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正確使用鼻滴葯法
鼻滴葯法是鼻科常見病的主要局部治療方式,臨床上運用非常廣泛。它主要適用於急性鼻炎(感冒)、慢性單純型鼻炎、變態反應性鼻炎、急性化膿性鼻竇炎、慢性化膿性鼻竇炎、鼻出血、萎縮性鼻炎及鼻腔或鼻竇手術後護理等。另外,有些滴鼻葯還是治療中耳疾病的常用治法之一陵指。如分泌性中耳炎的急性期,常要求用1%麻黃素液滴鼻,對保持咽鼓管通暢及中耳分泌物引流,改善聽力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常用滴葯方法有兩種:
(1)頭後伸位滴葯法:患者仰卧於床上,頭向後伸或肩上墊一個軟枕,也可將頭懸垂於床沿外或椅背上,患者後仰,頭向後垂使鼻孔朝天,每側滴2 ~ 3 滴葯水於鼻腔側壁,使葯液順著鼻孔患側或雙側慢慢流下,讓鼻腔側壁起到緩沖作用,以免棗汪哪葯液直接流入咽部而味苦難忍,滴葯後輕捏鼻翼數次,使葯液布滿鼻腔,休息5 分鍾後再起來,使葯液充分和鼻腔黏膜接觸。每日滴葯3 ~ 4 次。
(2)頭低側向位滴葯法:患者側仰,去枕,患側顳頂部(耳部)
靠在床面,頭向肩部垂下,鼻部轉向上肩方向,保持與肩在同一平面,使鼻腔側壁成水平稍斜向鼻根部,滴入葯液2 ~ 3 分鍾後再坐起,這樣可使葯液滯留鼻腔時間長一些,並可減少葯液流向咽喉而避免刺激反應。
鼻滴葯法的注意事項:①若鼻腔分泌物過多時,滴葯前須先將分泌物輕輕擤出,則滴入葯液能直接與鼻黏膜接觸。否則,葯液作用會明顯減弱。②滴葯時須取鼻部低於口和咽喉部的位置。患者仰卧於床上,頭向後伸,懸於床沿下,使鼻部低於口和咽喉部;亦可囑患者仰卧後將肩下墊高,使鼻部達到上述位置。採取這種位置,不會使葯液流入咽而引起不適感。高血壓患者應避免上述位置,改用半卧位,滴右側鼻腔時,頭向右肩倒,滴左側鼻腔時向左肩倒,同時,高血壓鼻病患者忌用血管收縮劑(如麻黃素、腎上腺素類滴鼻,因此類葯可使血壓升高)。③取滴管(或眼葯瓶)置於前鼻孔上方,將滴葯滴入鼻腔內,避免使滴管或眼葯瓶頭觸及鼻部,污染葯液。
④葯水滴入鼻腔後須靜卧3 ~ 5 分鍾,使葯液停留在鼻腔內,與鼻黏膜多接觸一些時間,然後坐起,使多餘葯液自前鼻孔流出。⑤滴鼻葯用量應遵醫囑,一般每日3 次,每次每側3 ~ 4 滴凳碼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