘑菇的發展趨勢。在不增加栽培室面積的情況下,就可以有效地增加栽培的次數。同時,由於不在栽培室內進行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滅菌,對栽培室的損害也大幅減小。集中式後發酵是在自動控制條件下完成的,而且效率高,所以費用小而經濟。缺點是一次投資大,而且對技術要求較高。

‍‍

㈡ 求用油桶製作食用菌常壓滅菌鍋的具體做法,詳細點,謝謝!

你用油桶滅菌,不是很徹底,主要看你是什麼品種的蘑菇,平菇還可以,如果是雞腿菇和杏胞菇類的對品質有影響

㈢ 食用菌鍋爐滅菌需要多大的鍋爐

如果一次滅菌1到2千袋的蒸汽鍋爐。一般使用容量300-400公斤水的鍋爐就可以了。保溫一般採用裡麵塑料布,外面保溫被或者草簾子保溫。
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常見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靈芝、蟲草、松露、百靈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

㈣ 我生產食用菌沒有高壓滅菌鍋爐,請問用普通鐵柴油桶做的具體方法

你這個問題好解決,如果你栽培少量的食用菌的話,可以使用你說的油桶,其做法:
1.你先把油桶的上下底給去掉(因為油桶的底太薄,因為食用菌常壓滅菌最少也需要100度維持8小時以上,如果你直接用帶底的桶去有的話,等你火燒到一定時候,底就脫落了,就不是脫落也會漏水。)
2.弄一個比桶直徑稍大一點的地鍋(就是農村用材草做飯的那種)
3.用磚砌一個灶(如你是農村的應該看到過做飯的灶,不過一定要比那個做飯的灶堅固,因為你灶上面放的東西可比你做的那個灶重多了,不堅固啃定給給壓塌了)。
4把你去掉上下底的油桶在下面的地方鑽個小孔,直徑為兩個半手指頭大小(鑽孔的用處是為了在滅菌過程中加水用的,因為滅菌時間長達8小時以上,裡面放的水早就燒干好幾回了)。
5.然後把油桶有孔的一方放到下面,用水泥焊牢(孔一定要留出來哦)。
6.然後用能保溫的材料把桶外面全部包起,越厚越好(如果不包保溫材料的話,那你可就慘了,可能要你一直燒,而且溫度還不平均)。
好了,經過以上的那些程序,你的油桶滅菌灶完全做好了,可以放心的使用了。祝你好運!

㈤ 用汽油桶怎麼做烤全羊的爐子

1、准備工作:

首先要清理桶里剩下的蜂蜜,然後刷干凈空桶的內表面。接著我從一個朋友那裡借來了砂輪機,在空桶上切開了圖中的大開口。

用一個食品級的空桶做燒烤架能減少很多麻煩。


(5)汽油桶做食用菌的方法擴展閱讀:

燒烤架尺寸及材料介紹

201材質不銹鋼燒烤架

尺寸(長*寬*高):48.5cm*33cm*28cm

材質:全部採用優質不銹鋼,非市場上正常銷售的易生銹的普通不銹鋼。先進的台灣加工設備,不是普通加工機器所能達到的標准。先進的拋光設備一流的拋光技術,致使產品表面光亮如銀,光滑有手感。

戶外攜帶型不銹鋼烤架烤網、套鍋支架、爐頭爐子支架

尺寸(長*寬*高):37cm*24cm*12cm

材質:全部採用優質不銹鋼,可折疊式設計,攜帶方便,室內室外均宜使用。

㈥ 食用菌滅菌灶自己做 ,詳細步驟

一、製造蒸汽發生器。取舊汽油桶三個(裡面的殘留物要清洗干凈),其中兩個在油桶口處,按照桶口的直徑,各焊接一個長15厘米的鐵管,作為蒸汽出口,在桶底,與桶口成對角,各焊接一個直徑2厘米的鐵管,作為補水管;另外的一個油桶,在桶底採用同樣的方法,焊接一個直徑2厘米的鐵管,按裝水閥,作為預熱罐。
二、科學建造灶台。先用磚砌一個灶台,灶台寬度等於油桶的高度,長度等於兩個油桶直徑的和,灶台用10根16毫米粗、30厘米長的鋼筋作為爐條,一側留鼓風機風道。將焊有蒸汽出口的兩個油桶平躺、挨著、並排放置灶台上,蒸汽出口在上方,蒸汽出口連接耐高溫的塑料管;將預熱罐,平放與兩個油桶中間,使三個油桶成「△」型。補水管之間用透明的塑料管連接,並作為水位計。
三、建灶滅菌灶。在排蒸汽管的一側,距灶台1.5—2米處平整地面,然後鋪2層薄膜,面積為4×4米,將蒸汽管放在薄膜上面,薄膜上面鋪磚,留好蒸汽管的位置,高度12厘米,面積3×3米,磚的上面鋪一層麻袋,然後堆放料袋。這種滅菌灶一次可蒸料3000—4000公斤。料袋堆放完畢,料堆上蓋3—4層薄膜(8×8米),四周與下面薄膜折疊好,用裝有沙土的編織袋壓好,然後開始燒火滅菌,料溫升至100℃計時12小時。料溫達到100℃的標准為:料堆上覆蓋的薄膜,充分鼓起,料堆下方有蒸汽冒出。然後將料堆再悶12各小時就可以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

