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烹飪原料選擇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烹飪原料選擇的基本原則
1、食材的產地保證
中國地大物博中國人是最講究吃的民族,各地的食材豐富多樣,想吃到最正宗的美味,那麼首先必須要產地正宗才行,所有食材產地的品質保證為好食材的首要條件。
2、食材的品相保證
食材的品相往往為決定一道美食的關鍵之一,通過選擇食材的外觀的色澤、飽滿度、尺寸大小這是優質食材的基本挑選標准。
3、食材的營養價值保證
真正有益健康的食材,才能算是優質食材,所以對衡定食材的營養是挑選好食材的基本准則之一,蟹參堂通過選擇純天然有機的自然食材來保證每一件食材營養價值和食用健康,通過食材滋養人的生命力。
烹飪
1、燒肉不宜過早放鹽:
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易使肉中的蛋白質發生凝固,使肉塊縮小,肉變質硬,且不易燒爛。
2、油鍋不宜燒得過旺:
經常食用燒得過旺的油炸菜,容易產生低酸胃或胃潰瘍,如不及時治療還會發生癌變。
3、肉、骨燒煮忌加冷水:
肉、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燒煮中突然加冷水,湯汁溫度聚然下降,蛋白質與脂肪即會迅速凝固,肉、骨的空隙也會聚然收縮而不會變爛。而且肉、骨本身的鮮味也會受到影響。
4、未煮透的黃豆不宜吃:
黃豆中含有一種會妨礙人體中胰蛋白酶活動的物質。人們吃了未煮透的黃豆,對黃豆蛋白質難以消化和吸收,甚至會發生腹瀉。而食用煮爛燒透的黃豆,則不會出問題。
5、燒雞蛋不宜放味精:
雞蛋本身含有與味精相同的成分谷氨酸。因此,炒雞蛋時沒有必要再放味精,味精會破壞雞蛋的天然鮮味,當然更是一種浪費。
6、酸鹼食物不宜放味精:
酸性食物放味精同時高溫加熱,味精(谷氨酸)會因失去水分而變成焦谷氨酸二鈉,雖然無毒,卻沒有一點鮮味了。在鹼性食物中,當溶液處於鹼性條件下,味精(谷氨酸鈉)會轉變成谷氨酸二鈉,是無鮮味的。
7、反復炸過的油不宜食用:
反復炸過的油其熱能的利用率,只有一般油脂三分之一左右。而食油中的不飽和脂肪經過加熱,還會產生各種有害的聚合物,此物質可使人體生長停滯,肝臟腫大。另外,此種油中的維生素及脂肪酸均遭破壞。
8、凍肉不宜在高溫下解凍:
將凍肉放在火爐旁、沸水中解凍,由於肉組織中的水分不能迅速被細胞吸收而流出,就不能恢復其原來的質量,遇高溫,凍豬肉的表面還會結成硬膜,影響了肉內部溫度的擴散,給細菌造成了繁殖的機會,肉也容易變壞。凍肉最好在常溫下自然解凍。
9、吃茄子不宜去掉皮:
是對人體很有用的一種維生素,在我國所有蔬菜中,茄子中所含有的維生素P最高。而茄子中維生素P最集中的地方是在其紫色表皮與肉質連結處,因此,食用茄子應連皮吃,而不宜去皮。
10、鋁鐵炊具不宜混合:
鋁製品比鐵製品軟,如炒菜的鍋是鐵的,鏟子是鋁的,較軟的鋁鏟就會很快被磨損而進入炒菜中,人食下過多的鋁的以身體是很不利的。
(1)對於烹飪原料國內常用的烹飪方法擴展閱讀
烹調作用一般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1、殺菌消毒。生的食物原料,尤其是蔬菜的葉壁,不論怎樣新鮮干凈,也都會常有一些細菌和各種寄生蟲,如不殺死,人食後易致病。菌蟲多怕高溫,一般在80度左右,就可以殺死,因此,烹調為殺菌消毒的有效措施。
2、使生變熟。烹調可以使主、輔料和調料受熱後發生質的變化,即:由生變熟。各種食物原料大都要通過烹調才能成為可食的菜餚。
3、促進營養成分分解,利於消化。凡是食物原料都含有一定的營養成分,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必須經過分解,才能利於人體吸收。烹調能促進食物原料中營養成分的分解。
4、調解色澤、增加美感。烹調可以使原料色澤更加美觀,如葉菜類加熱後會變得更加碧綠;魚片會更加潔白;蝦會呈鮮紅色彩等。
