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血管和神經有什麼區別
血管:
血管是指血液流過的一系列管道。人體除角膜、毛發、指(趾)甲、牙質及上皮等處外,血管遍布全身。
按血管的構造功能不同,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
動脈起自心臟,不斷分支,口徑漸細,管壁漸薄,最後分成大量的毛細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組織和細胞間。毛細血管再匯合,逐級形成靜脈,最後返回心臟。
動脈和靜脈是輸送血液的管道,毛細血管是血液與組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動脈與靜脈通過心臟連通,全身血管構成封閉式管道。人體內血管分布常具有對稱性,並與機能相適應,大的血管走向多與身體長軸平行,並與神經一起被結締組織膜包裹成血管神經束。
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和血管組成,心臟是推動血液流動的動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動的管道。 血管分為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三大類。由心室射出的血液,經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返回心房。血管在運輸血液、分配血液和物質交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一、各類血管的結構及功能特點
主動脈和大動脈的管壁較厚,含有豐富的彈性纖維,具有可擴張性和彈性。左心室射血時,動脈內的壓力升高,一方面推動動脈內的血液向前流動;另一方面,使主動脈和大動脈被動擴張,容積增大。左心室不再射血,後主動脈瓣關閉,但擴張的主動脈和大動脈可以發生彈性回縮,把在射血期多容納的那部分血液繼續向外周方向推動,故主動脈和大動脈具有可擴張性和彈性作用,可以將左心室收縮時產生的能量、暫時以勢能的形式貯存,故它們被稱為彈性貯器血管。隨著動脈分支變細,管壁逐漸變薄,彈性纖維逐漸減少,而平滑肌的成分逐漸增多。小動脈和微動脈口徑較小,且管壁又含有豐富的平滑肌,通過平滑肌的舒縮活動很容易使血管口徑發生改變,從而改變血流的阻力。血液在血管系統中流動時所受到的總的阻力,大部分發生在小動脈,特別是微動脈。因此,稱它們為阻力血管。小動脈和微動脈收縮和舒張,可顯著地影響器官和組織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壓的維持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外周血管小動脈和微動脈對血流產生的阻力,即外周阻力。又因它們位於毛細血管之前,所以又叫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
在各類血管中,毛細血管的口徑最小,數量最多,總的橫截面積最大,血流速度最慢,管壁最薄,僅由單層內皮細胞和基膜組成,通透性很好,有利於血液與組織進行物質交換,故毛細血管被稱為交換血管。毛細血管匯合成微靜脈,管壁又逐漸出現平滑肌。到小靜脈,管壁已有完整平滑肌層.微靜脈和小靜脈的平滑肌舒縮,同樣可以改變血管的口徑和血流的阻力。故將它們稱為毛細血管後阻力血管。靜脈和相應的動脈相比,數量大,口徑小,管壁博,易擴張。通常安靜時,靜脈內容納60-70%的循環血量,故又叫容量血管。
神經:
1.謂神秘奧妙之典籍。
2.把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傳遞給各個器官,或把各個器官的興奮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的組織。由許多神經纖維構成。
3.借指思想,思路。
B.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輔助檢查
長期以來,明確神經介導的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一直是間接、費時而且昂貴的,並且常常沒有明確的結果。
直立傾斜試驗(head-up tilt test, HUT)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檢查方法,對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其陽性反應為試驗中病兒由卧位改立位傾斜後發生暈厥伴血壓明顯下降或心率下降。