㈦ 求汽油桶蒸汽發生器圖解

需要火源的,我覺得用一個桶橫放當蒸汽發生器就可以,裝半桶水,下面燒火,蒸汽用一個厚的橡膠管導出來。不過這樣做,一定要注意安全,在不用的時候,不能把蒸汽出口都關死了,否則桶很容易超壓而炸開。

㈧ 油桶自製食用菌滅菌鍋爐方法,希望有圖片

油桶製作食用菌滅菌灶的方法比較簡單。但是很少有圖片。可以採用三個油桶串聯起來的方式。兩個油桶直接加熱。一個油桶在上面預熱。下面壘砌爐灶。然後旁邊建造一個滅菌池就可以了。

㈨ 種了點食用平菇,有些長得不太好,葉子小,葉邊開裂,是缺水還是水多,還是缺營養啊

一、選用優種。選用河間市農業局食用菌技術站培育的既可鮮銷又可加工銷售的平菇優種富民一號。
二、科學配製培養料。培養料用棉籽皮30%、玉米芯60%、麥麩5%、玉米面3%、石灰2%、加0.1%的克霉靈和0.1%的增產素。
栽培前1-2天,將棉籽皮置於水泥地面上曝曬、並時常翻動,然後噴灑菊酯類農葯,並覆蓋薄膜熏悶一天,以殺死棉籽殼中的害蟲和蟎蟲,選用新鮮無霉變的玉米芯。粉碎或壓碎至花生豆大小,放入水池中,用木棒充分攪拌浸透後,撈出湯去多餘水分。然後把棉籽皮、玉米芯按配方比例混合均勻再加入石灰、克霉靈等其它輔料和水後翻倒均勻,放置一小時用手握一把料,如能在指縫間滴下一、二滴水即可。
三、裝袋。選用直徑20-24厘米的低壓聚乙烯塑料袋裁成50厘米,用細繩將一端捆好,先放入一層菌種,然後加一層料,料厚8-10厘米,再放入一層菌種,再填料,填入3層料4層菌種後將口捆好,再用細鐵絲在每層菌種放置處扎5-8個眼,以利通氣和散熱。
四、菌絲體的培養。菌袋裝好後,搬進培養室養菌,培養室可在室內或棚內,但必須清潔、干凈、通風透氣和避光,並噴殺蟲劑和殺菌劑凈化環境,一般菌絲體需培養20-30天。
五、出菇管理。菌絲長滿菌袋,繼續生長7天左右移入出菇棚,碼成菌牆。當有菇蕾出現時,把袋口薄膜齊料面割下,用塑料薄膜蓋好,薄膜自然下垂。增加濕度至85-95%,夜間通風兩小時左右,加大溫差。此時只能向地面澆水,向空間噴水,不能直接把水噴向料面,以免造成死菇和爛菇。當平菇長到5厘米,把薄膜揭開,直接向菇體上噴水,並每天向空間噴細霧2-3次,地面澆水1-2次。
出菇期間,光線不宜過強,光線過強會影響原基的發生並易造成死菇。
採摘平菇要適時,過早影響產量,過晚品質下降。一般可在菇蓋長到10-15厘米時採摘進行鮮銷。出完一茬菇後,清理培養料表面的殘體,並向料面噴水和營養液,繼續培養下茬菇,一般可摘4-5茬。

那需要看你是種植什麼品種,其實種蘑菇不難,如果你是小規模的種,只要找點稻草和牛糞就可以了(栽培料).然後需要一高壓鍋(消毒).再來幾個瓶瓶罐罐(菌種培養)..至於菌種的話,你可以自己培養.自己製作馬鈴薯培養基,然後再到自己想培養的蘑菇,進行采種,然後培養母種,再使用糧食(玉米,高粱,葵瓜子等等)培養原種和栽培種,最後只要把栽培料處理好,然後接種菌種,就可以了...你想學的話.我建議你先自己小試一下..一般來說.一個月時間就可以完成從開始培種到出菇...如果你想學的話.可以給我發郵件,我可以教你簡單的少量栽培方法...如果想大規模種植的話.那就需要場地和可以進行大量滅菌的設備(可以使用汽油桶,加熱5、6個小時也可以,這是很便宜的東西,但如果有專門滅菌的設備就更好了

選用適合楊樹菇生長的闊葉樹,如楊樹、柳樹、榆樹、楓樹、小果榕、小葉榕等的木屑作為主要栽培材料。近來用棉籽殼、玉米芯製作培養基也得到很好的效果。楊樹菇分解木材的能力較弱,而分解蛋白質的能力很強。為了提高要樹菇子實體的產量和質量,在主要栽培材料中必須加入適合的有機氮源,如新鮮的米糠,麩皮、豆餅粉、花生餅粉、茶子餅粉等。

