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富含粗蛋白質、脂肪及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特別是谷氨酸的含量很豐富。做湯時加一點竹蓀,味道鮮美中透出一縷山野清香。雲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幾率較低,而且不論男女都沒有「人過四十五,肚皮往外凸」的身材走型之虞,據說就是因為他們經常用竹蓀與炒熟的糯米一同煮湯飲用有關。竹蓀具有去脂的作用,能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能減肥消脂,加上竹蓀吸附了深山竹林里的陰涼之氣,性微寒,故同時有降血壓、降血脂和降膽固醇的效用,對已患有輕度脂肪肝的人來說,是一味食療良葯:只要將竹蓀和多種天然山菌同燉,吃菌飲湯即可。
竹蓀能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腫瘤的萌生與擴散,對肺癌病人有比較好的食療效果。
脾胃虛寒慎吃竹蓀
竹蓀性涼,脾胃虛寒之人一次不要吃得太多。干品烹制前應先用淡鹽水泡發,泡發過程中要換水兩次,並剪去菌蓋頭(封閉的一端),否則會有怪味。干竹蓀保存時,注意不要放在高溫潮濕的地方,不然竹蓀外面的那層紗網狀菌裙很容易吸潮生霉。
挑選竹蓀有訣竅
竹蓀營養豐富,同時還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是非常受歡迎的保健食品。挑選竹蓀時,要注意挑選朵大肉厚、顏色偏黃的。
② 竹蓀的功效和食法
竹蓀的營養價值:
1、竹蓀能抑制腫瘤。竹蓀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竹蓀能夠保護肝臟,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雲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幾率較低,這與他們經常用竹蓀與糯米一同泡水食用可能有關。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竹蓀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雲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幾率較低,這恐怕與他們經常用竹蓀與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關。
2、竹蓀做菜十分美味。竹蓀以其身形俊美動人而聞名,其鮮品形態猶如一個穿紗裙的姑娘,堪稱「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後」。它具有延長湯羹等食品存放時間、保持菜餚鮮味不腐不餿的奇特功能,一向被帝王列為御膳,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
3、竹蓀能夠保護肝臟。竹蓀能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從而產生降血壓、降血脂和減肥的效果;
4、竹蓀多糖具有明顯的機體調節功能和防病作用。竹蓀中的多糖:均勻多糖和非均勻多糖都含量豐富,如膳食纖維素、D-半乳糖、D-甘露醇、木糖、葡萄糖等。竹蓀多糖具有明顯的機體調節功能和防病作用,因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5、竹蓀含有豐富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
6、竹蓀所含營養成分高,有利身體健康。竹蓀的有效成分可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
竹蓀的功效與作用
竹蓀有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主肺虛熱咳、喉炎、痢疾、白帶、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可用於抗腫瘤的輔助治療。
1、滋補。
竹蓀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
2、保護肝臟。
竹蓀有俗稱「刮油」的作用,能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利於肝臟健康,也可以用於輔助減肥。