5、調合滋味,促進食慾。通過烹調,調味品在加熱中互相「擴散」、「滲透」、相互影響等作用,會使一些腥膻異味或許多單一味變為人們所喜歡的復合美味,從而促進食慾,如:「糖醋魚」、「蘑菇雞「等。
6、調劑汁液,促使菜餚豐潤。食物原料在加熱中,在一部分水分溢出被蒸發,使主、輔料變為不飽和狀態。這樣,在烹制中加入鮮湯和調味品,就容易被吸入主、輔料內使菜餚口味更加鮮美。當然要科學的掌握菜餚在烹制過程中添加鮮湯和調味的最佳時間。
2. 烹飪原料的資源有哪些分類方法
對原料進行品種分類的目的是為了准確、系統、規范地了解認識原料知識,從而做到合情合理地使用原料。根據分類指標的不同,原料品種常見的分類形式有以下幾種情況。
1、按原料的自然屬性分類有植物性原料、動物性原料、礦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2、按原料的加工狀況分類有鮮活原料、冷凍原料、冷藏原料(冷卻)、脫水原料、腌制原料。
3、按原料在菜餚中的用途分類有主料、配料、調料、裝飾料。
4、按原料商品學分類有糧食類、蔬菜類、水產品類、畜肉類、禽肉類、乳品類、蛋品類、調料類。
5、按原料資源的不同分類有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林產品。
6、按原料營養素構成的不同分類有熱量食品原料(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黃色食品)、構成食品原料(蛋白質——紅色食品)、保全食品原料(維生素、礦物質——綠色食品)。
7、按原料來源分類有外購原料和自製加工原料(主要指調料)。
8、其他分類隨著科技在食品生產加工方面的應用,出現了許多嶄新的食品種類,比如轉基因食品、綠色食品、有機天然食品等。綠色食品的基本標准:一是原料產品的產地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二是原料產品的生長過程符合無公害控制標准;三是產品生產加工與包裝運輸過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要求,並經過檢測合格才准出售。有機天然食品的基本標准:必須符合國家食品加工生產衛生各項標准,符合IFOAM標准,不受任何污染,不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劑。
3. 烹飪原料的分類方法有幾種
烹飪原料的分類具有重要的意義,但至今仍處於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狀態.運用現代科學理論知識對烹飪原料進行分類,不僅可以全面深入地認識和總結烹飪原料運用的規律,了解烹飪原料運用的資源利用情況,而且使烹飪原料學的學科體系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4. 目前國內外對烹飪原料學分類方法主要有哪些
不懂就要去學校學習,只有在學校系統 學習後,才會更有發展前途,我看四川的那個學校就可以的。學習川菜的學校就有教的。
5. 中餐常見的烹飪方法有哪些
炒
炒是最基本的烹飪技法,其原料一般是片、絲、丁、條、塊。
炒時要用旺火,要熱鍋熱油,所用底油多少隨料而定。
依照材料、火候、油溫高低的不同,可分為生炒、滑炒、熟炒及干炒等方法。
農家小炒肉
1、將原料洗凈,五花肉和瘦肉都切片備用(我沒買到上好的五花肉,稍有點肥);
2、將瘦肉片加鹽、雞精、料酒、老抽還有生粉抓勻後腌制5分鍾左右;
3、將原料洗凈,五花肉和瘦肉都切片備用(我沒買到上好的五花肉,稍有點肥)
4、將瘦肉片加鹽、雞精、料酒、老抽還有生粉抓勻後腌制5分鍾左右;
5、待五花肉煎至黃色時,將切好的尖椒和蒜片放入,繼續翻炒。很多做法中會把五花肉盛出,這里不需要;
6、加入少許鹽繼續翻炒幾下;
7、將腌制的瘦肉片放入鍋中,翻炒片刻即可出鍋。
爆
爆就是急、速、烈的意思。
加熱時間極短,烹制出的菜餚脆嫩鮮爽。
爆法主要用於烹制脆性、韌性原料,如肚子、雞肫、鴨肫、雞鴨肉、瘦豬肉、牛羊肉等。
常用的爆法主要為:油爆、蕪爆、蔥爆、醬爆等。
芫爆肚絲
