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懷牛膝吃法
水煎服 每次10克
B. 土牛膝與懷牛膝、川牛膝有什麼區別
產地和主要葯用價值不同。
1,土牛膝:主要分布於我國台灣、廣東、四川、雲南,具有活血祛瘀,瀉火解毒,利尿通淋之功
效,主治閉經,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痢疾,白喉,咽喉腫痛,瘡癰,淋證,水腫。
2,懷牛膝:主要產地河南焦作,側重補肝腎強筋骨,用於肝腎不足引起的
筋骨酸軟、腰膝疼痛。
3,川牛膝:主要產地是四川,功效有破血通經,祛風濕,用於血瘀經閉及風濕痛,性善下行,專治
上炎之火及上部出血,故常用於虛火上炎或血熱上沖之目赤、咽腫、吐血、衄血等症。
土牛膝與懷牛膝、川牛膝三種葯物詳細介紹:
1,土牛膝
(1)入葯部位:植物牛膝的野生種及柳葉牛膝、粗毛牛膝、鈍葉土牛膝的根及根莖。
(2)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滴耳;或研末
吹喉。
(3)相關配伍:
①治水疔:土牛膝不拘多少,搗爛入鹽少許,和勻敷疔上,半日即愈。(《瘍醫大全》)
②治瘰:用杜牛膝搗敷,縛其上,一日一易。(《脈因證冶》)
③治爛瘡:累治不可者,用杜牛膝並鹽泥搗攔,敷患處。(《普濟方》)
(4)採收加工:全年均可,除去莖葉,洗凈,鮮用或曬干。
(5)炮製方法:取原葯材,除去雜質,洗凈噴淋清水,稍潤,切斜薄片或不規則的段狀,乾燥。
2,懷牛膝
(1)入葯部位:牛膝的野生種及柳葉牛膝、粗毛牛膝等的根和根莖
(2)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5克(鮮者50~100克)。外用:搗敷,搗汁滴耳或研末吹喉。
(3)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4)適宜人群:
①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膽固醇)人群。
②欲改善肝功能者(各類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患者)。
③免疫力低下、體質虛弱、易感冒人群。
④體內缺乏鋅、錳的青少年及成年人士。
⑤欲預防骨質疏鬆,骨軟化,肌肉抽搐,痙攣的人士。
⑥膽、腎、膀胱、尿道結石患者。 ⑦延緩衰老者。
3,川牛膝
(1)入葯部位:秋、冬二季採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炕或曬至半干,堆放回潤,再炕干或曬
干。
(2)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或泡酒。
(3)禁/宜人群:婦女月經過多,妊娠,夢遺滑精者忌用。
(4)炮製方法:川牛膝,除去雜質及蘆頭,洗凈,潤透,切薄片,乾燥。
C. 牛膝跟杜仲有什麼作用
1、牛膝
根入葯,生用,活血通經;治產後腹痛,月經不調,閉經,鼻衄,虛火牙痛,腳氣水腫;熟用,補肝腎,強腰膝;治腰膝酸痛,肝腎虧虛,跌打瘀痛。獸醫用作治牛軟腳症,跌傷斷骨等。
2、杜仲
杜仲具有補肝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高血壓、安胎的功效。
杜仲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杜仲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
(3)懷牛膝的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杜仲葯理研究
1、抗腫瘤作用