3、抗癌。
雲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幾率較低,這恐怕與他們經常用竹蓀與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關。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竹蓀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竹蓀提取物對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為60%,對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為70%。從竹蓀中分離得到1種甘露聚糖和2種水溶性葡聚糖,對小鼠移植肉瘤S180有抑製作用。
4、促進有絲分裂作用。
竹蓀中提出了2種多糖(T-3-Ad和T-4-N)和1種結合多糖組分(T-2-A),具有明顯的有絲分裂和集落刺激因子誘導功能。
5、保護皮膚。
竹蓀對於改善皮膚的衰老狀態卓有良效。它含有多種氨基酸,對皮膚有很好的營養、滋潤作用。不僅可顯著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而且可使血液中氧合血紅蛋白釋放更多的氧,以供給組織細胞。同時,還可使細胞組織(包括皮膚、黏膜、毛發等)活性增強,活力增大,處於健康狀態,從而使我們的皮膚、毛發顯得更加滋潤,達到美容的效果。
6、其它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竹蓀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對於脾胃消化功能有很大的裨益。用竹蓀製作的菜餚,如竹蓀汽鍋雞、竹蓀銀耳等,對人體可起到滋補強壯的作用。而竹蓀蒓菜湯則可降低血壓和血脂。
竹蓀的食用方法
竹蓀的吃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炒著吃,可以燉湯吃,或者與其它的菜餚一起烹制食用。一般常見的吃法,是用竹蓀搭配各種生活中常見的食材一起烹制食用。比如和雞、鴨、排骨、銀耳等食材搭配。
干品烹制前應先用淡鹽水泡發10分鍾,並剪去菌蓋頭(封閉的一端),同時要去除竹蓀的花朵部分(網狀部分,花朵是竹蓀香味比較集中的地方),只保留莖部,否則會有怪味。注意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和高溫潮濕的地方,開封時請盡快食用。
竹蓀精
竹蓀精是純菌類調味品,不同於傳統味精和雞精以化學物質和動物成分為主要原料,而以提取原生態菌類的鮮味為主要原料,完全擺脫了工業污染和動物疾病的威脅。為傳統調味品帶來了一次調鮮和健康的革命。
竹蓀酒
竹蓀酒是以五糧為基酒,採用竹蓀、獼猴桃為主要原料,配以竹蓀發酵液,調和諸味,勾兌而成菌香型白酒。
竹蓀茶
竹筍茶成分為:竹蓀、藏茶、黃精、紅莧菜。適宜人群:高原旅遊、辦公室疲勞、大魚大肉人群。
③ 竹蓀有什麼營養應該怎麼吃合適
竹蓀是名貴的食用菌,歷史上列為「宮廷貢品」,近代做為國宴名菜
,同時也是食療佳品。其營養豐富,據測定干竹蓀中含蛋白質19.4%、脂肪2.6%,碳水化合物總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纖維8.4%,灰分9.3%。其對高血壓、神經衰弱、腸胃疾病等具有保健作用。還具有特異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蓀烹調的菜、肉多日不變餿。竹蓀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竹蓀能夠保護肝臟,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雲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幾率較低,這與他們經常用竹蓀與糯米一同泡水食用可能有關。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竹蓀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
食用注意
干品烹制前應先用淡鹽水泡發,並剪去菌蓋頭(封閉的一端),否則會有怪味。注意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和高溫潮濕的地方,開封時請盡快食用。