1、將生豬肚用鹼、醋搓洗,去白油、雜質,清水洗凈,用開水氽後另換水;
2、加入蔥段、料酒、薑片用微火煮透,撈出切細絲。
3、蔥切絲,蒜切片,香菜切段。
4、起鍋放油燒熱,放蔥絲、蒜片爆香,加入肚絲翻炒,加入料酒、鹽、薑汁、味精、醋,最後放胡椒粉、香菜,淋少許香油翻炒,出鍋裝盤即可。
熘
熘是用旺火急速烹調的一種方法。
熘法一般是先將原料經過油炸或開水氽熟後,另起油鍋調制鹵汁(鹵汁也有不經過油制而以湯汁調制而成的),然後將處理好的原料放入調好的鹵汁中攪拌或將鹵汁澆淋於處理好的原料表面。
熘三樣
1、豬肚、豬肝、豬大腸,分別煮熟,撈出;豬肚、豬大腸切成塊狀,豬肝切稍厚一點的片;加少許澱粉水,攪動均勻上漿;
2、尖椒、胡蘿卜切片(尖椒借味,可多放一些,胡蘿卜點綴之用);蔥切花,姜、蒜切末。
3、調和鹵汁,用醬油、鹽、味素、白糖、花椒面放在一小碗中,攪均,調口,澱粉用水調釋後,放一點在調料碗中(不宜多放,此菜掛薄芡);
4、滑油:起鍋倒油(多放),油燒五成熱時,將切好的主料、輔料一起倒進油鍋中,稍炸即撈出,控干油;
5、另起鍋,放少許油燒熱,加蔥、姜、蒜末並料酒,熗鍋;
6、然後把調好的鹵汁倒入鍋中,鹵汁沸起時,將主配料一起放入鍋中,把鍋翻動,以使鹵汁均勻裹在食材上,少時即可出鍋。
炸
炸是一種旺火、多油、無汁的烹調方法。
炸有很多種,如清炸、干炸、軟炸、酥炸、麵包渣炸、紙包炸、脆炸、油浸、油淋等。
軟炸蝦仁
1、蝦仁洗凈,挑蝦線;
2、雞蛋打散,加鹽與黑胡椒,打勻;
3、蝦仁裹蛋漿,裹麵粉,備用;
4、鍋內入寬油,加熱;
5、蝦仁下鍋炸;
6、根據個人口味,盤中撒上椒鹽即可。
烹
烹分為兩種:以雞、鴨、魚、蝦、肉類為料的烹;以蔬菜為主的烹。
以肉為主的烹,一般是把掛糊的或不掛糊的片、絲、塊、段用旺火油先炸一遍,鍋中留少許底油置於旺火上,將炸好的主料放入,然後加入單一的調味品(不用澱粉),或加入多種調味品對成的芡汁(用澱粉),快速翻炒即成。
以蔬菜為主料的烹,可把主料直接用來烹炒,也可把主料用開水燙後再烹炒。
炸烹裡脊
1、將裡脊肉切成3厘米長、1.5厘米寬、0.5厘米厚的片,放入碗內加上糊抓勻。
2、勺內加花生油燒至120℃左右時將裡脊投入油中炸至斷生撈出,待油溫升至180℃左右時再將裡脊入油一促,倒入漏勺內控凈油。
3、碗內加上清湯、鹽、醬油、料酒、白糖、醋對成汁。
4、勺內留油50克,加上蔥姜蒜烹出香味,倒上裡脊和兌好的汁,加上香菜段、味精急火顛翻幾下,淋上香油裝盤即成。
煎
煎是先把鍋燒熱,用少量的油刷一下鍋底,然後把加工成型(一般為扁型)的原料放入鍋中,用少量的油箭製成熟的一種烹飪方法。
一般是先煎一面,再煎另一面,煎時要不停地晃動鍋子,使原料受熱均勻,色澤一致。
香煎小黃魚
1、將小黃魚清洗干凈,瀝干水分,平鋪在碗中;
2、撒上適量細鹽、料酒,鋪上適量蔥姜,蓋上保鮮膜,腌制去腥20分鍾左右;
3、不粘平底鍋燒熱,倒上適量油,放入腌制好的小黃魚;
4、在煎制時撒入適量的白鬍椒粉和黑胡椒粒,還可以撒點細鹽或者椒鹽來增咸;
5、將魚的兩面煎至金黃,即可出鍋裝盤,撒上適量蔥花。
貼
貼是把幾種粘合在一起的原料掛糊之後,下鍋只貼一面,使其一面黃脆,而另一面鮮嫩的烹飪方法。它與煎的區別在於,貼只煎主料的一面,而煎是兩面。
鍋貼
1、五花肉切小丁後用絞肉機攪拌成肉泥 然後拌入小蘇打拌勻 拌勻後加入配料里除大蔥和芝麻油外所有調料攪打均勻;
2、大蔥切絲後再切碎 加入肉餡內加入芝麻油拌勻;
3、餃子皮擀長擀寬一點,然後包餡,捏口處抹少許水捏緊即可;
4、鍋內倒少許油,放入鍋貼,讓鍋貼底部都上油後再開小火煎,煎至金黃色後加入兩湯匙水,蓋上鍋蓋燜,水干後再重復加一次水燜干即可。
燒
燒是先將主料進行一次或兩次以上的熱處理之後,加入湯(或水)和調料,先用大火燒開,再改用小火慢燒至或酥爛(肉類、海味)或軟嫩(魚類、豆腐)或鮮嫩(蔬菜)的一種烹調方法。
由於燒菜的口味、色澤和湯汁多寡的不同,它又分為紅燒、白燒、干燒、醬燒、蔥燒、辣燒等許多種。
蔥燒海參
1、泡發好去掉內臟的海參對半切開再切小段。西蘭花切小朵,姜切片,蔥切3厘米段;
2、海參放入沸水中焯水,焯水時加入蔥綠部分和部分薑片、白酒、白糖5g;
3、焯好過冷水濾干水分取出蔥和薑片備用;
