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SEM、TEM、XRD、AES、STM、AFM的區別
SEM、TEM、XRD、AES、STM、AFM的區別主要是名稱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作用不同、
一、名稱不同
1、SEM,英文全稱: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中文稱:掃描電子顯微鏡。
2、TEM,英文全稱:,中文稱:透射電子顯微鏡。
3、XRD,英文全稱:Diffractionofx-rays,中文稱:X射線衍射。
4、AES,英文全稱:AugerElectronSpectros,中文稱:俄歇電子能譜。
5、STM,英文全稱: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中文稱:掃描隧道顯微鏡。
6、AFM,英文全稱:AtomicForceMicroscope,中文稱:原子力顯微鏡。
二、工作原理不同
1.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原理是用高能電子束對樣品進行掃描,產生各種各樣的物理信息。通過接收、放大和顯示這些信息,可以觀察到試樣的表面形貌。
2.透射電子顯微鏡的整體工作原理如下:電子槍發出的電子束經過冷凝器在透鏡的光軸在真空通道,通過冷凝器,它將收斂到一個薄,明亮而均勻的光斑,輻照樣品室的樣品。通過樣品的電子束攜帶著樣品內部的結構信息。通過樣品緻密部分的電子數量較少,而通過稀疏部分的電子數量較多。
物鏡會聚焦點和一次放大後,電子束進入第二中間透鏡和第一、第二投影透鏡進行綜合放大成像。最後,將放大後的電子圖像投影到觀察室的熒光屏上。屏幕將電子圖像轉換成可視圖像供用戶觀察。
3、x射線衍射(XRD)的基本原理:當一束單色X射線入射晶體,因為水晶是由原子規則排列成一個細胞,規則的原子之間的距離和入射X射線波長具有相同的數量級,因此通過不同的原子散射X射線相互干涉,更影響一些特殊方向的X射線衍射,衍射線的位置和強度的空間分布,晶體結構密切相關。
4.入射的電子束和材料的作用可以激發原子內部的電子形成空穴。從填充孔到內殼層的轉變所釋放的能量可能以x射線的形式釋放出來,產生特徵性的x射線,也可能激發原子核外的另一個電子成為自由電子,即俄歇電子。
5.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工作原理非常簡單。一個小電荷被放在探頭上,電流從探頭流出,穿過材料,到達下表面。當探針通過單個原子時,通過探針的電流發生變化,這些變化被記錄下來。
電流在流經一個原子時漲落,從而非常詳細地描繪出它的輪廓。經過多次流動後,人們可以通過繪制電流的波動得到構成網格的單個原子的美麗圖畫。
6.原子力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當原子間的距離減小到一定程度時,原子間作用力迅速增大。因此,樣品表面的高度可以直接由微探針的力轉換而來,從而獲得樣品表面形貌的信息。
三、不同的功能
1.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是介於透射電子顯微鏡和光學顯微鏡之間的一種微觀形貌觀察方法,可以直接利用樣品表面材料的材料性質進行微觀成像。
掃描電子顯微鏡具有高倍放大功能,可連續調節20000~200000倍。它有一個大的景深,一個大的視野,一個立體的形象,它可以直接觀察到各種樣品在不均勻表面上的細微結構。
樣品制備很簡單。目前,所有的掃描電鏡設備都配備了x射線能譜儀,可以同時觀察微觀組織和形貌,分析微區成分。因此,它是當今非常有用的科學研究工具。
2.透射電子顯微鏡在材料科學和生物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由於電子容易散射或被物體吸收,穿透率低,樣品的密度和厚度會影響最終成像質量。必須制備超薄的薄片,通常為50~100nm。
所以當你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樣品時,你必須把它處理得很薄。常用的方法有:超薄切片法、冷凍超薄切片法、冷凍蝕刻法、冷凍斷裂法等。對於液體樣品,通常掛在預處理過的銅線上觀察。
3X射線衍射檢測的重要手段的人們意識到自然,探索自然,尤其是在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生活、醫療、化工、地質、礦物學、環境科學、考古學、歷史、和許多其他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不斷拓展新領域、新方法層出不窮。
特別是隨著同步輻射源和自由電子激光的興起,x射線衍射的研究方法還在不斷擴展,如超高速x射線衍射、軟x射線顯微術、x射線吸收結構、共振非彈性x射線衍射、同步x射線層析顯微術等。這些新的X射線衍射檢測技術必將為各個學科注入新的活力。