竹蓀母雞湯
製法:將土養老母雞去毛、掏盡內臟、去雞屁股並洗凈雞身後,先燒滾一過水,將老母
竹蓀
雞整個兒地浸在滾水中焯去血腥氣,撈出後沖一下。 砂鍋中一次性加滿水,放入老母雞,加拍松的生薑塊一個、料酒一小勺,先大火燒開後,用小火慢慢燉。燉雞時,為了防止湯水溢出,可以在砂鍋上架兩根竹筷,再蓋上鍋蓋。大約三小時後,雞湯已經呈現金黃色。這時可以將已經用水發過的竹蓀切段,投入雞湯中,再燉,等竹蓀充分浸潤了雞湯的味道後,根據個人口味加鹽,關火,撒一點點蔥花增香,就可上桌了。 要點:給雞焯水時不要弄破雞皮;水發竹蓀要多浸泡一會兒,才會去除那股怪味兒,竹蓀不要放多,否則會奪雞湯的鮮味;如果老母雞肚子里油很多,要挖出來扔掉一點,尤其是在夏天對於喜歡清淡的人來講。
竹蓀紅螺湯
原料:紅螺肉400克,豌豆苗50克,竹蓀10克,料酒、精鹽、味精、蔥段各適量。 製法:將紅螺肉洗凈切片,放沸水鍋中焯透撈出。竹蓀用清水泡軟
竹蓀
,洗去泥沙,切去兩頭,再用清水漂洗成白色時撈出,切成段。豌豆苗去雜洗凈。坐鍋加清水,放入竹蓀、料酒、精鹽、螺片,燒煮開後放入豆苗、蔥段,略煮片刻,加味精起鍋。
竹蓀燴雞腰
原料:雞腰200克、精鹽8克、雲腿30克、味精2克、胡蘿卜30克、干竹蓀30克、雞清湯500克、蒸蛋黃糕30克、芝麻油5克。 製法:干竹蓀用涼水漲發,淘洗干凈,再用涼水發透,撈入熱水鍋中氽後,取出改刀。胡蘿卜、萵筍分別在熱水鍋中焯熟,過涼,切成象眼塊。雲腿、蒸蛋黃糕切片。 雞腰清洗干凈,用雞清湯氽熟,撈入冷水中過涼。用刀從雞腰中間劃一道口,撕去薄膜,沿刀刃再平片為兩半,入碗,加雞清湯100克,鹽2克,上籠蒸10分鍾。 炒鍋置旺火,注入雞清湯400克,依次下雲腿、蒸蛋黃糕、胡蘿卜、萵筍,燒開後撇去浮沫,將竹蓀擠去水分放入,加鹽6克、味精、胡椒粉調味,起鍋入湯碗,將蒸好的雞腰連汁倒入,淋上芝麻油即成。 竹蓀用涼水泡約2~3小時,脹透後,用清水反復洗凈泥沙和雜質,即可用涼水泡上待用。
竹蓀銀耳湯
原料:干竹蓀25克,干銀耳20克,冰糖200克。 製法: 用冷水將竹蓀、銀耳分開泡發,摘蒂去泥洗凈;將竹蓀切成5厘米的長段,混銀耳用溫水漂洗幾遍。冰糖用水溶化,撇去浮沫放入竹蓀、銀耳煮熟,裝碗即成。 要點:煮制時不要讓竹蓀過爛。
香酥竹蓀魚
原料:干竹蓀、凈魚肉、雞蛋、鹽、雞精、澱粉、麵包糠、芝麻、
干竹蓀
椒鹽、食用油。 製法:將干竹蓀用水泡開,切成5厘米長的段;將凈魚肉剁成茸,加入鹽、雞精攪拌均勻,再將魚茸放入竹蓀中間,蘸上雞蛋液、麵包糠、芝麻待用;坐鍋點火倒油,油溫6成熱時,放入竹蓀魚,炸至金黃色時撈出,食用時蘸椒鹽即可。
竹蓀白菜元子湯
原料:白菜、豬肉泥、竹蓀、香菇、青筍、黃瓜、胡蘿卜。鹽、高湯。 製法:將竹蓀用水泡一下,切成段,黃瓜、胡蘿卜、青筍去皮洗凈,切成大片,待用。選2張白菜葉用開水略燙一下。用燙過的白菜葉包住調好味的豬肉泥,裹成條狀,下鍋用小火煮約5分鍾,起鍋後切成段。鍋內放適量高湯,下入竹蓀段、黃瓜片、青筍片、胡蘿卜片煮開,放入做好的白菜元子煮沸即可。
竹蓀肝糕
原料:豬肝、竹蓀、鹽、味精、胡椒粉、蔥、姜、料酒、雞蛋、清湯。 製法:把肝打碎,過籮,加蔥姜水、鹽、味精、蛋清上屜蒸,蒸好的肝糕取出來放入容器、注入清湯、放入竹蓀。
雞茸竹蓀湯
原料:雞脯肉150克,水發竹蓀350克,鹽、香菜葉、豆苗葉、黃瓜皮、胡蘿卜雞蛋清、高湯、水發香菇、豬油。 製法:將雞脯去筋切成條,加工成茸泥,再加鹽、雞蛋清攪勻上勁。把水發竹蓀剪開切成象眼片,胡蘿卜切末,黃瓜皮切細絲,香菇切成花盆形狀。取小湯匙12把抹上豬油,再把茸放裡面抹平,裝飾上香菜葉、豆子葉、胡蘿卜末,黃瓜皮絲、香菇花盆塊,做成各種花形,上籠蒸3分鍾取出備用。把竹蓀焯一遍,再用高湯氽一下放入湯盆內。再把蒸好的雞茸浮入湯中即可。
蟹肉竹蓀扒蘆筍
原料:蟹肉、蟹黃50克,竹蓀200克,蘆筍200克。高湯100克,鹽、味精、料酒量。 製法:蘆筍選粗細均勻切成兩寸的段(只用前端),竹蓀用涼水泡透,
干竹蓀
擇洗干凈,切成一寸的段。蘆筍用水燙透,鍋內放油,放入蘆筍,用芡湯炒勻。將竹蓀泡發後,放入高湯煨一會兒撈出,然後穿入蘆筍擺好。鍋內放油,煸蟹黃、蟹肉,加入料酒、高湯、鹽、味精、雞粉蘆筍,勾芡打,再澆在擺好的蘆筍上即成。
竹蓀魚圓湯
原料:竹蓀25克,魚蓉500克,菜心25克,清湯1000克,精鹽5克,味精5克,料酒10克,生薑10克,蔥5克。 製法:竹蓀經漲發後漂洗干凈待用;將魚蓉擠成魚圓入鍋余熟,菜心切成橄攬形入鍋燙熟,清湯吊干凈燒開放入竹蓀、魚圓、菜心,調味即成。
竹蓀素燴
原料:竹蓀1兩、蘑菇2隻、四季豆半兩、筍片半兩、黑木耳及胡蘿卜花少許。鹽3分、素易鮮2分 製法:竹蓀用水泡開後切段、蘑菇切片、四季豆入油鍋拉油後與其他原料一起焯水瀝干。鍋內放入一杯水,加入原料調味略燒後勾薄成。