4、西蘭花沸水焯水,水中加10鹽,焯好去除擺盤;
5、熱鍋,放30g油,把姜和蔥白炒香再加入海參翻炒;
6、加入適當清水和調味料稍微煮透之後直接勾芡;
7、加入蔥段即可出鍋,直接盛入擺好圓圈的西蘭花里即可。
燜
燜是將鍋置於微火上加鍋蓋把菜燜熟的一種烹飪方法。
操作過程與燒很相似,但小火加熱的時間更長,火力也跟小,一般在半小時以上。
油燜大蝦
1、將蝦洗凈剪去蝦須,用牙簽從背部挑去蝦線,放入盆中倒入料酒拌勻;
2、將調料汁兌好,蔥切段,姜切片;
3、鍋燒熱放植物油,再燒熱,放大蝦兩面煎成漂亮的紅色出蝦油後,盛出蝦(用鍋鏟輕輕壓一壓蝦,紅油出的多);
4、把蔥和姜放入蝦油鍋中爆香,倒入調料汁爆香,放入煎好的大蝦,放鹽調味後,蓋鍋蓋小火2分鍾;
5、中火收汁,稍濃即可,一定要多留點汁。
燉
燉和燒相似,所不同的是,燉制菜的湯汁比燒菜的多。
燉先用蔥、姜熗鍋,再沖入湯或水,燒開後下主料,先大火燒開,再小火慢燉。燉菜的主料要求軟爛,一般是咸鮮味。
小雞燉蘑菇
1、小雞斬塊,榛蘑溫水泡十分鍾,放在流動的水裡沖干凈,再次用溫水泡上備用;
2、極快過滾水焯一下,撈出沖去浮沫;
3、鍋內燒熱油,下八角,桂皮炸香,下雞塊翻炒2分鍾;
4、倒入沒過雞塊的熱水,加入鹽,蔥姜,醬油,大火燒開轉小火燉一小時;
5、一小時後倒入榛蘑和泡榛蘑的水,繼續燉半小時;
6、半小時後加入粉皮,燉20分鍾左右即可。
蒸
蒸是以水蒸氣為導熱體,將經過調味的原料,用旺火或中火加熱,使成菜熟嫩或酥爛的一種烹調方法。
常見的蒸法有干蒸、清蒸、粉蒸等幾種。
清蒸鱸魚
1、鱸魚處理好後洗凈,用廚房紙擦乾,兩面分別劃幾刀,並用少許鹽抹遍魚身的內外,腌制10分鍾以上(鹽宜少不宜多,最後要澆蒸魚豉油);
2、魚肚內塞上姜和蒜,魚身也撒上姜蒜,並倒上少許料酒,大火燒開後入鍋蒸10分鍾左右,關火後再虛蒸5分鍾。
3、蒸好的魚,去除姜和蒜,並把盤內的湯汁倒掉;
4、魚身重新撒上姜蒜絲,澆上一勺燒熱的豬油;
5、上桌前再澆上蒸魚豉油即可。
氽
氽既是對有些烹飪原料進行出水處理的方法,也是一種製作菜餚的烹調方法。
氽菜的主料多是細小的片、絲、花刀型或丸子,而且成品湯多。
氽屬旺火速成的烹調方法。
酸菜汆白肉
1、准備好酸白菜 五花肉和粉絲,把五花肉焯水;
2、放入湯鍋燒開撇去血末,加入蔥姜 八角;
3、轉小火煮至30分鍾;
4、酸菜從中間片開,切成細絲備用;
5、五花肉煮至用筷子能輕輕扎透後撈出晾涼;
6、把煮熟的五花肉切成大片;
7、鍋中加入適量的油,爆香蔥姜碎,下入酸菜絲煸炒均勻;
8、倒入煮肉的原湯燒開後,加入粉絲;
9、再下入肉片煮至粉絲透明熟透;
6. 從發展歷史簡述中國菜對烹飪原料的運用特點
中國飲食發展歷史
1.最早的是有巢氏(舊石器時代):當時人們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飲食狀況是茹毛飲血,不屬於飲食文化。 2.燧人氏:鑽木取火,從此熟食,進入石烹時代。主要烹調方法:①炮,即鑽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後燒;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燒紅的石子燙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燒熱,再把植物種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飲食上,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以充庖廚。 4.神農氏:"耕而陶",是中國農業的開創者,嘗白草,開創古醫葯學,發明耒耜,教民稼穡。陶具使人們第一次擁有了炊具和容器,為製作發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兒因為當時沒灶,還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來煮酒的。 5.