現代葯理實驗證明杜仲有抗癌和抑癌之功效,其有效成分與其所含的木脂素、苯丙素及環烯醚萜類化合物有關。
2、關於腎虛腰痛
杜仲是治療腎虛腰酸腰痛的常用方葯。
3、關於降壓
對原發性高血壓和腎性高血壓都有功效。
4、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杜仲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杜仲炒炭後的降壓作用比生品強。
5、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杜仲有明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有細胞免疫的雙向調整作用。
D. 中葯名(一條根 ) 現代的中葯名是叫什麼(淮七)現代的中葯名是叫什麼
病情分析:金門一條根古稱山仔兜,學名闊葉大豆,屬多年生豆科植物,因只有一條主根,直伸入土,並少有支根或須根。
是淮膝,是牛膝,准確地說是焦作產的懷牛膝,四大懷葯之一。淮牛膝簡稱淮膝,有人不規范是寫作牛七。
意見建議:
E. 茯苓的用法有哪些
(1)醫師處方用量9~15g。
(2)茯苓適量。炒後研為細末,每次服3g,1曰3次。用於嬰幼兒秋季腹瀉。
(3)茯苓30g。每曰1劑,水煎代茶飲。用於痰飲咳嗽。
(4)茯苓125g、胡椒3g、糯米250g、豬肚1個。將前兩味葯共研為細末,與糯米共置入豬肚內,蒸熟後酌情服食。用於噎嗝,反胃。
(5)茯苓30g、黑木耳15g。將上葯焙乾,共研為細末,1次15g,1曰3次,開水A服。用於水腫。
(6)茯苓20g、豬苓20g、澤瀉20g、白術20g、桂枝10g、滑石30g、琥珀5g(研末分次A服)。每曰1劑,水煎服。用於小便不利。
(7)茯苓30g、五倍子10g、五味子20g。水煎服,用於遺精。
(8)茯苓12g、桂枝9g、白術9g、山茱萸9g、黃芪30g、甘草3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血虛頭暈。
(9)茯苓15g、雞蛋黃1個。將茯苓水煎取汁,乘熱用葯汁A雞蛋黃,睡前1次服下。用於入睡困難,多夢易醒。
(10)茯苓9g、菖蒲12g、豬腎1個。先將豬腎剖開,除去筋膜,再將茯苓和菖蒲共研為細粉裝入豬腎內,蒸熟後,1曰分2次食之。用於腎虛腰痛。
(11)茯苓10g、炒棗仁10g、知母10g、川芎10g、甘草6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煩躁不眠,心悸AA。
(12)茯苓10g、何首烏10g、懷牛膝10g、枸杞子6g、菟絲子6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腎虛腰痛。
(13)茯苓12g、麻黃6g、石膏30g、白術9g、蒼術9g、甘草3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熱痹。
(14)茯苓10g、桂枝5g、桃仁10g、丹皮10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熱痹。
(15)茯苓7g、金櫻子7g、赤石脂6g、芡實15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赤白帶下。
(16)茯苓粉10g、牛奶200g。將茯苓粉用少量涼開水化開,再將煮沸的牛奶A入,每曰早晨空腹服用。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
(17)茯苓15g、白術20g。加水共煮20分鍾,取汁飯前服用。用於濕盛泄瀉。
(18)茯苓20g、茵陳20g、黨參15g、白術15g、A子15g、大棗30g、炙甘草5g。大棗去核與其他葯一起加水800mL,煎煮至200mL,每周1次。用於體質虛弱者預防肝炎。