柴把竹蓀卷
原料:竹蓀8條、芹菜2根、金針菇1把、香菇2朵、胡蘿卜少許。湯1碗、鹽10g、雞粉5g、水澱粉10g。 製法:竹蓀泡軟,切頭、尾捲成筒形,氽湯備用。胡蘿卜去皮,先煮熟再切絲;香菇切條;金針菇切根,洗凈; 芹菜燙水至軟,切成細長條。把金針菇、香菇條與胡蘿卜條放入竹蓀中捲起,用芹菜段系緊,排放於碗中,加入清湯及調料蒸5~6分鍾。盛出,排於盤中,用原來的湯汁以水澱粉勾芡淋上即可。
雲片竹蓀湯
原料:鵪鶉蛋、竹蓀、火腿、香菜。雞湯、鹽、雞精、料酒、雞油。 製法:將竹蓀用溫水泡開洗凈切成象眼片,火腿切末,香菜葉洗凈;取湯匙十把,里邊沫上一層雞油,每把湯匙中磕入一個鵪鶉蛋,上面放上火腿末、香菜葉放到蒸鍋中蒸5分鍾後取出晾涼,去掉湯匙,將鵪鶉蛋放入開水中焯一下撈出裝入湯盤中待用;坐鍋點火放入高湯,加入雞精、料酒、鹽、竹蓀片,待開鍋後倒入裝有鵪鶉蛋湯盤中即食。
香酥竹蓀魚
原料:干竹蓀、魚肉、雞蛋。鹽、雞精、澱粉、麵包糠、芝麻、椒鹽、食用油。 製法:將干竹蓀用水泡開,切成5厘米長的段;將凈魚肉剁成茸,加入鹽、雞精攪拌均勻,再將魚茸放入竹蓀中間,蘸上雞蛋液、麵包糠、芝麻待用;坐鍋點火倒油,油溫6成熱時,放入竹蓀魚,炸至金黃色時撈出,食用時蘸椒鹽即可。
竹蓀鴿蛋蒓菜湯
原料:竹蓀100克,蒓菜50克,鴿蛋12個。高湯1000克,鹽3克,蘑菇精2克,胡蘿卜2片。 製法:竹蓀洗凈切段,鴿蛋煮熟去殼,蒓菜和胡蘿卜焯水。鍋中倒入高湯燒開,放入所有原料和調料,煮5分鍾即可。 提示:煮高湯時大火燒開,再轉中小火煮原料。
竹蓀炒肉片
原料:竹蓀100克,豬瘦肉250克。 製法:將二者洗凈,切片;先油爆肉半分鍾
竹蓀
,倒入竹蓀,加適量水和精鹽,炯熟即可。
竹蓀爆肚皮
原料:竹蓀50~100克,豬肚500克。 製法:將豬肚洗凈,先用高壓鍋燒至7~8分熟,起鍋切片;竹蓀切片,用食油爆肚片,片刻加入竹蓀,再加適量精鹽、料酒稍燜,入蔥段、薑片,燜熟即可。
竹蓀燒魚塊
原料:竹蓀100克,草魚1條(約500克),姜、蔥各適量。 製法:將草魚洗凈,去鱗片、腸雜,切塊;竹蓀洗凈切片;先燒魚塊至八成熟,入竹蓀、蔥段、生薑、料酒等,加精鹽稍燜即可。
竹蓀鴨子湯
原料:竹蓀150克,鴨1隻(約750克)。 製法:將鴨子脫毛洗凈,除內臟,切塊;竹蓀亦切塊;先用高壓鍋將鴨子燒至八成熟,入竹蓀,放精鹽燉熟即可。
龍井竹蓀
原料:干竹蓀16個。 配料:魚茸100克,豌豆32粒,水發發菜少許,熟火腿末、油菜末各少許,豆苗少許,雞蛋清2個。料酒10克,精鹽2克,干玉米粉10克,清湯1250克,熟豬油5克。 製法:將竹蓀放入盆中,注入溫水浸泡30分鍾,用清水沖洗數遍。如竹蓀顏色過黑,可加入少許精鹽揉搓幾下,用清水沖洗干凈。將約2寸長的上半部竹蓀放在平盤中,在莖部根上撒些干玉米粉。將雞蛋清倒入平盤中,用筷子抽起,呈雪白泡沫狀。將魚茸放入碗中,加入炒酒、精鹽、熟豬油各少許,攪拌上勁後再放入雞蛋清和玉米粉,攪拌成糊。將魚茸糊擠成長約8分的龍井魚身子,放在竹蓀的撒有玉米粉的部位,用兩粒豌豆安在魚頭兩側做眼睛,背上撒些發菜、火腿末、油菜末,即成龍井竹蓀。按以上方法做16個,上屜蒸熟,取出,放在海碗內。另坐鍋,注入清湯,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料酒、精鹽,澆在海碗內即成。
竹蓀牛鞭
原料:黃牛鞭1根(約750克),白菜苞20個,竹蓀50克,枸杞5克,花生油100克,鹽、味精適量,糖10克,紅葡萄酒50克,番茄醬50克,辣椒油25克,香油5克,姜20克,蔥25克,肉桂5克,八角5克,草果3克,白蔻3克,干紅椒50克,濕澱粉25克。 製法:牛鞭下冷水鍋煮2小時,剖開刮洗干凈,切6厘米長,1.5厘米粗的條,再入冷水鍋燒開撈出。菜心洗凈,竹蓀水發,枸杞泡發。蔥姜洗凈拍破。鍋內放油,下番茄醬、姜、蔥、肉桂、干紅椒、八角、草果、白蔻煸炒,再下入牛鞭,烹紅葡萄酒,放鹽、味精、白糖,用砂鍋加清水煨爛,揀出蔥、姜、肉桂、八角等香料。菜苞炒熟入味,竹蓀切5厘米長的段氽水。牛鞭倒入炒鍋收濃湯汁,勾芡,淋辣椒油和香油,裝入盤中,撒枸杞、蔥段即可。
竹蓀野菌燒雞
原料:凈土雞、水發竹蓀、鹽漬牛肝菌、雞樅菌、鹽、雞精、味精、胡椒粉、老薑、大蔥、料酒各適量。 製法:雞洗凈,改刀成5 厘米見方的塊;竹蓀擇去老殘部分,切成3 厘米的片;野菌用清水透去鹽,余煮後切成05 厘米厚的片待用。雞塊下姜、蔥鍋內爆香,烹人料酒,摻鮮湯吃味後下野菌,燒沸去掉浮沫,用小火漫燒至雞肉把軟時,下竹蓀、香油收汁起鍋裝盤時,將竹蓀放上面,其他放下面,成寶塔型即成。 操作要領:下野菌後,應改小火慢燒;竹蓀在要起鍋時下,否則汁不清爽,竹蓀易被燒爛。
如意竹蓀
