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道德經》講了什麼
《道德經》是道教中被注釋最多的一部經典,由道祖太上老君(即老子)於終南山古樓觀應尹喜真人之邀請而撰寫的不朽著作,被尊為道教的聖典,為道教教理教義之宗本,全文約五千字,故又稱《老子五千文》。
該經分上下兩篇,上篇講道,下篇講德,共81章,文筆簡潔,以詩歌的形式表現其深刻的哲理。
《道德經》不僅是道教知識的寶典,而且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部偉大的經典著作。
以恢弘的氣勢,深邃的智慧,富有詩意的語言,發天人宇宙精微之學,闡修身治國之理,倡人生真諦之奧,給人以無窮的思想啟迪。
其中既有「道法自然」以維護宇宙和諧、促進人類持續發展的行為原則,又有「尊道貴德」的道德規范;既有「常道與可道」的真理學說,又有「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思想;既有「上善若水」的高尚情懷,又有「柔弱不爭」的修養准繩;既有「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的生活箴言,又有「拙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處世教導;既有「歸根復命,深根固蒂」的養生之道,又有「見素抱朴,少私寡慾」的價值取向;既有「愛民治國」的韜略,又有「功成弗居」的胸襟。全文系統地闡述了道教的修道積德、處世哲理、洞察自然以及從宇宙觀的角度高度考察了自然、社會和人生的問題。
《道德經》就像是一個智慧寶庫,其歷史與現實的重大價值是難於盡言的,只有靠讀者去細細品味,才能開啟自己心靈的窗戶,體悟到其中之奧妙,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指引自身的生活航程。
所以說,《道德經》不僅是道教的聖典,而且是人類生活的指南,有著利於社會、指導人生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