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分辯中草葯
中葯作為中醫防病治病的主要工具,其真偽優劣關繫到臨床用葯的安全有效。筆者在長期臨床工作中,根據葯材的形、色、氣味、表面特徵、質地等幾個方面進行鑒別。現將幾點經驗總結如下。
1 根據葯材的外形鑒別
如味連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雞爪」,其表面有不規則結節狀隆起的須根,部分節間平滑,習稱「過橋」,而雅連、雲連多單枝,且「過橋」較長,所以根據這兩個特徵,就很容易分辨味連與雅連、雲連的不同了。再如天麻,外形一端有紅棕色乾枯芽苞,習稱「鸚哥嘴」或「紅小辨」,另一端有自母麻脫落後的圓臍形疤痕,習稱「肚臍眼」,因其質地堅實,斷面呈角質樣較平整,習稱「起鏡面」,還因氣味特異,習稱「馬尿臭」,根據以上特徵,我們就能辨別質優質次了。
2 根據葯材的表面特徵
白頭翁根部的白毛;金毛狗脊表面密集金黃色毛茸;羌活環節緊密似環;防風根頭部有密集的環紋,習稱「蚯蚓頭」;知母頂端有殘留的淺黃色葉痕及莖痕,習稱「金包頭」。
3 根據葯材的斷面特徵
斷面獨特的特徵也是鑒別的要點:如廣防己的「車輪 紋」;烏葯、黃芪的「菊花心」;蒼術的「硃砂點」等等。羚羊角:頂端光滑,內有細孔直達角尖,習稱「通天眼」,基部鋸口面內有骨塞,習稱「羚羊塞」,除去「骨塞」後,角的下半段呈空洞。
4 根據葯材的氣味
如牛黃,天然牛黃,氣清香,味先苦後微甜,入口有清涼感,嚼之不粘牙,水溶液可將指甲染黃,俗稱「掛甲」,而人工牛黃水溶液也可「掛甲」,但其氣味清香而葷腥,入口無清涼感味微甜而後苦。
5 此外,還有火燒、水試等方法
如藏紅花入水可見橙黃色直線下降,並逐漸擴散,水被染成黃色;秦皮入水可見藍色熒光;熊膽:取膽仁粉末少許,投入水中,即在水面旋轉並呈現黃線下沉,而不擴散;海金沙火燒能發出爆鳴聲,且有閃光,無灰渣殘留;青黛火燒時產生紫紅色煙霧,時間持續較長為佳。
經驗鑒別在無實驗室條件下,具有鑒別迅速,准確的特點,具有實際意義。因此經驗鑒別作為一項工作技能,對於每一位從事中葯工作的人員來說,都應牢牢掌握,以利於工作。
另外有《中葯鑒別手冊》等相關書籍,可以參考。
❷ 請問中葯主要有哪幾種鑒定方法
中葯材的鑒別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為對植物自然形態的鑒別,對炮製葯材外表性狀的鑒別,用顯微鏡觀察微觀結構的鑒別,以及化學分析、生物測定等鑒別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還是中葯材的經驗鑒別法,也就是對葯材的外觀性狀的鑒別。 以下幾種常用而簡單的鑒別方法: 一、看外觀,注意觀察葯材的外表特徵,如表皮、顏色、形狀、粗細、斷面等等。 1、看葯材的表面。 不同種類的葯材由於用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徵會有所差異。如根類葯材多為圓柱形或紡錘形,而根莖類葯材都有較多的莖痕,皮類葯材則多為捲筒狀,等等。另外,一些葯材有著它們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徵,或光華、或粗糙、或長有鱗葉、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馬的外形就被總結成為「馬頭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長有「通天眼」,防風長有「蚯蚓頭」等。這些特徵都是鑒別道地葯材真偽優劣的重要依據。 2、看顏色。 葯材顏色的不同或變化,不僅與它的品種和本身的質量有關,不適當的加工和儲藏方法也會直接影響葯材的色澤,因此顏色是鑒別葯材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通過對葯材外表顏色的觀察,分辨出葯材的品種、產地和質量的好壞。比如,黃連色要黃,丹參色要紅,玄參色偏黑等。 3、看斷面。 無論植物也好,動物也好,都是由一層層的組織器官構造而成的,當葯材被切開,這一層層的構造就會清晰地展現出來,就像古樹的年輪一樣。很多葯材的斷面都具有明顯的特徵,而這些特徵就是葯材內部構造的直接體現。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各種分層、紋路和不同形狀的小點。比如在防己斷面上能看見明顯的車輪紋理,而黃芪的折斷面紋理呈「菊花心」樣,杜仲在折斷時更有膠狀的細絲相連,等等。這些獨有的斷面特徵是鑒別葯材的重要依據。 用手感受葯材的軟硬、輕重,疏鬆還是緻密,光滑還是粘膩,細致還是粗糙,以此鑒別葯材的好壞。不同葯材的質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種葯材,由於加工炮製的方法不同,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如荊三棱堅實體重,而泡三棱則體輕;鹽附子質軟,而黑附子則質地堅硬。 三、口嘗和鼻聞。 