原料:水發竹蓀150克,雞脯肉100克,肥膘50克,鮮蘑末、火腿末各10克,豌豆苗少許。濕澱粉、料酒各10克,鹽、麵粉各少許,雞蛋清30克,清湯250克,蔥姜水適量。 製法:雞脯、肥膘剁成泥,調入蛋清、蔥姜水、鮮蘑末、料酒、鹽,製成雞泥,豆苗切成末。發好竹蓀用開水氽一下,用刀豎劃開去掉尖部,平鋪在盤中,灑上少許麵粉,抹上一層雞泥,火腿茸、豆苗末分灑兩頭,再從兩端卷至中間,用澱粉粘住,蒸5分鍾取出,裝在湯盤中。勺中放入清湯、鹽、料酒、姜水,調好口味,燒開,澆在湯盤中即可。
竹蓀白果
原料:油菜600克、竹蓀40克、白果罐頭1罐。A料:糖、鹽、黃酒各2小匙。B料:高湯1碗,鹽、糖、黃酒各適量 製法:竹蓀放入碗中,加冷水泡軟撈出,剪成5厘米長的小段;油菜洗凈,放入沸水中加A料燙熟,撈出瀝干水分,待涼後鋪入盤底備用。鍋中倒入B料煮開,放入竹蓀煮至透明,撈出,盛入油菜上;鍋中湯汁繼續煮沸,放入白果煮熟,盛出,淋在竹蓀上,即可端出食用。
扒竹蓀帶底
原料:水發竹蓀700克。水發香菇300克,火腿2片(10克),濕澱粉15克,冬筍2片(8克)。精鹽5克,味精3克,薑汁35克,奶湯1500克,大油200克。 製法:將水發竹蓀從莖部剖開截成6.5厘米的段,洗凈後用開水氽一下,再用開水浸養著備用。水發香菇除留一枚形狀完整者外,皆以卧刀片成片備用。取九寸盤一個,將鍋墊放在上面,中間放整香菇一枚,上下各放一片刻成葉狀的火腿片,左右各放一片冬筍片。然後以三搭頭的形式將水發竹蓀整齊地擺在鍋墊上,再將香菇片放在竹蓀上,形成中間高、四周低,再用一個九寸盤扣住。 炒鍋置旺火上,添入奶湯750克,放入精鹽2克、薑汁15克,將鍋墊放入湯中,湯沸5分鍾之後取出。 重置鍋於旺火上,添大油150克,油熱七成時添奶湯750克、精鹽3克、薑汁20克,放入鍋墊扒制。湯燒開,移到小火收汁。待主料將汁吸收時,再放入大油50克及味精,隨即將鍋墊托出,掀去盤子,扣在扒盤中,鍋中余汁勾入濕澱粉,攪勻淋在主料上即成。
藏紅花扒竹蓀
原料:雞湯500 g、藏紅花0.3 g、竹蓀8~9個、油菜6顆、胡蘿卜1個切片、西蘭花200 g切塊。 製法:藏紅花加入雞湯後放入大碗內隔水蒸30分鍾備用,將洗凈的鮮竹蓀以及各類蔬菜調味炒熟後擺盤,將藏紅花雞湯加鹽、雞粉,用文火煮3~4分鍾,勾芡後收汁,淋入盤中的蔬菜和竹蓀即可。編輯本段營養知識
竹蓀(干)知識介紹: 竹蓀隸屬於腹菌綱、鬼筆目、鬼筆科、竹蓀屬。竹蓀為真菌植物門真菌長裙竹蓀和短裙竹蓀去掉頭部的子實體,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 竹蓀又稱「真菌之花」、「植物雞」等,名列「四珍」(竹蓀、猴頭、香菇、銀耳)之首。 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干白蛇皮,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整個菌體顯得十分俊美、色彩鮮艷稀有珍貴。 竹蓀以其身形俊美動人而聞名,其鮮品形態猶如一個穿紗裙的姑娘,堪稱「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後」。它具有延長湯羹等食品存放時間、保持菜餚鮮味不腐不餿的奇特功能,一向被帝王列為御膳,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 竹蓀(干)營養分析: 1. 竹蓀含有豐富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 2. 竹蓀的有效成分可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 3. 竹蓀能夠保護肝臟,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從而產生降血壓、降血脂和減肥的效果; 4. 雲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幾率較低,這恐怕與他們經常用竹蓀與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關。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竹蓀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 5.竹蓀中的多糖:均勻多糖和非均勻多糖都含量豐富,如膳食纖維素、D-半乳糖、D-甘露醇、木糖、葡萄糖等。