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確診胃潰瘍的首選檢查方法是()
【答案】:A
解析:
確診胃潰瘍的首選檢查方法是胃鏡及胃黏膜活組織檢查(A對)。24小時食管pH監測(P358)(B錯)主要用於胃食管反流病的輔助診斷。X鋇餐檢査(C錯)診斷胃潰瘍適用於胃鏡禁忌者或不願接受胃鏡檢查者。幽門螺桿菌檢測(D錯)無特異性,慢性胃炎、胃癌等也會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液分析(E錯)可測定基礎胃酸分泌量(BAO)和最大胃酸分泌量(MAO),用於了解潰瘍病患者胃酸分泌情況,現已少用。
② 怎麼檢查胃潰瘍
胃潰瘍的檢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胃鏡檢查:即插管胃鏡檢查,胃鏡檢查為侵入性檢查,可最直觀判斷是否存在胃潰瘍,不僅能夠明確潰瘍發生的部位,比如是在胃竇,還是在胃體,還能檢查胃潰瘍的程度。潰瘍分為活動期、癒合期、瘢痕期,必要時做活檢還能夠明確胃潰瘍的性質,有少部分胃潰瘍為惡性,也就是胃癌,該檢查方法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精確的方法。
2、膠囊胃鏡檢查:患者需要吞下一顆膠囊,膠囊含有攝像頭,通過磁場能夠控制膠囊在整個胃內的運動,從而可觀察胃黏膜的情況,判斷是否存在胃潰瘍。該檢查臨床應用較少,主要是價錢昂貴,效果不如插管胃鏡,不能做鏡下病理活檢。但對於懼怕插管胃鏡檢查,或者有嚴重插管胃鏡禁忌症的患者比較適用。
3、上消化道鋇餐檢查:患者吞服鋇劑後將鋇劑均勻的塗抹在胃黏膜上,在X線下可間接判斷是否存在胃潰瘍,有胃潰瘍時可以看見有鋇劑充盈缺損,但鋇餐對良惡性的判斷有一定限制。若懷疑為惡性,要想明確診斷,還得做插管胃鏡取活檢。但其價錢便宜,效果不如插管胃鏡。對於懼怕插管胃鏡檢查,或者有嚴重插管胃鏡禁忌症者比較適用。
③ 無症狀性潰瘍診斷檢查
無症狀性潰瘍診斷檢查主要涉及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其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大類。侵入性試驗包括快速尿素酶試驗、組織學檢查、粘膜塗片染色鏡檢、微需氧培養和聚合酶鏈反應(PCR)等。非侵入性試驗主要有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13C-UBT或14C-UBT)和血清學試驗。快速尿素酶試驗是首選方法,操作簡便、費用低。組合學檢查可直接觀察Hp,提高檢出率。胃粘膜塗片染色鏡檢方法簡便,但細菌數量少時易漏診。Hp培養和PCR檢測技術費用相對較高,主要用於科研。13C-UBT或14C-UBT檢測Hp感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高,作為根除治療後復查的首選方法。
胃液分析GU患者的胃酸分泌正常或低於正常,部分DU患者則增多,但胃液分析對診斷和鑒別診斷價值不大。主要用於促胃液素瘤的輔助診斷。血清促胃液素測定消化性潰瘍時血清促胃液素較正常人稍高,但診斷意義不大。血清促胃液素值一般與胃酸分泌呈反比,胃酸低,促胃液素高;胃酸高,促胃液素低;促胃液素瘤時則兩者同時升高。
診斷消化性潰瘍,病史分析很重要,典型的周期性和節律性上腹部疼痛是主要線索。但有潰瘍症狀者不一定患有消化性潰瘍,而相當部分消化性潰瘍患者的上腹疼痛常不典型,更有一部分患者可無疼痛症狀。確診需要依靠X線鋇餐檢查和(或)內鏡檢查。氣鋇雙重對比造影能更好地顯示粘膜象。潰瘍的X線徵象有直接和間接兩種:龕影是直接徵象,對潰瘍診斷有確診價值。胃鏡檢查不僅可對胃十二指腸粘膜直接觀察、攝影,還可在直視下取活檢作病理和Hp檢測。它對診斷和良、惡性潰瘍鑒別診斷的准備性高於X線鋇餐檢查。
內鏡檢查下消化性潰瘍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偶也呈線狀,邊緣光整,底部充滿灰黃色或白色滲出物,周圍粘膜可有充血、水腫,有時見皺襞向潰瘍集中。內鏡下潰瘍可分為活動期(A)、癒合期(H)和瘢痕期(S)三個病期,其中每一病期又可分為1和2兩個階段。內科有效治療的發展,預後遠較過去為優,已使消化性潰瘍的死亡率顯著下降至1%以下。30歲以下患者的病死率幾乎等於零;年長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於並發症,特別是大出血和急性穿孔。
約15%-35%消化性潰瘍患者可無任何症狀。這部分患者多在因其他疾病作內鏡或X線鋇餐檢查時被發現,或當發生出血、穿孔等並發症時,甚至於屍體解剖時被發現。這類消化性潰瘍可見於任何年齡,但以老年人為多見。用H2受體拮抗劑維持治療中復發的潰瘍半數以上無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