直立傾斜試驗對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機理尚未完全明了。正常人在直立傾斜位時,由於回心血量減少,心室充盈不足,有效搏出量減少,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傳入血管運動中樞的抑制性沖動減弱,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引起心率加快,使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血管迷走性暈厥的患兒,此種自主神經代償性反射受到抑制,不能維持正常的心率和血壓,加上直立傾斜位時心室容量減少,交感神經張力增加,特別是在伴有異丙腎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時,使充盈不足的心室收縮明顯增強,此時,刺激左心室後壁的感受器,激活迷走神經傳入纖維,沖動傳入中樞,引起縮血管中樞抑制,而舒血管中樞興奮,導致心動過緩和/或血壓降低,使腦血流量減少,引起暈厥。有人認為抑制性反射引起的心動過緩是由於迷走神經介導的,而阻力血管擴張和容量血管收縮引起的低血壓是交感神經受到抑制的結果。此外,Fish認為HUT誘發暈厥的機理是激活Bezold-Jarisch反射所致。
直立傾斜試驗的方法學尚無一致標准,歸納起來有以下3種常用方法:
⑴基礎傾斜試驗:試驗前3日停用一切影響植物神經功能的葯物,試驗前12小時禁食。患兒仰卧5分鍾,記錄動脈血壓、心率及II導心電圖,然後站立於傾斜板床(傾斜角度60度)上,直至出現陽性反應或完成45分鍾全程。在試驗過程中,從試驗開始即刻及每5分鍾測量血壓、心率及II導聯心電圖1次,若患兒有不適症狀,可隨時監測。對於陽性反應患兒立即終止試驗,並置患兒於仰卧位,直至陽性反應消失,並准備好急救葯物。
⑵多階段異丙腎上腺素傾斜試驗:實驗前的准備及監測指標與基礎傾斜試驗相同。實驗分3個階段進行,每階段先平卧5分鍾,進行葯物注射(異丙腎上腺素),待葯物作用穩定後,再傾斜到60°,持續10分鍾或直至出現陽性反應。上一階段若為陰性,則依次遞增異丙腎上腺素的濃度,其順序為0.02-0.04μg/Kg·min、0.05-0.06μg/Kg·min及0.07-0.10μg/Kg·min。
⑶單階段異丙腎上腺素傾斜試驗:實驗方法與多階段異丙腎上腺素傾斜試驗相同,但僅從第三階段開始。
直立傾斜試驗陽性結果的判斷標准如下:
患兒在傾斜過程中出現暈厥或暈厥先兆(頭暈並經常伴有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症狀:視、聽覺下降,惡心、嘔吐、大汗、站立不穩等)的同時伴有以下情況之一者:
1、舒張壓<6.7Kpa(50mmHg)和(或)收縮壓<10.7Kpa(80mmHg)或平均壓下降25%以上;
2、竇性心動過緩(4-6歲:心率<75次/分;6-8歲:心率<65次/分;8歲以上:心率<60次/分)或竇性停搏>3秒以上;
3、一過性II度或II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
4、交界性心律(包括逸搏心率及加速性自主心率)。
反應類型:根據試驗中血壓和心率的變化,將陽性反應分為以下3種類型:
⑴心臟抑制型反應,以心率陡降為特徵,呈現心動過緩,收縮壓無下降;
⑵血管抑制型反應,血壓明顯下降,伴心率增快;
⑶混合型反應,血壓及心率均明顯下降。
直立傾斜試驗的持續時間和傾斜角度各家報道不一。多數學者主張傾斜60°-80°較為合適。Fitzpatrick等通過對不同傾斜角度,不同時間以及試驗選擇的方法進行了比較,證明暈厥病人傾斜60°,持續45分鍾,其誘發陽性反應的平均時間為24.5分鍾,特異性為93%。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的研究認為,根據小兒不易耐受長時間檢查的特點,選擇了傾斜60°持續45分鍾的設計,符合兒科特點,便於推廣。
C. 多道神經功能監測是什麼檢查
血,尿常規,空腹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及肝腎功能。
2.激素測定包括血清睾酮,黃體激素(LH),促濾泡激素(FSH)和催乳激素(prolactin,PRL),若懷疑有睾酮分泌低下,應測定睾酮水平兩次。
3.必要時行染色體檢查。
1.夜間勃起功能監測(nocturnalpeniletumescence,NPT)
(1)紙帶或Snap-Gauge試驗:於夜間臨睡前將有3種不同拉力條帶的測試環固定在上,第2天早晨檢查拉力帶斷裂的情況,並據此判斷夜間有無勃起及勃起的堅硬度。