竹蓀多糖具有明顯的機體調節功能和防病作用,因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竹蓀(干)補充信息: 原野生採集,價等黃金,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後」之譽。列為「草八珍」。現已有人工栽培。 竹蓀(干)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肥胖、腦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腫瘤患者可以常食; 2. 竹蓀性涼,脾胃虛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竹蓀(干)食療作用: 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主治肺虛熱咳、喉炎、痢疾、白帶、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症。 竹蓀(干)做法指導: 干品烹制前應先用淡鹽水泡發,並剪去菌蓋頭(封閉的一端),否則會有怪味。
或作竹蓀,出四川。滾水淬過,酌加鹽、料酒,以高湯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與嫩豆腐、玉蘭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夾雜別物並搭饋也
④ 竹蓀的做法
第一步竹蓀的做法有很多種,比如竹蓀排骨湯,竹蓀雞湯,姬松茸竹蓀菌菇雞湯,冬筍竹蓀湯,猴頭菇蟲草花竹蓀排骨湯,竹蓀雞肉煲,竹蓀花膠干貝湯等等,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竹蓀的做法:首先將泡發的竹蓀焯水後泡在冷水中。
(4)雲南苗族竹蓀與糯米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營養價值
1. 竹蓀含有豐富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
2. 竹蓀的有效成分可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
3. 竹蓀能夠保護肝臟,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從而產生降血壓、降血脂和減肥的效果;
4. 雲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幾率較低,這恐怕與他們經常用竹蓀與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關。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竹蓀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
食用注意
干品烹制前應先用淡鹽水泡發10分鍾,竹蓀剪去菌蓋頭(封閉的一端)。
竹蓀的存放,注意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和高溫潮濕的地方,開封時請盡快食用。新近的竹蓀,顏色微微泛黃(雪白的為人工硫磺熏制過),經過長時間的存放,陳年的竹蓀顏色會更黃。
竹蓀(干)適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肥胖、腦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腫瘤患者可以常食;
2.竹蓀性涼,脾胃虛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竹蓀(干)食療作用: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主治肺虛熱咳、喉炎、痢疾、白帶、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症。
竹蓀(干)做法指導:干品烹制前應先用淡鹽水泡發,並剪去菌蓋頭(封閉的一端),否則會有怪味。
⑤ 竹蓀怎麼吃
1、淘米水泡發竹蓀
竹蓀用淘米水泡發,會使泡出來的竹蓀白一些;竹蓀在淘米水中浸泡兩至三個小時,發漲發開後,放入清水中漂洗,瀝干水後放入清水中浸泡備用。
2、鹽水泡發竹蓀
竹蓀的泡發是關鍵,竹蓀可以用淡鹽水泡發20分鍾左右,中間換2至3遍水,竹蓀在泥土中生長,會沾染不少的塵埃泥土,所以你需要把竹蓀上的泥沙清洗干凈,待竹蓀泡好後,放入清水中等待烹調。
●竹蓀的做法(竹蓀母雞湯+竹蓀紅螺湯)!