黃帝:中華民族的飲食狀況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為灶神,集中火力節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廣泛使用在秦漢時期,當時是釜,高腳灶具逐步退出歷史舞台,"蒸谷為飲,烹谷為粥"首次因烹調方法區別食品,蒸鍋發明了,叫甑。蒸鹽業是黃帝臣子宿沙氏發明,從此不僅懂得了烹還懂得調,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時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成形時期,以穀物蔬菜為主食。春秋戰國時期,自產的穀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結構與現在不同,當時早田作業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稱穀子,長時期佔主導地位,為五穀之長,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黃梁。黍,是大黃粘米僅次於稷,又稱粟,是脫粒的黍。麥,大麥。菽,是豆類,當時主要是黃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窮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還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後中原才開始引種稻子,屬細糧,較珍貴。菰米, 是一種水生植物茭白的種子,黑色,叫雕胡飯,特別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裡揉來脫粒。 7.漢代: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時期,歸功於漢代中西(西域)飲食文化的交流,引進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黃瓜、菠菜、胡蘿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於馬糧),萵筍、大蔥、大蒜,還傳入一些烹調方法,如炸油餅,胡餅即芝麻燒餅也叫爐橈。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使豆類的營養得到消化,物美價廉,可做出許多種菜餚,1960年河南密縣發現的漢墓中的大畫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東漢還發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動物油,叫脂膏,帶角的動物油叫脂,無角的如犬,叫膏。脂較硬,膏較稀軟,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實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後植物油的品種增加,價格也便宜。 8.唐宋:飲食文化的高峰,過分講究。「素蒸聲音部、罔川圖小樣」,最具代表性的是燒尾宴。 9.明清:飲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繼續和發展,同時又混入滿蒙的特點,飲食結構有了很大變化,主食:菰米已被徹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為菜餚,北方黃河流域小麥的比例大輻度增加,面成為宋以後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規模引進,馬鈴薯,甘薯,蔬菜的種植達到較高水準,成為主要菜餚。肉類:人工畜養的畜禽成為肉食主要來源。滿漢全席代表了清代飲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7. 烹飪原料都有哪幾種