(19)茯苓120g。與1000g白酒共浸泡10天後酌量服用。用於因脾虛而引起的肌肉麻痹,身體瘦弱及驚悸,失眠,健忘等。
(20)茯苓5g、豬苓5g、黃柏3g、車前子3g。前3味葯切成小碎塊,車前子用紗布包好,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濕熱下注之帶下,症見黃帶,或赤白帶下,臭穢難聞,腰腹酸痛。
(21)茯苓5g、豬苓5g、蒼術5g、白芍5g。切成小碎塊,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15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慢性腸炎,症見腹部隱隱作痛,大便稀溏,曰行數次,納食不香,面色無華等。
(22)茯苓5g、黃芪5g、桂枝3g、防己2g、甘草2g。切成小碎塊,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陽虛水濕泛濫之水腫,症見四肢皮膚腫盛,面色萎黃,小便不利,肚腹脹滿等。
(23)茯苓5g、豬苓5g、白術5g、桂枝5g。切成小碎塊,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20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慢性腎小球腎炎,症見全身浮腫,小便不利,肚腹脹滿,不思飲食等。
(24)茯苓5g、豬苓3g、大腹皮5g、檳榔5g。切成小碎塊,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15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脾不化濕之水腫,症見全身浮腫,小便不利,肚腹脹滿,不思飲食,大便清溏等。
(25)茯苓5g、山楂5g、白術5g、砂仁3g。將砂仁砸碎,其他葯切成小碎塊,一起置入茶杯內,倒入剛沸的開水,蓋嚴杯蓋,浸泡15分鍾左右即可代茶飲,可反復加入沸水浸泡數次,直至無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劑。用於脾胃虛弱之消化不良,症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食入反脹,大便溏瀉等。
(26)茯苓粉6g、大米30~60g。煮稠粥,每曰1次。用於脾虛食少,腹瀉。
(27)茯苓30g、雞肉60g。加適量調味品做成餡,用麵粉皮包混飩煮食。用於老年體弱吞咽無力或反胃,呃逆。
(28)茯苓粉、麵粉、白糖各等量。加水調成糊狀,煎成餅服。用於心悸、失眠、食少、便溏等。
(29)茯苓10g、人參5g、浮小麥20g、活團魚1隻(約500~1000g)。團魚剁去頭、瀝凈血水,用開水燙3分鍾,颳去身上的黑膜,剝去四肢上的白衣,剁去爪和尾,剖開腹部除去內臟,洗凈,用文火煮約半小時後撈出放於溫水中,撕去黃油,剔除背殼和腹甲,以及四肢上的粗骨,切成約3cm見方的塊,擺入碗內;將火腿100g切成小片,生板油25g切成丁,蓋在團魚面上,蔥節10g、生薑片5g、紹酒10g及食鹽適量,兌入雞湯注入碗中,茯苓、浮小麥用紗布包好投入湯中,人參研成細粉撒在面上,用濕棉紙封口上籠蒸約2~3小時;出籠後揀去蔥、姜,潷出原湯,把團魚扣入另一碗中,原湯倒入鍋內,加蔥花、姜米、紹酒、味精、食鹽調味,燒開後撇去浮沫,再打1隻雞蛋在湯內,略煮後澆在團魚面上即可食用。用於陰虛潮熱、骨蒸AA、神在短氣等虛弱病人,起輔助治療作用。
F. 四大懷葯怎麼用