一、竹蓀紅螺湯:
用料:紅螺肉400克,豌豆苗50克,竹蓀10克,料酒、精鹽、味精、蔥段各適量。
1、首先將紅螺肉洗凈切片,放沸水鍋中焯透撈出。
2、竹蓀用清水泡軟,洗去泥沙,切去兩頭,再用清水漂洗成白色時撈出,切成段。
3、豌豆苗去雜洗凈。
4、坐鍋加清水,放入竹蓀、料酒、精鹽、螺片。
⑥ 竹蓀糯米泡水的做法
材料
蘋果1個、糯米兩小把、陳皮、冰糖適量。
做法
1、蘋果洗凈,從中間切成兩半。
2、把蘋果核去掉,從中間挖一個洞,但不要挖的太深。
3、把糯米放到蘋果的當中,要填滿(泡一小時的糯米)。
4、泡好的陳皮切成細絲。
5、陳皮絲放到糯米上。
6、冰糖放到陳皮上面。
7、放鍋上開始蒸。
8、蒸30分鍾就可以了。
小訣竅
1、蘋果最好不要削皮,最有營養價值的果膠在蘋果皮中。
2、蘋果特有的香味有舒緩壓力和促進睡眠的作用。
3、糯米至少要泡一小時,不然蒸的時候不容易蒸熟。
⑦ 鮮竹蓀怎麼吃與做法大全
鮮竹蓀的做法
竹蓀營養豐富,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同時也是食療佳品,對治療高血壓、神經衰弱、腸胃疾病等具有顯著效果,竹蓀的有效成分還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能防癌抗癌,減肥壯體。雞脯肉則為低脂肪、高熱量的低膽固醇食品,深受現代人士的青睞。
竹蓀可以有很多種做法,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種簡單方便的製作方法:首先我們要准備鮮竹蓀和雞脯肉為主料,還有雞蛋,海米,豆尖,清湯;
做法:將清湯加鮮竹蓀上蒸籠,蒸出菌味,這樣子就能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食材的營養和美味;同時將雞脯肉打成糝開水加工後製作為豆花狀。此道菜品雞豆花鮮香嫩,湯菌香濃,口感清淡,營養豐富,造型獨特。
竹蓀的儲存方法干制竹蓀的保存比較簡單,只要放在陰涼乾燥通風處即可。開封後需要盡快食用,並保證每次都把袋口扎嚴,以防受潮。或可放在密封罐內保存。
鮮竹蓀怎麼做好吃
竹蓀母雞湯:這倒真是再簡單不過的菜了,只要原料夠好——真正的土養的老母雞,而且不要超過三斤的那種。首先將土養老母雞去毛、淘盡內臟、減去雞屁股並洗凈雞身後,先燒滾一過水,將老母雞整個兒地浸在滾水中焯去血腥氣,撈出後沖一下。
砂鍋中一次性加滿水,放入老母雞,加拍松的生薑塊一個、料酒一小勺,先大火燒開後,用小火慢慢燉。燉雞時,為了防止湯水溢出,可以在砂鍋上架兩根竹筷,再蓋上鍋蓋。大約三小時後,雞湯已經呈現金黃色。
這時可以將已經用水發過的竹蓀切段,投入雞湯中,再燉,等竹蓀充分浸潤了雞湯的味道後,根據個人口味加鹽,關火,撒一點點蔥花增香,就可上桌了。要點:給雞焯水時不要弄破雞皮;水發竹蓀要多浸泡一會兒,才會去除那股怪味兒,竹蓀不要放多,否則會奪雞湯的鮮味;如果老母雞肚子里油很多,要挖出來扔掉一點,尤其是在夏天對於喜歡清淡的人來講。
竹蓀紅螺湯:功效是養肝明目,溫中補腎。用料:紅螺肉400克,豌豆苗50克,竹蓀10克,料酒、精鹽、味精、蔥段各適量。
首先將紅螺肉洗凈切片,放沸水鍋中焯透撈出,竹蓀用清水泡軟,洗去泥沙,切去兩頭,再用清水漂洗成白色時撈出,切成段。豌豆苗去雜洗凈。坐鍋加清水,放入竹蓀、料酒、精鹽、螺片,燒煮開後放入豆苗、蔥段,略煮片刻,加味精起鍋。
紅螺肉含豐富的蛋白質、無機鹽及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明目的作用。配以山珍之品竹蓀,不僅味鮮美,而且有較高營養價值。適應症:脾胃虛弱,神經衰弱,視物不清等症。
鮮竹蓀的功效
