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驅蟲治療前確診豬帶絛蟲病的常用方法是
糞便檢查、驅蟲治療後檢查。
1、糞便檢查:驅蟲治療前通過檢查糞便中的絛蟲節片或蟲卵,可以確診豬帶絛蟲病。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顯微鏡檢查、漂浮法和沉澱法等。
2、驅蟲治療後檢查:對於疑似豬帶絛蟲病的患者,可以進行驅蟲治療。在驅蟲治療後,通過檢查糞便中的絛蟲節片或蟲卵,可以確診是否感染了豬帶絛蟲。
② 豬肉絛蟲實驗診斷
豬肉絛蟲的實驗診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糞便檢查:
囊尾蚴病檢查:
免疫學試驗:
綜上所述,豬肉絛蟲的實驗診斷需要綜合考慮糞便檢查、囊尾蚴病檢查以及免疫學試驗的結果,以確保准確診斷。
③ 小兒豬帶絛蟲病和囊蟲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豬帶絛蟲病(taeniasis suis)是由豬帶絛蟲成蟲寄生於人體小腸引起的疾病;囊蟲病(cysticercosis)又稱囊尾蚴病,是由豬帶絛蟲的幼蟲即囊尾蚴寄生於人體組織內引起的疾病,可造成嚴重的臨床損害。是我國常見的人獸共患性寄生蟲病,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兒豬帶絛蟲病和囊蟲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小兒豬帶絛蟲病和囊蟲病應該做哪些檢查?1.免疫學檢查
(1)皮內試驗:敏感性高,簡單,但假陽性和交叉反應較多。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及其改良法(ELISA):敏感性、特異性都較高,主要與包蟲病等患者血清有交叉反應。
(3)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IHA):亦較常用,方法簡便,但穩定性稍差。
(4)免疫金銀染色(IGSS):是近10年來發展的高敏感性的方法。
(5)酶聯免疫印漬法(EITB):可識別特異抗原帶,敏感性達98%,特異性達100%。
(6)間接熒光抗體試驗(IFAT)、免疫酶染色試驗(IEST)、補體結合試驗、膠乳凝集試驗、對流免疫電泳等多種方法也都用於囊蟲病的免疫學診斷。
各種方法均可檢測病人血液、腦脊液抗體。抗原檢測也可試用。建議有條件者,多種方法、抗體、抗原檢測聯合應用,可提高陽性率。
2.外周血象嗜酸性細胞增高。影像學檢查:
1.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CT) 頭顱CT檢查對腦囊蟲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可對定位、鑒定活動性病灶、腦脊液通道梗阻、考核療效提供依據。常表現為散在的小於1cm的圓形或橢圓形低密度灶,片狀低密度灶、增強後可見結節狀強化或環狀灶,也可見到高密度灶或鈣化灶、腦室擴大等。
2.磁共振成像(MRI) 對活動性病灶較CT更敏感,更易查出腦室、腦室孔部位的病灶,顯示頭節更加清晰,但對鈣化灶的顯示不如CT掃描。
3.X線檢查 陽性率較低,腦組織中囊尾蚴鈣化較遲,一般僅對10年以上出現鈣化者可發現陰影。
4.腦室造影 近年多被CT取代。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兒豬帶絛蟲病和囊蟲病應該做哪些檢查的常識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網還有很多關於兒童疾病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可以繼續關注,讓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