四大懷葯,是指中葯———地黃、山葯、菊花、牛膝。主要產於河南省溫縣、武陟、博愛、沁陽等地,在這些地方種植和經營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懷」是指由明代在這一帶設置的「懷慶府」而言。沿襲至今仍把這一帶地區所產的葯材中冠以「懷」字,表示為馳名的特產,就是「道地」葯材的意思。也有時將「懷」字寫成「淮」字。
四大懷葯均為最常用的中葯。地黃、牛膝姑且不論,其中的山葯,一般鮮品都可食用。菊花也有人用作茶飲。鮮山葯不僅味道鮮美,性質平和而且健脾養胃,益腎補虛,對於消化不良患者,有滋養強壯的功效。菊花作茶飲,具有上等的清心明目功效。
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的根。亦名百倍(《本經》)、懷牛膝(《本草便讀》)等。味甘、苦、酸,性平。入肝、腎經。生用:散淤血、消癰腫。主治淋病、尿血、經閉、症瘕、難產、胞衣不下、產後淤血腹痛、喉痹、癰腫、跌打損傷。熟用:補肝腎、強筋骨。主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攣、痿痹。內服:煎湯,9~15g;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熟地黃(熟地)
【性味】甘、微溫。
【功用】(1)補血調經:用於血虛頭暈、心悸及月經不調,常配當歸、川芎、白芍(名四物湯)。
(2)滋補腎陰:用於腎陰虛所致的潮熱、盜汗、消渴、腰酸等症,常配山葯、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名六味地黃湯)。
【用法】10~30克。
G. 豨薟草有哪些功效
【別稱】粘糊菜、粘日扎、綠薟草、豬膏草、肥豬草。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厘米。莖直立,上部分枝常成二歧狀,全部分枝有灰白色短柔毛。葉片三角狀卵形、闊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四~十厘米,寬2~7厘米,頂端尖,基部闊,下延成有翅的柄,葉緣有不整齊的淺裂或粗齒,兩面均有毛,葉背有腺點。四~九月開花,花黃色,花梗密生短柔毛;總苞闊鍾狀;總苞線狀匙形或匙形,密生粘手的腺毛,故名粘糊菜,氣味如豬臭,又名豬膏草;全為管狀花。六~十一月結果,果實倒卵狀四棱形,黑色,頂端無冠毛,有灰褐色環狀突起。地上部分於夏、秋季花開前及花期采割為佳,除去雜質,鮮用或曬干備用。
【生長環境】長江以南諸省區以及甘肅、陝西二省有分布。多生於坡地、村邊、路邊荒草地、灌叢、林邊、田野。
【性味功效】味辛、苦,性寒。有小毒。祛風濕、利關節、消腫、解毒。
【驗方精選】第一方:稀薟草,以及雞蛋殼、甘草各適量。
用法:分別研為細末,按1:1:2的比例混勻,加水泛製成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4.5克,每日2次。
主治:地方性氟病。第二方:稀薟草15克,大血藤15克,桑寄生10克,鋪地蜈蚣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疼痛。第三方:豨薟草適量。
用法:九蒸九曬,研細粉,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2丸,日服2次,用米酒或開水送服。
主治:半身不遂,產後風痛。第四方:稀薟草15克,防風10克,五加皮10克,紅花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中風後遺症,四肢麻木。第五方:鮮稀薟草120克(干品60克)。
用法:水煎去渣,放入雞蛋2隻煮熟,飲湯食蛋。
主治:乳腺炎。第六方:鮮豨薟草60克。
用法:搗爛絞汁服;另取鮮半邊蓮60克,鮮白花蛇舌草60克,水煎當茶飲。
