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教關於紡織退漿工藝流程(詳解)
1. 汽蒸法:
工藝流程:全棉織物先進行軋液處理(室溫下多浸二軋,軋液率100%),隨後進行汽蒸(100%,30分鍾),接著熱水洗(95度,3分鍾),溫水洗(96度,3分鍾),冷水洗,最後烘乾。工藝配方:復合酶14g/l,雙氧水5g/l,處理時間為60分鍾。(風雲助劑:原發)用於退漿和desizing。
2. 退漿:
這是去除織物上漿料的工藝過程。棉、粘膠以及合成纖維等織物的經紗,在織造前通常會先經過漿紗。漿料在染整過程中可能會影響織物的潤濕性,並可能阻礙化學品對纖維的滲透。因此,織物通常需要先經過退漿處理。對於棉織物,退漿還具有去除纖維中部分雜質的作用;合成纖維織物有時可以在精練過程中同時完成退漿。退漿方法的選擇取決於漿紗所用的漿料,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四種。
3. 熱水退漿法:
織物在熱水中浸泡後,在退漿池內保溫堆置十多小時,使漿料溶脹並更易被水洗去。這種方法對於使用水溶性的海藻酸鈉、纖維素衍生物等漿料的織物效果良好。對於澱粉上漿的織物,在25~40℃下堆置一段時間,讓其自然發酵、降解,同樣可以實現退漿。
4. 鹼液退漿法:
澱粉在氫氧化鈉(燒鹼)溶液中能發生溶脹,聚丙烯酸聚合物在鹼液中較易溶解,因此可以利用精練或絲光過程中的廢氫氧化鈉溶液作為退漿劑,濃度通常為10~20克/升。織物浸軋鹼液後,在60~80℃下堆置6~12小時;棉織物還可以採用鹼、酸聯合退漿,先鹼液退漿,水洗後浸軋稀硫酸(濃度4~6克/升),堆置數小時,以進一步分解澱粉並洗除棉纖維中的無機鹽類雜質。
5. 酶退漿法:
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分解織物上的澱粉漿料,退漿效率較高。常用的澱粉酶有胰澱粉酶和細菌澱粉酶,它們都是α-澱粉酶,能夠斷裂澱粉長鏈分子的甙鍵,生成糊精和麥芽糖,從而容易被洗除。澱粉酶退漿液應保持近中性,通常會加入氯化鈉、氯化鈣等激活劑以提高酶的活力。在40~50℃下堆置1~2小時,可以使澱粉充分水解。由於細菌澱粉酶較胰澱粉酶耐熱,因此也可以採用汽蒸3~5分鍾的快速工藝。
6. 氧化劑退漿法:
多種氧化劑可用於退漿,例如過氧化氫、亞溴酸鈉和過硫酸銨鹽或鉀鹽。織物在過氧化氫鹼性溶液(濃度3~5克/升)中浸軋後,汽蒸2~3分鍾,可以促使澱粉和聚乙烯醇降解,同時具有漂白效果。使用亞溴酸鈉時,織物在pH為9.5~10.5、有效溴濃度為0.5~1.5克/升的亞溴酸鈉溶液中浸軋,常溫下堆置20分鍾左右,對羧甲基纖維素、澱粉或聚乙烯醇上漿的織物效果顯著。不過,過硫酸銨鹽或鉀鹽可能會導致纖維素纖維損傷。
2. PVA漿有哪幾種退漿方法各適用於哪些PVA漿料分別有何特點
增加經紗在織造中的耐磨性、平滑性以及抗靜電性,提高其強力和抱合力,改善其可織性,在織造前要進行上漿加工,亦稱為漿紗(保護經紗)尤其對於目前廣泛使用的高速織機(噴氣織機、噴水織機)更是如此。
經紗上漿率一般為布重的4~8%,緊密織物如府綢等會更高些,達到8~14%。
注意:針織物不上漿。
二、為什麼要退漿
上漿後漿料透入纖維之間,部分附於經紗表面,在提高紗線性能的同時,漿料污染染整加工液,阻礙纖維與染化料的之間化學作用,使染整加工難以進行。
退漿常用的漿料
經紗上漿所用槳料有天然漿料如澱粉、野生澱粉,海藻膠、樹膠等,化學漿料如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纖維素制劑如羧甲基纖維素(CMC)、聚酯類等。上漿液中還加入其它成分如防腐劑、柔軟劑、吸濕劑、減磨劑等。
澱粉漿多用於纖維素纖維織物,如棉織物、麻織物等,化學漿料多用於合纖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