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庭院養殖食用魚方法

庭院養殖食用魚方法

發布時間:2025-03-01 08:38:05

Ⅰ 庭院魚池如何養魚

中國池塘養魚的整個生產過程大致分為:主要用人工方法繁殖魚苗(見魚類人工繁殖)、魚苗魚種培育(見魚類苗種培育)和食用魚養殖3個主要階段。

1、放養魚種的規格要根據不同魚種的較佳生長階段、當地氣候條件、養殖技術水平以及產量和經濟效益等因素加以確定。中國通常採用的魚種規格為草魚100~500克、青魚500~800克、鰱50~300克、鱅50~500克、鯪15~50克、鯉15~50克、鯿或魴15~50克、鯽15克左右。養殖技術的要點如下。

2、混養和密養

即在同一池塘里混養和合理密養習性不同、食性各異或同一種類而規格不同的魚種,這是中國池塘養魚技術的核心。鰱、鱅生活在水體上層,草魚、團頭魴生活在水體中、下層,青魚、鯪、鯉、鯽、非鯽等生活在水體底層。

將這些不同種類的魚混養在同一池塘中時,與單養一種魚類比較,不但可以增加池塘單位面積的放養量,而且由於各種魚類需要的餌料種類不一,還能充分地利用池塘中的各種餌料資源,產生互利關系。

如青魚和鯉食螺、蜆等底棲動物;草魚和團頭魴食草,但對纖維素的消化能力很差,糞便中含有大量未經消化的莖、葉細胞,能起肥水作用,培養浮游生物和提供豐富的懸浮有機物;鰱、鱅則以浮游生物為食。若將這些魚類混養,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餌料資源,又防止了水的富營養化。

此外,鯉、鯽、鯪、非鯽均有取食殘屑物質的特點,它們在覓食時翻動塘泥,可加速有機物質的分解,改善池塘生產條件。混養中各種魚之間也有爭食、擠占生活空間等矛盾,通常可採用控制某些魚類的放養量、對某些魚類提早收獲、放養規格不同的魚種等方法來加以避免或緩和。

將同一種類不同規格的魚進行混養,可在生產食用魚的同時生產大規格魚種,從而減少了培育魚種的池塘,擴大了食用魚的飼養面積。在合理的密度范圍內,只要水溫適宜、水質良好、混養魚類的比例和放養魚種的規格適當、餌料質優充足、飼養管理細致,則放養密度越大,產量越高。

中國各地因氣候、所養魚種、餌料資源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種混養類型。最普遍的是以鰱、鱅為主和以草魚、鰱為主的類型,其次是以鱅、鯪、草魚為主的類型,多見於珠江三角洲;青魚、草魚並重和以青魚為主的混養類型多見於太湖地區;華北、東北、西北各省則多以鯉為主。

3、輪捕輪放

即一次放足魚種,飼養一個時期後,分批捕出其中部分達到商品規格的成魚,再適當補放魚種。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池塘單位水體始終保持適宜的密度,避免放養初期因魚種較小而使水體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養殖後期因魚長大、生活空間相對減少而使魚類生長受到抑制,從而可取得較高的單位面積產量。



(1)庭院養殖食用魚方法擴展閱讀

白天魚池下風處由浮游植物產生的氧及從空氣中溶入的氧總比上風處多,並且風力越大,上下處溶氧含量的差別越大。夜間則相反,因夜裡魚池下風處浮游生物和有機物比上風處多,導致夜間耗氧量大,所以上風處溶氧比下風處多。

定期加註新水。在高密度養殖情況下,魚塘中殘餌、污物較多,厭氧發酵產生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水體惡化,尤其是夏天高溫季節,水質變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調節水質最常用的也是最經濟適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天-10天加註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在池水惡化比較嚴重時,宜採用換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以養鰱、鱅魚為主的池塘,水色應保持草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為20厘米-30厘米;以養草、鯉魚為主的池塘,水色較鰱、鱅魚池塘水色淡些,每7天-10天左右應灌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米-20厘米。夏季時魚塘應盡量保持最高水位。

閱讀全文

與庭院養殖食用魚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4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2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6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2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6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1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06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4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4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4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1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3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0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4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5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78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2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6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4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2