4,俄歇電子在固體也經歷了頻繁的非彈性散射,可以逃避只是表面的固體表面原子層的俄歇電子,電子的能量通常是10~500電子伏特,他們的平均自由程很短,約5~20,所以俄歇電子能譜學調查是固體表面。
俄歇電子能譜通常採用電子束作為輻射源,可以進行聚焦和掃描。因此,俄歇電子能譜可用於表面微觀分析,並可直接從屏幕上獲得俄歇元素圖像。它是現代固體表面研究的有力工具,廣泛應用於各種材料的分析,催化、吸附、腐蝕、磨損等方面的研究。
5.當STM工作時,探頭將足夠接近樣品,以產生具有高度和空間限制的電子束。因此,STM具有很高的空間解析度,可以用於成像工作中的科學觀測。
STM在加工的過程中進行了表面上可以實時成像進行了表面形態,用於查找各種結構性缺陷和表面損傷,表面沉積和蝕刻方法建立或切斷電線,如消除缺陷,達到修復的目的,也可以用STM圖像檢查結果是好還是壞。
6.原子力顯微鏡的出現無疑促進了納米技術的發展。掃描探針顯微鏡,以原子力顯微鏡為代表,是一系列的顯微鏡,使用一個小探針來掃描樣品的表面,以提供高倍放大。Afm掃描可以提供各類樣品的表面狀態信息。
與傳統顯微鏡相比,原子力顯微鏡觀察樣品的表面的優勢高倍鏡下在大氣條件下,並且可以用於幾乎所有樣品(與某些表面光潔度要求)並可以獲得樣品表面的三維形貌圖像沒有任何其他的樣品制備。
掃描後的三維形貌圖像可進行粗糙度計算、厚度、步長、方框圖或粒度分析。
『貳』 材料表徵方法有哪些
材料的表徵方法有納米粒子的XRD表徵、納米粒子透射電子顯微鏡及光譜分析、納米粒子的掃描透射電子顯微術、納米團簇的掃描探針顯微術、納米材料光譜學和自組裝納米結構材料的核磁共振表徵。
常用材料表徵手段
1. 微觀形貌
形貌分析的主要內容是分析材料的幾何形貌,材料的顆粒度,及顆粒度的分布以及形貌微區的成分和物相結構等方面。
形貌分析方法主要有:掃描電子顯微鏡 SEM、透射電子顯微鏡 TEM、原子力顯微鏡等等。
如下圖所示
3. 成分分析
體相元素成分分析是指體相元素組成及其雜質成分的分析,其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原子發射ICP、質譜以及X射線熒光與X射線衍射分析方法;其中前三種分析方法需要對樣品進行溶解後再進行測定,因此屬於破壞性樣品分析方法;而X射線熒光與衍射分析方法可以直接對固體樣品進行測定因此又稱為非破壞性元素分析方法。
『叄』 XRD、TEM、AFM三種粒徑表徵方式!
晶粒的大小與性能在納米材料領域至關重要,多種技術可用於表徵粒徑大小,其中XRD、TEM、AFM是常見的三種方法。
X射線衍射儀(XRD)通過高速電子與靶原子的相互作用,發射出X射線,其波長范圍在0.05~0.25 nm之間。XRD通過分析衍射角位置和強度,幫助我們確定未知樣品的物相組成,從而提供納米材料晶粒度的數據。測定原理基於樣品衍射線寬度與晶粒尺寸有關。XRD樣品制備和儀器操作的實踐也十分重要。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主要由電子光學系統、真空系統和供電系統組成。它通過電子衍射襯度成像原理,揭示了物體內部結構,尤其是在納米尺度上。TEM既能看到衍射譜又能觀察像,提供物質內部的高解析度圖像,適用於觀察微細組織和晶體結構。
原子力顯微鏡(AFM)通過敏感的微懸臂和探針,檢測樣品表面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從而實現納米尺度物體的觀察。AFM不僅可觀察到納米粒子的形貌,還能測量其三維結構,對表面形貌等細節特徵有極高的解析度,但觀察范圍有限,數據不具有統計性。
這三種表徵手段各有特點和局限性。XRD適用於提供納米粒子晶粒度的數據,TEM能直接觀察樣品的形貌與粒徑,而AFM則提供高解析度的納米粒子表面與三維形貌信息。選擇合適的方法需考慮待測粒子的基本情況、用途以及方法的局限性,以獲取最准確的結果。
在XRD方法中,計算納米粒子的平均粒徑時需注意高角度X射線衍射線的分裂現象可能會影響實際測量值。XRD測量的准確性還與樣品內部應力有關,而TEM方法的優點在於直接觀察顆粒形貌與尺寸,具有一定的直觀性和可信性,但需通過多幅照片的統計分析得到平均粒徑。AFM方法的優點在於提供高解析度的表面形貌信息,但數據的統計性受限於觀察范圍的局限。
此外,透射電鏡法與原子力顯微鏡法的粒徑測量結果還受到納米粒子的分散性、觀察者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團聚體的誤判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導致測量值大於實際粒徑。因此,在進行納米粒子粒徑表徵時,選擇合適的技術,並綜合考慮多種方法的特性和局限性,對於獲取准確和可靠的粒徑信息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