主治:食管癌。第七方:豨薟草15克,夏枯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高血壓。第八方:豨薟草30克,鉤藤30克,蒼耳子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神經衰弱,失眠。第九方:豨薟草一斤。
用法:以蜜、米酒或陳醋各30克層層噴酒,蒸透曬干;如法9次,粉碎,研為細末。再用蜜600克,熬至滴水成珠,和入葯末,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20克,分早晚2次,以米湯或稀粥送下。
主治:腦血管意外後遺症。
H. 石斛怎麼吃法
(一)鮮榨汁
榨汁方法A:
步驟一:將50G新鮮石斛洗凈,並剝去老皮,然後剪成2-3CM的小段。
步驟二:將剪好的石斛放入普通榨汁機內,加入1000ML純凈水。(此份量適合4-6人飲用)
步驟三:啟動榨汁機時間設定為3-5分鍾,這樣可以充分的將營養成份榨出。
步驟四:倒出即可飲用,飲用時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或蜂蜜,口感更佳。
如需熱飲可延續以下步驟:
步驟五:倒入電磁爐煮壺或牛奶鍋中,用中火煮沸,邊煮邊搖晃避免溢出與煮糊。煮至泡沫消失即可。
步驟六:倒出即可飲用,飲用時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或蜂蜜,口感更佳。
榨汁方法B:
步驟一:將50G新鮮石斛洗凈,並剝去老皮,然後剪成2-3CM的小段。
步驟二:將剪好的石斛放入豆漿機內,加入1000ML純凈水。(此份量適合4-6人飲用)
步驟三:啟動豆漿機五穀豆漿程序,待豆漿機停止工作即可倒出並濾去渣滓。
步驟四:倒出即可飲用,飲用時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或蜂蜜,口感更佳。
(二)石斛飲
1.石斛露
[原料]:鮮石斛50克。
[製法]:將石斛洗凈切碎,浸漬,放入玻璃蒸餾器中,注入蒸餾水,加熱蒸餾,收集蒸餾液1000-1500毫升。
[吃法]:每日兩次,每次服用30毫升。
[功效]:清熱生津,滋陰養胃,用於熱病傷津,胃陰虧虛,眼乾口渴,食慾不振,底熱不退,唇舌乾燥;也可用於老年熱補養;
2.石斛甘蔗飲
[原料]:鮮石斛20克,甘蔗250克。
[製法]:將石斛加水煎煮50分鍾,濾取葯汁,兌入甘蔗汁,稍沸。
[吃法]:當茶頻頻飲用,也可作夏季飲料常飲。
[功效]:清熱滋陰,養胃生津。用於熱傷津液,口渴欲飲,大便燥結;
3.石斛西洋參茶
[原料]:西洋參5克,石斛30克。
[製法]:先將石斛揀雜,晾乾後切成片;將西洋參揀雜,洗凈,曬干或烘乾,切成飲片,放入較大的容器內備用。放入沙鍋,加足量水,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煨煮30分鍾,用潔凈紗布過濾,去渣,收集濾汁盛入有西洋參飲片的容器中,加蓋悶15分鍾,即可飲用。(或將西洋參、石斛碾成細粉沖開代茶飲用,每次3-5克,每日1-2次。)
[吃法]:當茶,上、下午各2次,頻頻飲用。代茶沖服,當日吃完。
[功效]:滋陰養胃,生津止咳。本方適用於胃陰虛熱型白血病並發口腔炎患者。
4.石斛北沙參茶
[原料]:北沙參15克,生地、麥冬、石斛各10克,冰糖適量,水煎服,
[功效]:適用於高熱病後的津液缺乏,咽干口燥,食慾不振,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等症。
5.石斛冰糖茶
[原料]:鮮石斛15克左右,冰糖適量。
[功效]:滋陰清熱,生津益胃,適用於溫熱病後期低熱不退、口乾渴,虛勞煩熱,亦可用於婦女低熱,心煩口乾者。
(三)石斛葯膳食譜
1.石斛粥
[原料]:每碗米粥用鮮石斛5克左右,梗米50克,冰糖適量。