二、培養料配方:

(1)雜木屑52%、棉子殼26%、麥麩19%、糧、石灰各1%;(2)棉子殼52%、雜木屑26%、麥麩19%、糧、石灰各1%;(3)棉子殼87%、麥麩11%、碳酸鈣2%;(4)雜木屑78%、麥麩或米糠20%、碳酸鈣2%;(5)雜木屑68%、麥麩29%、碳酸鈣2%、紅糖1%;(6)甘蔗渣68%、米糠30%、碳酸鈣2%;(7)棉籽殼34%、蔗渣34%、麥麩30%,碳酸鈣2%。

三、栽培季節和場所選擇:廣西地處亞熱帶氣候,空氣濕潤,氣候溫和,非常適合楊樹菇的生長。如果有足夠的發菌室,一年四季均可袋栽。在自然條件下最好選擇在出菇溫度20~25℃的季節栽培,即栽培季節在春季(2月接種、4月出菇)或秋季(8月接種、10月出菇),如室內有條件加溫,冬季也能栽培,在寒冷的冬季,不加溫順氣溫過低未能菇,到來年氣候回暖時仍會出菇。

凡明亮、通風和近水源的栽培房、倉庫、空房都可以作為要樹菇的栽培場所。人防工事和石山區的山洞,常年氣溫比較恆定,更適合常處栽培。也可在大田用木竹和遮陽網、薄膜搭建大棚栽培楊樹菇。

四、配料與裝袋:原料要新鮮,無霉變,無蟲害。配料時在水泥地均勻地按配方加入各種培養料,拌均勻。棉籽殼不容易用水澆濕,需提前8~10小時用清水調濕,堆成一堆充分預濕。糖先溶解於清水後再灑入,總的料水比為1:1.2左右為宜。要求當天拌料,當天裝完,當天滅菌,特別是氣溫比較高的更要注意及時滅菌。

楊樹蘑學名:柱狀田頭菇栽培

楊樹菇的栽培方法和其他木生食用菌相似,有段木栽培的代料栽培兩種方法。段木栽培目前很少採用,代料栽培和平菇、金針菇代料栽培相似。由於楊樹菇菌絲生長慢、抗逆性差,目前都是採用熟料袋的方式,生料栽培尚未見到成功的報道。

一、栽培材料:

選用適合楊樹菇生長的闊葉樹,如楊樹、柳樹、榆樹、楓樹、小果榕、小葉榕等的木屑作為主要栽培材料。近來用棉籽殼、玉米芯製作培養基也得到很好的效果。楊樹菇分解木材的能力較弱,而分解蛋白質的能力很強。為了提高要樹菇子實體的產量和質量,在主要栽培材料中必須加入適合的有機氮源,如新鮮的米糠,麩皮、豆餅粉、花生餅粉、茶子餅粉等。

二、培養料配方:

(1)雜木屑52%、棉子殼26%、麥麩19%、糧、石灰各1%;(2)棉子殼52%、雜木屑26%、麥麩19%、糧、石灰各1%;(3)棉子殼87%、麥麩11%、碳酸鈣2%;(4)雜木屑78%、麥麩或米糠20%、碳酸鈣2%;(5)雜木屑68%、麥麩29%、碳酸鈣2%、紅糖1%;(6)甘蔗渣68%、米糠30%、碳酸鈣2%;(7)棉籽殼34%、蔗渣34%、麥麩30%,碳酸鈣2%。

三、栽培季節和場所選擇:廣西地處亞熱帶氣候,空氣濕潤,氣候溫和,非常適合楊樹菇的生長。如果有足夠的發菌室,一年四季均可袋栽。在自然條件下最好選擇在出菇溫度20~25℃的季節栽培,即栽培季節在春季(2月接種、4月出菇)或秋季(8月接種、10月出菇),如室內有條件加溫,冬季也能栽培,在寒冷的冬季,不加溫順氣溫過低未能菇,到來年氣候回暖時仍會出菇。

凡明亮、通風和近水源的栽培房、倉庫、空房都可以作為要樹菇的栽培場所。人防工事和石山區的山洞,常年氣溫比較恆定,更適合常處栽培。也可在大田用木竹和遮陽網、薄膜搭建大棚栽培楊樹菇。

四、配料與裝袋:原料要新鮮,無霉變,無蟲害。配料時在水泥地均勻地按配方加入各種培養料,拌均勻。棉籽殼不容易用水澆濕,需提前8~10小時用清水調濕,堆成一堆充分預濕。糖先溶解於清水後再灑入,總的料水比為1:1.2左右為宜。要求當天拌料,當天裝完,當天滅菌,特別是氣溫比較高的更要注意及時滅菌。

裝袋選用17厘米×33厘米×0.004厘米的低壓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只適用於常壓滅菌)和聚丙烯塑料袋(可用於高壓滅菌)。裝袋時,先在袋底裝一層培養料,稍微壓實,然後插入一支直徑為2厘米的錐形木棒,邊裝料邊壓實,裝料高度15~18厘米,壓平料面,旋轉拔出木棒,袋口用繩子捆緊。這樣就在料裝中留下一孔,以利菌絲上下一起生長,縮短發菌時間。一般每袋所裝料量為,料乾重350kg左右,濕重近800kg。