竹蓀又稱「真菌之花」、「植物雞」等,名列「四珍」(竹蓀、猴頭、香菇、銀耳)之首。竹蓀以其身形俊美動人而聞名,其鮮品形態猶如一個穿紗裙的姑娘,堪稱「雪裙仙子」。它具有延長湯羹等食品存放時間、堅持菜餚鮮味不腐不餿的奇特功能,一向被帝王列為御膳,現在則是國宴中不可缺少的一味山珍。1、竹蓀含有豐富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
2、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主治肺虛熱咳、喉炎、痢疾、白帶、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症。
3、竹蓀的有效成分可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
4、竹蓀能夠保護肝臟,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從而產生降血壓、降血脂和減肥的效果;
5、雲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幾率較低,這恐怕與他們經常用竹蓀與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關。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竹蓀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肥胖、腦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腫瘤患者可以常食;
2、竹蓀性涼,脾胃虛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鮮竹蓀怎麼處理
鮮竹蓀的處理方法其實也不難,只要把它比較難清理的地方都要注意去洗干凈就好了,很難洗的縫縫可以用牙刷去刷,或者用別的工具也行,只要能清洗干凈就好了。
具體的處理方法,媽媽網網路就在這里跟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下,原料預處理原料要求是肉質新鮮細嫩、無蛀蟲、無腐爛、形狀好的竹筍, 去掉根部泥土後, 放入水槽中用清水洗凈, 拿刀切除根部粗老的部分,切口保持圓滑平整, 並剝除筍籜、筍衣。
或者將筍裝入蒸鍋中,直到它變得透但卻又不爛、能夠撕開為止,這時候我們就要立即把它撈起來,然後用冷水冷卻。冷卻的時候務必要做到徹底的冷卻,否則筍色會變暗, 容易發生後熟變軟並易酸敗等現象。
其實鮮竹蓀的處理方法也不難,大家可以動手自己處理一下,另外,現在是秋天,天氣比較乾燥,鮮竹蓀很有營養,很適合用來煲湯,廣東人就特別喜歡用它來煲湯,一家大小都十分的適宜食用。
鮮竹蓀怎麼清洗
1、竹蓀應該用溫水進么泡水,水溫過高對於竹蓀的營養會產生流失的作用,另外在泡發竹蓀的溫水中需要加入少量的食用鹽,這樣能殺死竹蓀表面的多種細菌。
2、在竹蓀泡入溫水之後,最好隔三十分鍾左右就換一次水,從開始浸泡到泡好,需要換三次到四次水,竹蓀的浸泡時間應該在兩到三個小時左右。
3、在給竹蓀換水的同時,要對竹蓀進行適度的清洗,要把竹蓀上的全部臟物都清洗掉。然後再取出來,用一個剪子,把竹蓀一端的一個小白圈剪掉。
4、竹蓀一端的小白圈就是人們做好竹蓀之後味道不對的根源。另外大家如果不喜歡竹蓀頂部的網狀物,也可以把它們去除掉再食用。
5、竹蓀這種菌類菜品是不適合長時間在沸水中燉制的,不然它的有效成分會大大減少。因此大家的制用竹蓀湯時,應該在湯品快要燉制好的時候再把竹蓀加入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