[功效]:養胃生津,滋陰清熱,適用於熱病津傷、心煩口渴;病後津虧、虛熱不退;胃虛隱痛或兼乾咳。
2.花生米石斛粥
[原料]:鮮石斛20克左右,花生米適量。
[功效]:養陰潤燥、清熱生津、補虛扶贏,適用於脾胃陰虛、咽干津少,舌無苔、咳嗽痰少、養腸潤燥、便秘,乳汁清稀。
3.石斛燉老雞(水鴨)
[原料]:老雞1隻,石斛10克,蟲草25條,瘦肉50克。
[功效]:生津止咳,益氣解暑,夏天或上火時服用最好。石斛(鮮)30克,楓斗10克。
4.楓斗蟲草湯
[原料]:楓斗5克,生蛤蚧一對,冬蟲夏草5條,瘦豬肉200克,陳皮一角。
[功效]:養陰生津滋補肝腎老幼皆宜。
5.石斛洋參烏雞湯
[原料]:烏雞一隻,楓斗15克,西洋參30克,山楂15克;薑片、蔥段、料酒,鹽雞精適量;
[製法]:烏雞宰殺洗凈,斬塊;葯材洗凈;鍋內燒水開後放入烏雞雞肉煮5分鍾後撈出洗凈放入瓦煲,再加入葯材、薑片、蔥段、料酒和適量清水,武火煮沸,改文火煲2小時,加鹽、雞精調味即可。
[功效]:中益氣,生津,恢復體力,抗疲勞。
6.石斛鱔魚湯
[原料]:黃鱔500克,當歸\黨參12克,楓斗15克;料酒10毫升,生薑12克,大蒜、醋、鹽、醬油、蔥段、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製法]:黃鱔切絲備用;楓斗洗凈,生薑洗凈切絲,黨參、當歸裝入紗布袋扎緊口備用;鱔魚、楓斗、中葯袋及調料一並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燒沸後,去掉浮沫,再用文火煎熬一小時,去出葯袋,加入鹽及調味品後即可。
[吃法]:吃魚喝湯,可佐餐服食,連續服食5-7日。 [功效]:氣血兩虧之胃癌。
7.石斛燉豬蹄
[原料]:楓斗15克,黃花菜30克,豬蹄一隻,料酒、鹽、雞精、薑片、蔥段適量。
[製法]:楓斗洗凈,黃花菜放入清水中泡發,去老梗;豬蹄去毛洗凈剁四塊,下沸水鍋去血水;鍋中放清水、豬蹄、楓斗、料酒、薑片、蔥段,武火燒沸再改文火燉至肉熟,加入黃花菜燉至肉爛入味,加鹽雞精調味即可。
[功效]:適用於女性減少色斑、平緩皺紋。
8.石斛木瓜鮮奶
[原料]:石斛純粉1克,熟木瓜500克,新鮮牛奶一杯,蓮子肉50克,紅棗4顆,冰糖適量。
[製法]:新鮮木瓜去皮去核切粒狀用清水洗凈;蓮子肉、紅棗去核洗凈。將石斛純粉、鮮奶、木瓜、蓮子肉、紅棗、冰糖放入燉盅,隔水燉熟即可。
[功效]:潤膚養顏,使肌膚潤澤,皮膚嫩滑,面色紅潤,容光煥發,防止過早衰老,對皮膚乾燥,面色萎黃,氣血不足者有明顯療效。
9.石斛銀耳羹
[原料]:石斛純粉,銀耳15克,冰糖150克,雞蛋一個,豬油少許。
[製法]:銀耳在30-35°C的溫水中浸泡30分鍾,待其發透後去蒂頭洗凈,撕成瓣狀,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石斛純粉先以溫水化開後加入,先武火燒沸文火上熬3個小時,冰糖放入另外一個鍋中加水,置於武火上熬成汁;兌入雞蛋清攪勻後撇去浮沫,將糖汁緩緩沖入銀耳鍋中,起鍋前加少許豬油,使之更加滋潤可口。
[功效]:高血壓、血管硬化、肺虛久咳,久病體弱,神經衰弱,失眠等症患者堅持經常服用,將會有明顯療效。
[用法及宜忌]:脾胃虛寒者少食。
10.石斛小麥鵪鶉湯
[原料]:鵪鶉一隻,母雞肉250克,楓斗、浮小麥、淮山各25克,枸杞、龍眼肉各15克;姜8克,鹽少許;
[製法]:鵪鶉宰殺洗凈,斬塊,母雞肉洗凈,葯材洗凈,浮小麥裝入進紗布袋中;鍋內燒水開後放入鵪鶉、母雞肉煮5分鍾後撈出洗凈放入瓦煲,再加入葯材和適量清水,武火煮沸,改文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補虛,養氣納血,主治腎陰虛所致的心煩口燥,盜汗等症。
[用法及宜忌]:體畏寒冷者忌用此湯,寒咳患者也不宜飲用。
11.清蒸石斛螺