五、滅菌與冷卻:為了保證保留料中的孔穴,無論是高壓滅菌帶是常壓滅菌,都要求使用周轉筐。把裝好的料袋放於周轉筐中,再放入高壓滅菌鍋或常壓滅菌灶進行滅菌。常壓滅菌,需在4小時之內把灶內的溫度上升到100℃,保持12~14小時,後燜1天,趁熱出灶搬現己滅菌的房子里去,等候接種。高壓滅菌要求在0.11~0.14兆帕范圍內恆壓2小時左右。楊樹菇抗雜菌能力較弱,因此滅菌要徹底,在裝料、滅菌等搬運過程要小心,嚴防菌袋刺、磨穿孔,以防雜菌污染。

六、接種與發菌管理:

(1)菌種選擇:要求菌種無污染,無蟲害。菌種要求不要老,菌齡越短越好,以菌絲剛長滿瓶(袋)的菌種萌發力最強,可在一定程度下控制污染。菌絲長滿瓶(袋)後10天內使用較好,超過15天開始老化,25天以上不可使用。用冰箱在5℃左右保存菌種可延長菌種使用時間。

(2)接種:經滅菌後的袋料,待袋料溫度降至30℃以下時,應搶溫接種,以利菌絲盡快萌發定植。楊樹菇發菌期長,抗污染能力很弱,因此接種要求嚴格按無菌操作進行,最好採用接種箱接種,若是在無菌室內接種,該室要打掃干凈並嚴格進行消毒處理。接種量要比其他菌種要多些,最好能使菌種通過接種孔到達袋的中~底部,使楊樹菇菌絲早生快發,減少污染。一般一瓶(袋)菌種接20~25袋,袋料如果滅菌效果好,也可以接到30~40袋。

(3)發菌管理:接種後可將栽培袋料移入發菌室,發菌室要求清潔、乾燥、能通風換氣、保持溫度比較穩定,並經過滅菌處理。袋料在菌室可放在層架上培養,也可在地面上堆垛起來培養,可充分利用發菌室空間。秋栽時要降低堆垛層,勤翻堆,春栽時增加堆垛層次。接種後的袋料要避光培養,應保持室內黑暗,室溫最好維持在23~25℃左右,濕度70%以下的條件培養,在菌絲生長旺盛期,每天開門窗1~2次進行通風換氣。如果發現雜菌污染的袋料,特別是綠黴菌污染的袋料要及時搬出處理,防止擴散蔓延。一般接種後30~40天菌絲就可長滿菌袋。

七、出菇管理:菌絲長滿袋料後,將菌袋移入栽培房內(出菇房最好也要經過消毒),解開袋口,用小勺搔去料表面老菌皮,並拉直袋口。楊樹菇栽培,根據菌袋鴯排引方法不同,可分為立式栽培和牆式栽培,立式栽培中又有不覆土栽培和覆土栽培之分。

(1)立式栽培:是將菌袋直立於地面,整齊地排列著(每平方米80袋)。為了充分利用場地,可在房內搭架子,架子高度和長度,因房子而定,寬度在80厘米左右,每層之間的距離在60厘米左右。在正常情況下,楊樹菇接種後60天左右即可出菇,搬到栽培房的20天期間,菌絲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料面顏色也隨之轉化,初時有黃水,繼而變褐色,出現小菇蕾。在這段時間管理上要注意,在開袋後要噴一次量比較多的水,打開所有門窗充分通風和增加光照,保持窒溫在18~24℃,要經常噴水使濕度保持在85%-90%。出現小菇蕾後,這期間要提高空氣濕度至90%-95%,早晚應噴水保濕,光線控制在500~1000lx,溫度還保持在18~24℃,並減少通風次數和時間,每天通風2~3次,每次通風30分鍾,以防氧氣過多導致早開傘、菌柄短、肉薄。待菇蕾長至3~5厘米後,可適當增加通風量,即通氣量要隨著子體的發育而增大。但注意菇蕾期要避免強風直接吹到菇蕾上,會造成菇蕾死亡。梅雨季節要特別注意通風,否則也會造成菇蕾死亡。由於楊樹菇的子實體表層吸水性差,料面的保水性也差,為了滿足子實體和生長發育需要,要少量多次給予補充水分,水可直接噴到料面上,是否向菇體噴水,應視菇體的干濕情況而定,若菇體干可適當噴霧狀水,一直維持到採收。當子實體菌蓋開始平展,菌環未脫落時就可採收。因菌柄較脆,易折斷,採收時應抓住基部拔起,防止傷及幼菇。採收後要清理菌袋料面,合攏袋口,讓菌絲休養3天左右,然後拉開袋口,可噴一次量比較大的水,並重復上述管理。7天後又可長一潮菇,或可採收4~8潮菇。立式栽培采完第一潮菇後,從第二潮菇開始,由於料面通氣好,會形成較多的單生原基,如果不進行疏蕾,所供給的養分無法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子實體很小就會成熟開傘,即影響了產量,又影響了質量。因此為了獲得高產優質的產品,必須進行疏蕾。疏蕾鴰方法是在原基長到0.3~0.5厘米時,每袋只留5~8朵粗壯的原基,其餘疏去。立式栽培生長出的子實體,粗壯、色艷、肉質肥厚,商品價值高,生扮學效率可達75%8~85%。

