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各類型土地項目的實施、審批、報批流程!(實用干貨)建議收藏轉發
國有建設用地報批程序
一、報批流程
1. 建設單位向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交用地申請,並填寫《建設用地申請表》和相關申報材料。
2. 若用地申請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將受理申請。
3. 受理後,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將報請同級人民政府進行征前程序,同時擬訂相關方案和編制用地呈報說明書。
4. 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市、縣人民政府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呈報用地請示,通過遠程網上申報系統上報上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查。
5. 按程序逐級上報,審查、呈報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二、報批要求
1. 用地報件材料形式、內容齊全,符合用地申報規定。
2. 用地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供地政策和行業用地標准。
3. 用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落實土地利用年度計劃。
4. 落實耕地佔補平衡。
5. 符合國家、省相關規定。
三、報件材料目錄
單獨選址項目需提交用地申請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用地預審意見、地質災害評估報告、壓覆礦產資源證明、勘測定界技術報告、環保等相關審批文件、補充耕地證明等。
集體建設用地需提交用地申請書、立項備案證明、規劃批准文件、土地權屬資料、地籍調查表、營業執照、身份證、圖件等。
農用地轉用基本流程
一、預選規劃農用地
確認農用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規劃,進行用地預審。
二、編制可行性論證
根據建設部門要求進行項目論證,向建設部門提交用地申請。
三、提出用地預審申請
用地單位向自然資源局申請預審,獲取《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書》。
四、辦理手續、繳納費用
用地單位申請相關許可,繳納審批費用。
五、正式申請用地
用地單位提出正式用地申請。
六、政府審批
自然資源局擬定相關方案,報批。
七、辦理征地手續
簽訂補償安置協議,辦理征地手續。
八、領取用地批准文件
自然資源局向用地單位發放批准文件。
九、繳納出讓費,獲得使用權
簽訂土地使用合同,繳納費用。
十、開始建設
用地單位獲得使用權後開始建設項目。
B. 快題干貨|怎樣填寫景觀經濟技術指標表
景觀經濟技術指標在園林建設和管理中,用以評估經濟效益和技術水平,包括園林面積、綠化覆蓋率、綠化率、綠地率等。快題中經濟技術指標表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總用地面積。通常任務書中會給出場地大小,填寫相應數值。若未明確給出,則需通過場地邊長估算。總用地面積分為綠地、水體、道路鋪裝與建築構築物四類。綠地面積需參照公園與廣場的區別,公園綠地佔比至少65%,可通過綠地率反推設計面積,確保滿足設計規范。
接著,水體分為自然水體和規則水體。自然水體以大面積水面營造開敞空間,規則水體則多為噴泉、水池,面積較小。自然水體需計算,規則水體可忽略不計。
道路鋪裝在公園用地佔比約10%-25%,通過取合理數值反推面積,既符合規范,又能提高繪圖效率。建築構築物佔比則隨公園類型變化,一般公園類型為綜合公園、社區公園或游園,面積10公頃以下,建築佔比約1%-2.5%。
總建築面積包括使用面積和公攤面積,計算為各層水平投影面積總和。建築佔地面積指建築物所佔土地面積,通常按底層建築面積計算。容積率是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比率,影響房屋舒適度、土地利用率和商業價值。
建築密度指建築佔地面積與用地面積比率,反映用地范圍內的空地率和建築密集度,通常不超過40%-50%。綠地率則是綠地面積與用地面積比率,反映綠化環境質量,綜合公園綠地率需大於75%,社區公園大於60%,廣場綠地率則在30%以內。
停車位需明確個數,已註明則按要求填寫,未提及則參照國家設計規范計算。停車位計算根據場地類型和標准進行。
總結,通過上述七個板塊,景觀快題經濟技術指標被全面覆蓋。在快題繪制中,這些指標可轉化為圖表形式,以清晰展示設計的經濟效益和技術水平。下圖提供經濟技術指標表模板示例,方便快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