(2)硬度測試儀:是惟一可測定夜間膨脹度同時又反映硬度的無創檢查,正常參數:夜間勃起頻率3~6次,每次勃起時間持續5~10min,硬度超過70%,膨脹>2~3cm。
2.肱動脈血壓指數測定(penilebrachialindex,PBI)用多普勒超聲聽診器分別測肱動脈和背動脈收縮壓,背動脈收縮壓與肱動脈收縮壓比值為動脈血壓指數,若PBI>0.75為正常;<0.6為供血不足。
3.海綿體血管活性物試驗(intracavernousinjection,ICI)直接將血管活性物質注入海綿體內,誘發勃起,從誘發勃起的時間,硬度,勃起角度,持續時間來判斷的血流供應和靜脈迴流情況,常用的物有:罌粟鹼30mg加酚妥拉明0.5~1mg;或前列腺素El10~40μg。
4.海綿體造影適用於懷疑有靜脈瘺者,先注入血管活性物質誘發勃起,然後迅速向海綿體內30%泛影葡胺30~100ml,立即攝正,側位X線片,有靜脈瘺者可有明顯改變。
5.選擇性動脈造影動脈造影是評估血供異常的定位和定性的主要方法,是一種有創檢查,對患有嚴重高血壓病,糖尿病,心肌梗死及脈管炎者禁忌使用。
6.神經系統檢查
(1)自主神經檢測:目前尚無直接檢查方法,僅通過涉及自主神經病變的器官,系統的功能狀況和神經分布及它們與自主神經之間的關系來間接了解,評價其神經功能,檢查包括:心率控制試驗,心血管的反射性檢測試驗,交感的皮膚反應,海綿體肌電圖,溫度域值測試,尿路肛門反射。
(2)軀體神經系統檢查:包括生物閾值測量試驗,骶神經刺激反應,陰部神經傳導速度,軀體感覺神經誘發電位。
7.彩色雙功能超聲檢查(colourplexultrusonography,CDU)是一種無創傷性檢查,高頻探頭可觀察有無病理性改變,4.5MHz脈沖測距探頭可進行血流分析,測定血流率,結合ICI觀察前後血流情況,了解動脈血供和靜脈閉合機制,主要參數有:動脈收縮期最大血流流率(PSV)>25cm/s為動脈血供正常,舒張末期血流率(EDV)<5cm/s為背靜脈閉合功能正常,阻力指數(resistantindexRI)正常人的平均值為0.99。
8.海綿體測壓(cavernometry,CM)是診斷靜脈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有效方法,其中維持勃起的灌注流率(MF)與靜脈瘺直接相關,MF>10ml/min可考慮靜脈閉合。
D. 神經內科有什麼檢查急 在線等!!
神經科檢查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方面,體格檢查;第二方面,影像學的檢查;第三個方面,血液學的檢查。體格檢查主要是為了發現患者是否有神經科系統的症狀缺失或者是增多,比如有沒有肢體的無力、肢體的抽動、感覺的減退、感覺的過敏以及是否有共濟失調。影像學的檢查主要是包括頭部的CT或者是磁共振、腦電圖、頸部的血管超聲、頸部的CTA以及顱內的TCD。血液學的檢查主要包括血常規、生化系列、同型半胱氨酸、凝血象。如果有患者,必要時還需要查甲狀腺、抗核抗體、抗中性粒細胞抗體。
E. 神經內科都做哪些檢查
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包括定位診斷和定性診斷,定位診斷是第一步。臨床醫師在綜合考慮患者病史、症狀、體征後,對病變部位做出初步推斷,再結合輔助檢查,即可確定疾病性質。
神經內科的檢查相對來說較為全面,要了解所需的檢查項目,就必須熟悉神經系統疾病的常見分類,包括周圍神經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運動障礙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等。除了血液生化指標的支持,還要以下檢查提供可靠依據。
一、頭顱影像學檢查
(1)頭顱CT,主要針對顱腦外傷、顱內血腫、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顱腦腫瘤等疾病的診斷。
(2)血管造影(CTA、DSA),主要用於大動脈狹窄、閉塞及腦動脈瘤等診斷,兩者區別在於DSA需要動脈插管注射造影劑,花費較多;而CTA是靜脈給葯,但是不能顯示小血管分支的病變。
(3)頭顱MR,此項檢查是利用人體內H質子在磁場中的運動產生的共振信號成像,臨床上廣泛應用於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顱腦腫瘤等疾病的診斷。其中,DWI檢查對急性腦梗死的識別具有優勢,發病2小時內即可顯影。
點此查看圖片折疊原因
二、腰椎穿刺及腦脊液的檢查
腦脊液存在於腦室及蛛網膜下腔內,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血液中的化學成分只能選擇性進入腦脊液。腰椎穿刺適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腦病、炎性脫髓鞘疾病、累及腦膜的惡性腫瘤疾病等。