[原料]:青螺(石螺)1500克,豬脊肉9克,石斛6克。調料:鹽少許
[製法]:1.青螺吐泥、洗凈,用沸水燙熟,撈起。湯汁濾清後留用。2.挑出螺肉,用淡鹽水洗凈,瀝干,裝入燉盅。豬脊肉切成連塊,用沸水飛去血穢。3.螺汁同石斛先用一小鍋約煲20分鍾後,除去葯渣,濾清葯汁,待用。4.將葯汁倒入燉盅內,再將豬脊肉放於盅內的螺肉面上,約燉1小時後調入鹽即可食用。[功效]:石斛與青螺、豬肉合燉,能滋陰潤燥,通利小便,解渴利水,對消渴瘦弱、便秘、燥咳、酒醉不醒。
12.養陰消渴湯
[原料]:石斛6-9克,開冬、玉竹、南沙參、黃精、熟地、淮山、茯苓各12克、陳皮5克
[製法]:可隨意酌加瘦肉或雞肉適量,加沸水八碗同煲三小時。食時下鹽調味。
[功效]:對糖尿病消渴症、煙酒過多致肝胃陰傷諸症頗有效。
13.石斛燉海參湯
[原料]:楓斗30克,海參3隻。
[功效]:具有滋陰養顏,補腎益精,養血潤燥等功效。
14.延年楓斗酒
[原料]:楓斗25克,生地黃60克,懷牛膝30克,杜仲20克,丹參20克,白酒1升
[功效]:腰腿疼痛,體倦無力,風濕痹等症。補腎,強筋骨,除瘁。
15.淮山鮮魚湯
[原料]:石斛15克、淮山30克、黨參35克、鮮魚500克、姜3片。
[製法]:石斛、淮山和黨參洗凈,用清水浸泡30分鍾。洗凈鮮魚肉,放入沸水中汆燙去異味,撈起瀝干水待用。燒熱2湯匙油,爆香薑片,放入鮮魚肉大火爆炒2分鍾,盛入瓦煲內。瓦煲內注入適量清水,放入石斛、淮山和黨參大火煮沸,改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益胃生津、健脾補腎、清熱、養顏潤膚、對糖尿病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16.珍珠鮑魚
[原料]:珍珠鮑魚300克、豬小排骨150克、石斛5克、鹽適量。
[製法]:鮑魚脫殼,宰洗干凈,去除黑穢. 豬小排骨斬塊,用沸水汆後,洗凈,墊在砂鍋底,上面置鮑魚、石斛。調入鹽,加入適量沸水,燉1小時左右。[功效]:色味清凈,鮮甘嫩口。可添精補髓,營運五臟六腑,對糖尿病、腎精不足以致視物昏花、夜盲、腰膝酸軟等病症皆有效
17.紅參石斛竹絲雞
[原料]:紅參3克、石斛5克、竹絲雞150克、薑片適量。
[製法]:將竹絲雞去毛洗凈切塊,再與洗凈的葯材放進燉盅內,加清水300毫升。武火隔水燉2小時即可。
[功效]:適用氣陰兩虛之人而見神疲乏力、虛勞煩熱、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崩中帶下等症。
18.石斛燉雪梨
[原料]:石斛、生地各10克、雪梨1個。
[製法]:將上3味加清水半碗,放燉盅內隔水燉1小時,食雪梨飲湯,每日2次。
[功效]:有養陰清熱、生津之功效,用於糖尿病並發咽炎屬虛火者。
19.清肺生津湯
[原料]:鮮石斛15克、鮮梨50克、核桃仁15克、花生米15克、鴨肉200克。
[製法]:先用鮮石斛放砂鍋中,加水煮半小時,再將其餘材料一並放入,用大火煮沸,再用溫火燉1小時即可服用。
[功效]:清肺祛痰熱、健脾利水濕。
20.滋陰防感湯
[原料]:鮮石斛12克、西洋參12克、板藍根15克、金銀花15克。
[製法]:先用鮮石斛放砂鍋中,加水煮半小時,再將其餘葯材一並放入,煎煮一小時,濾其汁;然後再加水煎煮、合並2次煎汁服用。
[功效]:滋陰清肺,能有效地預防流行性感冒。
21.野山花旗參燉石斛
[原料]:野山花旗參、石斛各6克、蜜棗四枚,適量瘦豬肉或去皮雞肉。
[製法]:把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鍋內加沸開水五碗,文火燉足一夜,即可飲用。
[功效]:補齊生津、益胃養陰。
22.育陰滋腎湯(1人份量)
[原料]:石斛、冬蟲夏草、白芍、山萸肉各15克,桑椹子、女貞子、旱蓮草、熟地各25克。
[煲法]:清水4碗煎至1碗。