烹飪原料的種類可以按不同的方法來加以區分,這樣更利於大家的學習和區分它們不同的功用。(金鳴調味料批發) (一)根據烹飪原料的來源分類 絕大多數的烹飪原料來源於植物界或動物界、少數來源於非生物界和經發酵形成的,因此可把烹飪原料分為下列四類: 1.植物性烹飪原料 (1)陸生植物性烹飪原料 主要種類有谷類、雜糧、薯類、豆類、糖類、植物油、蔬菜、果品、茶葉、咖啡、可可等。 (2)水生植物性烹飪原料 主要種類是海產類.如海帶、鹿角菜、裙帶菜、紫菜、石花菜等。 2.動物性烹飪原料 (1)陸生動物性烹飪原料 主要種類有畜類、禽類、蛋類、奶類 (2)水生動物性烹飪原料 主要種類有魚類、蝦類、貝類、蟹類、鱉類等。 3.非生物性烹飪原料 在烹飪中所使用的非生物性原料主要有水、食鹽、鹽鹵和某些食品添加劑等。 4.發酵烹飪原料 有相當部分烹任原料是經發酵加工形成的,如醬、醬油、醋、酒、味精、酸菜、泡菜等等。 (二)根據烹飪原料生理生化特點分類 根據烹飪原料的生理生化特點和品質特徵不同,可以分為鮮活烹飪原料、生鮮烹飪原料和乾燥烹飪原料三類: 1.鮮活烹飪原料 鮮活烹飪原科具有呼吸作用,如蔬菜、水果、鮮蛋和水產活品等。蔬菜和水果呼吸作用的強弱與它門的生命活動及貯存性能有密切的關系。 2.生鮮烹飪原料 生鮮烹飪原料—般是指含有多種酶類,但不具有呼吸作用的原料,如鮮畜肉、鮮禽肉、鮮奶和水產鮮品等等。生鮮烹飪原料內部各種生化作用仍在不斷進行,外界環境條件對它們的質量變化有很大的影響。 3.乾燥烹飪原料 乾燥烹飪原料含水量低,在乾燥環境中貯存不容易變質,在潮濕環境中貯存則會吸濕受潮引起質量變化於燥烹飪原料主要包括如下兩大類: (1)糧豆類 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高粱、小米、大豆、綠豆、小豆等,它們收獲後經晾曬或烘乾。其水分含量很低,呼吸作用十分微弱,可耐較時間例的貯存。
8. 常用的烹飪原料保管方法有哪些
冷藏,風干,罐裝,就三樣
9. 烹飪原料都有哪幾種
烹飪原料的種類可以按不同的方法來加以區分,這樣更利於大家的學習和區分它們不同的功用。(金鳴調味料批發)
(一)根據烹飪原料的來源分類
絕大多數的烹飪原料來源於植物界或動物界、少數來源於非生物界和經發酵形成的,因此可把烹飪原料分為下列四類:
1.植物性烹飪原料
(1)陸生植物性烹飪原料
主要種類有谷類、雜糧、薯類、豆類、糖類、植物油、蔬菜、果品、茶葉、咖啡、可可等。
(2)水生植物性烹飪原料
主要種類是海產類.如海帶、鹿角菜、裙帶菜、紫菜、石花菜等。
2.動物性烹飪原料
(1)陸生動物性烹飪原料
主要種類有畜類、禽類、蛋類、奶類
(2)水生動物性烹飪原料
主要種類有魚類、蝦類、貝類、蟹類、鱉類等。
3.非生物性烹飪原料
在烹飪中所使用的非生物性原料主要有水、食鹽、鹽鹵和某些食品添加劑等。
4.發酵烹飪原料
有相當部分烹任原料是經發酵加工形成的,如醬、醬油、醋、酒、味精、酸菜、泡菜等等。
(二)根據烹飪原料生理生化特點分類
根據烹飪原料的生理生化特點和品質特徵不同,可以分為鮮活烹飪原料、生鮮烹飪原料和乾燥烹飪原料三類:
1.鮮活烹飪原料
鮮活烹飪原科具有呼吸作用,如蔬菜、水果、鮮蛋和水產活品等。蔬菜和水果呼吸作用的強弱與它門的生命活動及貯存性能有密切的關系。
2.生鮮烹飪原料
生鮮烹飪原料—般是指含有多種酶類,但不具有呼吸作用的原料,如鮮畜肉、鮮禽肉、鮮奶和水產鮮品等等。生鮮烹飪原料內部各種生化作用仍在不斷進行,外界環境條件對它們的質量變化有很大的影響。
3.乾燥烹飪原料
乾燥烹飪原料含水量低,在乾燥環境中貯存不容易變質,在潮濕環境中貯存則會吸濕受潮引起質量變化於燥烹飪原料主要包括如下兩大類:
(1)糧豆類
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高粱、小米、大豆、綠豆、小豆等,它們收獲後經晾曬或烘乾。其水分含量很低,呼吸作用十分微弱,可耐較時間例的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