立式栽培也可以進行覆土,方法是在楊樹菇菌絲長滿袋料後,去掉繩子,將過長的袋口往下折,覆上1.5~2厘米厚的經消毒處理過的菜園土,粒徑在0.3~1厘米的顆粒較為適宜。覆土能有效解決菌袋的補充水傷問題,提高楊樹菇的產量的品質。覆土後要進行噴水保濕,在管理上比不覆土栽培栽培的可減少噴水次數。

㈩ 蘑菇怎麼養啊

一、選用優種。選用河間市農業局食用菌技術站培育的既可鮮銷又可加工銷售的平菇優種富民一號。
二、科學配製培養料。培養料用棉籽皮30%、玉米芯60%、麥麩5%、玉米面3%、石灰2%、加0.1%的克霉靈和0.1%的增產素。
栽培前1-2天,將棉籽皮置於水泥地面上曝曬、並時常翻動,然後噴灑菊酯類農葯,並覆蓋薄膜熏悶一天,以殺死棉籽殼中的害蟲和蟎蟲,選用新鮮無霉變的玉米芯。粉碎或壓碎至花生豆大小,放入水池中,用木棒充分攪拌浸透後,撈出湯去多餘水分。然後把棉籽皮、玉米芯按配方比例混合均勻再加入石灰、克霉靈等其它輔料和水後翻倒均勻,放置一小時用手握一把料,如能在指縫間滴下一、二滴水即可。
三、裝袋。選用直徑20-24厘米的低壓聚乙烯塑料袋裁成50厘米,用細繩將一端捆好,先放入一層菌種,然後加一層料,料厚8-10厘米,再放入一層菌種,再填料,填入3層料4層菌種後將口捆好,再用細鐵絲在每層菌種放置處扎5-8個眼,以利通氣和散熱。
四、菌絲體的培養。菌袋裝好後,搬進培養室養菌,培養室可在室內或棚內,但必須清潔、干凈、通風透氣和避光,並噴殺蟲劑和殺菌劑凈化環境,一般菌絲體需培養20-30天。
五、出菇管理。菌絲長滿菌袋,繼續生長7天左右移入出菇棚,碼成菌牆。當有菇蕾出現時,把袋口薄膜齊料面割下,用塑料薄膜蓋好,薄膜自然下垂。增加濕度至85-95%,夜間通風兩小時左右,加大溫差。此時只能向地面澆水,向空間噴水,不能直接把水噴向料面,以免造成死菇和爛菇。當平菇長到5厘米,把薄膜揭開,直接向菇體上噴水,並每天向空間噴細霧2-3次,地面澆水1-2次。
出菇期間,光線不宜過強,光線過強會影響原基的發生並易造成死菇。
採摘平菇要適時,過早影響產量,過晚品質下降。一般可在菇蓋長到10-15厘米時採摘進行鮮銷。出完一茬菇後,清理培養料表面的殘體,並向料面噴水和營養液,繼續培養下茬菇,一般可摘4-5茬。

那需要看你是種植什麼品種,其實種蘑菇不難,如果你是小規模的種,只要找點稻草和牛糞就可以了(栽培料).然後需要一高壓鍋(消毒).再來幾個瓶瓶罐罐(菌種培養)..至於菌種的話,你可以自己培養.自己製作馬鈴薯培養基,然後再到自己想培養的蘑菇,進行采種,然後培養母種,再使用糧食(玉米,高粱,葵瓜子等等)培養原種和栽培種,最後只要把栽培料處理好,然後接種菌種,就可以了...你想學的話.我建議你先自己小試一下..一般來說.一個月時間就可以完成從開始培種到出菇...如果你想學的話.可以給我發郵件,我可以教你簡單的少量栽培方法...如果想大規模種植的話.那就需要場地和可以進行大量滅菌的設備(可以使用汽油桶,加熱5、6個小時也可以,這是很便宜的東西,但如果有專門滅菌的設備就更好了

選用適合楊樹菇生長的闊葉樹,如楊樹、柳樹、榆樹、楓樹、小果榕、小葉榕等的木屑作為主要栽培材料。近來用棉籽殼、玉米芯製作培養基也得到很好的效果。楊樹菇分解木材的能力較弱,而分解蛋白質的能力很強。為了提高要樹菇子實體的產量和質量,在主要栽培材料中必須加入適合的有機氮源,如新鮮的米糠,麩皮、豆餅粉、花生餅粉、茶子餅粉等。

二、培養料配方:

(1)雜木屑52%、棉子殼26%、麥麩19%、糧、石灰各1%;(2)棉子殼52%、雜木屑26%、麥麩19%、糧、石灰各1%;(3)棉子殼87%、麥麩11%、碳酸鈣2%;(4)雜木屑78%、麥麩或米糠20%、碳酸鈣2%;(5)雜木屑68%、麥麩29%、碳酸鈣2%、紅糖1%;(6)甘蔗渣68%、米糠30%、碳酸鈣2%;(7)棉籽殼34%、蔗渣34%、麥麩30%,碳酸鈣2%。

三、栽培季節和場所選擇:廣西地處亞熱帶氣候,空氣濕潤,氣候溫和,非常適合楊樹菇的生長。如果有足夠的發菌室,一年四季均可袋栽。在自然條件下最好選擇在出菇溫度20~25℃的季節栽培,即栽培季節在春季(2月接種、4月出菇)或秋季(8月接種、10月出菇),如室內有條件加溫,冬季也能栽培,在寒冷的冬季,不加溫順氣溫過低未能菇,到來年氣候回暖時仍會出菇。

凡明亮、通風和近水源的栽培房、倉庫、空房都可以作為要樹菇的栽培場所。人防工事和石山區的山洞,常年氣溫比較恆定,更適合常處栽培。也可在大田用木竹和遮陽網、薄膜搭建大棚栽培楊樹菇。

四、配料與裝袋:原料要新鮮,無霉變,無蟲害。配料時在水泥地均勻地按配方加入各種培養料,拌均勻。棉籽殼不容易用水澆濕,需提前8~10小時用清水調濕,堆成一堆充分預濕。糖先溶解於清水後再灑入,總的料水比為1:1.2左右為宜。要求當天拌料,當天裝完,當天滅菌,特別是氣溫比較高的更要注意及時滅菌。

楊樹蘑學名:柱狀田頭菇栽培

楊樹菇的栽培方法和其他木生食用菌相似,有段木栽培的代料栽培兩種方法。段木栽培目前很少採用,代料栽培和平菇、金針菇代料栽培相似。由於楊樹菇菌絲生長慢、抗逆性差,目前都是採用熟料袋的方式,生料栽培尚未見到成功的報道。

一、栽培材料:

選用適合楊樹菇生長的闊葉樹,如楊樹、柳樹、榆樹、楓樹、小果榕、小葉榕等的木屑作為主要栽培材料。近來用棉籽殼、玉米芯製作培養基也得到很好的效果。楊樹菇分解木材的能力較弱,而分解蛋白質的能力很強。為了提高要樹菇子實體的產量和質量,在主要栽培材料中必須加入適合的有機氮源,如新鮮的米糠,麩皮、豆餅粉、花生餅粉、茶子餅粉等。

二、培養料配方:

(1)雜木屑52%、棉子殼26%、麥麩19%、糧、石灰各1%;(2)棉子殼52%、雜木屑26%、麥麩19%、糧、石灰各1%;(3)棉子殼87%、麥麩11%、碳酸鈣2%;(4)雜木屑78%、麥麩或米糠20%、碳酸鈣2%;(5)雜木屑68%、麥麩29%、碳酸鈣2%、紅糖1%;(6)甘蔗渣68%、米糠30%、碳酸鈣2%;(7)棉籽殼34%、蔗渣34%、麥麩30%,碳酸鈣2%。

三、栽培季節和場所選擇:廣西地處亞熱帶氣候,空氣濕潤,氣候溫和,非常適合楊樹菇的生長。如果有足夠的發菌室,一年四季均可袋栽。在自然條件下最好選擇在出菇溫度20~25℃的季節栽培,即栽培季節在春季(2月接種、4月出菇)或秋季(8月接種、10月出菇),如室內有條件加溫,冬季也能栽培,在寒冷的冬季,不加溫順氣溫過低未能菇,到來年氣候回暖時仍會出菇。

凡明亮、通風和近水源的栽培房、倉庫、空房都可以作為要樹菇的栽培場所。人防工事和石山區的山洞,常年氣溫比較恆定,更適合常處栽培。也可在大田用木竹和遮陽網、薄膜搭建大棚栽培楊樹菇。

四、配料與裝袋:原料要新鮮,無霉變,無蟲害。配料時在水泥地均勻地按配方加入各種培養料,拌均勻。棉籽殼不容易用水澆濕,需提前8~10小時用清水調濕,堆成一堆充分預濕。糖先溶解於清水後再灑入,總的料水比為1:1.2左右為宜。要求當天拌料,當天裝完,當天滅菌,特別是氣溫比較高的更要注意及時滅菌。

裝袋選用17厘米×33厘米×0.004厘米的低壓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只適用於常壓滅菌)和聚丙烯塑料袋(可用於高壓滅菌)。裝袋時,先在袋底裝一層培養料,稍微壓實,然後插入一支直徑為2厘米的錐形木棒,邊裝料邊壓實,裝料高度15~18厘米,壓平料面,旋轉拔出木棒,袋口用繩子捆緊。這樣就在料裝中留下一孔,以利菌絲上下一起生長,縮短發菌時間。一般每袋所裝料量為,料乾重350kg左右,濕重近800kg。