葯材的氣味與其所含的成分有關,鼻聞是比較重要的鑒別方法,尤其對於鑒別一些有濃郁氣味的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魚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嘗法鑒別葯材的意義不僅在於味道還包括「味感」,味分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黃連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則分為麻、澀、淡、滑、涼、膩等。葯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學物質也有密切關系,在中葯材口嘗鑒別的實踐中,可按葯材的品種和質量分類進行判斷。 四、水試和火試。 有些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燒灼一下會產生特殊的現象。如熊膽的粉末放在水中,會先在水面上旋轉,然後成黃線下沉而不會擴散。麝香被燒灼時,會產生濃郁的香氣,燃盡後留下白色的灰末。這些特殊的現象都與葯材內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密切的關系,是常用的鑒別方法。
❸ 中葯鑒定都有什麼
中葯鑒定學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其研究內容十分豐富。首先,中葯材和中成葯的性狀鑒定是其基礎部分,通過對葯材的外觀、氣味、質地等特徵進行觀察和描述,來確定其真偽和質量。其次,理化鑒定方法也被廣泛應用,如通過顯微鏡觀察葯材的細胞結構,或者利用光譜技術分析葯材的成分,以此來進一步驗證葯材的真偽和純度。
除此之外,化學成分分析也是中葯鑒定的重要環節,通過對葯材中的化學成分進行分離和檢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葯材的葯理作用和質量標准。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中葯鑒定已經深入到了分子生物學的層面,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如DNA指紋圖譜分析,可以更加精確地鑒定葯材的品種和來源,這對於確保中葯的質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應用使得中葯鑒定進入了新的階段,特別是指紋圖譜分析的出現,不僅提高了鑒定的准確性和可靠性,也為中葯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中葯鑒定學的研究方向也逐漸轉向了分子生物學領域,這對於推動中葯現代化和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
❹ 中葯制劑中常用的鑒別方法有哪些
中葯常用的鑒定方法有:來源(原植物、原動物和礦物)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及理化鑒定等方法。
1、來源鑒定是應用植(動)物的分類學知識,對中葯的來源進行鑒定,確定其正確的學名;應用礦物學的基本知識,確定礦物中葯的來源。以保證在應用中品種准確無誤。
2、性狀鑒定是用眼觀、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十分簡便的鑒定方法,來鑒別葯材的外觀性狀。這些方法在我國醫葯學寶庫中積累了豐富的傳統鑒別經驗,它具有簡單、易行、迅速的特點。性狀鑒定和來源鑒定一樣,除仔細觀察樣品外,有時亦需核對標本和文獻。對一些地區性強或新增的品種,鑒定時常缺乏有關資料和標准樣品,可寄送少許樣品到生產該葯材的省、自治區中葯材部門或葯品檢驗所了解情況或請協助鑒定。必要時可到產地調查,採集實物標本,了解生產、加工、銷售和使用等情況,以便進行鑒定研究。直觀的性狀鑒定是很重要的,也是中葯鑒定工作者必備的基本功之一。
3、顯微鑒定是利用顯微鏡來觀察葯材的組織構造、細胞形狀以及內含物的特徵,用以鑒定葯材的真偽和純度,顯微鑒定常配合來源、性狀及理化鑒定等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當葯材的外形不易鑒定,或葯材破碎或呈粉末狀時,此法較為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已將顯微鑒定應用到很多中葯和中成葯制劑的鑒別中。進行顯微鑒定,鑒定者必須具有植物(動物)解剖的基本知識,掌握製片的基本技術。顯微鑒定的方法,因材料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4、理化鑒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學的或儀器分析方法,鑒定中葯的真實性、純度和品質優劣程度,統稱為理化鑒定。通過理化鑒定分析中葯中所含的主要化學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無和含量的多少,以及有害物質的有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