三、 神經電生理檢查
(1)腦電地形圖:識別癲癇及其分類。
(2)肌電圖:主要為運動神經元疾病、肌肉萎縮的診斷提供依據,鑒別神經源性及肌源性損害。
四、超生檢查
(1)經顱多普勒:對於判斷顱內外血管的狹窄、閉塞、動靜脈畸形具有重要意義。
(2)頸動脈彩超:觀察頸部血管的管壁、管徑,識別頸部血管動脈硬化、狹窄、動脈瘤及動脈炎。
F. 血管炎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哪些
1.主要表現
①多系統損害;②活動性腎小球腎炎;③缺血性或淤血性症狀和體征,特別見於年輕人;④隆起性紫癜及其他結節性壞死性皮疹;⑤多發性單神經炎及不明原因的發熱。
2.皮膚型變應性血管炎
一般有乏力、關節肌肉疼痛等症狀,少數病例可有不規則的發熱。皮膚損害可為多形性,有紅斑、結節、紫癜、風團、血皰、丘疹、壞死及潰瘍等。以膝下為最常見,兩小腿下部及足背部皮膚損害最多。較多的皮膚損害開始特徵為紫癜樣斑丘疹,壓之不褪色,故這種瘀斑都是高出皮膚可以觸及的,這是本病的特徵表現。水腫以踝部及足背為重,午後較明顯,並伴有兩下肢酸脹無力。
3.系統型變應性血管炎
多為急性發病,通常有頭痛、不規則發熱、不適、乏力、關節及肌肉疼痛等症狀。病程不一,輕重不同,若是一次接觸抗原,3~4周癒合,若反復多次接觸抗原,病情反復發作,病程持續數月或數年。病變可侵犯黏膜,發生鼻出血、咯血。腎臟受累出現蛋白尿、血尿,嚴重腎功能衰竭是主要死因。侵犯腸道可有腹痛、脂肪痢、便血、急性膽囊炎等胃腸道症狀。
胸部X線檢查有肺炎表現及結節狀陰影,胸膜炎或胸腔積液。可侵犯神經系統,如有頭痛、復視、妄想、精神錯亂,甚至有腦血栓形成和癱瘓,咽下困難,感覺和(或)運動機能障礙等。心臟損害包括心肌梗死、心律紊亂和心包炎。腎皮質局部缺血可能產生嚴重高血壓。系統性血管炎最常見的眼部表現為鞏膜外層炎及視網膜出血。附睾及睾丸的痛性腫脹可能是血管炎的一種表現。
G. 頸椎壓迫血管和神經用什麼法方法最好
您提出的問題,頸椎病壓迫血管。上肢無力惡心,視線模糊,頭暈頭痛。一般情況下可能與頸椎椎管狹窄神經受壓有關系,也可能與頭部疾病有關系。建議到正規三甲以上醫院檢查一下可以做頸椎核磁檢查,頭部ct檢查,腦血管多普勒彩超檢查等。查找病因對症治療。生活中注意調養,按時作息,保證睡眠,多喝水,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少低頭少玩手機,少看電腦等。
H. 實物圖中怎麼辨認血管和神經
那要看是靜脈還是動脈,靜脈應該很簡單管子很大但是是扁的薄的,動脈有些偏紅色有些就要摸了,神經就是一根實心纖維在實物圖上就是一般顏色,而且捏著比較硬
I. 鷹瞳Airdoc如何檢測一個人的血管和神經健康狀況
鷹瞳能通過視網膜去檢測一個人的血管和神經健康狀況。
J. 神經內科主要是檢查什麼
神經內科是關於神經方面的二級學科。不屬於內科概念。主要診治腦血管疾病(腦梗塞、腦出血)、偏頭痛、腦部炎症性疾病(腦炎、腦膜炎)、脊髓炎、癲癇、痴呆、代謝病和遺傳病、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病、周圍神經病及重症肌無力等。
主要檢查手段包括頭頸部MRI,CT,ECT,PETCT,腦電圖,TCD(經顱多普勒超聲),肌電圖,誘發電位及血流變學檢查等。同時與心理科交叉進行神經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診治。
一、心理因素
調查顯示,心理因素是引發面神經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經麻痹發生前,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存在身體疲勞、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及身體不適等情況。
二、良好心情
防止面癱最好的辦法是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證充足的睡眠,並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
面神經麻痹只是一種症狀或體征,必須仔細尋找病因,如果能找出病因並及時進行處理,如重症肌無力、結節病、腫瘤或顳骨感染,可以改變原發病及面癱的進程。面神經麻痹又可能是一些危及生命的神經科疾患的早期症狀,如脊髓灰白質炎或Guillian-Barre綜合征,如能早期診斷,可以挽救生命。下表顯示面神經不同部位的體征及可能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