五、滅菌與冷卻:為了保證保留料中的孔穴,無論是高壓滅菌帶是常壓滅菌,都要求使用周轉筐。把裝好的料袋放於周轉筐中,再放入高壓滅菌鍋或常壓滅菌灶進行滅菌。常壓滅菌,需在4小時之內把灶內的溫度上升到100℃,保持12~14小時,後燜1天,趁熱出灶搬現己滅菌的房子里去,等候接種。高壓滅菌要求在0.11~0.14兆帕范圍內恆壓2小時左右。楊樹菇抗雜菌能力較弱,因此滅菌要徹底,在裝料、滅菌等搬運過程要小心,嚴防菌袋刺、磨穿孔,以防雜菌污染。

六、接種與發菌管理:

(1)菌種選擇:要求菌種無污染,無蟲害。菌種要求不要老,菌齡越短越好,以菌絲剛長滿瓶(袋)的菌種萌發力最強,可在一定程度下控制污染。菌絲長滿瓶(袋)後10天內使用較好,超過15天開始老化,25天以上不可使用。用冰箱在5℃左右保存菌種可延長菌種使用時間。

(2)接種:經滅菌後的袋料,待袋料溫度降至30℃以下時,應搶溫接種,以利菌絲盡快萌發定植。楊樹菇發菌期長,抗污染能力很弱,因此接種要求嚴格按無菌操作進行,最好採用接種箱接種,若是在無菌室內接種,該室要打掃干凈並嚴格進行消毒處理。接種量要比其他菌種要多些,最好能使菌種通過接種孔到達袋的中~底部,使楊樹菇菌絲早生快發,減少污染。一般一瓶(袋)菌種接20~25袋,袋料如果滅菌效果好,也可以接到30~40袋。

(3)發菌管理:接種後可將栽培袋料移入發菌室,發菌室要求清潔、乾燥、能通風換氣、保持溫度比較穩定,並經過滅菌處理。袋料在菌室可放在層架上培養,也可在地面上堆垛起來培養,可充分利用發菌室空間。秋栽時要降低堆垛層,勤翻堆,春栽時增加堆垛層次。接種後的袋料要避光培養,應保持室內黑暗,室溫最好維持在23~25℃左右,濕度70%以下的條件培養,在菌絲生長旺盛期,每天開門窗1~2次進行通風換氣。如果發現雜菌污染的袋料,特別是綠黴菌污染的袋料要及時搬出處理,防止擴散蔓延。一般接種後30~40天菌絲就可長滿菌袋。

七、出菇管理:菌絲長滿袋料後,將菌袋移入栽培房內(出菇房最好也要經過消毒),解開袋口,用小勺搔去料表面老菌皮,並拉直袋口。楊樹菇栽培,根據菌袋鴯排引方法不同,可分為立式栽培和牆式栽培,立式栽培中又有不覆土栽培和覆土栽培之分。

(1)立式栽培:是將菌袋直立於地面,整齊地排列著(每平方米80袋)。為了充分利用場地,可在房內搭架子,架子高度和長度,因房子而定,寬度在80厘米左右,每層之間的距離在60厘米左右。在正常情況下,楊樹菇接種後60天左右即可出菇,搬到栽培房的20天期間,菌絲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料面顏色也隨之轉化,初時有黃水,繼而變褐色,出現小菇蕾。在這段時間管理上要注意,在開袋後要噴一次量比較多的水,打開所有門窗充分通風和增加光照,保持窒溫在18~24℃,要經常噴水使濕度保持在85%-90%。出現小菇蕾後,這期間要提高空氣濕度至90%-95%,早晚應噴水保濕,光線控制在500~1000lx,溫度還保持在18~24℃,並減少通風次數和時間,每天通風2~3次,每次通風30分鍾,以防氧氣過多導致早開傘、菌柄短、肉薄。待菇蕾長至3~5厘米後,可適當增加通風量,即通氣量要隨著子體的發育而增大。但注意菇蕾期要避免強風直接吹到菇蕾上,會造成菇蕾死亡。梅雨季節要特別注意通風,否則也會造成菇蕾死亡。由於楊樹菇的子實體表層吸水性差,料面的保水性也差,為了滿足子實體和生長發育需要,要少量多次給予補充水分,水可直接噴到料面上,是否向菇體噴水,應視菇體的干濕情況而定,若菇體干可適當噴霧狀水,一直維持到採收。當子實體菌蓋開始平展,菌環未脫落時就可採收。因菌柄較脆,易折斷,採收時應抓住基部拔起,防止傷及幼菇。採收後要清理菌袋料面,合攏袋口,讓菌絲休養3天左右,然後拉開袋口,可噴一次量比較大的水,並重復上述管理。7天後又可長一潮菇,或可採收4~8潮菇。立式栽培采完第一潮菇後,從第二潮菇開始,由於料面通氣好,會形成較多的單生原基,如果不進行疏蕾,所供給的養分無法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子實體很小就會成熟開傘,即影響了產量,又影響了質量。因此為了獲得高產優質的產品,必須進行疏蕾。疏蕾鴰方法是在原基長到0.3~0.5厘米時,每袋只留5~8朵粗壯的原基,其餘疏去。立式栽培生長出的子實體,粗壯、色艷、肉質肥厚,商品價值高,生扮學效率可達75%8~85%。

