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家的引磬的打法
就是在那個邊上敲,注意位置和節奏。引磬的回聲很強的,不是像木魚那樣敲的
㈡ 在家居士,使用引磬和木魚,有哪些注意事項
引磬和木魚在叢林里講,叫龍天耳目,無辜不得敲之,若為助道修行可以適時敲打,無辜不得把玩,另外居士在家最好不要碰。
如果你住的地方很偏僻,周圍沒人,只有你一個人還好,如若還有他人或你的家人,會讓人家起煩惱心、嗔怒心的,更甚有些人會起誹謗。
我個人建議在家居士學佛,從禪入手,從禪入凈,則無事不辦、無道不成,至於禪,凈心閱讀六祖壇經,和金剛經,直到心中常有喜悅,如此則可入凈土,念佛,繞佛,憶佛,時時刻刻,在在處處與佛法相應
㈢ 佛教的磬怎麼用昂
磬起源於我國虞舜時期,是慶典、祭祀的重要樂器。磬以玉料或石料琢磨而成,南北朝時代出現了銅磬和鐵磬。樂器類的磬形狀為板狀而曲折,而佛教使用的磬形狀多近於缽。在佛教中,磬主要用於誦經、梵唄、修法時候。《文獻通考》等書認為把梁朝時的銅磬樂器與佛教的銅缽相混淆,是將後者錯誤命名的結果。在佛教中經常使用的是大磬和引磬等。
大磬又名圓磬,形狀如缽,直徑從半尺到三尺不等。大磬用於指揮腔調,振作精神,多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號等處敲用。大磬固定在殿內佛像左側,不能搬動,更多場合都由引磬代替。
引磬又名小磬。據《禪林象器箋》說:「小磬如桃大,底有竅,貫緒連縛小竹枝為柄,以小鐵桴擊之,名為引磬。蓋因導引眾,故名。」引磬用於指揮行動,作為「板眼」,多於問訊、轉身、禮拜等處敲用。
在叢林寺廟里,磬可謂是「犍椎」的主腦,由維那或悅眾掌管。使用其他唄器者,必須配合維那的領腔而跟腔。作到唱念和「犍椎」聲音協
㈣ 出家人用的小引磬怎麼使用敲響
摘要 您好 一般鍾聲偈是用地鍾敲的,引磬的板點一樣
㈤ 念佛時引磬敲幾下四字佛號,只在阿上敲一下可以嗎
阿彌陀佛
可以只敲一下,凈空法師四字念佛有引磬的是敲在「陀」字上。念陀字時同時敲
廬山東林寺助念四字佛號好像是敲兩下,你可以網路一下聽聽看。
㈥ 佛教中磬和引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大磬」的敲用,多半是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號」等處。
「引磬」的敲用,多半是在「問訊、轉身、禮拜」以及其他「動作」的場所
「大磬」多用於指揮「腔調」;
「引磬」則用於指揮「行動」
「大磬」並有振作心神的作用。
「引磬」在誦經、唱贊時往往配合木魚作為敲打「板眼」之用。
您說的「中磬」,應該是指比寺院大殿那種小而比引磬大的那種。其實屬於大磬的范圍。
以上只是大概的用途,具體的用法和規矩,一定要到寺院里師從出家師父學習。網上有」法器教學「,可以找來學習。
㈦ 法器點板符號,什麼叫引磬
引磬又稱擊子,《清朝續文獻通考》中稱雲磬。藏、蒙古、納西、漢等族敲擊體鳴樂器。流行於全國佛教寺院,尤以西藏、內蒙古、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等省區盛行。與鐵磬或碰鈴相似,磬口外徑5.6厘米~7厘米、磬高3 .5厘米~4厘米、磬壁厚0.4厘米~0.8厘米,磬體下端鑽有小孔,仰口釘於磬柄上端。磬柄木製, 柄長25厘米~30厘米、柄徑1.6厘米~2厘米,柄體外表旋有各種寬、窄、圓、尖環狀條紋 為飾。
㈧ 寺院里大磬如何敲
個人認為:
建議搜索相關早晚課誦、佛事的視頻,多看幾遍就知道了。另外,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找相關文字資料,有些上面標注了各種法器敲打的位置、節奏。
轉帖:
誦經時,敲木漁與大磬,是何意義?請慈悲開示!
木魚與大磬都是佛門修行之法器,不論自修或共修,在佛門中往往皆用得著,在佛陀時代並沒有這些法器,然而這些法器是如何而有呢?是從後代祖師大德所創制的,木魚的作用與目的是什麼呢?就是在誦經時打拍子,念一字敲一下,如是念念敲敲乃建立在和諧,統一的作用,因為修行的大眾有數百人、數千人之多,沒有固定的節拍,易於混亂的結局,所以必須有木魚的法器以助陣,因而產生大眾修行的和諧與默契。早晚課誦修行時用得上,或種種法會中皆用得著。
大磬是特殊的敲打,譬如誦經時,遇有段落變換之際,必須敲打大磬,令大眾明了變換,或遇佛號特殊處,也應敲打大磬,令大眾師知覺改換段落,或者合掌放掌,亦有敲大磬令大眾師得知之作用。
總而言之,木魚與大磬是修行的法器,是助長大眾共修之增上緣,我佛門弟子對法器應該愛護它,護持法器是理所當然,但千萬不可迷信,對法器產生無知的崇拜與迷信,現今的佛教界,的確或多或少有如此現象產生,正信佛弟子,理應切記法器之作用與宗旨才對。(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
南無阿彌陀佛!
㈨ 磬的使用方法念佛時如何使用
「大磬」的敲用,多半是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號」等處。
「引磬」的敲用,多半是在「問訊、轉身、禮拜」以及其他「動作」的場所
「大磬」多用於指揮「腔調」;
「引磬」則用於指揮「行動」
「大磬」並有振作心神的作用。
「引磬」在誦經、唱贊時往往配合木魚作為敲打「板眼」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