[療效]:石斛既補肝腎又滋陰,加上冬蟲草、白芍、桑椹子、山萸肉等都是滋陰的中葯,最適合陰虛人士補肝腎之用。
23.石斛綠豆釀豬腸
[原料]:豬大腸一段(約40厘米),石斛純粉5克(楓斗10克打粉),綠豆、糯米適量(用量2:1),冬菇兩朵,鹽、胡椒粉適量。
[製法]:綠豆、糯米洗凈清水浸泡3小時,冬菇洗凈切粒,豬大腸洗凈;將綠豆、糯米、冬菇、石斛純粉攪勻,加鹽、胡椒粉調味,裝入豬大腸內,(不要裝太滿,並留少許水,兩端用線扎緊);把釀好的大腸放入瓦煲,加適量清水煮2小時,取出切厚片即可。
[功效]:滋潤補虛,養血止血。適宜腸癌便血或其他癌腫體虛、腸燥便秘者。
24.石斛燉甲魚
[原料]:甲魚1隻,楓斗15克,黑豆60克,紅棗3顆;姜8克,鹽、雞精少許;
[製法]:甲魚宰殺洗凈去內臟,切塊略炒;葯材洗凈與甲魚一起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改文火煲1小時,加鹽和雞精調味即可。
[功效]:適宜高脂血,冠心病及肝炎,肝脾腫大患者。【備注】:石斛系列中,鐵皮石斛的葯用價值為最高,石斛多糖的含量高決定石斛的葯用價值。注意:石斛性寒,如果是脾胃虛寒體質人群食用石斛,最好配合靈芝或者靈芝孢子粉一起服用!
I. 荊芥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假蘇、鼠實、姜芥、穩齒菜、四棱桿蒿。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90厘米。莖直立,四棱形,基部稍帶紫色,上部多分枝,全株被短柔毛。葉對生;羽狀深裂,莖基部的葉裂片5;中部及上部的葉裂片3~5,線形或披針形,全緣,兩面均被柔毛,下面具凹陷腺點。穗狀輪傘花序,多密集於枝端;苞片葉狀,線形,綠色,無柄;花萼鍾形,具縱脈5條,被毛,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小堅果4,卵形或橢圓形,長約1毫米,棕色。花期六~八月。果期七~九月。秋冬采根,秋采莖葉,鮮用或曬干備用。
【生長環境】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多生於溫暖濕潤的路旁、山坡、田邊。
【性味功效】味辛,性溫。發表,祛風,理血;(炒炭)止血。
【驗方精選】第一方:荊芥穗適量。
用法:取上葯,炒至焦黃,研細過篩。每次用6克加童便30毫升口服。
主治:產後血暈。第二方:荊芥穗炭6克,懷牛膝10克,生山桅9克,牡丹皮9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經行吐衄。第三方:荊芥適量。
用法:將上葯放入用清潔棉布製成的長方形小袋中,加固後塞入患兒前胸6小時。用量一星期歲以內五~十克,一星期歲以上酌增。
主治:小兒感冒。第四方:荊芥穗20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
用法:水煎服主治:產後血暈。第五方:凈荊芥穗120克。
用法:取上葯,研為細末,過篩。每次用30克裝入紗布袋內,均勻地撒布於患處,然後用手掌反復揉擦至發熱為度。
主治:急慢性蕁麻疹及皮膚瘙癢病。第六方:荊芥穗15克,紫蘇10克,生薑6克,陳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風寒感冒,鼻塞、頭痛、惡寒身痛者。第七方:荊芥穗30克。
用法:烘乾,研細末,紗布袋裝,均勻地撒布患處,然後用手掌來回揉搓,使患處產生熱感為度。
主治:皮膚瘙癢症。第八方:荊芥穗10克,野菊花15克,薄荷腦(或冰片)3克。
用法:先將前二味葯研細末,加入薄荷腦共研勻,瓶裝備用。每取少量,吸入鼻內,每日3次。
主治: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