立式栽培也可以進行覆土,方法是在楊樹菇菌絲長滿袋料後,去掉繩子,將過長的袋口往下折,覆上1.5~2厘米厚的經消毒處理過的菜園土,粒徑在0.3~1厘米的顆粒較為適宜。覆土能有效解決菌袋的補充水傷問題,提高楊樹菇的產量的品質。覆土後要進行噴水保濕,在管理上比不覆土栽培栽培的可減少噴水次數。

(2)牆式栽培:這種方法是在袋料接種後,等上一星期,待菌絲在料面上定植後,一排排平放承地面上,再一層層疊起來。秋種時,由於當時氣溫比較高,菌袋可疊矮些,春種時,當時氣溫較低,可疊高位。等菌絲長滿菌袋後,可解掉捆住袋口的繩子,盡量把袋口撐開,打開門窗進行空氣和水分的調控,管理措施與立式栽培,栽培容量大,管理也比較簡便。但由於通氣不如立式栽培,並且楊樹菇的子實體有向光性,長出的子實體菌柄比立式栽培的要細長,菌蓋顏色也比較淺,產量品質都不如立式栽培,生物學轉化率也只有50%左右。

(3)利用人防工事和石山區的山洞栽培楊樹菇:我區石灰岩山區有許多山洞,大中城市也有大量人防工事,山洞和防空洞里的氣溫是冬暖夏涼,溫度常年穩定在20~25℃,很適合全年栽培楊樹菇,但利用山洞和防空洞栽培楊樹菇要注意,要選擇有通風條件的;由於防空洞不同季節空氣濕度差異較大,要注意排濕和噴水保濕;楊樹菇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發育要求光照強度在2001lx以上,因此在防空洞栽培楊樹菇必須安裝照明設施,每天開燈3~5小時,以誘寺菇原基的形成;山洞最好有散射光照到。

八、病蟲害防治

楊樹菇菌絲抗雜菌能力比較弱,接種後易發生雜菌污染,要避免這種情況,就要嚴把好以下幾個關鍵:一是把好滅菌關,滅菌時間要比平菇和金針菇等要長些。二是要把好菌種關,菌種決不能帶有雜菌。三要把好接種關,要求嚴格進行夫菌操作接種。四是做好菌袋發菌房的衛生和消毒,小心袋料不被刺、磨穿孔,盡量避免後期污染。當菌絲長滿袋後一直到整個出菇過程,菌袋不易遭受雜菌的侵害。

楊樹菇栽培管理中主要是防治菇蠅為害,特別是春夏季節最容易遭受菇蠅的為害,菇房的菇香味和爛菇味對菇蠅有很強的吸引力,菇蠅繁殖力強,一隻雌蠅可產卵300粒,菇蠅以幼蟲為害,在料中為害菌絲,從基部侵入菌柄,蛀食子實體,嚴重時將整個菇體食為海棉狀。防止菇蠅的有效辦法,一是將栽培房的門窗安裝上紗網,二是要注意菇房的環境衛生及房外消滅菇蠅孽生地,三是可在菇房地面及周圍經常噴些殺蟲劑。如果菌袋已發生菇蠅為害,用可銳勁特5%懸浮劑1500倍液或者0.1%的魚藤精噴灑菌袋及周圍環境,即將要收的菇最好待收了再噴灑。還可用糖醋毒餌誘殺成蟲,毒餌的製作方法是:將米糠或麥麩炒香,然後加入糖、食醋和敵敵畏等殺蟲劑攪拌,糖和食醋的用量以可以散發出較強的糖醋味為度,毒餌可放在茈房的門口和其他不影響操作的地方,也可以用蚊帳布包起掛在房子的空間。

閱讀全文

與汽油桶做食用菌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禽腺病毒檢測方法 瀏覽:472
皮製手機殼清洗方法 瀏覽:156
學習英語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77
橘子的使用方法 瀏覽:977
四年級檢測電路有兩種方法分別是 瀏覽:935
安阻法的測量方法 瀏覽:143
兒童低燒怎麼辦簡單的退燒方法 瀏覽:396
淘寶上的存錢方法怎麼存 瀏覽:107
貓術後化膿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12
夾核桃的工具安裝方法 瀏覽:17
二年級畫小汽車簡便方法 瀏覽:39
螺旋式led燈泡安裝方法 瀏覽:220
酸奶的食用方法 瀏覽:139
神經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258
人工整枝的主要技術方法有哪些 瀏覽:184
大田玉米收割方法視頻 瀏覽:701
山東省教學方法 瀏覽:825
支付密碼一般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94
乳腺癌治療方法及中葯 瀏覽:554
老年人駝背有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